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名要员被李宣留下,本以为是要商量赏赐的问题,没曾想,李宣竟然要对机构进行改革,几人也认为此事是改革的好时机。
大汉沿用秦制,时至今日,无论当初设置的时候是出于何种目的或者本意是什么,总之,如今有很多已经不太适应了,便如同满朝的文武,议事的时候都是一哄而上或者是默不作声,没有什么明确的指责,本来三公九卿齐全的时候,一些政事的商量还要各个打嘴炮,如今没几个要员的时候,更是谁想说话谁说话,不想说话的,只要一直乖乖地带着,几千石的俸禄每年照领,也没人会说你尸位素餐。
反倒是经常发表意见的,或多或少会因为说得不当或者皇上甚至是弄臣听得不满意,便一巴掌把那人打回原形,根本谈不上什么考核、晋升。
灵帝朝更是混乱不堪,直接花钱买就可以,那些人上位之后,麾下没人,有好的想法执行不下去,有坏的想法麾下人立刻挖墙角,不过是再换个花钱的主而已。
这样的积病原来朝中的众臣不愿说,而李宣麾下的这些人想说没人听。
如今不同了,李宣来长安的时候,把朝中的众臣看不顺眼的,家当洗劫,便丢到洛阳,不带他玩了,来到长安的都是些能吏,当然更多的还是李宣的麾下文武。
因而李宣才有了这个改革的决心。
见众人等着自己说话,李宣想了想,郑重地道:“我想要将中央议事机构改革为三省六部制!”
众人一脸茫然,可是李宣的心里明镜似得,他这个想法是结合汉朝的制度和清朝的制度,因为不考虑其他因素,而想出来的简单结构。
李宣继续说道:“皇帝之下设三省,既中书省、大都督府和御史台,分别掌管中央的政、军和监察事务。中书省的最高长官为丞相,大都督府的最高长官为五军都督,御史台的最高长官为御史大夫。”
荀彧略一思忖道:“似乎与太尉、司徒、司空职责类似?!”
李宣点头道:“正是,只是之前三公已经被逐渐架空,而且职责也多有交织,此次改革之后,政令皆出中书省、御史台对政令的执行进行监督,他们也有了实权,而大都督府则只有掌军权,没有调兵权。”
众人嗡嗡嗡地互相议论了一阵,众人不再言语,看向李宣,等待他进一步介绍六部。
李宣继续道:“中书省下设六部,吏部、户部、礼部、兵部、刑部、工部。”随后将各部的职责向众人介绍一番,众人皆是眼前一亮。
郭嘉道:“如此设置则各部职司完备,无需担心互相交织,而且各部职权的行使又有御史台监察,的确是一套比较有效的行政体制。”
荀彧也点头称是。
李宣看向关羽,问道:“云长认为如何?”
关羽想了想道:“依主公之言,这大都督府调兵需要听从兵部指令,倘若兵部有人趁机作乱,那么……?”
李宣想了想道:“兵部可以调兵,但他的调兵令需要中书省核发而中书省核发调兵来又要受到御史台监察,如此应该不虞有此等事情发生。”
关羽又道:“然则行军之事瞬息万变,如果大都督府总是要等兵部核发调兵来,那么恐怕会延误战机啊!”
李宣看了看关羽,微微一笑道:“云长不必担心,这兵部的调兵令只是一个大略,例如调兵至某处参加某场战役,至于战场上的事,大都督府下面的将军还是有一定的自主权的。”
关羽又问道:“大都督府中如果有哪位将军在被征调之后,利用手中的兵权,图谋不轨,怎么办?”
李宣点了点头,道:“每次调兵之后,被调集的掌军者便是行军都督,其下设有行军参谋,负责辅佐和参谋军事,调兵需要行军都督和参谋共同验印后方可执行!”
关羽又想了想,点头道:“主公这个方法倒是很好,既可以做到制衡,又可以根据战场上的事情进行调整。”
李宣微微一笑,诸位还有什么想法。
张昭问道:“中央如此改革,却不知地方如何?”
李宣微微皱眉道:“地方此时不宜大动,不过我倒是觉得未来可以在地方参考吏部、户部、刑部、工部设置官职地方事务的四部属官,归地方长吏管理,处理地方的政事,并且可以同时向上一级的汇报情况,然后由御史台派出御史对地方进行监察,至于大都督府和兵部则只在中央设置,地方负责按照兵部的安排调派战略物资。”
张昭微微一笑道:“卑职真是服了,主公之智,卑职不如矣!”
李宣不好意思地笑了笑,他如果说这根本就不是他的想法,而是总结了几千年中国历史得出来的经验,却不知张昭是不是还这样佩服自己。
见众人没有什么意见,李宣郑重地道:“我打算让云长来做这个大都督,统领全境兵马,让奉孝来做参谋长史,辅佐云长,不知你二人意下如何?”
二人闻言对视一眼,关羽微微一笑道:“既然是试行,那么卑职便来试一试,也无妨,倘若做得不好,换了便是。”
李宣又看向郭嘉,见他郑重地点了点头,便微微一笑,又问道:“文若对内政最为熟知,这丞相一职,非你莫属啊!”
荀彧大讶,忙跪地道:“只怕卑职有负主公所托啊!”
李宣几步来到荀彧面前,将他扶起,微微一笑道:“没有人比你更合适了!”
荀彧感激涕零,顿时生出士为知己者死之心。
李宣又看向赵云,微微一笑道:“云长麾下的将军如今人才济济,但是,子龙,你是他们中最为出色的,切莫辜负我的期望,东北军事要地,不可离了主将太久,你便过去接替了云长的军权吧,另外将公达唤回来,我需要他来令兵部尚书一职。”
赵云正在担心李宣给他个什么尚书之类的,他可是做不来,如今一听还是要他统兵,心中不由的松了一口气。
倒是李宣的话提醒了关羽,他建议道:“卑职方才一番思索,又刚好主公提到东北防务之事,卑职认为可在大都督府设几名边兵都督,负责防务,为常驻兵,一般不予调动!”
李宣眼睛一亮,道:“云长这个提议很好,今后大都督府便下辖禁军都督一名,掌管禁卫军,边军都督若干名,掌管各边军,边军的设定要按照边防线的实际来设定,初步定为东南西北四支边军,北军都督便由子龙暂代,负责对幽州、辽东、高句丽和丁零的防务,其他几军都督再议,另有练军都督四名,分别掌管左右前后四支练军,四支练军的选址由云长来负责,原则是每支练军都可以及时的数千一方的叛乱,所以兵种和兵源要根据实际情况来设置。”
关羽想了想道:“那各州的内部秩序维护工作要由和人来做?”
李宣答道:“这个就交给刑部,他们下设的衙役和狱吏之类的负责这件事,如果出现大规模的叛乱,处理不了的,则由练军来处理。”
关羽想了想,抱拳道:“主公设想的非常周全了。”
李宣又道:“吏部的考核工作是朝廷能否知人善任的体现,虽然做不到百分之百的精准,但是一定要客观,这件事情就交给子布了,你的才能我还是很放心的,而且你也与我麾下的这些人交织不多,不会轻易受到主观影响。”
张昭一听,欣然领命。
李宣最后看向徐庶道:“元直这段时间一直在文若的手下干事,你的能力也是有目共睹的,而且这民事和财政是国家的大事,一定要你这样稳重干练的人才可以,所以户部就由你来负责吧!”
徐庶大喜过望,没想到李宣能够如此重用自己,忙起身抱拳领命。
李宣想了想,道:“元皓为人耿直,不因私费公,这御史大夫一职,我比较属意他,你们认为呢?”
几人想到田丰那动辄敢与李宣叫板的脾气,也觉得李宣选的人太适合这个监察之职了,于是纷纷点头附和。
李宣又问道:“礼部负责国家礼仪还有科举考试之事,需要有足够的人望……”
不等李宣说完,几人都露出疑惑的目光,李宣顿时想起了一事,笑着说:“众位是在奇怪什么是科举考试吗?”
那几人纷纷点头。
李宣微微一笑道:“这是一个官吏选拔的新途径,之前大汉一直沿用的是上千年的察举制度,这个制度有它的好处,但是对于如今的实际情况,它已经不适合了,这个制度已经成了世家大族的特权,他们有察举权,便一直在自己的家族中选择人才,让那些有才能之人投告无门,或者只能选择加入他们的阵营,这样便形成了一个个大权在握的家族,这样不利于统治,袁氏便是最好的例子,如今人们都说袁氏门生遍布天下,好多的官员都是他们一系的,因而只要袁氏振臂一呼,便应者云集,这也是为什么曹操刘备之流辛辛苦苦发展那么久,袁绍一到冀州,立刻便超越兖州和青州,成为关东统帅的原因。
为了不让这样的事情在发展下去,我认为是时候开科举了!”
究竟李宣的这个想法能否得到麾下众人的支持,咱们下回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