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8611900000043

第43章 秘约

新绛在三百年前是晋景公定下的都城,而且作了晋国二百年的都城,这个地宫密室之说,韩咎非但没有一点怀疑,反而深信不疑。

新绛就是现今的侯马。

韩入宫,韩王召集老旧贵族们密议一夜。

次日下午,韩王密召白晖。

为什么说是密召,因为除了韩王之外,没有一个韩国贵族参与其中。

韩宫内室,只有韩王与白晖两人,连一个侍从官都没有。

见到白晖后,韩王说道:“魏之河东有二十县,三十七城,六塞。我韩要七县十二城三塞。”

白晖捧着酒杯不紧不慢的问了一句:“那么韩出兵多少?”

“初战,一兵不出。”韩王很坚定的给予了一个答案。

“是吗?请王上为外臣解惑。”白晖相信韩王不是纯傻,虽然有点傻但不至于说什么都不干凭空就三分之一的好处。

韩王说道:“军械我韩也不能出,若秦军用我韩国军械的话,魏人会有所发觉。”

白晖点点头:“外臣理解。”

“我韩国秘密提供军械匠二百人,生铁十万斤,粮食十万担,皮一万张,布二十万匹。将军拿下汾城以南的半个河东,我韩国要汾城、新绛两城,但明归秦,暗归韩。”

“不行。”白晖没有一点犹豫就作出了拒绝:“汾城可以,新绛绝对不行。”

韩王脸上冷漠,可心中狂喜,看来公孙龙说的情报是真的,新绛果真有秘密。

韩王不动声色,缓缓说道:“新绛是晋之旧都,我韩人不会忘记旧都。”

“半城,一人一半。”白晖退了一步。

“全部,必须是全部。”韩王很坚定的要求必须是全部。

白晖摇了摇头:“不行,生意是一笔算一笔,就那点物资就换这么一座雄城,我秦军却是要流血的。”

韩王取来地图放在桌上,然后一指洛邑旁一处小城:“这里叫柿邑,虽然是新建小城,人口不足两千,但却足以让将军满意。”

白晖盯着地图,这地方何止是满意,太完美了。

拿到这里,就等同于自己拿到了一处黄河两岸的两座小城,这两座小城完全会成为中原最大的商业集散地,也可以是大秦东出南下的另一处前线要塞。

白晖在搓手,不断的搓手。

这个动作让韩王内心不由的笑了,在他眼中白晖依然是年轻,压制不住内心的激动,可又不想表现的太明显,却不知道这些小动作尽在韩王眼中。

果真,白晖依然很坚决的表态:“不行,太少了。”

“不少,这样吧,寡人在这座城放五千兵马,全是奴隶,你一但围城他们就降,这些奴隶归你,我韩中派使请和,然后你可以用和谈的名义来讨要刚才寡人许下的物资,接下来将河东的两座雄城给寡人。”

“河东,一共就两座雄城。”白晖的语气已经没有之前的那么坚决了。

韩王哈哈一笑:“再给你加一百名铁匠,大东珠一颗。”

只有一颗?

白晖事实上不在乎这些奇珍财宝,他要的就是战功,让自己赶紧升到大贵族,然后免于上战场。

韩王看着白晖脸上反复变化的神情,最终见白晖一咬牙后抱拳:“外臣谢王上。”

“好。”

一式两份血书密诏约,白晖用的是血按下的手印,还有自己的将军印,韩王用的是王印,以及一个血指印。

“王上,很快我王会派人秘密送来一份王诏密约。”

“不急,此事劳烦将军亲自来办,不传他人之手。”

白晖点了点头:“好,外臣如约赴齐之后立即赶回咸阳,尽快将我王诏书送到新郑。”

“好,将军请尽快离开新郑,寡人派人送行,奉上厚礼。”韩王这话就是送客,告诉白晖赶紧离开王宫,也赶紧离开韩国。

白晖告退,韩王背后的墙壁突然打开,公子咎以及数倍韩重臣走了出来。

“王上,强秦为谋,是否会自伤?”有位重臣问道。

韩王丝毫没有回避的说道:“会,但若能联秦攻魏,我韩以恢复强晋之势为名,趁魏国疲弱之时占据要地,而后再对秦献上疲秦之计,十数年秦无法大战,那么秦韩联兵则是秦唯的选择。”

“父王,若能说动秦韩联兵攻楚,攻齐,盟约才更可靠。但白晖只是一个小小的左庶长,此事须与秦王面议。”

韩王说道:“会的,柿邑守将违令攻秦,挑选一个外卿以他的人头取信于天下人,只说他违王令私自调兵,斩之!”

这一幕白晖若是看到,定会大笑。

战国史上就有记载过,战国七雄,特别是中后期韩国昏君代代相传,一代比一代更昏君,草包一代连着一包,眼下看来果真如此,为了一点点蝇头小利就敢与虎谋皮,焉有其利。

白晖当天就离开了新郑,出城的时候就收到一小盒珠宝。

除此之外,还有一只锦盒内装有一枚鸽子蛋大小的珍珠,看的白晖眼睛都直了。

再说不爱珍宝,但此物实在是太惊艳。

离城三十里,白晖将一块羊皮扔给了司马靳:“司马靳,这份东西你带回给我兄长,然后让兄长亲自去咸阳,一句话,你死了这份密诏都不能有损伤。速去速回,在临淄来见我。”

“诺!”司马靳用力一抱拳,他明白这是白晖与韩王密约,他不敢看,更是明白这份东西他就算死都不能有损伤。

这密约白晖带在身上也很麻烦,所以要赶紧往回送。

回到船上之后,公孙龙问白晖:“左庶长,还去大梁城吗?”

白晖思考了好一会之后摇了摇头:“不去,既然要谋化魏河东之地,就别去大梁城了,感觉没什么意义。”

公孙龙点了点头:“诺!”

白晖直去临淄,让公孙龙松了一口气,此时的公孙龙对白晖已经不是崇拜,而是敬畏。

同时,公孙龙也相信,最多两年之后,白晖必名扬天下。

白晖没想过名扬天下,他只想尽快被封成君,听说封到君就不用上战场打仗了。

同类推荐
  • 重整河山(1950-1959 中国历史大事详解)

    重整河山(1950-1959 中国历史大事详解)

    讲述了新中国建立之后发生的众多历史事件和历史活动,包括“人民胜利折实公债的发行”、“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颁布”等。还讲述了新中国的文化,教育,经济等方面的发展。
  • 三国狼烟行

    三国狼烟行

    风雨飘摇东汉末,狼烟四起三国时!收猛将,纳谋士,娶美人!
  • 汉末匹夫

    汉末匹夫

    东汉末年,军阀割据,群雄并起。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看一个山贼如何在一个混乱的年代闯出一个新的天地,看李自强如何铸造一个新的盛世天朝!
  • 雄霸楚汉

    雄霸楚汉

    特种部队年轻教官龙天羽,因参与一次保护神秘皇陵出土的宝物,而意外穿越时空,来到了秦朝末年,此时的大秦帝国已经风雨飘摇,龙蛇起陆,金戈铁马,狼烟四起,生灵涂炭,龙天羽踏秦川,战霸王,醉枕佳人,指点江山,震撼各路群雄!
  • 狼烟燎原

    狼烟燎原

    苍山月,破西疆,夜色微澜,何处起狼烟;风里烟,迷九州,孤枳霖泽,残棋濒燎原。
热门推荐
  • 萌妻100分之老公宠我

    萌妻100分之老公宠我

    一朝穿越,竟成了开国元老家的小宝贝,上有爷爷宠,下有爸妈宠,身边还有几个哥哥宠,苏颜的小日子过得好不滋润。直到遇见了他……【全文甜宠无虐,前期家长宠,后期老公宠】
  • 十住毗婆沙论卷第

    十住毗婆沙论卷第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悠哉悠哉的异古生活

    悠哉悠哉的异古生活

    传闻,传承久远的逐风部落族长狼墨不近女色。江晴嘴角一抽。——扯淡!这个粘着、霸着他的是谁?“狼墨,知道什么叫做相互相助吗?”江晴怒吼。“帮了,要负责!”狼墨无视。感谢腾讯文学书评团提供书评支持
  • 无上冒险系统

    无上冒险系统

    经典动画、游戏、小说、国漫……的穿越冒险之旅。不为实力,只为行走万界。
  • 财迷小医妃

    财迷小医妃

    穿越成为京城第一名门秀媛,拥有全国最大银号和一手逆天医术。莲花婊继母和妹妹想要逼她离开齐家?本姑娘一针让你们变哑巴!伪闺蜜联合负心男要抢夺她的银号?活该贱死!齐妍灵的理想:把那些想干掉她的人干掉,然后带着金山银山,周游列国。不过……那个救了她两次的腹黑男拿着欠条,笑得一脸优雅邪魅,是肿么回事?让她当王妃?哦,不好意思,男人和牙刷一样,被用过的本姑娘都不稀罕。予方新文《神医灵泉:贵女弃妃》火热发布,不一样的穿越言情,欢迎收藏!
  • 梦中缘

    梦中缘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大唐第一杠精

    大唐第一杠精

    网络杠精李大德魂穿隋末,成为李渊三子李玄霸。那一年,杨广三征高句丽,国内民不聊生,烽烟四起。李渊还是长安城一名四品小官,平阳昭公主刚做了妈妈,千古一帝也才十七岁。那一年,历史的角落里,蝴蝶煽动翅膀,掀开了新的一页。
  • 满地江湖吾尚在:章太炎与近代中国(1895~1916)

    满地江湖吾尚在:章太炎与近代中国(1895~1916)

    章太炎配得上一部伟大的传记,配得上那些苦难。这些苦难在他的文字中愈发纯粹,从未遗失:从《訄书》、《中华民国解》到《俱分进化论》、《五无论》、《四惑论》,之后融入了《齐物论释》,融入了鲁迅的平民性、农人傲骨,在《破恶声论》、《阿Q正传》、《孤独者》中,雄赳赳地联手打败了时间。章太炎人如其名,有一双火眼,游侠气质的火眼,这双火眼是如何观望中国的法律变革的?章太炎是谜一般的革命家,学问好,又有佛学的底子,每以道家文体,写出佛家慈悲,这是怎样的一种风格?章太炎迷恋旧时文化,仿佛一个落难的富家公子,隔着窗棂望见别人在自家旧宅宴乐,总怀着深刻的尊严感。如何看待这种中国知识人阶层常有的尊严感?
  • 花之恋语

    花之恋语

    每一种花都藏有一个浪漫的告白物语:栀子花象征永恒的爱与约定;熏衣草象征等待浪漫唯美的爱情;三色堇代表挂念;绿玫瑰的花语代表纯真简朴,青春常驻,我只喜欢你一个……
  • 清乾隆嘉庆道光时期诗学

    清乾隆嘉庆道光时期诗学

    乾隆时期的诗学,主要围绕着对明代以来诗学的反思展开,那个时期国力强盛,士人心态比较平和,所以当时的诗学比较注重审美和艺术的方面,到嘉庆、道光时期,清朝走向衰败,士人心态,由平和转向焦躁愤激,许多诗歌反映了现实。本书就是对乾隆时期诗学、乾隆嘉庆之际诗学、嘉庆道光时期诗学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