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五,可怕的高峰时间,车流人流像洪水八八年漫延,无论是出京方向还是进京的方向全都堵死了,大大小小的路都亮起了一片红灯,车辆像是蚂蚁一样慢慢移动,比走路都要慢。
江灵韵擎着下巴看着外面的车水马龙,她早就能下班了,可是下班回去面对那冰冷的墙,那她情愿在办公室多呆一下,加加班,顺便也避开这高峰期。
看着这窗外的车水马龙,江灵韵重重地叹了口气。她很少唉声叹气,毕竟在很多人眼里她是幸福的那一个。
她是名副其实的红三代,她的爷爷是建国功臣。在她爷爷那个年代,没人不认识他们江家,听家里的管家说,家里的客人是一波未平又接着一波,可想当年的江家是如此昌盛。她的爷爷一生投奔与政治事业上,把毕生都献给了国家,哪怕是在他退休以后,他都经常建言献策,所以直到现在,还是会很多政治家来他们家做客,当然爷爷也是乐在其中的,毕竟他爱这份工作,爱这个国家。
爷爷有三个孩子,她的爸爸、她的叔叔还有她的姑姑。爷爷一生最大的希望,就是三个孩子能继承他的衣铂,从政。只是这世上很多事情都是事与愿违的,家里只有她的爸爸,唯一一个从政,虽然只有她爸爸一个从政,但没有辜负爷爷的期望,她的爸爸稳稳地站住了脚跟,以致使她的叔叔和姑姑能做他们喜欢的是。
她的叔叔是从小喜欢经济、商贸一类,在高考那一年叔叔擅自把专业改成了经济管理学,后来爷爷知道后便扬言和叔叔断绝关系。但叔叔真的很喜欢从商,而且奶奶也鼓励孩子做自己喜欢的事,所以她的叔叔就踏上了经商之路。奶奶没去世之前,叔叔都会经常会大院里吃饭,但奶奶去世后,除了一年几次重要的节日或者爷爷生日以外,他都很少回来。
她的姑姑和她的叔叔一样,都没有走上爷爷本计划好的道路。她的姑姑喜欢上了一户普通人家的孩子,在七十年代,讲的绝对是门当户对,爷爷极力反对,但她的姑姑却遗传了爷爷的执拗,任凭爷爷怎么反对,她偏要和这普通人家的孩子在一起,甚至背着爷爷去领了结婚证,把生米煮成熟饭,这件事气的爷爷大病了一场。后来,姑姑一家人移民去了加拿大,一年基本只回来一次。
奶奶曾经告诉过她,“是你爸爸,因为他是家里长子,把一切都扛下来了,但如果可以我希望你爸爸能自私一点,哪怕一点也好。”
当年江灵韵还小,不懂这话的意思,但她却牢牢记住了,等她长大,她才明白这话是什么意思。
爷爷是多么骄傲的一个人,如果他的三个孩子没有一个走他希望的路,估计爷爷不是被气到住院,而是早就上天堂了。
奶奶是在姑姑移民后的两年去世的,她还记得的情形,整个过程,爷爷都没有落下一滴眼泪,只是面无表情,寡言少语,看着奶奶那张照片,嘴张了张,却没人知道他说什么。也是那一年,爷爷一下子老了十年,毕竟相伴十几载的老伴离他而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