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8634600000162

第162章 狮子大开口(求推荐!求收藏!求打赏!)

“我石家行事,向来如此。弹劾我们石家的奏折,堆起来能堆满这间屋子。到如今,我石家还不是稳如泰山。”

石保兴冷哼一声,不屑道:“杨贤侄若要弹劾我石家,尽管弹劾。”

杨延嗣莞尔一笑,自觉的坐在了石府正厅待客的座椅上。

“石伯父误会了,小侄怎么会弹劾石家呢?”

左右瞧了一眼,疑惑,“石伯父,小侄前来拜访,连一杯茶水都没有吗?”

石保兴冷眼扫了杨延嗣一眼,大步走到了主座的位置坐下,不情不愿的吩咐了一声。

“上茶。”

听到石保兴吩咐,丫鬟们赶忙奉上了两杯香茶。

杨延嗣耸鼻闻了一下,石保兴杯中茶香四溢,他杯中的茶水一点味道都没有。

杨延嗣暗自摇头,端起茶杯沾湿嘴唇,放下茶杯。

石保兴浅尝香茶,吧唧了一下嘴,淡然道:“杨贤侄,茶也喝了,该说明你的来意了吧?”

杨延嗣略微拱手,“小侄今日前来,是有两件事要和伯父商量。”

石保兴摆手,漫无条理道:“生辰糕的事,你就不用说了。石忠的态度,就是我们石家的态度。”

杨延嗣眉头微皱,然后又缓缓舒展开了。

笑道:“生辰糕的份子,小侄可以送给石家。只是小侄这个还有两件事,需要石伯父帮忙。”

“哦?”

听到杨延嗣主动放弃了生辰糕的份子,这让石保兴有些意外。

生辰糕铺子,如今在汴京城已经铺开了十几家,在周边的县府,也先后设立的铺子。

去年一年,生辰糕铺子为石府贡献了近十五万两白银的获利,

这也是为何石府会不顾跟杨延嗣撕破脸皮,也要吞下生辰糕生意的原由。

生辰糕铺子的获利,和石府的家产比起来,只能算是九牛一毛。

但,以石家贪婪的秉性,吃到嘴里的东西,他们是不会吐出去的。

“杨贤侄所言当真?”石保兴疑惑。

杨延嗣笑着点头。

石保兴脸上表情缓和了几分,微微一笑,“来人呐,给杨贤侄换一杯香茶。”

前倨后恭。

一副商人的做派。

“杨贤侄刚出说有事相求,说出来伯父参详参详,若是能帮,伯父必定施以援手。”

刚吞了生辰糕铺子的生意,石保兴自然不可能不理会杨延嗣的请求。

杨延嗣能舍弃这么大一块肉,必有所求。

这在官场上,算是一个不成文的规则。

石保兴心中的计较很简单。

若是杨延嗣所求的事情简单,他不妨做个顺水人情。若是杨延嗣所求的事太难,他可以拒绝,也可以狮子大张口,敲诈一番。

杨延嗣拱手,道:“伯父,小侄有两件事求伯父。这第一件事,小侄欲以置换贵府在永宁军中的份额,不知道伯父意下如何?”

石保兴一听,眉头一挑。

丫鬟刚端上来香茶,被他挡了下去。

杨延嗣见状一愣,瞧着石保兴这态度,八成要拒绝。

果然,石保兴让丫鬟把香茶端下去之后,阴沉着脸,“杨贤侄,你是陛下派来的说客,想绝我们石家后路吗?”

杨延嗣略微一愣,疑惑道:“石伯父何出此言?”

“哼!”石保兴冷哼一声,声音冰冷道:“自从太祖杯酒释兵权以后,我们石家交出了归德军和天平军兵权,眼下只余下永宁军和镇安军份额。如今要我们石家让出永宁军份额,下一步是不是要让我们石家让出镇安军的份额?”

石保兴双眼喷火,“失去了军中的份额,我们石家还算是什么将门?赵光义要赶尽杀绝吗?”

杨延嗣失声笑道:“石伯父误会了,此事和陛下无关,而是小侄自己的意思。小侄欲以以大同军份额,置换贵府在永宁军中的份额。”

石保兴一愣,摇头,沉声道:“不行。”

杨延嗣觉得有些意外,大同军和永宁军同属厢军,但是大同军的重要性,远比永宁军要重要。石保兴情愿抛弃大同军的份额,也不愿意置换永宁军中的份额。

永宁军,什么时候对石家这么重要了?

“说第二件事。”

石保兴沉声道。

杨延嗣沉吟了一下,“第二件事,小侄想让贵府退出左领军卫将军一职的争夺。”

石保兴皱眉,“左领军卫将军?这个倒是可以商量。”

石保兴端起茶杯,浅吸了一口,问道:“你能付出什么样的代价?”

杨延嗣思虑了一下,沉吟道:“贵府需要什么样的代价,才能放弃左领军卫将军一职的争夺?”

石保兴伸出一根手指头,幽幽说了一句。

“黄金,十万两。”

“噌~”

杨延嗣站起身,皱着眉头盯着石保兴,低声喝道:“石伯父,你这完全是狮子大张口。黄金十万两,我能买一个十二卫大将军的头衔。”

石保兴冷笑道:“你有本事,只管去买。反正,想要让我们石家退出左领军卫将军一职的争夺,非十万两黄金不可。”

杨延嗣阴沉着脸,“石伯父,你真的要把事情做这么绝吗?”

石保兴端起茶杯,悠哉游哉道:“我们石家,不做事,只做买卖。”

“告辞!”

杨延嗣拱手,大步流星的离开了石府正厅。

杨延嗣一走,石元孙从石府正厅后堂匆匆出来,怒气冲冲的质问石保兴。

“爹,为何您要这么对待七郎哥。咱们占了七郎哥在生辰糕铺子的份子,已经算是理亏了。左领军卫将军一职,咱们家根本就没有争夺的意思。为何您还要狮子大张口,问七郎哥要黄金十万两?”

石保兴冷眼扫了石元孙一眼,淡然道:“此事,为父自有计较,不需要给你交代。你也没有资格质问为父,给我滚下去。”

石元孙气结,一跺脚,愤愤不平,“我找爷爷去……”

扔下了这句话,石元孙怒气冲冲的赶到石府后院的一座优雅的小院,去找石守信告状。

石元孙一走,正厅里只剩下了石保兴一人。

石保兴眺望正厅门外的虎头石,喃喃自语,“这件事,远没有眼前看到的这么简单。”

同类推荐
  • 天唐锦绣

    天唐锦绣

    穿越是一件很有意思的事儿,但是当房俊穿越到那位浑身冒着绿油油光芒的唐朝同名前辈身上,就感觉生活全都不好了……
  • 锦襜突骑

    锦襜突骑

    没有系统,不是穿越,本书将步步为营,演绎一个不一样的三国小兵传奇......
  • 皇家宿命

    皇家宿命

    此书以穿越者的姿态,以修真道路之中争皇位,宫斗,各宫各势力之间阴谋阳某不断,历史中绝不可缺少的情节,这是皇家人的宿命,尔虞我诈,骨肉残杀,为成皇,也为存活,
  • 德国从统一到分裂再到统一

    德国从统一到分裂再到统一

    德国是当今颇具影响力的世界大国,也是欧洲的核心国家之一。在历史上,德国不仅数次称雄欧洲,争霸世界,给欧洲和世界造成重大灾难,而且也产生过众多享誉世界的哲学泰斗、文学巨匠、艺术奇才和科学巨擘,给人类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它几度兴衰、崛起的历史也因此特别令人感兴趣,值得借鉴。
  • 当代北京阜景文化街史话

    当代北京阜景文化街史话

    京阜景一条街由景山前街、文津街、西安门大街和阜成门内大街四条街銜接而成,全长约3600米。自景山公园南门向西,至阜成门,临街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2处,在《北京旧城历史文化保护区保护和控制范围规划》中,划定的位于北京明清古城的25片历史保护区中,坐落在阜景街和邻近这条街的多达9片,即文津街、阜成门内大街、景山前街、景山后街、景山西街、陟山门街、北长街、西华门大街、西四北头条至八条四合院平房保护区。这充分说明了阜景街历史文化内涵的丰富和深厚。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进入21世纪后,市区政府对阜景街不断完善建设规划,加大保护、修缮、开发的力度,使这条历史悠久的街道朝气蓬勃,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变化。
热门推荐
  • 皇上我们又见面了

    皇上我们又见面了

    年少时,他误伤她;多年后,她救了他;“龙奕阳,你伤过我,而我救过你,我不让你报恩就不错了,你居然敢要挟我?”叶倾一脸戒备地看着对面正虎视眈眈是男人。“倾倾,娶你就是我报答你最好的聘礼。”
  • 生物知识知道点:动物的进化

    生物知识知道点:动物的进化

    简单地说,动物界的进化经历了一个从原始鞭毛虫到多细胞动物,从原始多细胞动物到出现脊椎动物。随着海洋面积的逐渐缩小,部分海洋脊椎动物开始向陆地进军,演化到两栖类,从中分化出哺乳类和鸟类,哺乳类中的一支进一步发展为高等智慧生物 。
  • 爱我就好

    爱我就好

    因为我不知道,下辈子是否还能够遇见你。所以,我今生才会那么努力,把最好的给你。友情也好,爱情也罢。有人说,别离就是为了重遇。我不知道那个背叛了爱情的你,是否还会与我重逢……
  • 魂倾仙

    魂倾仙

    烽烟乍起之际,紫荆素衣仗剑,入了万丈红尘.自以为是了结尘缘,却不想为人、为仙、为魔,都躲不开的三世情劫。
  • 田园弃女很嚣张

    田园弃女很嚣张

    她是现代集千万宠爱于一身的公主,天之骄女,却被一架飞机送回了千百年前。破屋烂墙,缺衣少食?看她一双素手扭转乾坤,发家致富。相公冷落?她强行上位;姑姐陷害?她将计就计!庶母凶狠?一巴掌甩过去:“能动手的,老娘从来不吵吵!”
  • 案发现场:找出谁是凶手的162个推理破案谜题

    案发现场:找出谁是凶手的162个推理破案谜题

    本书所收集的162个探案故事,时间上囊括古今,地域上横跨中外,内容上精彩绝伦。充满悬疑的探案推理故事,能让全世界所有侦探迷和推理爱好者疯狂,它不仅能给你带来紧张和快乐的感觉,还是一个向自己挑战的智力过程。
  • 莲月禅师语录

    莲月禅师语录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女boss坑仙路

    女boss坑仙路

    一觉睡了六百年,再睁开眼,异能研究所资深女boss肖果果觉得,这个世界疯了。精神病友满天飞,各色妖兽满地跑,还不犯法!某男:“媳妇,那些是修士。”肖果果:“虽然你长的帅,也不要逮谁都碰瓷。”一个女boss走上了修仙路,自此一步一个坑,坑坑不落空。我们的口号是,挖坑,我们是专业的!
  • 乡射礼

    乡射礼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D君之墓

    D君之墓

    严格意义上讲,这是一篇纪事性题材的小说。因为D君真有其人,她是我的朋友,也是许多人的朋友;她曾是生活在我们当中的一个鲜活的生命。她悄然而悲壮地走了,早早去了那本不该她去的地方。岁月流逝,我常思索以某种方式纪念她,以表达我和很多人对她的哀思。思来想去,还是以文学的方式比较好,因为她本身就是一个文艺工作者。当然,我不想写成一篇哀悼文章,那样太沉重,太刻板,太故作,她泉下有知也会不乐意。最恰当的方式还是小说。小说可以天马行空,表达起来随心所欲。但我深知,写小说不是我的强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