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云在鲜卑军中来回冲杀几个来回,手下无一合之将,即使是百夫长也是一枪洞穿,没有丝毫的拖泥带水,然而前方冲来的人还是让他心生警惕,此人只看身形便知道是一个勇力过人的悍将,再加上手中的一把长柄大斧,更是势大力沉,这样的武器对赵云手中的亮银枪来说是一个不小的挑战,好在赵云本也不打算与他比什么力气,速度和精准才是他的凭借,因此他谨慎归谨慎还是毫无惧色的迎了上去。但见他一夹马腹,骏马如离弦之箭般飞驰而出,直冲向奔来的鲜卑悍将,手中亮银枪紧贴身侧,枪尖直指前方,瞬间与敌人相遇,长枪一个直刺,毫无花俏。
儿麻本是在后军,可是在看到汉军将自己军队切为两段,首尾难顾时,他也管不了什么统兵不统兵了,血性驱使他必须凭借自己的悍勇杀死那两个汉军的猛将,不计后果的去做。手中的大斧是他的依靠,这柄战斧什么人的鲜血没有喝过?从前的丁零、北扶余、夫余、乌桓、高句丽,场场都是硬仗,场场都是自己大显身手的机会,后来大人置鞬落罗做了西部鲜卑大人,自己也来到了这边,这柄战斧又开始痛饮乌孙、呼羯、坚昆勇士的鲜血,自己何曾怕过,今日岂能畏首畏尾。于是他挥舞战斧,嚎叫着,一斧劈向那个白袍银甲的汉军小将。然而在他看来如同仙乐般的碎骨声没有响起,更令他抓狂的是,战斧如同击在流水中一般,有种被牵引开来的无力感,这让他很是恼火,生生的抽回大斧,使出浑身力气,一个斜劈而下,如此力道,他坚信完全可以将汉将和他的战马一起劈为两段。
赵云心中对鲜卑悍将起了些许的鄙夷,毫无技巧,只知使用蛮力,方才的一个重劈被自己一个借势的斜挑,轻松化解,此时又来一记斜劈,如果这样就可以奏效,还学什么武艺,直接锻炼力气好了,蛮族就是蛮族,毕竟是文明程度不够啊!赵云心中边感慨着,便一引马缰,错马让开了那势大力沉的一斧。鲜卑悍将更加暴怒了,大斧蛮横的在马前抡圆,砸向赵云,赵云无奈一摇头,亮银枪如同银蛇般射向鲜卑悍将持斧的手。
儿麻也不是平庸之辈,斧头借势一挑,想要砸开长枪,可惜长枪闪电般一缩,大斧抡空,什么也没砸到,儿麻还不死心,双手一拉,战斧顿在半空,正要再次劈回来,不过,这一次力气消失了,儿麻似乎看到一杆长枪在自己面前闪了一下,便消失不见,而那汉族将领已经打马调头,又去冲杀己方的阵列。他本心存疑惑,但是由颈项传来的剧痛和迷了自己双眼的血雾告诉了自己想要知道的答案,原来自己已经败了,而代价便是自己的生命,自己的生命正在随着血雾而流失这从自己四肢轻飘飘的感觉就可以得到证实。想要不服输的怒吼一声,然而从脖子里喷涌而出的鲜血挡住了声音,口中血腥味异常重,在这一刻他似乎又回到了从前,那些被自己一斧劈成两半的人突然清晰起来,他们也像自己一样,死的这样无声和无奈。手中的战斧已经掉落,儿麻双手本能的捂着脖子,想要止住喷涌而出的鲜血,可惜已经被刺破的喉管在将全身的气息从破洞倾泻而出,这让儿麻的意识很快就因为大脑缺痒而模糊,他唯一的感觉就是冷,一阵一阵的寒意从身体的某处席卷而来,天旋地转中,他坠下马,仰面趟在了满是血污的地上,看着眼前攒动的马蹄,心中忽然涌起一股莫名的恐惧,自己不想被乱马踩死。可惜事与愿违,眼前一个黑影不断放大,他想要躲避,但是没有一点气力,挪动不开,只能眼睁睁的看着那黑影不断靠近。噗嗤一声,正踩到儿麻的面门,当马蹄挪走之后,一个面部扁塌,四分五裂的头颅显现出来,方才那一声骨裂的声音不知道如果儿麻还可以听到的话会不会依然觉得动听。
两千人的鲜卑战阵就这样被匈奴兵的战阵切割、击碎,逐渐消磨干净,直到剩下不到八百人的时候,呼的韩才无奈的下令退兵,然而来时容易去时难啊,鲜卑人想走,可是匈奴兵一个变阵变成了与鲜卑人同向并行,箭矢不断从匈奴军阵中飞起,一片一片的收割着鲜卑人的生命。呼的韩声嘶力竭的咆哮着,下令与匈奴人对射,然而此时士气尽没,鲜卑兵士想的只是逃跑,根本没有什么有效的反击,无奈之下,呼的韩选择了放弃,他驱动坐骑,一马当先向着本阵逃去,其他将士失去了指挥,更加混乱,溃散就此形成,将士开始丢掉武器,丢掉口粮,丢掉甲胄,丢掉所有可以丢掉的东西,为的只是保住一条命,然而在战场上,这样的交换并不是等价的,还是有许多人留了下来,或者骄傲的被杀死,或者可耻的被俘虏。本阵中一只千余人的队伍列阵出击,他们对着那些溃散而来的自己人实施的无差别的攻击,此时他们心中也充满了无奈,命令便是这样,所以他执行了命令。而下令之人更是明白让这些溃兵冲散了本军阵型后果有多严重,所以他下了令。可是溃兵不懂得这些,他们在即将到达自己认为安全的庇护所的边缘被杀死,不是死在敌人的箭矢下,而是死在自己人的手里,那处曾经温暖的所在如今却比仇敌更加让人憎恨,他们闭上眼,感受着孤独和痛苦,在不解和遗憾中一个接一个的死去。
赵云下令停止了追击,他看到了鲜卑本阵前的屠杀,知道在这样的仇恨面前,自己如果冒然杀过去,只能是为敌人树立一个宣泄仇恨的目标而已,那样的损失是自己和大哥都承受不起的,所以他选择了退兵,来到本阵时受到了英雄般的欢迎。
置鞬胡屠呼一掌拍在案几上,怒视着面前跪着的呼的韩,而另一个罪魁祸首儿麻没有回来,没有人知道他的下落,但是置鞬胡屠呼明白他多半是死了,不然他一定会回来的,他可是自己最忠心的部下,是最早追随自己和哥哥东征西讨的勇士。
“你们将鲜卑人的颜面丢尽了,两千人竟然打不过一千人,况且对方还是被自己灭族了匈奴人!你自己看着办吧!”置鞬胡屠呼冷冷的对呼的韩道。
呼的韩瘫软的坐倒在地,他明白这话的含义,自己必须为此事负责,而负责的方式也只有自刎,唯有这样,仁慈的大人才可能放过自己的族人和家人,否者不但自己下场悲惨,而且族人和家人如今享有的所有特权和荣耀将全部失去,他们会和那些汉人、匈奴人奴隶一样在夜以继日的辛苦劳作中悲惨的死去,然后被剁碎喂了狗。他不能接受这样的结局,那么唯有自己用生命的赎罪。
呼的韩挣扎着再次跪倒,咚咚咚的给置鞬胡屠呼磕了三个头,悲戚的道:“请大人看在呼的韩忠心耿耿的份上,绕过呼的韩的家人和族人吧,呼的韩愿意以死谢罪!”
置鞬胡屠呼眼中的无奈和不忍一闪而过,没有说什么,只是淡然的点了点头。
出击的两个千夫长指挥失误,导致鲜卑军兵败,儿麻已经战死沙场,呼的韩自杀谢罪,鲜卑人对失败之人没有同情,他的尸体在美稷城中暴晒十日后,被剁碎喂了狗。
“鲜卑人此次兵败,必然更加谨慎,我军如果想再次取得这样的奇效,怕是不太容易了。”汉军大帐中,李宣指着一份由他亲手绘制的作战地图对众人说着,一个亲卫匆匆跑了进来,禀报李宣道:“校尉大人,朝廷派人来下旨了,请大人亲至营门接旨。”
大帐中的众人具是一惊,连忙簇拥着李宣向营门走去。
一个熟悉的身影站在营门前,高昂着头,一副不可一世的模样,特别是在看到李宣的时候,他的眼中甚至有一抹厉色闪过,好在这些都没有摆到明面上,而李宣也只是礼貌的点了点头,并没有提起天柱山的事情。
来人正是在天柱山道偷袭李宣的封谞,他没有对李宣再表现出敌意,因为他已经得到阴阳家宗主的号令,不可以再对李宣动手。他知道原因,李宣已经得到了道家的全力支持,如果阴阳家公然对李宣动手,那么无疑是与道家宣战。阴阳家虽然也是中华民族比较早的一个思想流派,但他的起源还是道家,一些思想和理论只能算是道家的支脉,能够自成一家完全是因为在阴阳五行推演上的造诣颇高,在百姓和王公贵族中很受器重而已。然而阴阳家的这些所谓的造诣在道家看来不过是些雕虫小技,上不得台面。这种歧视不禁深入道家的人心,而且也深深的刻在了阴阳家的心中,他们似乎已经接受了在道家面前低人一等的现实,所以只要涉及到与道家相争,他们都会毫无理由的退避三舍,这是骨子里的事,与个人没有什么关系,即使你阴阳家再高傲,也会自觉的在道家面前低头。
李宣也知道了阴阳家的态度,但是他可不会像那些自命不凡的道家圣人们一般,理所当然的认为阴阳家就这样愿意在道家人面前低眉顺眼。他知道他们在暗地里蓄积自己的力量,在宦官中有如此多的阴阳家便是例证,他们在寻求反击的机会,他们希望在某一天彻底爬上权利的巅峰,届时,他们将要重塑阴阳家在世人中的形象。李宣有理由怀疑袭击桥玄便是阴阳家的手笔,宦官与阴阳家不可分割,宦官与曹操千丝万缕,那么对曹操有利的事情没有阴阳家的参与便说不通了。当然这些是上不得台面的,从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开始,其他百家的争斗便都被隐没于暗处,没有人敢公开,因为那样将要遭来其他思想流派的一致清洗,不可内讧只能一致对抗儒家是他们生存至今的一条底线也是一条红线,任何触碰的人都将面临彻底消失的境遇。
李宣没有过多的与封谞寒暄,直截了当的率领众人跪下,封谞郑重的将手中圣旨打开宣读道,内容艰涩难懂,好在李宣也算博学,听懂了大概,意思是说李宣做的很好,夺回了朔方城,现在北伐大败,唯有朔方一役鼓舞了汉朝的民心,希望李宣再接再厉。最重要的是同意了太尉桥玄的提拔命令。
李宣郑重的接过了圣旨,心中思绪万千。通过圣旨可以得到几个消息,一个多月的时间,北伐便失败了,如果李宣估计的不错,目前应该都已经退回长城据城死守了,当然退回来的军队应该没有多少,具体情况可以一会儿从封谞那里打听一下;另一个信息便是桥玄已经被推到了太尉之位上,这本来是一件可以改变大汉命运的事情,然而李宣知道紧接着爆发的天灾将这一切都破灭了,桥玄会被迫辞职,而已经被贬的段颖会被再次启用,然后就会昏招连连,最大的昏招便是允许地方佣兵,这是导致汉末军阀混战的最直接的原因。可惜这些对李宣来说太过遥不可及了,朝廷中枢的事情,他根本挨不到边。
虽然想了这么多,其实也不过是一瞬间的事情,此时封谞身后的另一个传令官拿出了太尉府令,李宣被提拔为中郎将,统领手下的军士,关羽提拔为校尉,暂时受李宣节制,作为中郎将,李宣便可以视情况扩充至满编,也就是五千人,兵源李宣可以就地选,战场特殊,李宣也可以自己任命手下将官,也就是任命五个校尉及以下的军职,但是钱粮李宣需要自己想办法。这太尉府令李宣知道是桥玄能够做出的最大努力了,钱粮之事是一种妥协,一种对皇上刘宏的妥协。
李宣领命之后,邀请传令的几人到大帐内歇息。众人簇拥着李宣和封谞一同进入大帐。
分宾主就坐后,李宣迫不及待的想知道北方目前的战况。封谞满面愁容地道:“不容乐观啊,几天前得到急报,出征的三万多将士损失惨重,十去七八,可恨那护乌桓校尉夏育、破鲜卑中郎将田晏、匈奴中郎将臧旻只带了几十人逃回了雁门关,丢人啊,我大汉何曾有过如此惨败啊。好在段颖率领的北军四千人没有北上而是驻守在雁门关,依仗雄关挡住了鲜卑三部联军的反击,这也亏得鲜卑三部损失不小且互相牵制才形成的局面,只可惜了那些出征的将士了啊。陛下对段颖深感失望,当即便免了他的太尉之职。陛下对此次北伐深感自责,但也是及其恼恨,本想将所有出征将领全部降职处理,这时得到了李中郎和关校尉联手夺取朔方城的消息,陛下龙心甚慰,当即便让新任太尉拟令赏赐,李中郎定要感念陛下的厚爱啊。”
李宣当即表达了对皇上的誓死效忠决心,只是在看向面色有些许不悦的关羽时有些无奈和抱歉。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他知道这是桥玄的手笔,如果只是说关羽夺取朔方城的功绩,那么至多也只是提拔一个校尉,对于李宣的发展没有多少助力,但是如果将功劳给了李宣,那么一个中郎将便唾手可得,这是完全不同的概念,校尉是汉朝军制中的基本单位,一个校尉可以统帅的兵士是固定的,包括数量和人,但是他没有独立军事行动的权利,所有的行动都要听命于上级军官,当然李宣此时来夺取美稷属于特殊情况。然而中郎将便完全不同,他可以作为某场局部战役的指挥官,独立行使权力,不受外界干扰,这对于李宣这类的将领来说,可以发挥的余地便大大增多,是战、是和、是攻、是守他完全可以自己决定,当然最后的责任也是要他自己承担的,然而想要在军旅中闯出一片天地,没有承担失败的决心便根本不可能有获取功绩的机会。所以桥玄这样做是最合适的,只是这样关羽的光环便被李宣抢走了,好在关羽也获得了应有的赏赐,李宣相信关羽能够理解。
封谞在不经意间示意李宣屏退旁人。李宣看向关羽和黄忠,二人立刻会意,起身带领众人告退。大帐内只留下封谞和李宣二人,封谞开门见山的道:“李中郎得道家全力支持,在下当日天柱山的所作所为还望李中郎能够谅解,目前道家、墨家、阴阳家、纵横家和农家已经结为盟友,法家在旁观望,但是在对付儒家方面我们的利益都是一致的,想来他们也不会从中作梗。我们从目前朝堂中的年轻俊杰中择优而扶持,想来你们定能够成为未来的栋梁,但是我们担心你们之间会发生些不必要的内耗,因此受家主所托,此番来是想与李中郎商量一些具体的势力分配的,希望你可以答应,当然这也得到了桥公的应允。”说罢,从袍服中取出了一封信,递给李宣。李宣打开信笺只略一看,面色突变。
究竟发生了什么事让李宣如此动容,咱们下回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