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9230300000014

第14章 调和儒家

在刘备家族被剿灭,周汤问马超与魏延,需要什么赏赐,发现两人目光里充满恐惧与不安。

任何人如果坐得越高,就会与下属疏远隔阂,越会产生更多猜忌与疑惑,他们两人对参与整个事件政变,内心是不会安宁。

这点周汤帮不了他们,荣华富贵如果不能满足,那天他们需要的东西,就是你给不了的。

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周汤隐隐觉得自己开始变得充满血腥,虽然整个事件不是他要大动干戈,而是很多人闻到味道,就会帮你去办,帮你完成。

原来,开始他也只是试探魏延与马超,没想到他们会主动去做或被动不管,说明在他们内心深处,默许这一切的发展,推动,终结。

不久,在马超与魏延的一再要求下,诸葛亮上书凤稚,暂以王称谓,定号周,长安城为临时“办公室”。

统治区域关中、汉中、西川、荆州等大片土地,全国开始大兴土木建筑,给天下百姓一个短暂安定环境。

下一扬战争也在休养生息后,随时准备与东吴孙策启动。

能够成为一代王主,周汤想得到的终于得到,看到那个原来非常羡慕的宫殿龙椅,他差点就想坐上去。

不过,儿子提醒过他,天下未统一前,只做王爷,一方诸侯,天下贤才志士,才会对你认可,需要慢慢收扰人心,这一切非一招一夕能够办到。

过于急躁行事,到手的东西会如昙花一现,瞬间消失。

周汤也不急于称帝,那确实会落人口实,引起汉姓刘家反对,某些人也会丧失本性,随便就可以称皇,位高权重如此轻易到手,蜀国内部动乱也会不止,民心也会不稳。

怕他这个王就变成三十一天,这是他在历史课堂上,不只一次跟学生们说的。

不久,曹军又传来消息,曹操因脑疾而终,二儿子曹丕定都许昌,称帝,号魏。

同时,东吴原孙策也学曹家称帝,号吴。两国之间达成某种默契,边境战斗基本结束,开始正常的商业贸易往来。

周汤这才在文臣的“顺乎民意”号召下,改王称帝,正式成为周王朝第一任皇帝。

此刻天下,周王朝与曹魏在洛阳形成僵持,东吴与周王朝在荆州的关系变得越来越微妙,长安大捷传遍天下,刘备三兄弟的死不仅未让原来的蜀国衰退,却莫名其妙地被那个人称凤稚的庞姓占领。

这让不少拥有野心的世家、豪强、士大夫也开始蠢蠢欲动,只要拥有兵权与财权,就可以夺得一方土地,称王称帝,不需要太多理由,完全是拳头天下。

这种流氓思想成为三国最为真实却不上台面的思想,加上原来的哥们义气的利益。

不过,能拿到台面上,让那些有学问的人,还有百姓都能接受的,还是当时的儒家文化,其实就是教你学老实点,乖乖宝贝,做一个好人,好好学习,天天向上,等读者有了自己家庭。

生了孩子,就知道教人育才都是些什么宝贝思想。

所以,周汤经过琢磨,当时拿到台面的就是两大类,“怀旧”与“立新”。

三国没有形成分立前,穷苦孩子吃不饱饭,连长安洛阳都出现人吃人,别说教人育乐。

官方除了打仗,要钱,女人,没人管孩子。

不过,世家大族钱多,就会想到将来事业接承,不读书怎么管理大家大业,这种私塾受到重视。

如今不管如何,虽然魏蜀吴,改成魏周吴,终于取得暂时平衡,国家就有闲钱,开始管教育。

魏国兴教:

曹操早在八年前就下令郡国修建学校,五百户以上的县设校官,选优秀子弟进校学习。

曹丕称帝后,即恢复太学,设博士,从各郡县学生中选拔优秀学生来许昌太学学习,并制定了一些优惠政策。

在这些政策的鼓舞下,许多人都愿意学习,并能努力学习,也出了一些人材。

据历史记载,后来十几年,魏太学生已多达一千多人。

蜀汉也设有太学,置有博士,也招收了少量学生,涌现出一批学者。

三国时期,儒学早被人抛弃,什么诗书五经,都成了狗屁,流氓有权有势,我怕谁。

还是有些正经学子,固执坚持每日早颂晚读,想是要读出天下难自己难。

魏曹丕执政后,捡起这破烂,把那些臭书生拢到一起,还出来几个帮派“王学”、“郑学”。

当官的里面,有些侍中、太常,捧起古文经学读,崇拜“王学”大师,还写了几本书,把过去的书“戴上眼镜”翻开一字一句解释。

其中有几个人因为与世家官宦沾亲带故,写的东西就放到殿堂里,开始成为教材书,又设下考试题,给那帮富家哥或穷苦孩子,司马世家就喜欢古文经学,魏国不知不觉就被司马控制。

后来,另一任魏皇帝因为对司马家不满,也就不喜欢古文,要学点新鲜的,站到郑学一派,到太学与博士们辩论。蜀汉也学人家魏国设太学、设博士后,提倡今文经学,反对古文经学,到是比较进步。

历史上有一个人物不能不提,谮纬,虽然他的思想被唾弃,但三家称帝都不约而同,都说受袭谮纬思想的理论依据。

从此也可看到,纵然是当皇帝也不太随意任性,放屁也要有一个理由。

蜀国思想:

一、杨厚三大弟子。

蜀汉本地学者守旧,保留的谶纬之风。刘备初入川时,百废待兴,就命当时对典制、旧法熟悉者四个大臣管理旧文、草创制度。

又令诸葛亮等五人制定蜀科,《诸葛亮传》也有记载。

蜀汉律法十分严厉,主要因为刘璋什么也不管,放任自流,专门为了管理流民才制定的,当然还有对益州本土嘴服心不服的一团群人压制用的,皮子是儒家的,里面却是法家。

杨厚就是一个非常知名的代表,周汤在重生几天,就曾听到别人说过一嘴。

他手下有弟子三千多人,想是学那孔子之风。

这个杨厚有三大弟子,大弟子叫任安,二弟子董扶,三弟子周群。

任安远走他乡到京师洛阳入太学,向五经博士学习儒家经典《诗》、《书》、《礼》、《易》,相应于出国镀金,“洋”学问就多,学风就新鲜。

后来,他回来隐居,在益州的文化中心广汉教学,这里就成为众多学者交流“论坛”。

后来,诸葛亮还写过两位大臣的推荐信,其中一个就是这个任安的学生。

二弟子董扶,当官后,研究旧学,后来帮刘姓一个公子夺益州,鼓动力非常强,绝对大嘴巴的诡辩高手。

三弟子就不是太知名,与他固执的性格有关。

二、益州学士。秦宓,被诸葛亮称为益州学士。

过去蜀中的教育程度比不上中原,自从司马相如还乡教学之后,蜀中的教育水平才接近齐、鲁之地。

后期郑学中原兴起发展到了新高度,因为战乱各地百姓流离,蜀中发展学术反而比中原地区稳定。

多年之后诸葛亮问起秦宓,任安、董扶有什么长处,秦宓回答:“董扶褒秋毫之善,贬纤介之恶。任安记人之善,忘人之过。”

秦宓是一个典型儒家人物,颂扬圣人美德,教化百姓,反对纵横权谋,杀人自生,亡人自存。

强烈反对周汤讨伐东吴就是因为固执的儒士思想,不考虑权衡也不管谁胜谁负,听起来非常愚蠢,不过,死读书,读死书,或许就是这个道理。

刘璋与张鲁决裂,将益州一分为二,北边的汉中由张鲁建立起了五斗米教的地方政府。

有一个叫张陵,在巴蜀行医传道,累积大量道教信徒,他的儿子张修响应黄巾起义,脱离东汉政权管制。

聚拢十万黄巾之众起义,控制整个益州,当然后来随着局势变化,也都被四分五裂。

所以,在益州的道教发展盖过儒学,原由是学习儒家学术一般是聪明人的学问,而崇拜于宗教迷信,精神得以寄托更贴近民生。

三、蜀郡太守王商。

刘璋依靠的大师,叫王商,广闻博学,只做一个代理蜀郡太守,相当于刘璋政府的总理行政官。

在三国是一个非常有名的学问家。他也重视以道德教化百姓,意思就是,大家好好学习一定都是好同志,不学习就是坏同志。

缺乏严厉的法制与管理,导致益州本地以及外来势力矛盾不断,叛乱政变,里应外合,这也是关羽进城顺利的一个主要原因。

四、司马微与宋忠。

原来是刘表的天下,刘表自幼接受儒学教育,本就是名满天下的八顾之一,因第二次党锢之祸被迫逃亡。

后来刘表由董卓任命为荆州刺史,他在稳定荆州局势同时,天下正值大乱,于是刘表设立学官,将关西、兖州、豫州的学士们招来,博求儒术。

颍川的学者识别人才的司马微就是这时被吸引而来,也就是当里凤稚的引荐者。

一时间荆州的五位名士都来与司马微结交,交流学问。司马徽视庞德公为兄长,庞德公虽然很有名气,但并无学说流传于世,只是司马微被称为“水镜”,诸葛亮被称为“卧龙“,庞统被称为“凤雏”。

宋忠其人想必熟读《三国演义》的人会熟悉,在小说里他是降曹派,被关羽生擒之后,让刘备骂得抱头鼠窜。

实际上宋忠是当时荆州最知名的大儒,他的学生遍布三国,荆州的宋忠与益州的王商二人早期分别为刘表、刘璋立下了文化教育的根基,宋忠和王商二人也是笔友。

刘表和刘璋比较起来,很明显刘表在儒学发展中的成就要远远高于刘璋。

刘备政府在荆州扎下根据,拉拢了大量人荆州学派的人才,也有不少学者在刘表统治时期就北归曹操那边,宋忠更是随着刘琮投降曹操。

东吴思想文化,基本是捡魏国与蜀的剩渣儿,就是重复,就不多说,省得读者看得心烦。

对于这些有文化的人又有号召力的诡辩者,只能引导,无法哄骗,最主要还是要善于利用,否则就要弑杀,当然会给别人后人留下恶名。

定都长安后,要想笼络人才,最主要就是把这些有思想的儒家代表邀请来,或者居住,送钱送物送媳妇,或者请他们来长安做客,讲学问。

自然希望他们只说凤稚的好话,周皇是如何天星下凡,引用古代周王朝的历史,说是后人也行,说是什么也罢,反正就让他们在写的书本里,引经据典。

告诉大家,周王朝所以建立,那都是有典故,有原因的。

放狗屁的就打几棍子,说好话的就给赏赐,反正大家脑袋闲着也是闲,天天吵架,把精力都放在吵架上面,别整天想周王朝不好的地方,这不挺好。

只要所有学问家、思想家坐在一起,和和气气的,管吃管喝,还管逛景看花,欣赏女人,周王朝在长安的妓院给他们免费用,别客气。

不过,周汤还是比较放心,儿子周洋所托之身诸葛孔明,基本成为控制整个思想界的“大神”。

曾经在之前做过不少铺垫,拉拢不少学问家思想家,提供给吃喝玩乐,居住休养场所,人吃饱闲暇时候,剩下的工作,主要还得靠儿子。

他当皇帝,儿子管脑子,父子搭台,自然绝配。

听到绝配,周汤就想到“育种”,怎么重生后,还总是翻来覆去想到儿子的专业,难道也是上天冥冥中的一个安排?

心中想到周洋,对荆州的事就非常不放心,虽然目前来讲,由于改动历史,诸葛亮镇守,赵云把关,把东吴从上至下被吓住,终究涉及到厉害关系,还是要提前准备应对之策。

不几日,一方面把汉中人口向荆州襄阳集中,实行屯田制,增加当地兵力来源。

另一方面,又命魏延、黄忠在全国继续进行招兵,打造武器,充足粮草,为荆州可能出现的意外,做好充足的准备。

同类推荐
  • 中华姓氏起源通史

    中华姓氏起源通史

    为了帮助炎黄子孙寻根问祖,寻找自己姓氏的源流,本书从大量古今典籍文献、家谱资料中钩沉辑佚,介绍了500多个姓氏的起源、演变、郡望、堂号、迁徙分布、历史名人等,生动翔实地讲述了每个姓氏的来龙去脉,融知识性与趣味性于一体,具有很强的可读性和收藏价值,是全球华人了解自己的姓氏,寻根问祖的一本不可多得的参考书。
  • 帝国风云之君临

    帝国风云之君临

    跨越星际的回家路变成了穿越,转世重生再回南宋,原本只打算安静地做个小衙内捎带为家人谋点福利,可谁曾想靠着完整的记忆也只能勉强在科举场上混个排名二百五,却不仅要免费给别人当盾牌,还招惹了一大群可怕的敌人,其中甚至包括了位高权重的同类。没办法过安生日子,也就只能……当穿越者不再孤独,这个世界会很混乱!当见识得到拓展,这个世界会很忙碌!当治下民众皆如龙,这个世界无法阻止君临天下!
  • 三国之黄巾贼

    三国之黄巾贼

    文有文气,武有武气。穿越到三国,成为黄巾驸马爷,能够呼风唤雨的张角,向天借命的刘宏,未死的典韦,重用的高顺,逆天改命的戏志才.......书友群:594338912期待你的加入
  • 萌爹驾到

    萌爹驾到

    大唐年间,因为粮食不足,山贼王方旭下山了。这一年,方旭在山下误打误撞的捡到了一个“女儿”。从此方旭开启了萌爹之路!动我可以!不许动我女儿!“女儿,你想要个弟弟妹妹呢?你看看这位姐姐好生养!”“女儿,你想要几个后妈吗?你看看这几位姐姐多温柔!”“女儿,你想吃高丽的人生吗?爹这就给你弄几吨来!”“女儿………………”
  • 汉末宏图

    汉末宏图

    东汉末年,卖官鬻爵成风,三公九卿明码标价,郡守县令尽为奸邪爪牙。张角振臂一呼,四百年帝国大厦轰然崩塌。 值此乱世,一名现代大学生,半吊子摸金校尉,穿越成了大反派西凉大将李傕之子。枭雄四起,世家林立,在这大争之世,且看李炎如何重整山河,描绘出绝世宏图!
热门推荐
  • 人脉心理学

    人脉心理学

    人人都希望自己能够拥有一个良好的人际关系,以便自己在日常的工作和生活中获得更多的成功机会。
  • 火神斩

    火神斩

    一段神秘的重生,一条血腥的复仇之路,一个神秘大陆....一切的一切是无意还是早已注定。杀血路,解迷局,傲视苍穹,弹指灭天...
  • 云间剑

    云间剑

    “跟我走吧,我带你去个好玩儿的地方~”韩枫已经不止一次听到这句话了,但是看着牵着自己手一脸认真的家伙他还真不好反驳什么。一会儿把自己带到八大派华山论剑,一会儿把自己带到朝廷出兵血洗武林,一会儿又来了个魔教正道惊天大决战,他真的只想安安静静的住在太平盛世,只可惜他的系统有些不靠谱……粉丝群群聊号码:569645580,欢迎各位寄刀片
  • 东山经

    东山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Dam Busters
  • 恶女当家

    恶女当家

    苏怀云重生后没有急着报仇,而是徐徐图之。一刀下去太便宜了仇人,不如一刀刀凌迟,让他们生不如死,再从云端坠入沼泽,身败名裂,才是应得的下场。但是尊贵俊美的状元郎该是娶了继妹才是,怎么突然对她青睐有加?
  • 扬州清曲曲词卷

    扬州清曲曲词卷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婴童百问

    婴童百问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创新生态密码:硅谷进化史

    创新生态密码:硅谷进化史

    在《创新生态密码:硅谷进化史:》一书里,巴里·M.卡茨教授充分地研究了硅谷设计的历史,他认为硅谷的成功是60年不可复制的独特历程所孕育的。经过原始调研及深入剖析硅谷的发展史,巴里·M.卡茨教授全面系统地剖析了在硅谷设计的变迁以及设计在硅谷“创新生态系统”形成中扮演的重要角色。
  • 清明上河图密码(1-6大全集):隐藏在千古名画中的阴谋与杀局

    清明上河图密码(1-6大全集):隐藏在千古名画中的阴谋与杀局

    小说史上最庞大的历史推理格局!士、农、工、商、兵五大群体;宋、高丽、辽、金、西夏、方腊六方势力;密室、无头尸、比拟杀人等超过20种推理诡计;梅船案、飞钱案、化灰案等80多起大小案件;讼师、牙人、相师、小贩等824个有名有姓人物……《清明上河图》画里画外824位有名有姓有故事的人物原地复活!一场席卷帝国的腥风血雨,已在全图正中的虹桥下荡起涟漪。欲解中国千年局,先破清明上河案!一部融历史与推理悬疑的奇书!翻开本书,一幅旷世奇局徐徐展开,错综复杂,丝丝入扣,824个人物逐一复活,为你讲述《清明上河图》中埋藏的帝国秘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