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
出乎杨五花的意料,没看到掌柜的发火骂人,反倒,好似,松了一口气?
杨五花又认真的看了一眼掌柜的,好像真的是松了一口气。
这是怎么回事?
“劳烦姑娘等一等。”掌柜的转身,又对着郭大牙说道:“那咱们先去写契约?”
那郭大牙也面色正常,点点头,直接跟着掌柜的移步。
杨五花眼看着两人真的走到了柜台,随后摊开纸笔,开始立契,便有些按耐不住了。
所谓事出反常必有妖!
这也太奇怪了!这么好的地段,装修这么好的铺子,还是双层的,随口说了五十两,竟然真的肯卖五十两,半点犹豫,半点讨价还价都没有?
这是为什么?
莫非这铺子不赚钱?
可是这里头的料子随便卖卖也不止五十两吧?
莫非这店主缺钱急着套现?
可是既然缺钱,总得加加价吧?这么干脆利落的,不像是缺钱啊。
莫非……莫非……这里是凶铺?出过人命?或者,惹了官司?又或者,得罪了什么人,急着寻找背锅侠?
杨五花越想越夸张,想的自己起了一身的鸡皮疙瘩。
太可怕了!
“等等!”
杨五花一时着急,说话便有些结结巴巴的:“那,那啥……我,我再回去想想,我,我先走了……”
也不管众人反应如何,杨五花一个转身,拔腿就跑,连撞上了门板都顾不得揉。
且说,袁家这头,已经开始用午饭了。
也没别人,就袁家老太太,以及她老人家的宝贝小孙子袁满,还有她的新欢乖孙孙杨小花,并杨六花,四人一桌。
杨小花不挑食,只要是好吃的,她小人家都爱吃,并且吃起饭来,那是大口大口的吃,吃得可香了。
在袁老太太眼里,能吃就是福,她老人家看着欢喜,一个劲的张罗人给小花儿搛菜,那装菜的小碗儿,堆的跟座小山似的。
“妹妹,你少吃点,吃太多该肚子疼了。”杨六花实在忍不住,偷偷凑到自家妹妹耳朵边上,悄悄提醒着。
杨小花想了想,六姐说的对,又看了看自己面前装菜的小碗,心想,好像是太多了,该吃不了了。
小花儿的习惯,吃不了的给五姐吃,五姐吃不了的,就给狗吃。可是,五姐不在,狗狗也不在,怎么办呢?
转头看向杨六花的小菜碗,心想,六姐肚子小,吃的少,菜碗都满了。
眼珠子转了转,有了,那就给满哥哥吃吧!
杨小花搛起一块五花大肥肉,颤悠悠地递向袁满,说道:“满哥哥,给你吃。”
袁二少受宠若惊,小花儿给他搛菜呢,急忙伸过饭碗,笑得那是呲牙咧嘴的。
小花儿见袁满高兴,满意的点点头,说道:“满哥哥你要多吃点,吃多了才能长胖胖。”
袁老太太一听,说道:“可不是,你这皮猴子,天天在外头上窜下跳的,都瘦成啥样了,可怜见的,来,多吃点儿。”说着,从中间的菜盘子里,搛了一筷子菜递过去。
小花儿见老太太搛菜,又见自己的小菜碗里还有不少,心想,姐姐说过,菜盘子里的菜可以留着,饭碗里的菜要吃光光,不能浪费,忙搛起一个大鸡腿,朝老太太递了过去,嘴里说着:“漂亮婆婆,这个给你!”你再把这个搛给满哥哥,这样刚刚好,这样不浪费。
漂亮婆婆这个称呼,是小花儿两岁那年,第一次看到袁老太太的称呼,当时她觉得这婆婆的衣裳上头有花纹,好漂亮。但长到现在,几年不见,她老早就忘了。这还是临出门的时候,杨三花怕她不认得人,失了礼,再三的提醒她,当年你管人家叫漂亮婆婆你还记得不?那个婆婆还送了茉莉花给你,等等,所以小花儿仍然管她叫漂亮婆婆,只不过,她现在以为这个婆婆的名字就叫漂亮婆婆。
当然,袁老太太可不知道这些,一听新乖孙孙还夸她漂亮,可是乐坏了,现在又以为小花儿是搛菜给她,这一下,笑的更欢了,也不管她啃不啃得动鸡腿,直接对着就是一口。
杨小花见她原本给婆婆,让她转给满哥哥吃的鸡腿,被婆婆自己吃掉了,到也没有不高兴,又继续大方的搛了其他菜给婆婆。
这一顿饭下来,老太太胃口大开,竟然比平常多进一碗饭。事后,被袁满老爹袁守城知道了,还奖励了一堆好东西送给杨小花姐妹。
且说那杨五花回到崔家,终于等到了崔时园,把铺子的事情,如此如此,这般这般的跟姐夫那么一说。
“竟有此事?我并不知晓那间铺子。”崔时园也是一脸惊讶。
杨五花拍拍自己的小包子胸口,说道:“好险好险,差点就被骗了!还好我机灵,紧要关头逃跑了。”
崔时园想了想,又道:“按理说,那郭大牙应该不会做这种事,不过,这价格也确实够低,真是离奇……”
既然把事情告诉了崔时园,剩下的,好与不好,怪与不怪的,杨五花也就不管了,她这人本来就懒,现在有崔时园在,更是能怎么偷懒就怎么偷懒。
最终,经过几番纠结对比,杨家姐妹终于定好了铺面。
不是那卖面条的,也不是那说书大茶馆,更不是那小楼院,而是新冒出来的一家,就在程记布庄的斜对面,隔着一条小巷和四五个铺子。门面很小,刚好卡在两个大铺子之间,往里退了两步,又缩了一个屋檐,看起来很不显眼,加上那旧旧的门板,不知道的,还以为是哪家的户门呢。
面积比那卖面条的铺子小一些,并且不带后院,里头只有一个开间,但纵向倒是隔了两间出来,前铺后库,是个规规矩矩的长方盒子铺。价格上头,也没比那卖面条的便宜多少,一番讨价还价之后,最后以六十四两成交。
比起那面条铺子,只便宜了四两银子,还少了院子和屋子,看起来并不划算。选这里,完全只是因为它离布庄近,又离程家和童家都不太远,以后杨二花和杨四花照管起来方便而已,即便是将来有些搬搬抬抬的,在斜对面的程致俭也能随时过来搭把手。
这铺子原先也是个卖胭脂水粉的,只是生意一直不好,那店主准备改行了。杨五花见人还剩了一批胭脂水粉,想着,婚嫁喜铺也离不开这些,便拖着杨四花过来检验一番。
要说这活,也只能杨四花来做。杨二花除了针线布料其他都不太懂,而三花五花以前在家的时候,家里根本没有这些,杨三花第一盒胭脂还是家里成亲前买的。只有杨四花,一直贴身伺候三奶奶,常年的接触,对这些个胭脂水粉的倒是比较熟悉,能辨别些好坏。
那店主倒也爽快,原本也都是卖剩的,现在有人接手,省的他在花时间找人卖,索性半卖半送的都盘给了杨家。
铺面六十四两,四姐妹一分,刚好一人十六两。
杨五花偷偷找来杨三花商议,想把这十六两给杨四花添妆用。
“依我看,不然这铺子就算送给四姐得了?反正咱们也要给她添妆,半间铺子,可比四分之一铺子,听上去好听些。”
十六两的添妆,并不算多,当初杨五花给杨三花办嫁妆,光那十一亩多的田地就不止一百两。当然,这也是因为她跟杨三花的感情好,并且那时候刚好卖了一批白玉胰子赚了不少,今年可就没这么好运了。
以前她跟杨三花是一家子,生活在一起,银钱混着用,倒也没什么。现在四个大姐妹,相当于四个家,再把一个小铺子分成那么四份,将来也不太好算,反正铺子便宜,索性大方点,把份额让出来。对杨四花而言,得的铺子也完整些,拿来作嫁妆也更体面。而对杨五花而言,其实她也省了事,作为姐妹,即便她不送铺子的份额,也得另外再掏钱给姐姐添嫁妆,现在只花了一份钱,却办了两件事,也算是一举两得。
“那行,原本也是要给她添妆的,现在凑个铺子,倒也刚好。”杨三花自己本也是凑热闹,她手里有田,生活也有保障。加上平日里的吃穿用度,都不用自己花钱,每月还有五百文的零花钱可以拿。
这五百文是公中给的,崔家虽然不是大户人家,但崔父是从世家出来的,有些好习俗还保留着,比如说,发月钱。虽然不多,但杨三花也没有花钱的地方,这些钱基本都是白白拿着存起来的。
杨二花得知三花五花的想法之后,也不要自己的份额,跟两位妹妹一样,只当给杨四花的添妆钱。这么一来,这铺子的产权将只归杨四花所有,完完全全的,成了她的随嫁铺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