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8722500000192

第192章 北京保卫战(一)

中朝,即中枢。自汉武帝刘彻,就将三公(汉朝三公为大司马、大司空、大司徒)等功勋列为中朝,即政策制定机构;将九卿列为外朝,即政策执行机构。

对此,来自陕西西安府渭南县(今渭南市临渭区官路镇)的石亨,自是了然于胸。

石亨外形魁梧过人,更因胡须至膝而得“美髯公”之名。

其在宣德十年(1435年),袭其父宽河卫指挥佥事之职,而进入边军将官系统。

正统初年(1436年),石亨在大同镇黄牛坡不仅大破鞑靼,而且缴获大量马匹,故升任都指挥佥事。

正统三年正月,其率骑兵突袭饮马于黄河的鞑靼,将其击溃后又追袭鞑靼至官山(今内蒙古卓资县北),而升任都指挥同知。

不久,其又败鞑靼于红城功,进都指挥使。后,瓦剌犯延安,其长途追袭至金山败之,再迁都督佥事。中朝还将其充任为左参将,协助武进伯朱冕镇守大同。

由此可见,石亨的升迁不仅一步一个脚印,而且其战功多是主动出击所致。这种英勇的年轻将官,怎能不让中朝决策者张辅喜爱呢?

石亨也因此在边军中有了“亨虽偏将,中朝倚之如大帅”之说。

正统十四年初,石亨与同为都督佥事的马麟出塞。其又在箭豁山,破北元大汗脱脱不花所率的兀良哈部,而进都督同知。

关于边军议论自己是当朝太师的心头肉,石亨本人与比他更为彪悍、平生行军未尝一败、屡获奇功的侄子石彪内心都明白,这议论非以讹传讹,而是千真万确。

他们不止屡屡委以重任,就连各种对中朝的献言都多有被采纳。

如献策“仿汉唐军制,除保举以外,另设军事谋略、智识绝伦等科目来选拔将才“……而中朝从接纳到具体施行,速度快得让石亨、石彪叔侄自己都难以相信。

见自己的意见如此受重视,石亨与石彪在边关,亦更加尽心尽力来报张辅的知遇之恩。

对太师在朝廷的说一不二,石亨认为这是太师应得的。

太师不但在太宗驾崩前,被敕封为公侯伯都督。而且太师在靖难时,就担任了靖难军的绝对主力——中军主将;南征时,立下灭国之功;四次扈从北征,更曾直捣鞑靼太师阿鲁台的黄龙……

而随着其他靖难功勋的纷纷离世,更是让太师在正统年间中期,成为了仅存的前缀为奉天靖难推诚宣力佐理武臣。

所以这位被誉为“朝夕侍陛下左右,谋画军国重事”的太师,成为了今日中朝的一言堂。石亨认为是理所当然的事情。至于石亨这理所当然,有没有被其欣赏重用的缘故,就不得而知了。

尽管边军将官羡慕石亨叔侄能得太师的器重,但却鲜有人说什么怪话。军中向来以军功说话,边军将官认为作为浴血沙场的大好男儿,岂能行此等小人行径?

而在英宗率军即将抵达到大同之际,想取得开门红、立功心切的西宁侯宋瑛、武进伯朱冕、都督同知石亨分三路出关,以期达成之前制定“将瓦剌先锋军围剿于阳和口”的军事决策。

得知西宁侯宋瑛、武进伯朱冕这两路军,皆被瓦剌骑兵突袭而战败后,只有自己这路军得以击溃瓦剌骑兵的突袭。石亨就立即停止追袭瓦剌,而立即率军回大同坚守。

英宗与太师率军赶至大同,令其立即率本部与五军营骑兵再次出关,追袭当日退去的瓦剌先锋,并解救被俘的西宁侯宋瑛、武进伯朱冕所率残兵。

因解救出大量被俘明军,石亨因此升为后军都督府右都督,官居正一品。

得知明军援军到来后,不愿展开会战的也先之后即将骑兵的机动性运用得淋漓尽致,让明军无法掌握其动向。

故此,当时雄心勃勃的朱祁镇,才被太师成功劝谏回京……

在留下广宁伯刘安、武定侯郭英之孙郭登镇守大同,太师率军回到京师前,因在土木堡之变后,被边军誉为“二杰”的石亨、杨洪,又皆立有战功。

石亨因此晋爵为世袭的武清伯;杨洪因此晋爵为世袭的昌平伯……

当看到杨洪回宣府继续当总兵官;石亨却得以留在京师,并掌京营之最的五军营……不少人都已知道武清伯石亨的官运,还没有就此结束。

但此时的景泰帝朱祁钰,却对石亨有些恼火。毕竟前三千营总兵官忻城伯赵荣,之所以要闹事,其中一个原因就是石亨所致。

看着坐在殿中太师椅上的太师,称自己英明后,即又陷入沉默。

朱祁钰思索了会,道:“在京这些年轻的公侯伯中,就数武清伯善战。朕也知武清伯向来不仅勇于承担重任且不曾有懈怠之迹,故想将其擢升为‘京师之战’的总兵官”。

看到太师向自己投来的讶异目光,朱祁钰有些得意。

朱祁钰之所以做这个决定,一是觉得以石亨的能力、年龄来说,确实是总兵官的不二人选;二是他判断到若石亨承担更大的责任,他自然就得为北京所有城门负责。因职责所在,石亨就势必想方设法为各城门分配兵员。

当一个等着分蛋糕之人,变成一个主持分蛋糕之人后,他若想将分蛋糕之事做下去,他必然得改变之前的立场,来重新考虑问题。

但石亨具备着分蛋糕之人,所必备的心胸吗?带着这个疑问,景泰帝再次看向太师。

“当日在大同,石亨得知西宁侯宋瑛、武进伯朱冕战死,在击溃瓦剌伏兵后立即停止追袭,而立即回大同坚守。武清伯是懂得厉害所在,有大将胸襟”。张辅看懂朱祁镇眼神中的疑问,淡淡地回道。

朱祁钰相信太师的判断,他点了点头,果敢地道:“既然太师也觉得武清伯才堪大用,这防卫战的总兵官就是他了”。

“如何将前来的勤王军,用于这次防卫战,朕想让张軏都督与武清伯一起协商一个办法。让他们商量出一个方案,再来中枢报批”?朱祁钰思索了会,又道。

张辅对朱祁钰这番得当的安排,并不太意外。朱祁钰自幼聪明且心怀大志,不然他也不会能得以一直奉藩京师,而不去河南濮阳范县就藩。

只是张辅没有想到,朱祁钰居然能根据每个人的背景、能力、为人,而如此合理地安排人的差使。

当然,张辅对此很是欣慰。对张辅来说,只要是太宗、仁宗的直系后裔,他非常乐意看到其中最具英才者上位。

朱祁钰见到太师点头赞同,且面带欣赏,心中并如吃了蜜糖一样。

要知道自幼年起,太师在教导皇兄与自己时,太师对皇兄的懦弱、荒唐行径从来就是板着脸痛斥,太师何曾有过对皇兄的欣赏?若不是皇兄如此,朱祁钰不认为自己能一直奉藩京师。

此时,刚刚再次出去的提督太监金英额头冒汗地回到殿中。多少有些慌乱的金英奏道:“禀皇上、太师,北元太师也先挟持太上皇来到大同城下。广宁伯刘安不顾副总兵郭登的劝阻,与侍郎沈固、给事中孙祥、知府霍瑄在城下拜见太上皇,且献白银两万两以及部分臣子的家资给北元太师也先”。

看到皇上神色变得慌乱,张辅淡淡地对说了那么多,正在喘气的金英道:“大同现在怎么样”?

金英连忙道:“白天,因誓与大同共存亡的郭登严令大同将士戒备;晚上,郭登得知也先军队在城西扎营,又派军士前去袭击……故大同安然无恙”。

听到大同安然无恙,张辅发现景泰帝朱祁钰的脸上的慌乱虽渐渐消去,但取而代之的却是暴怒。张辅连忙道:“先告大同来人,让他回去告诉刘安、郭登等人,他们做的很好”。

朱祁钰闻此,正欲说话,又听到太师继续道:“着锦衣卫、东厂立即制定周详计划,逮捕刘安、侍郎沈固、给事中孙祥、知府霍瑄等人进京。之后着郭英为大同总兵官,石彪为副总兵”。

金英正欲应诺,但在发现太师立即看向陛下,他也随之看向了陛下。

朱祁钰想明白太师之令,不但与自己心中想将此等人拿下吻合,而且还不会在大同出什么乱子后,他平和地对金英道:“即刻去执行太师钧令”。

金英走后,张辅淡淡地对朱祁钰道:“人在暴怒当中,不要做任何决定。因为这时候所做决定,清醒之后定会后悔。更何况天子一怒,伏尸百万”。

若说此话的人是别人,朱祁钰是不会接受的。但此话出自为大明立下赫赫战功的帝师,朱祁钰却能品味到其中的深意……朱祁钰点头称是地道:“太师所言极是”。

是日,朱祁钰敕令:着武清伯石亨为“京师之战”总兵官;着北京太仆寺、南京太仆寺共同为北线战事提供六万匹战马,令广西总兵官安远侯柳溥立即还京。

紧接着朱祁钰令中官送同样礼物、持同样礼节至北元大汗脱脱不花、北元太师也先处。

第二日,总兵官石亨奏请改组五军营,批准石亨之请后,朱祁钰又敕令东厂协助锦衣卫排查在京奸细。

是日,朱祁钰得知也先挟朱祁镇再次来到大同城下,值得欣慰的是大同总兵郭登拒绝下关。

之后朱祁钰得知当瓦剌转辗来到紫荆关,在其兄朱祁镇令紫荆关守将献城,瓦剌得以大掠紫荆关(河北省易县)……

又得知许多无辜民众因此皆成瓦剌刀下冤魂,朱祁钰看到一旁的兵部尚书于谦痛哭流涕地大骂朱祁镇,于谦骂太上皇实为亘古未见的祸国殃民之君。

朱祁钰令于谦,提督京中各营。

是日,朱祁钰敕令:总兵官武清伯石亨,守德胜门;副总兵左都督毛福寿,守彰义门;都督刘聚,守西直门;都督陶瑾,守安定门;令被抓进诏狱中的广宁伯刘安戴罪立功,守东直门;武进伯朱瑛,守朝阳门;副总兵顾兴祖戴罪立功,守阜城门;都指挥李端,守正阳门;都督刘得新,守崇文门;都指挥汤节,守宣武门。

总兵官石亨不但有调度各城门之权,朱祁钰还令神机营总兵官武兴、三千营总兵官孙镗归其节制。

正统十四年(1449年)十月十一日,大明太上皇朱祁镇与率军的北元太师也先,已抵卢沟桥。

同类推荐
  • 汉皇刘备

    汉皇刘备

    21世纪一个平凡的灵魂,无意间穿越千年,成为了少年刘备。历史上,和曹袁的官宦世家比起来,明显先天不足,草根出身的刘备,依然在年过花甲之时建立了蜀汉,开创数十年之基业。那么,后世跨越时空而来的灵魂,在成为刘备后,他会给这个摇摇欲坠的帝国带来什么呢?能在这个兵荒马乱的年月存活下去吗?能继续成为一代雄主吗?能一统天下,再造大汉吗?希望本书能给读者朋友们带来一个完全不一样的三国,一个完全不一样的刘备。期待大家的支持,谢谢。感谢起点论坛封面组提供封面!感谢美工醉爱荼蘼!书友交流QQ群108714372
  • 笑抽三国

    笑抽三国

    我是刘诚,是阉宦之后,别人说我毒死了司空,两个,其实并没有,你们要相信我,我只是怕死,贪财一些,好色一点,帅很多……上面掐了别播,重来!我是刘诚,汉室宗亲,中山靖王刘胜之后,刘备、刘虞、刘表、刘宏都得喊我小叔,别人说我结党营私,其实我并没有,你们要相信我,我身边都是些正直的人,比如刘瑾、和珅、李莲英……我是刘诚……我真不想当皇帝,都是他们逼的,你们要相信我!
  • 温故(之六)

    温故(之六)

    《温故》是一种陆续出版的历史文化读物。《温故》以今天的视角来追忆与审视过去,并为当下的生存与未来的发展提供一种参照。所谓“温故而知新”。《温故》的内容大体包括以下三方面:1.对人类以往生存状态的追怀;2.以历史的审视与反思;3.对历史文化遗迹与遗留文本的重温。
  • 三国之无赖兵王

    三国之无赖兵王

    穿越三国耍无赖,收猛将纳贤才,美人江山我都要
  • 大明好国舅

    大明好国舅

    给皇帝当小舅子是个很有前途的职业,给凶名赫赫的朱重八当小舅子似乎就没那么开心了,想想洪武一朝的血腥与漫长主角表示压力很大.(读者群608717565)
热门推荐
  • 遥远海域

    遥远海域

    从未公开的二战绝密档案,中国战俘在南太平洋的诡秘经历;首次破解二战最大谜团,揭秘德日在南太平洋的“末日计划”;遥远海域匪夷所思的秘境;诡岛禁地令人窒息的秘密;神秘光球、幽灵信号、远古石碟、地下神庙、生化基地、水下索道、镜像空间、纳粹飞碟......
  • 五阴譬喻经

    五阴譬喻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青春重生0a

    青春重生0a

    她们三个,是世界六个家族其中三个家族的继承人,有钱有势有颜,活脱脱的三位公主,可是她们心肠软,心地善良,而被嫉妒她们的同班同学害了家破人亡,原本她们的东西全被抢走……一次偶然的机会,让她们三个重生了!有了让她们报仇雪恨的机会!还被唤醒了前世记忆,把她们所有属于她们自己的东西拿回来!
  • 愤怒之乡

    愤怒之乡

    那年秋天,我们五仓村成了一个愤怒的村庄,这都是由于我的姐姐杨小凤。我姐姐是个腼腆而不爱说话的姑娘,她和村子里其他的姑娘没什么两样,她们都在杨子彪的轴承厂上班。她身上有一股混合了香水和机油的味道,那股味道一到吃饭的时候就冒出来,直扑我的鼻子,为此,我没少和她吵嘴。吵归吵,我姐姐,仍然要在身上洒很多很多的劣质香水,以便把轴承厂的机油味掩盖住。我姐姐长得很白,稍微有一点情绪激动,她就爱脸红。但是那个秋天,她的脸始终是阴沉着的。我的姐姐,她年轻的生命在寒冷到来之前,提前进入了冬天。
  • 凤居紫禁

    凤居紫禁

    绿草如织,百花斗艳,细柳漫舞,梧桐飘香。宫墙内外,怨男痴女,明媚时光,空蹉岁月。历史的尘埃滚滚而去,依稀见到两位可亲的人,男子如玉,女子似水,正在砥砺前行,而后,一位白净的男子,蹒跚而来。。。让我们回到大明王朝,回到那个如火如荼的时代,感受大厦将倾的颓废,无奈,沮丧,感受力挽狂澜的魄力,谋略,振奋,聆听几位平民百姓的孩子如何艰难的奋斗,如何艰难的成功,如何在情与爱中艰难抉择。。。
  • 我的前世留下太多情债

    我的前世留下太多情债

    宁平本来只是一名除了有颜以外再普通不过的大学生,不出意外他的一生都将是很普通的度过,但是就在他被女神拒绝之后的第二天一个陌生女性的出现将这一切打乱了,紧接着一个接一个的女性靠近自己,老师,学姐......宁平有些懵了,为什么他们都说和自己认识。
  • 走过伤心地

    走过伤心地

    《走过伤心地》是著名作者张雅文的报告文学作品集。在《四万:四百万的牵挂》这篇报告文学里,她讴歌了著名心外科专家刘晓程用精湛的医技拯救着人类的生命,用圣洁的心灵净化着社会人群的精神境界。
  • 重生之娇妻有点甜

    重生之娇妻有点甜

    七年相守,她为他众叛亲离。为了助他登上帝位,她手染鲜血。可没想到,他登基之时,送来的却是一杯鸩酒!本以为这辈子完了,但没想到她重生了!这一辈子,她绝不重蹈覆辙。她要伤害她的人,付出代价!她更要护着自己所爱的人,步步为营!
  • 这是一个黑店

    这是一个黑店

    “呦,这位有缘的客人你好,欢迎光临这家什么都干的杂货铺。”
  • 强盗的另一面(连载二)

    强盗的另一面(连载二)

    见机行事干他们这一行的,没有固定的方向,只有一个明确的目的,那就是不偷即抢。抢,则是见机行事;偷,多是顺手牵羊。他们流窜作案,打一枪换一个地方。这豫北还是第一次涉足,张长安倒要碰一碰运气了。为了不引起路人的注意,他们三人分头行动,会合地就是著名的烧鸡产地滑县白道口。白道口的烧鸡驰名中外,离老远就闻到一股股诱人的香味。狭窄的街道两旁,一个挨一个全是烧鸡店,有的是批发,有的是零售。夜深了,各个店铺依然灯火辉煌。这里的人们真是发了烧鸡的财,老板娘们都戴着金戒指和金耳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