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9230300000014

第14章 调和儒家

在刘备家族被剿灭,周汤问马超与魏延,需要什么赏赐,发现两人目光里充满恐惧与不安。

任何人如果坐得越高,就会与下属疏远隔阂,越会产生更多猜忌与疑惑,他们两人对参与整个事件政变,内心是不会安宁。

这点周汤帮不了他们,荣华富贵如果不能满足,那天他们需要的东西,就是你给不了的。

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周汤隐隐觉得自己开始变得充满血腥,虽然整个事件不是他要大动干戈,而是很多人闻到味道,就会帮你去办,帮你完成。

原来,开始他也只是试探魏延与马超,没想到他们会主动去做或被动不管,说明在他们内心深处,默许这一切的发展,推动,终结。

不久,在马超与魏延的一再要求下,诸葛亮上书凤稚,暂以王称谓,定号周,长安城为临时“办公室”。

统治区域关中、汉中、西川、荆州等大片土地,全国开始大兴土木建筑,给天下百姓一个短暂安定环境。

下一扬战争也在休养生息后,随时准备与东吴孙策启动。

能够成为一代王主,周汤想得到的终于得到,看到那个原来非常羡慕的宫殿龙椅,他差点就想坐上去。

不过,儿子提醒过他,天下未统一前,只做王爷,一方诸侯,天下贤才志士,才会对你认可,需要慢慢收扰人心,这一切非一招一夕能够办到。

过于急躁行事,到手的东西会如昙花一现,瞬间消失。

周汤也不急于称帝,那确实会落人口实,引起汉姓刘家反对,某些人也会丧失本性,随便就可以称皇,位高权重如此轻易到手,蜀国内部动乱也会不止,民心也会不稳。

怕他这个王就变成三十一天,这是他在历史课堂上,不只一次跟学生们说的。

不久,曹军又传来消息,曹操因脑疾而终,二儿子曹丕定都许昌,称帝,号魏。

同时,东吴原孙策也学曹家称帝,号吴。两国之间达成某种默契,边境战斗基本结束,开始正常的商业贸易往来。

周汤这才在文臣的“顺乎民意”号召下,改王称帝,正式成为周王朝第一任皇帝。

此刻天下,周王朝与曹魏在洛阳形成僵持,东吴与周王朝在荆州的关系变得越来越微妙,长安大捷传遍天下,刘备三兄弟的死不仅未让原来的蜀国衰退,却莫名其妙地被那个人称凤稚的庞姓占领。

这让不少拥有野心的世家、豪强、士大夫也开始蠢蠢欲动,只要拥有兵权与财权,就可以夺得一方土地,称王称帝,不需要太多理由,完全是拳头天下。

这种流氓思想成为三国最为真实却不上台面的思想,加上原来的哥们义气的利益。

不过,能拿到台面上,让那些有学问的人,还有百姓都能接受的,还是当时的儒家文化,其实就是教你学老实点,乖乖宝贝,做一个好人,好好学习,天天向上,等读者有了自己家庭。

生了孩子,就知道教人育才都是些什么宝贝思想。

所以,周汤经过琢磨,当时拿到台面的就是两大类,“怀旧”与“立新”。

三国没有形成分立前,穷苦孩子吃不饱饭,连长安洛阳都出现人吃人,别说教人育乐。

官方除了打仗,要钱,女人,没人管孩子。

不过,世家大族钱多,就会想到将来事业接承,不读书怎么管理大家大业,这种私塾受到重视。

如今不管如何,虽然魏蜀吴,改成魏周吴,终于取得暂时平衡,国家就有闲钱,开始管教育。

魏国兴教:

曹操早在八年前就下令郡国修建学校,五百户以上的县设校官,选优秀子弟进校学习。

曹丕称帝后,即恢复太学,设博士,从各郡县学生中选拔优秀学生来许昌太学学习,并制定了一些优惠政策。

在这些政策的鼓舞下,许多人都愿意学习,并能努力学习,也出了一些人材。

据历史记载,后来十几年,魏太学生已多达一千多人。

蜀汉也设有太学,置有博士,也招收了少量学生,涌现出一批学者。

三国时期,儒学早被人抛弃,什么诗书五经,都成了狗屁,流氓有权有势,我怕谁。

还是有些正经学子,固执坚持每日早颂晚读,想是要读出天下难自己难。

魏曹丕执政后,捡起这破烂,把那些臭书生拢到一起,还出来几个帮派“王学”、“郑学”。

当官的里面,有些侍中、太常,捧起古文经学读,崇拜“王学”大师,还写了几本书,把过去的书“戴上眼镜”翻开一字一句解释。

其中有几个人因为与世家官宦沾亲带故,写的东西就放到殿堂里,开始成为教材书,又设下考试题,给那帮富家哥或穷苦孩子,司马世家就喜欢古文经学,魏国不知不觉就被司马控制。

后来,另一任魏皇帝因为对司马家不满,也就不喜欢古文,要学点新鲜的,站到郑学一派,到太学与博士们辩论。蜀汉也学人家魏国设太学、设博士后,提倡今文经学,反对古文经学,到是比较进步。

历史上有一个人物不能不提,谮纬,虽然他的思想被唾弃,但三家称帝都不约而同,都说受袭谮纬思想的理论依据。

从此也可看到,纵然是当皇帝也不太随意任性,放屁也要有一个理由。

蜀国思想:

一、杨厚三大弟子。

蜀汉本地学者守旧,保留的谶纬之风。刘备初入川时,百废待兴,就命当时对典制、旧法熟悉者四个大臣管理旧文、草创制度。

又令诸葛亮等五人制定蜀科,《诸葛亮传》也有记载。

蜀汉律法十分严厉,主要因为刘璋什么也不管,放任自流,专门为了管理流民才制定的,当然还有对益州本土嘴服心不服的一团群人压制用的,皮子是儒家的,里面却是法家。

杨厚就是一个非常知名的代表,周汤在重生几天,就曾听到别人说过一嘴。

他手下有弟子三千多人,想是学那孔子之风。

这个杨厚有三大弟子,大弟子叫任安,二弟子董扶,三弟子周群。

任安远走他乡到京师洛阳入太学,向五经博士学习儒家经典《诗》、《书》、《礼》、《易》,相应于出国镀金,“洋”学问就多,学风就新鲜。

后来,他回来隐居,在益州的文化中心广汉教学,这里就成为众多学者交流“论坛”。

后来,诸葛亮还写过两位大臣的推荐信,其中一个就是这个任安的学生。

二弟子董扶,当官后,研究旧学,后来帮刘姓一个公子夺益州,鼓动力非常强,绝对大嘴巴的诡辩高手。

三弟子就不是太知名,与他固执的性格有关。

二、益州学士。秦宓,被诸葛亮称为益州学士。

过去蜀中的教育程度比不上中原,自从司马相如还乡教学之后,蜀中的教育水平才接近齐、鲁之地。

后期郑学中原兴起发展到了新高度,因为战乱各地百姓流离,蜀中发展学术反而比中原地区稳定。

多年之后诸葛亮问起秦宓,任安、董扶有什么长处,秦宓回答:“董扶褒秋毫之善,贬纤介之恶。任安记人之善,忘人之过。”

秦宓是一个典型儒家人物,颂扬圣人美德,教化百姓,反对纵横权谋,杀人自生,亡人自存。

强烈反对周汤讨伐东吴就是因为固执的儒士思想,不考虑权衡也不管谁胜谁负,听起来非常愚蠢,不过,死读书,读死书,或许就是这个道理。

刘璋与张鲁决裂,将益州一分为二,北边的汉中由张鲁建立起了五斗米教的地方政府。

有一个叫张陵,在巴蜀行医传道,累积大量道教信徒,他的儿子张修响应黄巾起义,脱离东汉政权管制。

聚拢十万黄巾之众起义,控制整个益州,当然后来随着局势变化,也都被四分五裂。

所以,在益州的道教发展盖过儒学,原由是学习儒家学术一般是聪明人的学问,而崇拜于宗教迷信,精神得以寄托更贴近民生。

三、蜀郡太守王商。

刘璋依靠的大师,叫王商,广闻博学,只做一个代理蜀郡太守,相当于刘璋政府的总理行政官。

在三国是一个非常有名的学问家。他也重视以道德教化百姓,意思就是,大家好好学习一定都是好同志,不学习就是坏同志。

缺乏严厉的法制与管理,导致益州本地以及外来势力矛盾不断,叛乱政变,里应外合,这也是关羽进城顺利的一个主要原因。

四、司马微与宋忠。

原来是刘表的天下,刘表自幼接受儒学教育,本就是名满天下的八顾之一,因第二次党锢之祸被迫逃亡。

后来刘表由董卓任命为荆州刺史,他在稳定荆州局势同时,天下正值大乱,于是刘表设立学官,将关西、兖州、豫州的学士们招来,博求儒术。

颍川的学者识别人才的司马微就是这时被吸引而来,也就是当里凤稚的引荐者。

一时间荆州的五位名士都来与司马微结交,交流学问。司马徽视庞德公为兄长,庞德公虽然很有名气,但并无学说流传于世,只是司马微被称为“水镜”,诸葛亮被称为“卧龙“,庞统被称为“凤雏”。

宋忠其人想必熟读《三国演义》的人会熟悉,在小说里他是降曹派,被关羽生擒之后,让刘备骂得抱头鼠窜。

实际上宋忠是当时荆州最知名的大儒,他的学生遍布三国,荆州的宋忠与益州的王商二人早期分别为刘表、刘璋立下了文化教育的根基,宋忠和王商二人也是笔友。

刘表和刘璋比较起来,很明显刘表在儒学发展中的成就要远远高于刘璋。

刘备政府在荆州扎下根据,拉拢了大量人荆州学派的人才,也有不少学者在刘表统治时期就北归曹操那边,宋忠更是随着刘琮投降曹操。

东吴思想文化,基本是捡魏国与蜀的剩渣儿,就是重复,就不多说,省得读者看得心烦。

对于这些有文化的人又有号召力的诡辩者,只能引导,无法哄骗,最主要还是要善于利用,否则就要弑杀,当然会给别人后人留下恶名。

定都长安后,要想笼络人才,最主要就是把这些有思想的儒家代表邀请来,或者居住,送钱送物送媳妇,或者请他们来长安做客,讲学问。

自然希望他们只说凤稚的好话,周皇是如何天星下凡,引用古代周王朝的历史,说是后人也行,说是什么也罢,反正就让他们在写的书本里,引经据典。

告诉大家,周王朝所以建立,那都是有典故,有原因的。

放狗屁的就打几棍子,说好话的就给赏赐,反正大家脑袋闲着也是闲,天天吵架,把精力都放在吵架上面,别整天想周王朝不好的地方,这不挺好。

只要所有学问家、思想家坐在一起,和和气气的,管吃管喝,还管逛景看花,欣赏女人,周王朝在长安的妓院给他们免费用,别客气。

不过,周汤还是比较放心,儿子周洋所托之身诸葛孔明,基本成为控制整个思想界的“大神”。

曾经在之前做过不少铺垫,拉拢不少学问家思想家,提供给吃喝玩乐,居住休养场所,人吃饱闲暇时候,剩下的工作,主要还得靠儿子。

他当皇帝,儿子管脑子,父子搭台,自然绝配。

听到绝配,周汤就想到“育种”,怎么重生后,还总是翻来覆去想到儿子的专业,难道也是上天冥冥中的一个安排?

心中想到周洋,对荆州的事就非常不放心,虽然目前来讲,由于改动历史,诸葛亮镇守,赵云把关,把东吴从上至下被吓住,终究涉及到厉害关系,还是要提前准备应对之策。

不几日,一方面把汉中人口向荆州襄阳集中,实行屯田制,增加当地兵力来源。

另一方面,又命魏延、黄忠在全国继续进行招兵,打造武器,充足粮草,为荆州可能出现的意外,做好充足的准备。

同类推荐
  • 历史的悬案

    历史的悬案

    历史的悬案人类社会总是在纵横捭阖中不断激荡和前进,历史从不会因时间的久远而被湮没,那些尘封于岁月中的离奇悬案同样不会被后人忘记。无论是名人的离奇死亡,还是战争的不解谜团,所有离奇跌宕的谜案背后似乎都隐藏着不为人知的惊天秘密。《历史的悬案》将带你回顾那些历史的瞬间,为你拨开重重迷雾,重新探索和追寻历史的真相。
  • 中国历代传世国宝之谜

    中国历代传世国宝之谜

    中华文明,五千年来没有中断;国之瑰宝,五千年来熠熠生辉。文明孕育了国宝,国宝延续了文明。国宝是中国历史凝固的精华,是供世代传承和观赏的智慧。它们的身世离奇,它们的故事跌宕起伏,峰回路转中始见它们的精彩。因为国宝的璀璨,更显中华文明的与众不同,也正因中华文明的与众不同,方显国宝的耀眼。
  • 黄天之世

    黄天之世

    “苦难,腐败,欺凌!”“我等小民饱经苦难,官吏腐败横行,肆意欺凌我等,我等不过是贩夫走卒,农人兵丁,家无立锥,不为大汉天子所知,对于高高在上的大汉天子,不过蝼蚁!”“官兵称我等为蚁贼!!!”“天下大旱,颗粒无收,而赋税益重,只因宦戚权贵欲骄奢享福!”“我等家无立锥,手无寸铁,唯有人多势众。今我等裹黄巾而聚众而起,定当革天命于世间,汉家气数已尽,我等必将取而代之!”“苍天已死,黄天当立,岁在甲子,天下大吉!!!”
  • 我真是个铸剑师

    我真是个铸剑师

    旁山风是一个奴隶,被选入肉身祭剑之列,当他正要跳炉祭剑之时,却发生意外,他本以为死里逃生,却不想卷入了一场血雨腥风的国剑之争。为活命,为永不为奴,旁山风最终走上铸剑之路,最终成为一代绝世铸剑师,力挽春秋风云,搅弄诸侯天下。书友群:570501530
  • 清史是个什么玩意儿:话说清朝十二妃

    清史是个什么玩意儿:话说清朝十二妃

    本书挑选了清代深宫对满清乃至中国的影响绝不亚于“清朝十二帝”的十二位女性。通过对她们故事的讲述,让大家准确、快捷地了解清代后妃,特别是理解她们身处于自己时代中的困境与局限。
热门推荐
  • 邪王独宠:重生逆天大小姐

    邪王独宠:重生逆天大小姐

    据报道,世界顶级佣兵团创始人离奇失踪,生死不明。夕绾摸了摸额头上的窟窿,打量陌生的身体,奇怪的世界,有一句mmp她不知该不该讲。辛苦解完毒的她,只想找个地方清理一下子,却没想到误打误撞闯入了他药浴的地方。“小美人,你不如就从了我如何~”他转过头,不理她,“我们只是合作关系” 夕绾生气,慕君颜架在他脖子上:“兄弟,想造反吗?” 他一脸冷漠,嘴上:“离我远点。” 转头心里:“怎么还不来找我。” 如果用四个字来形容——有且仅有。 如果用四个字母来形容——ONLY。 你是唯一,我的有且仅有——致我的小可爱们。【男强女强。本文是篇小宠文哦~欢迎翻牌】
  • 愁容骑士

    愁容骑士

    一群患了性饥渴的健康男儿。一群被性压抑深深煎熬的剽悍汉子。在亘古的漠漠荒原上,他们像公骆驼发情那样追逐异域女子,嘴里发出“咻咻”的可怕叫声。他们阴郁,忧愁,他们渴望女人,他们想过正常人的生活,但却不可能,因为他们是特殊的人类一群。他们是浪漫派最后的骑士。
  • 绝版腹黑拽甜心

    绝版腹黑拽甜心

    【完结】“妈咪,我不要订婚!”樱沁瑾清澈的眸子快滴出泪来了。“不行,除非……”她是一个爱搞怪的腹黑甜心,为了躲避父母给她安排的婚事,而立下了一纸契约——一年之内找到自己喜欢的人,否则就要与浅式集团少爷订婚。无奈之下,她隐藏了樱家二小姐的身份,跑进了幻樱皇家贵族学院寻找真爱。而让她没有想到的是,在短短一年之内遇到了这么多场阴谋,险些丢掉了自己的小命。善良如她,腹黑如她,单纯如她,不知能否禁得住重重考验?[简介无能,请看内容]┄┅┄┅┄┅┄┅┄小虐大宠,洗具完结,放心入坑┄┅┄┅┄┅┄┅┄
  • 不当王妃

    不当王妃

    *(VIP半价,一次性阅读此书,只需要大约250点。)*--------------------------------------她,江湖上的女侠言舞烟(不过好象没什么名气),可是风翼国言家九小姐言君玉,云昊国玉公主,当然还是二十一世纪穿越者(这个不是重点啦),在这异世界活了17年,为了体验生活什么都做过,包括丫鬟、乞丐、媒婆...人生得意啊!恩.....还差点做了王妃(当然还有向后跑的新娘),呜.....还有别人的替身(长得像又不是她的错),“你的一生各方面可以说是得意,不过,唯有情关难走......记住,不要强求!”是吗?她才不信!要她做替身,她宁愿不当王妃!他,宫怀圣可是雷奥国皇上的亲弟弟,人人敬畏、英明的逍遥王,言舞烟却在成亲当日让他成为弃夫,要不是她长的象他死去的心爱女子,他才不会娶她!他发誓一定要报复她...故事就这么的开始了......
  • 那些年 在美国

    那些年 在美国

    “前往纽约的旅客请注意,您乘坐的UA87航班现在开始登机了……”陈欣拖着蓝绿色的行李箱,向登机口走去。看着手中飞往纽约的机票与美国大学的入学通知书,心里有些百感交集。到美国读大学,又有什么样的生活在等着自己呢?她好奇地抽了三张塔罗牌,带着几丝疑虑与兴奋,踏上了去往美利坚的飞机。一本反映了赴美留学生真实生活的小说。如果你好奇留学生在国外的校园生活,那就请跟着女主人公陈欣的步伐去一探究竟……
  • 混元丹道

    混元丹道

    五岁记事那年盛夏,曾问杨老头子天有多高,老头子望了望天答不知道,又想四眼井深不见底问地有多厚,老头子笑答不知道到!引起众人哈哈大笑,说道小儿望天无知,不知天高地厚!后有问众人难道你们知道天有多高?地有多厚?众人哑口无言。
  • 家庭故事

    家庭故事

    无数事实、经验和理性已经证明:好故事可以影响人的一生。而以我们之见,所谓好故事,在内容上讲述的应是做人与处世的道理,在形式上也应听得进、记得住、讲得出、传得开,而且不会因时代的变迁而失去她的本质特征和艺术光彩。为了让更多的读者走进好故事,阅读好故事,欣赏好故事,珍藏好故事,传播好故事,我们特编选了一套“故事会5元精品系列”以飨之。其选择标准主要有以下三点:一、在《故事会》杂志上发表的作品。二、有过目不忘的艺术感染力。三、有恒久的趣味,对今天的读者仍有启迪作用。愿好故事伴随你的一生!
  • 农门悍妻:将军大人请留步

    农门悍妻:将军大人请留步

    从小她就被定命里带煞气,会害死同父异母的庶弟,重男轻女的爹为苏家唯一的儿子,将她这个嫡女丢在乡下。揭不开锅的情况下她为了吃饱,开始了自力更生。银子开始大把大把的赚。家里亲戚又开始来找她麻烦。“识相点把银子交给我们保管。”给你们那还不如把银子丢到水里去。一道圣旨将他们两个陌生人绑了在一起。“安分点!不然休了你。”她还觉得很委屈呢,她又不喜欢他,不过她倒是巴不得他休了她。当大将军喜欢上她之后……“娘子,儿子重要还是夫君重要?”“儿子。”夫君没了还可以再找,儿子是她身上掉下的。某人正好借此机会修理她冷落他那么久。“你要干嘛?”“滚床单!”--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倾国倾城赋

    倾国倾城赋

    她有倾国倾城的容貌,带着一颗简单的真心入宫,却不知是自己兄长的步步为营。他是雄才大略文治武功的天下正主,坐拥江山美人,却因一曲《倾国倾城赋》难以忘怀。他是不败战神,是大漠里面驰骋无阻的天之骄子,保家卫国,却逃不开飞鸟尽良弓藏的宿命。她是一国皇后,伊人如水,有一种美丽永远不随时光而消逝,可惜,自古皇帝多薄情。他是名门之后,雄姿英发,却牵连进了皇位之争,为她生、为她死。昔日的“若得阿娇作妇,当以金屋贮之”犹在耳,内忧外患的长安城中,色衰日、爱去时。阿娇若歌,子夫若曲,李蓁若赋,钩戈若诗。看汉武帝一生中最重要的四个女人,看汉武帝背后的四个男人,看盛世西汉,看深宫内的勾心斗角。
  • 诡局

    诡局

    买了个娃娃变石膏。打电话给卖家,卖家居然来一句,石膏有生命,既然买下就成为了我的妻子。几次扔掉它感到诡异的回来,更是缠上了我。自从有了这石膏,各种离奇古怪的事发生在我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