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9349500000044

第44章 密室中的死尸

太宸殿。

紫禁城中闻名或者说最大的宫殿,因为这是早朝的地方。

大夏站在权力顶峰的官员的汇聚之地。

当然这其中还是有些小官吏,这在所难免。

十九日早朝,这是最为安静的一次。

明帝孟庭苇穿着黄袍,正冠,一双虎目紧紧的盯着下面跪拜的官员。

御史大夫沈安。

冒死直谏。

决然不可在与江东开战。

“陛下,大夏派军征战西北,灭掉诸多国家,只剩一个漠族,这其中却是消耗国库大半银两,大君将争夺的财物完全留在了西北,又因为苏国公战败,西北又拱手让出,所以西北一战,大夏全然没有收获,银两却是赔进去大半,而后又是南靖叛乱……”

御史大夫沈安微微停顿了一下,面目向下的他一咬牙,继续说道,“兰陵王虽说平定了乱局,但乱军却是将剑南,江南,两大行省破坏殆尽,十几年的时间全然在休养生息,任何的税银都是减半收取,收取后又都是用作了两大行省的重建以及剑南边关对于蛮族入侵的防御建设和将士的银两。”

他知道陛下从来不喜任何人提起当年的叛乱事情,但沈安却是为了大夏安稳考虑,只有这样说。

他在度一拜,“陛下,当年威帝征战江东,大败而回,所以大夏对于水军的建设还远远不够,后任的帝王都没有尽力建设,这也是一大原因。”

“国库,根本不能支撑这一次的征战,何况陛下,漠族和蛮族还在虎视眈眈啊!”

沈安面目有些红润,跪拜在地,声音都有些颤抖,“陛下,还望三思,征战江东一事决然不可啊!”

太宸殿中寂静无比。

后面的小官吏完全是低下头,左右看着前面的官吏以及皇上,不发一言。

前面的大官却是十分悠闲,全然不出声。

孟庭苇有些恼意,他本来以为他提出后那便是直接订下,不曾想,沈安这个直人倒是直接直谏。

御史大夫沈安。

当年因为孟庭苇感慨他的直言不讳,特意赐下一块牌匾,忠君直言,这更加鼓励了沈安的直谏精神,以前有些事情倒是体现了一些好处,但也有一些坏处,现在就是这样。

但,征战江东,这是必然的事情。

“户部尚书怎么说?”

明帝扫视了一眼站在文管官吏里还在闭目养神的户部尚书陈琰。

户部尚书陈琰闻言走出,跪拜说道,“陛下,沈大人所说确实是实话。”

他语气沉稳,五十余岁,他已然见识过很多场面,这种场面他还是足以应付,实话实说而已,陛下早已有主意,他也是拦不住的。

“国库最近几年完全是入不敷出,剑南与江南的建设是一方面,各地的边防驻军也是一方面,还有便是最近几年北凛行省冬季的时间越发的长,雪灾频发,补给更是需要的比较多,特别是北凛的军队,冻伤,冻死的不再少数,又要不断的补充,所以开支确实比较大。”

陈琰与沈安相交数十年,年龄都比较接近,自然对于沈安的想法还是比较认同,而且在大殿上的人有这种想法的决然不是少数,但明帝自少年接起皇位,先帝骤然离世,更是造就了他的独断专横性格,他决定的事情是不会轻易改变的,所以陈琰才没有出声,而且早在几日前的早朝中,陛下已经对于这件事给出了信号,就是要他们遵从。

陈琰微微起身,撇了一眼高高在上的明帝,在度发声,“陛下,微臣昨天已经上奏折,要彻底查清各地的税银,特别是盐税,微臣发现这其中的账有些对不上,偏差比较大。”

明帝看着陈琰,语气颇为平静,“朕知道,过几日,朕便会下旨,派锦衣卫,六扇门以及大理寺专门派出一个巡查组在全国巡查,彻底的清除这些蛀虫。”

似乎完全不在乎一般。

听到了明帝的话语,陈琰自然便起身,站了回去。

所以,整座大殿,还是只有御史大夫沈安跪在孟庭苇的面前。

宰相魏无忌实在有些老了,闭目养神,完全不关心这件事情。

明帝没有说话,自然朝臣便不会说话。

孟庭苇稍微有些恼意,但是颇为平静的看向兵部尚书,“兵部尚书裴竹石有何看法?”

今年才上任的兵部尚书裴竹石倒是不急不缓,走出,跪倒在地,“启奏陛下,江东已经放任百年,微臣以为是时候收回了!”

沈安闻言便怒不可遏,看着一旁的裴竹石,怒意丝毫没有掩盖,“裴大人上任不到一年,可知各地的用兵,可知军费,可知江东没有拿下的主要原因?”

“如何平定江东,难道裴大人已经有了完全之策?”

“我是兵部尚书,自然比你要了解兵部!”

裴竹石扫了一眼沈安,没有在意他的怒意,而是十分平静的说,“况且陛下早已训练两万水军,足以平定江东!”

明帝倒是想到了什么,突然对着殿上诸人言语,“高氏不是才派人入京汇报水军的训练情况吗?召来,让我好好问一下?”

东冶高氏此时只派了一人入京,而且没有官职,自然没有资格来太宸殿内参加早朝,所以还需下旨召来,一旁的孙大海闻言便立即找了太宸殿当值太监前去召来。

“除却江东,还有何事需议?”

明帝孟庭苇扫过大殿发问,只是语气有些沉闷,江东被阻,实在是有些恼意。

这时,大理寺卿突然走出,跪拜在地。

…………

…………

有些彻骨的寒意。

孟玄策发现这股寒意就像是冬天里吹拂的寒风一样,特别的袭人。

火折子的微微火光实在是有限,他也不能看清整个面貌,而且逐渐向里,隧道便越发的狭小,有时他靠在墙壁上都可以触摸到一丝的冰晶,而且不会融化。

走了许久,照孟玄策估计应该有京城的一面墙壁的长度,但绝对不是一个直直的隧道,因为他需要转弯,必然是不断的旋转,不断的向下,所以这里的温度才有些低下。

终究到了尽头,却是一扇石门拦住了他。

手掌触摸在石门上,运用内力侵蚀,却发现根本没有什么作用,应该是最为坚固的石头,夜石,取自最北边的山脉,通体黑色,温度却是宛若冰霜,是运送一些不易于储存的货物的最好手段。

既然有门,必然有开关。

他向着两旁摸索,不一会儿便触摸到一块向外凸出的石块,轻微一按,面前的夜石门便从中分开,迎面而来的是一股冷风。

将密室内的蜡烛点燃,光辉逐渐笼罩了整个房间,这也孟玄策看清楚了整个房间。

四周是凿空的石壁,上面留着的是一个又一个的空格,有些已经放上了东西,有些还空空如也。

两张桌子。

嗯,应该是一张小桌子,一张大病床。

小桌子上是一些随意摆放的瓶罐,药粉,药水残留在桌子上没有擦干净,而大病床上躺着一个人,现在应该是尸体,因为他什么都没有,呼吸,心跳,乃至温度。

这是一个男人。

面色苍白,虽是青年,却已然白发横生。

年龄倒是有些摸不准。

不过男人全身赤裸,画着一些线条,红色,白色,黑色,杂乱不堪。

他没有细细打量,而是转身在四周的墙壁上看去,一样又一样的寻找,不多时,孟玄策便在这些空格中找到一份药品,清神散,而且瓶子里只剩下一半,他微微皱眉,这其实也不能说明什么。

但也是一份证据。

他收起来。

他还是逐渐将空格搜索查看,其实他最想要查到的是那把薄剑。

最开始,他知道镇南王王阖最终的死因是脖子间的血痕,薄剑,这一事物实在是太过于普通,但如果在拥有清神散的基础上在拥有薄剑,这就很说明问题了,而且沈髯与王阖之间有恩怨,这就更加说明问题了。

但知道现在,他在这密室中也没有找到薄剑。

于是他把目光放在了病床上的男尸。

没有见过,而且模样颇为普通。

全身没有任何的伤痕,却还是死了。

孟玄策围绕着死尸,仔细的打量,而后运用内力在他的身躯内运转,却发现死尸体内经脉堵塞极其严重,根本不能使内力运转起来,这是毒素的沉淀,而且是非常厉害的毒素,因为他内力一再体内运转,这些毒素就像是蚂蚁一般全力的撕咬他的内力。

收回手掌,孟玄策眉头紧皱。

他仰起头,长长的叹一口气,越发的困惑了。

还是需要找到男尸的身份。

于是他在另一张桌子上寻找。

同类推荐
  • 铁拳制造者

    铁拳制造者

    一个热爱拳术的少年,怀着满腔热血,打败一个又一个的对手,学习各门国术,溶于一双铁拳当中,打得天下为之颤栗.......
  • 花下剑

    花下剑

    花下剑,月前影,自此不看天下景。一对隐退江湖璧人,一把点星剑,一支瓷玉瓶,又卷起一段江湖事。且看少年如何过千关,闯龙潭,从低谷之中再次笑看武林,醉拥天下。
  • 逍遥游

    逍遥游

    “有一天,佛印禅师与苏东坡同游灵隐寺,来到观音菩萨的像前,佛印禅师合掌礼拜。忽然,苏东坡问了佛印禅师一个问题,人人皆念观世音菩萨,为何他的手上也和我们一样,挂着一串念珠?观世音菩萨念谁?佛印禅师回答道,念观世音菩萨。苏东坡就问道,为何亦念观世音菩萨?佛印禅师,他比我们更清楚,求人不如求己。”老和尚的年纪大概六十左右,盘坐在蒲团之上,声如洪钟,眉毛皆是白色,双手合十,一脸慈祥,一团和气。
  • 战帝系列(十五)

    战帝系列(十五)

    “人总会是要变的,如果是当年的我,你就没有机会说这么多废话。不过我可以告诉你,九极教在不久的将来,仍将会成为天下第一教,不二法门将从此被取代,就像当年不二法门取代九极教一样……”勾祸得意地笑道。
  • 墨客江湖行

    墨客江湖行

    何为侠?仗剑杀人,饕餮饮酒,纵马高歌,浪迹江湖!何为义?为社稷,为众生,为所爱之人,更为心中信念,一生坚守!当江湖陷入一场朝堂的风波,二十年前一本九阴真经挑起武林战火,二十年后一代巨侠横空出世。五绝的出现究竟是武学的强盛还是没落?造势者的背后隐藏着怎样的阴谋?王重阳的来历,黄药师的企图,少林封山,天山灭派,五岳崛起,且看吴天均一一道来。这里有江湖,这里有大侠,这是一个文人推崇的年代,也是武林高手光芒绽放的时代,这里就是另一个大宋。
热门推荐
  • 尊隐

    尊隐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蜜婚:霸宠娇妻

    蜜婚:霸宠娇妻

    【宠文,爽文,1对1,双洁】他是萧氏帝国的掌权人,尊贵神秘,翻手为云覆手为雨。他说,世上只有我不要的,没有我要不了的。然,终有一日,世上也有他寻而不得之人。是谁在记忆中留下那一绽光芒?是谁在心尖留下一丝悸动?是谁招惹了他,又转身忘却?元家养女苏眠,性情寡淡,此生立志守元氏经年。可不知为何,自从初见起,男人便以强势的姿态入侵。商业版图上,他步步为营。生活细节上,他润物细无声。宠她方式上,没有最宠只有更宠。她爱看他笑,那他便一笑醉红颜。他的人生信条,自此只剩宠妻,宠妻,再宠妻。【一句话简介】这是一个高冷腹黑男追妻路上宠妻无上限的酸爽爱情故事。【精彩片段】片段一:她被男人抱在怀中,心跳如雷。你要干什么?我要吻你,另外再告诉你,我要你!她错愕他吻的心醉神迷。他轻舔一下唇,味道真是好极了。片段二:某日电台专访:主持人问:萧总是如何追上萧夫人的?萧枫:送秋波送吻送人。主持人又问:萧总夫妇平时都是如何互动的?萧枫答:地板,沙发,餐桌,阳台,卫生间,床上,能互动的地方都一直在互动。主持人再问:萧总做的最满意的一件事是什么?萧枫:把自己打包送给萧夫人。主持人抚额,这哪是做节目,这是撒狗粮来了,虐死单身狗的节奏。最后萧总发表爱妻宣言:这一辈子生是萧夫人的人,死是萧夫人的鬼,他要把萧夫人当女儿宠!本书又名《总裁撩妻上瘾》《追妻三十六计》
  • 特警闲妃不安分

    特警闲妃不安分

    2月12,两天,只剩下两天就到情人节,今年的情人节对于竺心来说,是个特别的日子,她要在这一天和相恋七年的男友闵良结婚,虽然一切已经只剩下形式上的走场,可是,她少女的心却依然期待那心动的一刻,见证爱情的真挚,谁都想。阳光温暖和煦,静静穿过马路边嫩绿的树叶间,懒散的徜徉在宽阔的马路上,竺心双手捧住刚刚从婚纱店取来的婚纱合,忍不住俏丽红唇微微上扬,笑出声音来。闵良和她,初中同学开始就默默……
  • 佞相毒女

    佞相毒女

    “妖女,小小年纪就心狠手辣,总有一天会早报应,天打五雷轰。”歇斯底里的诅咒穿透云霄,直入天际。“本小姐一年有半年住在佛堂,手不能提,肩不能挑,见道血腥就会晕,弱到没有缚鸡之力,又怎会有心狠手辣一说?怪哉!”百无聊赖的雍容女子状似不解的自问,双眸中却清明一片。住佛堂,那是因为佛堂清静,干扰不多,便于小姐处理事务;手不能提,肩不能挑,那是因为堂堂的相府千金,又怎会做这等力气活;一生不见血,那是因为她要求做事要干净利落,不能留下痕迹,所以她的周围都被处理的干干净净,即便刚才那地还是一个屠场,可是不出半个时辰,就会被清理成一个闺阁聚会的最佳场所。当然这些话,也只有隐身在暗处的侍卫们敢在心中腹诽,却无人敢于出口。完结经典文:《大良凰后》《笑面罗刹》《随心皇妃》《玉面狐狸》
  • 惹情

    惹情

    1988年的一起震惊海城的歼灭事件,让年幼的文海城从小留下了一个念头。“你给我灌输的思想,我通通运用到了。”可直到时间流逝到2013年,仅仅一年的时间,才发现自己已经没有了回旋的余地,即使因为你的出现……
  • 毕业生

    毕业生

    每年都有毕业季,眼下这个毕业季里也有我,都知道工作了一切都变得不一样了,可即便那么多人向我描述了职场的种种,我仍然不确定自己是不是适合。爱情在职场中像是一个调皮的小猫,当你认真工作的时候它会萦绕在你身前身后,让你无法专心工作,虽然被它惹得心烦意乱,却怕它被别人拾走,复杂纠结到极点。对于事业的追求也是人生很重要的事情,可职场上究竟需要怎样的技能才能步步高升,是不是为了这些技能情愿放弃自己的一些原则?只有事情发生在自己身上,才会知道自己的选择。
  • 一品残妃

    一品残妃

    “一个是耳聋目盲的残废娇女,一个是旁人不能靠近的冰山世子,倒是天生一对。”剜眼断骨,向死而生。谢七终是从前世囚笼中摆脱出来,却重生成为了耳聋目盲的谢家贵女。阴森内宅,诡谲朝堂,风云四国,因为她的出现一步步起了变化。只是,这一次,不管去哪里,她的身上,都带上了世子妃的标签。旁人都冷笑观之,不能让人靠近的冰山和双目不能视物的残废,一纸婚书下要如何相处。殊不知——“娘子,我偷亲你,你为什么能看见?”传说中的冰冷世子抱住了自家世子妃,光明正大地亲了一口。“只要有你在的地方,我就会耳清目明,如沐春风。”世子妃笑的两眼弯弯,看着世子反被调戏的脸。某世子气急,扑倒,压之:“别以为你嘴上赢了就是赢了!”
  • 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官军衔条例

    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官军衔条例

    为加强法制宣传,迅速普及法律知识,服务于我国民主法制建设,多年来,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根据全国人大常委会每年定期审议通过、修订的法律,全品种、大规模的出版了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报版的系列法律单行本。该套法律单行本经过最高立法机关即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的权威审定,法条内容准确无误,文本格式规范合理,多年来受到了社会各界广泛关注与好评。
  • 走向孤独

    走向孤独

    大约有十七八年了,我把相当一部分时间和精力用在田野调查上,了解中国土地荒漠化、江河与湿地等关于生态环境的状况,走得最多的是西部,更确切地说是河西走郎以西,风沙线和干裂的土壤以及大漠戈壁,胡杨红柳从此烙印在心的深处,成为一种生命感觉。我从大地之上、之中得到的启迪,由此而发出的思之种种,应是我写作生涯中最值得庆幸的一段历程,至少在这举世滔滔皆言利的年代,我曾在旷野中呼告守望,我没有变得更为浅薄,但,深刻与高贵是谈不上的,尤其是和大地之上的万类万物相比,我怎么能连根带叶地理解一根小草?我该如何去感觉在荒漠中兀自高大,而到了秋天那叶子金黄得醉人的独树胡杨呢?
  • 给大爷出殡

    给大爷出殡

    小说以朴素温暖的乡土语言,讲述了一幕围绕“我大爷”过世出不出殡,乡镇、村庄各色人等表现出的种种心态、行为的活报剧。因市委书记的父亲是“我大爷”的生死战友,在官场对攀升有图的人执意要把丧事办得轰轰烈烈,好让市委书记开心,为日后升迁搭一把梯子;也有人认为“我大爷”这样厅级离休身份的人,丧事办得越排场越会有大把大把的“票子”收进;但更多的“我大爷”的亲人们执意要为他隆重出殡是因为刻骨的亲情。唯有“我大爷”的儿子——因“我大爷”政治灾难牵连、身体严重致残的马家努,顽强顶着各方压力,坚守着父亲的遗嘱:“死后不动客、不发丧、不出殡”,守护了“我大爷”一生乃至最后的淸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