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眼到了陆风上京的日子。
听说陆家少爷要去京城赶考科举,几乎一半的苏州百姓都到了城门送行。
对于苏州百姓们来说,小陆少爷是个很奇妙的人。十八岁之前人人都讨厌他,偏生一场大病,将他变成了一个全民爱戴的小少爷。
尽管二十以后的他平时作风低调,但关于他的流言总是断断续续地出现在苏州城内。
比如出门买东西的时候,这位少爷从来不让下人帮他提行李,反倒是他一脸笑容地帮着府上丫鬟拿了一手的大包小包;比如他听说城东有个孩子发高烧,险些就要去世的时候,是他专程来看望孩子,顺手让大夫拿了几服说不清楚的药,转眼孩子的病就好了;比如城西那家穷苦人,饿得实在没办法跪在陆府门前乞讨,小少爷却是什么也不问,直接给了好几十两白银;比如他有时候似是无聊得紧,居然拉着街头一帮小鬼头,为他们做风筝,还教了他们一种叫做什么“丢沙包”的玩物和玩法。
这种放在别家公子身上会令人啼笑皆非的事情,在咱们这位陆小少爷身上可没少发生过。
弄得整个苏州城都把他当做了自己的孩子。偏生这位小少爷又温和,见到寻常百姓给自己打招呼的,还笑吟吟得回头招呼回去。
而这天小少爷要离城,自是少不了大家伙儿热闹一下。
几个心软的妇人,看着都快哭了出来。
朱惜丫头在一旁看着如此大的阵势,一方面惊讶,一方面得意又开心。老陆老爷满脸的欣慰和开怀,孙氏夫人则是一脸的不舍和难过。
这位小少爷,竟也一点都不怯场,对着四周百姓拜了一拜,然后又当着所有百姓的面,对着两位父母下了跪,行了大礼。弄得整个场面那叫一个煽情,孙氏夫人也是终究忍不住哭了出来。
————————
陆风在上一世中也没少在电视里见过各种学子赴京赶考的样子。基本印象也就是背着个大竹筐,提着把破雨伞,三三两两个学子一同上路。经过泥泞的山路,然后在瓢泼大雨中找上一家破庙借宿如此之类。
而实际上小陆少爷的赴京赶考之途,其实还真的算是舒坦无比。
坐着雇来的马车,与丫鬟一起吃吃小点心,聊聊天,望望沿途的风景,其实与郊游并没有什么两样。
“呼,要是宁采臣也是如此这般上路,怕是也不会有倩女幽魂了。”车上的陆风自语笑道。
“少爷,宁采臣是什么人?”朱惜眨巴着大眼睛,好奇问道。
“这……”小陆少爷顿时不知道如何接话,楞了一愣,不过转念想想,反正也没所谓,就说道,“只是个道听途说来的故事而已,你要是有兴趣,我说给你听如何?”
“好啊少爷,朱惜要听!”
不过这《聂小倩》才说到宁采臣借宿兰若寺,朱惜却吓得有点不敢听了,急忙说着:“不听了不听了,少爷是故意整朱惜,尽说些吓人的故事。”
“好好,不说了便是。”陆风笑笑,心想这故事的精华可全在后半部分,不听可是你自己的损失。
其实也就是陆风这种富家子弟才会连赶考都会赶得如此优雅舒服。寻常学子想要上京赶考,哪有这般游山玩水般的兴致。
且不说路途遥远,没钱的学子们还真是只得靠着一把破伞遮风挡雨,在难走的道路上走个好几个月才能京中。更不要说途中艰险,被大风吹被暴雨淋只是寻常事,最可怕还是遇上强盗,钱被卷走还算好的,闹得不巧连性命都得丢掉。
陆风想了想,说:“那我跟你说另一个故事好不好?”
“不吓人的朱惜才听。”朱惜原本不太愿意理他,只是又实在经不起好奇心折腾。
陆风笑笑,看着这贴身丫鬟故意嘟起嘴,眼里的光采却尽往自己处漂,便轻咳一声开始讲上一世网上看来的笑话。
“话说有这么一位住在山中的小姐,有一天来了一位上京赶考的书生避雨。一番言谈之后,觉得此子还当真是满腹才华,只是家境贫寒,竟是连路费都快使完了。于是这位小姐便掏出一些银两,并以身相许。”
朱惜听到此处脸上稍稍一红,有些气呼呼得瞪了一眼自己少爷,却没有说话。
陆风笑笑,接着说:
“次日小姐垂泪送走书生:‘君若高中莫负妾身。’书生也是发誓绝不负她。之后书生便依依不舍地离开了继续赶考。送走了书生,小姐却转身对丫鬟吩咐,让她将那书生的名字记录在册……”
朱惜眼中有些疑问,陆风只当不察,继续说着:
“丫鬟苦着脸,对那小姐说道:‘小姐,这都已经是第五十个书生了!’小姐说……”
“那小姐怎的如此……”朱惜一脸惊讶,捂住了小嘴,“少爷,那小姐最后说什么?”
“她说呀,没事,总有一个会中的。”
朱惜听完,愣是想了半刻,才焕然大悟地打骂了陆风好久。
再说那在马车前面赶车的车夫,一路上肚子里也是疑惑,心想这位苏州小少爷,怎么竟会被丫鬟在车里又打又骂,这有钱的主儿,还真是不知道在想些什么。
朱惜打骂了陆风一会,累得气喘吁吁,坐正了身子看了一会沿途风景,像是突然记起什么一般,问道:“对了,少爷当初解试时,怎的没听说合格的消息?”
“你家少爷我还能不合格吗?”陆风笑笑,有些不置可否,“合格了便是合格了,也没必要再特意说一下。”
朱惜闻言不由得呸了一句,陆风知道这是她“要脸吗?”的意思,说道:“怎么,你还希望少爷我不合格?”
“朱惜哪里敢,只不过京里的省试,少爷是不是还是应该多温习一下?”朱惜笑道,“此番出门,少年却愣是没带一本书。”
“书太重,不带也罢。”回了这么一句的小陆少爷心想着,也不知道是不是因为有了两世的记忆和知识,在这一世居然是有了过目不忘的本领。再复杂的文章,看上一遍也就记得了,再想一想,便能融会贯通。实在是方便。
上一世自己最讨厌的便是读书,这一世老天爷却给了自己一个这么好的脑子,实在是有点好笑。这么想着,心里越是轻松了起来,仿佛连那京中的考试,都已经注定合格了一般。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