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家的这位分院长老叫做张娇,她身穿一袭白色长裙,容貌美丽,看起来约有二十余岁的样子,腰间挂着一支翠绿的短笛,笑容间给人一种很是和善的感觉。
这边,阳林还在做一些叮嘱。
“你在学院尽量少与人争执,有什么事想做也先看看我给你写的小册子,如果册子上没写,就问询一下师长,我给你准备了五千两金票私用,这些钱不要表露出来,财不露白,免得引起了矛盾,另外还有几百两的散银和一些银叶你收好,这是与你日常所用。”
“平时不要太过吝啬,也不要表现得太过大方,该用的就用,尽量不要委屈自己.....”
阳林一开口,就停不下来了。
他本以为自己不会如那些俗人一般,或许只是随意叮嘱几句便罢了,但真到了这一刻,他不自觉的又犯了毛病。
江琬静静的听着,并没有反驳或者讨论。
她也是第一次听到这种类似家人的叮嘱,这是一种很奇怪的感觉,有些烦闷,但又莫名的暖心。
将该说的说得差不多,阳林也收了收情绪,这时,他看着面前的江琬,不由得心中泛起了一丝追溯的情绪,他有些渴望的道:“你能不能叫我一声兄长?”
阳林的声音有些颤抖,但被他用吞咽唾沫的声音掩饰了过去。
“明明我比你年齿大,为何要我叫你兄长?”江琬不解。
“咳~~!”阳林有些尴尬的咳嗽了一声,顿了顿道:“好了,把行礼带好就走吧。”
江琬点了点头,旋即便提起阳林为她定做的紫木箱走在了前面。
印月湖边。
张娇正在马车边与苏子瞻聊着天,见到江琬来了之后,两人也停下了言语。
阳林上前一步,对张娇道:“张前辈,舍妹这还是第一次出远门,有些事可能处理得不好,还望前辈能够多多关照了。”
说着,阳林悄然递过去一个香囊。
“阳公子不必担忧,既然江琬是我引入学院的,那我自然会在该帮的地方帮助她的。”张娇见状,也笑着把香囊接了过去。
这里面是什么并不重要,但她不收的话,终究会让双方产生一些误会的。
见到张娇把东西收了起来,阳林也松了口气。
虽然提前和苏子瞻询问过,但他就怕这是个恪守规矩的人,那样的话,他这态度就有些侮辱人了。
阳林扭过头,对江琬道:“好了,你带着东西和张前辈走吧。”
江琬点头,提着箱子迈上了马车。
随后,张娇也跟着上了马车。
苏子瞻对驾车的家仆道:“封叔,走吧。”
“驾~~”
一声轻喝,青鳞马便拉着马车快速离去了。
阳林忽然有种怅然若失之感,他望着马车离去,神情恍惚中想起了前世他送妹子上火车的画面。
“兄长,记得保重身体!”
这时,江琬忽然探出了头高声喊道。
阳林面色大喜,连忙道:“妹妹,你也保重啊。”
.......
随着马车的轮廓逐渐消失,阳林深吸了一口气,不觉间竟有了些感慨。
他本无根浮萍,但此刻,却也有了羁绊。
阳林知道,到了现在,他才算是真正的作为一个人融入了这个世界。
以前他虽然有好奇心,有各种欲望,但他终究感觉空洞,会有孤寂的时候,甚至觉得世界如同游戏一般不怎么真实。
但现在他有了羁绊,世界的色彩一下子就多了起来。
苏子瞻拍了拍阳林的肩膀道:“阳兄弟,这对江琬姑娘是一件好事,收一收情绪,今日我等去幽香楼饮酒庆祝。”
阳林微微点了点头,笑道:“正该如此,也让我好好感谢一下苏兄这段时间以来的帮忙。”
当天晚上,阳林多喝了些水酒,随后,他手中的笔就没停过,一口气写了十多首诗词出来,室内青光涌动不停,看得苏子瞻一愣一愣的。
直到阳林迷糊得有些握不住笔了,这一切才停了下来。
返程路上,阳林摆动着手,带着三分醉意道:“苏兄,你帮我甚多,些许诗篇而已,再写百来篇我也不成问题的....”
阳林虽然喝了些酒,但却也绝对没有醉的这么厉害,他只是很害怕欠别人东西而已。
欠得多了,就会伤及亲友的感情,珍惜一份交集,就应该礼尚往来才是。
这些对他来说意义不怎么大的诗词,若能当作礼物赠送,他也是愿意的。
“阳兄弟,你喝得多了。”
苏子瞻搀扶着阳林,神色有些莫名。
找了马车,将阳林送回小说家的之后,苏子瞻看了看躺在床上的阳林摇了摇头,从怀中将阳林撰写的那十几篇诗词都拿了出来。
看着这些如同美玉一般的纸张,他也有些感慨。
像是阳林这般有才情的人他不是没听说过,曾经儒家也并非没有这般的天才,甚至犹有过之的也大有人在。
只是当这样的人真的出现在自己面前的时候,他多少还是会遭受一些打击的。
曾经苏子瞻也是被他人称作是良才美玉的,可与这些超越常人许多的优秀者相比,他就真的差太远了。
不过这些人大都性格古怪,难以捉摸,苏子瞻平日里与阳林交集时也总会有听到从阳林口中冒出的古怪话语。
想到这里,苏子瞻笑了笑,但凡有些才情的人,性情有些古怪也属正常,他还是能够理解的。
旋即,苏子瞻从这些诗词里面选了一份他最喜欢的描写风景的诗,剩下的,则被他全部都放到了阳林床边的案桌上。
阳林的好意他收了,而且也是真的愿意去拿,但他也不会过于的去贪婪。
他收取这一份诗篇,是因为他觉得自己的帮忙值得这一份报酬,至于其余的那些诗篇,那便与他无关了。
.....
待苏子瞻离去之后。
阳林缓缓睁开眼睛,他看向了放在案桌上的那些诗篇,嘴角不由得勾起。
苏子瞻信奉中庸之道,行事之时总会喜欢找到最合理的方式折中选择,从不喜欢极端的处理方式。
这种处世之道,阳林觉得他很难学的会。
不过也正是苏子瞻的这种处世之道,才让他们成为了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