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8663500000042

第42章 万万不可!

孔子,作为儒家最具代表性的人物,已经神话,从汉朝汉武帝尊崇儒学开始,儒家就近乎成为了华夏文明的代言词。

品读中国历史,就是一部儒家发展史,细数一个小小的百家学说是如何发展成为一个近乎宗教一般的发家史。

PS:题外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汉武帝表示这锅他不背。

汉朝初期,汉朝是以黄老之术统御天下,汉武帝喜儒学,但是当时掌权的是窦太后,窦太后不喜儒学,所以按照当时的情况,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就是一个笑话。

而许多历史记载的,董仲舒为汉武帝献上绝世美女,汉武帝大喜,这种故事,不过是一些无耻儒家文人,为了抬高儒家地位,罢黜百家所编造的。

结合当时的历史记载,漏洞之多,仿佛筛子。

至于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乃是清末思想家易百沙在1916年,《新青年》杂质上发表的一片文章提出的,而易白沙文中的本意是以这句话,抨击儒家的霸道。

可是却被更不要脸的朱程文人断章取义,也是的汉武帝背了近百年的黑锅!

转回故事,儒家是一个极为包容,且十分繁杂的学问,即使数千年前,儒家就有许多的不同的学派。

而孔子,仅仅只是其中一个学派的代表而已。

孔子的儒,他的核心思想是“礼”与“仁”,而礼在仁前。

作为孔子的苗裔,仁义之道早不知道在上千年前就被喂了狗,留下的就是礼。

什么礼,周礼,汉礼,元礼,明礼,清礼。

乱七八糟的礼简直就被孔家人玩出了花样,玩出了新高度。

就是以礼教森严的皇宫大内,就是礼学大儒在看到孔家人那繁杂的礼数之时,也是目瞪口呆,自愧不如。

祭天,拜圣,见君王。

一套复杂的礼数下来,即使是坐在龙椅上的康熙都已经开始觉得屁股疼,而满大殿的官员们也是一个个面色苍白,有些年龄大的已经快要开始打摆子了。

别说不通儒学的满大臣,就是许多汉大臣也已经面带微笑,心中直骂娘了。

要知道,满清封建时代,可不是现代的公司,内急了还能去厕所,在上朝的时候,谁敢举手对康熙说,皇上,请个假,去趟茅房,那绝逼是活腻歪了。

轻则摘取顶戴,重则藐视君王,抄家灭族那可不是笑话。

已经坐蜡的康熙,眼看着已经到了正午,孔家人终于来到了康熙面前,而此时,只听“噗通!”一声,终于有人坚持不住,混到在地。

康熙还没来得及反应,就仿佛是一个信号,不大的太和殿中,仿佛下饺子一般,六七名大臣倒在了地上。

不过安静了片刻,几个膀胱都快爆掉的官员,眼珠子一转,也“昏倒了!”

康熙倒吸一口气,也没有怪罪,派了几个侍卫将这些昏倒的大臣抬下去。

这个时候,康熙突然发觉,其实对付孔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难,更不需要吴乃华的锦囊妙计。

只要把孔家人留在京城,每天上朝来上这么一次,不出一个月,恐怕全京城的三品以上大员都要不惜代价将孔家灭掉。

想象那酸爽,绝对动人。

康熙越想越觉得有趣,竟然心中有些不舍得杀孔家人了。

就将他们留在京城,等自己亲政以后,谁敢不同意自己的政见,就把孔家人拉过来,来一次大礼,要不了多久,满朝文武就绝对不会再有反对声了。

“孔圣子孙,第六十六世孙,孔家现任家主,孔兴燫携孔家族老参见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康熙不动声色的挪动了一下屁股,说道:“圣人后裔在此,朕心甚慰,平身吧!”

孔兴燫眉头一皱,康熙平淡的样子让孔兴燫甚为不喜,孔家浩浩荡荡前来,却换来康熙这般不咸不淡的样子,实在出乎孔兴燫的预料。

不管是为了衍圣公之位,还是此时骑虎难下之时,孔兴燫也只能硬着头皮继续下去。

“诸位圣人后裔,兴师动众,进京拜朕,所谓何事?”

孔兴燫连忙三跪九叩,然后才将心中早就已经打熬了数百遍的华丽辞藻好似唱歌一样唱了出来。

康熙瞬间就懵逼了,他哪里见过这样的。

不过康熙也只能耐着性子听下去。

洋洋洒洒背了一个多时辰的书,也亏的孔兴燫记忆力惊人,少说也有上万言了吧!

总之,通篇屁话就一个意思,俺们孔家乃是儒家正统,天下儒生之首,今日看当今皇上学究天人,儒道大成,特意来给你个儒教大宗师的头衔,还不快快厚赐我等。

当孔兴燫好不容易背完了书,满朝的汉大臣都开始拍马屁了,总之就是皇上英明伟岸,乃是数一数二的明君种种。

康熙虽然明知道这些都是假的,但是好话总是乐意听的。

不过不管下边的孔家和汗官员如何绞尽脑汁,竭尽全力的拍马屁,康熙此时却是心不在焉。

因为,到了现在,鳌拜都还未出现,满朝的满大臣一个反对的声音都没有。

此时,康熙不知道的是,鳌拜,遏必隆,班布尔善等一大堆的手握重权的满大臣正在浩浩荡荡的走近皇宫,一个个杀气腾腾的样子,向着太和殿走来。

康熙正在拖延时间,再三推脱,不过精虫上脑,呸,脑子进水的儒生们丝毫没有感受到不一样地方,还以为康熙只是在谦让,好好的太和殿都快赶上菜市场了。

终于,康熙无奈,觉得自己这次的计划是要失败了,鳌拜竟然没有动手。

“如此,朕只能愧受了!”康熙一脸谦让的表情,终于算是松了口,也让满朝的汉大臣和跪倒一片的孔家人一颗心算是落了下来。

然后,就在这一刻,吵杂的脚步突然从太和殿外响起。

所有人都转头望去,想要看看是谁这般大胆,竟然敢在御前强闯太和殿。

许多侍卫都已经将手握在了刀柄上,只等着皇上一声令下,就拿下那些狂徒。

“万万不可!”一声暴喝仿若雷霆,直震得满朝文武耳朵颤三颤。

只见鳌拜率领一众满大臣大步走近太和殿。

同类推荐
  • 中国科学技术史话

    中国科学技术史话

    本书以历史故事的形式,从中国历史与文化的长廊中去抓取那些生动感人的事件进行生动的描述。
  • 从废墟到罗马帝国

    从废墟到罗马帝国

    经过黑死病洗礼的欧洲大陆并没有像历史中的那样开始逐渐成为世界的中心,反而在活尸的威胁下苟延残喘。血脉凋零,王冠落地,帝国倒塌。而在这遍地废墟当中,一个来自后世的灵魂悄无声息的降临在这个崩溃之后的世界。
  • 武田幕府

    武田幕府

    既然上天让我来到这个时代,我就要成为这个时代最强者!既然上天让武田家这么强,我就让武田家再强一点!织田、今川、北条、上衫,还有德川,你们敢动我一下试试,告诉你们,我爹叫武田信玄!
  • 汉朝旧事

    汉朝旧事

    以幽默的方式解说自己眼中的大汉王朝.看过本书的朋友,真诚感谢各位的支持。本书若有不足之处,还望不吝赐教。本着力求精品,不出废品的原则进行创作,汉朝旧事qq讨论群:72625308;汉朝旧事正在修订中...
  • 重生之战神吕布

    重生之战神吕布

    掌中方天戟,身下赤兔马,天下何处去不得!本书读者群:276938907(战神殿)新书《三国之终极商人》已经发布,还望诸位多多支持!
热门推荐
  • 做个好人并不难

    做个好人并不难

    本书故事贴近现实生活,极接“ 地气儿”。《忠村的故事》讲述在拆迁过程中,拆迁 户其实可能是你的恩人的故事。《花只因为你而开》 、《玫瑰胸针》讲述一束枯萎的花和一枚小小的胸针 改变个人命运的故事,告诉我们命运真的掌握在自己手中! 《做个好人并不难》的作者是吴宏庆。
  • 不如不见,不如不念

    不如不见,不如不念

    后来的很多年里我时常在想,若当初遇见你的时间再早一点点或晚一点点,我们又会是什么样子呢?兜兜转转,此去经年,遗憾的是,你还是我今生最想遇到的人,你的心还是我拼命游离仍然想要得到的。
  • 全辽志

    全辽志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三国之单身狗怒开无双

    三国之单身狗怒开无双

    练师、甄女王、貂婵、星彩、月英……所有的妞都是我的!我本是立志成为三国泡妞王的男人!曹操孙权刘备吕布敢不服?我打!如今我铁军驰骋,四海征战,只为保家卫国,扫平天下,荡清宇内!用斗魂与热血来实现华夏一统!
  • 吻吻欲动:总裁养女成妻

    吻吻欲动:总裁养女成妻

    十一岁,苏吻险遭街头被侮辱,意外成为千亿豪门童养媳。七年入骨疼爱,订婚前夜,腹黑总裁却把她送给大哥……始于阴谋,终于爱情,一个从养成到摧毁的故事。“谈宗铭,我讨厌你有那么多女朋友,讨厌叫你叔叔!你既然把我捡回来,就要负责到底!只能疼我一个人,宠我一个人!不然我就……”听着苏吻幼稚的表白,谈宗铭夺回掌控,居高临下地质问,“你就怎么样?”“去爱别人!”一把拉入怀里:“想都别想!”--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起舞弄剑影

    起舞弄剑影

    一阵女孩子嘻嘻的笑声,从餐馆门口欢快地吐出来。那笑声清脆悦耳,就像一弯清凉的山泉,汩汩流向炎热伤感的街。寂寞伤痛的心,莫名地生出一丝艳羡和妒忌,谁还能这么开心?!笑声再一次流过来,拨动心底一根熟悉的弦。是梁燕。即刻间,山泉被那个名字污染,污浊不堪。齐百凌立在那里,本能地向门口望去。梁燕撑开一把花伞,和一名伟岸的男子说笑着出了门。花伞切断了齐百凌的视线,让她无法看清男子的脸。可那男子好眼熟。她努力绕开伞身,去搜寻他的脸,没有成功。二人很快就将侧影变成了背影,根本没注意到她的存在。
  • 咸鱼的木叶生活

    咸鱼的木叶生活

    一只带着MC大号的咸鱼会在木叶发生啥子,
  • 问鼎五界

    问鼎五界

    是一个世界也是五个世界,五个世界互通有无形成了美好的世界。有的人不甘寂寞企图称霸五界,有野心就有杀戮有杀戮就有离别。看少年英豪如何披荆斩棘,冲破层层阻碍粉碎阴谋阻止杀戮成就一代传奇。
  • 王的女人

    王的女人

    可是命运总会让恋人们困难重重,她又众多的追求者,而他却拿女人一次次的伤害她,最终她选择了离开。多年后的他们巧遇的相遇了,她变得不像当年的她,而她寻找了她很久,可是命运总是不尽人意.......
  • 故事会(2017年4月上)

    故事会(2017年4月上)

    《故事会》是中国最通俗的民间文学小本杂志,是中国的老牌刊物之一。先后获得两届中国期刊的最高奖——国家期刊奖。1998年,它在世界综合类期刊中发行量排名第5。从1984年开始,《故事会》由双月刊改为月刊,2003年11月份开始试行半月刊,2005年正式改为半月刊。现分为红、绿两版,其中红版为上半月刊,绿版为下半月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