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9443800000012

第12章 被女真三部均分的贸易敕书

敕书的好处当然是很多的。

俗话说“人凭文书官凭印”,从洪武十五年起,明廷就开始着意招抚元代治下的女真部族,赐给酋长们一些没有职权、不拿俸禄的虚衔,借此来维系辽东边境的宗藩体制。

敕书本是明廷为落实自己的羁縻政策而颁发给境外部族首领的“委任”文书,严格来说,努尔哈齐建州左卫都指挥的职位也是经过明廷正式敕封而获得的。

明朝获得对辽东的主权,是朱元璋在位时的事情,元王朝败退漠北后,朱元璋乘胜追击,一举击破了盘踞于辽东的蒙古纳哈出部,并降服了先前臣服于元王朝的朝鲜。

在洪武二十八年与洪武三十一年,朱元璋曾两次大规模移民辽东,在当地屯垦驻守,与此同时,朱元璋还大封藩王,将他的三个儿子,韩王、辽王和沈王分别封在了开原、沈阳和广宁。

如果这个政策可以延续下去,那么辽东女真的地位几乎就等同于藩邦朝鲜,朱元璋在洪武十五年向女真各部颁下的敕书或许至今仍是一纸简易委任状。

不料,在朱元璋过世之后,事情逐渐起了变化。

明成祖朱棣凭借靖难之役夺权成功后,生怕其他藩王有样学样,开始大规模地将朱元璋从前分封到边境的藩王逐步内迁。

于是韩王、辽王和沈王便在永乐年间连同家眷一起被迁入了内地,使得辽东大地一下子成了真空地带。

当然,此后的明王朝也不断地向辽东派驻军队、屯垦戍边,但是比起册封藩王式的大规模迁移,实在不能同日而语。

且明廷在边防首先的针对对象,是北方的蒙古部落,辽东虽然也驻扎重兵,但主要对手同样是蒙古人。

对于当地的原住民女真人,在万历朝之前的大部分时间里,都缺少足够的重视。

明朝在辽东边防的吃紧,是嘉靖年间的事情,当时东迁的蒙古黄金家族土蛮部,以及作为朵颜三卫存在的朵颜部,都把辽东当作侵扰对象。

而经过李成梁与戚继光的多番征战,直到张居正改革的末期,无论是土蛮还是朵颜三卫,都已大为衰弱,不再是明王朝在辽东的主要威胁。

之前不显山不露水的女真部落,就这样逐渐成为了辽东舞台上的主角。

明廷起初沿袭了元代对东北的部分管辖方式,在女真地区广设卫所,以“来朝及互市”的形式与女真人进行贸易。

所谓“来朝”即是朝贡,指边境内外的部族首领携带本地区的特产进京,与明朝政府进行物质交换的行为。

根据朝贡制度的相关要求,女真部族要按时、按量经由指定的路线将地方特产送入京师,明朝政府则派专人依据敕书上的品级对朝贡人员进行接待。

虽然对进贡来的方物并不照价付钱,但“赏赐”和车马劳顿所需的交通补助费往往远超出货物价值本身,并且每名朝贡者还可以依例得到二十两左右的“回赐”赏银。

此外,女真人乐于入京的原因还在于无论是在京停留期间,还是往来京师的途中,均可与地方进行各种合法的贸易活动,因此他们在“贡品”外往往还要夹带许多货物,以赚取更多的利润。

“互市”则指的是“马市”,与朝贡的浓郁政治色彩不同,马市更像是一个平民化的交易场所。

随着明朝与女真部落市场的扩大和双边社会需求的增加,贸易对象便不再局限于马匹和布匹。

女真人往往将毛皮、珍珠、人参、蘑菇、松子、蜂蜜等价值较高的天然产品拿到马市上售卖,同时换取汉人手里的耕牛、盐、铁具、绢布、纸张等日常所需的农业工具和手工业制品。

为适应日益繁荣的市场贸易,马市由最初的开原一处增加到五处,贸易的频次也由一月一次改为一日一次。

围绕着开原、抚顺、宽奠这条明代边境线,由女真人、汉人、朝鲜人和蒙古人共同参与的初级市场日渐形成。

由于朝贡与互市为女真部落带来了巨大的贸易利润,明廷为了控制女真各部的经济命脉,开始逐渐以敕书作为女真人参与贸易的准入资格证。

女真人入关朝贡或是进入马市时,都要将敕书及进贡物品或贸易产品交由相关的官员进行査验,无印信公文者不得入境,且每份敕书一次只允许一人一马由指定的“贡道”入关。

因此女真酋长手中敕书的数量,直接决定着贸易规模和部落获利的多寡。

由于敕书具有的这种特殊功能,所以到了万历时期,明王朝就借助敕书来实现分化瓦解女真部族、安定辽东边防境况的目的。

截至万历十五年,明王朝总共颁发给女真各部一千四百九十九道敕书。

这一千四百九十九道敕书的分配当然是不公正的。

譬如明廷之前一直有意扶持的海西女真,就曾有幸获得明朝颁给的敕书九百九十九道,其中居开原南关的哈达部获得六百九十九道,居北关的叶赫部获得三百道。

万历十二年,李成梁在设计杀死了称雄海西未遂的清佳砮、杨吉砮兄弟之后,为了平复开原南北关的旧有势力格局,不得不出面重新分配敕书,将其中的五百道分配给了哈达部,四百九十九道分配给了叶赫部。

努尔哈齐知道,以当时的情形而言,倘或没有李成梁在万历十二年的这次及时分配,那么叶赫部的清佳砮、杨吉砮兄弟便很有可能在彻底打败哈达部后,获得海西女真九百九十九道的全部敕书。

如果清佳砮、杨吉砮兄弟不死,当真要明廷与叶赫部兑现这九百九十九道敕书,那么叶赫部便很有可能在称霸海西之后,继而侵蚀建州女真与野人女真,甚至反客为主,逐渐脱离明王朝的控制。

而这恰恰是明廷最不愿见到的结果。

努尔哈齐其实是有一点不平的,明廷总是高高在上,用一种施舍者的姿态在女真社会内部制造不公。

尔后又坐视女真各部为争夺这不公带来的利益而自相残杀,继而又以一副救世主的嘴脸居中调停,用军事和贸易这两种手段在女真社会内部精心构筑出明王朝所希望的利益格局。

作为曾经的被拯救者以及将来的被施舍者,努尔哈齐早已看透了明廷的手段。

汉人就是该讲道理的时候他们偏讲仁义,该谈利益的时候他们偏讲道理,要到了不得不讲仁义的时候呢,他们便开始谈感情了。

所以努尔哈齐绝不在联姻一事上同李成梁谈感情。

他知道这时候千万不能谈感情,一谈感情就上了汉人的当了,因此他很直率地同李成梁讲道理,

“可儿子手中只有三十道敕书,皆为父亲于万历十一年时勘发,比起海西之叶赫、哈达,所差数十倍有余,儿子又哪里来的好处可以分给他们呢?”

李成梁慢慢地笑道,

“建州五部你已取其四,这最后一支完颜部,想来你也如探囊取物,朝廷给建州各部颁发的敕书一共五百道,从前由建州众豪酋分领,如今便可尽归你有了。”

努尔哈齐一下子站了起来,像是被这笔突如其来的巨大财富给伏击了。

当年他的外祖父王杲称雄一时,才不过拥有三十道敕书,且其中只有十八道是属于自己的,余下的均是通过武力从他部抢掠而来,算不得光明正大。

塔克世和觉昌安死后,由于李成梁的刻意安抚,努尔哈齐变相地继承了外祖父王杲的那三十道敕书。

整个辽东再没有人能比努尔哈齐更知道敕书的价值。

抢夺敕书原是不难的,难处在于抢到了之后,还得有本事让明廷认定这抢来的敕书是合法的、是可以兑现的。

努尔哈齐接连失去了三位亲人的性命才为建州换回了三十道合法敕书,而五百道敕书又能值几个建州?

小鞑子穷酸了二十八年,头一次遇到这么复杂的计算题,这五百道合法敕书实在太丰厚了,黑山白水间的多少条人命能抵得上这五百道敕书?

就是几十年后的那位清太祖此刻站在这里,也能被这五百道敕书给伏击得不响了,阔绰的汉人慷慨起来连整个建州都买得下手,何况他努尔哈齐的三条人命?

努尔哈齐轻轻地颤抖了一下,情不自禁地又在李成梁面前跪了下来。

他心里在祈祷李成梁可千万别提起塔克世和觉昌安。

李成梁要是在此刻一提,他努尔哈齐就不得不将那笔血债勾销了,从此他不但彻底地失去了不响的权利,连带着让几十年后的那位清太祖也失去了喊出“血债血偿”的可能。

努尔哈齐自小只知道马匹可换布匹,毛皮可兑耕具,一杆秤晃来晃去,总还是明码标价、银货两讫。

可要是问他建州崛起能不能兑换亲人的性命,万历十五年的佟·努尔哈齐却秤量不出二者之间的轻重。

或许他能辨别孰轻孰重,只是自己下不了手去秤量它。

李成梁到底是比努尔哈齐多富了二十年,努尔哈齐这颤身一跪,只是惹得李成梁温吞一笑,

“如此,朝廷所颁之一千四百九十九道敕书均之三部,建州与哈达各有敕五百道,叶赫得敕四百九十九道。”

李成梁毕竟是生了九个儿子的父亲,为努尔哈齐做起主来比当年努尔哈齐自己做主入赘佟家还要果断,

“三部势均力敌,叶赫、哈达为争夺海西雄主之位,自然会愿与你联姻。”

李成梁说的是姻亲,努尔哈齐听到的却是权力,专属于男人的情话在他们之间无声流转,努尔哈齐被李成梁的厚爱激得浑身颤栗。

李成梁的意思是很清楚的,他要的是建州、叶赫与哈达互相牵制又相互联合,彼此之间征伐不断却永远无法统一。

这样的辽东女真对李成梁和李家军来说是最好的,要打胜仗的时候可以挑个出头鸟杀杀威风,无仗可打的时候可以按照三部之间不同的实力情形挑拨不合。

且这三部的经济命脉仍然握在明廷手上,三部酋长为了各自部落的贸易利益都不得不争先恐后地来讨好李成梁。

如此循环往复,不但能让李成梁证明李氏家族对于辽东的不可或缺,更能让大明天子看到“辽人守辽土”的不可更改。

努尔哈齐的心中火热一团,这团热量从他的胃底升起,穿过五脏六腑,一路窜到他的喉咙口。

他朝前膝行两步,伸出手来,将头上的四方平定巾用力一拽,又一弹袖口,双手着地,朝着李成梁连磕了三个头。

这是女真人的大礼。

努尔哈齐行这大礼着实行得真心实意,他那光洁而饱满的额头直抵上李成梁脚上那双厚实的皂靴靴面,脑后的那根金钱鼠尾也随着他的动作起伏夸张得一抖一颤。

“儿子叩谢父亲!”

这句谢词说得响亮,只有努尔哈齐自己知道是费了多大劲才能使得它如此响亮,这句话大约都不能算是他说出来的,而是他心底的那股热量自行替他发出的声响。

李成梁仍是淡淡地笑着,像是每一个慈父见到自己儿子如愿以偿后的那种笑,

“方才都说了地上凉了,你这会儿怎么又跪下来了?”

努尔哈齐直起了身,

“父亲决定不走了、不离开辽东了,儿子是在为父亲高兴呢。”

李成梁笑了笑,伸出手来,象征性地摸了一下努尔哈齐光光的额头,

“哈达、叶赫并非池中之物,想要管好他们可不容易。”

李成梁又说了一遍“管”字,努尔哈齐这回却不再猜忌或犹豫,他一把抱住李成梁的双腿,就着李成梁抚摸他额头的动作贴上了李成梁的膝盖。

“父亲放心,小罕绝不会让父亲失望。”

努尔哈齐闭上了眼,一侧的脸颊蹭上了李成梁的袍襟下摆,他喃喃着,用当年李成梁给他起的小名称呼自己,好像一下子又回到了十五岁,

“无论儿子身家几许,儿子永远是父亲的建奴小罕。”

李成梁垂下眼,视线在努尔哈齐脑后的那根辫子上停留了一瞬,接着他移过手,愈加温柔地抚摸着努尔哈齐的额顶,仿佛在奖励一条柔顺的忠犬。

努尔哈齐闭着眼,一动不动地感受着李成梁的抚慰。

——就好像他十岁之前,每日清晨与塔克世去抚顺马市的途中,安然伏在自己父亲膝上瞌睡那样。

同类推荐
  • 日本明治维新1

    日本明治维新1

    1853年6月“黑船来航”,美国四艘蒸汽军舰来到日本江户,打破了日本两百多年来的闭关锁国政策。日本的实际统治者德川幕府宣布开国,与西方列强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同时,日本的“尊攘派”开始了轰轰烈烈的“倒幕”运动。到1867年,幕府还政于天皇,维新派宣布“王政复古”,经过废藩置县、西南战争,实施内阁制,确立立宪制,把日本带上了富国强兵之路。随后,日本开始了疯狂扩张,发动了中日甲午海战和日俄战争。本书从“黑船来航”写到日俄战争共60年的历史,全景呈现了“明治维新”把日本从一个积贫积弱的小国变成一个现代化强国的历史进程,以及明治维新后日本军国主义的扩张野心。
  • 风萧雨瑟醉云烟

    风萧雨瑟醉云烟

    被誉为大周战神的羲亲王宇文轩自少时踏上战场起,便战无不胜攻无不克。战争令他成名、令他成长,但也让他无法见上父亲最后一面,甚至为抵御外敌而不惜逃婚。可是在那次战役后,回到京城的却是他冰冷的棺木……
  • 民族救亡(中国近代历史大事详解)

    民族救亡(中国近代历史大事详解)

    中国历史渊源流长,博大精深,是国人精神底蕴之所在,是民族长盛不衰之根本。认识历史,了解历史,是每一位中国人所必须面对的人生课题。本套丛书浓缩了华夏五千年的风雨历程,以一个全新角度纵览中华民族的辉煌历史。全书以全新史料,记述了上溯古代,下至公元1912年的中国历史进程。内容涵盖政治、经济、军事、科技、文化、艺术、外交、法律、宗教、民俗等方方面面。内容详实,存真去伪。并由历史国学权威学者、专家最终审定。
  • 吾乃韩馥之从三国开始

    吾乃韩馥之从三国开始

    穿越成为三国世界的韩馥,刚开始拥有一级的召唤系统,但却没用来争霸天下,反而用来增长寿命。好不容易将系统升级到二级,没想到系统竟然变成一个财力加点系统,可用来提升自身实力。注:可以从第二卷开始看……
  • 宦官与太监

    宦官与太监

    《中国文化知识读本:宦官与太监》对宦官和太监这一人们不易区分的 概念进行讲解,《中国文化知识读本:宦官与太监》从历代统治者身边的好坏宦官与太监谈起, 把推动王朝繁荣兴盛、对统治者尽心竭力的宦官和太监进行了赞扬与肯定, 也把其中的为患朝政、祸国殃民之流加以抨击和批判,并且深刻指出了这一 中国特有的人物群体是受封建王朝统治者的支配,受当时社会环境和历史的 制约,更多的是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
热门推荐
  • 士冠礼

    士冠礼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在自己心中盖一座花园

    在自己心中盖一座花园

    在去顺化的火车上,我刚举起相机,迎面一个黑瘦的老妇走过来问我:“你是中国人吗?”她说的是汉语。她说隔着几排座看到我的样子,就猜到我应该是中国人,因为越南人无疑不会拍这么普通的车厢,她兴奋地说:“太好了,我已经好久没遇到中国人了,都没机会说中国话。”但若不是她开口,我第一眼也吃不准她是哪里人——她的衣着打扮看上去好像和车厢里的某个越南老妇没多大差别;她问我“去寮国怎么走”,以及她那随身带的标着诸如“西贡”、“永珍”之类地名的地图,使我一度还误以为她来自台湾地区,后来才知道那是她在胡志明市跟华侨学的——她甚至不知道“寮国”在国内叫“老挝”。
  • 盛世天才魔医

    盛世天才魔医

    (枼玥新文,且看且收藏,求收藏!)她本是天才般的人物。明,她是世界最年轻的医学博士,在医学上的创举让这个世界的医学都得到了革新。暗,她是世界最神秘的生化博士,世界各个组织的人都对于求才若渴,可对于她的行踪,却无人知晓。对于医学,她却并不热衷,不过是掩饰世人的面具而已。曾经的她,为了承诺而活着,却不知承诺是导火索。将她打入了地狱。临死前,她才知道妒忌是这个世界对致命的毒药。那个时候,她才发现,这个世界最信任的人永远只有自己而已,她曾经以为,她的人生会就此终结,但上天却给了她再来一次的机会。个中苦楚,只有她自己知道。血狱三千年,她逢魔重生。三千年的时光,磨练了她的心智,她是天使,也是魔鬼,心事从无人知晓。她,以武力制人,如影。她,以智慧伏人,如光。今生,她不再有仇与恨。仇,当场报了。恨,当场斩断了。重生后她知道了随心而动,原来是那般美好。她从来不对人做出任何承诺,可他却打破了她的面具,让她明白了,情,原来是如此的美好。她是天使亦是魔鬼,他是魔亦是神。为她,他可以颠覆世界的一切,乃至泯泯众生。为他,她亦如是。片段一:玫瑰园响起了华尔兹的舞曲,曼妙的身姿在园中舞动着,一个看上去入天使般的女孩,可双眼却想是魔域一般,静静的坐在一边,看着一张张虚伪的笑脸。“我听说她就是寒少救回来的野丫头”“寒是好心,她挺可怜的”……众人的议论,并没有穿过她的双耳,这些,她从不在乎。不在乎不代表她会容忍别人的挑衅。露出了一个冷笑,她即刻转身离开。在她离开之后,满园红色的玫瑰,却变成了食人花,看到众人的求救声,她露出了一个如天使般的笑脸。一旁,及时赶到的他,看她没有丝毫受伤,露出的一个宠溺的笑容,没有丝毫救人的打算。小剧场:“寒少,你最幸运的事情是什么”“救了她”“最喜欢做的事情是什么”“给她收拾烂摊子”“你喜欢她什么”“全部都喜欢”“请问你喜欢她的理由是什么”“你烦不烦”寒少一个冷眼之后,立刻去实验室外面候着了,他希望,她出实验室,第一眼看到的是他。女强,男强,强强联手,颠覆世界。女主,强且腹黑。男主,强大同样腹黑,最爱女主,女主的话,就是唯一的真理。本文一对一!求收藏!
  • 轮回枷锁

    轮回枷锁

    孤与道同生,经万世轮回,悟得混沌法决,化的乾坤宇珠,破宿命枷锁!终自成宇宙!孤掌管这天下苍生,有何可惧!孤本是天地之主,何畏生死!一场场宿命的轮回,一个个轮回的阴谋,一个个为了挣破这宿命枷锁的人们!墨寒,一个被丢在山洞里的弃婴,是这茫茫人海中的一个本就不平凡的平凡人,一个权利的阴谋,心爱女孩的惨死,义父的离奇身世,使得墨寒踏上了这复仇的渊源长路!十九岁诞辰的觉醒,乾坤棒的破天而出,乾坤宇珠的逐渐丰善,他是否可以破开这轮回的枷锁,掌握自己的人生道路!喜欢的朋友可以加一下qq群:477454718
  • 聪明鬼就是牛(淘气小子好事坏事一火车)

    聪明鬼就是牛(淘气小子好事坏事一火车)

    本套书是一套校园幽默小说,包括《疯狂鬼变淑女》、《胆小鬼也疯狂》、《滑头鬼栽了》、《聪明鬼就是牛》四本书。作家在这四部作品里,以积极向上的心态成功地刻画出周大齐、侯洋、李晓果、巴奇这四个小主人公的形象:他们精力旺盛,活泼好动,有爱心,有强烈的求知欲;他们想助人为乐做好事,却常常把事办砸;他们好心却办了错事,闹出一个个笑话……孩子们读着这样的小说,在捧腹大笑的同时,常常能够从文字中读出自己或同伴成长的影子,产生共鸣。
  • 总裁的专属女人

    总裁的专属女人

    此文属慢热文,亲们在看的时候,可以不用这么心急,精彩好戏在后头。。。庆功宴上,她被公关经理推到了他的面前,笑着介绍道,“这位是蓝总,我们公司最大的老板。”这一晚,她被灌醉在他的怀里,莫名送上他的床。醒来,一张支票扔到她面前,男人的脸写着三分厌恶,七分鄙视。被污辱的感觉,让她撕了支票,选择接受事实,忘记这屈辱的一夜。她被人戏耍,他出面解围,她想要感谢,他却想要她的身体,那一晚,半迷惑,半强硬,她再次付出了自已。两次的付出,对他来说,是一场游戏规则,她却傻傻得误以为爱情,直到他的正牌女友出现,她才猛然醒来,一切都是梦。他有了要结婚的女人,却依然对她纠缠不休,欲乱情迷的都市,她头脑发热的跌入五里温柔乡中,明知道中间真情假意,是是非非,却统抛诸脑后,只求能朝思暮想,逢场作戏。直到她真得想要更多,他却冷笑着告诉她,我们不会结婚,我会喜欢你,心里有你的存在,你不能要求更多了。如果当一个人明明是与你身体最接近却最无法让人靠近的时候,再淡定的人也会承受不住而崩溃。痕儿的新文,望亲们多多支持。另,痕儿推荐一部超精彩的都市文文,后妃的《兼职老婆》有兴趣的亲,可以去踩踩哦!痕儿最新现代文,《总裁的惩罚游戏》喜欢现代都市文的亲们,记得过来踩踩哦!推荐好友一本书,《夫君十个不算多》轻松又搞笑的哦!痕儿的新文,望亲们多来踩踩,《总裁的豪夺妻》
  • The Story of the Amulet

    The Story of the Amulet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欢乐怡夏

    欢乐怡夏

    这是关于一介快毕业的高三学生的爱情故事。
  • 木仙记

    木仙记

    一句话简介:这是一个卧底人类修仙界的草妖阴谋推翻人类的邪恶统治的故事! 走出青莽山明心才知道世间有这么多种人,男人、女人、鲛人、羽族、道士、和尚甚至活死人。他们都想吃她。一朵小花的原生态仙旅,呼啸来袭!
  • 现代新儒家直觉观考察:以梁漱溟、冯友兰、熊十力、贺麟为中心

    现代新儒家直觉观考察:以梁漱溟、冯友兰、熊十力、贺麟为中心

    本书为教育部课题成果。在中国现代哲学史上存在着这样一个现象,即早期现代新儒家都推崇直觉方法。本书试图由此挖掘早期现代新儒家四位先生关于直觉问题的思想资源,梳理出直觉理论脉络,并以问题为中心,彰显直觉在达到形上智慧中的功用;力求为直觉找到真正的根基,在一个更加真实的立场中实现直觉与理性的辩证融通,彰显人性的真实性、丰富性和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