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936300000001

第1章

武先生的药店在文君庙背后。文君庙前面是那棵千年古槐,几个人抱不过来,树身上长着一个很大的树洞。

有满月的晚上会有很多年轻的女子各怀心事的来到树下,在澄净的月光里对着这树洞说一些不能对任何人说的话。银色的月光里,屋檐、古树还有这些或坐或站的女子们都像水底的影子,轻的没有分量的,半明半暗的,散发着些稀薄的凄清。槐树的枝上拴满了红色的布条,是女子们在树下许完愿之后,把红布条连同那些许愿拴在了树上,然后悄悄离去。穿过文君庙那道幽暗潮湿的门洞,庙后的第一扇门就是武先生的药店,德青药店,随了武先生的名字。药铺是临街的,后面便是武家的老宅。两间正房居中,两边是东西厢房。院子里长着一棵浓荫匝地的桑树,树下是喜阴的中草药,树荫遮不住的地方生长着喜光的中草药。

武先生有两个女儿,大女儿叫武心慧,二女儿叫武心琴。在早春和初秋的阳光里,武先生就带着两个女儿在院子里告诉她们那些中草药的名字,这是麦冬,要夏季采挖,洗净,反复暴晒、干燥。可以养阴生津,润肺清心。这是白薇,秋季采收为佳。除去地上部分,洗净,晒干,可以清热,凉血。治阴虚内热,肺热咳血。这是仙鹤草,可以止血,健胃,治咯血,吐血。

武先生给人看病的时候经常不收钱,遇到年纪大了的老人们,他给他们开好几天的中药,看家里有粮食的话还要给他们些粮食。病人病的厉害的,他就亲自上门,走时连病人家的水都不喝一口。因为自己种的草药少,他经常得出城,过河,去山里面采药。民国八年的这个夏天,整个晋中发生了旱灾,到秋天的时候只收成了很少的粮食,每天都有老人和刚出生的孩子在悄悄死去。武先生每天出去给人看病,去山里采药。来看病的人用布口袋提着一小撮粮食,看完病要给他留下,被他连人带粮食地赶出去了。他说,我又不是没有,拿走。他在药店的时间越来越少,每天被人请去看病或者进山去采药,早晨很早出去,晚上才回家。回了家说他已经在外面吃过了。第二天早晨,她们还都没有起床的时候他就悄悄出去了。

一个早晨,李氏起床推开门刚迈出去就看到西厢房门口倒着一个人,脸朝下,手边摔着一只葫芦水瓢。西厢房下搭了一个灶间,院门都没开,不会有人进来。她踉踉跄跄地走了过去,摔倒在地的正是武先生。他的手和胸口都是冰凉的,已经死了。从他倒下的方向看,他是从灶间出来的,他进灶间舀了一瓢水喝,一出门就倒下了。灶间里,锅盖被动过,但那里面没有一点饭,连一粒粮食都没有。所有的碗里、锅里都没有。整个灶间里没有一点吃的。在武先生被装进棺材之前,穿着一身麻的李氏突然走到武先生的尸体前,亮出一把早藏在袖子里的刀,在所有的人还没有意识到之前,刀刃已经进了武先生的肚子。她一滴泪也没有,动作流利而冰冷,好像她面对的是一只秋天熟透的倭瓜。人群发出的惊叫声倏地被冻在了空气中,又七零八落地砸了一地。武先生的肚子被无声地切开了,然后她切开了他的胃。那只已经没有了温度的器官泛着陈旧的暗红色,像只口袋一样被李氏的双手翻开,那里面是空的,所有的人都看到了,里面没有一粒粮食,完全是空的。

他是饿死的。

李氏的身体摇晃了几下便像融化了一样缓缓地塌下去了。武先生生前的好友,另一位中医刘先生走到了她面前,把她背到屋里,号完脉后他一个人走到了窗前,静静地看着窗外。李氏醒过来了,目光空洞地看着周围。刘先生回过头,逆着光线看着床上的女人。她看不清他的脸,只听到他说,你怀孕了。

李氏一直在断断续续地生病,屋里终年散发着中药的香味。李氏越来越瘦小,睡在那里薄薄的一层,肚子却越来越大。巨大的肚子衬的她的四肢像秋天落完叶子的树枝,似乎这肚子成了她身上唯一的器官。有时候武心琴觉得那肚子都是透明的,可以看到里面小小的湖泊和湖泊里游动着的婴儿。药店已经不开了,木门从外面栓死。武心惠每天带着武心琴出城,过河,上山去采药。一部分药卖给吉鸿药店的刘先生,他给她们几个钱去换米。另一些药带回家给刘氏煎了喝。有时候刘氏不愿喝药,她闭着眼睛把脸侧向里面。武心惠就端着药碗蹲在那里不走也不动,李氏终于还是喝了,却喝完就吐。

黑色的药汁从她嘴角流出,像黑色的血液,看起来有些可怖。武心惠拿着那只空碗出去再给她倒一碗来,李氏再不愿喝了,嘴唇薄而坚硬地闭着。武心惠固执地要把那只碗送到她嘴边,她有些烦躁的躲避着,避开碗沿。武心惠就更固执地把碗沿就到她唇边。瓷质的碗碰到了她冰冷的嘴唇,像两只瓷器之间的碰撞,凄清而寒冷。李氏伸出一只手想推开那只碗,它却那么坚硬,像生了根一般满是力气。李氏叹了口气,侧过脸,睁开了眼睛,她看到武心惠一动不动地跪在床前,手里捧着那只碗,正看着她。泪水正从她脸上浩大地向下流,却没有一点声音。李氏闭上了眼睛,嘴唇伸向了那碗黑色的药。

三女儿武心爱是在冬天出生的。李氏在草灰上一生下这个老鼠大小的婴儿,她自己就迅速萎缩下去了。巨大的肚子萎缩下去之后她成了那么一点点,像一枚深秋风干的果实。几天后的一个晚上,武心惠把药端到了她床前,她顺从地喝下药,然后伸出一只手慢慢地抓住了武心惠的一只手。她柔软的却是没有一点缝隙地抓着她的那只手,目光清亮地牢牢地看着她。她的眼睛里结了一层薄薄的壳,然后那壳碎了,眼泪顺着她的眼角一直向下流去,流去。武心惠伸出另一只手,用两只手捧住李氏那只干枯的手。

在那一瞬间里,她感到母亲的血液流进了她的身体,那浩大的奔流的血液突然带来一种巨大的温暖,把她淹没了,就像十六年前,她还在她的身体里时那么温暖。她周身被这温暖包裹着,有些微熏的感觉。于是,她更紧地握住那只手,把它贴在了自己的脸上。一个晚上武心惠都那样坐着,捧着那只干枯的手,让它离自己那么近那么近。渐渐的,渐渐的,那温度在一点一点流走,像水一样从她的指缝间流走。她无声地啜泣着,把它抱的更紧,像要把它嵌进自己的身体里。但它还是在一点一点变冷,她近于绝望地在心底大叫,不,不,不。嘴唇里却发不出一点声音。那只手中最后的温度像烟一样消散了,冰凉而安静地蜷缩在她的两只手里。武心惠整个晚上就那样一动不动地坐在那里,武心琴缩在墙角里看着她们。

母亲的生命从她指缝间一点一点地流走,永不复返。

第二天别人要把李氏的尸体抬出去时,她的两只胳膊已经僵硬,李氏的尸体被拿走后,她的两只胳膊还是保持着那个姿势,那只手仍然伸开着,像一只小小的鸟巢,仿佛有另一只手正在里面安静的睡觉。她的眼睛看不到任何人,从一切之上越过去,看着一个渺远的不知道具体位置的地方。却没有一滴泪。她的整个身体都是僵硬的,像玻璃一样,一碰就会碎。

李氏下葬的时候她的姐姐来了。有人问她,这三个孩子怎么办?你领回家吗?她目光迟钝地看着一个地方,反反复复地说,你不知道,我也有三个孩子呢,我怎么养得了?怎么养得了?他怎么会饿死?他怎么会是饿死的?所有的人都离开之后,包括李氏的姐姐,十六岁的武心惠带着十岁的武心琴向邻居讨来一些小米,煮成金色的小米粥,喂进那小小的婴儿嘴里,她竟然不哭了,喝完小米粥,她对着两个姐姐裂开嘴笑了。露出了粉红色的小舌头,那么小那么柔软。武心惠久久地看着这个婴儿,然后伸出手把她抱在了怀里。婴儿伸出一只手抓住了她长长的辫子,笑着。

一个早晨,武心琴起床后推开门时看到武心惠已经穿戴整齐地在打扫院子了。她站在门口呆呆看着武心惠的侧面,突然有些无名的恐惧。她说不出这恐惧是从哪里散发出来的,却有东西像金属一样重重的向她袭来。这时武心惠停下手中的活,抬头看着她。武心惠的长辫子梳的一丝不乱,垂到腰上,辫稍像鱼儿一样摆动着。她穿了一件干净衣服,衣服有些小了,衣服里的身体便有些仓促有些突兀地跳进了武心琴的眼睛。在这个早晨武心惠脸上擦了粉,这层白白的粉像堵墙一样横亘在她们之间,武心琴明白了,这就是那恐惧的源头。在清晨湿润的空气里她们安静地看着彼此,目光都是湿润的,像隔了一条宽阔的河流看着彼此,在河流的彼岸,对方的身影在迅速的后退后退。在这座小城里,只有一种女人脸上会搽这么厚的白粉,这层白粉像路边高悬起来的红灯笼,不时会有人抬头看它。

一有男人走进院子的时候,武心惠就让武心琴抱着武心爱到大槐树下玩。武心琴就抱着妹妹逃一样跑出去,一路上头都不敢回。霞光落尽,天渐渐黑下来了,大槐树的影子在暮色中变成了清晰的剪影,安详而寂寞。人群渐渐散去,都朝家的方向走去。月亮上来的时候,来到树下的就是那些来许愿的女子们。武心琴靠着树站着,靠着那张开的树洞,听里面会有什么声音,会不会有那些女子们留下的不能对任何人说的话。她也想对着这树洞说话,嘴里却发不出任何声音。她一动不动的伏在树上,怀里的武心爱已经睡着了。天完全黑下来的时候,她看到文君庙的门洞里走出了一个人,薄薄的走到她面前,向她伸出了一只手。武心琴怔怔地看着那只手,那只手清而淡,像月光一样随时会消散。她跟在武心惠身后,向家走去。武心爱在武心惠怀里抱着,她一个人走,却一路上走的踉踉跄跄。终于,在快进院子的时候她突然摔倒了,走在前面的武心惠什么也没有听到,自己向前走去了。她就那个姿势趴在那里,闻着泥土的香味,久久不愿起来,再后来她趴在那里在无人的街上开始哀哀地抽泣。

武心爱喝着小米粥长到了两岁,很瘦。黄昏的时候武心琴带着她到河边到田野里乱逛,武心爱一直在不停地说话,她说,你要是再说我就把你扔在这。武心爱看看她的脸哭了,她只好又哄她,直到把她哄睡着了。她已经不再去大槐树下。那里总是坐着一群人,总是有男人会笑着问她,你姐在家干什么呢?快回去看看。一次,油坊的王嫂呵斥那男人,三个没爹没妈的孩子你让她们怎么活。人群中一阵短暂的沉默,但到了第二天,还是照旧会有人问她。

院子里的白薇开了又谢了,白色的干枯的花瓣纷纷扬扬地落满了院子里的甬道,像一层薄薄的雪。武心惠每天起的很晚,即使醒来了,她也不出屋子,披头散发地歪在窗边,看着院子里的武心琴。她一个人住正房,她穿着桃红色的衣服,被子也是桃红色的。武心琴从来不敢进她的屋,她只进去过一次,一进去就看到了揉在床上的那团桃红色,那团颜色尖利妖冶,直直向她扑来,她一阵疼痛,逃了出去。中午的时候,武心琴做好午饭,武心惠才起床,蓬着头发和两个妹妹一起吃午饭。三个姐妹坐在一起,无声地吃饭。有一次,吃着吃着武心琴突然落下泪来。她强忍着不让自己发出声音,拼命把饭往嘴里塞,武心惠却还是看到了,她突然地把手中的碗扔到了地上,尖声对她说,你哭什么哭,你要是觉得这饭脏就把自己饿死,像咱爹一样饿死。说完回了屋里。武心惠每天只吃一点点,吃完就回到屋里开始梳妆打扮。她用很长时间往脸上擦粉,武心琴惊恐地看到她没擦粉的脖子已经是黄色的,她经常这样,充满恐惧地观察着她,却从没有走到她面前对她说过什么。她知道自己走不到武心惠面前,她只是隔了一条河或一座湖那么远的距离看着她。而脚下是根本过不去的。

武心琴十六岁那年武心惠突然生病了。她想出去请刘先生的时候被武心惠叫住了,她躺在一团浑浊的桃红色里,因为要抬起头看武心琴,脖子里的青筋拉的直直的,像随时都会绷断。她的眼睛里是一种坚硬的恐惧,直直地向武心琴掷了过去。她说了两个字,别去。每个字都像硬而冷的石头。她听到这话,迈出去的一只脚收了回来,却不回头。下午浑浊的光线从木格子窗里透进来,被分割成一缕一缕的,她迎着这光线,觉得这光线从自己的身体里穿过去又落在了那张床上。一瞬间她觉得自己竟然是透明的。

武心琴每天把饭端进武心惠的房间。武心惠一天只吃一点点。她发着烧,脸迅速地瘪下去,却烧的艳若桃花,发烧的时候她是不清醒的,昏昏沉沉的,嘴里反复叫着一个字,妈,妈。醒来的时候,她就长时间地盯着一个角落发呆,一边看着那个角落一边咬着自己的食指。她身体上散发着一种近似于腐烂的气息,但她从没有发出过一点叫声,也没有一滴泪。一次,武心琴去送饭的时候,突然看到,那只正被她咬着的指头已经被咬烂了,露出了白森森的骨头。她怔怔地站在那里,然而却动不了。这时,武心惠突然说话了,她不看她,眼睛还是看着刚才的方向,武心琴觉得这目光像刀一样正从她身体里穿过去,她有些害怕。这时她听到武心惠说,你不要站在那里,你挡住我了,妈正在那里呢,她正看着我呢。武心琴从屋子里逃了出去,蹲在地上大口喘着气,泪水已经流了一脸。

武心琴再后来进去送饭的时候,就把脸侧向一边,不敢看武心惠。武心惠还是那样,死死地看着那个角落。她不敢多看她一眼,放下饭就逃出去。晚上再进来送饭的时候才发现,那碗饭根本没有动过。几天后,武心惠再动不了了。她已经连续两天没有吃任何东西,现在她只能躺着,连脖子也抬不起来了。这天晚上,武心琴捧着一晚小米粥进去时,武心惠正睁着眼睛躺着,她喂她小米粥时,她竟喝了几口。武心琴有些高兴,想走过去帮她把窗户打开时,武心惠突然拉住了她的一只手,她那只手上的食指已经露出了骨头,白色的骨头已经开始变黑,武心琴惊恐地躲避着。那只手里有团东西,带着武心惠身上腐烂的气味,带着棉布的温暖落在了她手里。她瑟瑟地打开,是一小包银圆。她的泪就下来了,她抓起那只开始腐烂的手,久久地贴在自己脸上。她们没有说一句话,武心惠静静地躺着,闭上了眼睛,泪水从她的眼角流下去,流到了细而干枯的脖子里。那个晚上,武心惠安静地死了。

因为是死于性病的妓女,她被草草埋在了城外的荒地里。

同类推荐
  • 狼王归来

    狼王归来

    统治了若干年的族群日益强盛,老狼王却被儿子赶下王位并驱赶出族群,昔日的妻妾归了新狼王所有,面对残酷的森林法则,老狼王无奈,它捕杀到一头雄壮的马鹿拖曳回领地,以证明自己没有老,最后怆然死去;狼王后不肯下嫁新狼王,没跟族群迁徙,带着老狼王的遗腹子孤独地在香洼山生活;一次偶然的机会,它从雪窠里叼回一个人类的孩子哺育;一个逃兵从猎人钢夹下救了一只母狼,逃兵遭追捕时,母狼勇敢地站出来;人类的母亲突然出现在狼孩面前时,狼孩会做何反应?狼族群最终覆灭的隐喻,警示了人类什么呢?
  • 新中国的孩子

    新中国的孩子

    《新中国的孩子》是宁青的长篇小说。诞生于新中国成立至20世纪50年代末的新中国第一代孩子,是新中国历史上三大具有标志性的群体中的主体:他们作为20世纪60年代的少先队员和共青团员,是雷锋精神诞生之初学习雷锋精神群体中的主体;他们是新中国产生的规模最大的艰苦奋斗的群体——上山下乡知识青年群体中的主体;他们是改革开放初期汇入振兴中华洪流的革命化、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人才群体中的主体。新中国的第一代孩子,作为一个时代群体,透出过纯洁的时代风貌,经受过艰难的时代磨砺,展现过光荣的时代价值。其作为一个整体体现出的“纯洁、艰难、价值”的三者合一,将在新中国历史上留下恒久的印记。
  • 虫:2.5次世界大战

    虫:2.5次世界大战

    《2.5次世界大战》是刘慈欣领衔的一部军事科幻作品集。该书以刘慈欣的代表作《全频带阻塞干扰》为主打,文中描述了在俄美战争的大背景下,俄罗斯统帅的儿子为了国家的前途命运,不惜牺牲自己,驾驶宇宙飞船,冲向太阳,以自己的毁灭,换来太阳所爆发出的电磁干扰,为国家的胜利赢得了时间和空间……科幻最吸引人的地方是创意,在刘慈欣的这部作品扰中,我们再次被刘慈欣天才的创意所震撼……
  • 大唐魔盗团

    大唐魔盗团

    朝天宝年间,表面的太平盛世却暗藏危机,坊间朝野都流传着“得麒麟角者得天下”。几方势力蠢蠢欲动,全力寻找失踪已久的麒麟角,为登上权力的宝座,将天下据为己有。这一年初春,有人在外开始假冒“魔盗团”名号滥杀无辜、胡作非为、到处追查麒麟角下落。早已金盆洗手的魔盗团大师兄李天误打误撞得知此事,决定召集昔日同门,揪出真凶,为“魔盗团”正名。无奈魔盗团师兄妹四人早在七年前就分崩离析,心存芥蒂。如今再相见,自是分外眼红。一边是误会不断加深、彼此仇恨的魔盗团师兄妹四人;一边是奉命缉拿他们的大理寺少卿薛少秋。两方上演着猫鼠游戏,却无意发现隐藏在麒麟角背后,双方身世相互纠缠的谜团。而这一切不过是安禄山布下的陷阱。
  • 紧那罗歌

    紧那罗歌

    紧那罗:梵语KIMNARA,意为“音乐天”、“歌神”,演奏法乐,是诸天的音乐神之一,紧那罗有男女之分,男性长一马头,女性相貌端庄,声音绝美,善舞。紧那罗因其头上长角又被称为“人非人“我执剑来断愁,带你去无忧的国度,你临阵脱逃,剩我一个人滞留,有人说你的不归我的孤独,都是心里藏着的魔,需要慈悲来引渡……”银幕亮起,曲终人散。——有人漠然,有人落泪。
热门推荐
  • 沂蒙老支书

    沂蒙老支书

    本书主要讲述了沂蒙老支书朱崇敏在担任村党支部书记的26年里,带领广大党员和全村村民抢抓机遇,积极响应党和国家政策,整地划地、修路、推行稻改、种红麻、栽桑养蚕、筑水塔、通自来水、挖大井、建排房、整村容村貌……从而使昔日人心散、日子穷、房屋破、街道烂、人见人摇头的村庄,一举成了远近闻名的富裕村、文明村、明星村、模范村,用汗水和智慧谱写了一首首催人奋进的动人之歌……1984年,老支书“让贤”卸任村支书一职,凭借改革开放的春风,转身投入商海,艰苦奋斗,开拓创新,无私奉献,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的辉煌和奇迹……
  • 晨曦散文集

    晨曦散文集

    抒情议论散文,城市压力的出口,给人释放压力,主动思考
  • 心有灵犀梦江山

    心有灵犀梦江山

    【女强、宠文、、爽文、美男超多】她本神族族女,却有灾星之体,极阴之质,带来灭门之祸毁谷之患,世人却皆趋之若鹜,为了得到她,不惜血溅三尺,踏碎一地尸骨!五行之男皆上品,眉眼如画之润下,孤冷怪异之曲直,热血单纯之炎上,妙手神医之从革,神秘鬼魅之稼穑……为让自己体质改变,平了那血雨腥风,求一个世间和平,她必须寻齐五男并与之结合。然,一生一世,只能有一双人,情与义之间,终难平衡。她爱的,只有他,怎去管世间刀光剑影、乱世纷争……
  • 碎裂天宇

    碎裂天宇

    浩劫降临,人心惶恐,神秘上天即将降临而下,出手灭亡放逐之地之人,在这生死存亡的时刻,在这大劫降临之时,一位从禁区末日峡谷之中走出的神秘少年开始了他踏上巅峰的路途!横扫四域!战龙谷!灭亡灵!踏碎天空!联合精灵!混乱一统!手握天下,征战上天,成就不朽传奇!
  • 刘邦驰文集

    刘邦驰文集

    我们党和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长期领导我国人民的革命和建设事业中,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革命的实践相结合,创造性地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为中国革命和建设事业的胜利建立了不可磨灭的功勋。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党在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基础上从新时期的具体情况出发,对我国社会主义财政面临的新任务、新情况、新问题,提出了许多新的创见和理论,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财政理论,使马克思主义财政理论在我国更加完备、更加系统和更加具体化,为马克思主义财政理论宝库增添了新的内容。
  • 证因亭

    证因亭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一个神秘事件调查员的秘密笔记(全集)

    一个神秘事件调查员的秘密笔记(全集)

    我因为科研过程中无意遇到的神秘事件,被一秘密科研部门收罗门下,开始了惊险、绝地逢生的人生旅程。在这个过程当中我不但见到了地球上从未记载过的巨型生物,也见到了具有某种神秘隐形力量的非人类;不但看到了为了贪欲而扭曲变异的人性,也遇到了甘为人类,奉献出自己生命的地外生命体。而我的生死之交,同样是做神秘调查工作的同事到底隐藏着什么秘密?还有这个地球上最强悍的部落是不是保护着中华民族的精神图腾——龙?
  • 特工王妃:王爷大人请温柔

    特工王妃:王爷大人请温柔

    一朝穿越,竟然成了有名的花痴丑女。还有一个对自己百般疼爱的爹爹,更有一个讨厌她如臭虫的王爷。最后决定休夫,没想到刚出狼圈又入虎坑。简直就是放肆宠爱。可是当问题接重而来,怀疑甚至背叛。最终究竟是谁负了谁?
  • 先适应 再改变

    先适应 再改变

    先适应,再改变,这是成功的铁律。因为它符合人们对事物的认知规律。无论对于哪个行业,经营人际关系也好,经商也好,谋职也好,为官也好,都必须要经历适应、后改变的发展过程。遵循了这条铁律,你的事业就会由小到大、由弱到强。学会了适应和改变,你就会成为事业中的佼佼者。
  • 诺曼底的伟大叙事

    诺曼底的伟大叙事

    需要从2010年5月9日莫斯科红场大阅兵说起,那年俄罗斯同时还有70多个城市的阅兵与游行,乍一听疑似一个好战国家,当然主题是纪念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5周年。尽管参加纪念活动的有包括中国在内的多国领导人在场,但这次活动显得很集中、单纯,不具有对全球的号召力。除了俄罗斯之外,世界各地显得有点冷清,不像2005年60周年纪念,广泛、激情、隆重、默契(中国也没有举行抗日战争胜利65周年纪念的隆重活动,而有局部的学术活动)。对历史的遗忘随着时间流逝而日益加快,人就是这么势利而卑贱。从那天的红场开始,我每年在网上搜看并下载收藏俄国人阅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