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9257800000484

第484章 拐走徐霞客

“徐弘祖?”那不就是徐霞客么?活的?

雾朦纱上下打量了书生几眼,嗯,有点儿黑,有点儿壮,果然是个资深驴友的样子。回头看向孙主编,“你算是做了件让我满意的事情,继续努力哦。”

眼睛冲孙主编眨了眨,飘过去一个勾魂眼,随即转过身来,一脸严肃,向徐霞客福了一福,“见过振之先生”。

孙主编眼前一黑,脑子轰轰作响,他怕的就是这个。嘴里嘟囔着,“这个成了精的……”

要说孙主编也算是久历花丛,不过见惯了那些发嗲的小明星,这雾姐的功力着实让他招架不住,欲罢不能。话说他肯到这远东来吃苦,真的有一半儿原因是来追随这位李伍军的。

什么叫“转眄**,明眸善睐”,什么叫“神光离合,乍阴乍阳”,孙主编可是东岸第一笔杆子,什么不懂?什么没见过,可就是扛不住雾姐的一眼,这就叫一物降一物。

徐霞客是个洒脱磊落的人,对方显然在东国身份甚高,虽然是个女子,他却也并没有什么偏见,当下拱拱手还礼。回头介绍老太太,“这是家慈。”

雾朦纱又是正式地行礼,“见过王老夫人”。

老太太虽然岁数大了,可一点儿也不糊涂,这位可是史书评价“勤俭有卓识”的。她知道东朝的元老可是大贵族,当下还礼,“不敢当,老身可受不起元老的礼。”

“能培养出振之先生这样的高才,您老就当得这一礼。”

这话老太太爱听,毕竟在夸自己的儿子。

其实这个时候徐霞客名声未显,《徐霞客游记》还没有写到十分之一,又没有功名。不过徐家可是传承五百年的“南州高士”,老太太一直引以自豪。

自己的儿子无意功名,但学问可并不差。别人不认可,老太太可一直认为自己的宝贝老儿子是高才,这东岸人显然是识货的,老太太一时对东岸印象大好。

徐霞客的心里可是一惊,惊的是雾姐那一句“王老夫人”。

一路上孙主编对自己多有溢美之词,说自己在东朝名声远扬,还以为是客气话。

谁知这见的第二位元老头次见面,就知道叫自己“振之先生”,这也就罢了,连家母姓王都知道,我什么时候在海外有这么大名气了?自己怎么都不知道?

没人介绍旁边的妇人,显然是地位不够。雾朦纱知道徐霞客的继室罗氏是个悍妇,这大概也是大旅行家整天在外面晃荡不爱回家的原因之一吧?

夫妻感情不和,徐霞客是一定不会带老婆出门的。爱妾周氏又大着肚子被悍妇老婆趁老公不在家给卖了,这位多半是另一位如夫人金氏。

老公出门旅游,老婆在家看家,小妾随行照顾,这也是这个时代的常态。

如今是十七世纪,东岸讲究的是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顺应时代,融入时代,这奴隶制也是有的。雾朦纱对徐霞客再客气,也不可能连小老婆这种奴婢也见礼。

倒是妇人主动给雾姐行了个礼,“奴婢金氏,见过元老大人。”

看来自己估计的果然没错,雾姐只是点点头。随即邀请徐霞客母子和孙主编到自己的办公室。

话说一般现代人知道徐霞客大名的不少,知道徐弘祖的就不多了,遑论王氏、金氏、周氏、罗氏?这雾姐又不是邵总那样博古通今的大才,怎么这么博学呢?这就跟二军有关了。

二军也不是太博学的人,不过在现代的时候,作为一个没有经济压力,旅游为生的大纨绔,最崇拜的就是徐霞客了,这是于我心有戚戚焉的旅游界前辈嘛。

雾姐原来是仁军贸易公司贩奴团队里,负责奴隶培训的。

二军起步时期,亲自领人贩奴。十七世纪没有手机网络,几个元老没事交流,托二军的福,这徐霞客的生平大家早就烂熟了。

二军曾言,有幸穿越到十七世纪,若有机会,一定要去面见自己这位偶像去。不过二军如今贵为共济会领袖,常务执委,这来明国旅游的机会是越来越小了。

如今徐霞客居然自己送上门来,雾姐暗下决心,一定要想办法把他打包送到东岸去,成就二军这个老领导的愿望。

不过这王老太太有八十了吧?怎么也能跟到济州岛来,真是非常人也,啧啧。

孙悟本也知道二军团队的愿望,因此既然偶遇徐霞客,就想办法把他拐到了济州岛,果然雾姐大为高兴,对自己开始青眼有加,总算没白忙活。

众人到办公室入座,上了茶,金氏在徐霞客身后侍立照应,闲谈寒暄了两句预热,雾姐才知道徐霞客三人组光临的原因。

原来孙悟本搭船从杭州上岸,准备沿大运河一路向北考察,再到威海上船到济州岛,在镇江码头遇到了徐霞客一行人。

此时徐母王孺人已经八十岁了,孝顺的徐霞客准备停止旅游,侍奉母亲百年。王老夫人一看,这自己耽误了儿子的事业啊,就做出了一个惊人的决定,陪儿子出去旅游。

不过老太太当然走不远,准备就在江苏省内的句容、荆溪一带转转就得了。这不还没到句容,在镇江的港口就遇到了孙主编。

这是名人啊,孙悟本当时就打好了拐走的主意。双方攀谈,孙悟本谈起几万里外的东岸,麦哲伦的远航,以及如今东岸航海技术大兴,踏破万里海波如履平地的盛况。

徐霞客当时就动心了。作为一个旅游狂人,“大丈夫当朝碧海而暮苍梧”可是他的平生志向。

不过随即表示,家慈老病,自己要在家里侍奉老母,无法按孙悟本描绘的那样西去。

孙悟本那是谁?搞宣传的大神。忽悠是本行,怎么可能轻易放弃,眼珠转了转,“令堂身体底子很好,现在只是有一些常见的老年疾病而已。

要是有现代医学的治疗和保健,活过九十乃至寿至百岁都是很有可能的。

东朝本土东方港当然有很好的现代医疗条件,不过太远,老夫人难以到达。

不过临高那里对我们来说可是近在咫尺,我们和临高有着良好的关系,愿意出资并联络临高,对令堂的身体进行全面的检查和治疗。

再用上临高从我们大宋异时空基地带来的药品,保证能能够让令堂恢复健康,至少延寿个十年八年的。你就是全球转一圈,还是可以回来和令堂团聚,不亦美事?”

同类推荐
  • 不一样的锦衣卫

    不一样的锦衣卫

    刘岳刚穿越到一个似是而非的大明,就被一伙人绑了,这伙人居然是锦衣卫?!明明都不是大明了怎么还会有锦衣卫啊!你说我一个普通的盐商之子,怎么就突然成了锦衣卫呢?当时刘岳就想吟两句诗。*******,*******
  • 内圣外王王阳明:心外无物,知行合一

    内圣外王王阳明:心外无物,知行合一

    本书写的是王阳明的经历以及心学的来龙去脉。心学在王阳明之前已经有,只是王阳明将心学集大成;“龙场悟道”之后,王阳明创立了自成一体的“阳明心学”,提出“致良知”“知行合一”等重要概念,影响此后中国乃至整个亚洲五百年。这和王阳明自己的经历,以及对心学的不断深入地研究密不可分。本书即是将王阳明的历史经历以及心学的不断发展穿插叙述和分析,深入浅出,让人读来能更清楚地知道王阳明到底是什么样的神人,心学到底有多么神奇。
  • 回到古代做神探

    回到古代做神探

    一次意外,临猗回到了大唐盛世,成为一个小小的捕快,身带系统的他,本以为可以摆脱前世孤儿跟屌丝的身份,成为一个富甲一方的大富豪,但万万没想到,他的出现还有他所做的一切,都是因为一场阴谋,每一次水落石出时,都会被莫名破坏,临猗只能是依靠自身的系统一次一次的寻找着线索,寻找可以回到未来之路。
  • 明朝假太监

    明朝假太监

    听说过葵花宝典吗?欲练神功,挥刀自宫。错了,完全错了!那本葵花宝典是盗版地,真正的葵花宝典不是这么练地...
  • 梦澜谣

    梦澜谣

    燕舞莺歌梦澜瑶,风卷残云暗流起。暗影藏身浮萍处,雪痕雾中乱九霄。
热门推荐
  • 死亡之最终试炼

    死亡之最终试炼

    这是一个选拔神将的试炼场,然而所有试炼者都称之为死亡试炼场。在这里,失败意味着死亡。而成功,遥不可及。穿梭在一个个未知的世界,用生命去完成一个个试炼任务,直到死亡或是通过最终试炼。
  • The Movie Version
  • 夜车陷阱

    夜车陷阱

    不一样的列车,不一样的机遇,不一样的人生,再看世间会有怎样的不同……
  • 马克·吐温短篇小说选集(纯爱·英文馆)

    马克·吐温短篇小说选集(纯爱·英文馆)

    《马克·吐温短篇小说精选》中收录的作品,以幽默的语言,表达了对人民、尤其是对被压迫被剥削人民的热爱和对伪善者、剥削者、压迫者的愤恨。
  • 九连环之画中猫

    九连环之画中猫

    长安城郊外,阳光明媚杨柳青青,新落成的芙蓉山庄内,本年度第五届文艺座谈会正在进行中。山庄主人叫李思训,乃皇室宗亲,曾任幽州大都督等要职,因武氏垂帘后风向不对,识趣地退隐赋闲,以吟诗作画为乐。尽管如此,他在朝野中的声望仍非同小可,这从今天到场的宾客可以看出来。中书舍人苏味道、长安府丞杜审言、崇文馆学士宋之问都赶来捧场,他们三人,是当今最著名的诗人。
  • 请叫我史莱姆大人

    请叫我史莱姆大人

    被刺身死,异界复生,是何原因?异兽之躯,史莱姆之身,又从何而来?异族横行,人族卑微,又该何去何从?天降之人,星临传言,是玩家?还是异界旅客?黑暗漩涡,系统之谜,是金手指?还是阴谋?人类之魂,异族之身,到底该如何自处?被动穿越,各界经历,又会如何影响主角?是过客、魔王、还是救星?这是一个主角在异世界重生成史莱姆的故事。简介无力,敬请期待正文。
  • 四分尼戒本

    四分尼戒本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Letters

    Letters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云家的奇葩幺女

    云家的奇葩幺女

    二十一世纪热爱自由的少女辰晞工作进展不顺心,因一次翻船事故失去了生命从而又从几千年前的云家幺女那得到了重生,崭新的身世,崭新的家人,能让她得以大展身手的时刻到了,但各种不顺心的烦心事也接踵而来……
  • 茶者圣:吴觉农传

    茶者圣:吴觉农传

    如果说,在那悠远的唐代,茶圣陆羽曾架一叶扁舟探索了茶之源流的幽深与浩瀚,那么20世纪以降,当我们祖国的茶叶在危难中面临枯萎凋零之时,吴觉农先生,像一位高瞻远瞩的船长,引领着中国一代茶人走出困境、饶过激流险滩。本书传记了吴觉农先生将学者与茶人高尚的人格力量结合、将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结合的伟大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