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天了,西北风呼呼地吹,一律黑褐色的瓦片裸露在风里,桃树梨树李树樱桃树参差不齐的树立在一栋栋的砖瓦房之间,雨儿一场场的来,萧瑟的东风里,偶尔几只飞鸟在那树上,每一声叫都像是在诉说凄凉的故事。郑奶奶跟棚子自己搭的厕所盖着黑色的门帘,茅草在风里招摇,连冬花嫂的院子都没有了苍翠。
柏爷爷的后门往上是一个斜坡,种了几棵白杨树,此刻光光的,裸露着枝干,柏爷爷今日穿了一件毛领的黑色呢子,材质虽然看起来是不好的,但是他穿着觉得精神爽气,跟他的大儿子国子在商议着什么事情。
你妹夫那边说今年过门呢?
过完年过门不可以吗?留我妹在家过一个年呀。
那边亲家只有一个儿子家里人少,让你妹早点嫁过去过年,说是。
那只有一个多月时间了,我们来得及吗?
来得及,一个月置办点嫁妆时间肯定够的。至于这个彩礼,你看要多少合适,我是觉得最少要个三万吧?
三万有点多吧,我结婚那会也才给了一万尼。
咱们家是没钱,你妹夫家有钱。
说着,柏爷爷笑了两声,抽了一口烟,烟雾伴随着说话的热气在冷风中散开。
那也可以,找人看个日子吧,置办嫁妆我们商议着过两日天气好咱们就去镇上慢慢买。
冬天的人们喜欢双手叉在胸前走路,放不开的样子,这柏爷爷跟大儿子商议之后慢悠悠,双手怀抱着的走回去了,身后一阵烟雾,这似乎能让寒冷的冬天变得有温度。
毛姐说话爽朗,大方洪亮,念过小学就跟着父母在家里,没有出去,因为身体向来不是很好,体弱,看起来很瘦,但是五官端正,大眼睛,双眼皮,四方脸,皮肤略黑,一头长而黑的头发,一米五八的样子,透漏着一种青春的气息,有活力,神很好,看起来是让人喜欢的,而且她性格爽直,懂事。她那未婚夫也是非常喜欢她的,我曾经看见那男的在院子里帮毛姐洗头发,动作轻柔,冒着热气,两人有说有笑,那个时候我就在想,现在的男人越来越好了,因为我从来没有见过我的父亲或者从前我的爷爷有帮过我母亲或者我奶奶洗过头发,而毛姐的老公却能做到,他们幸福的样子就像那火炉里闪耀的火光,美丽而让人羡慕。
我家毛的日子定了。
这日早上,我奶奶刚开火,刷完牙,端着口水杯就看见柏奶奶走了过来,她眼圈泛红。
什么时候的日子呀?
说要年前,腊月26好日子,过完小年,要去那边过大年。
这好事呀,只是要在留着过一个年再嫁就好了。
是呀,我也这样说呀,但是那边都不同意,说还是趁年前啦。
也可以,大家都是想着接完新媳妇过新年尼。
关于出嫁母亲哭这件事情,我从前是不理解的,大家都笑的合不拢嘴,吃着甜蜜的喜糖,只有母亲奶奶哭的死去活来,后来才明白,也许是只有母亲能懂得那种伤痛,知道往日艰辛和不易,不舍和疼爱之情顷刻爆发,所以才会在女儿起轿的时候演绎的生离死别一般,哭诉前半辈子是怎样的幸福可爱,而独自一人出嫁之后将会怎样艰苦。
天气越来越冷,冬日的阳光变得奢侈,趁着太阳好的时候,大家都把床下的稻草,睡了半年的被子,箱底的衣服拿出来翻晒了,早上河边静水处结了一厘米左右的冰,河水清澈,几个小孩子在那河边扒冰块吃,有时候还伸脚去试探冰块能不能承受人的重量。
泥泞坑洼的地面变的美丽起来,湿湿的地面和着泥巴,都结着脆脆的白色冰,形态各异,有的像房子,有的像窗户,有的像花朵,有的像动物,走上去嘎吱嘎吱作响,也没有水打湿鞋子,也没有脏脏的泥巴,小朋友们可以一直玩到太阳升起,冰凌融化,被父母叫回去吃早餐。
毛姐一家整个冬日都是忙碌的,我看见柏爷爷时不时的找人帮他抬东西,也有好奇的小孩子,站在那门口,觉得每一样东西都是新奇美丽的,比如柏爷爷还给毛姐嫁了一辆摩托车,老式的摩托车那个时候是少见的,整个村子只有我大伯家在外面做生意带了一辆回来,笨重的很,跑起来声音很大,还有一些五颜六色的假花,放在梳妆台的镜子前面。
柏奶奶的鞋底纳的差不多了,年底我母亲回来,还用我家那台旧的缝纫机帮着做过好几双棉鞋,都是喜庆的红色:胭脂红,玫红,淡红都有,扎了一圈暖和的绒毛,还看见柏奶奶专门买了绣着鸳鸯的被子,鲜红色,鸳鸯的羽毛各色,特别是红色黄色绿色相间,艳丽夺目。
明天请你家两个客,派一桌碗筷。
晚上毛姐的弟弟样哥过来请客了,白天的时候已经背走了家里的长板凳和大桌子,一家两个客加上新人两边的亲戚,估计能摆个7桌左右,让带碗筷的人家可多去一个人,一般是主家碗筷酒杯不够,去吃宴席的时候,让人自己带一套。
碗11个有的,筷子也有,勺子也够,这酒杯估计还不够,我得去找找看。
说着奶奶放下手上的事情先去翻那柜子去了,找齐11人套的餐具,村里酒席坐11人,向来如此,也许是祖宗留下的规矩吧。
奶奶架着三脚架(一种上面圆,下面三只脚,可以架在火上烧东西的工具)在炸番薯片和豆腐泡,噼里啪啦的油炸声在屋子里回荡,散发着新年的气息,她兴致很好,因为要等到过年,那些一年未见的亲戚子女们可能都要见上一面。
我一直觉得奶奶是一个有讲究的人,用现在的话说,是比较注重仪式感的,跟她在一起生活的时间里,任何一个节日,她都会按照她的习惯做一些与节日相配的事情,端午的艾叶和粽子,中秋的月饼,元宵的蜡烛,七月半的馒头,清明用香纸叠的元宝,重阳节的豆腐,过年更是从腊月十几忙到除夕之前,她不厌其烦的做着那些需要很多工夫的事情,比如做豆腐,做馒头,炒花生........这些从选食材再到食物做成,一连串都是繁琐的事情。
也许,如此才能让生活更有气息,更有意义,才能化解生活中的种种困难,生活有了甜蜜和憧憬人才能变的更加坚韧和热爱生活,这就是农民质朴的风格吧。
宴席在一阵沿着村前村后的铜锣声中开始的。前菜一般是花生米,干荔枝,红枣桂圆汤,后面连续会有鱼肉等,各家家里哪些东西做的多就凑上一碗菜,不过,像大块正席肉(猪肉切正方大块,留一方皮,给酱油,香料煮,煮熟之后再拿出来炒,肉看起来是丰满的,有食欲的焦黄色,村里那些青年人吃筵席就是为了吃正肉,一般小孩子饱的早也会等到正肉上席之后大人才允许他们离开,这也算对主家的尊重也才算是吃过筵席),还有杂脍(粉条折断,加瘦肉丁,加豆芽,加香菇,加红薯粉炖煮直到粘稠,各家又会根据不同的食物进行组合,但是在筵席上算得上是一道美味的菜了),整鱼,薯粉是所有宴席都会有的。
乡村的筵席最能体现乡土气息,柏爷爷家开8桌,这日天气好,门口排着四桌,堂屋两桌,后院一桌,偏房一桌,人们拿着碗筷,带着老人小孩都来了,当然,请客说是一家两个,有些人就觉得小孩子不是人的,一人带了两三个来的都有,她们怀里揣着一二十块钱,随礼完了之后就得到一双袜子的回礼,还有两个客吃一顿,我记得我奶奶多次随礼是十元,她觉得她一个老人是够了,我也觉得够了,因为冬花嫂一家去了两大三小也是随礼十元,我奶奶一般只带我一个。
我跟着奶奶,郑奶奶,棚子还有几个妇人小孩一桌,开席之前整个场面是热闹的、杂乱的,还有各种鞭炮声,毛姐的弟弟杨哥拿着红色的纸条在人前念了十来分钟,关于这个内容我从没有听清过,也许是在讲今日是一个什么日子,希望大家吃好喝好的意思,然后在鞭炮声中开席了,她们在开筷之前互相礼让。
水娘,吃吧,吃吧。
开筷,开筷。
不要讲礼,想吃什么就多吃一点。
朵娘你喜欢什么,多吃一点,这个玉米不错我给你弄一勺。
这个鱼味道不错,给你搞一点吧。
今日的杂脍有点咸。
这个厨师是谁呀。
说是对面村请来的。
可以,可以,不错。
你这个死孩子,大家都没有动筷子。
这个花生米都让棚子装口袋去。
哎呀,正肉来了。
这个桂圆你们还要吗,不要我都装碗里了。
这个我家老大喜欢吃。
鸡蛋我全部拿走了。
宴席到火热的时候,菜在上来的几十秒之内就会光盘,人们从开始的礼让变成了抢夺一般,面前的碗摆了两个,杯子也装满了,有的人连口袋里都是花生米,小孩子都离席之后,在村子里各处奔跑打闹,当然也有一些小孩被父母逼着必须多吃一点才允许离席,那些女人们还端着碗站在那桌上吃着,嘴巴油油的,讲话谈笑,连空气里都是菜和肉还有酒的味道,有时候我觉得漫天都是口水和饭粒,男人们则是一边烟雾缭绕,一边喝着谷子酒,脸色通红,说话东倒西歪,连那烟灰都弹到酒里去,又拿起来干一杯,张口就是一股热气冒出来,在寒风中。
在吃筵席的时候,男方的婚车就来了,一台大东风车装了四五个青年男子,新郎穿着黑色的西装,棕色的皮鞋,胸前的胸花格外艳丽,他的笑容像是冬天里的一股温暖,洋溢着幸福,看见谁都发烟,握手。柏爷爷被那酒喝红了脸,拉着女婿在席间到处敬酒,好像是在告诉所有人,他的女婿是出色的,是有钱的,因为他时不时来句“今天开大东风车来的。彩礼给的多呀。”这种赤裸裸的炫耀让人觉得不舒服。
那些帮忙的人就开始把柏爷爷家里的嫁妆一件件的搬上村前的大东风车,椅子,桌子,盆子,梳妆台,木箱子,到洗衣服的锤子,刷子,洗脸的毛巾,大家来来往往,前前后后,大东风车装的满满的,好看极了。
可是早上的时候天气还可以,只是西北风吹的厉害,大家吃着热气腾腾的饭菜,喝着暖身的谷子酒,也觉得还好了,毕竟,柏爷爷家的前面后面都是房子,能挡住大风。
等到下午筵席完毕,新娘子准备出门的时候那风吹来阴云,沉闷了,忽而下起大雪来,那像是一场触不及防的雪,柏奶奶在毛姐的房间里眼泪哗啦啦的,哭声伴随着各种语言,哭毛姐从前在家里多么勤快,多么惹人爱怜,这就要嫁出去了,种种不舍,种种伤心,饭也不吃,事情也不做,新郎站在旁边,一个劲的劝说丈母娘不要太伤心,自己会如何对毛姐好,毛姐如何能跟没有出嫁一般幸福。很多妇人吃完饭走进去拉住柏奶奶,劝说柏奶奶,大喜的日子不能掉太多眼泪,但是听见这些话语也许是想到自己的曾经了,她们眼圈都泛红。
那雪下的越来越大了,我从奶奶的后门墙边走一圈,抬头看,只见满天的灰尘一般,灰色的雪花压下来,飘飘洒洒,落在屋顶上,小路上,干树枝上,似乎伸手就能接上一把,刚刚热闹的场面已经被那些中年男子收拾的差不多了,饭桌椅子都搬进了屋里,只剩的那些食物渣子在地上,凌乱的一地,立马被那雪花覆盖,人们各自散了,外面忽而变的安静起来,只是簌簌的雪花混合着哭嫁声,不知为何,早上那份热闹劲忽而就变成这种让人郁闷的沉寂。
新娘是在一个小时后吉时到了出门的,只是外边这时雪已经够了脚踝上面,新娘穿白色婚纱,戴厚手套,头上洒满了彩色的碎屑,闪闪发亮,脸颊也变得更加白皙,还透红,看起来美极了,样哥抱着新娘出门到祖宗堂(人们觉得自己走出去会扯了娘家风水,只能亲哥哥或者弟弟抱着出门),只是到东风车上还要走十来分钟,那车子也开不进来,那段路抬轿子出门的,毛姐嫁的婆家离我们七八里路,算远的,只能坐东风车,不然近的都是要坐轿子的,一台大的蓝色东风车能带走所有的嫁妆跟新娘,看嫁妆的人坐在车翻斗上,沿路撒糖果跟烟。
新娘美,新郎帅,要想从此过,扔下烟和糖。
看见这种婚车的时候,每个村子里的大人小孩就站在马路边,要糖要烟,车上撒下来,下面抢成一团。
只是此刻外面雪花雪白了一切,树枝木讷的托着厚厚的积雪,村子披上了一件白色的外套,显得更加美丽,更加安静了,起轿的那一刻,周围围了一圈人,大家不舍的目送新娘轿子远去,因为雪太大,只有几个小孩子跟着出去车子那里要糖要烟,在茫茫的白雪里,显得渺小。
柏爷爷那屋子早上跟傍晚完全是天翻地覆了,早上锣鼓喧天,人来人往,忙的不可开交,此刻安静的像是一堆白雪,只是偶尔有一两个人,冒着雪花进出,手挡住头顶,一溜烟不见了,我又开始跟奶奶躲进灶台那温暖的火炉旁,郑奶奶也溜了进来,讲今天的饭菜如何。
毛姐三朝回门的时候穿了一件红色外套,扎着头发,干净清爽,跟她的新婚丈夫站在一起,骑着摩托车来的,那是我见到毛姐最美的时候,似乎比出嫁那天更加美丽,她走过奶奶门口,粲然一笑,我想,她嫁对了吧,这分明是幸福的笑容。
我母亲曾经多次说我小时候,找他要漂亮妈妈,说人家的新娘多美,想要那样的妈妈,母亲笑着说,让我去找父亲要。至今想来,那些话语是伤害了母亲的,每一个母亲都曾是像毛姐一样漂亮的新娘,只是岁月渐远,带走了美丽的容颜,付出太多需要风吹日晒的爱,二十七八岁脸上就开始有了岁月深刻的痕迹,如果是现在的我,看见像毛姐一样出嫁的新娘,也许我会觉得悲痛,而不是跟小时候那样羡慕跟兴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