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859800000004

第4章 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形成 (2)

孙中山为什么愿意吸收共产党员加入国民党?其一,与孙中山这时对党的认识有关。长期以来,孙中山始终认为,党不过是传播主义的工具,多一些人入党,就多一些主义的传播者和同情者。比较孙中山以往动辄宣布接受整队士兵入党,而毫不在意这些士兵实际上仍在军阀势力指挥、控制之下的做法,不难想象他对共产党员加入国民党,也会有同样心理。其二,与孙中山的现实需要有关。孙中山当然不会改变对中共的轻视,但他却不能不看到陈独秀这些人背后存在着共产国际和苏俄的支持。孙中山接纳陈独秀等人入党的时间,恰好在他再度遭受地方军阀排挤,被迫退出广州之后。这再清楚不过地反映出,两度严重受挫的孙中山这时对苏俄的援助会抱以怎样一种期望。

一方面想要得到苏俄的援助,另一方面从列宁开始,一直到来华的共产国际代表、青年共产国际代表,都再三提议国共合作,孙中山当然明白这里面的轻重关系。而联合苏俄,首先理顺与共产国际,特别是与共产国际下属支部中共的关系,也确属必要。毕竟,在这个时候的孙中山看来,让中共党员加入国民党并受到约束,至少要比让中共置身于国民党之外,利用苏俄和共产国际的力量,与国民党竞争政治资源更有利。李云汉在其书中曾引用于右任的一段谈话,颇能反映出孙中山及国民党中部分领导人这时愿意采取容共政策的一个出发点。针对张作霖对孙容共的疑惑,于右任解释说:"中山先生与你同一心理,但异其手段。有人驱逐共产党,共产党便想法独立存在,中山先生把共产党转变为国民党,即共产党自然不存在。"

十分明显,接受共产党员加入国民党,就孙中山而言,并不是一个简单的"容纳"问题。它与俄国因素密切相关。特别是两度严重受挫之后,孙中山也已经深切地感觉到"振兴国民党以振兴中国"之必要了。据***回忆,当时孙中山在接受他入党时曾与他详细讨论这个话题。他接受共产党员,在一定程度上也多少含有想要借助于俄国革命的经验,振兴国民党的意图。这正是为什么他不仅"容共",而且一上来就赋予共产党人相当职务和权力的重要原因之一。因为,从俄国人介绍的成功经验和自己革命的种种教训中,他不能不意识到,单靠政治和军事的手段还不够。

要振兴中国,就必须振兴国民党;要振兴国民党,就必须学俄国革命的经验,在组织和宣传方面下工夫。要做到这一点,仅靠国民党自身的干部显然没有可能。吸收共产党员加入国民党,正是孙中山试图利用共产党,以汲取俄国经验的一种尝试。毕竟,在宣传组织方面,共产党人更具奋斗精神,更有才干些。孙中山后来在解释他将共产党员谭平山引入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担任要职时就说过,他看重谭就是因为谭"有能力和有才智"。用他的话来说:"彼共产党成立未久,已有青年同志二百万人,可见彼等奋斗之成绩。"引入共产党员为我所用,理所当然。正是基于这样一种考虑,当马林建议说,国民党应仿照俄共(布)的形式,召开全国性代表大会,建立健全组织机构,通过决议和纲领,集中并贯彻党的意志时,他马上表示肯定。

局势的发展几乎是急转直下。9月4日,孙中山召集在上海的胡汉民、汪精卫、廖仲恺、张继、于右任、谭延闿、程潜、陈独秀等53人讨论国民党改组问题。参加讨论的人成分相当复杂,但由于孙中山在党内有着巨大的威望,他的决心既已定下,会上似乎没有发生什么争执。国民党总务主任居正也这样叙述:大家"交换意见,一致赞同"。6日,孙中山指定包括陈独秀在内的9人为国民党改进起草委员。委员会经过一个半月的努力,起草出中国国民党党纲和总章。经过反复而郑重的研究,孙中山在1923年1月1日发表《中国国民党宣言》。第二天,召开中国国民党改进大会,公布党纲和总章,开始揭开中国国民党历史的新的一页。

1923年2月15日,由于拥护孙中山的军队讨伐陈炯明、收复广州,孙中山重返广东,自任陆海军大元帅,第三次建立广东革命根据地。尽管他的主要精力先得放在亲自到东江前线指挥作战,以打退陈炯明残部的反扑,但国民党的改组工作仍继续进行。10月6日,苏联代表鲍罗廷到达广州,被孙中山聘为中国国民党组织训练员。鲍罗廷十分尊重孙中山,也得到孙中山的信任。鲍罗廷在孙中山的国民党内在决定最重大问题时是有发言权的。他出席所有重要的会议,准备那些主要的政治文件。孙中山在一些群众性的集会上把鲍罗廷介绍给自己的拥护者时,总是尽力使鲍罗廷在听众心目中享有最高的威望。他到后,国民党改组的步伐大大加快。10月19日,孙中山委任廖仲恺、汪精卫、***等5人为国民党改组委员。24日,又委任廖仲恺、谭平山(共产党员)等9人为国民党临时中央执行委员,负责筹备改组工作。12月9日,孙中山在广州大本营向国民党员发表演说,指出:"吾党此次改组,乃以苏俄为模范,企图根本的革命成功,改用党员协同军队来奋斗。此次本党改组,想以后用党义战胜,用党员奋斗。"

国民党改组的时机和条件已经成熟了。

第一次国共合作正式形成

第一次国共合作正式形成的标志,是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召开。

1924年1月下旬,中国国民党召开了历史上的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这次会议的形式和规程都仿照俄共(布)。事先起草大会宣言和党章,组织宣言、党章、组织宣传、党务等议案审查委员会,成立大会主席团,最后选举中央执行委员会,并从此开始由中央执行委员会一事一决的议事制度。其党的总章关于会议制度、上下级关系、组织设置、各级职权范围及纪律制裁等项规定,几乎照搬俄共(布)党章的内容。

尤为引人注目的是,大会通过的宣言对孙中山的三民主义做了与共产国际近乎一致的解释。这种情况显然让俄国人极为满意,他们感到尤为庆幸的是,那些年轻的共产党员表现"十分出色",他们"有高度的纪律性,没有用任何左派共产主义者的言论给党的第一次代表大会的整个组织工作和给党纲、党章的制定制造麻烦"。显然,莫斯科的一些人对此曾经相当担心。

比较马林走前中共方面对国民党的激烈批评态度,不难看出共产党人此时对两党合作抱以怎样的期待。他们这时无疑对鲍罗廷的努力给予了相当的肯定,并尽力与之配合。也正是在这种情况下,中共中央在国民党一大前后都极力保持低调。即使在内部,他们也明确地规定了避免引起纠纷的方针。这包括对会议期间的人事安排,为了避免嫌疑,确定"共产党员不应该在各委员会中谋求职位",同时,尽量不推荐自己人担任各级职务。对选举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最初也只计划由鲍罗廷推荐两名自己的同志。在选举代表问题上,他们也采取低调做法,"拒绝当候选人,大家都选孙为代表,他们在选票上只写'孙逸仙',别的什么都不写","以便不给如此热衷于保护每个席位的国民党右派提供说闲话的任何借口"。共产党人的这种做法自然得到了孙中山的肯定。它反映在这次代表大会上,刚刚加入国民党不久的中共党员虽然尽力保持低调,其所得地位仍显得十分突出。中共及青年团这时总人数虽然只占国民党在册党员人数的2%,出席大会的代表人数却占到了全体代表人数的10%。

代表大会上新产生的中央执行委员中,跨党的中共党团更占到了将近25%。在25名中央执行委员中,谭平山、***、于树德为中共党员;在17名候补委员中,沈定一、林祖涵、毛泽东、于方舟、瞿秋白、韩麟符、张国焘为中共党员。出现这种情况,显然与对代表产生和推举委员拥有指定和最后决定之权的孙中山的态度有关。同样,在会后设立的国民党中央党部,跨党的中共党团员在一个秘书处和六个部中占据了两个部长(组织部、农民部)和三个实际为副部长的秘书(组织部、工人部、农民部)的席位。国民党一届一中全会决定设立一处八部,但调查部和军事部暂缓成立。秘书处及组织部部长谭平山,秘书杨匏安;农民部部长林祖涵,秘书彭湃;工人部秘书冯菊坡等为中共党员,并在中央执行委员会常务委员会里还取得了三分之一的发言权。中央执行委员会常务委员共3人,廖仲恺、戴季陶为国民党员,谭平山为中共党员。特别是同意把秘书处和组织部交给中共党员来负责,虽然或多或少可能会有鲍罗廷建议的成分在内,但它能够得到孙中山的首肯,也足以反映出孙中山有利用中共发展组织的想法。

孙中山改组国民党的一项重要议题,就是要让国民党人理解自己引进共产党员的良苦用心。因此,为了消除有关疑虑,孙中山在这次大会上曾两次发言释疑。

大会第二天,孙专门发表民生主义讲演,说明民生主义与共产主义其实并无不同。他说:过去"北京一班新青年非常崇拜新思想,及闻俄国共产之主义,便以此为世界极新鲜之主义,遂派代表往俄,拟与之联合,并代俄宣传主义,认定共产主义与民生主义为不同之二种主义。我们老同志,亦认定民生与共产为绝对不同之二种主义,于是群起排斥,暗潮便因之而生。然揆诸民生主义之真谛,双方均属误解"。"共产主义与民生主义毫无冲突,不过范围有大小耳"。"本党既服从民生主义,则所谓社会主义、共产主义与集产主义均包括其中"。故俄国人极力称赞国民党所主张之三民主义,而中共亦悉心研究并认定救国非此不可,"于是诚心悦服本党三民主义,改共产党员为国民党员"。

然而,与会的国民党人仍对孙中山的说法表示怀疑,声称既然共产党员服从本党三民主义,为何不退出共产党?来自上海的代表何世桢就明确提出,应当禁止国民党员跨党。对此,中共方面基于内定的原则,反应十分温和,回答亦力求诚恳。28日,***受中共党团会议委托,说明跨党原因,解释中共不能解散,是因为它是共产国际在中国的支部,并非纯粹中国人自己的组织,其党员要加入中国国民党,自然只能以个人名义,而不能解散这一国际的组织。况且中国革命也需要这样的组织在国民党与国际的组织中间做联络。中共党员加入国民党是基于国民革命的共同目标,并非想要借国民党的名义开展共产党的运动。***还郑重保证:"我们留在本党一日,即当执行本党的政纲,遵守本党的章程及纪律;倘有不遵本党政纲、不守本党纪律者,理宜受本党的惩戒。"孙中山要的就是服从,有了中共的保证,国民党领导人廖仲恺、汪精卫和胡汉民都自动为容共的办法辩白,此事才不了了之。

国民党一大的召开标志着国共合作的正式实现。

同类推荐
  • 各级领导者应对和处置突发事件培训手册

    各级领导者应对和处置突发事件培训手册

    本书全面地、系统地阐述了突发事件的性质、特征、类别、应对方法、应急预案以及相关法律法规,特别对我国的“一案三制”的应急管理体系建设这一核心框架给予了更多的思考和阐述,并借助实际案例进行分析和演练,其中既有实战经验和教训的科学归纳与总结,也有经典理论、原则、方法和技巧的深入剖析与指导。
  • 美国第一智库:白宫头号智囊兰德公司的秘密历史

    美国第一智库:白宫头号智囊兰德公司的秘密历史

    本书搜集了大量的历史资料,站在事实的角度为读者详细讲述兰德公司的发展历程,以及其成为“美国第一智库”的原因。除了讲述兰德公司的发展史之外,还分析了兰德公司的发展趋势,使读者在阅读本书的时候有更多的体会。
  • 改变世界的一周:毛泽东与尼克松握手纪实

    改变世界的一周:毛泽东与尼克松握手纪实

    1972年美国总统尼克松决策访问中国并决定与中国发展外交关系,毛泽东会见了他,尼克松访华的一周被称为改变世界的一周,它改变了中美关系长达20年的对立与隔绝,为中美关系正常化奠定了基础。本书充分利用已经解密的中美两国最新档案和多渠道获取的珍贵照片,全面客观真实地记述了 1972年尼克松访华的历史。翔实深度地再现了毛主席战胜重病以惊人毅力会见尼克松、基辛格从巴基斯坦密访北京、中美密建巴黎渠道、敌对势力图谋击落尼克松访华专机、周恩来智斗基辛格等起伏跌宕的历史细节。既有上层决策的罕见内幕,又有斗智斗勇的交锋较量,视野开阔,内蕴丰厚,丰富可读,是了解和研究中美关系史和新中国外交史的必读书。
  • 官经一日一谈

    官经一日一谈

    盲目创新和泥古不化一样有害。不可事事明察秋毫,洞彻人心深处;不可老于世故,更不要过于圆滑,领导者的才能在于选拔官吏和任用。“赏” 与“罚”是法家治国的“二柄”,以此来调动民心,在一拉一打的过程中,让不法之徒惧于威严不敢造次,君子慎其独也。道德原则是一时一刻也不能离开的,在独处无人监督时,或者在细小的问题上,不能放纵自己。依此处世,可无患矣。要想让人拥护和信服,首先要做的就是提高自身的修养;应该认清自己的性情,损有余而补不足,打造完美的性格;恪守信义是立身处世之道。
  • 政治传播研究:理论、载体、形态、符号

    政治传播研究:理论、载体、形态、符号

    立足政治传播学,梳理评介西方政治传播学的发展历史、研究范式与研究方法、中国政治传播研究的现状、媒体与政府关系研究概况等。阐述报刊、广播电视、新媒体等大众媒介的政治传播功能及其与政治的关系。分析作为政治传播形态的政治新闻、政治宣传与政治的关联。并从传播符号角度对政治修辞、政治象征、政治形象进行研究。与同类政治传播著作相较有一定的创新性。
热门推荐
  • 沉浮

    沉浮

    你在这个世上的孤独,被人称作什么?只有生活在黑暗中的人,才会明白,什么叫做死亡,什么叫做意义。可惜,我也不是生活在黑暗中的人,不过,我是为了去找另一个生活在黑暗中的人而变成了黑暗的孩子,无论白天还是黑夜,总有一些人和事无法忘怀。我们一定要善待自己。因为在这个世界上,除了自己最疼爱自己外别无他人。夏天的风,是应该把我们吹醒了,我们终究不可能永远生活在梦中,因为有一种残忍,叫做现实。亦梦亦幻,亦真亦假。无所谓了,总之还活着。能写多久就写多久吧,放弃,还早着呢。
  • 野外环境中的生存之道

    野外环境中的生存之道

    本书内容包括:野外生存概述、准备篇、技巧篇、求生篇、认知篇、野生动植物保护法律法规简介等。
  • 佛说轮王七宝经

    佛说轮王七宝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说话水平培训手册

    说话水平培训手册

    《说话水平培训手册》一书,从提高说话水平的重要性入手,对衡量说话水平的诸项标准、语言技巧、辅助技巧,直至不同场合的说话实战技巧都做了详细的阐述。其中引用了大量的实例,并列举了很多名人的演讲篇章,力求将知识性、实用性和趣味性融为一体。愿广大读者读了本书后,能够迅速成为“说话有水平、举止有修养”的高质量人才。
  • 成大事者说话101法则

    成大事者说话101法则

    成大事者认为,一个人要想把话说好,就需要遵循一些法则。在这些法则的指导下,你自然能够在人群中游刃有余。具体来说这些法则主要涵盖了六个方面:谨慎、时机、底气、氛围、换位和自制。这六个方面也是说话艺术的六个结点。谨慎意味着重要性。不懂得谨慎原则,轻率武断、信口开河的人不仅不会得到别人的信任,还容易给自己招致祸患。谨慎不仅是一种原则,还是一种习惯。说话谨慎是人们在日积月累中沉淀下来的习惯,是很多经验和教训的总结。
  • 神级大魔头

    神级大魔头

    “无耻夏平,抢我秘籍,夺我丹药,夺我未婚妻,我和你不共戴天。”“他是武道之耻,人类蛀虫,是人渣败类。”“无恶不作,连三岁小儿的棒棒糖也抢,老人过马路都不扶。”“四处惹是生非,各大家族的天才都被他殴打过,人神共愤啊。”炎黄星无数武道强者对夏平咬牙切齿,简直恨不得将其挫骨扬灰。而夏平面对这么多人的仇恨,淡定的拉出“超级仇恨系统”界面,看着上面各种好东西,摸了摸下巴:“都积攒到这么多仇恨值了,不知道是兑换圣品丹药混沌丹,还是绝世武学如来掌,或者是神器乾坤鼎,真是烦恼啊。”群:361976800
  • 2012:那些被证实了的预言

    2012:那些被证实了的预言

    如果你不知道诺查丹玛斯,那你最起码要知道《诸世纪》他是一位神奇的预言家,它是一本神奇的预言书,近两个世纪以来,这个世界上所发生的重大的事件,几乎都被他和它的书所言中(包括法国大革命的成功、希特勒的出生、911事件等)。如果这仅仅是巧合,那我们该如何解释这种巧合?
  • 江山策之妖孽成双

    江山策之妖孽成双

    【前世】楚千凝有两件事最后悔:一是遇人不淑,错许芳心,一朝青丝如霜,二是家仇未报,心有不甘,最终泣泪成血;【今生】楚千凝有两件事最纠结:一是她有报恩之心,却始终寻不到恩人,二是她一心想在报仇之后遁入空门,可那人却执意将她拖进红尘……她活了两世,好不容易爬出一个坑,结果又掉进了另外一个坑。不过,后来的坑里有挖坑的人陪着她。*最初他保护她,是源于一份执念,没想到念着念着,就着了魔;最初她接近他,是为了报答恩情,没想到报着报着,就把自己搭进去了。后来楚千凝才明白,她对他相思入骨,他对她执念已深;唯他可解她心忧,独她可散他情愁……*【纵容篇】某人:“你上房,我帮你揭瓦。”楚千凝蹙眉:“我……”某人:“你造反,我为你披甲。”楚千凝纠结:“那个……”某人:“你嫁我,我为你挽发。”楚千凝无奈:“你能不能先把衣服还给我……”【重生复仇;男强女强;1vs1无虐;妖孽夫妇花式撒狗粮;欢迎入坑】
  • 无妄之灾

    无妄之灾

    这是个无人生还的故事,缘起于一桩埋在地下十二载的陈年旧事。郑媛捧着瓶矿泉水,站在最不易被察觉的角上,她身处一个同学会现场,正竭力压抑自己逐渐膨胀的焦躁情绪——包间里的人越聚越多,郑媛等的人还一个未到。郑媛匿名在校友BBS上召集了这次中学同学会,可她很明白,如果自己想见的人不来,这个兴师动众的同学会就变得毫无意义了。
  • 醉梦校谈

    醉梦校谈

    把酒言欢,飘醉中笑看灯火阑珊。心悲泠凉,梦游校史忆世态炎凉。(注:“这个小说世界以学生的学习为主,学习成了当下世界十分重要的事情,所以其中的一些内容可能与现实不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