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8982800000011

第11章 全球化时代的市场与政府(1)

实用主义经济学家很久前就意识到了,市场经济的蓬勃发展离不开有力的政府。得力的政府机构办事效率更高,对于繁荣发展而言,没有什么比效率更重要了。市场与政府之间应该是互补关系,而不应该是对抗关系。作为一个整体,二者缺一不可,而不是有你没我。只有落后的原始经济学才认为二者不能共存,务实的现代经济学思想则恰恰相反。自由市场就像无政府主义,高效市场就像代议制民主。

亚当·斯密(1723—1790)死后也不得安生,市场原教旨主义者打着他的名号对市场和政府胡乱地说三道四,把各种荒谬的言论都归咎到这位老先生的身上。这位苏格兰思想家在1776年发表了著名的《国富论》,这本书应该是经济论文中引用次数最多的一本经济学著作,有些人其实根本没读过。亚当·斯密在1795年还出版过一本《道德情操论》,很多人引用的是这本书中的内容,却自以为是《国富论》中的内容。亚当·斯密在这个问题上的态度其实很明确,他认为市场和政府应该相互配合。

新自由主义的支持者和新自由主义的服务对象,把亚当·斯密视作权威,引用他的言论为消减预算和降低对富人的征税做辩护,但是他们却忽略了一个事实,亚当·斯密的《道德情操论》的第一篇标题就是“论行为的合宜性”,第二篇是“论功劳与过失”。亚当·斯密已经论证了高效的市场需要优秀的政府这个观点。新自由主义者(故意)或没有受过教育的无知之辈(并非故意)非要唱反调,还要把一些言论套到他的头上。为了实现真正的自由和高效,市场需要自主也需要监管,这才是他说的话。

历史告诉我们,如果市场和政府不能和平共处,经济就无法增长。这两只大手在不同的时期以不同的方式合作,在不同的环境之下,受不同的价值观影响,它们各自发挥的作用也不尽相同,但双方一直携手前行。未来也会如此。自由市场无法逃脱政府的有形之手,政府也不会去对抗市场的无形之手。一些有经济头脑的历史学家认为,亚当·斯密之所以会用大名鼎鼎的“看不见的手”这个词,其实是想表达嘲讽之意,因为他根本不相信任事态自由发展是最好的办法。

如果没有政府干预,市场不会自己发展,也不会具备自我调节能力。没有政府的帮助,市场不能稳定发展,也不会在关键时刻克服危机。如果让市场自生自灭,它终将走向灭亡。

面对这么多的历史教训,新自由主义经济学家为什么就不能明白其中的道理呢?也许他们已经意识到了,但是他们要鼓吹自由市场的先进性,贬低政府监管职能的重要性,宁愿推崇明知道是错误的观点。也许他们只是“经济人”概念下的奴隶,天真地以为人类会一直采取理性的行为,政府的干涉只会起到阻碍的作用。这种情况确实也有可能发生,但是推崇新自由主义的市场经济也要以“经营”为基础,从本质上来讲是强调政府要恪守规矩。行为经济学家反对这种放任的态度,他们认为在很多情况下,我们不应该放任事态自由发展,人们会出于很多原因做出非理性的行为,不仅会伤害他人还会伤害自己。

经济领域近期爆发了两次重大的知识革命,目前看来,似乎我们有生之年不会再看到另一场革命了。虽然会发生很多改变,但是不会再出现全新的重大理论。20世纪30、40年代,凯恩斯理论盛行。我们应该心存感激,因为它向我们解释了基本经济规律,很多年来一直是我们制定有效的经济稳定政策和经济增长政策的理论基础。多年来它发挥了很好的作用,为有效的稳定和增长政策提供了理论依据。“凯恩斯革命”是20世纪30年代经济思想发生改变的基础,到现在为止,也只有部分观点稍显过时。

说到这里,我不得不提起一位优秀的波兰经济学家米哈尔·卡莱斯基(1899—1970),他也为这一时期经济思想的转变做出了突出贡献,虽然“卡莱斯基经济学”的使用频率远低于“凯恩斯主义”。他没有凯恩斯那么幸运,因为他和凯恩斯几乎同时总结出了相似的理论,结果大家把功劳全都归到凯恩斯身上了。卡莱斯基和凯恩斯的主张并不完全相同。但是他们都认为,通过政府对总体需求施加干预,可以影响经济周期和经济发展。

幸运之神似乎不太青睐卡莱斯基,1969年设立了诺贝尔经济学奖,而这位杰出的经济学家在1970年去世了。大家都认为,如果他能多活几年,凭借他对经济学理论的贡献,一定能得到诺贝尔奖。

顺便说一句,诺贝尔经济学奖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诺贝尔奖。这个奖项的全称是“纪念阿尔弗雷德·诺贝尔瑞典银行经济学奖”,由位于斯德哥尔摩的瑞典皇家科学院评选,评选原则和1901年开始颁发的诺贝尔物理学奖、化学奖、生理学奖或医学奖、文学奖、和平奖这五个奖项相同。当时,诺贝尔并不觉得经济学和那些领域的科学地位相等。如果他当时设立了经济学奖,根据1901年至1968年的获奖名单,我们会发现经济思想自那时起已经走了很长一段路。

凯恩斯和卡莱斯基都是从需求管理的角度看经济问题,强调调控的作用和公共支出的平衡。毫无疑问,凯恩斯主义致力于提高公共开支,或者说提倡“大政府”主义。他的这些理论都和全球化无关,但是实际上在1913年之后,全球化就已经开始大踏步的前进了,凯恩斯经历了那个时期。

用公共开支占国民收入的比例作为标尺,可以衡量政府的“大小”。两个基本因素互相叠加、互相刺激会共同提升。一方面,定期增加国家财政预算中的公共支出,引发赤字,反而成了刺激经济发展的手段,尤其是能鼓励政府推出积极的就业政策。从理论上讲,经济蓬勃发展时期,公共开支的比例会下降,盈余相应增加,应该不会出现财政赤字,但是很多时候事实并非如此。

在福利国家中,社会开销日益增长,特别是那些从惨烈的二战中复苏的国家更需要大笔的建设资金,这些国家都为社会主义国家政治改革起到了示范作用。棘轮效应(是指人的消费习惯形成之后有不可逆性,即易于向上调整,而难于向下调整)也在这个过程中发挥了很大作用。支出一旦增加,就很难再降下来。两种作用互相叠加,在这种情况下,为了应付日益增长的开支,政府会大幅增加税收,当然这也是可以理解的,这个过程在无形中就强化了政府的作用。事情发展到这个阶段,会引发另一场革命。一切发生得太快,以至于之前几乎每个人都是凯恩斯主义者,但后来许多人改变了自己的信仰。

在上世纪80、90年代之交,第二次革命急速升温,当时的美国总统罗纳德·里根提出了“政府不会去解决问题,但是会提供资金”的口号,这种愚蠢的观点居然大受新自由主义支持者的欢迎。当时的经济需求已经无力应对严重的停滞性通货膨胀,经济衰退、高失业率和通货膨胀同时发生。20世纪70、80年代,全世界最富有的国家正经历着这样的窘境。这是20世纪70年代能源危机形成的外部冲击带来的典型表现。结果导致凯恩斯主义逐渐被供给经济学和货币主义取代。

颁奖台是社会认可度的关键符号。1974年诺贝尔奖颁给了弗里德里希·冯·哈耶克(1899—1992),两年之后颁给了米尔顿·弗里德曼(1912—2006)。在此之前,哈耶克代表的奥地利经济学派和弗里德曼代表的芝加哥学派,都是徘徊在主流经济学边缘的学派。维托·坦茨是公共财政和税收领域的最出色经济学家,他曾经在作品中提到,20世纪60年代初在哈佛大学读博士时,从来没有人引用过这些名字。到了70年代,我在华沙矿场工作时,他们已经非常出名了,即便是在铁幕地区(指苏联、东欧共产主义国家与西欧国家的边境)都能听到他们的大名。最起码在经历了自由化改革的波兰和正在改革中的匈牙利,他们的学说广受欢迎。东德和苏联当然不是这种情况,在那些地区提到次数最多的学术权威还是马克思主义和列宁主义相关作品,即便没人认真读过那些作品,但是似乎并不妨碍他们没完没了地引用。

当代拥护自由放任主义的人,也有类似的表现,只要有机会就会大肆引用哈耶克和弗里德曼的作品。当他们的说法缺乏说服力时,就会引用权威人士的说法。就像有些人总喜欢搬出权威亚当·斯密,甚至经常在一定程度上做出歪曲原意的解释。由于“总结出了货币与经济波动开创性理论,以及对经济、社会和制度相互依存关系的深入分析”,哈耶克和瑞典经济学家冈纳·缪尔达尔一起被授予诺贝尔经济学奖。是不是觉得难以置信?如果这个奖项早出现几年,凯恩斯与卡莱斯基一定也会因为同样的理由获奖,虽然他们的主张完全不同。将来,还会有人因为同样的理由获得这个奖项,他们提出的理论也会和前辈的完全不同。世界在不断变化,关于经济的思考永远也不会停下来。只要在思考过程中少犯错,多思考就是好事。

可惜,错误出现了。有观点认为,无意识的自由市场具有神奇的能力,政府的干预一定会带来伤害性后果,奥地利和芝加哥学派推动并支持了这个观点。但是,如果我们深入解读他们依靠的理论依据,不光要看亚当·斯密的作品,也要看哈耶克和弗里德曼和其他新自由主义大师的作品,我们会发现,他们也强调了组织机构的重要性,认为大多数领域都应该在政府的管辖范围之内。

哈耶克确实不赞成政府干预物价,他在这个问题上的观点是正确的。但是,他也犯了很多错误,他当代的支持者认为,完全不受约束的自由市场,掌握了全部的必要信息,可以据此自主定价和分配资本,也可以合理地完成人力资本分配。如今,我们都已经知道这是不可能的。但是我们不是那个时代的人,他们的经济思想受知识的限制很难达到我们现在的高度。在哈耶克和冈纳·缪尔达尔拿到诺奖之后,过了不到30年,2001年诺贝尔经济学奖授予了三位美国经济学家——乔治·阿克洛夫、迈克尔·斯彭斯和约瑟夫·斯蒂格利茨,他们论证了市场信息的不对等现象,以及为什么说包括政府在内的外力干预是实现动态平衡不可缺少的必要条件。我们可以推测,再出现其他人证明别的道理只是时间问题。经济学其实不是严格意义上的科学,这正是经济学的魅力所在。

对于大部分来自正在经历深刻政治变革国家的新手而言,这是一个好机会。在西方国家,一些社会科学领域的代表人物,尤其是所谓的苏联问题专家们,一路走来活跃的时间也已经不短了。他们中的许多人来自社会主义国家,在环境或好或坏的研究所安顿了下来,带着适当的意识形态和政治偏见,享受着大笔用于研究的政府拨款。令所有人都惊讶的是,当真正的社会主义摇摇欲坠时,很多之前提倡改善计划经济,改进人民民主制度的人,纷纷转向了市场原教旨主义,有些还很极端。新手动辄就会走向极端。

有趣的是,那几位主要的自由主义和新自由主义知识分子的理念,一开始都是左翼思潮。杰出的自由主义哲学家卡尔·波普(1902—1994),年轻时信仰共产主义,后来批判了很多伟大的哲学家,从柏拉图到马克思一个都没落下,他之所以批评这些人,是因为他们都主张集体主义高于个人主义。路德维希·冯·米塞斯(1881—1973),是一位优秀的新自由主义经济学家,也是奥地利学派出身,和哈耶克和波普一样,开始也属于左翼人士,但是到后来,他发出了正确的警告,指出任何官僚机构都不具备约束自己的手段。

亚当·斯密认为价格有两种形式,但那些视他为权威的人从来不提这一点,因为这与新自由主义教条不符。首先是自然价格,它反映商品的价值,其中包括生产成本和所得利润;另一个是市场价格,市场价格一直处于市场操控者的压力之下,可以被人为调整。因此,自然价格和市场价格可能会有所不同。亚当·斯密注意到这个问题后,并不反对政府对市场进行干预,他认为适当的干预是必要的。他还指出,厂家如果足够强大和富有,就会让价格处于不正常的高位,在这种情况下,政府应该出手干预市场,保护处于弱势的消费者的权益。因此,实际上亚当·斯密并不提倡绝对的自由市场,而且表示绝对的自由市场是不存在的。事实证明,从商品主要生产阶段到中间阶段,再到特殊利益集团,一定有一些实体企业或机构处于能够操控市场的位置,也就是说所谓的“自由市场”也会被操纵。这就是必须对市场进行调控和管理的原因所在。

同类推荐
  • 18岁以后懂点经济学

    18岁以后懂点经济学

    18岁以前,你的经济条件由你的父母决定。而等到18岁以后,贫穷还是富有,就由你自己负责了。《18岁以后懂点经济学》不只是为年轻人编写的,它同样适用于所有的不分年龄段的经济学“门外汉”,以及作为大学里经济系相关专业的预科教材书,它起着开启经济学“大门”的作用。《18岁以后懂点经济学》的重点不在于要求你能掌握那些深奥的理论或者学会使用数学、图表之类的工具分析经济问题,而是在于逐步引导你“像经济学家一样思考”,学会用经济学的思维方式去思考现实经济中的各种问题,并做出决策。“用经济学的思维方式去思考”,换句话说,就是“用合理的方式去思考”。
  • 中国未来发展的六大趋势

    中国未来发展的六大趋势

    新世纪,中国社会意义最大的、最为根本的变化,莫过于社会结构分层趋势的发展和深化。当前中国社会阶层结构已不再是改革开放前的“两个阶级一个阶层”。现代化社会阶层结构的基本构成成分在中国已经具备,凡是现代化国家所具备的社会阶层,都已经在中国出现,只是各个阶层规模有大小区别而已。
  • 决胜数字时代(麦肯锡季刊)

    决胜数字时代(麦肯锡季刊)

    麦肯锡调研揭示了高管对创新的远大抱负与他们的执行能力之间的巨大差距。组织结构和流程不是解决问题的良方。随着全球化打破了曾经阻止公司实现全部潜力的地域界限和市场障碍,公司的创新能力——借助公司员工、合作伙伴、客户、供应商和其他各方的创新增值思维——成为名至实归的时尚话题。
  • 寓言中的经济学诡计

    寓言中的经济学诡计

    寓言通过隐喻反映人性以及做人的道理,经济学用逻辑推理或数学工具分析人类的行为。寓言用原始质朴的方式表现了经济学中的许多深奥道理,经济学用现代精密的方式再现了寓言中的许多简单道理。寓言和经济学是共通的。 本书通过讲述家喻户晓的寓言的形式,把生活中的经济学原理展示给大家,使读者在阅读风趣生动的寓言的同时,了解当代经济学的道理。
  • 买房的革命

    买房的革命

    在当今中国对于高房价的一片喊杀声中,本书可能是迄今唯一一本教人们如何脚踏实地战胜高房价的书。本书作者通过对中国社会发展大趋势的深刻洞察,用宏大的视野、科学的论证、真实生动的事例,深入浅出地揭示了中国高房价的历史成因、时代必然性和社会依赖性,并指引读者,放弃幻想和抱怨,用实际行动,走出“用观念革命跑赢高房价”的突围之路。贯穿本书中的人生智慧与财富理念蕴含了丰富而独到的见解,值得读者细细品味。
热门推荐
  • 凤凰展翅

    凤凰展翅

    淮南这座文明古老的煤城,在一个多世纪的长途跋涉与变革中,演示了历史的沧桑,同时也显示着顽强向上的生命力。她松动着每根骨节,绷紧每根神经,昂首挺胸,借着舜耕、八公山峦的古韵和淮水的琴声,潦开矫健的双腿,紧步历史的巨轮前进着。当历史的巨轮驶入20世纪的下半叶,一场声势浩大改革开放的春风,以其特有的潋滟与强劲,吹遍全国,吹进百里煤城。春风驱走寒冷,万物焕发新生,使淮南这座古城展现出现代的颜容和雄姿,闪烁着诱人的光彩,成为闻名中外蒸蒸日上的能源城。百里煤城决非形容,而是真真切切实实在在地有百里之大。
  • Latter-Day Pamphlets

    Latter-Day Pamphlets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断章

    断章

    《断章》是“新月派”诗人的代表作品,写于1935年10月。该作品语言凝练含蓄,据作者自云,该诗原在一首长诗中,但全诗仅有这四行使他满意,于是抽出来独立成章,标题由此而来。该诗是20世纪中国诗歌史上传诵最广的佳作之一。
  • 黑洞另一端

    黑洞另一端

    他望着眼前的一切,那些记忆在眼前跳着舞。就算救了这片天空,也远不及你的一笑。
  • 做一个懂心理会说话会办事的聪明女人

    做一个懂心理会说话会办事的聪明女人

    《做一个懂心理会说话会办事的聪明女人》由朱武红编著,从心理、说话、办事三个方面,用生动的故事和精炼的笔触深入浅出地阐释了女人处世、交际的方法,以帮助女性读者从根本上提升自己的?人魅力,从而使女性的事业越来越成功,生活越来越幸福。
  • 墨子

    墨子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不得不动心

    不得不动心

    宝玲是在拐角的非机动车道上看见于红的。于红扒在把非机动车和机动车分隔开的那种抹了一层蓝油漆的铁栏杆上。铁栏杆有点年头了,上面早已锈迹斑斑,露出灰黑的生铁的本色来,显出一种老城区的沧桑。那会儿雨下得有点飘,于红的头发有点湿了,一层一层的,像刚上了啫喱膏或喷了摩丝一样,头发卷的花儿翻转着,像一颗又一颗的葡萄,妩媚而别致。宝玲握着车刹停了下来。“你在这里干什么?”宝玲有点严厉地问。自己的女儿,一个大姑娘家,在雨地里,就这样整个身子伏在光天化日的四道栏杆上,太丢人现眼了。于红的身子仍歪在栏杆上,凄楚地对宝玲说:“妈,我肚子疼,难受死了。”宝玲看了看表,再耽搁下去,她要晚了。
  • 佛说四人出现世间经

    佛说四人出现世间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抓狂妖妃:狼二殿下缠上身

    抓狂妖妃:狼二殿下缠上身

    第一次见面,他莫名其妙的英雄救美。却是狠狠的一脚把她踹开怒吼道,“死小鬼你挡道了,给老子滚开!”第二次见面,“女人,看在你救了我的份上。我不嫌弃你是个低贱愚蠢的人类,和我交配吧。”在他恢复了一半的妖力以后便居高临下的用一副恩赐的模样对她说。千千满头黑线的喊道,“替我谢谢你祖宗十八代,滚——”在遇见情敌以后,某狼抓住某龙的衣服领子恶狠狠的说道,“你这个浑身臭鱼腥味的死半妖给我听好了,千千是我的。受了我血狼族二殿下的一吻,身上便沾染了我们狼族的气味和印记,生生世世就只能是我狼血痕的女人。你敢碰,我就敢屠龙。”千千,“……”
  • 重生写手日常

    重生写手日常

    最后的意识里,温可盈想到她有四个遗憾:1、作为写手,她还没成神;2、作为女人,她还没和颜子孝结婚;3、作为女儿,她还没怎么尽孝;4、作为饲主,她还没弄明白丹田那团气的来历。好在她重生了,一切皆有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