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诩对于封锁消息,管理下属这些上位者玩弄世人的权术早已烂熟于心,董卓便将封锁消息的任务交给了贾诩。
贾诩当仁不让,接到任务之后,当即发布三条禁令。
一:不得泄露马蹄铁消息,泄露者杀无赦,株连家人!队长及其队员视情节严重程度皆受惩罚。
二:半年之内,兵器营所属铁匠及其军士不得与外人联系,如若有犯,相关人等皆杀无赦!
三:兵器营铁匠不得外出营区,如有发现,杀无赦!
董卓得知三大禁令之后,感叹连连,太严厉吧!三国这么疯狂的吗?
这禁令旨在杀人,要是一个不小心犯了禁令岂不是小命就没了。
若是再重一点,祸及家人真的不是董卓所愿。
但是,贾诩与到军营不久的李儒两人相劝,董卓也不能不给这二人面子。
不过再说了,贾诩李儒两人都看好这套禁令,董卓就算觉得不妥,最终选择相信贾诩与李儒。
毕竟人家是三国数一数二的谋士,上能治国,下能平乱,跟着他们躺一躺总没错。
之后,趁着李儒来到军营,董卓便将马蹄铁具体的生产计划说了出来,让贾诩李儒二人商量出个章程。
自己做起了甩手掌柜。
这个时候才显示出二人的真正实力,他们根据董卓提供的大体方案,两株半香的时间,将整个程序完完整整的写了出来。
期间,二人相互讨论,互相印证补充,聊的是热火朝天,整个过程董卓完全卡在门外,根本进不去。
不过,这也是董卓最希望看到的,能躺着谁会动呢?
由于贾诩李儒二人太变态,这件事在一个半小时的时间里就解决了。
之后,下达命令,定下生产数量,马蹄铁的事便告一段落,就等着组建新型的骑兵了。
到时候一定能给十八路联军一个惊喜。
马蹄铁的事情解决了,李儒却带来了一个更加困难的问题。
李儒本来在洛阳城筹集粮草,为抵御十八路诸侯做准备,但是近几年来朝廷动乱,黄巾四起,黎民八方受灾。
不要说闲粮了,就是库银也只有区区十万两,也就够三四万人打个一两个月的时间。
但这次十八路诸侯来势凶猛,这场仗要打多长时间,敌军人数几何,这些都是未知之数。
到时董卓的三十万大军齐上阵,需要的钱粮更是难以预料。
说了这么多当然不只是诉苦。李儒这次来军营是来要钱的。
打仗什么都可以没有,就是不能没有钱。
李儒身为董世势力第一谋士,当然知道钱的重要性了,所以他把所有能弄到钱的办法都想到了。
第一招化缘,向朝廷诸位大臣化缘。
基本上每位朝廷大员身后都有一个庞大的家族,而朝廷大员的身份越是高贵,其身后的家族就越有钱。
但是,李儒就化到三百两白银左右。
当董卓听到这个数字的时候,被惊到了。
三百两?
一个朝廷就拿出了三百两银子?就算一次发月俸也要几万两的银子。百分之一都不到!
就不说别的了,整个朝廷算得上名号的大臣就有五十号人。
平均下来每个人六两银子不到,一个月的月俸都没有。
具李儒说那些朝廷大员都是按俸禄捐钱的,有些甚至直接说家庭拮据没钱。
根本没有跟他们身后的家族扯上关系。
得到这个消息的时候,董卓也就释然了。毕竟整个朝廷上下恨不得吃他的肉喝他的血,又怎么会借钱支援他呢?
更何况还是有借没还的那种。
当然,这次化缘也不是没有收获,具李儒汇报,蔡邕一人便拿出了一百两银子。
董卓也知道蔡邕虽然名声极大,但是家境却是一般般,能拿出一百两已经是尽了力了。
这次朝廷募捐算是意料之中,能得到蔡邕的支持,算是意外之喜,董卓也是非常的高兴的。
其次化缘,便是向朝廷之外的众多商行化缘。他们的资金浑厚,要钱有钱,要粮有粮。
按照以往的惯例,朝廷每有战事,不管是各大商行还是富豪商人,无论钱粮还是物资都会上捐一些。
但是,这次没有,一分都没有。
各大商行将物资钱粮全部转运到洛阳城之外的郊区,董卓腿不到的地方。
所以李儒一分钱都没有化到。
每次发生战争,特别是这种举国之战,各大商行都会进行捐赠,说是捐赠,其实是投资。
如果哪个商行看好一个势力,就会对这个势力进行投资,就是捐赠战略物资钱粮等。
但是,就算是不看好这个势力,他也会拿出一点钱粮,不求能依靠这个势力强大,但求不得罪于这个势力。
可,洛阳的众多商行,一分钱没拿出来,丝毫不担心董卓报复,直接卷着铺盖跑路了。
他们到底是有多么不看好董卓的势力啊,连敷衍都懒得敷衍,甚至都不怕董卓过了这关找他们算账。
董卓目前还真没有办法对他们怎么样。
真香!
最后,李儒没有办法,只能将目光放到了皇上的内库,臣子动皇上的内库可是冒了大不韪的。
但是李儒什么事干不出来,皇上的内库而已。
可,皇上也是一个穷人,平时花销虽然很大,但也没有多少存款,区区二万两银子,放在这场大战之中连个水漂都打不起。
不过,蚊子再小也是肉啊,李儒将皇上的内库全部打包。
当然,皇上的日常花销还是要留下的,所以李儒便留了十两银子。
十两?够一家平民几年之用了……
所以,到最后李儒凑到了十二万三百两银子。
具李儒保守估计,这次战争怎么也要一百万两银子左右,当然这还没算训练骑兵的花销。
也就是说,大概还缺九十多万两银子。
这个李儒解决不了的大难题便落到了董卓的头上。
董卓瞬间头大一倍。
九十多万两银子?他上哪弄那么多银子去?堂堂李儒,三国一流大谋士,都解决不了,他解决,他怎么解决?拿头解决……
于是,董卓又把这个问题踢了回去。
“贾诩,你想想办法,看看哪里还能弄到钱不。”
贾诩一板一眼的道:“征收赋税,役税,人头税,大概能解决大半问题。”
征税?
征个头的税,朝廷平黄巾之乱就多收了三年的税,之后何进又加收了两年税。
就这一年之中,就多加了五年的税,还收个毛的税。
百姓家里现在还哪有余粮?家里有成年男子的还好,没粮交税了还能从军抵税。
若是没有,就只能卖子卖女来换粮税,若是子女也没了,那就只能自己到军队做苦力。
到最后还是一个死!
这不是明摆着官逼民反?他都能想到的问题,贾诩怎么可能想不到?
所以他知道这是贾诩在故意气他。
没钱?有本事去征税啊!
他敢吗?当然不敢!
“此言休要再提!”
董卓说完,贾诩和李儒二人静静地看着董卓不说话了。
董卓知道贾诩为什么要气他,但是他真是舍不得啊,好不容易变成富豪,他不想又变成穷光蛋啊!
“文优,相府内库还有多少银两?”
董卓说完这句好像要断气了一样,他的心在燃烧。
李儒抬手一礼道:“回丞相,相府内库还有五十余万两。”
五十余……万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