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宵一过,这年基本也算是过完了,该念书的念书,该开张的开张,该干嘛的就干嘛。杨家的生意都是季节性的,现在也没别的啥事儿,仍旧在家休息。
为了让家里其他三位专心在内露台房里学习,杨五花干脆带着小花在外院斗狗玩儿。外露台房朝南,杨五花搬了条旧褥子,正趴在露台上懒洋洋的晒着太阳。杨五花原本还不错眼的盯着杨小花跟狗玩,因有两只狗儿的关系警惕性降了不少,加上太阳晒在身上暖暖的,一不小心眼皮子一搭就打起盹儿来。
迷迷糊糊听到一阵“汪汪”的狗叫声,随后似乎又有个声音在喊:“你是谁呀?”
“小仙女,你不记得我了?”
沈公子望着眼前这圆圆的小团子心里很有挫败感,明明之前还围着自己沈哥哥长沈哥哥短的,怎么这会儿就不认得自己了?好像也没过很久吧!
他哪里晓得,小花儿每天跟着姐姐摆摊,来来回回可见过不少人,加上她年纪小,本来也没见过几回,这一下几个月没见哪里还记得他。
杨五花听到动静,忽然想起小花儿一个人在外面玩,一个激灵清醒过来,连忙下了露台冲了过去。
“沈公子?!你怎么来了?”我们大家很熟吗?还一个人来。
杨五花特地又瞅了瞅外面,没错,只有一个人,一匹枣红马。
“哇!马,马!骑马!”杨小花也跟着往外瞅。
沈公子见小仙女看到马儿一阵蹦跳,随后一把抓着自己,又满脸期待的仰头看着自己,无奈笑道:“这会记起我来了?”
唉!自己还不如一匹马。
“先让我把东西搬下来,一会再带你骑马好吗?”沈公子弯腰揉了揉杨小花的头顶,便转身卸货。
杨五花见沈公子从马背上卸下一个大麻袋,忍不住问道:“这是什么?”
来就来了,还送年货,真是客气哈!来来来,里边儿请!
“都是花草和种子,袁满说你要香的,这些都是从交趾和云广那边找来的……”
“都还好好的吧?”杨五花一听人家去打仗还替她找花,终于觉得就有些不好意思,虽然看情形应该没事,但好歹也问候问候。
沈公子以为杨五花问的是花,便道:“路上打碎了几个花盆,不过土还在,就是冻死了几棵……”
到底是行军打仗,总不好随军带着花花草草的,故而东西都是打包好放在递运所,由专人负责运送。递运所与驿站不同,是一个运送军囚及粮物的兵部下属机构,由本朝太祖皇帝创立,各地卫所军士负责传送。而那位作乱的简定帝在十一月被我朝军队抓获,随后押送京师,递运所得等这些重要的人和物资全部送走以后,才能顺带走这些私人小物品。东西送到以后,又赶上沈公子过年回了趟老家,一拖再拖的,这才送来。
花盆不好搬运,路上打碎了不少,所幸递运所的军士也聪明,晓得拿布连带着土把花包了一起送来,可惜今年冬天特别冷,加上这些花都是从温暖的西南运来的,冻死了不少,只剩下眼前的三小株花苗。
好在还带了好几包的小种子,自己种也是一样的,就是慢些,麻烦些。
“那个……先坐下喝杯茶吧?”
杨五花刚说完,想起外露台上还铺着褥子,便有些尴尬,赶紧奔过去收拾。
沈公子其实早就瞄到那一床褥子了,也没好意思过去,便道:“我带小仙女去骑马吧?”
杨五花还没来的及说话,杨小花便高兴的欢呼:“好哦!骑马,骑马!沈哥哥骑马,小仙女骑马!”
“这……”这沈公子骑马太快,天又这么冷,把小花儿冻坏了怎么办?杨五花有些纠结。
“走,骑马……”杨小花有得骑马就忘记了姐姐,也不管她同不同意,一把抓着沈哥哥的衣裳就拽着往外走。
好在沈公子也是个有分寸的,拿自己披风把小花儿一裹,只露了张小脸,在杨五花的眼皮子底下,一溜烟就不见了。
杨五花收了褥子刚进草屋放好,便听到外面来人了。
咦?这么快就骑马回来了?
“五姐,五姐,大姐生了两个小外甥了……”
杨五花听到杨六花的喊声,连忙跑了出去,没看到那两个骑马的家伙,到看到一脸喜色的赵平安。
原来杨阿花在年初五那天生了一对双胞胎,还是都是男娃,因着今年冬天雪特别大,山路不好走,赵平安一直等到现在才来报喜。
“恭喜姐夫!这可是一对财神小福星呢!”
“可不是!”杨三花也激动万分:“一会儿进城去买坛子好酒,咱们得好好庆祝一下!”
“不忙不忙,我就是过来报个信儿,还要进城去买点东西。”
杨阿花正在做月子,赵平安好不容易下趟山,正想着顺便多买点滋补品。
“姐夫你就留下来吧,你要什么我帮你去买。刚好家里还有位客人,你也认得的,就是去年跟你进山打猎的那位沈公子,刚好你们喝一杯。”
杨五花正不知道怎么招待人家,好歹也是特地过来送东西的,总不好拿了东西就直接赶人回去吧,袁家人又不在,有心想留他吃顿午饭,可又觉得不太熟,一起吃有些怪,留他一个人吃也很怪,这会儿大姐夫一来,又是见过面的,正好凑一块儿。
虽然赵平安原本话不多,但两个男人凑在一张小酒桌上,聊聊打猎再聊聊打仗,倒也不愁没话说。外头还喝着,里头杨三花已经开始打包给大姐的礼物,还有两套小衣裳。
“幸好有两身,不然都不知道给谁穿好。”
杨三花做小衣裳的时候,杨五花看着好玩,也学着做了一套。
“姐夫说山路还不好走,这些鸡蛋不好拿,要不索性煮了吧?”
杨家除了给杨阿花准备了一些红糖红枣桂圆之类的,还存了一篮子鸡蛋。此外还有一只老母鸡,和半缸鲫鱼,都是年前就准备好的。尤其那鲫鱼,是杨五花特地买了木桶连水带鱼一起从城里搬回来的,为的就是留给杨阿花补营养。听说鲫鱼汤下奶,杨家就一直小心的养在缸里,小风山的小溪虽然有鱼虾,但都不大,冬天就更少了,这样回头连着桶一起带上山还能再多养几天。
杨三花整理好了东西,对杨五花说道:“一会儿你给沈公子也打包些东西吧,人家大老远送东西来,总不好让人空手回去。”
“不是请他吃饭了嘛。”
杨五花嘴上这么说,不过想到赵平安大包小包的,沈公子啥都没有,似乎也挺可怜的,给人打包了一些熏肉条意思意思。
“还要山楂条!”在一旁看着姐姐包熏头条的杨小花突然说道。
“这是给你沈哥哥吃的,可不是给你吃的。”
杨小花又道:“山楂条好吃,沈哥哥吃!”
“带你骑了趟马就被人收买了,可真好骗……”杨五花捏了捏小花儿的脸,又去拿了纸包山楂条。
出了正月,杨家姐妹闲来无事,开始去城里打听铺子。
按照杨五花的意思,店铺最好能直接买下来,房租虽然便宜,但还有涨价的风险,想当年她那微薄的工资,一大半都交给了房租,可心疼了。虽然没买过房,但以她现代人的观点来说,与其每月交房租不如直接买了划算,况且古代的买房子连地皮都是一起的,要拆要修自己做主,还能世代相传,怎么想怎么好。
至于心中的理想铺面,最好是前店后院,还能住人,赶上天气不好的时候也不用往回赶,还能在后院现煮一些东西,一来自己吃,二来也可以顺便卖。
可惜,以她们家现在的条件,这些都是做梦!
好在杨家目前没什么东西好卖的,一时间也不着急,慢慢留意着。
去年还买过几天艾草团子,今年就只能卖几把时兴韭菜了,好在还有一些熏肉条,只不过大家一个冬天吃下来,也不太稀罕了,虽然还有市场,但也不算很多,隔上几天去卖一次就行了。
趁着春耕还没开始,杨五花又跑了趟高家,想要刻几个竹子模具。倒也不复杂,只需空心细圆筒子,中间加上竹节,侧身贴着一两片竹叶便行,除了粗细高度固定之外,里面节、叶等细节皆可随意,不要求一模一样。并且,圆筒直接被竖向分解成两半,即方便高家雕刻,也方便杨家做蜡。用的时候只需两半合起来拿绳子绑紧,待蜡凝固之后,拆了绳子,两边一掰就能直接脱模。
杨五花趁现在空着,决定先把薄荷膏做起来。薄荷和菖蒲油都是用蒸馏法提炼的,杨五花嫌一锅锅蒸太麻烦,又涂涂画画的想琢磨一个工具出来。
杨五花带上乱糟糟的图纸对高兴手舞足蹈形容了半天:“……反正我就想收些水汽。”
“你说的该不会是不是酒甑?”
“嗯?那又是啥?”
“这酿酒的人家都用,可以把酒蒸出来……”
杨五花一听,乐坏了,亏她想了几晚上还没想明白,原来这时代就有现成的,还比她想的好。只是高兴说的酒甑有些大,杨五花让他依样缩小,做成大小两个,大灶一个,小炉子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