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1章*包粽子》
沈邵风从京师回来以后,花厅又继续开放了,但原来两侧的大圆桌,或者说是桌面,都给收了起来。并且整个屋子,只留了一侧继续做餐厅,另一侧则布置成了待客议事厅。当然,进门处依旧保留了一个小小的空间,也有配套的几椅,用来迎客。
小餐厅的餐桌,现在是一张朱漆大酒桌,方形略长。沈邵风和杨五花各占一边,杨六花和杨小花合占一边。至于小久儿,他现在已经有了自己的高脚宝宝圈椅,但由于铁局的木匠头一回做这个,尚处在摸索阶段,因此做的比普通的杌凳要大上一些,杨五花便让他独坐一边。
不过,他的宝宝圈椅上,自带一块可以拆卸的小桌板,基本上他平时都是自己捧着小木碗,握着小木勺,就着小桌板吃饭的,坐在那里纯粹只是为了有个参与感。
自打沈家众人走了以后,家里便没有再分桌,毕竟算上小久儿,也就那么一大一小两个男的,没那必要。不过,倒也学着大户人家那样,用上了公筷。麻烦是麻烦了一些,但这样一来,即便是有剩菜,那也都是干净卫生的,回头还可以分给小厨院的那几个人吃,又或者,还可以留着,让张婆子打包带回家去。
张婆子是每日早出晚归的,早晚两顿都在自己家,只有中午一顿才在沈家吃。李小福也是一样,若是不用外出跑腿,中午就在顺伯的小屋子里,同他搭伴一起吃。
穷苦人家,吃菜是很省的,半小筷子咸菜,甚至是一小条萝卜干,就能凑活着吃一大海碗饭,更别说,是沈家有荤有素的好菜了。轻松实惠又省钱,还比自家伙食好。哪怕只有一小碗剩菜,回家再自己配点简单的稀饭馒头面条一类,就够张婆子祖孙俩,好好吃一顿的了。
不过最近几天,这祖孙俩的一日三餐都是在所衙门吃的,确切地说,这二人都没回过家。
进了五月,距离端午就快了。从初一开始,二妞等人便开始跟着张婆子一起学包粽子,就连杨五花也不例外。
粽子顶饱,以前家里就这么几个人,吃不了多少。又没有冰箱,也没有真空包装,根本放不了几天,想吃直接在外头买就是了,没必要自己花功夫包。当然,她们自己也不会包。
如今可不一样,家里人多,还能制冰,杨五花盘算着,怎么也得多包上几百个。
自家得吃,赵家得送,探花小院不能落,花园里的老老少少也得尝一尝。还有那些帮她们家免费施工的军丁们,工钱没有,节礼总得发上一些吧。
洪塘湖虽然也有卖粽子的,但便宜的料少,送人显得小气,而料多的又不便宜。若数量少也就罢了,好几百个下来,差价可有些大了,没有自己包来的划算。
考虑到南北口味的不同,杨五花的粽子也出了几种口味。有猪肉粽、咸蛋黄猪肉粽、香菇鸡肉粽、红枣粽、豆沙粽、蜜饯粽等,不同的馅料按不同颜色的绳子做捆绑。因为花样多,为了让大家可以多尝几个口味,杨五花便让大家将不同口味的粽子都串联起来。
粽子很大,每一串都有五只,又分成了咸粽、甜粽,以及咸甜都有的混合粽三种。军丁们可以按照自己的口味,自由选择。
在端午日,很多人家都会用草药煮水洗澡,据闻可以治病祛邪,又名“浴兰汤”。一般的人家,就自己在野外采摘一把艾草洗一洗。也有讲究一些的人家,会再添上一些其他的草药。还有些人家,甚至还会特地上医馆,购买他们专门配置好的组合草药包。
既然作为节礼,也不好只送一把艾草,是以,杨五花也特地定了不少现成的草药包。此外,还有一大盒子事先已被研磨粉碎、早已辨不清原本材质的混合草药渣,用以制作香囊。
端午的香囊基本都是以防蚊驱虫为主,不光可以随身佩戴,家里各个角落,也可以摆放上一些。并且,不仅在端午节用,平时也一样能用,甚至可以从春末一直用到秋至。
沈家花花草草多,尤其是小隐轩,那小竹木屋后还有几株果子树。自打杏子结果之后,小飞虫也就跟着多了起来,虽然不像蚊子那般叮人,但飞来飞去的,看着也眼烦。为了驱虫,杨五花在小屋露台四周,补种了一些香草,又分别在檐下和门窗前或挂、或摆,安置了好些个香包香囊。
香囊里头的材料,是沈邵风从小徐大夫家的妙手堂里拿来的,据说是他们家特配的,还有安神静心等功效,每年到了端午节前夕,他们还会特地推出专门的药渣包出售。
端午本就是卖香囊的好时节。杨五花觉得妙手堂的药渣包,味道与别处不同,一时财心又起,便准备多做一些香囊来卖。虽说在洪塘湖所城里,家家皆可买来自制,并不稀罕,但对所城以外的人家而言,又何尝不是一个噱头。最起码,她将家里的香囊捎去京师之后,几个姐姐都表示味道好闻又特别,可以一试。
杨家姐妹早年穷惯了,大家在不知不觉中,都养成了收集零碎布头的习惯。杨五花也不例外,平时就没少留意,尤其是那些颜色好、料子好的布头。早在开春之后,她便陆陆续续让人往“花园里”送去了不少零碎布头。
香囊不可食,也就不存在保鲜的问题。神仙指针线小组的孩子们,这段时间为了练手,就没少做空香囊。最初的想法,只是想着庄上养鸡又养鸭的,将来蚊虫必定多,香囊的需求量定然也不少。再则,空香囊做好了,也不一定要立马装上材料,可以先囤着留到以后用,也可以装上碎草药送到花园便利铺里去。
事实上,在花园便利铺刚张开的那一两年,也是有过香囊出售的。但由于里头装得基本都是自家采摘的菖蒲、艾草和薄荷,材料太过普通,根本卖不出几个。
在端午卖香囊的人本就有不少,要想从中脱颖而出、卖个高价,除非香囊里头的材料有足够好。但买药材需要花钱,成本一高,利润就少。亦或者,香囊表面的针线绣工要特别,这对当年绣技平平的杨家姐妹来说,也是一件大难事。若是出钱雇人,也同样提升了成本,并不划算。
是以,后来她们也就不再大批量的做香囊,只每年应景似的,在便利铺里放上一小笸箩的普通香囊,装装样子罢了。为的只是顺应店名,体现“便利”,并不指望靠它赚钱,甚至还总是把它们当作赠品,在端午节时搞促销送人用。
就连京师的喜铺子,虽然也早有卖“喜香囊”的计划,但出于同样的理由,利润也是有限。姐妹几个,也只是打算趁着过节,顺带卖卖而已,并没有多重视,纯碎只当作绣品那样,靠样式和绣技,赚几个手工幸苦钱罢了。
如今,有了妙手堂独家调配的材料包,“喜香囊”有了材料和款式双重保障,售价便可以往上涨。而杨五花这边,虽然没有精致的绣工,但也可以主打香味和功效,将价格略略调高,正式在便利铺和糕点摊子上售卖香囊了。
临近端午,针线小组的成员,每天都要投入大把大把的时间,专心做香囊。就连其他小组的组员,在完成本职工作之后,也齐齐都加了进来。即便是不会做针线活儿的老头儿和孩子们,也都来帮忙打打下手,做些裁剪布料,或者装灌草药渣的工作。
“花园里”的老老少少都在热火朝天地做香囊,包粽子的活儿自然就只能自己做了。为此,张婆子还在小厨院支了个小床,李小福也临时住到了顺伯那儿,以便大家在夜里加班赶工。
除去粽子和香囊,杨五花还另外准备了一些其他的东西,并将节礼分成三个档次。
帮探花小院和“花园里”工地干活的军丁,每人发一个大份,内有五串粽子、五包浴兰汤、五个香囊、五块清凉胰子,以及五瓶菖蒲酒。
自家工人,包括农庄上的,还有像老乔头这一类兼职打工按月算钱的,但凡年龄在十三岁以上,每人发一个中份,内有三串粽子、三包浴兰汤、三个大香囊、三块清凉胰子,以及三瓶菖蒲酒。
其余年龄在十三岁以下的孩子们,也都可以领一个小份,内有一串粽子、两包浴兰汤、两个小香囊、两块清凉胰子。当然,他们可没有酒,但多了一串用红绿黄白黑五色丝线编织而成的彩色手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