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央宫后殿,李宣的话让吕辛和典韦大吃一惊,因为李宣说出了制作这几起悬案的是什么人,这个答案太出乎他们的意料了。
看着二人吃惊的面容,李宣苦笑着摇头道:“这也不是我想要的答案,但是种种迹象表明,唯有这一可能性,如今的天下,也只有他们可以做到这些。”
典韦皱眉道:“可虞信他们……”
李宣抬手打断了典韦的话道:“虞信他们十人没有什么问题,这事他们不知道,否则情况就不是这样,他们也不必采用这样的方式来显示他们的存在和他们的能力。”
吕辛开口道:“奴婢还是觉得应该小心一些!”
李宣看了看他,无奈地点了点头,道:“虽然他们不会自愿与我为敌,但是教中的情况,我们知之不详,会不会有胁迫之类的事情发生,我们拿不准,所以幼明的担心并非不可能,安排他们一些职务,以训练亲卫为名,暂时离开未央宫吧!”这后一句是对典韦说的。
典韦闻言点了点头,他知道该怎么做。
吕辛心事重重地道:“一直以来都将这支力量作为助力的,但突然出现这样的情况,殿下,我们的一些布局需要重新谋划了!奴婢愚蠢,想不出应对之策!”
典韦也无奈地摇了摇头。
李宣苦笑着道:“二弟他们都不在,此时还真是缺少可以商量的人啊!”
典韦想了想,躬身施礼道:“殿下,卑职认为,虽然丞相在拥汉还是拥秦方面有些分歧,但他对于殿下还是忠心不二的,因而,是否可以请丞相来出谋划策!”
吕辛也说道:“正是,不说其他,起码丞相绝对不可能是他们的人。”
李宣想了想,突然开口道:“今年的新科状元在什么地方?”
吕辛和典韦二人面面相觑。
长安东市,一个十四五岁的少年好奇的看着面前笼屉,那是一个足有二尺方圆的大笼屉,因为已近冬天,其上的热气喷涌着,将附件方圆一丈的距离都笼罩在热气中,犹如仙境一般。
良久老板大笑一声,道:“准备开笼了!”
少年忙道:“稍等稍等!”说罢,从身后拿出一个犹如风车一般的物件,上面有一个固定在把手上,可以自由转动的扇叶。少年忙将扇叶覆盖在笼屉的上方,然后冲着老板笑道:“大叔,可以开笼了!”
那老板说了一声好嘞,双手用力将笼屉的盖子拿开。
热气如同喷泉一般向上涌出,推动着少年手中物件的扇叶开始激烈地旋转起来。
少年见此情景,哈哈大笑起来。
不过一旁的老板确实嗤之以鼻道:“瓜娃子,这有什么,你拿嘴吹也可以吹动,何必费这功夫?!”
少年也不理会,只说了句这个更有用,便笑着向不远处的学子街走去。
学子街,是李宣在东市北高庙旁专门僻处的一块地建设的公租房,为了解决那些取士的学子在长安的暂时居住问题,等到他们分配到各地之后,便将房子腾出来给下一批学子住。
此刻这里住着的便是今年第三次科考取士的学子,不过到得现在,那些外放的学子都已经赴任,这偌大的学子街中,却是只留下这名少年。
附近的住户见此情景也是非常疑惑地议论着,猜测着这少年是因为什么原因直到现在也没有被安排职责。
但他们不知道的是,这少年其实已经入职,不过是个闲职,是工部的一名议员。
大秦的工部,可以收就是一个官办的发明机构,里面除了墨家的一班能工巧匠,其余的就是些想法比较其他的人,而这少年便是其中之一。但你如果以为这少年是醉心于发明,那便是大错特错了,他其实更加擅长的还是内政,只是因为如今朝中的六部已经满员,无奈之下,只得暂居工部而已。这少年名字叫做诸葛亮。
“孔明,总算找到你了,宫里派人来工部找你,似乎很急啊!”工部中的一名议郎远远地看到诸葛亮,急忙跑来对他说着。
诸葛亮微笑着道:“稍等,待我把这个物件放回家中!”说罢,也不理会急的直跳脚的同僚,径直回到了自己的房中,出门后,又认真地关好房门,方才冲着同僚微笑道:“走吧!”
同僚只能无奈地一边拉着诸葛亮快步走,一边埋怨着他的怠慢。
不多时二人来到工部,门口便站着一名宦官打扮的少年,那少年见到诸葛亮,似乎一眼便认了出来,上前施礼道:“想必这位便是诸葛公子吧?请随奴家走一趟吧!”
诸葛亮施礼道:“那就有劳了!”
说着也不理会没好气地站在那里的同僚,随着这名宦官向未央宫走去。
六部衙署与京兆尹相距不远,但是里未央宫却是不近,走了大半个时辰才来到位于章台南街的东宫门,进入宫门有顺着宫道一路向西,不多时便见到了前方不远处巍峨雄壮的前殿。
不过,二人并没有顺着台阶进入前殿,而是从殿后的连廊直接进入后殿。
诸葛亮被带到李宣的偏殿,一番礼仪之后,李宣示意所有的人都出去,而后才对站在偏殿中央器宇轩昂的英俊少年微笑道:“至那日殿试之后,还是第一次见,长大了不少啊!”
诸葛亮谦恭地施礼,对于李宣的关怀一番感激。
李宣又道:“在工部那边如何?听说这段时间你搞出了不少发明,是和师父学的吗?”
李宣当年通过如月托鬼谷子教导了诸葛亮。
诸葛亮点头道:“在师父那里学了很多的知识,有些是可以应用的,卑职便试了试。工部中的各位大人,待卑职都很好!”
李宣点头道:“恩,发明创造的事情,以后就交给别人吧,你到丞相府做个少史吧,官职虽然小了些,但可以和荀丞相学习很多东西,对你的将来裨益很大!”
诸葛亮躬身施礼谢过。
李宣笑道:“你这老气横秋的样子倒是与师父大相径庭啊!”
诸葛亮微笑不语。
李宣笑着摇头,随即正色道:“今日招你来,是有一事想听听你的说法,或者看看师父有没有说过应对之法!”
诸葛亮闻言,眼睛一怔道:“殿下,莫不是道家……?”
李宣苦笑着点了点头,道:“正是!”原来宫中和宫外的几起事件,李宣怀疑是道家所为。
看着诸葛亮一脸严肃,李宣将前段时间宫中的事和宫外的流言告诉了说了出来,说罢,问道:“孔明可有良策?!”对于诸葛亮这个人,李宣是很看重的,不光是因为后世的历史,也因为几次科考以及殿试中诸葛亮的出色表现,更重要的是他鬼谷子徒弟的身份。那鬼谷子在当年能够测算出自己的命格,预示出自己的前景,或许他对于眼前的困局也会有一番的安排,而这些安排很有可能假手于这名他的关门弟子。
诸葛亮整理了一下语言,开口道:“殿下,师父并未就此事与卑职谈过,不过师父倒是让卑职给殿下带了句话。”
李宣一喜道:“哦,快说来听听!”
诸葛亮郑重其事地道:“师父让卑职告诉殿下,勿忘初心!”
李宣一怔,思绪不禁飘回到过去的岁月,自己与如月一路南下见到的情景,以及自己天柱山曾经做出的承诺,这么多年来,他可以自豪地说他秉承了当年的宏志,要让天下的大汉子民过上好日子,而对于百家争鸣之事,他却是无暇顾及,如今大秦虽然外地依旧存在,可是内部成平日久,有些人,有些势力的想法便渐渐不再单纯。
按照李宣当初的设想,他是希望百家争鸣的情况再次出现,那样不但不会出现那一家衰败的情况,或许还会因为政见、学术的争论而使得各家都取得发展,竞争的概念此时的人或许不太明白,但是对于来自于大清末年的李宣来说,还是知道的。
然而随着大秦的发展,法家却是趁势抬头最快的,因为大秦最为重视法令,虽不严苛,但是贯彻执行的很到位,而朝中田丰、司马防等人便是其中的翘楚,道家虽然并未显现出多么强大的政治力量,但是因为李宣起家的班底多为道家中人,虽然官职不高,但贵在根深蒂固,力量也着实强大。不过其他如墨家等便很是一般,这当然与他们此时秉持的宗旨多与政治隔离有关。而大汉最为推崇的儒家,则在大秦可以说凤毛麟角,虽然有几名儒家的大员,可因为李宣与儒家士人之间的隔阂,以及李宣执行的政策多数损坏的也是掌权的儒家士人阶级的利益,因而儒家可以说在大秦几乎绝迹,出了在蔡邕主持的官修中可以见到儒家,其他的官吏阶层几乎没有几名正儿八经的士人。
再加上科举,李宣取士的原则是不要经义,只说实用,这更加导致了一大批儒家士子的反感。
这种种的条件,最终造就了大秦如今几乎是法家和道家两头大的情况,争权夺利虽然不至于,但是暗中较劲还是有的,可一直在可以控制的范围内,然而近日道家的举动却是让李宣有些摸不着头脑。
究竟诸葛亮能否帮助李宣解决眼前的困境,咱们下回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