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8722500000201

第201章 黒眚事件

成化十二年七月初九夜,京师西城内突现周身漆黑、长着尖齿利爪、不知名的怪物。又因其不但四处活动伤人,且持续数日,致使京师军民备受荼毒、惊骇不安。

巡城御史及兵马司追其踪迹数日,却皆毫无所获。因案情得不到进展,以至于京城一时谣言四起。

有人云有目睹者称,怪物就是大凶之兆的黑眚(sheng,音同省);有人说初九早朝之时,在奉天殿(今太和殿)执勤的御林军,就有不少人见到过黑眚……

面对黑眚而形成的“大凶之兆”的舆情、人们日益惶恐的情绪,成化帝不得不在本月二十日下罪己诏,以释神鬼之怒。

二十三日,太子少保、吏部尚书兼文渊阁大学士(内阁首辅)商辂上本:“臣闻只有仁君在位,上天才会降妖物,来警示当朝天子将有灾祸发生。秉承此理,臣以为如今应反思、修正以往之政”。

商辂具体指出不少事情,如哈密僧人在京闲住不说,又以禅师或国师之尊来吸引教徒,现又更屡屡提出建塔这类耗费国帑等事,都应加以约束。

面对安南国现今不断侵略,应派正直大臣去巡抚(在明,巡抚是钦差)安南边境的云南行省。

应调遣儒臣于九边,与九边总兵共同理事。

……

在御书房看完商辂的奏本,成化帝朱见深,便闭目思考起来。

朱见深一直疑心“黑眚”是谣言所致,只是苦于无法在短时间内找到实据,而去反驳这种难以证实又影响江山社稷的“不祥之兆”。

因此朱见深,才不得不在本月二十日,压住怒火地去下“罪己诏”,以释儒臣口中的“天人之怒”。

可这并不代表朱见深已释去对“黑眚”是人为的怀疑,之前朱见深便令年轻的宦官汪直去宫外秘密调查。

今日看到商辂的奏本,朱见深明白若是自己批准商辂所谏,儒臣集团也将会是因“黑眚事件”而获利的官僚集团。

看到商辂想藉“黑眚事件”,使儒臣重回父皇时期那段受重用的日子,朱见深心中就生出一股窝火。别的不说,儒臣压根就不懂如何排兵布阵,去九边,除了掣肘武将对外用兵外,毫无积极作用。

但在此时,面对着舆情如此、人心如此的状况,朱见深也只得忍住心中的怒火。

认为该集中精力应付“黑眚谣言”,朱见深便在奏章上批示:“卿所言有理,但朕还得再斟酌”。朱见深做此批示,显然是为了先稳住商辂。

批阅完商辂的奏本,朱见深拿起了国子监祭酒(类似于今日最高学府校长)周洪谟的奏本。

见周洪谟云:有人说建议加孔子封号,有人建议直接封孔子为帝……朱见深放下奏本,长长地嘘了口气后,才继续埋头批示:“太祖、太宗对孔子已有定论,朕不能擅改”。

朱见深明白周洪谟是藉抬高儒教教主孔子,从而来提升儒臣的地位。不过朱见深也明白儒生向来厚古薄今,用祖宗惯例必能堵住儒生的嘴。

通过成化犁庭,收复河套,用兵大藤峡,安抚南北直隶、湖广、广西、四川、福建、山西、贵州、江西等地流民,从而中兴大明的朱见深,岂能再让除了嘴巴会说的儒臣,得父皇时期般的重用?

朱见深在登基之时,就知道导致各行省的叛乱。除了父皇本人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外,天顺年间受父皇重用,做事向来脱离实际的儒臣。也有推波助澜之功。

批阅完后,朱见深对一旁伺候着他的汪直道:“你迅速誊抄商辂与周洪谟的奏章,再即刻送至英国公府”。

汪直对英国公张懋有感激之情。

汪直这感激,源自于张懋在成化十一年九月初九、九月初十、九月十一,接连三天率功勋向陛下请立朱祐樘为太子。

成化帝准英国公等请立皇太子之奏后,便令礼部去准备十一月初八日巳时,正式册立朱祐樘为皇太子之事。

若问汪直为何会因张懋请立朱祐樘为太子,而心生感激?

理由很简单。汪直与朱祐樘生母纪淑妃,不但同为广西行省大藤峡瑶族人,而且纪淑妃之父还是大藤峡瑶族首领。

张懋力请具有瑶族血脉的朱祐樘为太子,又怎能不使瑶族人汪直,心生感激?

张懋得知宦官汪直求见,便令来通报的下人,将汪直带到英国公府的书房。

尽管张懋现在将大部分精力,用于主持京营操练。但对黑眚之事,张懋也一直令人跟踪了解。所以张懋明白,受陛下宠信的汪直此刻前来英国公府,必然与黑眚有关。

看完商辂与周洪谟的奏章与陛下的批示,知道陛下、商辂、周洪谟性格的张懋,已悟到“黑眚事件”远比自己想象得复杂。

从初九到二十三日,这短短十四天里,商辂并在奏本上说了这么多为内阁争权之事。张懋认为不说商辂早有准备,但商辂想借“黑眚事件”获利已是实锤。

黑眚事件是不是人为?一开始的时候,张懋压根就没觉得,其是人为所导致的。

张懋幼年就曾听父亲张辅说,在奉天靖难时期,在天之灵的太祖曾用雷火,劈了建文给李景隆的“尚方宝剑”。

后太宗皇帝执意将北京立为京师,并在永乐十九年正月初一,宣布启用北京的奉天、华盖、谨身三殿。

却不料在当年的四月八日,奉天、华盖、谨身三殿突遭天降雷火,而被焚烧殆尽。

认为是控制欲极强的父皇又在显灵,太宗皇帝才被迫将北京改为行在,将南京重新设为京师。

再加上张懋二叔张輗、三叔张軏一直信奉道教,因此在道教文化中长大的张懋,对这种玄乎的神鬼之事,是持宁可信其有的态度。

若不是看到商辂在这份奏章中,有企图觊觎世家军权之念。此刻的张懋恐怕还难以彻底摆脱以往的认知,而进入到争权夺利的思维模式中。

若要根据实据去调查“黒眚事件”,在短时间内肯定毫无结果。但若先根据在大明,谁具有制造“黒眚事件”的能力,而展开调查的话,就有可能迅速破案。

大明行省制有四套班子,都司衙门负责军政;布政使衙门负责政务;按察使衙门负责法务;太监、少监所组成的宦官监视班子。

也就是说在大明,有能力制造出“黑眚事件”的势力有四股。

张懋不认为法务系统之人,会参与制造谣言之事;张懋也清楚自己所在的军政系统,并没有人参与黑眚之事;那么在大明还有能力制造出黑眚谣言的,就只有政务系统与宦官系统了。

“初九早朝,有御林军看到‘黑眚’,是否属实”?张懋思索后向汪直问道。

听到英国公问到重点,汪直先毫不犹豫地点了下头,又道:“鉴于东厂,在此事上毫无作为。陛下有意创建西缉事厂”。

张懋微微颔首,在心中断定“黑眚事件”必有宦官集团参与后,他道:“如此甚好。只是你还得在黑眚事件上立功,才能服众”。

听到英国公一语道破,陛下有想将自己立为西厂厂公之心,汪直并不意外。这位九岁承袭英国公的张懋,自幼就被其三叔称之为张家麒麟儿,向来少有夸人的陛下也不止一次夸他心中有韬略。

这时,汪直正色地汇报:“方士李子龙,原名侯得权,小名立柱儿,北直隶保定人士。初为狼山广寿寺僧人;稍微年长,侯得权便云游至河南嵩山少林,得遇术士江朝为其算命。江朝言:‘侯得权,日后极贵’。”

“后,侯得权又结交道士田道,从而在田道口中,得知陕西长安曲江村李家,有一妇人怀孕十四个月后,生男名子龙,且其子出生之时有红光满室、白蛇盘绕的异象之事。”歇了口气,汪直继续说道。

“于是侯得权不但从此蓄发还俗,而且还开始冒充李子龙”。发现英国公对李子龙的早期经历并不感兴趣,汪直并拣重点地说。

发现英国公此事的脸色变得越来越凝重,汪直带着讽刺地道:“侯得权一边向术士、道士习障眼法;一边骗他人,自己为真龙天子的过程中。先不说别人信不信,侯得权他自个,倒是先坚信自己是真龙天子了。”

“前不久,经道士方守真引荐,侯得权入住京城工匠杨道仙家”。汪直最后如是说。

张懋思索了许久,才对汪直道:“我即刻去信在南京管事的成国公朱仪,以及九边各总兵官,让他们防患于未然”。

看到汪直随即就为自己准备笔砚,又察觉到汪直在短短十多天,就将黑眚之事查得水落石出,而生出惜才之心的张懋道:“锦衣卫指挥使袁彬,深得陛下信任。日后成立西厂时,若得袁彬襄助,必能事半功倍”。

见到汪直稍微想了想,并对自己道:“谢英国公提点。杂家回去,并上奏陛下,请锦衣卫协助调查”。

看到汪直不仅迅速领会到自己是在帮他,而且还能立刻下决断,将自己之前的工作成果去分享。张懋不由地仔细地打量着,这位长相俊美而又极其年轻的宦官。

汪直离开英国公书房,又入英国公内宅。向英国公老太君请安后,汪直才回皇宫。

成化帝对张懋的去信,很是欣慰。他令汪直去英国公府,就是让张懋去加强军政系统的警备,朱见深认为已到该防不测之时。

再听到汪直请锦衣卫协助调查“黑眚案”,成化帝脸上难得地有了笑容……

此时的汪直,还不到十六岁。

同类推荐
  • 逍遥狂帝

    逍遥狂帝

    因之前文笔框架不够理想,思路迟滞,故而搁笔,直至今日,有所经历,有所感触,提笔重写。
  • 偷汉神贼

    偷汉神贼

    我们仰望星空,自称华夏子民,却忘记了我们脚下的土地,曾唤作神州。这是一本非常正经的神话版三国,在这里你会看到很多我们遗忘掉的熟悉。(已有二百多万字《孺子春秋》完本,新书请大家放心入坑收藏观看)
  • 重生三国做质子

    重生三国做质子

    刘范:“小璋璋,益州我来当家好不好?”刘璋:“大哥,这话您说的,你老大你做主!”占益州,夺长安,平西凉,扬鞭塞外纵横中原。无系统,硬核三国!
  • 远东审判

    远东审判

    本书以前后长达三年的远东军事法庭对日本战犯的审判为主线,以32个分镜头,全面再现了远东审判的全过程,充分展现出这是人民的胜利,这是正义的胜利这一主题。但是,如同阳光总会有阴影相伴,远东审判在澄清战争事实、宣判战犯罪责的同时,也不可避免地受到政治因素的影响,尤其是当时行将登场的冷战的影响,不追究天皇的战争责任,日本731部队头子居然不是战犯,等等,“正义的遗憾”不一而足;当读到由于中国内战阴云渐浓,国民政府不惜以牺牲中国的国家利益为打赢内战增加筹码时,不禁令人扼腕……今天,当人们面对日本军国主义死恢复燃的危险时,尤其值得回顾这段历史。
  • 海关密档:民国海关事件掠影

    海关密档:民国海关事件掠影

    民国以降,外籍税务司海关制度依然尾大不掉。中国的国门不是中国人看守,而是外国人把持!从晚清政府削弱海关权力,到孙中山南方革命政权与洋人叫板;从地方军阀动摇海关根基,到北洋政府与南京国民政府对海关权益逐步回收,外籍税务司制度日趋式微,直至在天安门广场开国大典的礼炮声中随风而逝。但是,那曾经激荡在历史天空中的一幕幕海关风云,却永远不会湮没……本书以六位民国风云人物参与的重大海关事件为切入口,在全景展现收回海关主权艰难历程的同时,折射出海关视野里斑斓多彩的民国历史镜像。
热门推荐
  • 诸天中崛起

    诸天中崛起

    于诸天中崛起,于无限中长生。鹰击长空,鱼跃龙门,孤身奋起,剑指苍穹。偶得金手指,穿梭于无限影视、小说之中。第一卷:国术凶猛【少林寺、新少林五祖……等等等】第二卷:不剧透……【本书重写了,求支持!】
  • 似水流年

    似水流年

    1999年我最爱听的一张专辑是《新长征路上的摇滚》。我将这盒磁带塞进随身听循环播放,一直到电池没电。如果有同事或偶尔串门的村人问我听什么,我就谨慎而乖巧地回答:“对面的女孩看过来。”没有人知道我耳机里的音乐是怎样排山倒海喧嚣破裂,当然更不会有人知道我的心以同样的速度叫嚣——死去——重生。“我曾经问个不休/你何时跟我走/可你却总是笑我/一无所有/我要给你我的追求/还有我的自由/可你却总是笑我/一无所有……”这歌儿曾让我哭过很久。时至今日我仍然认为,《一无所有》是中国摇滚音乐中永远不可逾越的珠穆朗玛峰,而崔健就是神山之下的仓央嘉措,那个半人半神的活佛诗人。
  • 仿指南录

    仿指南录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清秋万代

    清秋万代

    林依梦被时空管理者送至康熙四十一年。她没有惊天才能,没有绝世容貌。有的只是江南女子的清扬婉兮,北国女子的豪爽率真。穿越之前,是她自己选择的十四,没有与数字军团的矛盾与纠缠,她想要的只是默默地守护着那一份爱……
  • 蛊惑药王:邪女驭夫

    蛊惑药王:邪女驭夫

    她说:“嫁不嫁!?”他说:“我只娶!!”他的爱,是大爱,守七城独弃她;她的爱,是小爱,独爱他毁七城。他说:“倘若再有重来一次的机会,定以你为天,以你为地,不离不弃。”一切结束在开始之前,一切的开始都在结束之后。
  • 烈女驯夫

    烈女驯夫

    “男人,借你的天下给我玩玩!”“想要?”他们之间不过是一场交易,没有一丝留恋。不管拥有多少女人,每一个都不是她!再见时,天下三分,那个女人跟他站在等同的位置,妄图让他俯首称臣“男人,陪本王坐拥这万里江山如何!”“该死,看来该给你看看什么叫做夫纲!”
  • Lion's Honey
  • 《鲁迅译文全集》翻译状况与文本研究

    《鲁迅译文全集》翻译状况与文本研究

    本书系学界第一部对鲁迅300多万字文库全部译作进行深入研究的成果。作者以宏阔的学术视野、丰富的专业知识,在中外文化语境中考察鲁迅译作的选材特征、译介策略和翻译方法,揭示了鲁迅译作在现代翻译史上的重大价值,具有鲜明的学术创新性和理论意义。本书对鲁迅早期翻译的20多万字深奥难懂的文言译作的阐释尤可见出作者的功力,它对于广大青年学子阅读理解鲁迅译作中的宝贵遗产将有所裨益。
  • 曾国藩冰鉴(第三卷)

    曾国藩冰鉴(第三卷)

    《冰鉴》以冰为鉴、明察秋毫,以神为鉴、相骨 识人。办事不外用人,用人必先识人,识人必先观 人。古今中外在观人、识人、用人方面可以说是有成 有败,为使大家在观人、识人、用人方面不受任何影 响,特编辑了此书。本书通过对人体的神骨、情态、 刚柔、容貌、须眉、气色、声音这七个部位的论述, 以达到正确观人、识人、用人的目的。在这里我们不 谈论观人、识人、用人的大道理,只希望大家在观 人、识人、用人方面能够获得厚益。
  • 本女盗来,少爷们接招!

    本女盗来,少爷们接招!

    她是有名的大盗,也是一个卑微的小偷。一次次的缘分邂逅,最终迷上了他的笑容。就算为他牺牲性命也变得没有什么。命运的捉弄,八年前失去的记忆弄丢了怎样的真相?他们想要的是什么?拼的又是什么?层层面具,掩盖了最真的一切,也伤害了最真的爱情。她是无辜的,八年前因一场意外牵连进来。一切一切的都逐渐让她清晰了看清真相的视线。谁才是最真实的自己?虚伪的面纱下面,那些动听的话,那些怀念的温柔与关心,怎么分辨它的真假?痛苦在八年前就埋下,所走的每一步一点一点地靠近着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