登陆注册
831900000001

第1章 《洛阳伽蓝记》二重复合主题论(1)

杨衒之《洛阳伽蓝记》的主题是二重复合主题,即全书完整地记录了元魏王朝都洛时期国力以及佛教从鼎盛走向衰亡的全过程,今昔对比,兴衰对比,从而深情婉转地为元魏王朝的命运与佛教盛衰演奏了一曲动人的挽歌,以清丽、感人的文字把元魏王朝渐行渐远的历史背影、把佛教曾经的繁荣与衰败都完整地记录下来,将作者的史家笔墨、诗人深情以及曾经亲历的一切传达给后人。

《洛阳伽蓝记》有独特的魅力和多方面的趣味,其反映的社会文化生活是立体、多层次的,既有北魏历史大走向,尤其是北魏后期那繁荣又充满动荡不安的大历史,有记录宏大历史的史家抱负、卓越的叙事才能和语言技巧,并深情地关注一座座佛寺的兴衰,关注市井细民的吃穿住行、喜怒哀乐。对那元魏洛都的一切,作者绵绵追忆,娓娓倾诉,用清丽、平实、动人的语言来叙事、写人、状物,从而把那元魏洛都已渐渐远逝的背影留了下来,让后人继续去感怀,去沉思。作者笔下的元魏洛都生活是那么的丰富动人,所记录的社会生活、文化生活是那么广泛,全书自始至终都充满着人文关怀,所展现的元魏洛都社会文化生活图景完全就是一幅《清明上河图》。

正如美国学者余国藩评价伟大史学家司马迁及其《史记》是"以文字对抗时间的毁灭性"一样,杨衒之及其《洛阳伽蓝记》也是以作者的追忆与文字,来对抗时间长河对元魏一切人、事、物的毁灭,从而保存了对元魏王朝与佛教的记忆。班固《汉书》评司马迁说:"然自刘向、扬雄博极群书,皆称迁有良史之材,服其善序事理,辨而不华,质而不俚,其文直,其事核,不虚美,不隐恶,故谓之实录。"此也可用来评价杨衒之。

杨衒之眼光博大,以一种百科全书式的抱负、笔法来叙写元魏洛都的一切,用情婉转、细腻、深厚,行文畅达、清丽,感人至深。杨衒之的为人与思想情趣,我们觉得近于清人评价《颜氏家训》的作者--颜之推:黄叔琳"人之爱其子孙也,何所不至哉!爱之深,故虑焉而周;虑之周,故语焉而详"。《颜氏家训》的魅力在于"其谊正,其意备。其为言也,近而不俚,切而不激",卢文弨看重其"委曲近情,纤悉周备"。杨衒之深爱元魏,元魏已亡,只有深情回忆,理性反思,婉转倾诉,才能在心底、在文字中让元魏复活。所以,《洛阳伽蓝记》完全可以与古代中国本土的司马迁的《史记》、班固的《汉书》、曹雪芹的《红楼梦》,西方丹纳的《艺术哲学》、布克哈特的《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韦尔斯的《人类文明史纲》、谢和耐的《中国社会史》、《蒙元入侵前夜的中国日常生活》、20世纪法国年鉴学派布罗代尔的《15至18世纪的物质文明、经济和资本主义》等记载广阔而又深细的社会文化生活著作相媲美。

我们先从《洛阳伽蓝记》文本出发,来论证其为二重主题。

一、从《洛阳伽蓝记·序》看《洛阳伽蓝记》主题

徐师曾《文体明辨》认为,序文"其为体有二,一曰议论,二曰叙事"。《洛阳伽蓝记·序》以叙事为主,兼抒情议论,是全书关乎主题的最重要文字。

先来看看《洛阳伽蓝记·序》前半部分:《三坟》、《五典》之说,九流百氏之言,并理在人区,而义兼天外。至于一乘二谛之原,三明六通之旨,西域备详,东土靡记。自项日感梦,满月流光,阳门饰豪眉之像,夜台图绀发之形,尔来奔竞,其风遂广。至晋永嘉,唯有寺四十二所。逮皇魏受图,光宅嵩洛,笃信弥繁,法教愈盛。王侯贵臣,弃象马如脱屣;庶士豪家,舍资财若遗迹。于是昭提栉比,宝塔骈罗,争写天上之姿,竞摹山中之影;金剎与灵台比高,广殿共阿房等壮。岂直木衣绨绣,土被朱紫而已哉!暨永熙多难,皇舆迁邺,诸寺僧尼,亦与时徙。至武定五年,岁在丁卯,余因行役,重览洛阳。城郭崩毁,宫室倾覆,寺观灰烬,庙塔丘墟。墙被蒿艾,巷罗荆棘,野兽穴于荒阶,山鸟巢于庭树。

游儿牧竖,踯躅于九逵;农夫耕老,艺黍于双阙。麦秀之感,非独殷墟;黍离之悲,信哉周室!京城表里,凡有一千余寺,今日寮廓,钟声罕闻。恐后世无传,故撰斯记。然寺数最多,不可遍写;今之所录,止大伽蓝,其中小者,取其祥异,世谛俗事,因而出之。先以城内为始,次及城外。表列门名,以远近为五篇。余才非著述,多有遗漏,后之君子,详其阙焉。这里追溯了佛教在洛阳古都兴起、发展、繁荣、衰败的经过,记载了从北魏高祖太和十七年(493)建都洛阳,至永熙三年(534)京师迁邺,北魏分裂为东魏、西魏的四十余年间的历史。描述了洛都佛寺兴衰两幅画面,倾诉了作者由此引出的浓郁情感,"麦秀之感,非独殷墟;黍离之悲,信哉周室"!交代了《洛阳伽蓝记》写作的动机、意图,并讲明了佛寺取舍的标准以及写作顺序。

作者先从时间角度切入,历时性展开叙述,从长时段来完整回顾了佛教在洛阳兴起与衰败历程:从东汉、西晋、北魏到东魏,即洛阳佛寺在东汉发生、西晋得到发展、北魏繁荣鼎盛而又急剧衰败、东魏已彻底颓败的历程。这样就为叙述元魏洛都王朝与佛事兴衰奠定了动态的时间背景,为浓墨重彩叙写元魏打下了坚实的底子;暗示了北魏作为华夏历史文化继承者的地位,突出元魏都城洛阳是汉魏晋古都的一脉相承,从而与南朝政权争正统,为元魏王朝争得作为华夏文化继承者的地位与自信,表明元魏的政治与文化是上承东汉、西晋的,是一脉相承的。

序言叙述的重点当然是元魏时期即北魏后期,序中完整回忆了迁都洛阳、北魏亡后东魏迁都邺城、东魏武定五年(547)作者重游洛阳旧都的全过程,写前后三个时间段,分别描述了鼎盛与衰败两种景观。从元魏由平城迁都洛阳开始,到元魏灭亡、东魏迁都邺城结束,完整展现元魏后期的历史。而在这一时期,佛事的兴衰恰与王朝后期的兴衰同步:王朝兴则佛事兴,王朝衰败则佛事衰落。

最盛时,洛阳佛宇多到"一千三百六十七所":"逮皇魏受图,光宅嵩洛,笃信弥繁,法教愈盛。王侯贵臣,弃象马如脱屣;庶士豪家,舍资财若遗迹。于是昭提栉比,宝塔骈罗,争写天上之姿,竞摹山中之影;金剎与灵台比高,广殿共阿房等壮。岂直木衣绨绣,土被朱紫而已哉!"

这里作者将王朝建筑景观与佛寺建筑景观完全并在一起来写,王朝建筑景观与宗教佛寺景观构成佛、俗二元景观,"金刹与灵台比高,广殿共阿房等壮",金刹、广殿与灵台、阿房并列,既客观呈现了王朝、佛事繁荣的景象,写出宫殿建筑佛寺建筑共同的富丽,还暗示了王朝与佛事一同鼎盛的局面,从而写出北魏王朝国力、佛事的兴盛,几乎全民崇信佛教,佛教建筑林立富丽,展现元魏宗教的浓厚气氛。这里的叙写都是作者在深情的缅怀中写出的,因为王朝与佛事鼎盛的画面早已荡然无存,一切都只在记忆里,在作者清丽的文字中。

元魏后期,洛阳历经五次浩劫,最惨烈的是第一次,即尔朱荣于528年发动"河阴之变"。尔朱荣诱骗当时执掌朝政的胡太后、少帝和一千三百名王公大臣出城,将其全部屠杀。陈爽《"河阴之变"考论》(刊于《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学刊》第4辑的论文)有比较详细的考察,而刘卫东、臧瑞平的《墓志谈"河阴之难"》,则通过造像题记等文物,详细考证死于"河阴之变"的王公贵戚。这些著述都有益于今人体认"河阴之变"的触目惊心与危害。

第二次是元颢入洛阳(约529年),"所统南兵,凌窃市里"。第三次则是尔朱兆攻洛阳(530年),幽禁皇帝于永宁寺,并"扑杀皇子,污辱妃嫔,纵兵虏掠"。第四是高欢(496-547年)以勤王的名义攻打洛阳,杀死尔朱兆。第五次是高欢与孝武帝(532-534年在位)冲突,再次进攻洛阳,孝武帝带随从万余人逃奔关西;高欢于534年立善见为孝静帝(534-549年在位),并迁都邺城,约四十万户洛阳居民同迁至邺,其中包括绝大多数朝中高官。

历经浩劫的洛阳在孝静天平元年(534)迁都邺城时,"余寺四百二十一所"。至武定五年,作者重览洛阳时,佛寺凋零残破,已是:"暨永熙多难,皇舆迁邺,诸寺僧尼,亦与时徙。至武定五年,岁在丁卯,余因行役,重览洛阳。城郭崩毁,宫室倾覆,寺观灰烬,庙塔丘墟。墙被蒿艾,巷罗荆棘,野兽穴于荒阶,山鸟巢于庭树。游儿牧竖,踯躅于九逵;农夫耕老,艺黍于双阙。麦秀之感,非独殷墟;黍离之悲,信哉周室!京城表里,凡有一千余寺,今日寮廓,钟声罕闻。"

昔日故都完全颓败,作者将建筑人文景观扩大为三种:代表王朝的人文景观--如城郭、宫室、九逵、双阙,代表佛教的宗教景观--如寺观、庙塔、钟声,以及兼指王朝、宗教与民居景观的墙、巷、荒阶、庭树。作者把三种人文景观连在一块写,这一切都已残败、毁灭,画面广大而悲凉,含蓄表示出王朝与佛寺一同彻底衰亡,于是悲怆抒发"麦秀之感,非独殷墟;黍离之悲,信哉周室",哀悼王朝与佛事的衰亡。所以作者哀悼的是王朝与佛寺的衰亡,一笔兼写教内、教外两个世界,杨衒之的感怀深沉悲怆而博大,叙佛事也就是写王朝,写王朝也就是叙佛事,二者不可游离;当然也可以说,写佛事是表,叙王朝命运是里,其终极关怀仍可归结为缅怀凭吊王朝之亡,但表与里是不可分离的。

"今日寮廓,钟声罕闻",写尽元魏灭亡后洛都的死寂,没有一点生气与活力,曾经繁荣无比的洛都残破凋零,正如杜甫名句"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宋代范温曾经以钟声譬喻"韵味":"盖尝闻之撞钟,大音已去,余音复来,悠扬婉转,声外之音,其是之谓也。"钟声更多的是记忆里留给人们悠悠不尽的回味。西方史学界在上个世纪诞生了年鉴学派,年鉴学派对我们研究历史文化乃至古典文学有不少启迪。年鉴学派著名学者阿兰·科尔班(Alain Corbin)写有《大地的钟声》一书,关注西方中世纪的教堂钟声,认为"教堂的钟和钟声曾经是欧洲中世纪乃至近代社会生活的一项重要内容"。19世纪乡村的钟声,先民"曾用今天业已消失的情感系统去倾听,去欣赏它。

这钟声表明了人们与世界,与神圣的另一种关系,表明了人存在于时空并感受时空的另一种方式。解读周围的音响环境也进入了个人和集体身份的构建的过程。钟声构成一种语言,建立了一种慢慢瓦解的交流系统,它有规律地调节个体之间,生者和死者之间被遗忘的关系方式。它允许人们用各种今天已经消失的形式表达同在的欢腾与喜悦"。所以,钟声曾经寄托了人们的情意,它构成了人们与世界、与神圣的联系,钟声就是一种语言,连接起生者与死者,传达了人们共有的、同在的欢腾与喜悦。所以在《洛阳伽蓝记》中,钟声既代表着佛国曾经的辉煌璀璨,也代表了元魏曾经的繁盛兴旺;但作者在写作时,这钟声仅留在了记忆里,洛都再也听不到这样的声音了;这样我们更能懂得,作者在正文写永宁寺时,就特别突出,"至于高风永夜,宝铎和鸣,铿锵之声,闻及十余里"、"金盘炫日,光照云表,宝铎含风,响出天外"。

同类推荐
  • 南明:流亡的悲歌

    南明:流亡的悲歌

    崇祯帝继位后,一步一步带着他的大明朝走向灭亡。南明,那个崩溃的时代,那个病态人格比比皆是的混乱社会,任何挣扎都无法阻止它衰亡的进程。大明建国二百多年后,一代雄杰朱元璋的皇裔圣种朱由榔,像丧家犬一样,流落到缅甸境内,度过了他人生最艰苦的岁月。在“亡天下”的浅层忧虑和“失身家”的深层恐惧双重夹击下,病态的“清醒者”们,成为晚明士人的“表率”和借口。文人士大夫内在的号称“坚韧”的精神品格,最终匍匐于刀锋利刃之下。但中华忠烈,不绝如缕。一批抗清殉明的忠臣孝子:史可法、高杰、夏完淳、陈子龙、张名振、瞿式耜、张同敞、张煌言,或为封疆大吏,或为布衣文士,国难之时,他们皆临危不惧,挺身赴难,以“姑留螳臂强当轮”的悲壮之举和带血的头颅,为南明半明半灭的历史涂上浓墨重彩的一笔!一个朝代土崩瓦解了,一代又一代凤子龙孙被抛入了历史的深渊,但鲜活沸腾的灵魂,却从帝国死亡的躯体上腾然而起,引导我们进入更加光明的涅槃的另一端!
  • 三国之化龙

    三国之化龙

    【身穿】【不文青】【无毒无郁闷】待天下英雄俯首,待世间红颜折腰,待万里江山如画,我便化身九天真龙,护我华夏万古长青!建个书友群吧,622086700作者更新慢了大家可以有个地方怼一怼~~
  • 重整河山(1950-1959 中国历史大事详解)

    重整河山(1950-1959 中国历史大事详解)

    讲述了新中国建立之后发生的众多历史事件和历史活动,包括“人民胜利折实公债的发行”、“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颁布”等。还讲述了新中国的文化,教育,经济等方面的发展。
  • 历史不忍细看:世界史

    历史不忍细看:世界史

    《历史不忍细看(世界史)》搜集了54个让世人迷惑不解或有所误解的世界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包括耐人寻味的史料、不忍细读的残酷,以及令人惊讶的谜团。既有震烁古今的大人物、大事件,比如亚历山大大是被毒死的吗?拿破仑是死于疾病,还是死于谋杀?希特勒到底有没有在柏林自杀?又有一些看似渺小,却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且颇具趣味性的小片段,比如喝酸奶能延年益寿是个谎言?古希腊雕塑为什么都是裸体的?近代的欧洲人为什么喜欢戴假发?《历史不忍细看(世界史)》延续了作者一贯的幽默、犀利的语言风格,文笔轻松,内容丰富,可读性十分强。确认过眼神,你与世界之间还差一本《历史不忍细看(世界史)》。
  • 读者报·旧闻(0223)

    读者报·旧闻(0223)

    百姓故事;稗官野史;盖碗茶;国学;环球档案;旧案新读;旧知录;历史内幕;人物;煮酒论史。
热门推荐
  • 喜欢你,似云追风

    喜欢你,似云追风

    男人不明白,前妻这几年是经历了些什么,如何完成了小白兔变母老虎的物种转换。一见面,整的他是心伤身残,无语凝噎。女人不明白,前夫多年以后再出现,是要出什么幺蛾子,敢招惹她,打得他娘都认不得。总而言之,这就是一场爱情博弈,赢则圆满,输则心伤
  • 南怀瑾的济世佛道

    南怀瑾的济世佛道

    在当今社会中,还有这样一位传奇之士,他博学多才,诲人不倦,传承着释迦牟尼的伟大教化,不辞辛苦,身体力行,以利益天下众生。
  • 我要当天帝

    我要当天帝

    开天古树下,林修远盘膝而坐,身前横着一杆戮仙长枪,肩头一只报丧的乌鸦。当林修远睁开眼睛时,乌鸦鸣叫出声,留给敌人的只有毁灭。林修远:“杀戮非我本意,我只是一个普普通通的想镇压一世当天帝的帅小伙。”书友群:243686947
  • 爱恋异世界

    爱恋异世界

    人类女孩陶悦悠偶遇结缘神,却不曾想他竟然把职位丢给她!她帮别人结缘,却总是将别人姻缘破坏。本是无心,红娘光莹却说我把情感当儿戏,一根红线将我拉入冥界,摆渡人竟是曾经喜欢过我的人唐晨晖?!我慌得一匹,半路遇黑无常!他一招将我们打落水中,真不知是有意还是无意,阴差阳错之间,我们一起落入一个新国度(??????)??
  • 吞噬天下

    吞噬天下

    这是一个仙魔林立,鬼怪乱舞的世界,现代青年肖阳被黑洞带到了这个世界。在这个强者如林的世界里,他该如何生存?……一次偶然中,他发现自己竟然拥有了和黑洞一样的吞噬能力……
  • 哈利波特之最后的预言家

    哈利波特之最后的预言家

    hp亲世代及铁三角时期同人文,正常取向,没有魔改,尽量不ooc,正剧向,1v1…… 这是从救世预言之前开始的故事,在那个黑暗的年代中人人自危,但仍不缺乏无畏与爱。(本文遵循原著的时间和背景,慢热文)书友群:189612336没有人知道那天特里劳尼家出生的是一对双胞胎。其中的一个继承了特里劳尼家最完全也是最无用的天赋。拨开迷雾,预见的未来是否可以改变……全世界都不信我的话,你,信不信? 我从不后悔,为我所爱的人付出一切,哪怕他们再也不记得我……喜欢的话请收藏、订阅还有记得投票支持一下哦~么么哒~~
  • 季羡林谈写作(典藏本)

    季羡林谈写作(典藏本)

    季羡林不仅是学术大师,在写作方面也堪称大师。他的一生笔耕不辍,无论是学术著作,还是散文、小品文、游记等,都蕴含了季羡林先生深厚的写作功力。本书收入了季羡林先生谈写作方面的文章,相信对广大读者提高写作能力有所帮助。
  • 中娱大明星

    中娱大明星

    这个世界,有一些东西不是真理。但是我们都深信不疑,比如付出、守候和真爱。沈捷出生于普通家庭,但他有个常人无法企及的梦想,在一次拍摄中他误打误撞进入剧组,开始了另一段人生,娱乐圈处境艰难,那种热爱演戏的光芒,从不曾在他身上磨灭。尽管遇到重重挫折,他都没有放弃,终于实现了梦想——成为万众瞩目的巨星。
  • 洞穴大冒险(科学大探险)

    洞穴大冒险(科学大探险)

    乐乐淘是一个爱冒险的小男孩,在布瓜博士的帮助下,他与好朋友小猴一起进入了一个神秘的洞穴,开始了他们的秘境探幽之旅,并经历了一系列离奇精彩的故事。乐乐淘随身携带的背包可以从中取出任何想要的东西,解决在旅途中遇到的问题;而飞毯的神奇之处在于它可以根据需要变化,可以变成雪橇、潜艇、轮船等等。在这个故事中,所有的动物都是拟人化的,它们像人类一样生动、可爱。在这个幽深的洞穴中,他们看到了丰富多样的生物群和令人惊叹的洞穴景观,并通过远程链接布瓜博士,通过他们在旅行中的所见所闻,解答他们所有的疑问。
  • 少年巡抚·沉沙骨

    少年巡抚·沉沙骨

    白小舟全身都被汗水湿透了,握着方澜的手也在一点一点地往下滑。他看着方澜的眼睛,低声说:“慕容遂把他的黄金和账本用火漆封在铁箱里,沉在山下的河里。那个地方,河岸上有一棵歪脖子柳树……”方澜怒吼:“闭嘴!”白小舟亮出一口白牙,咧出一个大大的笑:“方澜,保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