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造岛屿“救世主”,世界最大人造岛,也是人类历史上最大的海上漂浮物。整座岛屿的面积达到1000平方公里,人口500万以上。排水量超过亿吨。
这是人类工程史上的奇迹,“救世主”岛由耐腐蚀钢材和新型聚合物组成。以钢材作为支柱,辅之以高密度塑料,一方面节约成本,一方面也减轻岛屿的整体重量。而它最大的意义,就在于是世界上第一个使用“哈米吉多顿”陨星作为的能量源的人类定居点。“哈米吉多顿”的碎片拥有极高的能量,其重量低,能量转化率高,占地面积小,可以说是完美的能源。唯一的麻烦,就在于它的危险性。为了保证绝对安全,“救世主”的陨石碎片被放置在地底深处。外围布置了数百道防卫壁,既避免有人接近,同时也避免陨石辐射外泄。而这种工程设计,日后也被全世界的人类定居点借鉴。
在“哈米吉多顿”的庇护下,“救世主”岛始终保持着高速发展。在岛上,工业,农业,各种生活配套设施一应俱全,足可以自给自足500年。同时,这座岛屿还拥有完善的防卫措施,一旦到了关键时刻,整座岛就会变成一个坚不可摧的海上堡垒。纵然百万大军也无法突破。到目前为止,“救世主”岛的防御设施还没有真正启动过。因为这座岛屿建造宗旨从一开始就不是战斗。“救世主”建造完成是在八十年前。当时,以巴黎和柏林为首的欧洲共同体下令建造机械岛,其主要目的是为了避开陨石坠落所带来的灾难,为人类寻找一个世外桃源。为了建造这座岛屿,欧洲共同体耗费了大量的财力,物力,当中还遭遇到了大量的舆论攻击和政治斗争。其消耗国民生产总值的比例甚至达到了惊人的70%。这种投入在任何年代都是难以置信的。公元2070年,“救世主”岛正式下水。300多万名乘客第一批上岛。他们逃离了水深火热的欧洲本土,转而投入幸福的新生活。
是的,“幸福”。
……
平等,自由,没有贫穷,没有压迫,理想中的世界,理想中的国度。远离绝望,远离灾难。这些被选中的人,除了维持岛屿正常运行的工作人员,其他都是欧洲最优秀的精英。其中有政治家,有商界大鳄,知名学者,各界名流,他们代表了人类发展的最高水平。以他们的整体素质,本应该创造出一个超越物质,达到精神极致的新文明。一开始的时候,事情也的确是朝着正面方向发展。由于“救世主”上的生产完全是按需分配,在这个前提下,人们得以摆脱旧时代的种种束缚,自由自在地都做自己想做的事情。艺术家可以在毫无压力的自由作画,科学家可以在没有逼迫的环境下尽情研究。商人负责维持市场经济的流通,而政治家则在重大问题上作出决策。大家各司其职,秩序井然。这简直就是乌托邦社会的真实写照。
然而,这种幻影并没有持续太久。根据最初的计算,救世主岛的生产力与人口应该维持在一个相对稳定的比例。即是永远的“供大于求”。但人类的私欲却是无限的。为了得到更多的财富,占据统治地位的大官僚和大商人对其他阶层疯狂剥削。许多针对中产和平民阶级的福利措施被取消。这引起了社会动荡。同时,在对外政策上,海上定居点同样是举棋不定。相比彻底闭关锁国的北美定居点,海上定居点依然与世界保持着联络。他们偶尔也会接收各地的难民(相比一抓一大把的高层次人才,岛上的底层劳工反而较为缺乏)。但这些难民与本土居民之间的世界观相差太远,而定居点高层又对这些难民与本土居民之间进行区别对待,这样更加深了双方之间的矛盾。然后,到了2132年年初,矛盾终于到了无法调和的程度。这便是著名的“一月动乱”。
……
“一年动乱”,这是发生在2132年1月底的事情。当时,“救世主”刚刚从埃塞俄比亚离开,准备进入印度洋。而他们也顺带着带走非洲最后一批难民。当时,岛上高层按照惯例,将这些人安排在环境较差的临时接待区。但难民们却对此表示强烈抗议。他们要求得到与其他居民同等的待遇。冲突逐渐升级,为了安抚难民,定居点政府连续作出让步,但这又引起了本土居民的反感。一时间,巨大的非议声在坊间流传。
“当初建造人工岛的时候,我们的祖先都出了大力。我们就应该享受现在的富裕生活,为什么要我们为这些外来的野蛮人买单。”
“政府已经那么压迫我们,现在的日子早就不如二十年前那么好过了。”
“我们不能再坐视不管,我们必须反抗,必须让上面的那群蠢猪知道人民的愤怒。必须将那些窥伺我们财富的贪婪鬼全部赶出去。”
愤怒的呼啸传遍大地。很快,大批本土居民上街游行,要求政府拒绝难民入境,甚至驱逐难民。同时,他们也要求增加福利,减少高层对于财富的独占。政府如同惊弓之鸟。他们急忙派出军队镇压,结果反而引起更大的反弹。内乱爆发,社会秩序完全崩溃。整座岛屿都陷入混乱之中。
……
在这个时候,是两位军人拯救了一切。陆军上将克莱恩-沃尔夫,以及海军中将芬克斯-西斯弗克,他们是“救世主”号上掌握最高军权的两人。由于体制问题,在海上定居点,军人的地位并不崇高,甚至有一些税金小偷的意味(因为这种移动岛屿并不需要像其他人类定居点一样维持巨大的战时军备)。而这一次,他们也被当成了镇压民众的侩子手,这简直就是在为政府背黑锅。在这种情况下,军方的不快可想而知。
“西斯弗克,你觉得这样下去能行吗?我们当初之所以建造‘救世主’岛,是为了给人类带来希望,是为了在黑暗年代中,创造出一个真正属于人类的乐园。但现在,我们却做着相反的事情。政府缺乏执行效率,只知一味敛财;而底层的民众也忘记初心,只为了自己的一己私利大吼大叫。长此以往,人类的未来将不堪设想。”
“上将说的极是。我也是这样认为。但是想要改变这一切,依靠政府的力量是不可能的。”
“那么,就只有依靠我们自己了。”沃尔夫目光炯炯。在他的命令下,军方开始行动。首先,沃尔夫出动军队,使用武力镇压了民间的内乱。之后,西斯弗克则率领海军精锐,进入政府大楼,接管了海上定居点的行政权。沃尔夫下令,在“救世主”岛进行半永久性的戒严,由军队同时掌管行政,警察和司法权,禁止一切非法游行集会和娱乐活动。所有重要的经济部门国有化,由军队进行统一管理。取消多余的社会福利,禁止一切奢侈行为。对所有居民一视同仁,由政府统一安排工作,不允许违逆。同时,所有外来难民都被牢牢控制在临时安置区,不允许随意外出,更不允许与本地居民接触。
毫无疑问,这是完全的****,底层的老百姓都是恨得牙痒痒的。其中光是减少福利这一点,就足以让他们感到愤怒。而难民们的恼火就更不用说。但在武力面前,所有的抵抗都是虚无。沃尔夫和西斯弗克在全岛进行镇压,他们搜捕一切不利于自己的反抗者,或处以极刑,或终身监禁。这种做法虽然十分极端,但在这座孤立的岛屿上却取得了出乎意料的效果。民众畏于压力,被迫向集权妥协。社会秩序恢复,物资再度流通。人民重新回到平静的生活,虽然这种生活未必是他们想要的。
“没错,结束了。没有暴动的狂徒,没有燃烧的街道,取而代之的,是面无表情的军警,是死气沉沉的城镇,是形同行尸走肉一般的百姓。我们放弃了自由,放弃了理想,只为了像猪狗一样苟活于世。”
这是某位知名作家在日记中的留言。当时,他刚刚完成了一天辛苦的劳作,腰酸背痛地回家休息。在这段期间,有很多人都被分配到了他们过去根本不会想到的工作。画家驾驶着自动拖拉机,去农场里帮助收割;政治家拿着油腻的扳手,在肮脏不堪的工厂中修理机械。相比之下,难民们的情况就更加糟糕。他们承担的都是修理下水道,或是修复岛屿外壁之类的工作。这种工作不仅辛苦,还十分危险。经常会有人因为不小心而神秘“失踪”。事实上,“救世主”并不需要那么多人工。这座机械岛屿拥有完全自动化的维护和生产体系,即使没有人类操作,它也能在海上漂浮数百年。但沃尔夫上将却极力要求大家都参加劳动。在他看来,不劳而获是世界上最无耻的行为(他没有任何艺术细胞,也不认为创造艺术或是玩弄金融算是什么劳动)。因此,哪怕只是无意义的劳动,只要让那些腐烂的残渣们知道一些劳动者的痛苦,这也是好的。
……
无论如何,军方最终掌控了“救世主”岛的大权。据说,当初曾经有一股神秘力量参与到了此次的军方政变,并为沃尔夫和西斯弗克出谋划策。但这也无法得到证实了。“一月动乱”对海上定居点的打击不言而喻。由于这次骚动,他们进入长期的休整期,就连之后的伊比利亚战争都没有参与。而更糟糕的事情还在后面。军政府的上台,完全打破了“救世主”岛建立的初衷,他们长久以来形成的高福利,高收入,按需分配的社会秩序彻底崩溃。在沃尔夫的领导下,海上定居点对社会进行了由上而下的改革。对社会财富进行重新分配。这么做虽然对维持社会稳定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更多的人却是怨声载道。只是碍于军方的淫威,不敢发作罢了。公元2144年,沃尔夫上将病死,西斯弗克继任。他延续了沃尔夫的强硬政策,甚至有过之而无不及。社会矛盾虽然在强权下被暂时隐藏了起来,但真正的火苗,却也孕育在不言之中。
而现在,引火线悄然抵达。人类的未来,正是变幻莫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