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883500000004

第4章 幸福来得太突然(1)

◆七旬老人忆今昔

在温江寿安镇采访期间,我住进了东岳村妇女主任杨兴华的家。小杨70多岁的父亲杨国忠身材高大,思维清晰,很健谈,而且说话很有条理,看得出来一定是个农村里的“能人”。我一提起“杨国忠”在历史上曾经鼎鼎有名,他便笑着接口道:“杨贵妃的哥哥也叫杨国忠……”于是我们都大笑起来。

小杨70岁的母亲穿着一件紫红色提花棉袄,脸色蜡黄,还有些浮肿,说是胃口不好,连晚饭都没有吃便早早上了床。小杨给她送去了半碗冬苋菜汤和两片腊肉。前些日子大娘因肾病住院时医院曾下了病危通知,并要求做血液透析,但大娘拒绝了,坚决出院回家。回家后她自己在周边的田野里找了些金钱草之类的草药大把大把地天天熬水喝,现在竟可以下地活动了,邻居们说这简直是个奇迹。

我知道,患病——特别是患了重病,历来是农村返贫的重要原因之一,只要一个人患了病,整个家庭便会被拖垮。于是我便问小杨,她母亲住院时医疗费是怎样解决的。她告诉我,由于实行了医保,住院花了4000多元上面报销了3000多,自己只出了1000多元,没有啥困难了。

小杨的父亲向我详细摆谈了60年来自己的遭遇和农村的巨大变化。小杨父亲的记忆力很好,对许多问题也有自己的见解。这60年的变迁是做社会调查时极为宝贵的资料,因为杨大爷的命运实际上代表了川西坝子许多农民共同的命运,而历史也给现在的人们留下了许多经验和教训,值得人们深思,也值得人们引以为戒。

杨大爷60年的变迁是——

解放前我们家6口人,共有6亩田,又佃种了两亩多,都是水田,土改时划的成份是自耕中农,6口人每人分了1亩2分田,该是7亩多,我们多了1亩,但工作组没有把田拿走,我们还是种了7亩多。父亲懂医术,好行善,常常免费帮乡亲们看病,解放后便当了人民代表、财粮委员。我是小学毕业,1954年成立合作社时当了保管。

1958年成立了公共食堂……当时每人每天的口粮是1斤米……1959年不行了,我参加工作去修铁路。

当时报纸上天天吹嘘说“放卫星”“亩产万斤”,其实哪里有啥万斤?都是把8亩田、10亩田的秧子扯来栽在1亩田里,还开现场会!那时我们种的是高秆水稻,容易倒伏,1亩只收六七百斤,哪有啥“亩产万斤”?

1961年食堂撑不下去下放了,家家户户都是两手空空。把糠、红萝卜和米一起煮,米不够就吃糠、吃红萝卜。生产队每亩田只产谷子300多斤。

1962年搞“调整、巩固、充实、提高”,大批城市居民被强制“精简”到农村,我也离开了修路队回到家乡。那一年,生产队搞选举,我被大家选为会计了。这一年收成好了一些,到1963年每人可以分得500斤粮了——当然是连红苕、芋头全部计算在内。只是人口多、劳动力少的家仍然不够吃。至于吃肉呢,只有打谷子农忙时生产队才会割一点肉,给大家打打牙祭。

但这种情况并没有维持多久,1964年又搞起了“四清运动”,口号是“依靠贫下中农,团结中农”,而实际上呢?我这个“自耕中农”便成了打击对象,工作组进村后宣布我是“四不清”干部,说我和生产队长等人私分了一仓谷子,队长分得2000斤,我贪污了3750斤,把我关了起来,要我“说清楚”并且进行赔偿。这件事惊动了四川省委,成为大案要案。我被关了23天,但我坚决不承认这“莫须有”的罪名,后来省委工作组来进行复查,才发现根本没有这回事!

1966年初我被平反了,还叫我当会计,但我害怕了,坚决不干了,于是又叫我去搞面粉加工。

那时农村实行的是“工分带口粮”,劳动工分和分得的口粮挂钩,70%是基本口粮,另外30%的口粮就得和劳动工分直接挂钩。我们生产队的工分值是每10分工4毛钱,在当时还是高的,有的生产队10分工只有8分钱,也就是说,一个男劳力,每天从早干到晚只能挣8分钱!

以后生产队进行改选了,大家高矮要让我回来当队长,实在推脱不过,我回来了。那时上面号召农民种植双季稻,规定是双季稻要占总面积的二分之一。但是我考虑到温江寿安一带靠近青城山,气候热得迟、冷得早,种双季稻并不适合,两季还当不了一季的产量,便坚决反对。乡上给我反复做工作,想说服我,但我不能昧着良心答应,闹到最后便只得辞去了生产队长……县委书记曾找我谈话,但我仍然坚决辞职了。后来水稻大量减产,事实证明我的看法是正确的,我们这里的确不适合种植双季稻。

在推行极“左”路线时,有个农民自己花钱买了些红瓦盖了两间房子,但上面说他是“走资本主义道路”,竟把房子给他推倒了!

辞去队长后,上面叫我去领导“知青点”,干了三年,知青们回城了,这时,又让我仍然担任生产队长,这样一直干到了1983年。1983年我们这里搞了包产到户,老百姓觉得有了新的希望,各家各户都攒劲干。当年产量特别高,收的谷子多得都找不到地方堆放了,一分田能挑一担,好的一亩田要产一千三四百斤,小麦一亩地也上过千斤。那时的副业主要是喂猪,我家便喂了七八条猪。

1984年我45岁了,上面分配征缴公粮指标时,给我们队多分配了5000斤。我觉得不公平,就反映意见,惹得大队领导很不安逸。虽然群众仍然选我当队长,但大队免去了我的队长职务,让我们生产队的队长由别队的人兼任。

免去队长后,又让我去管米面加工,直到1987年。

调整农业产品结构,把种粮食改成种花种树,是上世纪90年代以后的事。其实1983年包产到户前集体就种过花木,但当时大家对花木业的发展看不清楚,也没想到会把种谷子的田都拿来种树,也不敢去承包。后来有人在自己的地里小块小块地干了起来,由于动手早,也就赚了钱,于是大家也就跟着搞起了花木。2005年温江开了“花博会”后,花卉产业发展更快了。

邓小平曾说,我们的收入要翻番,现在确实翻番了,想吃肉就吃肉,过去地主的生活都没得这么好。又不上公粮,国家还给耕保基金和粮食直补。过去啥旮旯角落都种上粮食了,还不够吃;后来种的地少了,反而吃不完,最贫困的农户比以前的富裕户还吃得好,可以不吃稀饭,一天三顿都能吃上干的。

我们生产队女的55岁以上、男的60岁以上都买了养老保险。2008年地震后我交了10250元,头年每个月拿了280元,现在已经调整到每个月794元,70岁以下的每个月每人是714元。

说起来好笑,2008年刚卖社保时,有的村民不相信,说是发生地震了,国家没钱救灾就来骗人,要把钱拿到汶川、都江堰去救灾,于是不愿意购买。现在买了的人都说:“感谢党,感谢政府,真没想到农民还有社保!”而没有购买的人都很后悔,2009年又卖了一种新的保险,每人交13000多元,男的年满60、女的年满55岁后每月可以拿到170到190元,年满70岁以后每月可以拿到220元,有了上一次的教训,买这种保险的人倒多得很了。

为什么杨大爷参加的养老保险如此优惠?后来东岳社区的支部书记告诉我,2008年卖的那次保险,是搞农村产权制度改革时政府给予农民的特殊照顾,财政是给予了补贴的,只搞了很短一段时间。他还说,全社区900多人,目前自愿买保险的已有680多人,农民的“社保”意识显著提高了,不再仅仅“养儿防老”。自2008年以后,成都市在全国又率先搞起了“耕保基金”,每亩地补贴300至400元,这笔基金直接划付购买养老保险,大大减轻了农民负担,于是绝大多数农民都加入了。

除了养老保险还有医保,最初每人每年交10元,后来增加到40元,今年是100元,门诊每年每人可以报销两百元。住院呢,在乡镇医院可以报销95%,县医院报销85%,市医院报75%,省医院报65%。小病我们一般不会去医院,自己扯点草药或买点药吃了。

外孙女读初二了,前几年每学期要交600元,从2006年起,我们不交农税提留,娃娃的学费也不交了。

现在我们这里的农民是想种地就种,不想种就出租。我家的土地出租了1亩8分,每亩地的租金是900斤大米,自己留了7分地,种了些谷子和菜,还间种了玉米,可以喂猪。

这两年城市搞绿化,花木很抢手,种花的村民收入高得很,就说红继木(红花檵木)吧,一苗卖三毛钱,一亩地有4万多苗;红继木高一点的一株卖到一块五到两块,一亩地便是几万块;金叶女贞也值钱。有的农民一年便可以收入几十万。还有一些农民去给种花大户打工,每天挣三四十元,当“撬撬匠”(受雇挖树的人)的,每天要挣上百元了。

我家没劳力,女儿在社区工作,每月有800元工资,女婿在松潘上班,外孙女在上学,没法搞花卉苗木了。

早饭后,我随着小杨在田野间漫步,看见一幢漂亮的、贴着瓷砖的小楼前,有几个妇女正坐在方桌边打纸牌,小杨告诉我,房主人是杨先福老人。和川西坝子农村的许多老人一样,坐在桌边的杨先福神情安详而愉快,带着平和、淡泊和满足。打纸牌的女人中,一个烫了头发、穿着绣花毛衣的女人是他的妻子。听说我要了解推行城乡一体化后农村的变化情况,70多岁的杨先福便打开了话匣子:

我以前是前进八队的队长。解放前我们家是雇农,老人是长工,我们四弟兄我行二,1938年生。老大学理发,我从小每天早晨捡狗屎,天不亮起床,走两三里路后天才亮,捡个四五天凑够了一粪桶就拿出去卖,可以换到半斤米。大一点后便帮人薅草、捡脚麻,半斤米一天。过去是文盲,连名字都写不起,直到解放后1959年进扫盲班,才学了点文化。

土改时大家积极性高得很,开会时跑得飞快,社会治安也好,晚上睡觉可以不关门,没有小偷。

搞互助组和合作社时还是你帮我、我帮你,直到1958年大炼钢铁、搞公共食堂才变了。那时生产队规定,社员赶场都要请假,耽搁了要给处分,扣工分还要挂口粮。种田又缺乏科学,搞得既费力又没种好庄稼,一年中总有半年农民们都在肩挑背磨中过日子,即使十冬腊月男人们也要下河劳动,女人们在队里干活。

“大跃进”时我不在家,去成都干活了。当时刮浮夸风,干部说假话,说是亩产5000斤、1万斤,仓库里下面是草,上面放点谷子;田里的水稻要出苞了扯起来,把十几亩田的秧子放在几分田里,搞“亩产万斤”,讨上面喜欢,吃亏的是老百姓。

那一年我父亲60岁,得了水肿病,晚上去地里偷了点麦子,偷回来又不敢煮,只有吃生的。当时的农民就到了这种地步!

1962年我被下放回农村,那时我们前进八队把土地悄悄划分到户,生产很快搞上去,不挨饿了,过年时大家放火炮(鞭炮)。到第二年,保管室里堆的粮食就有三个人高,谷子和麦子都捂得变质了。变质的粮食分给百姓,好粮上交国家,大家保密,都怕被批判成“三自一包”,搞资本主义。

虽然不饿肚子了,但老百姓还是穷,有时穷得要向人借一调羹(匙)清油、一小杯盐。

改革开放后可以做生意了,群众生活才一天天好了起来。搞统筹城乡后现在一年的人均纯收入已经有七八千元,吃低保的都比过去一般人的生活好。

我们这里家家户户都种了树,我家有四亩多田,又租了四亩多,种了桂花、金叶女贞、红叶李……品种多得很。你看,对面那家也种了好多树,树在地里就好比存在“绿色银行”里,一棵树每年都要涨几百元。每天早晨,我门前这条路上都要来两百多辆摩托车,车上搭着“撬撬匠”,都是来买树的。

树是儿子在种,种的罗汉松,卖得不好,但日子过得去。三个儿子一个是水电工,一个在理发,还有一个在青城山打工;女儿出嫁了,在搞装修。娃娃们每年给我们大米,房子也是他们修的,不是新房,修了12年了。

我和老伴儿已经买了养老保险,交10250元,现在每月每个人可以领到714元——户口上给我少算了3岁,要不70岁以上还要多领一些。

我还开了个小卖部,一个月有五六百元的收入。队长的退休补贴一年有1000多元,加上养老保险和儿子给的粮食,生活没得问题。

没买保险的老人生活还是有点恼火,但这里的农民一年收入几万元的也不少。10公分粗、枝条均匀、造型好的桂花,一棵便要卖到几千甚至上万元。

我的大哥过去一直替人拉蜂窝煤,年纪大了,上面给了低保,每月有100多元,叫他去领,他还不好意思,只要有人要煤,他还要帮人去拉。

以前我们光晓得地是国家的,种了一辈子也不晓得自己有啥权利。就像两人同居了却没有领结婚证一样,没法律保障。修路、修厂房、修宾馆……可以随便征用我们的土地。搞了城乡一体化后,产权改革颁了证,才晓得我们承包的地可以抵押贷款,可以入股,可以租赁……这些是有法律保障的,这一下,百姓的心里踏实了!

农村长期以来是我国建立社会保障体制中的一个薄弱环节,农民是社会保障中一个被遗忘了的群体,千百年来似乎从来也没有人想到过要对这个巨大的群体建立什么保障制度。在推进城乡一体化中怎样对待和解决这个棘手的问题,我曾听到过很多动人的故事。

双流县50多岁的农民曾发明在2008年6月被查出患了直肠癌。一家人正想卖房子给他治病时,知道了县上正在搞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试点,便赶紧交了一个季度的保险费174元。当年11月他住院动手术,花费了6万多元住院费,但一下子就报销了4万多元。曾发明的家人感激地说:“明知是癌症还给办医保,真是雪中送炭啊!”由于治疗及时,曾发明的病情已经得到了控制。

温江区永宁镇隆兴社区的总支书记周进告诉我,对实行养老保险,老年人都跷起大拇指说:“好!”由于幸福来得太突然,他70多岁的老丈人最初不相信,说:“哪有这种好事?我要揣起钱自己用!”甚至连周进自己也不相信,但后来看见别人真正领了保险金,自己才后悔惨了……

◆雷婆婆的“穿越”和“意识流”

在成都市金牛区考察统筹城乡情况时,我走进了路边的泉水南院社区,这是一个新出现的农民集中居住小区。近80岁的雷德君婆婆大方地主动热情邀请我到她的房里坐一坐。

雷婆婆胖胖的,穿着紫红毛衣、大红背心、黑皮鞋,戴着耳环和手表,满头白发剪得很短,极像“寸头”,显得很利索,很有精神。我一进门她就摆出了樱桃、糖果和爆米花,一再让我品尝。当我说“樱桃可能有点酸,我牙齿不好,不敢吃”时,她立即声明“不酸,不酸”,并且马上把一颗樱桃塞进了自己的嘴里……

她笑着得意地告诉我:“我每天中午都要喝一杯白酒哩,有六七钱吧,用麻花下酒。”

这真是一个健康而快乐的老人。

同类推荐
  • 五环辉映下的金陵:2014南京青奥会知识读本

    五环辉映下的金陵:2014南京青奥会知识读本

    青少年奥林匹克运动会(TheYouth Olympic Games, YOG),简称为“青少年奥运会”或“青奥会”。青奥会是当今世界的新型体育运动赛事,它是国际奥委会为贯彻“奥林匹克宪章”而增设的一项国际性的体育盛会,是专门为全世界青少年而开设的一个集体育比赛、文化和教育于一体的青少年的交流平台。
  • 我国新时期社会管理创新实例与启示

    我国新时期社会管理创新实例与启示

    社会管理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所以,必须理论联系实际,才能真正推陈出新。以往管理科学只注重正面的理论及方法的阐述,对于如何防范和解决问题则论及甚少。《社会管理丛书:我国新时期社会管理创新实例与启示》以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八个必须为线索,结合新中国60多年来社会管理的经验与启示,遴选最新的各地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先进典型,展现、交流地方社会管理创新经验,研究和探索省市县社会管理创新规律,从而推进我国在当前历史条件下的社会管理创新实践。
  • 北大逻辑课

    北大逻辑课

    从古时起,很多智慧之士已经意识到了在日常生活中运用逻辑思维的重要性,逻辑思想在中国的先秦时代被叫做“名辩之学”。时至今日,我们更加不能轻视逻辑思维的重要性。对现代人来说,真正的财富并不是年收入的数字,而是他具有一种什么样的思维方式。《北大逻辑课》借用北大知名逻辑学讲师的经典理论,为读者揭示北大校园内对逻辑的判别与认知,让广大“北大校园外”的读者也可通过本书获得更多认知。希望广大读者能够通过本书打开自己的智慧之门,对认识自我、激发自我、掌握自我等多个领域有所顿悟,为读者与人沟通、融入社会等方面提供帮助。
  • 西点军校公开课

    西点军校公开课

    西点军校为美国培养了无数的优秀人才,在这些精英人物的身上无不闪耀着顶天立地的种种可贵品格。到底是什么成就了这些超级精英呢?本书全新角度、无盲区揭秘西点军校培养成功人士的独特秘诀,力求用经营理念超越传统教育理论为你揭开西点军校的神秘面纱,详尽还原西点军校优质管理秘诀,迅速提高你的领导力、执行力、人格魅力,10单元70课最详尽的介绍让你全面解读成功需要的意志品质。接近成功,从《西点军校公开课》开始。
  • 诸子人才观与现代人才学

    诸子人才观与现代人才学

    《诸子百家与现代文化》一书概括了诸子百家符合社会发展需要的哲学性认识,努力探索先秦诸子学说中规律性的见解,一分为二地评介其为人处世的原则,实事求是地介绍了诸子认识事物的方法和建功立业的方略。该书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集中反映了人生哲理与智慧的结晶,对于提高人们的精神文明和思想文化素质有重要意义。
热门推荐
  • 吴堡县军事志(公元前406年—2005年)

    吴堡县军事志(公元前406年—2005年)

    本志上限北朝北魏单独设县,下限2005年,设军事环境、军事组织、民众武装、兵役、军事活动、军事人物、军事文化七篇。
  • 蝴蝶效应

    蝴蝶效应

    刘浪,生于70年代,中国作家协会会员,黑龙江省作家协会签约作家,鲁迅文学院第十五期高研班学员。若干诗歌、中短篇小说发表于《飞天》《文学界》《山花》《作品》等数十家期刊,多篇小说被《小说选刊》等报刊转载。
  • 怎么舍得你难过

    怎么舍得你难过

    乔雅兰遇见了一个他(温柔体贴、善良可心的富二代),还有一个他(温文尔雅、却腹黑残忍的小混混),在他与他的面前,她抉择、面对,她没有想到,那个夜晚……
  • 冷爷热妃之嫡女当家

    冷爷热妃之嫡女当家

    当朝大将军前脚带兵出征,身为大将军之女后脚就遭后娘陷害--意外穿越,楚雨凉没想到自己一觉醒来就成了通缉犯。罪名:与人私通、杀人分尸。没错,事实就是如此悲催。某女45°仰头望天,她乃现代28白领剩女,男人都没摸一个,就替人背上这种罪名,何其冤枉?逃亡途中,偶遇恩公--“公子只要能救小女一命,小女愿以身相许终身为奴做牛做马报答公子的恩情。”无奈之下,她许下承诺只为保命。某公子冷眼看了她一眼,倒也答应得干脆,“好。”于是乎,将军之女变身为奴,只为洗刷清白,除奸灭恶,重回楚家,换一世潇洒富贵。只不过,清白有了,奸恶除了,楚家回了,荣华富贵也有了,某女突然发现——为啥自由就没了?※※※※※※※※※※※※※※※※※※※※※※※※※※※※※※※※※※※※夜黑风高——一身夜行衣的某女攀在墙头上,十分纠结跳与不跳。最后无奈,朝身下喊话,“爷,能否让个道,让我下来说话?”被抓就算了,这男人站在下面是嘛意思?想逼她投怀送抱?“无妨,本王看着你跳。”某男冷着脸纹丝不动。“那你能不能走开点?把你压死我去哪找银子赔你安葬费?”“无妨,你只需陪葬就可。”“爷,咱们不说这些不吉利的话好不?我是担心把你压残,你这后半生可就完了。”“无妨,你服侍本王后半生就可。”“……”某女汗颜,抽搐之时瞬间跌落——※※※※※※※※※※※※※※※※※※※※※※※※※※※※※※※※※※※※捐款私逃,被捕之时——某男一身寒气,眸光阴戾的看着被捕的某女,犹如讨债的恶主,“楚雨凉,你可记得自己当初的承诺?”“记得。”某女被擒,甘愿认栽。“那你为何反悔?”“我还不了你的大恩。”“你可是想反悔?”某女镇定的摇头,“不是,只是这辈子我还没有当牛做马的思想准备,你给我一辈子时间考虑,下辈子还,好不?”“……”某男冷硬的唇角狠狠抽搐。※※※※※※※※※※※※※※※※※※※※※※※※※※※※※※※※※※※※多年之后--某女训包子,“不学无数,以后讨不到媳妇。就你这小屌样,以后谁家闺女会嫁给你。”某包子冷着脸,一脸不爽自家娘亲的话,“无妨,小爷我自由办法。”某女好奇,“有何办法?”某包子仰头挺胸,自信十足,“当年父王就是在竹林里捡了你,大不了小爷以后也去竹林溜达溜达,兴许还能捡个比你温柔的媳妇回来。”某女捶胸吐血,“......”
  • 皇上,臣女今年才十五

    皇上,臣女今年才十五

    毕业季是道坎儿,情侣分手,前路迷茫,站在毕业季前的林玉却无知无觉……emmm……家里有矿,毕业于她来说只是烦恼去哪里完成她的毕业旅行只是老天爷,她只不过和舍友包了几个小鲜肉,哦不,包了条游艇和小哥哥们出海,好吧,就浪了那么一咪咪而已,为什么要把她一巴掌pia回远古……额,古代?
  • 万历二十年:抗日援朝

    万历二十年:抗日援朝

    万历二十年(公元1592),日本悍然发动针对朝鲜和中国明朝的侵略战争。应朝鲜国王的请求,大明万历皇帝朱翊钧毅然派名将李如松出师东征,抗日援朝,血沃朝鲜半岛。万历抗日援朝的胜利,对亚洲格局的发展产生了决定性的影响。作者以如椽之笔,拨开历史迷雾,条分缕析,直击万历战争“命门”,并对其前后中日朝三国的历史走向等提出了诸多真知灼见,深邃而富有新意。整部作品气势磅礴,壮怀激烈,带领读者领略历史风云变幻,并蕴含对于历史的精细解读和理性成因剖析,还原历史的真相,深刻的现实关照更是令人感慨深思,颔首称道!
  • 倾世绝恋神医妃

    倾世绝恋神医妃

    她,21世纪特工女王兼天才神医,身手了得,医术无双。她,青云山上一个打杂的小奴仆,容颜尽毁,实力为零,更是众人口中任人欺凌的‘小野种’。一朝穿越,当她变成她,那些懦弱、胆小,全部烟消云散,留下的,只有桀骜不驯,腹黑狡黠。欺负她的,她一个都不会放过!她说,人不犯我,我不犯人!顺我者昌,逆我者亡!他,风华绝代,不近女色,却独独对她念念不忘,日思夜想。第一次见面,他吸了她的血,她昏迷。第二次见面,他骗了她,隐瞒了他的身份,……且看两人如何强强联手,为祸世间,逆转苍穹!
  • 学治续说

    学治续说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东西世界漫游指南

    东西世界漫游指南

    《东西世界漫游指南》是英国著名作家卢卡斯的散文精选集。卢卡斯是20世纪英国作家、评论家,是兰姆之后,英国散文卓有成就的传人。本书从杂感、随笔、游记、作家传记与追忆等几方面精选了卢卡斯的散文代表作,卢卡斯视野开阔,学识渊博,文笔机俏,底蕴浑厚,尤其善于在平凡琐事中发掘出事物的文化和社会内涵,精彩之处,令人击节。
  • 本尊真魔

    本尊真魔

    世人皆神往长生大道,奈何天道无常,仙途无情。他因资质低下,遭仙门拒绝。他命途多舛,一生坎坷。难道凡人就真的没法改变命运?他不甘心屈服于命运,成为芸芸众生中的蝼蚁。仙又如何,魔又何妨?既然仙途不容我,那我就堕入魔道。他舍身成魔,只为了心中坚守的道。(新书筹备了很久,希望书友们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