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842400000001

第1章 绪论 (1)

恐怕没有哪一个社会群体像知识分子这样起落浮沉,在变化多端的世纪里经历着戏剧性的运命:从创世英雄到改造对象,从话语主体到边缘蜉蝣物,自身感受自是一言难尽,留给世界的影像亦是驳杂不清。他们创造了神话又被神话所打碎;他们领导了潮流又被潮流所吞没。独领风骚的是他们,斯文扫地的也是他们;胸怀理想国的是他们,制造精神囚笼的也是他们。他们仿佛是先知,但他们却至今解不开缠绕在自己身上的谜语;他们仿佛是评判者,但他们好像永远摆脱不掉自身的原罪。知识分子与世纪同行,他们的经历已经构成人类心路历程的主脉,同民族的历史水乳交融,知识分子话题,永远都是一个揪扯人心,令人百感交集的话题。

--祝勇

记得在2006年那个炎热的暑假,笔者与全国近100位博士生一道在复旦大学中外新闻传播理论研究与方法暑期学校学习。期间,"校长"黄旦教授在一次"训诫"中反复强调,做学问不要追热点。这一点,我感触很深。从事大众媒体相关领域研究的学者往往由于研究对象的瞬息万变而常有"与时俱进"的紧迫感,却丧失掉了"退后一步看"的理性立场,使得研究成果也容易和大众文化产品一样只能带来"瞬间的快感"。不过,我所选择的研究课题"中国电视知识分子"一不小心又落入了这样的"俗套"--电视知识分子研究是当前中国学界的一个热门话题。但是,选择这个研究方向并非一时兴起的赶追潮流,而是痛苦挣扎的结果,是我心目中那个"知识分子"理念不断催促的结果。激发我对该问题研究兴趣的直接原因主要基于以下几个现象:

一,2001年,《中华新闻报》爆料称,清华大学准备试行的《清华大学文科科研量计算办法》有如下规定:"中央电视台和凤凰卫视每个专题节目(20分钟以上)10分,省市级电视台每个专题节目5分。"学界一片哗然,虽然清华大学此后就此规定做了澄清,却掀起了关注学者明星化和学术传媒化的研究浪潮。这让我惊叹于媒体的大规模扩张所带来的后果,亦察觉到其权力正蔓延至学术场域。

二,2003至2005年间,大量关于"教授走入电视直播间"、"学者介入电视"、"电视知识分子"的研究涌现,学者们从不同角度对此问题展开了相对激烈的交锋,赞同和反对的声音同时存在。他们的公开辩论不仅让我对电视知识分子有了深入的了解,同时也发现许多参与讨论的人士的最主要和根本的分歧,其实在于对"知识分子"和"电视知识分子"理解的差异。

三,2005年以后,围绕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节目及其衍生而来的易中天现象、于丹现象等等,学术界、媒体从业人员,甚至普通百姓都陷入一场大的论战当中,不得不让我思考知识分子在电子媒体时代的文化角色和社会责任。

第一节 "知识分子"与"电视知识分子"释义

虽然许多学者反对在学术文章中用大量的篇幅解释定义,而影响到观点的阐释和论证,但是,鉴于有关"电视知识分子"讨论中的分歧,在很大程度上是源于对于"知识分子"概念理解的差异,所以在此非常有必要简单梳理对于"知识分子"的认识,并提出本文在论述"电视知识分子"时,主要参照哪些有关知识分子的理解。毕竟,必要的释义有利于观点的铺开,也就是所谓的"名正而言顺"。

一、"知识分子"概念解读

界定"知识分子"概念,是十分困难的事情。"知识分子是个历史的范畴,它不是从来就有,也不会永恒存在,它是一个发展变化的概念,古今中外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在不同的国家、不同的时期、不同的条件下,知识分子的内涵和外延都是不断地发生变化的。" 所以,我们有必要在界定之初,明确几点认识前提:

1.界定的逻辑前提

第一,中西方对于"知识分子"概念的理解是不同的。《知识分子论》的作者萨义德也承认:"如果谈起知识分子,就不能像以往那样泛泛而谈,因为法国的知识分子在风格与历史上完全不同于中国的知识分子。换言之,今天谈知识分子也就是谈论这个主题在特定国家、宗教甚至大洲的不同情况,其中似乎每个都需要分别考量。" "而在美国,知识分子往往不是一个好称呼,而指那些不切实际的空想家。" 所以,研究中国的知识分子必须放在中国的特殊语境下进行,对于西方有关"知识分子"的理论,应当以扬弃的拿来主义精神,尽量做到不盲从、不硬套。

第二,"知识分子"概念是个变动中的范畴。在较早的定义中,例如1949年出版的《知识分子的任务与出路》中,于毅夫认为"知识分子,一般的说是读书的人" 。倘若在当下中国的现实环境看来,似乎没几个人不是知识分子了。显然,对于"知识分子"的理解是不断深入和变化的。

第三、学界和民众对"知识分子"的理解是存在差异的。举个通俗的例子,在1992年春节联欢晚会上,赵本山的小品《我想有个家》中有这样一句台词:"六级木匠,相当于中级知识分子。"从中不难看出,对于"知识分子"的理解,"在中国人的语言实践中,'知识分子'自然是'知识多的人',说一位知识渊博但不关心社会命运或人生意义的中科院院士不是'知识分子',绝大多数人会觉得不可理喻"。民众更多的是从学历、能力、地位上来认识知识分子的,与学术界的认识具有一定的差距。但是,"电视知识分子"由于要经常面对广大受众,所以对其的研究也必然要考虑大众的观念。

第四,学术界内部对"知识分子"的定义也不尽相同。无论在西方还是中国,学者对于知识分子的内涵和外延存在着较大的分歧,这个问题在下面的释义中将具体论述。

正因为有了以上的认识前提,我们在研究"知识分子"以及由此产生的"知识分子问题"时,就应当充分考虑普适性和特殊性。在中西方文化、传统与现代、现代与后现代交错的复杂的中国文化语境中,尽可能地将普适性与特殊性根据不同论述的需要既区分又综合地对待,这是本研究的一个立足点和出发点,毕竟仅从一个层面去看待,也许我们谈到的所谓"知识分子"问题,在持另外立场的其他人看来,根本就不是一个有关知识分子的问题。在中国特情下研究知识分子,往往会陷入需要不断偷换概念才能够继续论述的尴尬境地,可能这才是知识分子研究的一个核心问题--模糊的定位和身份认同的危机。尤其在强势的大众媒体介入下,这一问题显得更为突出。所以,在本文中,笔者研讨电视知识分子问题时的基本逻辑是:对于"知识分子"一词的使用,由于其范围不可绝对化确定,不是一成不变的,应当区分语境,并综合考虑中国当下的现实情况。

2"知识分子"释义

"知识分子"概念的模糊很大程度上与"知识分子"一词是个"舶来品"有关,产生于西方近代社会的"知识分子"一词,在一定程度上无法在汉语中找到一个完全对应的词语。对此,王增进先生在《后现代与知识分子社会位置》一书中谈到,尽管汉语词"知识分子"与西语有关诸词在"所指"上有时是一致的,均可用来指文人、艺术家、学者之类的人,但两者的切入角度是不同的:"知识分子"是从"知识多少"的角度切入的;西语有关诸词则是从"理性思考能力强弱"或"智力高低"的角度切入的。

(1)西方学术界对"知识分子"的理解

一般认为,西方"知识分子"一词有两个源头:一为19世纪60年代的俄国,也有学者认为是源于波兰;二为19世纪末的法国。另外,王增进先生通过考证,认为西方"知识分子"应该还有一个英语的源头。杜维明先生则认为,今天英文、德文、法文说intellectual,就是溯源于19世纪俄国时代的intelligensia。由于论证"知识分子"词源不是本文重点,在此不一一列举。按照古尔德纳的说法,"intellienty"(知识人)这个词于19世纪60年代出现于俄国,指的是一群受过良好教育、爱批判现状的自觉的精英;"intellectual"(知识分子)这个词是通过抗议法国政府迫害德雷弗斯的《知识分子宣言》而流行起来的。

20世纪以来,西方对于"知识分子"的理解也存在众说纷纭的状况,按照萨义德在《知识分子论》中的研究,认为20世纪关于知识分子最著名的描述有两个。第一个是葛兰西的。"葛兰西试着显示,在社会中履行知识分子作用的人可以分为两类:第一类是传统的知识分子(traditional intellectuals),例如老师、教士、行政官吏,这类人代代从事相同的工作;第二类是有机的知识分子(organic intellectuals),在葛兰西眼中,这类人与阶级或企业直接相关,而这些阶级或企业运用知识分子来组织利益,赢得更多的权力,获取更多的控制。

""另一个极端则是班达对于知识分子著名的定义:知识分子是一小群才智出众、道德高超的哲学家-国王(philosopher-kings),他们构成人类的良心。"萨义德介绍的两种有关"知识分子"的描述,可以说是西方"知识分子"认识的两个极端,介于两者之间的,比较有代表性的释义,还有卡尔·曼海姆的"自由漂浮的知识分子"理论(1936),艾尔文·古德纳的"知识分子新阶段"理论(1979),拉塞尔·雅各比的《最后的知识分子》(1987)和利奥塔的《知识的与其他的文本的坟墓》(1984)所代表的知识分子消亡论,齐格蒙·鲍曼的知识分子从"立法者"到"阐释者"的转变(1987),爱德华·萨义德的"业余的、流浪的知识分子"理论(1996),波斯纳的"公共知识分子衰落"研究(2000)等等。

此外,西方对"知识分子"的认识也有共同的一面,陈平其先生认为俄国、法国对于知识分子的理解都强调了知识分子的社会批判、社会关怀的价值理念,特别强调知识分子内在的质的规定性,较少关注知识分子外在的、显性的特征。这其实也成为西方知识分子观念的一个共同的特点。叶启政先生也认为:"以文化象征的立场来为知识分子的基本社会意涵定位,是诸多西方社会学者共同的看法。

" 余英时先生认为,"根据西方学术界的一般理解,所谓'知识分子',除了献身于专业工作以外,同时还必须深切地关怀着国家、社会,以至世界上一切有关公共利害之事,而且这种关怀又必须是超越于个人(包括个人所属的小团体)的私利之上的。所以有人指出,'知识分子'事实上具有一种宗教承当的精神" 。1965年5月21日,美国《时代周刊》给"知识分子"下的定义可谓西方对"知识分子"相对具有共识的表述:"第一,一个知识分子不只是一个读书多的人,一个知识分子的心灵必须有独立精神和原创能力,他必须为追求观念而追求观念。第二,知识分子必须是他所在社会之批判者,也是现代价值的反对者。"保尔·萨特曾谈道:"一位原子能科学家在研究原子物理时不是一个知识分子,但是,当他在反对核武器的抗议信上签字时就是个知识分子。"

(2)我国对"知识分子"的理解

同类推荐
  • 迅风辞赋集

    迅风辞赋集

    本书为辞赋作品集,是作者多年来的心血结晶,更是一个身处基层的文学爱好者艰辛奋起的例证。作者曾两次荣获中国地市报副刊作品二等奖、四川报纸副刊作品二等奖,还荣获了“中华赋坛十大精英辞赋家”荣誉称号。
  • 隽永清新的时文选粹(中华阅读文库)

    隽永清新的时文选粹(中华阅读文库)

    跨越时空的长廊,思索生命的意义;走进岁月的角落,寻找快乐的源泉。一滴水里有一个海洋,任生命之舟在波光里尽情荡漾,《中华阅读文库》为您缔造心灵的海洋;一朵花里有一个春天,任青春之花在春天里肆意绽放,《中华阅读文库》为您营造时光的春天。让广大读者在优美的文章中释放,在醉人的书香中感悟,通过文章点拨和自身领会,感悟人生百态,点亮生命的希望!
  • 徐志摩文集4

    徐志摩文集4

    《徐志摩文集:扫荡着无际的青空》收录了徐志摩经典力作,分为散文、书信和诗歌三部分。
  • 李白诗歌语言研究:并列式复合词

    李白诗歌语言研究:并列式复合词

    本书全面统计出李白诗歌中共有复音词14563个,其中有并列式复合词1223个;在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联系唐代文化背景和全唐诗的语境,通过艰苦的考证和分析,相当准确地解释了其中218个并列式复合词的语义,包括一些宗教色彩颇浓的词语;分析了构成李白诗歌并列式复合词两个语素之间的各种语义关系;论证了这些复合词是以上古单音词作为语素而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归纳出这些并列式复合词意义的类聚特点,揭示李白诗歌中并列式复合词应用的鲜明系统性以及李白诗歌用词“无一句无来历”的特点。
  • 王火文集·第九卷:西窗烛 带露摘花

    王火文集·第九卷:西窗烛 带露摘花

    《王火文集·第九卷》收录了王火曾出版的四本散文随笔集:《西窗烛》《带露摘花》《王火散文随笔集》《王火序跋集》,共收文章百余篇。囊括了王火各时期创作的各类型散文,有怀古咏史的史事随笔,带露摘花的生活抒情,也有遍访海内外的旅行游记,作品的创作感受和书评序跋。这些文字多侧面地反映出了一个作家的文学创作活动经历、与之交往的同好友人、文学批评精神及人格风貌,对研究作家作品有很好的参考价值,这也是一部文集必不可少的组成因素之一。
热门推荐
  • 岁月有乔枝

    岁月有乔枝

    路余光对于乔枝来说,是天赐的男人,他完美无缺,爱她至极。某次采访。问她:“你和路先生是什么时候认识的?”“高中。”她笑着回答。“真是幸运又幸福。”主持人感叹。“那路先生的缺点是什么?”“嗯,这个啊……腹黑,死傲娇,占有欲强,爱乱吃醋。”“呃……”主持人满脸黑线,这可是路先生叫她问的呢。”那,那优点呢?”主持人扬起笑脸,再问。“优点?他没什么优点。”主持人正欲开口,乔枝却抬头,对着前方说:“唯一的优点就是非常爱我。”
  • 闲云词

    闲云词

    本书收作者的词作近三百首,有:“关中吟(二十六首)”、“韶山行(十四首)”、“新疆吟草(四十八首)”等。
  • 三少的玩宠

    三少的玩宠

    安婷婷和许劭的故事。第一卷:安婷婷从十六岁后就一直想有个属于自己的家,有疼爱她的丈夫、活泼的宝宝。现在的她,终于有了家,可是这个家没有疼她的丈夫也没有活泼的宝宝,只有沉迷游戏的丈夫、嘴放在她身上叨个不停的婆婆、三不五时找她茬的大姑子以及没完没了的家务。精彩片段一:婆婆李平说:“安婷婷我告诉你,想要离婚可以,五万块钱还来再说。”安婷婷睁开眼,平静的说道:“妈,这五万块钱我一定还你!”李平呸了一声,“还,你这话都说了多少回了,哪一回还了,今天大家伙都在,给做个证,这钱你什么时候还?”安婷婷看着都看向她的同事,咬了咬牙,说道:“我这一个月肯定还上。”精彩片段二:陈远翔将手中的‘离婚协议书’撕了个粉碎,“安婷婷我告诉你,想要离婚,没门!”安婷婷看着气急败坏要跳墙的陈远翔,平静的说道:“你妈妈答应的。”正在一旁数钱的李平抬起头,“呸!我什么时候答应的?”精彩片段三:“奸夫!”‘啪’一鞋底板打在许劭的俊脸上。许劭顿时懵住了,他许三爷从来都是打别人的份,什么时候被人打了?还有,奸夫?目光触到不远处那个单薄的发抖的背影时,似乎明白了。第二卷:那次桎梏的缠绵后,他将她牢牢的捆在身边,给她住最好的别墅、穿最时尚的衣服、佩戴最昂贵的珠宝。她受着女人羡慕嫉妒恨的目光,说她是三少有史以来最宠的女伴。可是,她想要的从来都不是这些,她想要的从十六岁后一直都没有变,而这个男人,可以给她所有,唯独不能给她最想要的。精彩片段四:极致的欢爱后,安婷婷抱住许劭的头,趴在他耳边轻轻的求:“阿劭,我们结婚好不好?”男人的身体一怔,宽大的卧室里是无声的沉寂。一行清泪缓缓的从她的眼角滑下。精彩片段五:安婷婷摸着怀胎六个月的肚子,看着报纸上许劭与陈菲菲的订婚典礼,泪水渐渐打湿了眼睛,一旁的萧越见状,将她揽到怀里,“婷婷,我愿意做你想要的家中疼爱你的丈夫!”精彩片段六:秦榕江合上手中的请帖,幸灾乐祸的对着许劭说道:“三哥,你儿子马上要叫别人爸爸了,噢不对,已经喊别人爸爸了。”许劭眯桃花眼,将那刺目的喜帖撕了个粉碎,他的儿子岂能叫别人爸爸,干爸爸也不行!本文的女主很软弱也很坚强,即便经历过很多挫折,她想要的东西很简单,也从来都没有变过。浓重的介绍一下楚氏五少:楚南昊:大少,此男五少之首,冷漠、腹黑、还无情,此男欠K
  • 你不可不知的精华胎教100天

    你不可不知的精华胎教100天

    孕中晚期是最适合实施胎教的时段,《你不可不知的精华胎教100天》特别为你们一家三口准备了一份100天的胎教计划书,只要STEP BY STEP,不但会让宝宝在和爸爸妈妈的爱心互动中长得更好,聪明的宝宝还能帮助妈妈顺利分娩呢!
  • 男人要懂经济学

    男人要懂经济学

    《男人要懂经济学》涵盖的经济学现象比较广泛,绝大部分都是用事例在说明经济学中的现象,包括经商、职场、投资、生活等方面,很多人在掌握了一定的经济学知识以后,无论是做事还是生活,都会有意无意地运用这些知识,从而让自己获得最大的利益,也就是说,正确且开明的经济学知识,会帮助你生活得更好。
  • 三生三世萌萌仙

    三生三世萌萌仙

    她,魅影,半仙半妖之躯又不是她的错,委屈的藏于天界又被人陷害落入弱水,本以为大难不死必有后福,失去了记忆她本活得无忧无虑,可是,偏偏遇上了那个冤家....【片段一】望着茫茫无际的望川河水,她担忧的看着掌心中呈现的毒线:“如果我毒发身亡会不会魂魄直接便会回到这奈何桥上?”他稍稍沉吟了下:“如果真是那样,我便向阎王商协下,直接让你来这奈何桥,省去那些通审的繁文缛节。”她呆了呆,他又道:“哦,你也没必要担心这副身躯,那时我可以帮你收尸。”他的眼里噙着点隐隐的笑意,指了指渡头:“你若再这么踟蹰不前,那么我们可在渡船好生商讨下日后你这身躯要葬在哪里稳妥些。”
  • 做事做到位的九大绝学

    做事做到位的九大绝学

    开始做一件事情,需要的是决心和热诚.而完成一件事情需要的是恒心和毅力。缺乏热诚,事情无法开展,而只有热诚却无恒心和毅力,事情就无法完成。把事情做好、做到位是我们身在职场的人所必须的。本书从明确目标。计划时间,追求卓越等九个方面讲述怎样才能更好地把事情做好,做到位。
  • 何所冬暖,何所夏凉(王子文、贾乃亮主演)

    何所冬暖,何所夏凉(王子文、贾乃亮主演)

    王子文、贾乃亮领衔主演电视剧《何所冬暖,何所夏凉》原著小说,该剧将于9月10日开播。简安桀一度以为,席郗辰是上天给她安排的不对盘,他对她的纠缠不休,仿佛此生走不出的阴影。而天生性情冷淡的席郗辰,有股形于外的霸气,在外人看来他是天之骄子,足够优秀,足够完美。可对待感情,他却像个孩子,小心翼翼又异常敏感,每每地试探,情不自禁地碰触,当安桀冷情拒绝后,他又自觉地退到最合适的距离,然后,等待着下一步的行动。“你知道,我不会伤害你。但你一定不知道,我有多爱你。”简安桀知道,从那一刻起,有些东西改变了。
  • 官丐

    官丐

    平荒县在旧社会是个乞丐聚集的地方。据说当年这里是北大荒乞丐的集散地,南下北上的乞丐把这里原来牧马人留下的破房子当做歇脚地,养足精神,获取要饭的信息,交流要饭的心得,不断丰富积累要饭的经验,然后再到黑土地的广阔天地里去行乞。渐渐地有人在这里安了家,那些或真或假因为要饭发了财的人在这里开了旅馆、饭铺、卖些针头线脑什么的小杂货铺,天长日久就成了一个小镇子。
  • 等待NEMO的日子

    等待NEMO的日子

    雷死人不偿命!史上最麻辣孕妇的爆笑十个月!一位精灵可爱、充满奇思怪想的准妈妈,为了记录怀孕经历在天涯论坛上发布的怀孕日志。由于文风麻辣、爆笑温情迅速走红,并吸引了众多“孕友”和“孕迷”一路同行,蔚为壮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