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现新物种旋额虫
发现仰泳游动的怪物
在我国云南省泸西县金马镇的山腰上有一个奇特的地方,是一块面积约一亩的老水塘。这个老水塘虽然处在高处却一年四季都不会干涸,多少年以来就是如此。平时,村里的水牛会在里面饮水、打滚,孩子们也喜欢到这里捞虾,捉泥鳅。
该水塘中间水草丰盛,有大片沼泽。背靠一片山坡,坡上有密密麻麻的松柏,另外三面都是山地。水塘水深平均一米左右,里面多虾和泥鳅,还有一些小鱼。
2008年9月1日下午,金马镇村民孔维雷,像往常一样带了一个小网兜,来到这里捉泥鳅。当他提起网兜来,除了几条泥鳅,还在网里发现了几只奇特的小东西——上半身透明,下半身呈橘红色,再放回水里,却是仰面游动!
这种似虾非虾的怪物,他从没见过,觉得十分奇怪,于是,他连忙找村里一位老人看看,对方也说:“活了这么一大把年岁,还没有见过这东西!”其他村民,也都从来没见过,因此,产生了许多猜测。
老水塘发现怪物的消息也迅速扩散。因为没有人知道内情,大家心里不免都有些担忧——会不会和某种灾难有关?到这儿来饮水的牲口不会中毒吧?
怪物是什么
孔维雷和伙伴们,又前往老水塘捕捞几只怪物,用塑料瓶装上观察。这个小东西有10多对细密的须足,在水里斜斜地向前缓慢游动,腹面朝上背朝下,姿势十分优美!
好奇心很强的孔维雷,分别给泸西县水产工作站和泸西电视台打了电话,称捉到了一种怪虾,希望知道是什么东西。
从事水产管理工作20年的殷建平,对于泸西境内的水生动物,几乎是烂熟于心。当他和同事来到老水塘,看到这种外形奇特的水生动物时,也感到“奇怪”,表示要带回去找资料研究才能确定。
然而,这却使村民们的疑惑越来越多。他们祖祖辈辈生活在这里,怎么会突然从水塘里冒出一群大家都不知道的怪物呢?
再观察怪物
据观察,这些个体每只长约三四厘米,身体上半部分呈透明的白色,下半身则呈鲜艳的橘红色。几乎可以看到内脏的结构,肠道也清晰可见。
其头部的双眼比较突出,头上有一对触角。可以很容易分出雌雄,雄性个体稍大一些,嘴部的第一大腭为钳状,而雌性则为扇状。共同的是它们胸部都有11对足,也就是人们看见的须。尾叉分开为两支,长有纤毛。
养育期间,水产站工作人员做了观察记录,并拍下影像资料。不幸的是接下来的10天里,这些可爱的小东西先后死去。孔维雷也养了一些在家里,再去看时,同样已经死去。大家分析,死亡的原因首先是其生命周期很短,也可能与食物的匮乏和对水体环境不适有关。
9月15日下午,水产站工作人员再次来到老水塘采集了16条进行饲养,并发现了一些较小的雌性个体,腹部有清晰可见的卵粒。它就要产幼仔了,大家都十分高兴。
怪物可能是仙女虾
起初,水产站工作人员将影像资料通过电子邮件,发给了中科院昆明动物研究所,该所研究水生动物的舒树森通过照片对比,初步认定为“旋额虫”,即节肢动物门、甲壳纲、鳃足亚纲、钗额虫科、枝额虫属。旋额虫在美国被称为“仙女虾”,只在1949年我国云南省昆明有发现记载。
为了真正弄明白该生物的属性,舒树森和同事带着更为先进的仪器,于9月17日来到泸西老水塘亲自采样。对水体勘测时,他们发现该水塘水体呈弱碱性,水温在20度左右,浮游生物丰富。
现场,科研人员采集到了多条水生动物,给围观的村民们现场讲解:“这种‘仙女虾’在全世界很多地方都有,在地球上也生活了两亿年,与恐龙是一个时代的,大家不必惊慌!”他们还称,在1949年时,昆明就曾发现过该物种,之后云南全境都没有发现,这次在泸西确实是第一次发现,很新奇!
这次行动,舒树森和同事们采集到了30多条“仙女虾”,回到中科院昆明动物研究所研究。
最终,通过世界文献对比,国外专家给出了明确的答案,认定这是一种地球上的古老物种,具体来说是属于旋额虫科的旋额虫。在我国,它是旋额虫科被发现的第一个物种。
旋额虫暂短的生命周期
泸西县水产站对第二次采集的16条旋额虫,进行了跟踪记录。他们发现,其中几乎有一半属于雌性,腹部都有卵粒。他们每天都分3次记录气温和水温,摸索食性和其生活习性,试图弄清其活动和繁殖规律。
从10月15日开始,10多天之后,就偶尔有个体死去,大家这才发现属于正常的“老死”,不少个体在采集回来时,就已经处于“中老年”。而卵粒经过7天至10天的母体孵化,大家在10月6日早上8时多,惊喜地发现了10多条长约1厘米、全身透明的小幼仔。遗憾的是,这些小家伙没能长大,在随后的一个月里全部死去。
该科物种的生命周期很短,无论在野生还是人工饲养条件下,都只有两三个月寿命。专家们推断,该物种可能以前就存活过,但因生命太短而没有被人们发现。此外,种群数量少也是难发现的原因。
旋额虫因何出现在半山坡
根据测量,旋额虫对生存环境的要求十分苛刻。专家们称,泸西坝子属于喀斯特地貌,在过去百万年前,包括石林一带都属于海底。后来,地面缺水而地下水丰富,因此出现了很多靠地下水供给的不干涸的小湖泊和水塘。这给古老的水生动物提供了生存场所。
该物种的卵具有休眠特性,为了适应生存,它可以休眠几十年甚至更久,之后遇到合适的水体条件再孵化。
如今,当地政府和村民,都开始对这片水域进行保护。随着冬天的到来,这种泳姿优美的可爱生物已经全部死去了,但是可以肯定的是,它们仍有休眠卵存在这片水域。
阅读点击
旋额虫属于旋额虫科的一种水生动物,。因其生命周期较短,在地球上活体不多,印度和泰国曾有该物种的文献记载。
克隆繁衍后代的蜥蜴
餐馆里发现的新物种
在越南的餐馆里有一道特色的菜,这种特色菜的原料是一种未知蜥蜴新物种。但科学家最新研究发现,这种蜥蜴是罕见的单性繁殖动物。这一新物种蜥蜴并不是平常的爬行动物,雌性蜥蜴完全可通过克隆进行后代繁衍,无需雄性蜥蜴交配。
美国加利福尼亚州拉瑞那大学爬虫学家李·格瑞斯莫尔协助研究人员鉴别出这一新物种,他说:“越南居民已食用大量的这种蜥蜴,在湄公河三角洲部分地区,当地餐馆以这种单性蜥蜴作为一道特色菜,我们是在偶然之中才发现它们。”
人们捕捉新物种
格瑞斯莫尔的越南同事吴文智是越南科技学院研究人员,他发现巴地头顿省的餐馆里出售一种奇特的活蜥蜴。
吴文智看到这种蜥蜴有点奇特,便拍摄照片发送给格瑞斯莫尔父子,格瑞斯莫尔的儿子耶西·格瑞斯莫尔是美国堪萨斯州大学的博士生。这一父子猜测这可能是一全雌性物种,它们的雌性和雄性应当在皮肤颜色上有直接区别,但在发送的照片中并没有雄性踪迹。
为此,格瑞斯莫尔父子乘坐飞机抵达越南西贡市,联系那些出售这种蜥蜴的餐馆,并希望他们保留这些活蜥蜴,经过长达8小时的摩托车旅程最终抵达目的地。
当他们最终抵达那家餐馆时,疯狂的人们都已经喝得酩酊大醉,店主已将这些蜥蜴烹饪成菜。幸运的是,其他餐馆的这种蜥蜴都已停止出售,同时,还在当地学校学生们的帮助下,在野外收集了更多的活蜥蜴。最后,格瑞斯莫尔共收集了70只该物种蜥蜴,它们全部都是雌性。
研究人员研究新物种
格瑞斯莫尔新发现的蜥蜴物种在前肢脚趾下长有一排骨质鳞片——壳层,他称这一特征不同于其他蜥蜴物种。该项研究发表在《动物分类学》杂志上。
这种蜥蜴可能是母系和父系相关的一种杂交体,这一现象常出现于两个栖息地之间的过渡区域。比如:这种新物种蜥蜴的原生长地在平珠福保自然保护区,该区域介于低矮林地和海滩沙丘地形之间。
格瑞斯莫尔说:“在不同栖息地生活的这一蜥蜴物种聚集在一起时,很容易繁殖生育性别杂交体。”他测试分析结果表明该物种蜥蜴线粒体DNA分子是母系类型,这种DNA分子的类型仅通过雌性进行遗传,然而却没有它的父系类型DNA。
然而,有理论可以证实性别杂交物种在短期内会更加健壮。杂交体的细胞比非杂交体有更多的遗传多样性,这是因为杂交体携带着每种亲系的基因。这可能意味着该物种会更加强壮,会有更强的适应性。
例如:骡子,这是马和驴的杂交物种,它们不能生育,但它们却是一种非常强壮的动物,在某些劳作任务中它们是首选的家畜。
科勒称“因而我们可以将这一新物种蜥蜴看做是能够克隆自身的骡子”。
阅读点击
单性蜥蜴物种十分罕见,大约1%的蜥蜴物种中才存在着单性生殖,这意味着雌性蜥蜴可本能地排卵,基于相同的基因蓝图克隆自身生育后代。被美国《国家地理杂志》杂志评出“2010年10种最怪的新发现的动物物种”。
管眼鱼的视力之谜
初步认识管眼鱼
管眼鱼是一种适应海底漆黑环境的深海鱼,在海底2000米的区域,太阳光很难照射进来。它们可使用非常灵敏的管状眼睛搜寻头部上方轮廓模糊的猎物目标。
这种鱼第一次被发现是在1939年,生物学家知道这种鱼特殊的眼睛结构能够很好地收集光线,但是管状眼睛却导致它们视野狭隘。由于眼睛呈管状,因此,科学家认为这种鱼的视力相对狭隘。但最新研究发现,这种鱼的视力并不受到局限。
科学家研究管眼鱼
科学家最新研究发现,管眼鱼的眼睛能够旋转,并且它们的视野并不狭隘,甚至还能清楚地看到头部上方的猎物活动状况,它们可通过透明的头部直接探测正面前方和头部上方的猎物。
美国加利福尼亚州蒙特雷海湾水族馆研究所的布鲁斯·罗宾逊和肯姆·里森毕奇勒,使用研究所的远程水下机器人对蒙特雷海湾深海管眼鱼进行探索研究。
在600米至800米的深海处,远程水下机器人装配的摄像仪拍摄到管眼鱼悬浮在水中,在仪器明亮光线的照射下,管眼鱼的眼睛释放出鲜艳的绿色光线。
这段视频也揭示了之前未曾发现的该鱼类奇特特征,那就是它的眼睛是由透明、充满液体的头部外壳覆盖着,这个透明外壳位于管眼鱼头部顶端。
当一条管眼鱼被打捞到船上时,它在深海视频中充满液体的透明外壳没有了,这可能是由于在深海渔网捕捞时将它的透明头部外壳损伤造成的。
罗宾逊和里森毕奇勒十分幸运地将一只渔网捕捞的管眼鱼放在船上的水族箱里,他们证实了当这条鱼身子从水平翻至垂直时,它的眼睛能够旋转。
管眼鱼的身体只有几寸长,科学家猜测它的食物是小鱼和水母。它眼睛中的绿色素可能会过滤从海洋表面直接射入的阳光,有助于它的管状眼睛直接探测到头部上方发光的水母或其他海洋生物,当它发现像漂浮水母等猎物时,管眼鱼将旋转它的眼睛,确定猎物所在位置,从而进入猎食状态。
管眼鱼能否离开深海
管眼鱼除了它们头上神奇的透明“帽子”,还具有其他各种各样有趣的适应深海生活的方式方法。它们大而平的鳍使它们可以浮在水中一动不动,动作非常正规。
它们的小嘴巴可以非常精确和有选择性的捕捉小猎物;另一方面,他们的消化系统非常大,这表明他们可以吃各种各样的漂流小鱼和水母。科学家解剖发现它们胃里有水母的碎片。
罗宾逊和里森毕奇勒希望做进一步的研究,以找出管眼的特征是否也适用于其他管状眼睛的深海鱼类。管眼鱼这种奇特的生理适应性一直困扰着海洋学家。
阅读点击
深海鱼利用各种神奇的方式适应漆黑的深海环境。有几种深海鱼同属于后肛鱼科,叫做“管眼鱼类”,因为它们的眼睛是管状的。管眼鱼类通常住在深海处,水面的阳光几乎照不到海底,所以漆黑一片。它们利用自己超级敏感的管状眼睛寻找食物。
河流中的神秘鱼怪
老练的捕猎者六须鲶鱼
六须鲶鱼身长而无鳞,宽扁的鱼头上有一张惊人的阔嘴,里面长满一排排砂纸般细细的牙齿,足有几百颗之多。它们的上下颌上各长着一套触须,帮助它们在混沌的水域中捕捉猎物,它们的身影遍布欧洲的大湖以及水流不急的河流。
六须鲶鱼是老练的捕猎者,平时生活在水底,在水面有响动时迅速上浮捕猎,一般在靠近河岸的地方捕猎。欧洲六须鲶鱼捕猎时先划动胸鳍,制造出漩涡让猎物失去方向,然后张开那张巨大无比的阔嘴,像吸尘器一样把猎物吸进嘴里,囫囵吞下。
人们捕获巨型六须鲶鱼
2012年7月31日,在英格兰东南部的埃塞克斯郡橡树湖区,31岁厨师詹姆斯·琼斯在湖边守了3天后,奇迹般捕获一条巨型淡水鱼,并最终在湖泊主人的帮助下将它拖上岸。不过,后来,他又将这条鱼放归湖里。
据悉,这条鱼是一条六须鲶鱼,重达65.3千克,长约3.8米,为史上在英国捕获的最大淡水鱼。而截止2000年,英国捕获的最大鲶鱼重达28千克。
迄今为止,世界最大的六须鲶鱼重达113.5千克。2005年捕获的湄公河六须鲶鱼重达293千克,为目前世界第一大鲶鱼。
六须鲶鱼吃人的可怕传说
关于六须鲶鱼吃人的可怕传说可以追溯至15世纪,但2008年柏林的一个湖中发生了大鱼攻击人的事件,在俄罗斯抓到过一些六须鲶鱼,它们的胃里有人类的残骸,很多人相信攻击者就是六须鲶鱼。
但大部分专家认为那些受害者在被六须鲶鱼吞下之前已经淹死,六须鲶鱼只是吃了人类的尸体。不过,在它们的交配季节中,六须鲶鱼表现出了极具攻击性的行为,所以让人觉得如果当时有人进入它们的领地,六须鲶鱼会攻击人类也是可以相信的。
六须鲶鱼真的会吃人吗
六须鲶鱼的生命可以长达80年,其喜欢在水草间筑巢,交配季节把卵产在巢穴内。六须鲶鱼会保护30万枚黄色的鱼卵,直至它们孵化。在孵化期间有任何来犯者,六须鲶鱼都会攻击,以防淡水虾或其他生物吃掉它们没有防备的鱼卵。
六须鲶鱼具备护卵、护巢的生活习性,对于六须鲶鱼,游泳者就是侵犯者,所以会咬游泳者,这也就是六须鲶鱼“吃人”的原因,之前的传说也许并不是空穴来风。
六须鲶鱼身上同样有侧线用于观察水中的任何信号,包括水流、水生植物、水生动物等。头部的6根胡须像雷达一样能够探测到任何水中的信息。
阅读点击
亚洲的巨型六须鲶鱼可重达270多千克,不过,现在它们在长大之前就被人们打捞上来了。人类筑坝或者捕捞等活动严重影响了这种巨型六须鲶鱼的生存。2003年,巨型六须鲶鱼已被世界自然保护联盟列为濒危珍稀物种。
喜马拉雅山新物种
叶麋
这是世界上最小的鹿物种,它属于毛冠鹿家族。1999年,当时科学家在缅甸北部的喜马拉雅山脉地区进行实地勘测时首次发现的。其直立时身高为0.6米至0.8米,体重为11000克。
史密斯叶蛙
1999年首次发现,它是在印度阿萨姆邦发现的5种青蛙新物种之一,同时它们也是世界上外形最奇特的青蛙物种。其体长仅有几厘米长,它们能够发出巨大的尖叫,能够膨胀金黄色眼球。
橙斑蛇头鱼
2000年被发现,生活在印度阿萨姆邦北部的亚热带雨林地区,主要分布在丛林溪流、池塘和布拉马普特拉河的沼泽中。
这种鱼类具有非常独有的特征,身体上具有鲜明的紫色和橙色斑点,其体长可达到0.4米,它的外形也兼具蛇的特征。它还是一种食肉性鱼类,具有很强的掠食性,喜欢以小型鱼类和无脊椎动物为食。
格普瑞彻特绿蝰蛇
2002年发现,这种绿色蝰蛇有毒,身体最大可生长至1.3米。科学家预测全球范围内还有其他地区也存在该物种。
雄性和雌性之间存在着很大的差异,雌性能够生长得更长,身体较纤细,在头部长着蓝白色条纹,眼睛呈深黄色。而雄性的体长相对较短,在头部长着红色条纹,长着亮红色或深红色的眼睛。
尼泊尔蝎
是喜马拉雅东部地区新发现的3种蝎子之一,该物种在2004年首次被官方记录描述。
当时研究人员在尼泊尔奇旺国家公园里发现这种蝎子。它体长达0.08米,红黑色的背部,长着光滑的甲壳,长着淡红褐色尾尖,其中很可能包含着毒素。
瑙蒙短尾鹛
这种中等体型大小的鸟儿长着深褐色的羽毛,尾部较短,腿较长,它最显著的特征就是较长的腿和长而弯曲的喙。较长的缘用于在地面上寻找食物。
据悉,官方记录瑙蒙短尾鹛是于2005年被发现的。
阿鲁纳卡猕猴
这是2005年在印度东北部的喜马拉雅地区发现了一个新特种。这种猕猴体型矮壮、尾短、身体呈棕褐色,生活在海拔2000米至3500米的高山上。
该物种的发现具有特殊意义,它是全球只在印度境内存在的一支灵长目物种。研究人员指出,阿鲁纳猕猴比其他近亲物种体型矮小结实,长着灰色面孔。它是生活在海拔最高的灵长目动物,它生活在海拔1600米至3500米的地区。
西藏绒蒿
2007年发现,它是近年来发现的12种新罂粟物种之一。
在喜马拉雅山脉东部延伸着一个较大的花卉植物带,在这个神秘迷人的地区生长着大量的植物,在过去,平均每年就发现20多种新植物。
飞蛙
2007年被发现,它是一种体色呈亮绿色,长有红色长蹼的青蛙物种,人们之所以称它为“飞蛙”,是由于它在降落时红色长蹼有助于它在空中滑行。
飞蛙生活在树林里,夜间以捕捉蚱蜢为食。它能跳跃到两米远的树枝上,如果下一棵树更吸引它的话,它也能跳得过去。飞蛙弹射到空中,张开网状的脚趾来滑翔。它还能收缩腹部,增添升力。这样,它一次能滑翔15米。
孟加拉淡水明虾
这是一种新物种淡水虾,它是从孟加拉库奇比哈尔地区通过某些途径抵达欧洲,它是一种体色呈红褐色的淡水虾,是2008年被发现。
阅读点击
扎瓦狼蛇生活在印度阿萨姆邦海拔低于500米的丛林和溪流地区,这种新物种蛇呈黑色,相间着白色环状条纹,体长可增长至0.5米,主要以壁虎为食。
澳洲十大最毒动物
石鱼
这种鱼也许是世界上最毒的鱼类。它们以小鱼小虾为食,但是它身上致命的毒刺并不是用来捕食的,而是保护自己的一种手段。其背上的13根毒刺是为了保护自己不要成为鲨鱼等海洋动物的猎物。
石鱼因其外表而得名,它们很善于伪装,一旦踩上它们,13根尖锐的背刺会穿透鞋底刺入脚掌,产生剧烈疼痛和严重的肿胀,并使组织坏死,最后造成截肢或死亡。
鸭嘴兽
鸭嘴兽是澳洲特有的珍贵稀有动物。鸭嘴兽憨态可掬,鸭子一样的嘴巴和带蹼的脚掌使鸭嘴兽显得很讨人喜欢。但是鸭嘴兽是世界上目前发现的唯一一种有毒哺乳动物。
雄性鸭嘴兽后足有刺,内存毒汁,喷出可伤人,几乎与蛇毒相近,人若受毒距刺伤,即引起剧痛,以至数月才能恢复,但不会致命。雌性鸭嘴兽出生时也有毒距,但在长到0.3米时就消失了。
鸭嘴兽生长在河,溪的岸边,大多时间都在水里,其皮毛有油脂能保持它身体在较冷的水中仍保持温暖。在水中游泳时它是闭着眼的,靠电信号及其触觉敏感的鸭嘴寻找在河床底的食物。
蓝环章鱼
这种章鱼十分美丽,但在美丽的外表下却隐藏剧毒。蓝环章鱼目前仅发现于澳大利亚南部海域。腕足上有美丽的蓝色环节,遇到危险时,身上和爪上深色的环就会发出耀眼的蓝光,向对方发出警告信号。
蓝环章鱼能够产生河豚毒素,而且蓝环章鱼是已知生物中唯一除河豚外能产生河豚毒素的生物。河豚毒素对中枢神经和神经末稍有麻痹作用,只要0.5毫克即可致人中毒死亡。
一只这种章鱼的毒液,足以使10个人丧生,严重者被咬后几分钟就会毙命,目前还无有效的抗霉素来预防它。
海蛇
海蛇身体扁平,尾呈桨状,适于水生生活。尽管外形看起来像鳗鱼,但是海蛇并没有腮,而是通过鼻孔呼吸。海蛇喜欢在大陆架和海岛周围的浅水中栖息,海蛇能够在水底下潜很长时间,因为它们的肺足有身体那么长,而且能够通过皮肤进行呼吸。
海蛇咬人无疼痛感,其毒性发作又有一段潜伏期,被海蛇咬伤后30分钟甚至3小时内都没有明显中毒症状,然而这很危险,容易使人麻痹大意。
实际海蛇毒被人体吸收非常快,中毒后最先感到的是肌肉无力、酸痛,眼睑下垂,颌部强直,有点像破伤风的症状,能导致呼吸麻痹,同时心脏和肾脏也会受到严重损伤。被咬伤的人,可能在几小时至几天内死亡。多数海蛇是在受到骚扰时才伤人。
箱形水母
澳大利亚箱形水母是十分好看的海洋生物。箱形水母是一种淡蓝色的透明水母,形状像个箱子,有4个明显的侧面。
据澳大利亚海洋科学研究院科研人员表示,箱式水母有大约15条触须,每条触须上布满了储存毒液的刺细胞。人一旦被触须刺中,3分钟之内就会死亡。
澳大利亚箱形水母是世界上毒性最强的水母,世界上最毒的海洋生物之一。箱形水母以小鱼和甲壳纲动物为食,它们剧毒毒液能够使猎物瞬间毙命。
一旦被箱形水母的触须刺到,除非立即救治,否则很难活命。因为箱形水母的毒液会使人剧痛难忍,陷入昏迷无法游回到安全地区。
棕蛇
棕蛇发现于澳洲大陆,是世界上第二大毒蛇。其不仅能够产生剧毒毒液,还极富攻击性,遭遇挑衅后这种毒蛇能够发动反复攻击。这种毒蛇有深褐色、橘黄色、黑色,腹部是白色。
棕蛇用毒液攻击猎物,有力的缠绕能够是猎物窒息。它们以蜥蜴、青蛙和小型哺乳动物为食。棕蛇有剧毒毒液,含有阻止血液凝结的成分,因此一旦被棕蛇咬伤,就会有大出血的危险。
悉尼漏斗网蜘蛛
这是一种黑得发亮的剧毒蜘蛛。所有的蜘蛛都有毒性,只是毒性大小不同。比较著名的毒蜘蛛,如美国的黑寡妇蜘蛛、隐士蜘蛛,美国西北部的太平洋海岸的流浪汉蜘蛛,但这些蜘蛛都不比悉尼漏斗网蜘蛛来得致命和危险。
然而更可怕的是悉尼漏斗网蜘蛛,它经常出现在城市里。悉尼漏斗网蜘蛛原产于澳洲东岸,这种易怒的生物堪称世界上攻击性最强的蜘蛛,它的一次蛰咬可在不到一小时内杀死一名成年人。
漏斗网蜘蛛释放毒液的器官是一对强劲有力足以穿透皮靴的尖牙。成体的体长可达0.06米至0.08米,尖牙长度可达0.013米,发起袭击时毒牙向下像匕首一样向下猛刺,因此漏斗网蜘蛛要昂首立起,才能露出毒牙向下猛咬。
被蜇咬后数分钟内即可感受到超强毒性的影响,漏斗网蜘蛛的毒液会迅速蔓延,患者会产生痉挛性的瘫痪,最后会陷入昏迷状态。毒素会侵袭呼吸中枢,致使患者最终窒息而死。
数十年来,澳洲人对这种剧毒蜘蛛的恐惧始终不减,但在1981年,经过10多年的研究之后终于制造出一种抗毒剂,拯救了数百条人命。
太攀蛇
太攀蛇分布于澳洲北部、新几内亚,栖息于树林、林地,以小哺乳动物为食,体长约两米。
太攀蛇是陆地上最毒、连续攻击速度最快的蛇,快的程度可以让你双眼看不见,它一咬的烈性毒素约有110毫克,毒液能杀死100个成年人、50万只老鼠。
这种蛇与其他蛇不同,一般的蛇攻击时都会咬着猎物不放,而将毒液注入,但太攀蛇只要咬一口就能将毒液注入,所以太攀蛇会先咬一口,就会立即后退看看情况如何等到猎物倒下,它就会上前将其吃掉。
一旦被太攀蛇咬到后,受害者血液并不会凝固,但受害者的七孔会些微出血,再过一会儿,受害者会看见四周的事物出现重叠影像,之后全身机能会慢慢停顿,导致瘫痪窒息而死。
红背蜘蛛
红背蜘蛛是澳大利亚特有的剧毒蜘蛛之一,它的原名叫黑寡妇蜘蛛,个头小但毒性大,因其背部有一红色条斑而得名。在澳大利亚特别是乡村地区,每年都有被红背蜘蛛咬伤致命的案例传出。红背蜘蛛比较喜欢乡村或市郊草木比较繁茂又不太潮湿的地方。
被红背蜘蛛叮咬后,开始时很难被察觉,5分钟后伤口才开始发热发痛,3个小时左右开始大发作,大量盗汗,肌肉无力、恶心、呕吐、耳鸣、心跳加速或不规则跳动、发烧、惊孪等症状,不及时处理可导致死亡。
不过在其攻击案例中约95%都不会产生严重后果,然而如果不幸被一只红背蜘蛛蜘蛛咬中皮肤较薄的部位,无疑会被极度的疼痛所折磨。
红背蜘蛛喜欢将网建在网一面能面向阳光,另一面阴凉的地方,如屋檐下,阴沟的地方。
红背蜘蛛还是典型的自食其类者,不但母蜘蛛在交配完后将其公蜘蛛吃掉,在生活条件艰难,缺少食物时,它们更是自食其类。有时一窝小蜘蛛中成长的蜘蛛完全是靠食其同伴而成长的,完美地表现其强者生存的优化能力。
拟眼镜蛇
分布在澳洲中部、东部、北部以及新几内亚,栖居在干燥的森林、林地、草原及干燥的灌丛林中。
这种蛇的分布极为广泛,在多种不同类型的栖地中都可发现,出没时间可能在白天,也可能在晚上。
这种蛇十分危险,澳洲大多数的因蛇致死事件几乎都与本种脱不了关系。这种蛇一旦受到威胁,就会积极反击,首先会将身体前端抬高并弯绕成“S”型、撑平颈部,张开嘴巴,然后迅速猛烈攻击。
不过拟眼镜蛇的咬击只有一半带有毒素,对于伤口而言威力较其他毒蛇稍为轻微。被咬后伤者可能会出现即时的突发性虚脱,而且此毒素最显著的效果是令伤者出现凝血异常,产生蛇毒引致凝血功能损耗症,严重者可导致死亡。
阅读点击
虎蛇产于澳大利亚。向人攻击之前,头和颈部膨胀成扁平状。攻击性强,含剧毒液,是致人死亡的主要蛇种。被虎蛇所咬后,即使使用有效的抗蛇毒素,但如果不立即治疗的话,致命率仍高达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