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9115800000015

第15章 发展从厕所革命

朱纯良也是郁闷,刚才自己说的那个生活标准,可是后世贫困户脱贫的基本标准,在这里就成了吹破牛皮,而且估计还可以吹上几百年!

“苏管家,把仓库最后的余粮都拿出来发给村民吧,让大家先吃一顿饱饭。壮劳力每人一日米一斤半,妇人米一斤,孩童和老人半斤!”朱纯良向苏立信吩咐道。

眼见这些庄民挨饿受灾,虽然朱纯良不是救世主,但是他非铁石心肠。

“这,仓库只剩下一石多粮,二百多人,不够啊……”苏立信虽然感动,但是为难地说道。

“无妨,出城的时候,我已经吩咐米行往庄内运粮,现在大概快到了……”

朱纯良编了一个谎言,借机出了大门,在系统里花了3000点购买五百斤东北生态大米,找了一个无人的地方,从系统里拿出来。这就叫牛毛出在牛身上,用这些人贡献的负面情绪值,来拯救他们!

返回院内之后,朱纯良就吩咐常贵、长福等人将大米一袋一袋扛回院内。

“天啊,老朽活了大半辈子,头一次见到米粒如此完整、如此雪白的大米!”

这个时代的粮食都是用石磨碾去外壳,米粒就十分零碎。

当这洁白如玉的东北大米发到众人手中,就连躺在襁褓之中的婴儿都有份,让老农们发出感叹,捧起大米,心中充满温暖,眼眶湿润。

又有老妪好奇地举起米粒在阳光下观察,几乎能透出光亮来!

每一个佃户领完米,脸上洋溢着笑容,充满感恩之心,自发地躬身向主家道谢,有的甚至跪地叩头,搞得朱纯良很不自在,就去了后院的阁楼。

这阁楼三层,每层大约有五十平方左右,都是木头地板,踩在上面很有质感。而且整个庄子建在一个丘陵地上,阁楼的位置就愈加突出,站在上面更是凭高眺远,视野极其开阔,四面山水景致尽收眼底。

朱纯良颇为满意,打算将二层作为书房,三层当做卧室,这样终于可以经营一个温暖的窝了。

他打开系统储物暗格,将那套真皮沙发组合家具取了出来,包括一个两米宽的沙发床,一套转角沙发,一个实木钢化玻璃茶几。

将这几大件一一摆上,虽然与这阁楼的格调有些不太协调,但是也不至于扎眼,最重要是的舒适性,让他感受到现代文明一丝气息。

躺在宽大柔软的真皮沙发床上,朱纯良全身每一个细胞都在放松,心中宁静。

打开雕花木格窗棂,朱纯良能看到远处宽阔如玉带的嘉陵江。此时,江堤上黑压压的搭满了草棚、木屋,绵延数里,那里是灾民聚集之处,偶尔有一缕缕炊烟升起,昭示着那里还有一丝惨淡的人间烟火之气。

朱纯良目光从难民那里移开,落在自家庄园决口之处,心中猛然一动,有了主意。

“以工代赈!”这几个字闪现脑中。

灾民需要吃饭,自己需要修护田大堤,如果发动灾民修堤,自己发给他们粮食,灾民就有米下炊,不会饿死,自己也最大节约了成本!

这是一个两全其美的办法。

关键是粮!在这个时代,有了粮食,就有了生产力!

中午饭是一大盆红烧猪肉,外加几样农家时令蔬菜。苏立信的浑家和儿媳妇厨艺倒也不太坏,关键是很爱干净。

朱有能、朱大福、朱长贵、朱宏喜、丁十三、吴镇都在正堂用餐,他们每人面前摆着三个大海碗,一个碗盛饭,另两个碗装菜,各自分开吃自己那一份,并不像后世那般,所有人围坐,共同和吃一桌菜。

实际上,华夏民族从商周到秦汉、唐宋都是崇尚分餐制的,而和餐制度,是游牧民族的习惯。

蒙元统治时期,这种游牧民族的合餐习惯传入中原,但是没有普及。到了朱元璋驱除鞑虏,恢复汉家天下之后,分餐与和餐形势共存,但是分餐制依然是汉人的主流习惯。

到了野人入关,长达几百年的残酷压迫和思想奴役,绵延几千年的汉家文化土崩瓦解,毁灭殆尽,包括最具文化符号的汉家衣冠服饰、包括人的血性!绵延几千年的分餐制彻底灭亡,野人的围坐合餐、僵尸马褂、金钱鼠尾阴阳头,却堂而皇之地变成了中国的传统文化。

朱纯良不禁感叹,这个时代傻大粗的农民都知道分餐,文明毁于野蛮,倘若当初野猪皮没有学会用筷子,那后世之人一定也会用手抓着吃饭,也应该是一种光荣的传统文化吧!

吃过了饭,朱纯良叫来朱有能、朱长贵、丁十三几个人,给了他们四千两银票,吩咐他们带上几个佃户,去府城买粮。

“买多少石?”

朱有能接过兑票的手都在颤抖,种了几十年的地,一年收入不足三四两银子,这是他这辈子见过最多的钱!

“有多少买多少,银子用完,再来找我拿!”

今年重庆府地区,普遍遭灾,许多大户、商户都在囤积居奇,粮食价格一定会大涨,现在去买粮,已经都有些晚了。

朱有能、朱长贵等人都换上了一身干净的棉布长袍,土的掉渣的气息少了许多,他们虽憨厚,但是却不傻,好粮孬粮逮一眼便知,买粮这种事交给他们再合适不过。

上了一趟厕所,朱纯良差点被这种旱厕熏的晕了过去。他一只思索着如何规划望江庄的来来发展计划,不记得是谁说的,厕所最能反映一个地方的文明程度,那么第一步就从厕所革命开始吧!

由苏立信在前面领着,朱纯良在全庄转了一圈,发现庄内没有排水系统,到处泥泞不堪。村民乱丢垃圾、随地便溺的习惯普遍,到处苍蝇乱飞,虽然有许多旱厕,但是极其简陋,讲究一些的,就随意用土坯搭个简易草坪遮羞,有的甚至直接在露天挖一个坑,光天化日撅着屁股,连遮羞都不必了,即便有厕所,也不分男女……

这些朱纯良还能勉强接受,所谓仓禀实而知礼节,即使在文明程度高度发达的后世,许多农村还是旱厕,也不分男厕女厕。只要物质丰富到一定程度,文明程度可以逐步培养提升。

但是最让朱纯良难以接受的是,全庄人几乎都习惯喝生水、吃生冷食物,特别是这种大灾之后的环境,极容易染上疾病!

所以朱纯良下达全村的第一道命令是:禁止全村人喝生水,养成喝开水的习惯!

回到阁楼书房,朱纯良拿起纸笔,开始写全庄发展规划。

第一条,要先建设五个水冲式公共厕所,粪便直接排入田间,成为天然肥料;

第二条,合理规划全庄排水道系统,铺设硬化庄内主要道路;

第三条,建立新式学堂一座,全庄孩童免费入学,并实验传授数学、体育、地理、音乐、美术、生物、物理、化学等全新课程,培养新型全面人才;

第四条,建设养鸡场、养猪场、养鱼场各一个,探索规模化循环生态养殖;

第五条,按照现代军事院校标准,训练一批全能型家丁,培不但单兵作战能力超强,还要具备战略战术的军官水准,为未来培养储备军事人才;

第六条,建设一支运输队船队,发展钱庄;

第七条,建设蔬菜大棚若干,实验反季节蔬菜种植;

第八条,成立机械作坊,培养新型技能工匠;

……

朱纯良揉了揉昏沉的脑袋,不知不觉密密麻麻写了十来页,而且每一条都有详细实施方案。

要修建水冲厕所,水从哪儿来?

望江庄建在地势较高的丘陵上,庄民吃水都是靠挑,要建水冲厕所,就要先搞个自来水工程!古代没有抽水机、增压泵,这个就要颇费一番周折了!

为此朱纯良亲自带着苏立信等人出了庄子,在附近勘察了一番,最后选定了庄子五里外的一座小山头,那里正好有一条溪流顺流直下,水量四季充沛,位置要比望江庄高出十多米,只要在这里拦溪修筑坝,就能将水引到对面庄上。

苏立信虽然认为建设水冲厕所有些多此一举,且劳民伤财,但是当听说能将此处的水源引到庄内,村民从此可以吃上自来水的时候,心中不禁振奋。

但是依然掩饰不住疑惑和吃惊,问道:“家主,水往低处流,这是三岁孩子都懂的常理,但是如何能将水源引向高处流,在下想破脑袋,不明其理!”

朱纯良却是卖了一个关子,笑道:“这其中道理说起来,就要涉及一门大的学问了!日后你就会明白。你现在的任务,就是找来工匠,召集人手,按照我画的图纸抓紧施工!”

“是!”苏立信接过图纸,谦恭地应道。

“还有,庄内要开设学堂,这事你也要操心!”朱纯良一边走,一边吩咐,“学堂房舍在没有建好之前,就暂时设在祠堂内,要物色一位好先生!”

“主家真是高瞻远瞩,学堂之事乃是造福千秋之大事,我庄内世代都是农民,将来孩儿们便多了一条进身之路!纵然不能出几个出类拔萃举人、进士,出入庙堂,但是多出几个读书人,这样一代代延续积淀下去,气势就不同了,不出三代,必然会脱去身上泥土之气,成为一方书香望族,那也是了不得的……”

苏立信毕竟读了几年书,深知在这个时代读书人地位超然,读书是底层穷苦人改变命运的唯一途径,因此办学堂就是造福全庄子孙后代的大好事,这让苏立信看向朱纯良的眼神充满了钦佩和崇敬。

同类推荐
  • 千古风流

    千古风流

    该书是熊召政先生的历史随笔集,书中介绍了中国历史上一些名人的风雅趣事和诗歌词赋;山水和花鸟;以及各地古桥。该书的主要特色就是以作者的游览足迹为线索,在讲史、评史的同时紧密地结合现实生活,摆脱了空洞、生涩之感,充满了生活气息,既吸引了读者的阅读兴趣,又能给读者以启迪。
  • 明末黑太子

    明末黑太子

    崇祯十二年,即公元1639年,奸相主政,党争不断,勋贵贪腐,藩王暴敛,国库告罄,民不聊生,饿殍遍野,边塞危急,风卷狼烟,强虏铁蹄,频频叩关,朝廷兢惧,社稷将倾,最后一个汉家王朝行将覆灭……
  • 鬼话大明

    鬼话大明

    假设历史是一件很有趣的事情,如果辽东李成梁没有去世,指挥萨尔浒之战,明军有没有翻盘的机会?如果在明末给予一个地区,同英国工业革命前相同的条件,能否发生工业革命?现代人辛明就获得一个把假设变成现实的机会。他穿越到明朝万历末年,且拥有了和鬼魂沟通的能力。第一个求他帮助的鬼魂是一个千户老爷家的管家,由此辛明尽知千户府中的隐秘之事,左右逢源,无往不利,攫取了穿越后的第一桶金……
  • 改写唐朝历史

    改写唐朝历史

    意外穿越到玄宗时代,到了承接唐朝兴衰的转折点,如何拯救大唐,如何让杨玉环不在背负红颜祸水的骂名?如何面对李林甫这样的奸臣?苏某人到了该站出来的时候了。
  • 中华文明史(第一卷)

    中华文明史(第一卷)

    本书是北京大学国学研究院组织撰写的一部多学科融合的学术著作。实现文明史既是人类的创造史,也是人类的演进史这一观点,将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分别对应人与自然的关系、人类社会的组织方式以及人的心灵世界,展示其错综复杂的关系,做出总体性的描述,以突出是华民族的创造力以及中华文明生生不息的过程。本书将中华文明分为四个时期,以中华文明史上重大的转型作为分期的依据,细致地描绘了各个时期文明的特点、亮点,及其承上启下的关系,彰显那些对文明发展做出重大贡献的人物,探讨对文明发展起关键作用的各种因素,从而全面论述了中华文明发展的历程,提示了若干发展规律和历史经验。本书力图将中华文明放到世界格局中进行考察,写出中华文明在世界文明进程中所处的地位。在论述中充分注意文物考古资料与文献资料的结合,力求史笔、议论、才情三者相结合。本卷函盖先秦文明。
热门推荐
  • 春花秋实铸身心(指导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故事集)

    春花秋实铸身心(指导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故事集)

    学生时代,是一个充满理想的季节,也是人体发育的转折关键期,这一时期,如何正确认识和对待自己的生理变化,怎样面对生活和生理的各种烦恼,是决定青少年身心是否健康的关键。
  • 一犬救三军

    一犬救三军

    拉斯的六个小伙伴中,四只小公狗很快就被卖了出去,因为牧羊犬一直都是很好卖的,剩下的两只小母狗中的一只后来死了,卖狗的那个男人准备把最后那只小母狗卖到表演的地方去,于是最后那只母狗被送到了另一个狗舍。当拉斯五个月大的时候,它就开始独自住在那个狗舍了。它看见自己的伙伴们一个个地离开,心里感到非常难过。
  • 山国轨

    山国轨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快穿系统:扑倒大神么么哒

    快穿系统:扑倒大神么么哒

    她这命定的夫君大神是是有多讨厌她?居然狠心要把她扔去毫无情趣的人间?既然如此,她只能进入系统攻略大神!只要能让大神爱上自己。这一切都不在话下。
  • 曾有一人,爱我如生命

    曾有一人,爱我如生命

    三年后,我见到当初逼我离开的男人。他问我:“恨我吗?”我说:“恨。”他抿唇浅笑,“好过你忘了我。”当我拨开当年离开迷雾,才发现不过是一个画地为牢的圈套。他抵着我的下巴,狠戾道:“容颜,我又何尝不在此牢中。”后来,我拖着一副破败的身子,望着阁楼铁栏外的阳光。“三万两千一百五十。”他出现了,他抱起我,对我说:“阿颜,不会了。”我看着这个男人,低低地笑了:“容越,我真的不会忘记你了。”因为恨永远比爱更深刻。
  • 浪漫之夏

    浪漫之夏

    “两岸文学PK大赛”在名为‘为爱等待’的冷饮店中,年轻帅气的老板在为谁独自徘徊。在共同许下的诺言面前,她为何决然离去。在欢笑、泪水、友谊、爱情的共同交织下,为了自己心爱的人、为了梦想,在此共同奋斗!
  • 这样对孩子说“不”最有效

    这样对孩子说“不”最有效

    孩子出口成“脏”、谎话连篇、撒泼打滚、过分挑食、痴迷游戏、攀比显阔、装着追星、学习应付了事……您是否也对孩子的这些问题一筹莫展?您很清楚,没有规矩不能成方圆。在生活中,对于孩子的某些不良行为和习惯的确要说“不”,要让孩子明确知道一不是自己的所有要求就能得到满足,不是自己想做什么都可以为所欲为。但这个“不”字说起来简单,做起来却不容易。在什么情况下要给予孩子鼓励与引导,什么情况下要坚定地说“不”,最重要的该怎样说“不”呢,这,就是本书要与您探讨解决的问题。
  • 告别时分

    告别时分

    这么远的地方遇见你,真是一个意外。是的,像是被人安排的玩笑。上次见面,是什么时候?三年前,整整三年没有再遇见你。那是段很好的时间,当你还记得一个人的时候,就是这样一个时间。——这三年间,是否因为任何事想起过我?记不起来了,但总会因为一些事情而想起过你。是不是还记得我的名字?是的。但是你没有叫过我的名字,尤其是在这么远的地方遇见你,也没有叫我的名字。是呵,三年前那时候遇见你,也没有叫过你的名字。他回想那时见面的情形,但是想不出很确切的印象。
  • 勤劳俭朴的故事(崇尚品德的故事)

    勤劳俭朴的故事(崇尚品德的故事)

    美德是“1”,任何名誉、财富等都是“0”,只有写好了前面的“1”,后面才可以有无数个“0”,否则一切都只是“0”。植根于爱的土壤,吸取古今中外伟大先贤的美德智慧,致力于帮助父母、老师和儿童,为中国培育有品格的下一代而努力。
  • 北京人

    北京人

    那一年,美顺16岁。要不是过小年那天家里来了封信,到春上,就该嫁人了。后生是山背后窝洼子村的,叫栓柱。相亲时见过一面,板板实实个人。后来的日子里想起他,美顺就好笑,白叫了回栓柱,快到手的媳妇也没拴住呢。有时,还有点伤心。那天接了信,爹娘就捧着找村里的会计念。念回了,就凑在炕角里叽咕,叽叽咕,叽叽咕,见到美顺就住口,说些闲碎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