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9287300000003

第3章 解读宝宝的肢体语言

每个孩子,从出生的那一刻起,就开始建立自己的语言系统。新妈妈们面对不会说话不会表达的宝宝,难免会手足无措,口不能言、手不能写的宝宝究竟为什么哭个不停?究竟为什么手舞足蹈?究竟为什么左顾右盼?以前积累的种种与人交流的经验,对宝宝们统统不管用,新妈妈能做的,就是从头开始,学习听懂宝宝的“话”。

不满周岁的宝宝不会说话,却也有自己的语言体系,他们用肢体语言表达自己。宝宝的瘪嘴、撅嘴、红脸和啼哭,都是他们独有的语言表达。宝宝们一般要到一岁左右才开始发声,学习说话,在此之前,爸爸妈妈要想和宝宝交流,就必须熟悉宝宝的肢体语言。周岁之后,宝宝们的肢体语言依旧很重要,它不仅能够表达宝宝的真实情感,还能够让父母们更深入更确切地了解宝宝的身体状况和情绪状况。因此,了解宝宝的肢体语言,对于爸爸妈妈们来说,尤为重要。

第一节 半岁以下宝宝的肢体语言

肢体语言是人类外在表现的一部分。在婴幼儿时期,宝宝通过哭喊、微笑、动作、姿势、表情等肢体语言表达自己的需求。因此,宝宝的肢体语言在和爸爸妈妈的交流沟通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一开始,宝宝的肢体语言并不是有意的,他们也不能对这些肢体语言进行自主控制。随着宝宝一天天长大,他们逐渐学会用肢体动作来表达自己的需要,向爸爸妈妈传递各种各样的信息。通过宝宝的肢体语言,爸爸妈妈们可以看到宝宝在身体、情感和认知等各方面的成长。爸爸妈妈了解了宝宝的肢体语言,才能更好地和宝宝沟通,更好地照顾宝宝。

正因为宝宝不能用语言来表达他们对周围世界的认知和感受,成年人往往会低估宝宝的能力。如果仔细观察,就会发现,在宝宝的肢体语言中,包含着大量的信息。爸爸妈妈要在日常生活中留心宝宝的肢体语言,了解宝宝的“婴语”,这样才能更好地和宝宝进行交流、沟通,做了解宝宝、理解宝宝意的好妈妈、好爸爸。

1.宝宝为什么爱吮指(趾)头

如果家里有一个不到半岁的宝宝,那么爸爸妈妈就很难有安静的时间了,偶尔感觉宝宝安安静静的时候,就会发现,宝宝不是在熟睡,就是在吃手指,甚至有的时候,宝宝会把小脚丫翘起来,把小脚趾放在嘴巴里面吮吸。

虽然宝宝一脸满足的表情,但是爸爸妈妈还是免不了产生种种担心,宝宝到底为什么会吮吸指(趾)头呢?这种行为有没有害处?有什么害处呢?下面就问大家揭开谜底:

宝宝并不是无缘无故就会吮吸指(趾)头,以下就是导致宝宝吮吸指(趾)头的几种原因:

一、宝宝的本能

寻找食物是所有动物的本能,宝宝在刚刚出生的时候,眼睛还没有睁开,就开始一边蠕动着小嘴一边寻找母亲的乳房了。宝宝接触到母亲的乳房之后,不用任何人指导,就可以顺利地把乳汁吸进嘴里。吮吸不仅仅是一种本能的进食动作,更是一种本能的需要。如果妈妈不能满足宝宝的吮吸需要,那宝宝只有通过其他途径来满足自己的吮吸愿望了。

二、寻求安全感

吮吸指(趾)头体现了宝宝对于安全感的缺乏,宝宝把小手或者小脚丫放进嘴巴里的时候,身体的体积缩小了,身体能感到更加的温暖和安全;而且宝宝在吮吸指(趾)头的时候,等于是用手或脚护住了胸部,这种动作更是下意识地自我保护动作。不仅仅是宝宝,很多儿童,甚至还有不少的成年人,在紧张或者孤单、恐惧的时候,也会不由自主地吮吸手指。

那么,当宝宝吧嗒吧嗒开心地吃手指的时候,妈妈应该怎样应对呢?

No.1 新妈妈要坚持母乳喂养

很多新妈妈或者忙于工作,或者担心破坏身材,都不愿意进行母乳喂养。

但是,在这个食品问题层出不穷的年代,你忍心把一袋袋质量没有保证的奶粉喂进宝宝的嘴巴吗?

除了安全问题,母乳,尤其是初乳的营养,更是奶粉无可比拟的。更为重要的是,母乳喂养的时候,母亲的怀抱可以给婴儿子宫般的归宿感;母亲的抚摸也能够给婴儿带来皮肤上的满足感,母亲的乳头可以给孩子带来奶嘴所不能给予的安全感和满足感。

No.2 用正确的方式哺乳

正确的哺乳姿势不仅仅能够让妈妈轻松的喂奶,更能够让宝宝吃得舒心。

哺乳的时候,新妈妈可以躺着也可以坐着,并没有一定的规矩,只要感觉身体舒服,轻松即可。

作好喂奶姿势之后,妈妈应该托起宝宝的小屁股,使宝宝的鼻子对着妈妈的乳头,下巴贴在妈妈的乳房上。喂奶的时候,妈妈应该先用手支撑住整个乳房,使乳头竖立起来,先挤出少许的乳汁,当乳晕变软之后,用乳头摩擦宝宝的嘴唇,宝宝会在乳头的摩擦之下,自然地张开嘴巴,这时候就可以趁机把乳头和乳晕送进宝宝嘴里。值得注意的是,喂奶的时候,一定要让宝宝含住乳头和乳晕,如果单单让宝宝含住乳头,不但容易咬伤妈妈,而且也不能让宝宝顺利地吃奶,更不能满足宝宝对于吮吸的需求。

不同的宝宝在喂奶的时候反应不同,很多宝宝在吃饱之后,就会主动吐出乳头,然后把头转向一边,这时候就可以喂奶了。但是有很少一部分的宝宝只要妈妈喂,就会一直吃,这就要求新妈妈们在喂奶的时候不能心浮气躁,,一定要聚精会神,在喂奶的同时认真观察孩子的表情和反应,看看孩子是在急切的吃奶,还是吃饱了之后心满意足的表情,还是一脸不耐烦的表情。一旦孩子的脸上显出痛苦的表情,就要停止喂奶。

No.3 改掉不良的睡眠习惯

大多数婴儿一天要睡十几个钟头的觉,但并不是所有婴儿喜欢整天睡觉,如果在宝宝并不困倦的时候,就把他放到床上,而且爸爸妈妈不再床边陪伴宝宝,宝宝肯定会无聊,干什么呢?吃指头吧,或者挑战一下自己,增加一些难度,啃小脚丫!,实在没得玩了,他们就会把被子揪起一个角来含着玩。所以,作为新妈妈,要认真观察宝宝的表情,很多宝宝准备睡觉之前,常常会张开小嘴,像金鱼一样打几个哈欠;也有一些宝宝困倦的时候,会表现出不耐烦的表情。妈妈们一定要注意观察宝宝们的表情和行为,不要不总以没时间、没精力作为借口,把毫无睡意的宝宝扔在床上,使宝宝因为无聊养成吮手指、啃脚丫、咬被子的习惯。

如果妈妈把宝宝放在床上,而宝宝的眼睛还在炯炯有神的四处乱看的时候,妈妈们就要提高警惕了,如果不希望宝宝啃指(趾)头,就给宝宝的小嘴找个安慰。当宝宝无聊的躺在床上的时候,妈妈可以给宝宝一根磨牙棒啃啃;或者用奶嘴给宝宝一个小小的慰藉。但是无论是奶嘴还是磨牙棒都要注意清洁,并且要在保质期内使用最好的办法是给宝宝讲一个小故事,或者读一首轻松活泼的儿歌,使宝宝平静愉快地入睡。

No.4 改善单调的环境

试想,如果我们被放在一张简单的小床上,没人陪也就算了,还没有奶嘴吃,更没有磨牙棒啃,想看点东西吧,四周只有雪白的墙壁和熟悉的家具,除了床上和被子上的花,就没别的了,睡觉吧,还睡不着。实在太无聊了,做点运动吧,可我还不到六个月,站都站不起来呢!怎么办呢?对了,我还有手指呢!我吃,我吃,我吃吃吃!吃烦了手指我再吃脚趾!谁让我没事可干,也没有漂亮东西让我看啊!针对这种情况,爸爸妈妈就要尽量把宝宝的小床以及房间布置得漂亮一点,可以在房间里张贴漂亮的图画,挂上可爱的玩具,也可以在宝宝的小床周围挂上一些漂亮的小饰物。但是要注意,玩具要注意安全和卫生,避免有毒玩具危害宝宝的健康,更要避免宝宝将玩具上的珠子或者纽扣吞进肚子里面,还要注意,玩具不要有尖利的边缘,以免伤害宝宝稚嫩的皮肤。

No.5 想法减轻宝宝内心的焦虑和不安

“几个月之前,我还在妈妈温暖黑暗的子宫里睡大觉,来到这个世界之后,一切都变了,我要面对无数新鲜的人和奇怪的事……”

半岁以下的宝宝,往往对这个世界既好奇又惊恐,为了安抚自己那颗颤抖的小心脏,他们必须找到一个使自己身体和情绪安静下来的方法。最简单的方法就是吮吸自己的指(趾)头……

当宝宝一边吮吸手指,一边用好奇而又略带惊恐的眼神打量这个世界的时候,妈妈应该把宝宝抱在怀里,同时轻轻抚摸宝宝的后背,并轻声细语和宝宝进行对话交流,虽然宝宝听不懂妈妈在说什么,但照样可以给给宝宝带来亲切和愉快的感觉。

小贴士:如何让半岁以下学会肢体语言

半岁以下的宝宝,还不会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想法,但是已经可以用肢体语言来表达自己的需要了,如饥饿,焦躁不安,无聊,恐惧等等……因此,肢体语言就成为了宝宝和父母沟通的桥梁,父母不但要通过宝宝的肢体语言来发现其所要表达的信息,更要引导宝宝学会如何使用肢体语言表达自己的需求……通过以下几种方法,可以让宝宝很快学会简单地肢体语言;

1.半岁以下的宝宝对什么都很好奇,尤其面对镜子的时候,他们的目光会追随镜子的移动而移动。妈妈们可以抱着宝宝在镜子前做一些动作,例如轻轻地把宝宝的小手举起来,先摸摸嘴巴,再摸摸鼻子。开始的时候宝宝也许觉得很奇怪,几次之后宝宝就会对镜子中的小人感兴趣,也会去模仿这些动作。

2.半岁以下的宝宝已经会用一只手抓住自己想要的玩具了,当一个手中拿着一块积木时,再给他另一块,他会用另一只手去拿,如果你手中还有其他东西,他本来在滴溜乱转的的眼睛,就会定格在第三块上……而且宝宝为了展示自己的能力经常会故意把自己手中的东西扔到地上,拣起来再扔,扔了再拣,可以不厌其烦地重复好多次。这个时候,更需要引导宝宝学习肢体语言,教育他们应该如何展示自己的能力。

2.宝宝流泪是因为孤独

家里如果有一个不到六个月的宝宝,妈妈就往往会面对这样的情形:宝宝哭了,是饿了吗?可是喂奶,不吃;是尿湿了吗?可是纸尿裤还是干干的;再检查其他地方,没有任何异常,可是宝宝为什么要哭啊?这是因为半岁以下的宝宝,随着月龄的增长,大脑皮层的发育也日臻完善,这时候,他们的啼哭或许不是因为饥饿,也不是因为身体不舒服,而是因为周围没有人,宝宝希望通过啼哭的方式来告诉妈妈他们很孤独,很害怕,希望有人来陪伴自己,这时候只要妈妈轻轻抱一抱宝宝,宝宝就会停止哭啼。

妈妈欠我一个拥抱

宝宝天生就对父母具有强烈的依赖感,尤其是半岁以下的宝宝更需要父母的陪伴。宝宝如果天天被父母放在床上,孤孤单单,手指脚趾也吃够了,实在是烦得头上都要长角了,干什么呢?哭吧!当宝宝一觉醒来,“这里的黎明静悄悄”,转转脑袋,这里看看,哪里看看,人呢?“爸爸呢?妈妈呢?怎么都不见啦,爸爸,妈妈,您们在哪里啊?哇……”,这不,宝宝就哭了。

所有的宝宝都喜欢在被人关注、被人呵护,如果他们感觉缺乏关注和呵护的时候,肯定会感觉很失落,在失落感情刺激之下就开始小声的哼哼唧唧,抽抽搭搭,因为这个时候的宝宝内心特别没有安全感,出于保护自己的目的,不会发出太大的声音;等到父母闻声而来的时候,不但不会停止哭泣,反而会哭得更加响亮。

前面已经说了,母亲的怀抱对宝宝而言,就像子宫一样温暖安全,对宝宝有不可替代地镇静和抚慰作用。母亲的体温和心跳声都能给宝宝带来有安全感。对于宝宝的哭闹父母应该让宝宝靠在妈妈的胸前,听妈妈的心跳和呼吸,闻闻妈妈的味道,宝宝就能渐渐镇定下来。如果妈妈可以轻轻地亲亲宝宝,并且用温柔的语调和宝宝,就可以让宝宝很快地镇定下来。

我哭泣因为我寂寞

宝宝不会说话,但是宝宝也有人类的感情,宝宝有时也会感到寂寞,需要亲人尤其是母亲的爱抚。

NO.1出生后,宝宝会感到寂寞和恐惧。

宝宝出生前躺在母亲的子宫里时,每时每刻都会受到羊水和子宫壁的轻抚。出生之后,父母由于不能时刻陪伴宝宝,宝宝自然会感觉寂寞和恐惧,当宝宝的寂寞无处排遣的时候就会以哭泣作为发泄。这种哭声一般是在无声无息中开始的,而且声音较低,先是几声缓慢而悠长的哭声,这只是给父母一个提醒,如果父母不予理睬,就会“正式”哇哇大哭了。这时候父母的到来就是对宝宝莫大的安慰。为了避免宝宝由于寂寞哭闹,父母应该注重和宝宝的交流,例如,经常和宝宝谈心,作一些简单的游戏,或者和宝宝一起玩一些安全柔软的玩具,消除寂寞给宝宝带来的负面影响。

NO.2宝宝睡觉的时间逐渐减少

出生后的第三周,宝宝在白天睡觉的时间越来越短,所以除了让宝宝吃好睡好,给宝宝精神和交流上的满足也应该提上日程。爸爸妈妈往往会放任宝宝,让宝宝自己玩耍,但是由于半岁以下的宝宝只能在很短的一段时间内维持自己的注意力。

如何让宝宝感受到父母的关注

当宝宝厌烦了独自玩耍,而且得不到父母的关注而放声大哭的时候,父母应该在听到宝宝的哭声之后,就赶紧走到宝宝的身边,用手轻轻抚摸孩子的脸蛋,轻轻地拍拍宝宝身体,同时要对宝宝亲切的微笑,用温柔的声音跟宝宝说话,等到宝宝平静下来之后,就可以陪着宝宝一起玩耍。如果你用尽一切办法之后,宝宝还是哭,那就把宝宝抱起来,边走边轻轻地晃悠宝宝,渐渐地宝宝就可以安静下来了。但要注意的是,千万不要抱太久,等宝宝安静下来,就可以把他放在小床上,等宝宝安静下来就可以离开了。

小贴士:引导宝宝学会肢体语言

1.宝宝绝大多数的肢体语言来自于日常生活的模仿,所以爸爸妈妈可以在日常生活中,有意识地强化某些动作,引导宝宝对于肢体语言的意识。

例如,抱着宝宝出去玩的时候,可以像孩子伸出手臂,并且鼓励宝宝模仿这个动作,久而久之,宝宝就会用张开手臂来表示需要抱抱了。

2.爸爸妈妈可以引导宝宝学会一些面部表情,促进宝宝学会用表情表示需要,爸爸妈妈可以把宝宝抱起来,在宝宝面前做眨眼,吐舌头等动作,引导宝宝模仿这些表情。

3.宝宝啼哭的时候,妈妈可以发出同样不得声音,宝宝就会因为好奇而停止哭闹,看着妈妈,这样反复多次,宝宝就会意识到自己的哭闹是可以由自己控制的,并且能够逐渐学会控制自己的哭闹。

3.宝宝的轻度疼痛用表情表达,中度疼痛用哭声诉说

由于宝宝的皮肤很薄,而且宝宝的身体和骨骼尚未发育完全,一些在我们成年人看起来微不足道的碰撞或者接触,很有可能造成婴儿的疼痛。由于半岁以下的宝宝根本没有自理能力,所以宝宝们在受到轻微疼痛的时候,只会用表情来表达自己的痛苦。

宝宝的轻度疼痛用表情表达

对于半岁以下的宝宝,任何微不足道的伤害对他们来说,都有可能意味着疼痛的发生,例如,当宝宝们的脚趾被衣服的细线绕住的时候,当妈妈的戒指硌到宝宝身体的时候,当爸爸的胡子扎到宝宝的脸蛋或脖子的时候,当妈妈薄薄的指甲不小心划过宝宝细嫩的皮肤的时候,甚至当没有铺平的床单硌到宝宝的小屁股的时候,都会让宝宝感到疼痛。但是,以上这些疼痛都是在宝宝的容忍范围之内的,这时候宝宝一般会用很特别的表情来表达他们的不舒服。

由于宝宝们的皮肤白皙细嫩,所以只要受到一点疼痛,宝宝们的皮肤就会变红。如果妈妈们不加处理,让孩子们继续忍受疼痛,宝宝就会作出一些很特别的表情和动作,比如皱眉、噘嘴、握拳头有时候还会用小脚丫乱蹬,就好像在说:妈妈我好难受啊,您怎么不理我啊?

宝宝的中度疼痛用哭声诉说

当轻微疼痛升级为中度疼痛的时候,很多宝宝会用哭泣表达自己的痛苦,个别的宝宝可以忍受,不吭声,还有不少宝宝会抽抽搭搭地表示抗议。但是,当遇到突然而剧烈的疼痛,比如打针的时候,绝大多数的宝宝会用大哭来告诉爸爸妈妈。

打针的过程中,最疼痛的时刻就是针头刺进宝宝皮肤的一瞬间,医生这个轻微的动作,可以引起大多数宝宝“惊天地,泣鬼神”的哭喊。

除了注射、针灸之外,有时候肠胃问题,比如肚子胀,便秘或者拉肚子都会引起宝宝的哭闹。

不要忽略宝宝的疼痛

现在已经证实,人类在半岁之前,不会形成深刻的记忆,但是记不住并不等于没影响,这些影响都会变成潜意识,根深蒂固地存在于宝宝的脑海之中,影响宝宝的一生。如果宝宝从小经历了过多的疼痛,即使是最轻微的疼痛,而父母忽略了宝宝们的感受,宝宝很可能会形成一个观点,即“伤害和疼痛随时可能发生”,这种观点在宝宝今后的成长中,会给他们带来极大的不安全感,使他们总是以恐惧、怀疑的态度来对待周围的人或事。

另外,如果宝宝对于任何疼痛都没有反应,那么爸爸妈妈就要提高警惕,及时去医院检查。

爸爸妈妈应该怎么应对宝宝的疼痛

父母应该时刻注意宝宝表情和皮肤颜色的变化,一旦发现宝宝有疼痛的迹象,就应该赶紧寻找疼痛的原因。一般来说,人受到疼痛的时候,会不由自主地用手捂住疼痛的部位,宝宝也不例外,会把手伸向疼痛的部位。当为宝宝解决疼痛的问题之后,还要对宝宝进行一番安慰,可以用轻柔的话语慰藉宝宝,也可以用轻轻地抱抱、拍拍宝宝,来消除疼痛在宝宝内心投射的阴影。

小贴士:创造环境让宝宝学习肢体语言

1.在引导宝宝学习肢体语言之前,先要创造一个温馨的环境,让宝宝有安全感,才能顺利正确地学习肢体语言。

2.如何纠正宝宝错误的肢体语言:部分宝宝有喜欢咬东西,拔人头发,揪人耳朵的行为,面对这些行为,爸爸妈妈应该体谅宝宝的情绪,在找到原因之后,再一步步地引导宝宝学会正确的肢体语言。

4.竖着抱,站直了,不哭了

宝宝哭泣的时候,妈妈们总是习惯性的把宝宝横着抱在怀里,让宝宝感受到妈妈的体温和心跳。虽然妈妈的柔软而温暖的怀抱可以给予宝宝安心,但是有的时候,宝宝却是在妈妈的怀里不停地哭泣。妈妈绞尽脑汁,都无法找到宝宝哭泣的原因。

为什么把宝宝竖着抱,宝宝就不哭了?

很多妈妈在无意中,用力把宝宝柔软的脖子竖起来,结果宝宝竟然不哭了!

其实这种现象很好解释,如果人甘心永远趴着或者躺着,那么还有直立行走的必要吗在?

随着宝宝月龄的增加,宝宝对外界的关注度也一天天提高,当宝宝的好奇心得不到满足的时候,就会哇哇大哭。当妈妈把宝宝竖着抱起来的时候,等于把宝宝放在了一个很高的地方,让宝宝视野更加开阔,而且随着脖子的转动,宝宝可以看到更多角度的风景。这个时候,宝宝就会被很多新鲜的东西所吸引,而停止哭泣。

宝宝为什么要学习肢体语言?

肢体语言是人内心最真实意思的反应,由于半岁以下的宝宝,还没学会说话,所以肢体语言就成了宝宝与爸爸妈妈唯一的沟通方式了。

那么,宝宝是如何学会肢体语言的呢?

1.他人刻意的引导

爸爸妈妈或者较大的孩子,常常会对着宝宝作出一些有趣的动作,而且往往会配合语言的引导,例如边拍手边说“鼓掌、鼓掌”;或者边摇晃着宝宝的身体边说“跳舞!跳舞!”

2.父母无意之间作出的榜样

模仿是人类的本能,而且人类往往会自发地学习,曾经有位父亲,下班之后常常一脸不满地挑剔饭菜,家里的宝宝在吃奶的时候,也是无精打采,一脸的挑剔。父母是孩子最亲近的人,也是给孩子影响最大的人,所以父母一定要注意自己的言行。好的榜样,不仅可以引导孩子学会正确的肢体语言,更能影响孩子的一生。

5.宝宝的鬼脸

在宝宝成长的过程中,表情会逐渐丰富起来,妈妈们会发现,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宝宝们开始做鬼脸了,撅嘴、瞪眼、咧嘴、微笑、横眉,宝宝为什么要做鬼脸呢?

其实,半岁以前的宝宝,所有的鬼脸,基本上都是生理反应的表现,属于条件反射,如果妈妈们能够很好地解读这些鬼脸,就能够更好地照顾宝宝,对即将发生的“状况”,提前做好准备。

宝宝一天天成长,表情也一天天丰富,有的时候,妈妈会惊奇的发现,宝宝居然会作鬼脸!无论是噘嘴,瞪眼,还是瘪嘴、咬嘴唇,各式各样的鬼脸都让爸爸妈妈惊奇。

但是,宝宝的这些鬼脸的含义是什么呢?

NO.1皱眉扁嘴

皱眉扁嘴是宝宝啼哭的预备动作,作出这个表情之后,宝宝一般很快就会大哭。当发现宝宝出现这个表情之后,爸爸妈妈一定要想想,宝宝到底怎么了?是渴了,还是饿了?还需要换个姿势躺着?还是要让妈妈带出去玩玩?

NO.2眯眼微笑

宝宝初生的时候,就会微笑,这既是婴儿本能的动作,也是因为身体舒服而作出的表情。

宝宝出生2个月之后,就开始对爸爸妈妈的爱抚,逗乐作出反应,抿嘴微笑就是宝宝最常见的表情。

宝宝的微笑常常是突发性的,常常在爸爸妈妈的不经意之间,宝宝就会扬起嘴角,露出笑容,而且常常还会眯着眼睛,晃动两只小手。如果爸爸妈妈能在宝宝微笑的时候,轻轻抚摸宝宝的脸颊,或者轻轻亲亲宝宝的小脸蛋,宝宝的笑容就可以持续下去。

宝宝在微笑的时候,能让更多的氧气进入到宝宝的身体和大脑之中,所以,常常微笑,不仅能够有利于宝宝的身体健康,更有利于宝宝智力的发展。

NO.3宝宝为什么要噘嘴和咬唇?

宝宝在3月龄的时候,开始出现噘嘴和咬唇的现象,而且往往是男孩喜欢噘嘴,女孩喜欢咬唇,这是为什么呢?

其实很简单,这就是宝宝需要小便的表情,如果妈妈不采取措施,那宝宝只能尿裤子了。

NO.4:妈妈,我要便便了

如果宝宝额头的青筋暴突,脸红发呆,等于告诉妈妈,我要便便了!

NO.5让我自己玩个够

躺在床上的宝宝,常常会自己伸舌头,用口水吹泡泡的话,妈妈不用担心,这只是宝宝在自娱自乐。妈妈可以放开胆子,让宝宝自己玩个够。频繁的打断宝宝的自娱自乐,反而容易让宝宝对妈妈产生更强的依赖,不利于宝宝的成长。

NO.6 妈妈,我生病了

宝宝的眼睛应该是黑白分明,亮晶晶,滴溜乱转的,如果宝宝的目光呆滞散乱,眼睛发灰,就是说明宝宝在生病。

小贴士:细节决定成败,新手爸妈如何教导宝宝通过肢体语言表达自己的需求

新手爸妈在教导宝宝学习肢体语言的时候,如果可以在以下几点加以注意,就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给宝宝提供更多的好榜样:

一些面容慈祥,动作优雅的人的照片,可以作为宝宝学习肢体语言的最好的示范和榜样。

2.避免更多的坏榜样。父母在宝宝面前的时候,一定要注意表情和肢体语言的礼貌、规范,避免宝宝有样学样。

3.及时的鼓励和制止

当宝宝学会了某些肢体语言的时候,父母应该及时地给予适当的鼓励。当宝宝不小心模仿了一些不雅的肢体语言的时候,父母应该及时给予制止。

6.宝宝为什么喜欢打哈欠

打哈欠像呼吸、心跳一样是人类的本能反应。打哈欠可以让更多的氧气进入人的大脑,同时排出人体内的二氧化碳,从而起到保护脑细胞的作用。起到初生婴儿打哈欠是身体上的调节,同时也是身体发育状况的一项重要指标。

宝宝打哈欠的原因

宝宝在打哈欠的时候,脑子里面一片空白,眼睛是闭着的,同时由于嘴巴张开,耳朵也不能听见声音,这个时候,宝宝全身的肌肉和神经都可以得到很好的放松。

凡事都有它的两面性,满月之后的宝宝如果经常打哈欠,往往是由于两个原因:卧室里面缺乏氧气或者是宝宝要感冒了。

半岁之前的宝宝,具备从母乳内得到的很强的免疫力,这个时期的宝宝感冒的可能性不大,所以,宝宝频繁打哈欠只能有一个原因,就是宝宝缺乏氧气了。

这个时候,当妈妈的应该先检查宝宝的衣服是否过紧,并且让改善屋子的空气流通状况,如果宝宝还是哈欠连连,那妈妈就要检查屋子里面是否有大量消耗氧气的东西了,例如:大型的绿植,盆花或者需要换气的鱼缸。这些东西都会跟人争夺氧气,造成宝宝们哈欠连天。

小贴士:起床模仿秀——让宝宝在模仿中学会肢体语言

刚刚睡醒的时候是宝宝心情最好的时候,也是宝宝接受能力最强的时候,妈妈们可以利用这个时机作一些表情或者动作让宝宝学习。

第二节 半岁到一岁的宝宝,肢体语言更丰富

半岁到一岁的宝宝,随着身体的发育,精神和感情也开始渐渐完善,相应的,肢体语言也就更加的丰富。面对感情越来越敏感的宝宝,越来越丰富的肢体语言,爸爸妈妈应该怎么作呢?

1.不能对宝宝的肢体语言装聋作哑

6个月以上的宝宝,不但身体的模仿能力和协调能力有了很大的发展,而且宝宝的精神和感情也变得更加敏感,如果爸爸妈妈面对宝宝的肢体语言装聋作哑,不予回应,会给宝宝深深的挫败感,久之宝宝会变得不愿学习,不愿意与爸妈交流。反之,如果爸爸妈妈积极应对宝宝的肢体语言,能够促使宝宝更多更快的学会如何表达自己。

那么,面对宝宝的各种肢体语言,爸爸妈妈应该怎样回应呢?

NO.1妈妈,抱抱我!

如果宝宝冲着爸爸妈妈张开双臂,就是在向妈妈说:妈妈,抱抱我!

这时候,妈妈应该把宝宝抱进怀里。但是,如果妈妈双手都拿着东西,或者双手不干净,不能接触宝宝,就可以用脸贴贴宝宝的脸蛋,或者把嘴巴伸过去,亲亲宝宝。千万不要因为不方便接触宝宝而不给予宝宝任何的回应。

NO.2我还生气呢

爸爸妈妈往往会遇到这种情况,当爸爸妈妈深情的凝视宝宝,或者拥抱宝宝的时候,宝宝常常会将小脑袋扭向一侧,甚至将后脑勺对准爸爸妈妈。

之所以出现这种原因,是因为以前宝宝受到过爸爸妈妈的冷落,宝宝“记仇”了。

遇到这种情况,爸爸妈妈一定不要因为宝宝的拒绝而生气离开,可以轻声细语的和宝宝说话,也可以抱着宝宝,轻轻的拍打,或者边走边慢慢晃动宝宝的身体。或者用玩具、图画等新奇的东西来吸引宝宝的注意力,只要多跟宝宝接触一下,他就不会拒绝爸爸妈妈了。

NO.3我高兴所以我鼓掌

宝宝在7、8个月的时候,就已经学会在高兴的时候拍手了,这个时候,妈妈可以引导宝宝学会一些技能,比如在接受其他叔叔阿姨赠送的玩具、糖果的时候,用拍手表示感谢。做个懂礼貌的乖宝宝。

NO.4 妈妈,我要那个

宝宝在九到十个月的时候,已经学会用手指指引爸爸妈妈的视线了,这时候爸爸妈妈就可以趁机引导宝宝辨识东西,同时建立自己的语言体系。例如当宝宝指着水杯,表示要喝水的时候,妈妈可以反复地对宝宝说“水”、“水”,渐渐地宝宝就会说“水”这个字了。同时,妈妈们还可以利用宝宝的这种表达,来了解宝宝的需求,比如宝宝指着奶粉罐子,就表示宝宝饿了,宝宝指着奶奶,就表示想要奶奶来陪它玩;宝宝如果用小手指指头,则可能表示,要求大人给它戴帽子,带它出去玩。

NO.5摇头――不要不要就不要!

很多宝宝,在妈妈喂自己吃不爱吃的东西,或者给自己不想要的玩具时,都会摇头,而且大多数摇头的时候还会伴随着哭喊。

这种情况下,妈妈就不要强迫宝宝了,即便是非吃不可的东西,比如药,妈妈也可以在宝宝停止哭闹之后,换一种方式喂给宝宝,比如碾成药面,冲进奶粉里。如果硬是让哭喊中的宝宝吞咽,则有可能呛到宝宝。

贴心指导:如何训练半岁到一岁的宝宝使用肢体语言

有学者认为宝宝学习手语有助于其语言智力发展,但是也有心理学家表示怀疑。无论如何,最起码手语在宝宝不会说话的时候可以表达宝宝的喜好、厌恶和要求,能使父母与宝宝之间的交流更顺畅。因此,爸爸妈妈可以教宝宝做一些简单的手语来进行彼此间的沟通。在教宝宝手语时,应该就地取材地施教,最好可以重复示范。

1.宝宝要喝牛奶,爸爸妈妈可以示范反复握紧、张开拳头,就像牧民挤奶的动作一样。

2.宝宝摔倒的时候,可以教他用食指画出疼痛的区域,做疼痛表情。

3.当宝宝感到饥饿时,可以用食指触碰嘴巴。

4.要换尿布时,轻拍自己的臀部。

在宝宝学会说话之前,要先学会以肢体语言表达自己的愿望和要求,而且有相对明确的含义的肢体语言,对于宝宝语言系统的建议,有着尤为重要的作用。

2.让宝宝学会独处,它就会更早地学会肢体语言

哲学家曾经说过:“没有独处,就没有思考”这句话不但适用于成年人,也适用于宝宝。

宝宝在6个月左右时,面对新鲜事物,就不仅仅是注视那么简单了。在半岁以下时,宝宝的注视只是一种表面的学习过程,在那时候,他脑子里浮现的,只是简单的颜色和外形:这个东西是方的还是三角的?颜色是黑的还是白的?但半岁以后,宝宝的观察角度就会变得复杂起来,他已经开始搭建几个“为什么”在脑海里了。比如,我躺的这辆车为什么会动?为什么外面的景色那么漂亮?为什么这个玩具会发出声响?

经过心理学专家研究发现,成年人的耐心与幼儿时期的成长有很大关系。从小喜欢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孩子,长大之后会有比较好的耐心,他们的脾气也会比一般人好。不要小看“好脾气”,好脾气会让孩子在青春期时少一些叛逆,也会让他们在成年后拥有更好的耐心。

宝宝思考时的时候,爸爸妈妈要怎样做?

从宝宝学会认真观察事物的那一刻起,爸爸妈妈就应该留给他一个安静的空间。一旦爸爸妈妈发现他对某个东西产生兴趣,就应该停止说话,不要再去打扰宝宝,更不要在一旁自作聪明地提醒。习惯了在安静环境中观察思考的宝宝,往往能拥有比同龄人更多的耐心,在长大之后,更能够专心致志地干好事情。

小贴士:耐心细致地让宝宝学会肢体语言

宝宝在6个月到12个月的时候会喊第一声爸爸妈妈,这时的宝宝正处于学习语言的初级阶段,他仅仅掌握了三、四个词语,因此他不能明确的传递他想要表达的所有的信息。宝宝一声哼哼,可能有十几种含义。只有配合肢体语言,宝宝的信息才能得到明确,充分的表达。

为了使宝宝学会这种肢体语言,我们就要根据宝宝的习惯和健康状况,细心耐心地引入一些手势:先是两个,然后三个,再然后四个。可以用“睡觉”或“吃饭”等经常使用并易于理解的手势,反复地刺激宝宝。当这些简单常用的手势被宝宝掌握而且能够正确运用之后,再继续教授其他手势时,只要利用每次合适的机会,在实践中引导宝宝们学习和利用即可。但要注意的是:肢体语言的学习和应用都是需要时间的,要循序渐进的进行教导,大家千万不要意味能够在一、两天之内就能和宝宝用肢体语言顺畅进行对话!

3.用玩具吸引宝宝学习肢体语言

眼睛被人们称为心灵的窗户,是人最重要的感觉器官;双手是人类生存的最主要的器官。只有手和眼睛协调合作,人类才能在自然界很好的生存。而训练宝宝的眼睛和双手的协调能力,也就成了新妈妈们最重要的任务之一。

让宝宝有一双灵活明亮的眼睛

在日常生活中,如果目光呆滞,眼大无神,那么再漂亮的宝宝也不会让人感觉可爱。那么怎样才能让宝宝有一双明亮灵活的眼睛呢?

戏剧大师梅兰芳小的时候,眼皮下垂,目光呆滞,后来他每天紧紧地盯着放飞的鸽子,经过一段时间的锻炼之后,他的眼睛变得炯炯有神,活力四射。无独有偶,孙悟空的扮演着六小龄童也是高度近视外加散光,后来他每天都看日出,看挥舞的香头还看飞来飞去的乒乓球,最后终于练成了“火眼金睛”。

诚然,对于不足一岁的宝宝无需用这种有点残酷的方式进行训练。但是,前人的事例却证明了一个颠扑不破的真理,那就是:多看看活动的东西,眼神可以变得灵活起来。

为了让宝宝有一双灵动的眼睛,爸爸妈妈可以在宝宝的小床周围挂上一圈可以活动的玩具,这样有两种好处:一是活动的玩具可以让宝宝的眼神变得更加灵活,二是活动的玩具比静止的玩具更能吸引宝宝的注意,不会让宝宝感觉厌烦和枯燥。

让宝宝有双灵活的手

宝宝在半岁之后,就能够判断物体的形状和大小了。这个时候的宝宝特别喜欢抚摸东西,而且能够根据物体的形状和大小,用不同的方式来抓住物体,例如宝宝会握住一截甘蔗,一牙苹果,还可以拎住毛绒玩具的耳朵或尾巴,然后把玩具拎起来或者拖来拖去。

在这个时期,如果总是让宝宝没抓没挠的,宝宝就会双手乱晃,小脚乱蹬,一旦有什么东西靠近宝宝,宝宝就会不管是人是物,一通乱抓。为了避免宝宝养成胡抓乱挠的坏习惯,爸爸妈妈应该满足宝宝对于抚摸的渴望,尽量给宝宝各种各样的玩具。

值得注意的是:大多数宝宝习惯用右手抓东西,但是少数宝宝习惯用左手,也就是我们通常说的左撇子,遇到这种情况的时候,爸爸妈妈应该顺应宝宝的习惯,千万不要强行纠正宝宝的习惯。

训练宝宝用眼睛控制身体的机能

宝宝在半岁到一岁之间的时候,手眼的协调能力会随着宝宝的成长而逐渐加强,这个时候就可以训练宝宝用眼睛来控制身体的机能。

眼睛可以控制身体?可能很多妈妈看到这句话的时候会感觉十分惊讶。仔细想一想,当我们看见一些令人恐惧的东西时,身体往往会变得僵硬;而当我们看见我们感兴趣的东西的时候,往往会不由自主地朝那个东西的方向走。其实宝宝也一样,如果哪一天,宝宝看见了让他们害怕的人或者动物,会立刻把头扎进妈妈的怀里,有的时候还会用手捂住自己的脸。这个姿势其实在告诉妈妈:“妈妈我很害怕这个人,咱们赶紧走吧。”这个时候妈妈们千万不要把宝宝的头强行扳过来,也不要认为宝宝生了什么病,而应该轻轻地安慰拍打宝宝。

如果想进一步加强宝宝的手眼协调能力,可以在观察宝宝的喜好之后,让宝宝主动去抓他喜欢的东西,而且最好在保证安全的情况下,把东西放置在不同的地点,每次让宝宝作一点努力,就可以抓得到,家长不要作太多的干涉。

贴心指导:如何训练半岁到一岁的宝宝使用肢体语言

同成年人其他方面的学习一样,宝宝的肢体语言要靠宝宝自己来感悟和学习,强迫训练反而会适得其反。游戏就可以让宝宝在不知不觉中学会肢体语言。

宝宝在一岁左右的时候,特别喜欢和爸爸妈妈分享自己的玩具。尽管这对于爸爸妈妈来讲,是件很幼稚的事情,但是爸爸妈妈一定要兴致勃勃地陪宝宝玩耍。开始的时候,爸爸妈妈可以有意识地训练宝宝如何把玩具摆放整齐,然后就可以让宝宝模仿爸爸妈妈的做法,并且反复强调,通过这样的训练使得宝宝的肢体语言得到有效的发展。

4.宝宝也会“举手投降”吗?

如果宝宝受到了突然的惊吓,例如:正在高兴玩耍的时候,听到了巨大的鞭炮声,宝宝会不由自主地举起双手,就好像举手投降一样,其实这种行为是幼儿天生的反应,当宝宝在妈妈的肚子里面的时候,就开始发生这种反应了。每次宝宝举起双手的时候,其实是对爸爸妈妈说:爸爸妈妈我很害怕,快来抱我吧!

当宝宝“举手投降”的时候,爸爸妈妈千万不能漠不关心,更不能对宝宝说:“像什么样子,赶紧把手放下!”这样会让宝宝更加难过和恐惧。

当宝宝“举起手来”的时候,爸爸妈妈应该用温和的语气对宝宝说:“宝宝不怕哦,没事的。”同时最好轻轻的拍打或者抚摸宝宝,给宝宝安慰。

不少老年人觉得,应该让宝宝在安宁、平和的环境中成长,最好不要受到任何惊吓,但是很多专家认为,如果希望宝宝作个勇敢,镇定的人,不妨给他们制造一点适度的,不伤害情感的惊愕。

贴心指导:如何理解半岁到一岁的宝宝的肢体语言

宝宝开口说话之前,肢体语言就成了宝宝的唯一的表达工具。那么宝宝的各种的肢体语言到底有什么含义呢?

1.宝宝抓乱妈妈的头发

宝宝之所以会抓乱妈妈的头发,绝对不适因为宝宝淘气,而是因为宝宝想提醒妈妈:妈妈我害怕!这个时候,妈妈千万不要生气,更不要强行把宝宝的小手从妈妈的头上扯开,这样不但可能会伤害宝宝幼嫩的手指,还会让宝宝在感情上受到很大的伤害。这时候,妈妈应该牢固但是温柔的抱住宝宝,或者用手轻柔的握住宝宝的手指,也可以让宝宝在妈妈的胸前摩擦几下,慢慢引导宝宝应该怎样表示对拥抱和亲近的渴望。

2.宝宝喜欢折腾妈妈

半岁到一岁的宝宝往往会把手指伸进妈妈的嘴巴,或者一把拽下妈妈的眼镜,想清楚的看看妈妈。还有妈妈身上五颜六色的饰品,更是宝宝最喜欢研究的东西。妈妈们应该在保证宝宝安全的前提下,尽量的满足宝宝的好奇心。

5.宝宝只对妈妈露出笑容

宝宝在出生几天之后,见人就笑。但是宝宝在半岁之后,只是见到妈妈才会微笑,看到其他人,小脸立刻就绷了起来。有人认为这是宝宝性格的原因,其实不然,宝宝之所以只对妈妈露出笑脸,是因为半岁之后的宝宝,能够分辨出来谁是妈妈,谁是陌生人了。这个时期的宝宝对于外界已经有了警惕性,这时候的宝宝只对妈妈有完完全全的信任感。当宝宝看见其他人的时候,必然会产生一种畏惧,当妈妈的面孔呈现在宝宝面前的时候,宝宝就会有种“找到组织”的感觉,当然会露出笑容了。

贴心指导:如何训练半岁到一岁的宝宝学会和妈妈交流

半岁到一岁的宝宝虽然可以开口讲话,但是由于宝宝掌握的语言十分有限,所以这个时期,宝宝和妈妈沟通的主要方式,仍然是肢体语言。如果妈妈可以看懂宝宝的“话”,并且能够给宝宝正确的回应,就是给了宝宝最大的鼓励。宝宝得到妈妈的鼓励,自然越来越愿意和妈妈交流。而这种交流,不但可以让妈妈理解宝宝的需要,更能促进宝宝的身心发展,而且能够促进宝宝形成健全的人格。那么,就让我们看看宝宝如何表达自己的需要吧。

1.9个月半到11月半的时候,宝宝会把双臂举得高高的,直直的,同时还会用渴望的眼神看着妈妈,这就是宝宝要告诉妈妈:“妈妈我要出去玩,抱着我出去转转吧。”

2.12个月左右,如果妈妈冲宝宝说“拜拜”,宝宝会眼镜盯着妈妈,冲妈妈挥手,这是宝宝在说“妈妈再见”。

3.12月左右的时候,妈妈可以给宝宝播送一段节奏欢快的音乐,并且对着宝宝作出摇摇晃晃的样子,宝宝也会随着音乐,模仿妈妈的动作跳舞。

6、眼睛和嘴唇表现了宝宝的恐惧

宝宝出生的时候,就有了恐惧的感觉了。半岁之前的宝宝感到害怕时,会大哭大闹,用这种方式告诉父母:我害怕了。但是随着宝宝的成长,宝宝表达恐惧的方式也越来越含蓄。在宝宝1岁左右的时候,就能够用表情准确地表达自己内心的恐惧了。比如,当爸爸妈妈生气,可是宝宝又不知道自己哪里做错了,问又不敢问,看着爸爸妈妈,又不知道该怎么办。可怜的宝宝往往会现出这样一种表情:脸部僵硬,嘴唇抿着,鼻子和眉毛微微皱起来,同时还会微微眯着双眼。只要看见宝宝这种表情,就可以感觉宝宝在害怕。

1岁左右的宝宝太幼小了,对宝宝而言,这个世界太大了,也太复杂了。很多东西,对于父母来说,算不得恐惧,但是却让宝宝感到恐惧。比如家人的大声吵架,动物的大声嚎叫,都会让宝宝不知所措。正因为宝宝不知道如何应对各种情况,才会经常表现出害怕的样子。

随着宝宝的成长,宝宝惧怕的东西也会不断发生变化。传统做法认为,作出父母,应该让宝宝尽量少受到恐惧。但是,宝宝在成长过程中,总会遭受到恐惧和不安,只有和恐惧接触之后,宝宝才会知道如何应对恐惧,从而克服恐惧。例如:宝宝和爸爸妈妈去动物园游玩的时候,当看见巨大、凶猛的河马的时候,很多宝宝会流露出恐惧的眼神,但是因为爸爸妈妈就在身边,所以宝宝还可以克服恐惧,勇敢的向前走。

作为一个合格的妈妈,就应当有意识地帮助宝宝勇敢地克服恐惧的心理,试着做一些让宝宝感到害怕的事。比如说宝宝害怕小狗,可以逐步让他接触小狗,慢慢消除惧怕心理。如果宝宝惧怕黑暗,那么我们可以先让他在黑暗的空间里待上一会,当然要在宝宝接受范围之内。然后妈妈给他一个大大的拥抱,并一起陪他度过剩下的在黑暗中的时间。反复几次,逐渐加长他独自在黑暗中的时间,慢慢地宝宝就会克服怕黑的心理。爸爸妈妈也要适当地告诉宝宝,哪些事情可以执行,哪些事情是比较可怕的。但对于一些过分胆小的宝宝来说,还是应该为他们制造一个相对安稳的生活环境,过多的恐惧只会让他们感到更加不安。

贴心指导:如何了解半岁到一岁的宝宝的恐惧

在宝宝表达能力有限的时候,可以用手语表达情绪、需求、感受,了解宝宝的恐惧表达,不但能让父母了解宝宝的需求,而且能够促进父母与宝宝之间的交流,现在让我们了解一下宝宝如何用手语表示自己的恐惧吧。

宝宝:我害怕

此时宝宝的小手的拳头紧张地握着,不再四处张望,手臂僵硬,这说明宝宝已经感受到恐惧。

宝宝:我不想自己一个人呆着

此时宝宝的手臂笔直、小手张开,眼睛看着爸爸妈妈,眉毛和眼睛都皱到了一起,这时候说明宝宝害怕了,需要爸爸妈妈陪。

第三节 一岁到一岁半的宝宝,会用肢体语言进行交流

一岁到一岁半的宝宝虽然会说话,但是只是一些简单的词汇。作为一岁到一岁半的宝宝的爸爸妈妈,仍然需要通过肢体语言揣摩宝宝的愿望。但是由于一岁到一岁半的宝宝已经具备了系统的思维,所以这时候宝宝的肢体语言也日渐复杂,不像一岁之前那样的简单、直接、一幕了然。需要爸爸妈妈认真去猜测、琢磨才能读懂。这时候的宝宝,已经可以明白爸爸妈妈的表情,到底是生气还是高兴。所以宝宝往往会根据父母的反应来控制自己的肢体语言,来讨得父母的欢心。在有的时候,宝宝们甚至会以肢体语言威胁父母,达到自己的目的。作为父母应该如何应对这些行为呢?

1.别让宝宝的哭泣威胁了你

宝宝来到人世间的发出的第一种声音就是啼哭声,一般来说,刚出生不久的宝宝在一天内,哭泣的时间加起来大概有3个小时;6个月以后,每天哭的时间加起来大概有l个小时;9个月以后,只要宝宝没有生病,每天哭的时间不应超过30分钟。

三到六个月的宝宝啼哭的原因主要是饥饿、尿布湿了不舒服、感觉过热或过冷、环境改变等。随着月龄的增长以及大脑皮层的发育,一岁到一岁半的宝宝,对于生活条件和环境有了更高的追求,这时他们的啼哭往往不是因为饥饿,也不是有什么不舒服,往往只要宝宝对某件事情感觉不满,就会哇哇大哭。很少有父母能够平静地面对自己宝宝的眼泪,即使是一些不合理的要求,父母也会想尽一切办法给予满足。这样反复几次,聪明的宝宝会发现,通过哭泣,他可以得到许多平时爸爸妈妈不会满足他的要求。比如吃了三块巧克力还要吃,下雨天非要穿着拖鞋到院子里玩水,买一个平时根本不给买的玩具,或者是来自妈妈的温暖的怀抱或者亲切的话语。长期下去,宝宝会形成一种思维模式,那就是无论有什么不合理的要求,只要哭,爸爸妈妈就会全部,至少也会部分的满足他们。

在宝宝形成这样的思维模式之后,就会产生习惯性哭泣的毛病。没有任何原因,只是他们感觉不舒服了,就会出于习惯而哇哇大哭。很多爸爸妈妈会这样问:遇到这种情况,是不是对宝宝不理不睬,让宝宝自己感觉没意思了,自然就不哭了!如果爸爸妈妈对宝宝不理不睬,只能让宝宝的哭泣升级,并且爆发出更响亮的哭泣声。

2.宝宝为什么会“撒癔症”

有些宝宝从小就喜欢哭泣,稍微大点的动静就能让他从睡梦中惊醒,即使没有受到惊吓,也会因为睡觉的时候被打扰而哇哇大哭,而且越哭越伤心,越哭越停不下来,常常一哭几十分钟甚至几个钟头,民间把这种现象称为“撒癔症”。

很多老年人会说,孩子“撒癔症”不要紧,等孩子长大一点讲究好了。事实上,习惯“撒癔症”的孩子即使长大了,也不会有什么改善,他们仍然喜欢用大声哭喊来吸引爸爸妈妈的注意力。有时爸爸妈妈在外面忙得头昏脑涨,听到宝宝的哭声,浑身打个机灵,一溜小跑跑去看,这一看就把爸爸妈妈气坏了!宝宝一滴眼泪也没流,脸蛋湿都没湿,刚才所谓的哭泣其实是宝宝在练嗓子。很多爸爸妈妈看到这种情况,往往会气不打一处来,有些脾气急的爸爸妈妈有可能就会说了:“你在干什么呢?没事你装什么哭啊?以后不许这样了啊!”很多宝宝听到爸爸妈妈的训斥之后,假哭往往会变成真哭,而且假哭的时候是不哄停不下来,现在变成真哭,就是哄都停不下来了,不把全家折腾个天翻地覆,誓不罢休。

人越多,宝宝越哭越起劲;不理他,哭起来没完没了。那么爸爸妈妈应该怎样处理宝宝们的“撒癔症”呢?

在宝宝没有任何理由、纯粹为吸引父母的注意力而大哭时,妈妈可以坐在宝宝的旁边,用手抚弄宝宝的脸蛋儿,轻轻地拍打宝宝,同时亲切和善的看着宝宝微笑。这样,就等于给他正式地下了通牒:妈妈就在你身边,妈妈一直在关心你、注意你,但是妈妈不会因为关心你,而满足你不合理的要求。刚开始的时候,很多宝宝会对妈妈的做法有很大的抵触心理,还会扯开大嗓门更加拼命的哭,这个时候妈妈可以拿出一些玩具让宝宝玩耍,来分散他的注意力。半岁到一岁的孩子记忆力还不强,当宝宝看见新奇的玩具的时候,肯定就会把刚才哭的事情忘到九霄云外了。只要这样反复几次,宝宝就会明白,爸爸妈妈不可能因为他的哭泣就满足他的无理要求。

值得注意的是,宝宝在大声哭泣时,无论真哭假哭,父母都不能为了哄宝宝而把他紧紧的抱在怀里,这样不但不会给宝宝温暖安全的感觉,反而会让宝宝有束缚的感觉,甚至会让宝宝喘不过气来。宝宝喘不过气来,就会拼命地挣扎,这个时候往往爸爸妈妈会搂得更紧,宝宝因为难受,往往干嚎也就变成真哭了。

贴心指导:如何对付“假戏真做”,从干嚎变真哭的宝宝

通常时候,妈妈面对宝宝的假戏真做,会更加生气,往往也就没时间顾及宝宝是真哭还是假哭了,这个时候,妈妈一定要克制住自己的情绪,千万不能大声呵斥宝宝。因为宝宝在哭泣的时候,如果受到妈妈的责骂,往往会因为惊吓而呕吐。宝宝在哭泣时,鼻子里会分泌大量的鼻涕堵住鼻孔,如果爸爸妈妈不加注意,往往会造成宝宝的窒息。

妈妈应该才能安抚哇哇大哭的孩子呢?

每个人都希望得到别人平等的对待,孩子也不例外。爸爸妈妈可以用和同龄人说话的口气与孩子对话,让他知道哭泣并不是解决问题的唯一办法,他就能很快安静下来,不再用哭泣来满足自己的要求了。

3.宝宝用眼神与妈妈交流

眼睛是心灵的窗户,眼神是人类最最重要的肢体语言,遗憾的是,这种肢体语言常常被人忽视。眼神交流,尤其是长时间的眼神交流,对于维系亲人的关系十分的重要。

眼神交流的重要性

不管在什么时候,宝宝都需要和妈妈保持一定的眼神交流,当宝宝感到不安、紧张、恐惧时,通常做的一件事就是四处寻找妈妈,希望妈妈用目光注视他,保护他。在宝宝长到一岁以后,他的活动空间比一岁以前要大得多,但同时增大的还有他和妈妈的距离,但是不管他和妈妈的距离有多大,宝宝都需要妈妈的目光注视。

然而在我们当前的社会中,还有许多妈妈没有意识到和宝宝的眼神交流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情感交流。甚至许多妈妈没有意识到宝宝在婴儿时期就已经具有一定的智力。清醒地认识到宝宝从婴儿时期就具有意识、懂得思考的妈妈会谨慎地去照料和对待宝宝、关爱宝宝,会在宝宝无助时给宝宝一个安心的眼神。这样会给宝宝身心方面的发展带来良好的影响,使他具有更多的安全感和依恋感。

从婴幼儿时期,从宝宝第一次与妈妈建立眼神接触开始,眼神的交流就对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如果在婴儿时期建立起良好的眼神交流,不仅仅有利于婴儿与母亲建立良好的感情,更有利于宝宝在成年之后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刚出生的宝宝只会看人的脸,不会对人的眼神有感觉。到2~3周时才会逐渐地进行长时间的眼神对视。如果3周之后宝宝还不会跟妈妈进行眼神交流,就很可能是感情或者智力发展缓慢。

其实,妈妈与宝宝之间的眼神交流很容易建立,更为重要的是,这种交流所引起的感受往往在早期的亲子依恋中起着纽带般的重要作用。对许多妈妈来说,与宝宝第一次的眼神交流也就是与宝宝首次的心灵交流。妈妈利用眼睛和宝宝进行亲子互动,是一种十分有效的情感交流方式。

贴心指导:妈妈应该怎样用眼神和宝宝进行交流

当宝宝睡醒之后,会自然地把注意力集中在在妈妈的脸上时,这时候,妈妈就可以一边注视着宝宝的眼睛一边和宝宝说话,但是要注意,目光目光要自然、温和、亲切、真诚。感受到妈妈注视的宝宝也会好奇地注视着妈妈,并能从妈妈的眼神里感受到关爱与喜欢。和宝宝对视的时候,距离不要太近,最佳的最佳距离是20-30厘米。但是一定要注意,千万不能一直目不转睛地盯着宝宝的眼睛,否则会使宝宝感到极不自在而大哭起来。另外,看着宝宝的时候,不要对着宝宝的脸上下乱看,否则会使宝宝感到莫名其妙,使宝宝的心情变得烦躁,引起宝宝的哭泣。宝宝虽然年纪小,但是也十分敏感,妈妈在注视宝宝的时候不能东张西望、左顾右盼,显得心不在焉,否则会让宝宝觉得妈妈在敷衍他,反而会让宝宝更加暴躁。

4.下蹲是宝宝对恐惧的另一种表述

在6个月左右的时候,宝宝就已经能够感到恐惧了。但是半岁到一岁的时候,宝宝只能用哭泣、尖叫来表达自己的恐惧。一岁以后,宝宝对于自己的情绪有了一定的控制能力,这时候的宝宝就会作出一些特殊的行为,比如蹲下来,抱住头等等,宝宝们用这些行为,表达自己内心的恐惧。

恐惧的时候蹲下身子是人类一种本能的反应,因为蹲下来之后,可以让自己的体积变得很小,有利于将自己荫蔽起来。我们成年人也有这样的体会,当我们听到刺耳的声音,或突然遭受重物袭击时,所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蹲下身子,双手护住自己的头。

当宝宝因为恐惧而下蹲的时候,父母应该怎样做呢?

如果当宝宝感到恐惧下蹲的时候,父母却因为看不懂宝宝的所要表达的意思,而强行把宝宝拽起来,让宝宝跟上父母的步伐,只会导致宝宝的恐惧感更强,甚至还会让宝宝产生一种被全世界抛弃的感觉。如果反复发生这样的事情,会在宝宝的心灵上投下难以磨灭的阴影,而且会对宝宝成年之后的性格产生严重的影响。

如果宝宝走着走着突然蹲下身子,父母最好和孩子一起蹲下来,顺着宝宝的眼神,和他站在同一高度看世界。因为,宝宝眼中的世界与我们大人所认识的有很大的区别。从他们的眼睛中望去,有无数令他们恐惧的东西,也有许多让他们难以理解的行为,也许一辆普通的摩托车在宝宝的眼中就像变形金刚一样恐怖,一只可爱的狗狗在他们看来就像老虎一样凶猛……这一切都可以给他们带来让成年人不可理解的恐惧。其实无论是宝宝还是大人,对自己难以控制的东西都会感到恐惧和担心,只是缺乏生活经验的宝宝们表达的更加明显。如果爸爸妈妈经常蹲下来,用宝宝的眼睛看世界,同时试着体会宝宝的心态,那么就可以理解宝宝为什么会有那么多的恐惧。

当宝宝感到恐惧的时候,父母不能忽略宝宝心中的恐惧感,而应该和宝宝进行沟通,了解宝宝到底害怕什么,给予宝宝更多的耐心和爱心,并且陪着宝宝一起面对,要让宝宝知道在他需要保护的时候,爸爸妈妈永远在他身边。同时,爸爸妈妈也要为宝宝树立榜样,在宝宝的面前,遇到危险的时候绝对不能咋咋呼呼,惊慌失措;在宝宝害怕的事物面前更要表现出沉着、勇敢、坚定的样子,这样才会给宝宝增添克服恐惧的勇气,造就一个勇敢的宝宝。

贴心指导:给一岁到一岁半的宝宝“工作”的机会

作为一个合格的爸爸妈妈,应该从小培养宝宝独立生活的能力,在宝宝一岁到一岁半的时候,爸爸妈妈就应该开始给宝宝自己做事的机会,可以从训练宝宝自己吃饭和用杯子喝水开始,逐渐引导宝宝做事。

NO.1 训练宝宝自己吃饭。

在开始的时候,爸爸妈妈可以先教宝宝自己拿着勺子从碗里舀饭往嘴巴里送。开始的时候宝宝会洒落很多饭菜,但爸爸妈妈不要气馁,只要多次练习,宝宝就会成功。为了避免浪费,也为了避免宝宝受伤,爸爸妈妈可以单独给宝宝准备一套木质的碗和勺,里面放少量的食物供宝宝练习。

NO.2 训练宝宝用杯子喝水

开始的时候,可以用一个木质的小口杯子,里面装一点水,爸爸妈妈拿着宝宝的手,引导宝宝自己端着杯子往嘴里送,为了避免宝宝被水呛到,爸爸妈妈可以适当的给予帮助,然后逐渐由宝宝自己完成。

做这些事情不仅是宝宝最初生活自理能力的学习,而且也是对婴儿主动性和独立性的培养。

进行这种练习的时候,爸爸妈妈千万要记住,绝对不要因为宝宝把食物洒得满地,或弄湿了衣服而呵斥宝宝,更不能因此不让宝宝练习,这会挫伤宝宝的积极性。当宝宝成功完成一个动作的时候,爸爸妈妈应该及时给宝宝鼓励和表扬,让宝宝有更大的动力去练习。

5.教宝宝控制自己的情绪

一岁到一岁半的宝宝已经有了语言表达能力,但与人交流的能力还是十分有限,常常不能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宝宝也经常会因为种种原因而生气。宝宝生气的时候,爸爸妈妈要缓解宝宝的情绪,并且注意教宝宝慢慢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婴儿时期是教宝宝怎样去控制自己情绪的最佳时期。

学会控制好自己的情绪,理解他人的感受,这些对宝宝将来在社会上获取成功会起到很大的帮助。

那么爸爸妈妈们应该怎样教宝宝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呢?

让宝宝学会控制自己情绪的第一招:在宝宝生气的时候,转移宝宝的注意力。

这时期的宝宝的自控能力比较差,特别是对想要的东西如果不能马上得到,就会感觉像到了世界末日。如果他想做什么事,妈妈对他说不能做时,他就会感到相当的愤怒,而大哭大闹,大喊大叫。这个时候,爸爸妈妈们应该怎样做呢?

一岁到一岁半的宝宝的情绪不会维持很长时间。这个时期的宝宝很容易对某件事物产生兴趣,但过不了几分钟,又会被其他新鲜的事物所吸引。因此,聪明的爸爸妈妈只要充分利用这种特点,就能轻松地控制宝宝的情绪。

当如果宝宝生气的时候,爸爸妈妈可以把宝宝的注意力转移到其他事情上去。例如:当宝宝在卧室里吵闹着要玩摇摇车时,妈妈可以把她带到外面拿出玩具车分散他的注意,很快宝宝就会安静下来。此外,环境的迅速改变也能让宝宝迅速从愤怒的情绪中脱离出来——当宝宝在卧室里面因为生气而又哭又喊的时候,妈妈可以把宝宝从卧室带到外面公园里去,公园里面的花草、秋千、漂亮的环境都可以让宝宝忘记刚才的不愉快。

让宝宝学会控制自己情绪的第二招:让宝宝学会等待。

现实生活中,等待是不可避免的。在宝宝一岁到一岁半可以听懂解释时,就要开始找机会培养宝宝的忍耐性,这也是宝宝的性格培养中必不可少的一步。

例如,妈妈正在做饭,但宝宝已经是饥肠辘辘,这时爸爸妈妈千万不要给宝宝吃零食,否则在吃饭时宝宝就没有胃口了。爸爸妈妈这时可以请宝宝来当“助手”,看看餐桌上的碗筷有没有摆好,或者帮助爸爸妈妈洗一下盛菜的盘子等。此时的宝宝会一边帮忙一边耐心地等待着吃饭时间的到来,开饭时宝宝的胃口自然很好,同时也可以独自将饭菜吃完。

在儿童游戏乐园玩耍时,也会有很多需要宝宝耐心等待的场景。比如碰碰车、坐机、滑梯等这些活动都需要排队才能玩,这个时候,妈妈更需要教导宝宝耐心等待。

让宝宝学会控制自己情绪的第三招:帮助宝宝用语言去描述自己的情绪。

一岁到一岁半的宝宝大都以自我为中心,不会想到别人也会伤心、生气。如果宝宝能够了解什么是生气,什么是伤心,那么他也能够体谅别人的情绪。爸爸妈妈可以引导宝宝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感受,例如“那件事一定让你很生气”,或是“你看上去很伤心”,这样就能帮助宝宝认识到有很多的语言能描述自己的内心感受。从而让宝宝认识到这些感受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之后可以让宝宝明白这些情绪导致的不良行为,比如尖叫或打人都是不对的。

一岁到一岁半的宝宝不会控制自己的情绪,但是爸爸妈妈要通过交流,在宝宝幼小的心灵当中奠定一种基础,那就是:伤心、生气的事情在生活中都是很平常的,但是破坏东西和伤害他人的行为是绝对错误的。

贴心指导:如何避免宝宝出现过激行为

妈妈可以引导宝宝用肢体语言表达自己的情绪,避免出现一些过激行为。

1.当宝宝很生气的时候,可以握紧小拳头展示一个坚定地姿势,告诉妈妈我非常的生气。

2.当宝宝高兴的时候,可以拍打两只小手,做鼓掌的动作,告诉妈妈我好开心啊。

3.当宝宝不想把东西给别人时,宝宝可以把手里拿的物品放在背后,意思是这个东西我不想给你。

6.别让宝宝的眼泪威胁了你

从宝宝出生的时候,哭就是宝宝表达自己情绪的重要的方法,他们经常因为各种原因而大声哭泣。很多妈妈会发现随着宝宝长大,哭泣的次数也会越来越多。同时,一岁到一岁半已经有了思想的宝宝可能会很聪明地发现,哭闹是一种特别有效的办法,只要自己一哭,大人就会很快妥协,自己的目的就可以达到了。所以很多时候宝宝只是为了让自己得到满足感,而并不是因为疼痛或者伤心而哭泣。

一岁到一岁半的宝宝往往会用哭泣来换取爸爸妈妈的帮助。但是这个时候的宝宝,往往为了顾全自己小小的面子,会先发出一些求助的信号,如果这种信号不能引起爸爸妈妈的注意,就要哇哇大哭了。

那么,怎样才能发现宝宝的求助信号呢?

爸爸妈妈只要认真观察宝宝的性格、平时的状态以及经常采取何种方式从一种状态转到另一种状态,就可以识别宝宝的警告信号,比如宝宝常常用皱着眉头,面部表情僵硬,小嘴紧紧的抿着,并且发出哼哼唧唧的声音,来表示自己受到了过度的刺激,需要帮助。只要父母能在第一时间发现宝宝的这种求助信号,并对宝宝进行有效的帮助,就能让宝宝感觉到:其实哭泣也不是必要的,这一次自己没有哭,不一样得到了?这样就会减少宝宝哭泣的次数,从而让宝宝养成良好的习惯。

但是并不是宝宝需要的所有帮助都要满足他的,有时候宝宝的要求会很无理,比如说他想已经吃了很多糖了但是还想多吃一块,以及晚上多玩一会儿晚点睡觉等。面对这种要求,即使宝宝哇哇大哭,爸爸妈妈也要果断拒绝,并且要告诉宝宝拒绝的理由。

当宝宝提出了合理的要求,比如自己搬不动小凳子,要妈妈帮忙,或者让妈妈把玩具放在高高的地方。对于这种要求,妈妈一定要满足宝宝。其他的只要不涉及原则性问题的要求父母都可以尽量满足。慢慢地宝宝就会发现,除了哭泣以外也可以用其他的办法和父母交流,他也可以不再用眼泪来解决问题了。

贴心指导:读懂宝宝的求助信号

如果宝宝目不转睛地看着妈妈或者爸爸,或者一步不离地跟在妈妈或者爸爸身后,就说明宝宝有话要对爸爸妈妈说。如果宝宝抱着妈妈的胳膊或者腿,那么肯定宝宝在向妈妈自助。

第四节 一岁半到两岁的宝宝,用肢体语言表达需求

一岁半到两岁的宝宝,已经可以顺畅地用口头语言和父母进行交流了。那么,面对已经能够叽叽喳喳说话的宝宝,是不是肢体语言就不重要了呢?答案当然是否定的,对于一岁半到两岁的宝宝,肢体语言仍旧是他们的重要的交流方式,了解一岁到一岁半宝宝的肢体语言,对于宝宝的成长,以及健全人格的塑造,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1.肢体语言可以帮助爸爸妈妈验证宝宝口头语言的真假

一岁半到两岁的宝宝已经有了自己的小聪明。有的时候,宝宝可能会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而说谎,或者夸大自己的痛苦。这个时候,爸爸妈妈就可以通过肢体语言来验证口头语言的真假。

宝宝在一岁半以后就开始意识到对付不同人要用不同的办法。比如他发现在家里爷爷奶奶最好说话,只要他一撒娇,就能从他们手里得到想要的;可是爸爸妈妈就不同了,无论他怎么软磨硬泡,都没有办法从爸爸妈妈那里满足不合理的要求。那么,他就会选择性地对待不同的人。为了拿到自己想要的,他可能会在爷爷奶奶那里撒娇耍赖,会在爸爸妈妈那里又哭又闹。从这个时期开始,宝宝的情感表达有了选择性,宝宝也具备了八面玲珑的能力。如果不在这个时期加以控制,等宝宝的性格定型之后,就很难纠正了。那么,怎样通过肢体语言判断宝宝口头语言的真假呢?

宝宝快两岁时,可能经常做一些可爱的小表情。这样的表情会让人觉得很可爱,常常会让爸爸妈妈忽略宝宝做这种表情的目的。慢慢地爸爸妈妈就会发现,在宝宝扮可爱的时候,一些不合理的要求总能得到满足。比如,宝宝每天晚上八点就要准时上床睡觉,但如果宝宝向爸爸妈妈做一个可爱搞笑的表情,这种规定就会在无形中变得宽容许多,上床睡觉的时间可能会被延长到八点十分,甚至更晚。

宝宝的这种带有目的性的“假”表情,在父母看来,是一件很可爱,让人忍俊不禁的事情。可在宝宝看来,却成为了一种手段。如果爸爸妈妈每次都在他做出一些可爱搞笑的表情后同意他不合理的要求,那么就会让他认识到:原来这种办法可以让我不合理的要求得到满足。西方心理学家把这个叫做“父母的情感妥协”,通常来说,父母的这种妥协非常容易让宝宝养成娇纵的习惯。

有时候宝宝除了会做一些搞笑可爱的表情外,很多宝宝还会假哭。网上经常会看到一些妈妈在博客上写道“我的宝宝会装哭啦,是不是很聪明?”是的,是很聪明,但这并不表示妈妈可以在一旁微笑地欣赏。宝宝的装哭是对父母忍耐底线和情感底线的试探。如果让宝宝意识到,装哭就可以起到和真哭一样的效果的时候,慢慢地有可能形成装哭、装疼的习惯,甚至会导致宝宝日后试着去欺骗。

贴心指导:如何对付宝宝的“假言假语”

在宝宝进行假哭或者一些搞笑的表情时,父母一定要注意:就算他的表情再吸引人,你也不要因此夸奖他聪明,或者对宝宝妥协让步。当宝宝发现自己的表演没人理睬时,就会感到没意思,而自动停下来。当然有时候宝宝也会因为没人理睬而真的生气大哭起来,这时爸爸妈妈可以出面哄劝,但是哄劝的时候也要注意,不合理的要求一定要拒绝。

2.不要当面揭穿宝宝伪装的肢体语言

一岁半到两岁的宝宝还不知道什么是欺骗,他们只是按照自己的意愿,作出一些肢体语言来,想要拥有一些东西,或者避免一些惩罚。

当宝宝在偷偷地吃妈妈禁止的东西被发现后,反射性的动作就是把双手往后放。这是在暗示妈妈你没看到东西,我就是没吃。在成年人眼中,把不想被人看到的东西藏在自己背后,是一种十分拙劣的隐瞒方式。但这种行为对宝宝而言,确是一次质的飞跃。据专家研究发现,宝宝在四岁以前,大脑没有发育完全,还不会有意识的欺骗。如果他有意隐瞒一件事,通常都是为了满足自己或者取悦大人。

宝宝在隐藏某件东西时会认为:如果把妈妈不想看到的东西藏起来,肯定会认为这件东西消失不见了,那妈妈肯定就不生气,变得高兴起来,那自己的日子也会好过得多。在这种时候,妈妈可以向他把东西要回,但是不要批评他,否则可能会给宝宝心理留下阴影,以至于养成宝宝欺骗的习惯。

其实有时候,宝宝隐藏东西反而不是坏事,它能帮助大人发现自己的问题,有时候宝宝需要的只是那么一点点,满足了他,双方皆大欢喜。

有的时候,爸爸妈妈忙着工作,对宝宝的关心越来越少了。慢慢地妈妈拥抱的次数少了,爸爸一回家,也是坐在沙发上呆呆的坐着休息。长期下去宝宝的心态就有了变化。宝宝会格外注意父母的行为,变得比以前更喜欢缠着父母。甚至在爸爸妈妈回家以后开始头疼、眼疼。宝宝是真的疼吗?当然不是,因为不到2岁的宝宝是不会忍耐疼痛的,一旦真的疼了,他早就哇哇大哭了,根本等不及去爸爸妈妈那里诉苦。

曾经在网上看过这样一篇文章,文章中把宝宝的装病行为称为“孩子的阴谋”。然后作者罗列了N条解决宝宝阴谋的方法。可是,为什么就没有人用心去想一下,不到两岁的宝宝哪里有这么险恶的用心,去制造“阴谋”呢?

其实宝宝假装身体不舒服,只是表明他极度缺乏父母的关爱,宝宝只是用装病来吸引父母的注意力,这时,父母要给予宝宝更多的关爱。父母回到家后可以抱一抱宝宝,陪孩子玩游戏,或者睡觉前给他讲个小故事等。随着增加父母与宝宝交流的时间,宝宝的这些“阴谋”就会逐渐消失。

贴心指导:如何训练一岁半到两岁的宝宝使用肢体语言

随着宝宝长大,肢体的协调性和灵活性也有了很大的发展。如果父母教给他一些游戏的做法,宝宝很快就会对游戏感兴趣。而这些游戏,也能够促进宝宝肢体语言的健全和智力的发展。

例如,妈妈可以把一条毯子放在宝宝的头上,看看他是否会自己把它拿下来。然后,当宝宝把毯子拿下来的时候,你就开心对着宝宝叫“找到你啦!”,然后把毯子盖在自己的头上,让宝宝把毯子从你头上拿下来。通过这样的游戏交流,爸爸妈妈和宝宝会增进彼此之间的感情。

3、宝宝的肢体语言告诉你他的压力

很多父母很反感宝宝抠鼻孔,很多父母看见宝宝抠鼻孔就会斥责宝宝,甚至会生气的把宝宝的手拽下来。其实,随着宝宝慢慢的长大,他也在不断探索自己周围的世界,这时候往往会有一些让他感到困惑不解的事情,为了缓解自己内心的压力,安抚自己焦躁的情绪,孩子就会寻求某种动作来排解,抠鼻孔也是其中的一种。

虽然抠鼻孔可以理解,但是孩子经常抠鼻孔,对孩子的健康成长极为不利。因此,家长在发现宝宝养成了经常抠鼻孔的习惯后,要及时纠正。千万要注意不要斥责呵斥甚至打骂孩子,这样会伤害宝宝的自尊心,阻碍孩子身心的健康发展。父母应该在宝宝抠鼻孔的时候关心地问:“宝宝是不是鼻孔痒痒?”“是不是鼻子不舒服”等,同时更要温柔的告诉宝宝说:“经常抠鼻孔,鼻子里就会有虫虫了,宝宝就要去打针了。”也可以在宝宝抠鼻孔时,拉着他的手做游戏,给他的手找点事情做。久而久之,宝宝就会把兴趣从抠鼻孔上转移到了其他事情上。

除了抠鼻孔之外,宝宝还会有其他的习惯。例如,很多宝宝睡觉时喜欢摸着妈妈的手,一旦摸不到妈妈的手就会很难入眠或者会哭闹不停。还有些孩子喜欢摸着妈妈的耳垂睡觉,或者摸着妈妈的头发睡觉等,这都体现出了孩子对妈妈的依恋。有些孩子持续的时间短,在两岁左右就会慢慢消失,有些孩子会持续到3岁甚至更长时间。

宝宝喜欢摸着妈妈睡觉,主要是因为宝宝面对繁杂的世界,十分缺乏安全感,特别需要依恋最熟悉的亲人,但是这种行为表现在一段时间内还可以,如果长期发展下去,对孩子的身心发展也十分不利,因此,爸爸妈妈也要采取适当的办法来改变宝宝的这种习惯。例如妈妈可以在睡前唱催眠曲或者讲一两个动听的小故事陪伴宝宝入睡,等他睡着了再离开,如果宝宝半夜醒来又哭又闹,妈妈应该在第一时间过去安抚,这样的次数多了,宝宝就会明白妈妈就在不远处,也就会产生安全感。

小贴士:如何训练一岁半到两岁的宝宝使用肢体语言

在宝宝不断长大的同时,他要求我们重视他的感受的愿望也在不断的增长。很多时候宝宝跑过来喊妈妈,会手舞足蹈,激动不已地告诉你他刚刚看见了什么有趣的东西。他希望你对他的高兴、生气或伤心等心情作出反馈,而且细心的妈妈会发现,宝宝总是在试图重复表达他的感受。、此时如果妈妈对此表示感同深受,宝宝会感到很满足,继续高高兴兴地去玩自己的游戏;而如果妈妈的反应是“莫名其妙”,甚至不知道报吧在说什么,则会让宝宝垂头丧气,甚至一声不吭。所以爸爸妈妈要尊重宝宝的反应,并且适当的给予肯定。

4、模仿是学习肢体语言最主要的途径

心理学家认为,宝宝的社会化发展离不开模仿。模仿从呱呱坠地的新生儿就开始了。通过模仿,孩子不仅能够学习父母的行为,而且也能对模仿的行为进行加工,有所创新。模仿可以让孩子非常迅速、有效地学会一系列的肢体语言。所以,模仿是孩子进行学习的第一步。

从出生的那天起,宝宝就开始了他的模仿历程。宝宝经常会模仿大人的发声、手势、表情,你朝他吐吐舌头,他也会有样学样。2-3周的时候,宝宝就会用自己的小手指,学习妈妈的手势了。6个月之前,宝宝会跟着大人作出表情和动作,你对他笑,他也会以笑脸回报;你张开双臂,他也会张开双臂了。

宝宝在一岁半之后,开始模仿在电视中看到的人物,学他们跳舞、唱歌、做事的样子。虽然他们隐约知道电视里的人和现实生活中的人是不一样的。但他们还是急于把从电视中、小伙伴那儿和周围的大人那里学来的东西表达出来。宝宝到快两岁的时候,简直迷上了模仿父母的行为,想学你妈妈洗碗、扫地、洗衣服;当宝宝看到爸爸修理电视,他也找来工具,想要修理。

有位妈妈发现快两岁的儿子同三岁的表哥在玩游戏,他要给表哥打针,拍拍他的头,在他脸上吻了一下,安慰他不要怕,痛痛很快就飞走。就像平时他打针前,妈妈为他做的一样。妈妈感动不已,想不到自己平时的行为就这样深印在儿子心中。

当宝宝模仿父母的表情、行为的时候,爸爸妈妈最好再反过来模仿孩子的行为,这样会使宝宝同父母的关系更亲密;另一方面,爸爸妈妈的行为也像一面镜子,指点提醒了孩子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

贴心指导:如何训练一岁半到两岁的宝宝使用肢体语言

我们可以做一种小游戏,教宝宝模仿打哈欠,培养宝宝的睡意。

妈妈可以教宝宝打呵欠,然后,鼓励宝宝一个接一个地打呵欠,慢慢地宝宝和妈妈逐渐有了睡意,一直到母子二人安然入睡。

虽然,这是一种游戏,但这种游戏可以影响母子的行为。让母子之间的关系更亲密,同时也可以培养宝宝良好的睡眠习惯。

5、培养宝宝观察的习惯

观察是学习的基础,对人们进行科学研究、创造发明、以及人与人进行交流有着重要的作用。

观察可以形成一种习惯,而这个习惯应该在宝宝很小的时候就开始培养。宝宝在对周围事物感到好奇的时候,是培养他的观察力的最佳时期。研究发现,婴幼儿期间宝宝所着重观察的事物,很有可能就是他今后的兴趣所在。家长可以根据宝宝观察的重点,为孩子制定今后的发展方向。

那么,应该如何培养宝宝的观察习惯呢?

宝宝刚开始对事物的观察,是没有意识的。如果这时父母对宝宝的观察活动给予肯定,他的观察行为就会得到强化。比如,你带宝宝到小区下边的公园去玩耍时,宝宝就会在公园里发现好多好玩的东西,他的眼前会出现绿绿的草地、开得五颜六色的小花、那边有一条小河、公园里还有假山喷泉,大树下边有一群蚂蚁在爬来爬去,还有一个满脸皱纹的老奶奶。这时候,宝宝可能会兴奋地扭来扭去,欢快地叫起来,但是宝宝不会注意观察什么。这时候,妈妈就可以问他:宝宝,你在看小蚂蚁吗?小蚂蚁爬来爬去的好可爱啊!由于妈妈的引导,可能会让宝宝把更多的注意力集中在蚂蚁身上,由泛泛的浏览变为仔细的观察。

除了妈妈的引导之外,在家里玩游戏的时候也可以培养宝宝的观察力。家长可以先示范一次,让宝宝观察父母是怎样做的,然后再去动手。这样不仅培养了宝宝的观察能力,也培养了宝宝的动手能力。

但是宝宝在观察过程中,眼睛注意的速度、广度都不如成年人,而且宝宝的注意力只能维持很短的时间。如果父母把一种事物看好,看透,然后才开始对宝宝进行指导,就不仅仅会影响宝宝观察的兴趣,也剥夺了宝宝观察的能力。所以如果父母想要做宝宝观察的伙伴,最重要的是留出足够时间和安静的空间给宝宝,面对观察对象,让宝宝自己仔细地看一看,从中得到快乐。

贴心指导:如何训练一岁半到两岁的宝宝使用肢体语言

了解一岁半到两岁的宝宝的肢体语言,有利于父母了解宝宝的需要。跟一岁半之前相比,宝宝的肢体语言有了更加丰富的含义。例如宝宝的转头,就有很多的含义

宝宝经常会把头转过另一个方向,这是宝宝让自己有一点时间去了解和领会自己周围发生了什么事。这个时候,爸爸妈妈可以任由宝宝观察,慢慢领会,过一会儿宝宝自然会重新回到原先的活动中来。

当宝宝被人侵犯时,宝宝就会生气。当宝宝生气的时候,他可能会自动地把头扭过去,不再理会别人。当这种情况出现时,爸爸妈妈即使知道宝宝闹脾气,也不要过于溺爱地立刻去逗她,给他一点时间,把气给消了,也就没事了。

6、“疯狂老鼠一样的宝宝”――肢体语言丰富有利也有弊

一岁半到两岁的宝宝已经学会走路,他们会经常迈动胖胖的小短腿摇摇晃晃地四处淘气作乱,这时候的宝宝正处于好动、顽皮的时期,让爸爸妈妈很是操心。如果宝宝过于好动那爸爸妈妈可就遭殃了,只要稍不留意,宝宝就会在某个地方留下他辉煌的印记。很多爸爸妈妈会问,宝宝是不是越好动,就越聪明呢?

其实,宝宝肢体语言过于丰富,对他的成长发育也是有利有弊的。

先来说说宝宝肢体语言丰富的好处吧

1.肢体语言丰富的宝宝对一切事物都充满了好奇。

有些宝宝十分淘气,精力非常旺盛,所以他有更多的精力和愿望去探索这个世界。而这时爸爸妈妈就需要经常带宝宝到户外去,一岁半到两岁左右的宝宝是获取知识的黄金期,让他多多接触大自然,去获取大自然中的知识对宝宝是很有帮助的。到了那里他会有很多的“为什么”、“是什么”等问题给爸爸妈妈准备着,这时候,爸爸妈妈就要及时丰富自己的知识,来满足宝宝的好奇心。因为好奇,问得多,所以知道的也多。这会给宝宝以后的学习和思考打下扎实的基础。

2.好动的宝宝会有很强的记忆力。

喜欢左顾右盼的宝宝,往往会有超强的记忆力他们每次看到的或者问过的事情,只要你给他解释地足够清楚,他就会开动脑筋,想尽一切办法把你所说的记住!比如有些喜欢左顾右盼的宝宝背唐诗的时候,只要家长解释地清楚,多读几遍,宝宝就可以很快的一字不差地背诵下来。学习唱儿歌的时候也是一样,很多好动的宝宝听过一次宝宝基本就能熟记于心,然后跟着音乐唱出来。

3.肢体语言丰富的宝宝大动作发育早

好动的宝宝的很多肢体语言都发育比较早。这些宝宝可能会在不到2个月的时候就可以手脚并用,乱蹬乱抓,表现出不同于其他宝宝的超好体力。正因为宝宝的好动,爬的又快又好,所以宝宝身体的平衡力也比较强,一些安静的宝宝做不到的动作他们也可以游刃有余的完成。随着大动作的发育,宝宝的身体协调性也比其他的孩子强。

婴幼儿时期宝宝的好动,可能让有些爸爸妈妈认为孩子好动、淘气是好事!可是随着年龄的增长,如果宝宝的好动有增无减,也会对宝宝的成长有不利的影响:

1.喜欢左顾右盼,肢体语言丰富的宝宝,注意力容易分散。

“疯狂老鼠”式宝宝对很多事物都充满了好奇,感觉很新鲜,所以注意力很容易被另一种新的事物所吸引,很难因为一件事而按下心来安安静静的完成。无论是玩拼图或者去大自然观赏景物,都很难静下仔细、认真的去做,很多时候都是了解了一点点就放弃转到其他的事物上了,做事情很容易半途而废,这是让爸爸妈妈非常头疼的事情。

2.喜欢左顾右盼的宝宝,细小的动作却落后于其他的宝宝

肢体语言丰富的宝宝虽然大动作发育的很好,但是对于精细动作却比其他的宝宝落后。比如握笔的姿势是错误的、拿筷子夹菜的时候总是会掉等等。尤其是看到身边很多比自己宝宝还小的孩子都已经可以灵活使用笔和筷子时,爸爸妈妈会特别着急。殊不知,这是正是因为宝宝太好动,很多细小动作的训练都没有坚持下来,天长日久,宝宝的这些动作自然就不如其他的同龄孩子了。

虽然宝宝好动、活泼是件好事,可是爸爸妈妈一定要善于引导活泼好动的宝宝,让他们各方面均衡发展。只要坚持适当引导,“疯狂老鼠”式的宝宝就会成为细心的聪明娃娃!

第五节 宝宝表情密码大破译

大多数宝宝,在出生几天之后,就会露出笑容,但是这时候宝宝的笑容没有任何感情色彩,只是像皮肤上痒痒,就要拿手挠挠一样,是对于外界的自然反应。但是1周到2周之后,宝宝的就会开始有意识地作出表情,有的宝宝会积极回应妈妈的表情,但是也有很多宝宝面对妈妈的笑脸呆若木鸡。父母应该注意孩子的各种表情,对过于热情或者过于冷漠的宝宝都要加以引导和纠正。

表情之一:张嘴大笑

密码:高兴、喜悦

宝宝张开没牙的小嘴大笑的时候,表示宝宝十分的高兴。面对宝宝的喜悦,妈妈千万不能皱眉或者冷漠,只有妈妈发自内心的微笑,才能让孩子感觉更幸福,笑得更安心、更快乐。

表情之二:哭

密码:扩张肺活量

很多妈妈一听见宝宝哭,就会赶紧抱着宝宝哄,其实大可不必,只要宝宝的哭声响亮,没有杂音,就说明这种哭只是宝宝对于自己肺活量的锻炼,妈妈大可不必担心。

表情之三:啃手指,吹泡泡

密码:无聊呢,别烦我

很多宝宝在不冷不饿而且睡不着觉的时候,会啃手指,吹泡泡。爸爸妈妈看见这种情况千万不要干涉,让宝宝自娱自乐吧。

表情之四:睡眼惺忪,四肢绵软

密码:别给我吃奶了

宝宝吃奶的时候,往往会吃着吃着,就一把推开奶头,并且把头歪向一侧,而且妈妈可以明显感觉到宝宝的四肢绵软,同时会发现宝宝一副睡眼惺忪的样子,这表明宝宝已经吃饱了,妈妈就别再强行喂宝宝东西吃了。

表情之五:尖叫

密码:烦躁

宝宝在纷繁复杂的环境中生活,特别容易受到来自各个方面的干扰,但是很多时候又没有办法用语言描述自己的烦躁,只好大喊大闹,尖声喊叫来发泄内心的不满。这个时候,妈妈应该赶紧把孩子带到一个简单安静的环境,同时轻声哄逗宝宝,这样就可以让宝宝迅速平静下来。

表情之六:麻木

密码:宝宝的身体缺铁

大多数宝宝在婴幼儿时期特别活泼,见人就笑。但是有很多宝宝总是一脸麻木、漠然,出现这种情况大多是由于宝宝体内缺乏铁元素,妈妈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为宝宝补铁。只要宝宝吸收到足够的铁元素,很快就会露出灿烂的笑容。

表情之七:眼神涣散

密码:妈妈我累了,我要睡觉觉

很多时候,在宝宝玩耍的时候,往往滴溜乱转的眼睛会变得眼神涣散,还不停的打哈欠,同时还会不断的点头,这就是表明孩子想睡觉了,赶紧给他弄个温暖的小窝才是王道。

表情之八:乱咬东西

密码:长牙的时候牙床痒痒

由于长牙的时候,牙床会发痒,所以这个时期的宝宝往往会抓住硬的东西就咬个不停,甚至当妈妈抱着宝宝的时候,宝宝也会一把拽过妈妈的棒球帽,使劲咬,如果妈妈不给,宝宝就会又哭又闹,这个时候,妈妈可以给宝宝吃一些磨牙棒,既卫生又能帮助宝宝摩擦牙床。表情之九眼神暗淡密码:妈妈,我生病了健康宝宝的眼神总是滴溜乱转,晶莹明亮的。如果妈妈发现孩子的眼睛总是暗淡无关,呆滞无神,那就是宝宝在告诉你:妈妈,我要生病了!而且很可能宝宝病了,这个时候,妈妈最好抱着孩子去医院!

同类推荐
  • 儿童的高级教育:一位普通父亲16年的教子方案

    儿童的高级教育:一位普通父亲16年的教子方案

    您正在翻开的是一本即将颠覆传统育儿观点的图书。如果您墨守陈规,或者循规蹈矩,如果您完全地依赖学校教育,请不要继续阅读下去;但是如果您是《卡尔.威特的教育》的忠实读者,如果您知道木村久一,那么请仔细地阅读这本书,它是作者16年坚持用自己的方法精心培育自己的孩子的经验集合,以及作者与其他家长交流得出的育儿感悟。本书仅限于12岁以下孩子家长阅读。
  • 实用幼儿家教入门

    实用幼儿家教入门

    这本书的实用,是指它的易于掌握的可操作性。怎么教两岁的孩子识字,怎么让幼儿更容易接受数和算术的概念,乃至要不要背唐诗,如何学英语、电脑等等,均娓娓道来。对普通家长而言,本书在幼儿家教方面所提供的行之有效的观念和方法,既有助于孩子健康成长,又能够应付残酷的应试教育。本书是作者本人早年教自己孩子的心得与经验。这孩子虽有种种弱处,但始终身心健康地成长着,眼下正以公派访问学者身份,在美国著名大学的一间实验室工作。
  • 怀得上,生得下(共3册)

    怀得上,生得下(共3册)

    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妇产科主任医师叶敦敏,继《怀得上,生得下1》之后,继续将那些你不知道的、想知道的、应该知道的医学知识一一道来,《怀得上,生得下2》助你顺利完成怀孕生子这人生重要一课!《怀得上,生得下3》这本书通过很多实际病例,对试管婴儿这一孕育技术进行了详细的解读和答疑,帮助读者对此项技术有更全面、更直观的了解,以便读者能合理运用这项孕育技术,实现自己的生育梦想。另外,对育龄夫妻遇到的医学迷思、生理疑难困惑、心理疑问、孕育常识等问题,叶医生也进行了专业而细致的解答。
  • 让孩子一生难忘的36件事

    让孩子一生难忘的36件事

    一生难忘的事,往往发生在孩子成长道路上的关键时刻,它们不但影响到孩子的习惯养成、性格形成、品德修养、情感诉求,还深刻影响到孩子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做一个好爸爸、好妈妈不可缺少的、应有的态度是:重视这些对孩子成长影响深远的事,把它们作为家庭教育的机遇和关键,在上面多花些心思,帮助孩子迈出成长的第一步、摆脱成长的烦恼、收获成长的喜悦。只有这样,孩子才能少一些遗憾、多一些快乐。多年以后,孩子回忆起成长的往事,才能捧起这些美好的记忆,对爸爸妈妈感恩一生。
  • 静待花开:和孩子们一起幸福成长的日子

    静待花开:和孩子们一起幸福成长的日子

    信息时代,小学语文教学应该向何处去?教师应该读什么书?应该怎样寻求课堂教学设计改进的突破点?班主任德育、美育工作怎样更好地开展?史勤是上海市黄浦区优秀的语文教师。她潜心耕耘,静待花开,课堂“以情动情、诗意优雅”,班主任工作也风生水起。她立足多年课堂教学实践,对这些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思考和实践探索,令人耳目一新。
热门推荐
  • 洪荒兽神

    洪荒兽神

    蛮荒骷髅震天舒醒,一时间九州震惊;第一凶地天墓山,到底埋葬过多少英雄豪杰,埋葬过多少惊天巨神,却阻挡不了叶千锋的醒来;神陨山,神陨之地,却成了叶千锋的后花园;洪荒异种出世,天下皆惊,却尽数归于叶千锋;修者之路,弱肉强食,成神之路,难难难,谈笑间,叶千锋却成就了亘古天地间第一兽神!
  • 华严经三十九品大意

    华严经三十九品大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末世造水师

    末世造水师

    世界上的水源,一夜之间几乎消失殆尽,无数物种灭亡,人类数量十不存一。但不知是否因此异变,存活下来的人类开始长出翅膀……万年之后,罗玄望着干涸的大地,心中有了一个伟大的目标——总有一日,我要让这世间之水再次充满人间!
  • 长在中原十八年

    长在中原十八年

    《长在中原十八年》是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家周大新的散文集,收录于《周大新文集》散文卷。这本散文集是《周大新文集》中散文三卷之一,包含了一百多篇散文作品。这卷基本上可称为“故土亲情”卷,作家饱含深情地回忆了年少往事、乡土亲情,以及求学当兵的种种人生感悟,从中可以清晰地看出作家周大新从一个乡下少年走向成熟作家的命运轨迹。
  • 邪魅皇后征服圣君

    邪魅皇后征服圣君

    现代高材生,带着妖孽般的智慧,穿越到架空的古代世界,跟三千后宫佳丽,斗智斗勇斗床戏,征服圣君的精彩步伐。(穿越方式纯属臆想,请勿模仿,所有产生的后果请自行承担。)
  • 乐府补题

    乐府补题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都是成熟惹的祸

    都是成熟惹的祸

    凡艳跟男朋友分手了。消息一传出,谁都不相信。凡艳的男友叫成林,与凡艳是老同学,从小学到初中两个人一直共用一张课桌。虽然,成林只比凡艳大一岁,但成林像哥哥待妹妹一样待凡艳,凡艳象妹妹敬哥哥一样敬成林。你帮我,我帮你,互相帮助、互相关照,真正的青梅竹马,两小无猜。凡艳长得人见人爱,但由于家里穷,常常被一些有钱的同学欺负。每当这个时候,成林都会挺身而出,因此也常常被一些大同学揍得鼻青脸肿。凡艳学习很刻苦,成绩一直是班上数一数二的。
  • 杨航的幻想恋爱

    杨航的幻想恋爱

    杨航的幻想恋爱是杨航幻想恋爱的女生版本。只是杨航【三重恋】机制中的一个体系。杨航还有【网络恋爱】和【现实恋爱】的其他作品,请期待吧。
  • 飞狐外传(全两册)(纯文字新修版)

    飞狐外传(全两册)(纯文字新修版)

    《飞狐外传》是《雪山飞狐》的“前传”,叙述胡斐过去的事迹。作品以少年游侠胡斐的经历为线索,讲述了一段精彩的武林故事。如果说郭靖是金庸笔下的“为国为民”的“侠”的理想的化身,胡斐则是金庸“锄强扶弱”的理想的化身。他可以为素不相识的一家三口打抱不平,不为所爱之人的求恳所动。《飞狐外传》一书讲述了,少年英豪胡斐,为替惨死的穷苦百姓钟阿四一家伸张正义,一路追杀恶霸凤天南。涉世未深的英雄少年不惧巨奸大恶的权势,不为荣华富贵所动,一心只为伸张天理公义。最终恶人虽然得诛,深爱他的义妹程灵素却为救爱人而死,而他念兹在兹的意中人袁紫衣也早已皈依佛门。《飞狐外传》情节离奇曲折,爱情故事凄婉动人,读来令人怅惘。
  • 巨星之巅,君思千年

    巨星之巅,君思千年

    上一世,她是大梁第一女将,武艺超群,睿智果敢,助羸弱的帝君平定四海,帝君说,待天下一统,本王便娶你为后!等来的却是叛国通敌杀无赦的圣旨!她恨:若有来生,定倾你江山,覆你帝位!这一世,竟重生到21世纪的今天!可为何那个凉薄的帝君成了亚洲巨星影帝。不,仇一定要复,她历经艰辛踏入影视帝国!誓要将那背叛自己的男人踏在脚下踩着他步上巨星之巅。等等,为何身后总是跟着个男人死皮赖脸地喊着要娶她为妻,还从前世跟到今生?而那个男人,还是个誉满全球的巨星,时代影视传媒集团真正的控股人!某天,那个男人十分蛮横地说道:“从现在起你的眼里只能有我,只能追逐我的身影!”“要是我说不呢?”她反抗道。“那就让你变成我的人!”本文1V1,双强、宠文、无虐,男主俊若神祇冷若修斯智若诸葛,女主貌若冰莲狠若虎狼智若武后,强强联手,登上巨星之巅!本文亦可叫《将女重生:巨星进化攻略》爱情、亲情、奋斗、复仇,你要的这里都有,一次看个够。推荐我的完结文《至尊孤凰:倾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