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9445500000001

第1章 米罗山营地(1)

序幕

2010年圣诞前夕,我买好新加坡航空公司的机票,准备启程前往马来西亚去拜访抗战时期的国民党老兵梁元明先生。即将起飞时我发邮件问他,我得去马来西亚哪个城市找他?他回答说他根本不住在马来西亚,而是住在台湾台北市。

我这人做事粗心大意,老是会摆乌龙,可这回的差错还是有原因的。我和梁元明老先生在网上认识已有两年,几乎每次的话题都是有关抗战时期特工人员在马来亚(今马来西亚独立之前西部的旧称)的渗透、潜伏和丛林游击战,以致我的脑子里会根深蒂固地认为他是住在怡保或者吉隆坡。

梁元明1920年出生在上海,他的父亲是法国租界电车公司的工程师,因此他一直受到良好的教育。日本人占领上海之后,梁元明由于住在法租界还能正常上学,而这个时候他已决定要参加抗日报效祖国。国民政府退到陪都重庆后,曾号召沦陷区青年到后方参加抗战工作,并表明需要很多无线电通讯技术人员。梁元明因此进入租界的无线电学校,学习无线电台报务和机务等课程。1939年毕业之后,他只身从上海乘轮船经过镇海到宁波,再转火车、汽车经溪口、金华、曲江(韶州)、柳州、独山进入贵阳,最终到达重庆。起初,他作为菜鸟扛着小型收发报电台和手摇发电机被派到重庆附近唐家沱乡下去建立一座通讯站,后来被召入了军统局情报处,做了三年的无线电机要收发员。1942年,重庆政府和英国方面决定合作成立一支编号为136的特别部队,渗透到被日本人占领的马来亚做敌后颠覆和情报工作。梁元明凭着出色的无线电技术被选入了这个队伍。他被送到印度训练了半年多,然后和其他华人特工分梯次乘坐盟军潜水艇登陆马来亚海岸。这支特别队伍一部分人在当地的华人游击队帮助下在高山丛林里建立了大本营,另一部人在城镇间以经商为掩护建立了间谍网,但间谍网最后被日本人彻底摧毁,领头的林谋盛也被日本人抓获折磨致死。时隔六十年之后,年近九十的梁元明开始在自己的博客里回忆这段历史。那段时间我因为写作《沙捞越战事》也在研究马来亚的抗战历史,所以在网上读到梁老先生的博客便和他相见如故。梁元明所说的事件和人物大部分我都了解,可他是亲者,回忆里有史料上所没有的细节和个人情绪。特别有意思的是,梁先生当年作为重庆派遣的国民党特工,到马来亚后却是客居在共产党领导的华人游击队营地,在马共游击队的羽翼保护之下才逃过日本人的追杀。梁元明先生对于马共游击队感铭在心,在他的回忆里多次提到游击队,特别是当时还年轻的游击队长后来成为马共总书记的陈平的冒死相助。

和很多人一样,我以前并不知道当日本人击败英国人占领马来亚之后,马来亚半岛上唯一对日本人作殊死抵抗并坚持到胜利的队伍会是共产党领导的华人游击队。他们的政治组织、军事思想可以说与中国红军一脉相承,他们的制式军帽也一直沿用红军的八角帽形制。马共抗日游击队在日本人投降之后,又开始了和英国殖民主义者的战斗。这是一场更加惨烈的战斗,获得了当时以苏联为首的国际社会主义阵营的支持。有一天,我在网络上找到了一个由国内一群高级广播电台发烧友组成的网站,其中有一个帖子讲到了这么一件事:1967年初,在湖南省益阳市山区岳家桥镇地界上空,一连几日盘旋着一架军用探测飞机。侦察测绘过后不久,一个团加一个营的工程兵开进岳家桥四方山,在石山上大兴土木,建起了一个庞大的建筑群。后来当地人才知道,这个有许多房子、一处坑道、一座铁塔的秘密基地里面有功率十分强大的电台发射机,可以发射全球接收的短波节目。这里就是马来亚共产党的广播电台基地,里面居住过马共中央领导陈平等重要人物。这个发烧友还讲述了一段令人动容的故事。

马共电台1969年转移到湖南四方山之前,曾在马来亚本土的马共控制区森美兰山区播出,使用短波,呼号是马来亚民族解放联盟广播电台。这位发烧友是文革前北京大学英语专业的大学生,1968年参军,在解放军总参情报局担任外台守听工作。当时他刚刚参军,业务不熟练,听西方英语广播有困难,所以领导指定他收听马解盟广播电台的中文广播。这个台发射功率虽然小,但信号比较清晰稳定,适合他这样的新手练兵。1968年7月的一个中午,他正在岗位上守听,这天马解盟电台还是那个他熟悉了声音的女播音员在播音。他经常听她的播音,暗暗喜欢上了她,每次听她播音都会有一种幸福感在心里涌起。这天开始的时候她的声音很平常,也很平静,但是突然间播音的背景隐约有枪声,紧接着枪声越来越激烈。随着枪声的增大,女播音员的语速也不断加快,后来又慢下来了。她镇静自如地说敌人包围了马解盟的广播电台营地,正在发动猛烈进攻,她的战友们正在抵抗敌人,她现在也要暂时停止广播拿起冲锋枪去战斗。这位总参的守听员紧捂着耳机,在千万里之外的北京揪心地等待着。那个女播音员播放了一张《国际歌》唱片,自己跑去战斗了。在《国际歌》的旋律后面枪声越来越密集,听得见机枪的扫射,还听到了手榴弹的爆炸声。突然,那个女播音员的声音又响起了,她的声音十分急促,上气不接下气,说敌人已经攻上了山头,正朝播音室靠近。这时广播背景里响起了喊话声,不是英语,也不是中文,可能是马来语或泰语,听不出这是敌人喊她投降还是战友催促她撤退。播音突然停了,可是电台还在发射信号,几秒钟后传来一声爆炸,收信机调谐表的指针甩到零,耳机里只剩下轻微的哗哗静噪音背景,发射停了。

“当时我脑子里一片空白,知道她一定是牺牲了。我感觉上好像和她离得很近,突然间她就没了,而且是在枪声爆炸声中没了,没的时候她好像就在我的身边,我伸手拉一把就能让她脱离危险,实际上却根本办不到,我们隔着千山万水……从声音判断,她肯定不是马来亚当地华人。她用非常熟练的普通话播音,稍微有些口音,很明显是外地人说普通话。我觉得她的口音可能是中原一带的。”电台发烧友这么感慨地说着,听得出他对那位死去的女播音员的无限思念。事隔二十多年之后他终于查到了那个女播音员的下落。她姓焦,是山东济南老三届红卫兵,原在云南金三角一带插队,后来跑到对面去闹国际革命,被征集到马解盟电台当播音员。当马解盟电台受到政府军袭击的时候她坚持播音,即将被俘时她拉响了身边的集束手榴弹。那捆手榴弹是早就预备在那里的,目的是避免敌人缴获电台并且俘虏播音员。

有很长的时间,我一直在网络上去查寻有关马来亚华人抗日游击队的资料,像一个蹩脚而耐心的渔夫在许多条河流上布下渔网,有时打到一条鱼或一只螃蟹,有时是一把虾、一个河蚌或一把水草,有时则是一只破靴子或破酒瓶。我收集到了许多各种各样的故事,但大部分是些个人的记忆和口头传说,没有找到可以支持我去重新构建一整段历史的扎实而系统的可靠资料。直到我找到了卡迪卡素夫人所写的《NODARMOFMERCY》(《悲悯阙如》)一书之后,这种局面才得到了改变。

那是2008年深秋的一天,我在谷歌网站输进一个叫Papan的英文地名,这个小镇在马来西亚霹雳州首府怡保附近,中文名字叫甲板。我近来经常在资料里遇见这个地名,觉得这里一定是当年红色游击队盘踞出没的地方。果然,当我在查看有关甲板的历史时,发现了一个Sibil Kathigasu的词条。当我点击了这个词条,屏幕上马上出现了一张陈旧的黑白照片。那是一个剪短发的年轻女人的照片,她的模样像是一个欧洲人和印度的混血。她的眼睛很大,目光坚毅带着忧伤,是一种圣女的神态。事实上这张照片是一本书的封面。书的名字叫《NODRAMOFMERCY》(《悲悯阙如》),封面照片上的这个叫Sibil Kathigasu的女人就是这本书的作者。Sibil Kathigasu(中文译名:西碧儿·卡迪卡素)是怡保一位名医的妻子,本人是护士兼助产士,会说流利的中国话。在1942年至1943年之间的日据时期,她秘密给山上的华人游击队治病疗伤,还给受枪伤的游击队队员做外科手术取出伤口内的子弹。后来,日本宪兵特务发现她的行为,把她抓起来严刑拷打,还把她的女儿吊在火堆之上,要她讲出游击队的秘密营地位置。她坚贞不屈,被日本人打断了腰椎和颚骨,日本人投降后,她出狱时已半身瘫痪。她后来被送到了英国伦敦接受最好的治疗,还获得了英国皇帝乔治六世的自由勋章(顺便提一句,乔治六世就是最近获奥斯卡奖的《国王的演讲》电影里那个口吃的国王)。

发现了卡迪卡素夫人和她写的这本书使我的研究取得了一个关键转折。不久之后,我从多伦多市立图书馆找到了这本牛津大学出版于1954年的原版书《NODRAMOFMERCY》。当我看过书的原文之后,深深为这本书所表现出的伟大精神而感动。我很奇怪这样一本伟大的书竟然不为中国人民所知,这是一本完全可以和《拉贝日记》、《辛德勒名单》一样让千百万人感动的书。有了这本书做指引,我找到了很多新的线索。我的书房里很快堆满了各种各样的相关图书和资料,说真的,我已经成了这个问题的专家,所掌握到的很多资料是独门的。但我还是觉得十分迷茫。我感觉到我所处的现实世界和那段历史隔着一层不可逾越的时空,所以决定去马来西亚做一次实地的旅行。我得在那里找到一个接头的人,能带我深入这段历史。我知道可以去找老兵梁元明先生,可是我觉得最好还是找一个能让我接触到红色游击队和卡迪卡素夫人历史的当地华人,毕竟梁老先生是个国民党人,思想和我有点不一样。

2010年的夏天,我在网络上发现一条5个小时前才出现的最新英文消息,说马来西亚的ASTRO电视台根据卡迪卡素夫人的故事拍了一部八集的迷你电视连续剧,而且这部迷你电视剧还有五分钟的片花可看。我马上点了这个视频,看到电视剧的片名叫《APADOSAKUTRAILER》,这是马来文,我至今也不明白是什么意思。五分钟的片花说的也是马来语,无法听懂,但是里面的几个镜头我都看明白了:日本人把卡迪卡素夫人的小女儿朵恩吊在火堆上逼供,卡迪卡素夫人被日本人用木棍猛击腰部,游击队在夜色里潜入靠山边的甲板镇大街74号的诊所,卡迪卡素夫人在监狱里面用自己脱落的头发给女儿做一个布娃娃当生日礼物……这件事让我十分激动,卡迪卡素夫人死去六十年之后,马来西亚终于在电视上播她的故事了。我继续搜寻,看到了这个电视剧美术指导的博客上贴了好几幅拍摄过程的工作照。这个美术指导是个女的,名字叫Crystal Woo,自己有一个艺术工作室。博客全是英文的,不过在一个角落里有一个很小的中国字:邬。我用英文给她发了一个邮件,说自己一直在研究卡迪卡素夫人和马来亚抗日历史,很希望能得到她的帮助。两天后我接到了她的回信,说很高兴有人会关注卡迪卡素夫人的故事,愿意给我提供帮助,还说自己是华人,可以用中文和我交流。于是在下一封信里,我就用中文告诉她我要去一次马来西亚,去实地看一看卡迪卡素夫人的甲板诊所和相关的历史遗迹。可我不知道怎么才能找到这些不是旅游景点的遗迹,问她能否给我指点一下路径?她回信说没问题,她留下了她的中文名字邬文瑜,还留了手机号码。

于是我在圣诞节之前,在广州白云机场坐上新加坡航空的班机,飞往吉隆坡。出发之前才知道梁元明不在马来西亚而是在台北一事让我感到沮丧,可我已别无选择,只得启程,幸亏这时我已找到了邬文瑜。当天晚上我住在吉隆坡双子塔边上的贵都酒店。住下房间之后我立即出来,不远处的双子塔高耸入云,周身被无数强大的探照灯照射得如银器一样透亮,看起来非常神奇。邬文瑜约我在顶楼的那间旋转餐厅见面,共进晚餐。我这个马来西亚接头人是一个非常端庄而文雅的职业女性,她让我明白为什么马来西亚、新加坡会出现那么多受大陆人喜欢的女歌手,因为她们是那么的姿态优雅、善解人意。她的国语相当好,一点也没有港澳和台湾的腔调。不过她从来都没去过大陆,甚至不知道自己的祖籍在中国什么地方,只知道父母是在马来亚北部彭亨州出生的。我问她为何会说这么好的国语?她说得益于小时候读的华语学校,加上后来一直看中文电视。邬文瑜对于马来亚抗战的历史了解并不多,可她给我介绍了一个叫刘锡康的人。刘锡康住在怡保,要是想了解卡迪卡素夫人这段历史,找他指路那是最合适不过。他对待所有来了解卡迪卡素夫人的访客都会毫不保留地给予支持帮助。

第二天我坐大巴士去怡保。车子开出了吉隆坡城,路边全是热带的棕榈树。我的心里隐隐激动,感觉自己坐的车子正从现实世界驶入1943年前后的历史。我想不到怡保这个地方华人会这么多,车上大部分都说国语,连一个皮肤黝黑的印度姑娘打手机电话时也是用中国话和人嘻嘻哈哈:“你这坏蛋,我到了以后打死你!”有一个单眼皮的妇女,一直回头和我说话,对我的来历很好奇。我问她知不知道卡迪卡素夫人的的故事,她有点脸红了,说自己不是读书人,不知道历史的事情。她真是很好心,中途停车休息时我睡着了,她叫醒我去小便,要不车一开就没有厕所可上了。

同类推荐
  • 湖水幽蓝

    湖水幽蓝

    马笑泉,一九七八年出生于湖南省邵阳市隆回县。国家一级作家,中国作家协会会员,鲁迅文学院第八届高研班(青年作家班)、第二十八届高研班(深造班)学员。现为湖南省作协专业作家。作品发表于《当代》《收获》《天涯》《花城》《芙蓉》等刊,并被多种选刊选本转载。出版有长篇小说《愤怒青年》《银行档案》《巫地传说》,诗集《三种向度》。曾获《当代》文学奖、湖南青年文学奖。有部分作品被翻译成英、法文。湖水幽蓝,后山的杜鹃又一次盛开,流淌绯红的少女之血。两年中无数次行走在湖边,却是第一回来到湖上——我对于四面是水的境地总是心怀疑惧——但她坚持要来。
  • 眼川

    眼川

    《眼川》讲述:因为妹妹的病而回到老家的小村庄,像是新的平静生活的开始。为去世的母亲扫墓后,姑姑为了平复兄妹的心情,将他俩带到了那个名叫“眼川”的小溪旁。美丽的景色吸引了他俩,但是异样的视线,却颤抖了哥哥的情绪。原本打算在这样宁静的小村庄里,平静度过父亲不在身边的日子,却发现,一切都不如期望。医院里眼神空洞的少女,眼川旁莫名其妙的请求,让他的疑惑萌芽;即使是最亲的人去世,也不被允许参加的葬礼,将疑惑膨胀;误入的密室,那神秘而恐怖的场所与漠然的袭击者,将他们的疑惑化作恐惧!
  • 心里有回声的女人

    心里有回声的女人

    新婚不久,喜眉的丈夫就和同村的人一起外出打工,承诺麦收就回。留守的喜眉和公公婆婆一起劳作,忍受婆婆的挑剔与苛刻。伢狗人品卑劣,仗着是喜眉家他们那一块电工的“权利”侮辱了喜眉。收完麦子了,她的的丈夫还有回来,喜眉却因为不堪现实而自杀。而此时,她疲惫而满足的丈夫,正在回家的路上……
  • 请你破案(长篇连载二)

    请你破案(长篇连载二)

    眼下的时间刚好是上午9点钟,JR·尤因上班已经有一个多小时了。在这段时间里,他根据不同时差,分别往十多个国家打了十多个电话,仔细阅读了一个相当复杂的财务报告,将《华尔街日报》从头到尾看了一遍,并在香港的金融市场上根据英镑与日元之间的暂时差价,一出一进给自己净赚了六万二千美元。此时此刻,他心里正盘算着寻些小小的开心事放松一下。“菲利斯,”他拿起与他的秘书串联的内部电话说,“现在,你可以让乔治·厄普菲尔德进来了。”
  • 哥哥莫要过河来

    哥哥莫要过河来

    上午,罗队长来了,他把一只酱色的包袱交给了蝎子,要求蝎子务必在4月9号晚送到汤家汇。罗队长说,包袱里的东西很重要,除了蝎子本人,任何人不得知晓,对外就说是暴动时缴获的课税凭据和地契。蝎子问,就我吗?罗队长把一只怀表推到蝎子面前说,全部归队,参加整编,你当队长。听说让自己当头,蝎子的嘴角咧了咧,那是一种难以自抑的小得意,但是他马上就克制住了,然后庄重地说,请队长放心,保证完成任务。罗队长说,不是保证,是一定能,一定要。是!一定能完成,一定要完成!罗队长这才满意地点了点头,然后把接应人的情况向蝎子做了介绍。
热门推荐
  • 苹果DNA乔布斯给中国CEO的10堂课

    苹果DNA乔布斯给中国CEO的10堂课

    他让苹果公司获得重生,进而颠覆性地重塑了计算机、音乐、电影和电信产业。在一个人的职业生涯中,能改造一项产业已经很了不起了,再造四项产业更是前所未有的,他就是苹果前CEO史蒂夫·乔布斯。与那些对员工人性化管理的“天使”管理者相比,乔布斯更像个“魔鬼”。“乔布斯身上好像有一种诱人的光环,这种光环让你忍受他的暴躁、多变,让你凝聚在他的周围,像奴隶般为他工作。并且他总是有办法让你激情四射。”乔布斯就是有这样的魔力,让员工们心甘情愿地将“灵魂”交付给他。乔布斯为什么能够拥有这样的“魔力”?他是怎样成为美国最伟大的商业领袖的?
  • 解除身体的健康警报

    解除身体的健康警报

    健康是幸福的主要因素。一个洁净、强健而坚实的躯体,比最美丽的面孔更美丽。只要失去健康,生活就充满压抑。没有它,智慧、快乐、知识和美德都黯然失色,并化为乌有。美国作家马克·吐温说:“保持健康的唯一办法是:吃你不愿吃的东西,喝你不爱喝的饮料,做你不想做的事情。”要想长时间拥有健康,需要我们付出行动。从现在开始,为自己的健康负责。
  • 哭苗垂

    哭苗垂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墨子城守各篇简注

    墨子城守各篇简注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航海日志

    航海日志

    从2003年1月起,十本手工的“日记”在中国和瑞典之间来回邮寄。这些本子是由五位中国、五位瑞典女艺术家共同制作的。每次“日记”抵达时,艺术家们自由选择自己喜欢的那本,在上面加插草图、照片或文字后,再把它们回寄,整整持续了2003年整年。“日记”不同的外形,不一样的内容取决于哪位艺术家在做。
  • 中卫文化纵横

    中卫文化纵横

    文化,需要热情培育、城市作为承载地方文化的时空平台,其文化的厚度在于积累,城市文化的特色、风格和品味,离不开民众的热情和关切,也离不开政府的给力和培育。
  • 细节决定成功

    细节决定成功

    当今社会已进入了一个完全经济化的时代,这为人们提供了一个千载难逢的成功良机。因此,任何企业要想发展做大,就需要注重细节。只有细节做好做稳,企业才能做大做强。
  • 今日欢

    今日欢

    重生后,原以为可以要风得风,要雨得雨,复仇、报恩、杀人、赎罪、强求、妥协······那些数不尽的谋求算计,道不清的儿女情长。到最后,才恍然意识到,无管前世还是今生,她想要的,从前得不到,现在得不到,以后也得不到。好像人生就是一直失去的过程,没有谁是赢家。
  • 闲情偶寄

    闲情偶寄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一生许你情深

    一生许你情深

    “好的好的,我知道啦,我会按时过去的!”晴小葵挂下电话,坐在梳妆台前,对着镜子里的面孔,发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