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原。
李府,议事大厅。
李渊坐在首位,他的肱骨之臣,双腿合并跪坐在两边。
的确,自从他决定举起大旗反抗隋朝的时候,昔日和他一起喝酒的同事和朋友便都成为了他的臣民。
正因为有了君主和大臣的区别,所以遇到了君主家事,这些大臣下意识地闭上嘴巴,低下头来装沉默,历史上不知道有多少大臣就是因为干预皇室的事情而死于非命,显然在坐的大臣心里都跟明镜一般,不想参与李渊的家事。
当李渊从关中得知他的儿子在关中门阀代表面前指责他是叛乱者的消息时,李渊差点气晕过去。
现在,在他面前的地板上,还有杯子的碎片和茶渍。
李渊的宽脸,给人一种感觉,正像杨广嘲笑其李婆婆一般,坐在哪里不像上级,更像个老太婆。
李渊也正是基于此才能够获得杨广的信任。
否则,用凭原来那句杨花开完李花开的童谣,就算能保住自己的性命,他也绝不可能会拥有实权。更没有机会成为太原的太守,有机会积累实力。
来到太原后,李渊开始秘密布置,秘密训练精锐士兵。
正是因为掌握了军事大权,才被关中门阀选中成为反抗隋朝的旗子,得到关中门阀的支持。
关中到现在还有许多家族想要取代李氏家族。
与他有亲戚关系的窦家就有这样的打算。
不幸的是,窦家没有军事力量。
李渊再次瞥了一眼,目光落在谋臣刘文静身上:“肇仁(刘文静字)你是最足智多谋的,你认为我该如何处理这件事?”
“父亲,有什么好担心的,派兵去长安拿下那个畜生,将这个不孝之人和支持他的人都杀了!”不等刘文静开口,一边抓挠,一边憋得难受的李元吉等不下去了,大声嚷道。
“闭嘴”李渊转过头瞪着李元吉。他指着门的方向喊道:“出去!”
李元吉不敢反驳,却不甘心的撇撇嘴,似乎在嘀咕什么,起身往外走。
李建成见李渊顺势瞥了他一眼,羞愧的低下了头。
要不是他们惊慌失措,急于逃命,没有管李智云母子直接离开,也许这种事情就不会发生了。
“肇仁,你继续说吧。”李渊又看了看刘文静,眼神温柔,以示鼓励。
刘文景说:“自古儿子责骂父亲是不孝。
主公起兵后可以发布榜文,叱责五公子。等到我们打下长安,五公子还不是由主公随意处置。”
其实刘文静也没有把庶子李智云放在眼里。
以前不愿开口,只是不愿参合上司的家务事而已。
他甚至觉得,这么多人聚在这里为了一个李智云,放着大把的大事不商量,简直是荒唐。
一旁的裴寂听了,微微摇了摇头,偷偷地笑了。
心里暗道:‘这刘文静还是不太不了解上位这个主了。'
裴寂和李渊的关系很好,也知道这位被叫李婆婆的上司。
这是一个面容和善,内里却极为阴狠的人。
如果有人以貌取人,那他就吃亏了。
这从太原回来就有造反的意图,关中门阀支持,仍然不肯行动,迫使他们在太原宫中行骗,让李渊睡了宫女一付被迫同意造反的样子。
其实,那只是李渊不想背负一个背主的名声罢了。
现在这件事传开了,外人只会觉得李渊是被他们逼着做出造反的事。
现在也是一样。
裴寂猜中了李渊的心思,李渊的心中早已给李智云判了死刑,但自古有云,虎毒不食子,这显然是不想坏名声。
不管李智云做了什么,只要李渊杀了李智云。到时就会谣言四起,说什么的都会有的。
“主公,,这五公子不是要灭了孙华吗?孙华的7万名土匪可不是那么容易消灭的。唉,我怕到时五公子非但没有消灭孙华,反而赔了性命。”
众人均都不约而同的愣怔一下。
再看裴寂的时候,心中心有灵犀的暗骂一句:老狐狸!果然狡猾!
这哪里是体李智云惋惜,这分明就是暗示李渊,给李渊支招,怎么解决李智云这个烫手山芋!
李渊微微愣怔,很快便反应过来,连忙对刘文静说道:“肇仁,唐俭去联系孙华协助我们,你快飞鸽传信给唐俭,让孙华一定要保全智云的性命,快去,快去。”
“是主公。”刘文静应了一声起身就去办。
众人都明白,李渊说的是反话,什么叮嘱孙华一定要保全李智云,应该是一定要解决掉李智云才对。
李智云死于剿匪的乱军之中,就不必要李渊虎毒食子了。
刘文静如此聪明的人,岂能想不通李渊说的是反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