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8524500000093

第93章 扶余国王

听说公孙度带来的胡人还是贵客,众人都来了兴趣,刘备连忙让人将其请了进来,见到这人知道,屋内众人都是眼前一亮--好一条好汉。

这名胡人身躯高大,和关羽差不多魁梧健硕,浓眉大眼炯炯有神,面颊上满是弯弯曲曲的虬髯,显得极有威势。

此人穿着一身白色衣服,样式和汉人的衣着基本相同,而他一张嘴,说出的也是相当标准的汉话。

“扶余国王尉仇台,拜见辽东太守。”

“原来还是一国君主,升济兄你怎么不早说?就这样随随便便地把人请来,这待客之道可太不周到了。”刘备连忙站起身来,有些责怪地对公孙度说道。

众人一听说这名昂藏大汉居然是个国王,连忙也都起身见礼,给他让出了上座。

公孙度还没说话,尉仇台却爽朗地笑了,“我等本为同源而生,何分彼此?尉仇台活了三十来年,这还是第一次回归故土,还望各位不要把我当成外人。”

“哦?此话怎讲?”刘备有些纳闷地问道。

扶余是东北最早的国家之一,早在西汉时期就已经建国,和汉朝有着长期的往来,相互交往频繁而密切,生活习俗也大致相同。

随着时间的推移,高句丽在辽东一带崛起,汉朝和扶余的关系有了进一步的发展,从朋友进化成为了战友。

在近百年的时间里,每当高句丽攻打玄菟郡,扶余就会派兵相助,反之也是一样。

当年汉安帝在位的时候,高句丽正处在第一个国力高峰期,太祖王高宫率领着马韩人和濊貊人,据说光骑兵就有上万人,将玄芡城围成铁桶一般。

在这危难之时,扶余国王派遣两万人马前来支援,与汉朝军队合力大败高句丽联军,斩首无数。

次年,高句丽联军再次侵犯汉朝,这一次他们进攻的目标是辽东,扶余人再次出兵与汉朝并肩作战,挫败了高句丽人扩张的野心。

安帝驾崩之后顺帝继位,扶余国王亲自来到汉朝都城洛阳觐见,并且称臣朝贡,这位大汉人民的老朋友、老战友在洛阳受到的礼遇超乎他的想象。

汉顺帝隆重接待了扶余国王,赐予他金彩印绶,待遇规格与本国郡县相等,甚至比一般的郡王还要优厚。

在汉代,由于迷信玉可以令尸体不朽,贵族们去世之后,在下葬的时候,要在尸体外面套玉片制成的衣服,称为玉衣或是玉匣。

玉衣的规格是有规定的,皇帝和极为受宠的近臣,他们的玉衣以金线缕结,也就是后世所说的金缕玉衣;其他贵族就差了一等,只能用银线或是铜线来缕结玉片,绝对不能逾越。

而扶余国王,则是史上有记载的,汉朝周边郡国之中,唯一可以享受银缕玉衣待遇的郡王,这种待遇可以说是绝无仅有。

非但如此,慷慨的汉朝皇帝还从宗室中挑选了一名女子,将其许配给扶余国王为后,从此扶余王室和大汉就有了血缘关系,感情越发亲密。

尉仇台就是这位王后的嫡系后代。

“怪不得阁下说我们同根同源,原来其中还有如此渊源。”刘备等人听了尉仇台的讲述之后才恍然大悟,不禁长叹起来。

原来辽东还有这么个关系密切的盟友在,自己居然还对此一无所知,这一年真是白过了。

尉仇台哈哈大笑,他其实也是有难处才跟着公孙度来到辽东的,“前些日子本王带人去玄菟郡收购粮食,听公孙长史说,辽东新来了一位太守,不但是汉室宗亲,并且年轻有为,异于常人,本王心中仰慕,就想亲自来辽东见见,唐突之处还望太守见谅。”

“大汉英才众多,犹如星河浩瀚,我只是恰逢其时,当不得升济兄的谬赞。”刘备看似随意地摆着手自谦,可是他怎么也掩饰不住笑意,嘴都快咧到后脑勺了。

“本王一路南下,见辽东处处丰收,不知是否可以向扶余援助一些粮食?”尉仇台奉承了半天,然后略有难堪地向刘备问道。

“没问题,大汉和扶余既然是兄弟之邦,自然应当守望互助,只要是在辽东力所能及的范围之内,我们都可以帮。”刘备别的没有,就是粮食多,与其把多余的粮食存起来发霉,还不如用来拉拢潜在的帮手。

“那可真是太好了,扶余今年收成不好,本王原本还以为又要饿死不少人呢。”尉仇台脸上露出了感激的神情,“刘太守既然统领辽东和玄莵,那以后我们可以更多地互通往来,若是有用得上扶余人的,只管差遣便是。”

“包括与高句丽人作战?”

“包括与高句丽人作战!”尉仇台斩钉截铁地回答道。

于是张焕开口,把刚才众人商议的事情重复了一遍,听说大汉终于下了决心,要将高句丽彻底击垮,尉仇台可是欣喜不已。

扶余与高句丽本是同宗,但因为祖先之间的仇怨,双方的征战持续了百年之久,时至今日还经常发生小规模的摩擦,若是汉朝愿意出兵消灭高句丽,那对扶余来说也是解决了大问题。

张焕最后讲到众人的疑虑,就是假如高句丽人放弃土地躲进深山,汉军在陌生的环境下难以追击,听到这个问题,一直在认真倾听的尉仇台抬起手来,打断了他的话语。

“这位将军所说的确实是实情,汉军勇猛彪悍、武器精良,正面作战所向披靡,只是不擅长在山林中作战,即使击败高句丽人的军队,也难以将其斩草除根。但是——”尉仇台目光灼灼地分析起来,随后话锋一转,“有了扶余人,情况就不一样了。”

扶余人和高句丽人都是天生的猎手,同根同源且相互争斗了太长时间,对彼此的作战方式都极为熟悉,甚至可以说,他们之间的战斗就是左手打右手,只是扶余国的人口不如高句丽人,所以在这种镜像战斗中总是落到下风。

“如果大汉出动军队征讨高句丽,我扶余愿意举全国之兵相助,只要汉军击败高句丽的主力部队,扶余人就有信心在山林中展开追杀,将他们斩尽杀绝。”

勇猛无敌的汉军负责正面作战,擅长山林作战的扶余人负责追杀,这种组合可以取长补短,听起来倒是不错。

只是,扶余人到底可靠不可靠?

消灭了高句丽人之后,扶余一家独大,他们会不会野心膨胀,成为新的祸患?

不光是刘备,在座这些将领们都是头脑清晰的人,他们同样想到了刘备心中的疑虑,屋内的气氛一时间变得微妙起来。

尉仇台也感受到了这种尴尬的沉默氛围,他默默垂下了头,双拳紧握了又松开。如此往复几次,尉仇台长长呼出一口浊气,再次开口说道:“各位心中在担心什么我都明白,非我族类,其心必异这个道理我也懂。”

刘备讪讪地笑着,也不知道该怎么接话。

“扶余与大汉世代通好,扶余人也和汉人一样爱好和平,我之所以主动请求共同出兵,不是贪图高句丽的土地和人口,而是希望用一代人的鲜血,换取后人的安宁,诸位,扶余人渴望安宁的生活!”

怎么办?刘备目视张焕,人家都把话说到这份上了,自己这边无论如何得给他个说法,行还是不行总得有个话吧。

张焕也是拿不定主意,他又把目光投向了公孙度,人是你带来的,你也相处了几天,对这个尉仇台的了解总比我们多吧。

感到众人的目光渐渐都对准了自己,公孙度感觉自己后背已经全是汗了,他努力平静了一下情绪,缓缓开口道:“扶余人二百年来和我大汉一直交好,其国其人始终对我大汉赤诚以待,所以下官认为,尉仇台大王的提议值得采纳。”

尉仇台抬起头来,感激地看着公孙度,然后又将希冀的目光对准了刘备。

“扶余有多少人口?”刘备问道,他实在是无法招架男人,还是一个大胡子男人用这种眼神看着自己。

“全国上下共有六万户,约二十万人口。”尉仇台回答得很快。

二十万人的国家,挺厉害了,对于汉朝这样的庞然大物,或许不算什么,但这样的势力放在东北,绝对是举足轻重的一股力量。

换了一年以前,任何一个辽东太守都不会答应扶余人的请求,但是现在,辽东在可预知的未来,将会有百万人口,完全有底气。

刘备想了半天,终于做出了决定,他目视尉仇台,字斟句酌地缓缓说道:“倘若高句丽没了,扶余人和辽东人的生活就都可以安稳许多,到那时我希望扶余人改变生活方式,不要固守在原有的土地上,多和汉人交流。”

其实刘备的意思很明白,他不希望东北大地再出现一个强大的独立民族,扶余人应该逐步与汉人杂居,接受汉人的文化,最终被汉族融合,成为这个大家庭的一部分,这是刘备想要看到的,扶余的未来。

刘备说完之后,本以为尉仇台会反对,没想到他先是不敢相信,随后脸上就露出了狂喜之色,“太守说的可是真的?扶余人可以和汉人一起生活,和汉人一样生活?”

额,什么情况?

刘备疑惑地瞪大了眼睛。

同类推荐
  • 大楚820

    大楚820

    以正史为依据,以轻松幽默的语言,讲述大楚八百年之风云变幻。让历史不再枯燥,让春秋战国演绎历历在目,让那些远古英雄清晰可见。
  • 三国之东汉风云

    三国之东汉风云

    萧雨穿越至名臣武将辈出的东汉末年成为刘备之子,金戈铁马,收文臣武将为己用,翻手为云,覆手为雨;乱世纷争,谁主沉浮?
  • 大汉之我是董卓

    大汉之我是董卓

    刘大耳、曹阿瞒、孙弱猫,不是看不起你们,我是说当代的各位都是辣鸡。你说刘备有个儿子,叫刘谦?孙权有个妹夫,叫吴昊(日天)?曹操有个失散多年的兄弟,叫曹人凤?哈哈!有意思……PS:本文开天,历史搞笑,喜欢看就多看多勾流!不喜欢看就多看多喷!重点是……多看!
  • 开着房车回大唐

    开着房车回大唐

    大唐贞观,天下初定,李世民文治国,武拓疆,威加四海,大唐兵锋所向,万邦臣服。一个叫做李浩的少年横空出世,他贪财、懒惰、玩世不恭,尽毁古人三观。从一无所有到富可敌国,从毫无根基到权倾朝野,从一个混账无赖到战无不胜的国之柱石,他在所有人的瞩目下一步一步成为传奇,谱写出一个又一个荡气回肠的英雄故事。然而这一切只是开始而已,在大唐的盛世表象之下,有人暗中蓄谋已久,妄图颠覆大唐,幕后的黑手到底是谁!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面对权利的诱惑和人生的宿敌,李浩总能作出无愧于中华民族的抉择,因为他有一颗不朽的唐魂。醉卧花间书友Q群:336757504
  • 中国史一本通

    中国史一本通

    《中国史一本通》从浩瀚的历史长河中精心选取了对中国历史进程产生最深远影响的一百九十多个重要问题,按时间顺序以点连线。同时,我们力求语言简洁生动,将浩繁的中国历史深入浅出地展现在读者面前,使各个阶层的读者都能够以轻松愉悦的方式最大限度地获取历史知识。除此之外,我们还选取了相关的历史图片,使事件更加立体,人物更加丰满,让读者真实感受到历史演进的全过程。《中国史一本通》融科学性、知识性、趣味性、观赏性为一体,不仅是学生的课外读物,也是各阶层读者全面系统了解中国历史的优良读本。
热门推荐
  • 圣地姻缘

    圣地姻缘

    剑胆芳心——汪荣华·刘伯承1935年6月中旬,红四方面军在懋功胜利会师,党中央派代表团慰问广大指战员。一大早,机关干部和战士们就排在街头,欢迎中央代表团的到来。队列里,就有十八岁的汪荣华,此时的汪荣华,已有了四年军龄。汪荣华1917年生于安徽六安县郝家集一个普通农家。
  • 皇都十里春

    皇都十里春

    “我要是去汴梁,怎么才能找到你?”夕阳下,燕双澄望着渐渐驶向远处的马车喊道。车内的少年犹豫了一下,抬手推窗:“宣德门内第九家,朱红金钉门,黛绿琉璃瓦。”她一直记得他的回答,可当她真的去了汴梁——那夜月华如水,花灯如潮。她却被数不清的官兵围捕,最后还被当成刺客关进了大牢。燕双澄欲哭无泪,身穿玄黑貂裘的少年却冷眼旁观:“欠我那么多年,自己倒忘得一干二净,这笔债要到何时才能还?”
  • 江湖风云录之风云在起

    江湖风云录之风云在起

    见怪了都市的光怪陆离,厌倦了城市的喧嚣尘上,来这里,给你一个纯粹的江湖,没有金戈铁马的纷乱,没有天马行空的不着边际,江湖还是那个江湖,但江湖人,还独缺一个你……
  • 我的唐宋兄弟:穿越千年额诗词人生

    我的唐宋兄弟:穿越千年额诗词人生

    读一句诗容易,读一个人却难,更何况是三十二位多思的诗人。在作者心里,唐诗是一个赤诚率性的白衣少年,迎风放舟,击剑长歌,有心怀天下的壮阔,有舍我其谁的激昂。宋词则是一个冲淡含蓄的青衫客,月下徘徊,倚栏望断,有晓风残月的天涯,有灯火阑珊的醒悟。唐诗是一曲高亢入云的羯鼓,宋词是一首呜咽低徊的埙曲;唐诗是黄河远上白云间的正午,宋词是疏影横斜水清浅的黄昏。就算相隔千年,那些阴阳平仄、长短错落的字句,无论是千般豪迈还是万种柔情,永远是人世间最美的语言。
  • 寻祖之迷

    寻祖之迷

    某个山村出来的年青人,在经过一系列打击后,返回山村,根据梦境,经历了不平常的行程,解开了不少迷团,也留下了不少的....
  • 我把你当基友你却想睡我

    我把你当基友你却想睡我

    有一个成天跳大神的基友怎么办?有一个成天看你跳大神还不信你是大神的基友怎么办?很简单,睡了他!!!这就是一对基友,没事儿破破案,抓抓鬼,跳跳大神,然后洗洗抱抱好好睡的故事啊~--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远去的藏獒

    远去的藏獒

    这是高原作家杨志军继长篇小说《藏獒》之后的又一部精品力作,堪称《藏獒》的姐妹篇。藏獒是高原的精灵,具有坚韧、负重、仗义、嫉恶如仇、捍卫目标、忠诚等优秀品质。在本书中,作者通过纪实、叙事、追忆及反思,对产生“藏獒”这一高寒优秀动物的地理环境和人文环境作了繁复、具体而形象化的铺垫。字里行间无不倾注着作者对他眼中和心中的青藏高原的浓厚情感,这种情感饱含着作家对那最后一块圣地的无限虔诚与眷恋。诗意化的叙述与表达裹挟着一种悲天悯人的情怀。作者对产生“藏獒”(高原精神和高原气质的杰出代表与象征)的环境正遭受市场化的破坏的危险,以及身处传统和现代的矛盾和困惑,表现出深切的关注。
  • 战神粟裕

    战神粟裕

    大将粟裕对战场有种天才般的敏锐感知,善于指挥大兵团作战,堪称一代战神。他运兵奇巧、用势奇险、胃口奇大、胆识奇绝,达到兵家""上兵若水""的最高境界。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立下了赫赫战功。
  • 寻宝师

    寻宝师

    我不过随手捡了个背包,结果就被人误认为寻宝大师,九死一生遇上怪事无数……奇事接踵而来,我原以为一切都是巧合,到最后却发现所有遭遇都暗藏阴谋。我究竟是谁?“他们”为什么会找上我?行走于奇幻世界,我翻云覆雨,但口耳相传于寻宝人之间的一句话却永不能遗忘:所谓珍贵的宝物,不一定是金银珠宝,珍品古玩,也可能是一些“让人意想不到”的东西……
  • 太古神煌

    太古神煌

    神州大陆,以武为尊,强者生存,弱者淘汰。人族柳玉偶得吞天兽内丹,获吞天兽吞噬天赋,废材变天才,只在一念之间,实力得以突飞猛进的柳玉,最终成为一代绝世神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