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夕顺从的点了点头,“娘/亲安心的去吧,路上注意安全,我会照顾好自己的。”毕竟现在的陈夕也不是以前的陈夕了,自己有能力保护自己了。陈杨氏点了点头,出了门还回过头望了一下陈夕,“娘走了啊。”眸中满是依依不舍。
陈夕点了点头,目送陈杨氏和陈生出去,两人相伴而行,似是因为这次的债务实在是太过于巨大,而且还搭上了陈夕,硬是把他压得一夜之间苍老了十几岁的样子。直到两人的身子消失在街口,陈夕才转身回到家里。
在厨房里面找到了陈杨氏说的那些早餐,虽然不多,但是也足以饱腹,吃完了早饭,又洗了碗筷,陈夕想着家里面陈杨氏平日里都没有打扫,陈夕便简单的清洗了下,陈老太看到都不禁感慨道:“夕子懂事了许多啊!”
陈夕点了点头,“我当然应该更加懂事,然后来照顾奶奶啊!”陈夕俏皮开朗的模样,和以前的她确实不一样,陈老太颇感欣慰,陈夕确实比以前懂事得多了,陈老太转身去墙角背起一个箩筐,里面装的都是脏衣服,不过没有二房家里的。
“夕子,奶奶出去一趟,你好好待在家里。”以前这些事情都是陈老太或者陈杨氏在做,也丝毫没有麻烦到陈夕,现在的陈夕看在眼里,不禁眸中发涩,奶奶这么大的年纪了,怎么还能让她受苦受累呢?
陈老太正欲出门,陈夕急忙拦下,“奶奶,你别去,我去。”陈夕说出这话,陈老太不禁又觉得奇怪,陈夕什么时候学会的洗衣服的?“奶奶对不不起,以前是我太懒惰了。”以前的陈夕,即使受外人不喜,但是在家里边的生活还算是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家务活还轮不到她的头上。
陈老太还想再说些什么,就被陈夕拦下了,最后,还是决定衣服由陈夕去洗。来了几天了,陈夕对陈家村里面的地方也都很是熟悉了,背上那一箩筐又脏又臭的衣服,陈夕到了河边,这时候已经算晚了,洗衣服的人也都已经回去了,河边很是清净。
陈夕将筐子放到河岸边,俯身挽起裤脚,便下了水,这里的水又清又透,水里的鱼儿也是玩得很欢,一直游绕在陈夕纤细的小/腿/间,陈夕不禁感慨起古代的环境,没有商业污染,多干净。几米开外的凉亭里,似乎还有个人,正坐在亭子里边眺望远方。
大房加上爷爷和奶奶的衣服,说多不多说少也不少,一边洗着衣服,陈夕一边又想起了昨天立下的字据,一个月还三万两,在古代,也是十分艰难的,更别说是在这小村庄里面,而且尚且还不知道空间里面的井水对空间里面的蔬菜有用,对外面的不知有何效果。
又冥想了一会儿,不知不觉就,衣服都已经洗好了,陈夕直起背,感觉古人的生活还真的很辛苦。再次背着箩筐往回走,走了没几步觉得步子实在是太沉重了,湿/了之后的衣服比干衣服重的多了,眸光瞥见不远处的凉亭,先去那边歇一会儿吧。
凉亭分为两层,上面一层因为旁边一棵大树的枝叶的遮挡,陈夕并看不见上面的情况,陈夕坐在了石椅上,不停的揉着自己的脖子和胳膊。“河边青青草,竹喧归浣女。”陈夕不禁一愣,这诗句怎么听得这么熟悉呢?小学背过?
停!等等,谁在说话啊?陈夕正疑惑着,觉得这事邪乎,想想四下寂静无声,不禁有点害怕,快步走到箩筐那里,蹲下欲背着回去。就听到了一阵“踏踏踏”的声音,像是踩在木板上的声音,陈夕回过头,便看到了从顶楼下来的陈砚书,手里还有一把折扇,正悠悠的扇动着。
陈砚书见了陈夕点了下头,走至石桌,收起折扇,陈砚书从包袱里拿出了文房四宝,一一摆放在石桌上,也没有再搭理陈夕,陈夕正想走,便被他叫住了,“夕姑娘,可否替我研墨?”的确,读书人最怕的就是有灵感时条件不尽人意。
想到这些陈夕答应“好。”陈夕走到石桌便开始研墨,左手轻轻按在砚台上,右手食指和大拇指握着墨条,慢慢的磨了起来。一旁的陈砚书有点讶异的看了陈夕两眼,“夕姑娘以前可研过墨?”如此娴熟的手法,看起来的确像是经常做这个事情一样。
陈夕才发现自己一不小心暴露了,忙说道:“之前和我奶奶去外面见过。”陈夕随便扯了个理由,见陈砚书相信了这才松了一口气,还在现代的时候,陈夕的时间空闲下来时都会写写毛笔字,画几幅国画,因为怀旧,也买过墨条磨墨,自然手法较为娴熟。
墨磨得差不多了,陈夕停下,陈砚书早已经将宣纸用木条压好,用毛笔蘸了墨水,左手捏住右手拿宽大的袖子,右手慢慢的移动,不一会儿宣纸上已经留下了十个字,陈夕看了一眼,正是刚才陈砚书吟的那一句诗,“河边青青草,竹喧归浣女”字体行云流水,十分好看。
陈夕不禁感慨:“这行书写得真好。”陈夕正欣赏着,陈砚书却问了她一句,“你还识字体?”陈夕真想打自己耳光,这可该怎么说,见陈砚书还看着自己,陈夕无奈,“识得一些罢了。”陈砚书真觉得自己遇到同伴了,在古时候,能识得字的女子便不多,更何况在这穷乡僻壤里了。
“那你可有兴趣,我可以教你。”陈砚书发出邀请,陈夕有些兴奋,“自然喜欢,求之不得呢。”于是陈夕多了一个师父。“有空随时可以来我家里找我。”陈砚书吩咐着,陈夕应下。时间不早了,陈夕该走了,临走前,陈砚书提笔谢谢了“陈夕”两个字,在右下方印上了属于自己的印章,赠予陈夕。
陈夕兴奋的收下,随后便往家里面去。到了门口,就看到了陈老太在那边掰豆子,见陈夕回来了便招呼着她:“夕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