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爸!”谁都没有想到说出刚才那个建议,却未被采纳的齐颖,竟然又提出了另外一个要求,“既然小姑都要进城里来上班了,那就留下齐乔哥一个人在礼镇,那多可怜啊,你不如也想想办法,让齐乔哥也到一中来念书,那样平时小姑也能和齐乔哥相互之间能有个照顾。”
“小丫头,你懂什么!”平时总是对女儿和颜悦色的齐秀峰,此时竟是板起了脸,对着齐颖厉声喝道,“这事没这么简单。”
如果换在平时,以齐秀峰此时在静海市教育局担任招生办主任的地位,要运作一个人去静海一中,绝对不是一件特别难的事,今日却如此坚决地否定了这种可能,自然是有他的打算和想法。
张英望了望丈夫,清楚他应该不是那种会把自己妹妹和外甥的事置之度外的人,如今必然是有拒绝的理由才会如此。
只是张英并没有将疑惑说出来,她知道有些事是不能在这里说的,她也相信丈夫齐秀峰虽然此时不说,但是早晚会将原因告诉自己。
“乔儿上了高中后也是住校,正好是周末才回家,到时候我也可以回家的,小颖,你就别担心你哥了啊。”齐秀梅看到齐颖一脸不忿的模样,怜爱地安慰她。
“妈,大舅。”齐乔眼见大家为着他的事讨论起来,这时候终于开口说道,“其实你们完全没必要操心我上学的事,因为我现在暂时没打算念高中。”
“嗯?暂时?”齐秀峰眉头一皱。
“啥?”齐秀梅以为听错了齐乔的话,她感到十分惊讶。
“哥!你说啥?”齐颖赶紧把含在嘴里的一口菜吞了下去,急忙问道。
原本在座的几人都以为齐乔会说出“不要担心,他就在礼镇高中念书”的安慰大家的话,只是随后才猛然反应过来他话里的另一层意思,这未免有点石破天惊的感觉。
“乔儿,你刚才说你不想念书了?”齐秀梅一脸疑惑,她以为刚才应该是自己听错了。
齐乔看了看众人惊讶和疑惑的表情,咧开嘴笑了笑,说道,“我并不是说以后都不会念书了,只是我想在继续上学之前有点其他经历。”
“哥,那你想有什么样的经历呢?”和其他人的继续疑惑与不解相反,齐颖在听闻齐乔如此新鲜的打算之后,竟是充满了好奇,她惊喜地问道,“难道你想四处去旅游,或者探险?”
面对齐颖的脑洞大开,齐乔心里也不得不叹服,他做了个耸肩的动作,轻声说道,“小颖,你说的那些事我当然也想去做,可是那些事都是要烧钱的,比如你要旅游,那得花不少车票钱吧,就算自己骑行,也得买个好的山地自行车吧,这些可都是不菲的开销,我又哪有钱去弄这个啊!”
“哥,你就不要卖关子了!”
齐颖有几位同学就利用假期的时间四处骑行,原本她以为齐乔也是抱着的这个打算,可是现在却被齐乔否定了,让她的好奇之心越发浓厚。
“我打算去当兵。”齐乔慢吞吞地说道。
“不行!”
齐乔曾想过,如果他说出这个计划的时候,定然会被亲人们反对,只是没想到此时反应最激烈的竟然是大舅齐秀峰。
坐在一旁的齐秀梅本来也想问下儿子做此决定的缘由,只是大哥齐秀峰竟是率先反对,这让她把即将要说出来的话有咽了回去。
“当兵?”齐颖的同学里倒是没有一个是有这个想法的,她此时也是一脸疑惑。
“小乔,男人立业还是应该在书本之上,古时候有科举,现在有高考,如今只有念了大学,才有机会见识到更广阔的天空,也才有可能进入更大的领域。我认为你还是好好的念书才是正道。”齐秀峰严肃地提出了自己的想法,他当年就是从一个农家学子,通过高考一步步走到今天,说这个话有他的考量,也算是他的人生经验之谈。
齐乔点了点头,他知道大舅齐秀峰所说的话的确是金玉良言,如果是曾经的他,自然应该依照齐秀峰所说的去做,才是正途。
只是如今坐在众人面前的齐乔可再也不是当日的吴下阿蒙,而是一个拥有三十多年灵魂,各种思维见识能力指数超过了一般人的怪胎。
按照齐乔的构想,他决定先去当两年兵,当兵这个想法是从穿越之前的同学兼朋友张强那里得来的。
在齐乔印象中,高中时代的张强,也只是一个虽然有点调皮,但是心思单纯,大脑简单,有时候还有一些执拗脾气哦少年。
可是很多年之后,当齐乔在深圳见到张强的时候,站在他面前的已经是一个为人稳重,做事张弛有度,甚至见识匪浅的男人。
最主要的是当年柔弱的小男孩,竟然浑身肌肉,变得孔武有力,完全就是一枚型男模样。
张强的这些内外表征都让齐乔极为羡慕,有的时候甚至产生过些许嫉妒。
齐乔曾问过张强,关于他的那些改变的原因。
“当兵后悔两年,不当兵后悔一辈子啊!”
这是张强一直挂在嘴上的话。
虽然张强从来没有向齐乔讲起过他当兵生涯中遇到过什么样的事,但是齐乔相信他的那些经历必定是不一般的,不然也不会让一个人变化如此之大。
齐乔自然更知道念高中考大学的重要意义,不仅是对于他,这对于几乎全国的农家学子都是一样的,通过高考,才更容易让他们这类起点薄弱的人更容易进入到社会的另一个较高的层面中去。
而之所以齐乔如今会有如此选择,最关键还是他的自信。
齐乔相信当两年兵回来之后,以另一个时空中他高中时候的成绩和基础,他相信只要一年的时间去复习,定然可以达到甚至超过曾经经历过的那次高考的水准。
“大舅,您误会我的意思了。”齐乔向齐秀峰解释道,“我不是不念书了,只是想去锻炼两年,两年后再回来继续读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