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8848100000126

第126章 十石寒冰

不同于时下农民庄户散养家禽家畜,通过高效集中规模化养殖,节省成本的同时,还能提高效率。

一万鸡鸭,鸡生蛋蛋生鸡,周而复始,不用半年可以增加两三倍数量,猪一年可以生两窝,每窝五到八只猪仔,第二年就能翻上几倍数量。

不过当下的猪不似现代化催出来的工业化养殖,三个月就出栏,当下的猪还是原生态猪种,没有改良,生长慢,需要一年至一年半才能出栏,加之粮食喂的少,长肉也就慢。

但即便如此,当养殖进入良性循环周期,肉类的收入十分可观。

而佃户自留的七成稻谷,除了养家糊口,还能折换成铜钱,用以购买诸如肉类、布匹、灯油、食盐等诸多生活物资。

只有劳动者手头富裕了,有钱购买其他商品,其他各行各业才能给带动起来。这个道理百里燕当然知道,但陈韵风受限与时代的认知和理念的制约,远想不到良性循环的经济产业链所能产生的长远收益。

时下农民都是依附于官府和权贵的佃户,每一亩的税负高达四五成以上,战时甚至达到七成。

以七口之家纯以人力耕地计算,一年至多耕种二十几亩田地,薄田一季也就打两千多斤的稻谷,抛去七成的税负,留给佃户的只有七百多斤的稻谷,约合五百斤不到的精米,按两季算也就是一千斤左右的粳米,对于一个七口之家,这点收成还不够的生计。

即便是广信公治下土地肥沃,亩产两石的中田地税赋也要五成,三石以上的肥田则要六成,老百姓勉强算得上温饱。陈韵风乍闻百里燕只要三成租税,自然难以理解。

走出田间,正值烈日当空,二人回到村中来到益草堂。

屯垦村的益草堂甚为简陋,茅草搭建的棚户,勉强可以住人。百里燕一直寻思着明年手头宽裕些,让刘家父子扩充些人手,开一个砖厂烧砖,既能解决建房问题,又能对外出售,一举两得。

夏日炎炎,陈韵风平日斯文惯了,很少从事体力劳动,一圈走下来,已是汗流浃背。

凉棚下让萧儿拎来一个瓦罐,里面装满了雪白的冰块,见此一幕,陈韵风顿是吃了一惊:

“这是……冰!”

“正是,想来韵风兄从未在北地见过如此寒冰吧。”

“这……”

一股凉意袭来,陈韵风相信绝不是幻觉,肯定是冰。

陈韵风此来一是一看百里燕三个月里究竟干什么了,二是为昨日醉香居百里燕卖冰一事。

广信城第一大财东秦翰与广信公姜闵非同一般,百里燕贸然去醉香居卖冰,姜闵自然不信。本以为是百里燕托大作假,不曾想白花花一坛寒冰,不容陈韵风否认。

想到这里,陈韵风问道:

“贤弟,这冰从何而来?”

百里燕(既魏贤)神秘一笑,他道:

“韵风兄以为,一根寸银买十石寒冰,可值这个价?”

“贤弟是想卖冰?”陈韵风明知故问。

“正是。昨日进城刻意去了趟醉香居,在下以一锭金铤为质,与醉香居掌柜约赌。倘若我拿出十石寒冰,便以每日十石一根寸银的价格卖予他,韵风兄以为可值此价。”

“值,太值了。暑夜难熬,城中富户人家无不是费尽心思消暑纳凉,即便穷极心思,哪有寒冰消暑来的畅快。只是这寒冰如何才能运去广信城,贤弟可曾想过?”

“呵哈哈……”百里燕大笑:“在下自然有计。想那秦财东也是见多识广,他定也想不到我如何才能将这寒冰运去广信城。”

十石冰不过一千一百来斤,对于一个大户人家而言根本用不掉,消耗最大的还是公共消费场所和广信公府。只要用厚木板封以石膏,裹上棉被,用最原始的方法,再多的冰也能运到几十里外的广信城

中午简单用过便饭,陈韵风坐车赶忙回到广信公府,将屯垦村所见所闻详细道出:

“主公,魏贤卖冰一事绝非虚言,为此在下从魏贤手中弄来一石寒冰,还请主公过目。”

“当真?”姜闵不可置信说道。

“当真。魏贤将寒冰以石膏木板棉被包裹,即可防融化。途中一路颠簸,一石寒冰却纹丝不动。”

陈韵风令人将木箱抬入书房,隔着很远距离便已感到阵阵凉爽。打开被褥掀起木盖,可见一块雪白大冰躺在箱中。

“主公,如何。”陈韵风颇有些得意。

姜闵也是见多识广,冰也不是没见过,但在北地,却还从未见过冰。

“真乃神技也,可知魏贤从何处获得寒冰。”姜闵伸手去摸,一阵寒意涌上心头。

“此事倒未曾听他说起,但魏贤之才绝非浪得虚名,在下以为,广信城各村也当推行减赋养民之策,如此才可积蓄更多民力物力,为主公所用。”

“赋税一事当从长计议,孤自有主张。你方才说,魏贤愿以十石一根寸银的价格出售寒冰?”

“正是,十石一根寸银,算起来很是便宜。以公府内宅用度,即便一日十二时辰,十石寒冰也是绰绰有余。”

“嗯,你去知会内府,明日去屯垦村向魏贤购买十石寒冰,用以公府解暑。”

“诺!”

随后姜闵命人将冰凿碎,一部分送往正室何氏屋中,一部分送去了女儿姜蓉房中,留下几十斤继续存在书房,慢慢享用。

婢女将碎冰块盛入大缸之中,由仆役抬进了姜蓉小院。姜蓉刚从城东回府,正是大汗淋漓,换下男装,穿回女装,正欲前往小池塘乘风纳凉,此时游廊中迎面走来婢女与两个仆役,仆役抬着口缸,不等凑近,一股寒意顿时袭来,愣是让姜蓉大吃一惊。

“这是何物?”姜蓉见识不及姜闵、陈韵风等人,见到冰块一时间还不知为何物。

婢女上前说道:

“回郡主,是老爷弄来的消暑寒冰,让奴婢给郡主送来。”

“寒冰!”

姜蓉吃惊的竖起了眉毛,心中的凉爽和惬意此刻到了无可复加的地步。

这大热的天哪儿来的冰,更何况广信城冬天连雪都不下,怎可能有冰。但是这舒爽的感觉不是假的,难道这就是传说中的冰?

姜蓉这时又问:

“可知父亲从何处弄来?”

“女婢不知。”

“哦……”

姜蓉此时在想,这要是只爽一次就没劲了,要是天天能这么爽该多好。

第二天天不亮,百里燕组织人手将冰装入已经打好的一只只石膏木柜,用棉被裹好后装上平板大车,准备拉去醉香居。临走时与萧儿吩咐说道:

“萧儿,今日若是公府来人买冰,便照价卖给公府十石寒冰,切记只可卖十石,不可多。”

“公府是大户人家,多卖十石又何妨,反正冰窖里多着呢。”萧儿任性说道。

“制冰不易,时下咱只有五十石存货,公府用不了十石寒冰,卖多了反而容易断货。”

冰窖是当初挖池塘时一起开挖的工程,可以存储两百石左右的冰块,当下人手不够,产量有限,冰窖只有五十石的存冰,一天就卖三十石,一天时间也补不回三十石的冰。一天卖二十石,已经是每天生产的极限。

以广信公府的开销,没有重特大宴请,十石冰根本用不掉,多余的可以存在冰窖内。倒是醉香居是公共场所,用冰量极大,十石肯定不够。

马车天不亮从屯垦村出发,赶到广信城已经巳时,一路来到醉香居,当日那王掌柜正在柜上结账。车停店外,百里燕径自而入,略施一礼道:

“王掌柜。”

王掌柜循声望去,登时眼前一亮:

“呦,客官,您来啦。”

“货已经送到,还请王掌柜验看验看。”

“是嘛,在下已将此事与秦财东说过,秦财东说了,只要客官能弄来寒冰,就一根寸银十石寒冰。不知客官贵姓啊。”

“在下姓魏,还请王掌柜验货吧。”

王掌柜此时往外看了两眼,街上已经有人好奇围观,见此状,他道:

“这样,魏先生将马车赶到小店后院之内,我呀,在那儿等你。”

醉香居后院位于灶房的南边,是醉香居的后门和堆放杂物的地方,周围闲杂人等较少,平时卸货装货都由后院进出,以免正门进进出出招来不必要的麻烦。

将车赶至醉香居后院,王掌柜与几个伙计已经等候在此。

十石寒冰分别装在十个石膏木柜之内,百里燕随便打开一口木柜,白花花的寒气喷涌而出,愣是让王掌柜等人吃了一惊:

“果真是寒物啊……”王掌柜赞口不绝,一干杂役也是叹为观止。

这时百里燕得意说道:

“王掌柜,此处共计十口木柜,内装一石寒冰一块,毛重略有出入,还望王掌柜见谅。”

“那是那是,此物来之不易,怎能没有出入。”王掌柜眼冒精光搓了搓手,从袖袋内掏出一锭金铤和一根寸银:“魏先生,这是阁下当日质押小店的金锭,这是购买十石寒冰的寸银,您且收好。”

百里燕收下金银,王掌柜随机组织杂役将十口木柜卸下大车,将冰块倒出之后迅速拖进了室内待用。

钱货两清,百里燕赶车大车离开醉香居前去西市。此时后院屋中十块大冰静静躺在地上,王掌柜与杂役踪迹全无,姜闵与另一紫缎直裾中年男子从楼上缓步走下,面对地上十石寒冰,中年男子说道:

“姜公,方才那青年便是魏贤吧。”

“正是他,当年江东四败韩合的便是他。”姜闵口气颇有些得意。

二人来到一楼地面,中年男子伸手摸了摸冰块,疑惑不解说道:

“真是怪哉,此子究竟如何弄来这么些寒冰,莫非真能化腐朽为神奇不成。”

姜闵不以为然说道:

“秦兄,此等奇技虽难得一见,却无益于你我共谋之事。”

“但眼下时机尚未成熟,姜亥的眼线正在私下活动,还是不要贸然行事为好啊。”

……

同类推荐
  • 三国之兵临天下

    三国之兵临天下

    一个穿越千年的灵魂,一名卑微的少年,一辆神秘的牛车,命运交织,演绎出一段金戈铁马的传奇。波澜壮阔的三国新争霸史由此拉开了序幕。
  • 霸唱风云

    霸唱风云

    十万天驱今何在?神州陆沉,有蛮族铁塔踏破河山,巍巍大周,有佳人傲立城头击鼓高歌,有甲士抛家舍业面北而死有无尽的风流和荡气回肠!
  • 大明第一富豪

    大明第一富豪

    纪小岩,职业扑街写手,魂穿大明,成为一个孑然一身的乞丐,如何在等级森严的大明生存下去,并过上体面的日子……
  • 大宋遗民的亡朝岁月

    大宋遗民的亡朝岁月

    历史上,每一新旧朝代的更替,都会引起社会的剧烈动荡和政治力量的重新组合,有以新朝为“天命人旧”而顶礼膜拜者;有为旧朝尽忠殉难死节者;也有藏身于残山剩水之间,拒不合作者。他们头上顶着“义愤”、“责任”、“建设”,同时也在心中存着故朝归来的期待,但等到的却永远是泪尽胡尘里。他们,就是一群最可怜的帝国遗孤。被故朝抛弃,又不融于新朝的遗民们。
  • 帝国的慢性病:黑白大清

    帝国的慢性病:黑白大清

    《帝国的慢性病》丛书共五册,分别为《大汉的彷徨》《大唐的惆怅》《大宋美袍上的虱子》《冰火大明》《黑白大清》。该系列以通俗的语言讲述了中国历史上几个主要王朝的故事,揭示了封建王朝无可避免的制度性缺陷,并从中汲取教训,引以为鉴。本书围绕清朝的十余桩著名案件,揭示了中国封建社会的最后一个王朝在二百六十余年的历史中,所经历的起起落落及内在的政治弊端。这些案件中,有涉及重大官员的财政案件,如蒋洲亏空案、威宁铅厂案、福建贪腐窝案等,也有与黑暗的政治生态脱不了干系的民间冤案,如合州命案、顺天乡试案、杨乃武小白菜案等。全书文风生动,逻辑性强,提供了翔实的历史资料,是一部值得历史爱好者阅读的作品。
热门推荐
  • 小蜗牛的好朋友(读故事学科学丛书)

    小蜗牛的好朋友(读故事学科学丛书)

    池塘边大榕树下的小蜗牛有许多好朋友,像蚂蚁、蜜蜂、青蛙、燕子等。本书中通过描写小蜗牛及其好朋友们的故事,实际上描写了这些动物与气象变化的关系,是一本关于气象知识的科普书籍。
  • 荣耀之术士

    荣耀之术士

    什么是术士!?术士是截断命运、回溯时间的神灵……术士是手擎雷电、脚踏山岳的魔鬼……他们玩弄人心,他们俯视凡尘,他们追逐真理!这是……术士时代!!!(本书定义为东方奇幻,作者菌是个文青,不会起外国名字。本书适合养成党、剧情党、古风党,偏黑暗流。书友交流群:780142881)
  • 花旦(三)

    花旦(三)

    提起办戏班子,齐翠花心中就打翻了五味瓶。可她毕竟是个要强的女人,丈夫红富贵和张百旺的支持,无疑给她增添了兴奋剂。她想,大勇兄弟能够留下来,那就更好了。不过,她现时的心绪还放不到排戏演戏上来,满脑子装的还是嗓子能不能恢复的事。如果嗓子好不了,别说唱戏排戏,就是生活,她也觉得没有多大兴趣。红富贵一边为她扎针治疗,一边配药调理。戏班子算是搭起了架子,服装道具、锣鼓家什也置办了一部分,教师也有了,可演员却成了大问题。村里的一帮青年人都不识字,原先只唱过小曲小调,恐怕一时难以调教。
  • 幸福将至

    幸福将至

    富家女林霁,原本留学美国,日子过得无忧无虑。却不料晴天霹雳,父亲因车祸致死。她回国后继承了父亲留下的遗产,却发现公司巨债缠身,濒临倒闭。林霁一夜暴负,变成了落架凤凰,连哭都找不着坟头。正在她晕头转向,找不着北之时,原本在美国就一直找林霁茬儿的冤家夏至,又手握一张五百万欠条上门要债……一个为了还债,一个为了追债,林霁和夏至这一对各怀心事的冤家,开始了对林氏家族企业的共同拯救……而这一对年轻人,也在共同经历的苦难与碰撞过程中逐渐成长,最终找到了人生的幸福。
  • 狼与狐的草原

    狼与狐的草原

    很久以前,我家住在“伊顺招”荒原中部一个偏僻的小山村。所谓“伊顺招”其实是松嫩冲积平原西部一块不规则的荒原,即现黑龙江大庆市大同区的那片土地。听祖父说,他们是上个世纪初从南方迁移过来的。当时屯内仅有五户人家相依为命,所以取名叫“五大户”屯。我记事时虽已进入五十年代初,但草原美丽的景色,人、狼为争夺地盘的舍命恶战,“狐黄二仙”在人间的鬼蜮表演还历历在目。那时的草原虽人烟稀少,但每一个偏僻的小村屯都不时有惊心动魄的嘈杂声传来。
  • 烂片之王

    烂片之王

    2003年春,《英雄》全球狂收37亿票房,中国电影进入了最疯狂的时期。随后,美国在洛杉矶郊外建立了好莱坞影视基地,想要打造北美自己的造梦工厂。在这个夏天,杜安拿着20块钱找人做的中戏导演系毕业证,带着他三个小时赶出来的剧本,打算去骗一笔10万的投资——即使他之后被人追究欺诈甚至坐牢都无所谓。而这份他三个小时赶出来的剧本,名字叫《电锯惊魂》。————————————————简单来说,这是个发生在中国电影一家独大、没有好莱坞的平行世界里,主角用消失了的好莱坞电影山寨版吊打中国电影的故事。
  • 青骓不逝

    青骓不逝

    我现在不再叫周崇,而是叫做莫重。能摆脱周崇的身份我也乐得逍遥,所以就以莫重的身份陪在万俟琰的身边。我的身子好像很不好,天天被逼着喝着那些药使我很不愉快。万俟琰看我烦闷,决定和我去游山玩水。当年我们聊天时,曾经约好了。他日若能放下重担,必要共游天下一番,现在便是履约的时候了。我欢天喜地的列了长长的一张单子,万俟琰看着那张单子哭笑不得。半月之后,万俟琰留书一封后,带着我离开了伏俟城。从此二人二马,浪迹天涯,轻歌纵马,此生逍遥。
  • 助妻为乐

    助妻为乐

    那一年的她,家逢巨变。父母车祸,男友背叛。她彷徨无助,陷入绝望的深渊那一年的他,同她巷口初遇匆匆一瞥,心生惊艳.谁也不曾想过,重逢,会是那样不堪.谁也不曾知道,情动,究竟是哪一瞬间.后来……那一场爱恋,抵死纠缠.是他先开了头,又是他在懵懂中先丢了心他说:“游戏由我开始,就只能由我结束。”他还说:“做宠物,就要有做宠物的样子。”她反抗,她倔强。在遍体鳞伤后,学会了妥协和隐忍。而她,小心翼翼守着自己的心,却终究没能逃脱他的深情和强悍。
  • 三仙碧落

    三仙碧落

    相传,共工怒触不周山,天地西斜,大地东边尽头隆起一山,曰:“灵山。”灵山之大,可比五岳,山有一庭,曰:“碧落庭。”庭分三院,一院一仙,故曰:“三仙碧落。”
  • 破邪论

    破邪论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