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845600000030

第30章 金色时光(1)

一幅秀丽的画卷,它的色彩之美,画中人常常不能自辨。关于重庆,重庆人自己似乎就是这种感觉。

新重庆的色彩绘制者已经奋力拼搏了10年,并且成为一段正在继续行进的历史,我们再回首看去,呈现在眼前的竟是一段金色组成的时光隧道--

1.90年相距,胡锦涛与孙中山的目光聚焦在同一地方……

2007年3月8日,这对重庆直辖市的今天和未来都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日子。

这一天,北京人民大会堂重庆厅内的灯光格外明亮,气氛更不一般。市委书记汪洋和市长王鸿举等几位重庆市领导站在大厅门口,欣喜地等待历史性的一刻: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胡锦涛神采奕奕、脸带笑容地出现在重庆厅……

“总书记好!”

“同志们好!”

顿时,63位重庆籍全国人大代表和胡锦涛相互握手致意,其乐融融,激动人心。

3月的北京,阳光明媚。人民大会堂的重庆厅内洋溢着浓浓春意。没有拘谨,没有客套,胡锦涛坐定后就亲切地招呼代表们发言。

“总书记,我先讲!”来自石柱土家族自治县的刘中慧代表抢先举手。胡锦涛向她微笑着,鼓励着。于是,刘中慧的眼里放着光芒:过去,我们石柱中小学是“清朝的房子、民国的桌子、共产党的孩子”,1998年一年,全县发生教室垮塌就有8次,所幸没有造成人员伤亡。“现在,石柱最漂亮的房子就是教学楼,我们还清了‘普九’欠债,中小学在校生人数也翻了一番!”刘代表的声音越说越高,深深地感染了总书记,只见他时而注目倾听,时而提笔记录。

谈起重庆的变化,代表们一个接一个地争着发言,生怕遗漏了心头横溢的那份激情与喜悦,其情其景,恰似三月春潮……

“同志们,很高兴到重庆代表团和大家一起讨论……”日理万机的总书记带着平和、认真的神色在听完10位代表发言后,开始了一段长达数十分钟的讲话。那洪亮而高亢、深情而期待的声音久久地回荡在金色大会堂内外:“今年是重庆建立直辖市10年。经历10年的建设,重庆的各项工作都取得了显著的发展。实践证明,中央关于建立重庆直辖市的决策是正确的。当前,重庆的发展正站在一个新的起点上。希望重庆的同志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抓住国家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和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的宝贵机遇,进一步完善思路、真抓实干,努力把重庆加快建设成为西部地区的重要增长极、长江上游地区的经济中心、城乡统筹发展的直辖市,为在西部地区率先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而不懈努力!”

“哗--”掌声、热泪……重庆人这一天有着无比激动的心情,许多人彻夜未眠,沉浸在总书记为他们描绘的未来之中……

于是,此时此刻,有人突然惊喜地发现一个历史的巧合:90年前的1917年,一位伟人也曾把锐利的目光停留在中国第一黄金水道上游的一座山城,并且正是因为他的关注,从此改变了这个城市的命运,甚至从此改变了中国以后的行政区划蓝图。

这个人就是孙中山--中国民主革命的先驱。

上海。莫利爱路29号(今香山路7号)。

1917年夏。在这莫利爱路29号的一座花园洋房内,一位矮小而灵活的中年人,手持放大镜,双膝跪在宽阔的地毯上,身子近乎伏在地面……他在干什么?噢,原来他在看地图。

那地图好大,大大小小有14张。细细看去,哦,原来是可以拼成一体的《中国全图》!

放大镜下,看着看着,他眼睛里射出异样的光芒。

在那地图上,他看到了横的是一座座桥梁,纵的是一条条铁路,圆圈的是一个个大港……然后再把这纵的与横的和圆圈连结成网,这网覆盖整个地图,网中的纽结,便是粮食工业、衣服工业、居室工业、交通工业、印刷工业和铁矿、煤矿、油矿和机械制造、港口码头……

他的目光顺着那条横穿东西的大江,从地图右方一直向左移动……突然,他的目光在大江的宜昌至重庆段停下了,并且久久不曾移开。

“自宜昌而上,入峡行,约一百英里而达四川,此处两岸岩石束江,狭窄且深,平均深有六寻(三十六英尺),最深有至三十寻者。急流与滩石,沿流皆是。”中年人独自口中念念有词许久,突然间,只见他直起身子,一步走到桌前,即挥笔写下这样一段话:“改良此上游一段,当以水闸堰其水,使舟得溯流以行,而又可资其水力。其滩石应行爆开除去。于是水深十尺之航路,下起汉口,上达重庆,可得而致。而内地直通水路运输,可自重庆北走直达北京,南走直至广东,乃至全国通航之港无不可达。由此之道,则在中华西部商业中心,运输之费当可减至百分之十也。其所以益人民者何等巨大,而其鼓舞商业何等有力耶!”

妙啊!当我们的巨轮顺着长江的黄金水道,有一天能“下起汉口,上达重庆”之时,中国的中部和西部经济,怎会永远地贫乏与苦难呢?到那时候,“益人民者何等巨大”!“鼓舞商业何等有力耶”!

中年人情不自禁地张开双臂,一遍又一遍地高喊着!一次又一次地欢呼着!

振臂高呼者正是我们的孙中山先生。这一年,他把上面的话写进了他那著名的《建国方略》之中。孙中山因此成为第一个提出要在三峡处修大坝的中国人,并在五年之后的广州国立高等师范学校的演讲时明确说道:“像扬子江上游的水力,更是很大。”“拿这样的电力来替我们做工,那便有很大的生产,中国一定可以变贫为富的!”

都说重庆直辖市因三峡工程的建设而诞生。而现在我们可以知道更深远的另一层意思:因为在伟人的眼里,三峡工程建设之后的重庆,还将成为中国的西部经济的中心。

90年前的孙中山,将三峡大坝修建的重庆地段,视为“中华西部商业中心”。90年后的今天,胡锦涛要求把重庆直辖市建成“西部地区的重要增长极”和“长江上游地区的经济中心”。

伟人的目光,总是同样的高瞻远瞩,高屋建瓴。

重庆,你是幸运者!百年来,总有伟人在为你的命运导航定向。

2.“8”是毛泽东恩赐给重庆的吉祥数

在追溯重庆的历史时我发现,一个吉利的“8”字似乎与这个城市的命运总是相连在一起,比如重庆直辖市的挂牌时间是1997年6月18日。其实,最早把“8”这个数字与重庆的命运连在一起的是毛泽东。

毛泽东第一次到重庆是1945年8月。这个“8”字是毛泽东第一次与重庆有缘的开始。

“重庆谈判”在中国现当代史上留下了重重的一笔,当然在这历史性的一笔上毛泽东最出彩。

在毛泽东与重庆第一次“亲密接触”中,除了他以非凡的政治家和战略家的气魄迫使蒋介石在和谈协议上签字外,诗人毛泽东还给重庆和中国历史留下一首著名的诗篇,这首名曰《沁园春·雪》的词作当时传遍了山城,并成为一时的佳话。

事实上,六十多年前毛泽东挥写的“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这样无与伦比的美誉之词,配予谁最合适呢?想想,当下的也只有重庆人了!

新中国建立之后的毛泽东,其实时时挂念着重庆,印象中最深刻的当算1954年了。那一年毛泽东流泪了:长江中下游因特大洪灾,受灾人数达1888万人,光淹死的就有33000多人。中南重镇武汉因长江“荆江”段决堤,被数米高的洪水淹没数十天,尸体遍地,惨不忍睹……

那场洪水之后的毛泽东,经常在中南海彻夜盯着横穿中国地图东西的那条大江以及大江沿途的一个个城市与乡村,其中目光停在宜昌与重庆江段之间的时间最长、最多。

1956年,是人民共和国历史上的重要年份。这年年初,赫鲁晓夫在苏共二十大上搞的秘密报告,让毛泽东和中国共产党领导层预见到一场非同小可的政治风暴,在与秀才们一起处理完对付苏共二十大的“笔墨官司”后,毛泽东抽身再次亲临那条让他心惊的长江江畔,驻足于武汉重镇--他要完成另一件时刻挂在心头的大事。

或许是1954年大洪水的那一幕惨景依然留在这位国家领袖的心头令他隐隐作痛,也可能是以为高吟“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还不到时候,毛泽东这回没有来到重庆,而一直停留在武昌的东湖宾馆内。

然而毛泽东的心却在不停地奔跑着,直至跑到宜昌,跑到重庆。那双深情的目光不时地抚摸着三峡江段的每一个细微之处,并常常思绪万千。

这一天是“六一”国际儿童节,毛泽东像小孩过节似的异常高兴地一口气游了124分钟,游程达13公里。爽!毛泽东一生爱好游泳,尤其爱与大风大浪搏斗。

时隔一天,毛泽东再次向王任重提出要游长江,而且这回是换了一个方向。当时的武汉正在长江上建大桥。毛泽东很想看一看建设中的壮丽场景,却又怕影响工人施工,所以他选择了一个奇妙的行动--在长江里游泳穿过大桥观赏施工美景。夏日的汉水,桀骜不驯,入江口的水情很复杂,然而毛泽东根本没有将湍急的江水放在眼里,一游就是14公里。

毛泽东太喜爱长江了!几天的搏浪畅游,使其神驰意荡,心潮澎湃,思绪涌动。这一天夜里,毛泽东的房间内灯光彻夜长明。一双伟人的目光紧盯着地图上的扬子江,由东而去地缓缓移动着、移动着,从荆江逆向宜昌、万州,直至重庆。然后,只见毛泽东挥动大笔……

这首《水调歌头》,气势恢弘,堪称词坛极品,记载着一位卓越诗人神思飞越的超凡才华,更闪耀着一位杰出领袖的经济建设战略的精美折光。许多年过去了,当今天我们这些有幸看到三峡大坝真的成为“当惊世界殊”的奇迹而挺立在天险长江之上的现实人,再读一读伟人毛泽东的这首佳作时,那“截断巫山云雨,高峡出平湖”的壮丽图画已不再是诗人的畅想了。

毛泽东是诗人,但更是为人民造福的圣神。他的这首《水调歌头》,其实是用超凡的智慧和远大的胸怀所描绘出的宏伟蓝图,特别地赐给了重庆。因为高峡与平湖、神女与巫山,都在重庆。

重庆人难道不感觉毛泽东是那么的格外厚爱你们吗?

如果说,1917年孙中山在《建国方略》中第一次提出在长江三峡处“筑坝”是伟人对重庆的第一次关顾的话,那么毛泽东的《水调歌头》中所言的“截断巫山云雨,高峡出平湖”则是使重庆日后成为共和国第四个直辖市的真正意义上的战略决策和实施开端。

为了让这个造福重庆、恩惠中华的伟大战略决策得以有进一步的实质性进展,毛泽东又一次选择了一个吉利的“8”数日子,再次光临重庆。这回来到的日子里有两个“8”数--1958年3月28日。

这次重庆之行,可以说是毛泽东关于决定上马三峡工程的一次落笔之行。我们可以从日后的史料中得出这样的结论,因为在几天之后毛泽东在武昌东湖宾馆里,一次次地把王任重和“长江王”林一山叫到他身边,并且吩咐林一山专门写一份他所担心的在三峡上建坝后可能出现的库区泥沙淤积问题的报告。林一山在后来很快写完了《关于水库长期使用的初步探索》报告,经周恩来之手送达毛泽东手中。

可惜这份报告送到毛泽东手中时,他已经无暇研究三峡问题了,因为南边的越南正在和美国大兵苦战,而北边的“苏修”也不断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境线上屯兵。

1966年3月,毛泽东提出了“备战、备荒、为人民”的方针,并且作出了一个对重庆具有特别意义的决定:三线建设。

毛泽东的这次“三线建设”指示,让重庆得益匪浅。可惜因为下达“最高指示”时,没有与“8”这个吉祥的数字连在一起,因而“三线建设”并没有给重庆带来命运的改变,而只是输了些血而已……

但,重庆应当始终不能忘却毛泽东的恩情,因为这个伟人对重庆从来就怀有诗一般的激情。他的诗,就是重庆建设的宏伟蓝图。

3.1985年1月19日,邓小平谋划建重庆直辖市……

重庆原本的光芒曾被淹没了许多岁月。

重庆人的压抑感源于重庆本有的历史重镇地位。从19世纪80年代英国商人立德乐驾驶的“固陵”号轮船从长江口驶入嘉陵江的那一天起,重庆的开埠便意味着它作为中国西南门户的桥头堡,掀开了历史性的一页。然而,重庆的开埠是带着列强侵略者的浓浓血腥味,它基本上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个耻辱的标志。

辛亥革命后的新一轮中国地区势力范围的调整,再一次催生了重庆的脱胎换骨。1929年之后的重庆有了真正意义上的城市概念。之后,蒋介石给了重庆一次扬眉吐气的国家级的“战时首都”机会,重庆人因此表现出巨大的爱国热情,让全世界为之震动。然而,重庆所付出的代价也十分惨烈,它承受了日本侵略者长达五年半的狂轰滥炸……

1949年11月30日,在蒋介石从白市驿机场仓皇逃离,不到8个小时重庆便在邓小平、刘伯承领导的人民解放军第二野战军的炮火下获得了解放。但随着全国的解放和建设的需要,1954年4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的扩大会议上,中央从适应国家计划经济建设、加强中央集中领导及解决中央机构这一级干部不足的困难等考虑,决定撤销各大区机构,重庆直辖市的地位一下被降为四川省辖市。

从“陪都”,到中央直辖市,到省辖市,仅十几年间,重庆市的地位发生了连续三次的“降格”,这对重庆人的心理上是一次次的冲击。重庆人梦想再度崛起,再度成为称雄一方的直辖市的话题在之后的若干年里,私下有议论,但却始终没有改变现实。

1976年毛泽东逝世后,中国共产党粉碎了“四人帮”反革命集团,宣布了“文化大革命”的结束。以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为起点的中国改革开放时代到来。之后的岁月里,是邓小平为核心的第二代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执掌着国家的命运。

同类推荐
  • 近代史上的鸡零狗碎

    近代史上的鸡零狗碎

    张鸣教授的历史随笔主要取材于晚清民国史,不拘一格地讲述了正史当中很多不为人所注意的细节,着重挖掘故事背后的东西。本册侧重说人,择选103篇精华之作,集中体现其对各类人物的独到观点,突显张鸣式说史之魅力。主要内容:军阀之脸谱,武夫之性格,文人之脾气,皇宫之隐秘,女人之别样,重臣之分量,张鸣品人,勾勒晚清至民初之人物群像图。可从中真切感受张鸣式说史的独特风格。
  • 都柏林的暴动

    都柏林的暴动

    这本书中的一些章节并非就是这场起义的史实。对这场起义我一无所知。当下,我对它也还是一无所知,也许到若干年后,这场起义的真相才会浮出水面,为世人所知。而我所写的,无非是陈述了下这座城市的四分之一区域内刚发生的故事,也同时是在这将近两周时间里的流言蜚语和悬念剧情的集合。而就在这两周里,这些无数的流言与悬念,却是都柏林人唯一关注的新闻信息;就像面包之于人一样的重要。
  • 中国近代史十五讲(名家通识讲座书系)

    中国近代史十五讲(名家通识讲座书系)

    近代是中国历史上面临“数千年未有之变局”,从传统向现代过渡转型的重要历史时期。为了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这一段时期的历史,本书以专题讲义的形式,深入浅出地讲解了近代中国通商口岸、中层社会、股市兴衰、风俗流变、乡村建设、灾荒人祸等十五个重大问题。不仅在选题上让人耳目一新,而且兼顾政治、经济、思想、文化、外交、社会等各方面,力求反映中国近代史的不同层次与面相。
  • 唐宋演义

    唐宋演义

    群阀割据,中原战火纷飞不绝,历史不断推演,一代代豪杰并起,波澜壮阔的史诗长卷,生死在乎一念之间,如何立足,如何生存,如何崛起?
  • 万岁君王

    万岁君王

    高岸为谷,深谷为陵,埋葬了万堆枯骨,更有那悠悠真相!——吾名嬴朕,秦始皇帝九子。
热门推荐
  • 不逃避的人生

    不逃避的人生

    工作,感情,那些你暂时不去想的事:交往多年,分手或厮守哪种才是好结果;想改掉坏习性,瘦身戒烟戒酒一直没成功;怕选错行,结果哪一行都做不久;中年失业,人生接下来还有可能吗……
  • 帮扶苏当皇帝

    帮扶苏当皇帝

    只是因为上书反对自家老爹,就立刻被贬去边疆做监军,荷华表示,做儿子做到扶苏这个份上,也是醉了。什么?系统君你说我的主线任务就是要帮这个“史上第一倒霉太子”当上皇帝?难度太高了吧?!【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The Pool in the Desert

    The Pool in the Desert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末世武皇录

    末世武皇录

    天地大变,末世降临,人类从霸主的位置上黯然退下,万物开始新一轮的生死之争,物竞天择,却不知这天,又会让哪一位,踏着漫天的尸骨,走上君王之位?人生之路重走一遭,墨阳发誓,这一次他绝不会再让这末世埋葬他所在乎的一切,这次,他为守护而战。
  • 步步逼婚,霍教授暖妻有道

    步步逼婚,霍教授暖妻有道

    被人算计失去清白,她暗恨却又无能为力!为救儿子,她嫁给A市最恐怖的男人,高调举行世纪婚礼,本该恨她入骨的男人却步步逼婚,似乎情根深种!霍教授说,“你是逃不出我的手掌心的!”
  • 如何经营一家最赚钱的餐厅

    如何经营一家最赚钱的餐厅

    本书以实用为目的,从客户管理、员工管理、设施管理、物流管理、财务管理、品牌管理六大方面,结合正反两方面的实战案例,为读者揭秘餐厅的经营之道,让读者更加清楚如何经营一家赚钱的餐厅,是一本真正速战速决的餐厅赚钱的秘籍,也是餐厅老板经营一家最赚钱餐厅的实战手册。
  • 大乘破有论

    大乘破有论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辰星挽明月

    辰星挽明月

    她,林婉月,是二十一世纪林氏集团的千金,有着倾城的容貌,资深的学历,显赫的家世,集万千宠爱于一身,却没想到,在和朋友出去旅游的路上遭遇车祸,意外穿越…他,北辰陵风,是凤陵国人人尊敬的永陵王,十岁率兵击退边境入侵者,几年来,立下的战功不计其数,是当今皇帝最宠爱的妃子云妃之子,可云妃在生北辰陵风时难产而亡,因此,凤陵皇帝把对云妃的爱都给了他们的孩子,而北辰陵风因为从小生活在宫中,又缺少母爱,成了孤僻冷傲的性子……一冷一热,他们之间相遇,又会擦出怎样的火花呢?
  • 医品宠妃

    医品宠妃

    你有没有这样爱过一个人?求不得,弃不舍。撕心裂肺不可理喻不知……羞耻?念念不忘,必有回响?念念不忘,终有回响!“朕可算理解那句从此君王不早朝了。”苏轻尘贼兮兮的说!
  • 追踪神秘光盘

    追踪神秘光盘

    张军是洪城晚报的记者,这天快下班的时候,手机接到一个陌生电话。张军的电话号码就印在晚报上,经常有读者打电话来曝料,所以电话号码陌生并不奇怪,但这次,话筒里传来的却是一个小孩的声音,像念课本一样问:“请问您是新华社特约通讯员张军先生吗?”张军愣了一下。他的确是新华社驻洪城站的站长,但一般给他曝料的读者都是冲他晚报记者的身份来的,很少开口就问他是不是新华社的。张军作了肯定的回答,然后紧接着问那小孩叫什么名字。如果是搞恶作剧的小孩,被他这样一问,肯定会吓得露出原形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