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满又陆续送了几回雨花玛瑙石做的首饰,总算把他自己那点银钱给折腾光了,开店赚钱的想法也就越发浓烈,缠着杨五花讨主意,还一口一个“花满楼”的。
“别扯上我,要叫你自个儿叫去,什么满味楼,满香楼的,都行。再不然,叫袁记满记也成啊……”
不知怎的,杨五花脑海里突然闪过“满记甜品”四个字,喃喃道:“要是开个甜品店,倒是不错,可惜啊……”
“可惜啥?”
杨五花光顾着想,一不小心,就把心里话出说来了,索性就直接说道:“可惜我要是会制冰就好了!”
杨五花几人来京的时候,暑气正浓,京城街头会有一些卖冷饮的小摊子,有些是酒楼茶馆自己设的,有些则是独立支摊的小贩。冷饮摊长得还有些现代化,顶上撑着青布大伞,伞下摆着桌凳,摊主守着木头冰鉴,候在伞下,等客人前来买冰吃。崔记杂货铺所在的淮清街上就有这样的冷饮摊,那段日子,她可没少带几个小家伙遛出来吃。
杨五花在凤阳的时候,倒也不是没吃过,只是她吃惯了奶油冰淇淋,自己对这种水果糖水刨冰的兴趣不大。加上凤阳城的冷饮摊,没有京城那么普遍,花样也比京城少,个人小摊不多,一般都是酒楼贩卖。别说在杨柳湾有卖冰的了,就连花园便利铺附近也没有,对杨五花来说,要她顶着烈日特地过去吃口冰,还不如躲在屋里啃西瓜来得好。
今时的冷饮,有冰镇的糖水果汁,也有各类水果制成的刨冰,但奇怪的是,奶制品却不多见。在杨五花有限的认知里,也曾听说过冰淇淋是起源于中国的,后来才由马可波罗带去了欧洲,更甚至,早在唐代就已经出现过关于奶酪的记载。
毕竟,那大唐朝里胡人多,听说就连李姓王室也是有游牧民族血统的,爱吃奶制品也不稀奇。
然而,历史发展到现在,这京师城市面上,别说奶酪了,就连奶制的冰品她都没吃到过。
想来想去,只好认为,可能是这冰淇淋乃当年蒙古王室的秘方,后来因为战乱失传了?又或者,是本朝的汉人不太吃奶制品的缘故?
不管怎样,传说中的古代冰淇淋,杨五花是一直没有机会验证。
只听得袁满说道:“冰吗?这有何难。”
“咦,难不成你家有冰窖,藏着冰块?”
袁满摇头说道:“那倒没有,不过可以自己制冰啊。”
“自己制?我还以为现在的冰都是冬日里挖出来的呢。”
“那是北地吧?咱们南方哪来那么多冰,一般都是拿硝石制的。那年扶我爷爷的灵柩回乡,一路就用了不少冰,这要是冰窖里挖出来的,路上早化了……”
是哦!差点忘了这一茬。
不怪杨五花见识浅,只怪凤阳城的冷饮摊太少,让她一直以为,那都是人家储藏的天然冰,毕竟没点财力,可建不起冰窖。如今被袁满这么一说,这才想起来,南方的冬天,就算是湖水结冰,也不过是面上薄薄的一层,根本结不了什么大冰块。那么点冰摆到第二年,怕是早化了。
“你会啊?”
“嘁!这种小事需要本少爷亲自动手吗?”
杨五花住在崔家这么些日子,也没见崔家像电视剧演的那般,拿大冰块摆在屋里降温避暑,基本上,他们很少用冰食冰。就中医而言,夏冰属于大寒之物,暑热食冰,与气候相反,冷热相激,最易致病。崔家体弱的体弱,有孕的有孕,都不给吃冰。
但她偶尔也在崔家见过一些冰水混合物,小小的一盆,作冰镇茶水果物之用。杨五花也没开口多问,只当是从外头买的碎冰,毕竟街口就有直接卖小冰块的,并且价格也不贵。许多不懂人工制冰的冷饮小摊贩,便是直接买现成的冰块,回去加工做冷饮的。
其实凤阳城内也是可以买到冰的,只不过杨家住在村子里,买冰不划算,半道儿就得化。杨五花从来没买过冰,也就没动过做冰淇淋的念头,现在既然知道如何人工制冰,就有了在自家便利店里,卖冷饮的想法。
不过眼下夏日已过,暂时倒也不急,明年再说。
铜锤没有再来铺子里拿过东西,袁满这些个小首饰,总算是进了杨五花的首饰匣子里。
拿人手短,见袁满这样积极的想要同她合作开店,杨五花也不好意思不搭理,只能开动脑筋,帮他出出主意。
“要不,试试茶餐厅如何?别家卖茶叶茶,你就卖奶茶,别家卖盐水鸭烤鸭,你就卖油鸡盐鸡白斩鸡……”
杨五花在现代,是江南小镇子里长大的孩子。在她们老家做菜,调料以葱姜蒜为主,辣椒大料之类,基本是不太有的。是以,同样少有大料的港式茶餐厅,便很对她的胃口。
在杨家小院,杨五花虽说不干什么家务,但饭可没少做。除了她现代老家的家乡菜之外,做的最多的,估计就是这些家常粤菜了。
本就是特地学过,又经多年实践,手艺可是精进了不少,早已不再是当初那个只会做简易版的新手了。
豉油鸡盐焗鸡之类的烧味,都是她拿手的,就连叉烧,她都拿平底锅反复琢磨过。也许没有专业大厨做的地道,但味道还是不错的,毕竟大家都是外地人,还是没吃过的古人,是分不出什么的。
至于烧肉烧鹅,她倒是不会,不过可以替换成腊味,做成各类煲仔饭。再加些煎炸小炒、靓汤和蒸笼面点,拼拼凑凑的,一个茶餐厅也就出来了。比京师城的茶馆多了正经的主食炒菜,又比那些酒楼多了点心甜品,也算是一大特色。
“我就是这么一说,赚钱还是亏钱,我可不晓得哦。这开餐厅可不像我们这喜铺子,自家的小铺面随便摆摆,你得找个大铺子吧?还得请厨子吧?炒菜的,做面点的,都得搞一个,还有掌柜、伙计、桌椅板凳、餐具食材……投钱的地方多着呢,一时半会儿可收不回来,你真要开,得做好亏钱的准备。你瞧,我们这喜铺子,开了一个月了,也没赚多少银子呢!”世事无绝对,杨五花觉得,做好亏钱的心理准备总是错不了的。
京师城内的酒楼也不光只卖本地菜的,南菜北菜皆有一些,但杨五花说的那些,倒是没有的,至少他袁二少就没吃过。
茶餐厅本就有些快餐模式,菜式家常,可能没有京城大酒楼里的精致复杂,但它可是中西结合,又经过现代美食市场考验。按理,应该是不愁没生意的,但生意到底会有好,杨五花可是心里没底的。
“亏钱我倒是不怕,大不了就当我花了呗,就是……”袁满收了声,在心里补了一句,就是现在手头没钱!
杨五花可不知道这些,见他如此,问道:“就是什么?”
“就是,就是……”没钱这种没面子的事情,他堂堂袁二少怎么能说出口!转动脑子,飞快地找个了借口,说道:“就是我不想管事。”
这袁二少还真的不想管事!他只想开个食肆供他随便吃吃喝喝,再收收银子,再拿这些银子去别的地方吃吃喝喝……
“嘿!你怎么跟我一样,尽想当甩手掌柜了。”杨五花忍不住笑道。
“那是!要不说咱俩合得来呢,这就叫志趣相投,就该合伙做买卖。要不然,银子都我出,你来当打理?也不用像掌柜那样,天天守着,隔几天来铺子里转转就成。”
“我可不成,我还得回杨柳湾呢,你不是有板凳吗,他还会做煲仔饭呢!要不,你干脆开间小食铺,专卖煲仔饭?这样也不用请厨子了,从你家拨两个下人过来,淘米洗菜扇扇炉子的,帮着板凳打打下手,还省钱了呢……”
杨五花想着,这样她还可以提供腊味,再让大姐她们家做点腊肠,大家赚点小钱花花。
腊肠虽然有千多年历史,但此时的凤阳和京师一带却未见有卖,还是可以做做的。
很多农家,过年杀猪腌猪肉的比较多,鸡鸭腌的比较少,甚至连鸡鸭都很少吃,都得留着生蛋。即便是杨五花自己,平日里也是买猪肉比较多,家里的生蛋鸡也是不太舍得的,宁可掏钱去买别家的。
况且,古代讲究几代同住,一家子往往有数人或十数人,难得杀只鸡,多数也都选择炖鸡汤,能喝到几口汤,分到几块肉塞塞牙缝就不很错了,新鲜鸡肉还不够吃呢,谁还会想去费那些盐,腌起来存着以后吃?也就是猎户之家不缺肉,才会练得一手熏腊腌制的好手艺。
杨五花想的很美,袁满听了就不乐意了,说道:“那可不成,小的有啥意思!要开就得开个大的,怎么着也不能比沐阳楼小了。”
“那好吧,你就自己开个大的吧。”有能力一口气开个大的,自然是好,反正不用杨五花掏钱。
不管是大的小的,只要有煲仔饭卖,她都是可以提供熏腊野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