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868300000015

第15章 “三枪拍案惊奇”——复兴社的典范侠女施剑翘1

她是民国时期的一位有名的侠义女子,她是被戴笠视为女子典范的奇人。抗日战争期间,她为抗日战争捐赠了三架战斗机;解放战争期间,她与周恩来、邓颖超等中共特科元老多次接触,有力地支持了中共地下党的革命活动,受到毛主席的称赞。她就是施剑翘,一个众说纷纭,被称为戴笠座上宾的女人。她本不属于复兴社,却帮着复兴社做了一件他们长久以来一直想做,却始终没有做成的事情。

在施剑翘刺杀孙传芳的整个过程中,复兴社的特务们谁也没有直接或者间接地参与。只是,如果没有复兴社特务们的成全,施剑翘在成功刺杀孙传芳之后,就难免要忍受近十年的牢狱之苦。那么,复兴社到底是如何“成全”施剑翘的呢?

军统大特务沈醉,曾经在1961年写过一篇名为《我所知道的戴笠》的文章,文中提到一个名叫“施剑翘”的女子,说这位女子曾是戴笠的座上宾。无独有偶,蒋介石的一个手下也在回忆录中提到:“老军阀孙传芳,自从他的部队被北伐军打垮后,一直寄居天津,他从日本士官学校毕业后,一直与日本人有往来。蒋也恐他给日本人当傀儡,便由军统密派一个叫施剑翘的女子去把他杀了。”

那么,施剑翘到底是不是军统的人呢?而她刺杀孙传芳,究竟是不是军统授命所为呢?在1963年,施剑翘本人专门写了一份《施剑翘手刃父仇经过》的材料交给有关部门,一再向组织澄清:她与戴笠从无瓜葛,刺杀孙传芳只为报杀父之仇,与政治没有任何关系。

可俗话说“无风不起浪”,值得让蒋介石的手下以及沈醉将军八卦的女子,想来也不是等闲之辈,那么这个施剑翘到底是什么来路呢?

施剑翘,原名施谷兰,其名取“空谷幽兰”之意。施谷兰身材匀称,端庄大方,美丽贤淑,饱读诗书,1905年生于山东,其父施从滨曾任山东军务帮办兼奉系第二军军长。

1925年秋,北洋军阀孙传芳跟奉系军阀张宗昌展开了一场战斗,施从滨奉张宗昌之命抵抗孙传芳,在安徽固镇被孙传芳的队伍团团围住,最终,施从滨的部队,包括施从滨本人在内,大部分被俘。

俘虏施从滨之后,孙传芳曾多次劝降,因当时施从滨在军中威望颇高,加上平日里为人忠厚,宽宏大量,所以深得人心,孙传芳便假意劝降施从滨,以服人心。当时施从滨六十有余,距离七十古来稀不远矣,想想自己去日无多,再想想家中妻女尚小,无奈之下,为了保全性命,只得投降了孙传芳。

据说,施从滨在投降孙传芳之后,立刻就被孙传芳召见,孙传芳当场就任命他为安徽省督办。当时,孙传芳还满脸堆笑地握着施从滨的双手说:“施老兄,您现在就是安徽省督办了,快去上任吧!”

施从滨领命之后,欣欣然地去了火车站,准备乘火车前去上任。谁料,施从滨刚到火车站,就被“笑面虎”孙传芳派出的心腹给暗杀了。

孙传芳杀了施从滨后,还觉得不过瘾,又命人将施从滨斩首示众,并将首级高悬于蚌埠车站的站牌之上,同时曝尸三天三夜,并命人日夜轮班看守,不准施从滨的手下以及施从滨的家人来收尸。

施从滨投降后仍被杀害,并被残忍地曝尸三天的残酷事件,引起了当地红十字会的不满,但是红十字会也不敢公然反抗孙传芳的暴行,只得在施从滨的尸体被曝晒了三天之后,出面将施从滨的尸体草草收殓了事。

施从滨的尸体被红十字会收殓后,孙传芳仍不罢休,他派人日夜看守施从滨的葬身之处,并命令看守不许施家人来祭奠,一旦发现施家人前来祭奠,便立刻杀掉。最后,施从滨的三弟,也就是施谷兰的三叔,冒着杀头的危险,以同乡的身份把施从滨的尸首运回了老家安徽桐城,安葬之后,施谷兰的三叔又立刻赶往天津,将施从滨的死讯告知施谷兰和她的母亲。直到此时,施谷兰才知道,父亲已被孙传芳杀害,而且惨遭割颅,曝尸三天。当时,听完三叔的叙述,年仅20岁的施谷兰如五雷轰顶,险些晕倒。

少年失怙,已是人生之大不幸,何况父亲死得如此惨烈,换做别家女儿,即使精神不崩溃,也要大哭大喊一番,但年轻的施谷兰却挺了过来,她强忍悲痛,一边安慰自己的母亲和兄弟,一边私下里筹划复仇之事。

这里不得不提一句,孙传芳为什么那么残忍地对待施从滨呢?

孙传芳也是个苦孩子出身,但是他迷信武力,嗜血如命,在他看来,一次次的征战不是斗争,而是生活中须臾不可缺少的娱乐,正像他在一封作战电文中所写的那样:“秋高马肥,正好作战消遣。”孙传芳历来残暴成性,他手下曾经有个警卫员因为多领了一袋子军粮,被孙传芳斩首示众。所以,他对施从滨的残忍,并不是因为施从滨如何冒犯了他,而是他的暴虐使然。

最初的时候,施谷兰把报仇的希望寄托在堂兄施中诚身上。施中诚是施谷兰的堂兄,从小父母双亡,一直由施从滨抚养,后来仰仗施从滨的扶助,在部队里一路高升。施从滨被害后,施中诚在伯父施从滨的遗像前起誓,发誓即使肝脑涂地也要替伯父报仇。然而,后来,施中诚做了烟台警备司令,重权之后,忙于仕途,竟将替伯父报仇之事放在了脑后,让施谷兰失望不已,甚至写了一封绝交信给堂兄施中诚。

后来,施谷兰又将为父报仇的希望寄托在了施中诚的军校同学、时任山西军阀阎锡山部谍报股股长施靖公身上,在施靖公许诺一定为施从滨报仇后,施谷兰嫁给了施靖公。然而,一直到施从滨遇害第十年,施靖公也没有将为施从滨报仇一事提上议事日程,还推说自己很多事情无法放下。最后,伤心欲绝的施谷兰带着自己的两个儿子不辞而别。

后来,施谷兰正式改名为施剑翘,并把两个儿子“大利”、“二利”改名为“佥刃”和“尧羽”,合起来就是“剑翘”。施谷兰有心自己为父报仇,却苦于觅不到孙传芳的踪迹,只得回天津和母亲同住。

真是要吃奶就过来个奶娘,1935年9月,施从滨遇难十周年的时候,施剑翘到天津日租界的一座寺庙里为父祭奠,寺庙里的和尚看施剑翘哭得实在伤心,就劝她皈依佛门,和尚这样对她说:“施主啊,你看,就连孙传芳这样昔日大名鼎鼎、威风八面的军阀,如今都成了佛门弟子,你不如也出家吧。”

听到“孙传芳”这个名字,施剑翘一下子紧张起来,她怕人察觉,就边哭边问和尚:“孙传芳是什么人啊?他为什么出家啊?”就这样,问到了孙传芳的踪迹。

同类推荐
  • 从维熙文集(全14卷)

    从维熙文集(全14卷)

    本文集所收十四卷,收录从维熙自文学创作以来,纵贯文坛60余年的整个创作生涯最有价值最有力度最有思维含量的作品作品。包括小说卷10卷,纪实文学、散文4卷,是从维熙先生一生创作的集大成。在20世纪50年代的文坛,从维熙与王蒙、刘绍棠、邓友梅并称为“四只小天鹅”。
  • 国民党首要战犯改造秘档(一)

    国民党首要战犯改造秘档(一)

    研究秦城监狱的历史,首先就得从功德林监狱说起,它是秦城监狱的前身。功德林监狱曾经作为北京战犯管理所,关押过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批战犯,即国民党战犯。说秦城监狱是特殊监狱,源于1960年。首批特殊犯人由功德林迁往秦城,成为秦城的第一批囚徒。自此,秦城监狱作为中国第一个监狱开始了它的特殊使命。功德林监狱功德林监狱是秦城监狱的前身,它位于北京城北的德胜门外。据说之所以叫“功德林”,是因为当地曾有一座叫做“功德林”的庙宇。光绪年间,功德林古刹里设立了京师习艺所,名为“习艺”,实际上是收容罪犯,令其习艺的场所。
  • 梦醒了的人生

    梦醒了的人生

    本书主要内容讲:娜拉走后怎样;人生的足迹;著者自叙传略;我的第一个师父;我的种痘;阿长与《山海经》;五猖会;无常;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女吊;父亲的病;琐记;忽然想到;致萧军;藤野先生;在现代中国的孔夫子;我怎么做起小说来;范爱农;杂忆;《呐喊》自序;《自选集》自序;通信;我和《语丝》的始终;妇女与儿童的发现;生老病死;衣食住行;对人生的沉思等等。
  • 越轨

    越轨

    《越轨》一书涉及刑法学、犯罪学、青少年越轨行为、侦查学、公安学、警察学、监狱学、社会控制、犯罪预测预防、禁毒戒毒、社区矫正、社会敌意应对、群体事件处置、社会治安防控等领域的越轨社会学的科普读物。本书文笔诙谐、笔调轻松,文中穿插大量的当前流行话题作为案例,比如邓娇案、李双江之子李天一案等等,探讨当代社会的规则越轨、法律越轨、诚信越轨、性越轨等等行为。不仅对这些行为进行鞭辟入里的解析,而且对当代社会存在的种种越轨问题提出了深层次的解决思路。
  • 灵魂的两面

    灵魂的两面

    肉身如灰尘微渺,灵魂却渴望飞升。在生活的嘲弄面前,诗人干净的眼睛瞥见了温柔的神秘,用语言搭建起通往诗心的桥梁,唱出细腻的感动。本书由树才诗歌选《这枯瘦肉身》及其译诗选《红色的饥饿》两部分组成:前者点化日常,一只蚂蚁一缕风皆可入诗;后者译介阿多尼斯、勒韦尔迪等多位诗人的优秀诗篇。树才试图通过写诗和译诗两种行动显现灵魂众多面孔中的两个。他满怀真挚与谦卑,在时间永恒的洪流里,依赖悟性之光,写下灵动而明澈、纯洁而温柔的诗篇;眼含泪水仰望天空与月亮,无限辽阔,无比虚静,唱不尽诗人的苦心。
热门推荐
  • 重生又见重生

    重生又见重生

    重生一回,自命不凡,结果却是父亲劈腿,父母离异。未婚夫接近自己不过是为了他们家的水果、翡翠、药材,妹妹更是为了报复自己,怀上了未婚夫的孩子。最后,她更是死在了亲生妹妹的手上。若能重来,她只愿父母安康和乐,妹妹乖巧懂事,全家平淡幸福~!
  • 北棠花开

    北棠花开

    女扮男装,女强,男强,结局一对一……顾北棠很执拗,前世今生一直都是如此, 上一世她会因为一首琴箫合奏而对秦沐阳情根深种,谁知最后她竟会因为一个可笑的理由死在她这个一生的执念手里, 今生北棠重生归来,她只会为她所认定的家人而执拗, 斗秦王,站大梁,朝堂诡谲,风起云涌,战争一触即发,究竟是谁会与她一起逐鹿天下?
  • 从超神学院开始系统

    从超神学院开始系统

    点击阅读和点击收藏的各位你的系统将在24小时后到账,请做好准备。叮:系统绑定成功
  • 巫师之心

    巫师之心

    “我睁开眼睛的一瞬间,整个世界都变了!”
  • 血战九天

    血战九天

    陆锐身遭变故,被众人唾弃,然而意外之中他因祸得福,两灵魂融合,开启了自己新的命运,武魂觉醒,燕都峰修炼大道,修为连续晋升,强者的道路由此展开,神魔无惧,皆斩脚下,踏着神魔尸体步入巅峰。
  • 青树

    青树

    沙漠和大河之间有个美丽的女人叫青树。她常常会带一把猎枪,到胡杨林中去转。那里有她丈夫的坟墓。在乱着大风的那一天,他死在了林中。青树发誓要为丈夫复仇……沈从文之后难得一见的乡土美丽。西部实力派作家董立勃倾情力作,同名电视剧即将在全国放映。
  • 白告文集

    白告文集

    随手短文,灵感来了,不容错过哦,前面免费的哦
  • 罗布泊之咒

    罗布泊之咒

    周德东首次创作超长篇小说,最新悬疑巨著《罗布泊之咒》,本书集青春、爱情、悬疑、探险、魔幻于一体,类型前所未有,共1001次高潮。邀读者一起开启惊心动魄的“罗布泊之旅”。
  • 赶庙会的孩子:川西风情小说三题

    赶庙会的孩子:川西风情小说三题

    我家在池桑镇。这是川西坝子里惯有的那种小场镇,依山傍水,山清水秀。镇上有两三百户人家,称不上繁华,可也算得热闹。尤其是这里独具特色的庙会,更是吸引着四乡八镇的农民和远远近近的香客。听一些老人说,在过去的过去,从前的从前,这里还是一座县城,离此六十多里的县城原是个州府。不知哪朝哪代,这里出了桩“孙孙打奶奶”的案子。这忤逆不孝之子给州县人民蒙上了耻辱。于是,苍天变了脸色,雷电劈破了县城,烈火焚烧了州府。朝廷也震怒了,改州换县,把这县城降为小镇......
  • 在北大听到的24堂哲学课

    在北大听到的24堂哲学课

    哲学之所以能够改变一个人的生活,是在于它能够给人生活指明正确的方向,提供正确的方法。有了哲学,我们的选择就有了一个参照的标准。我们的前进也就有了一个正确的方向,它能让我们在错综复杂的生活中做出正确的选择,坚持正确的态度,在平淡而不平凡的生活中找到快乐和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