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卓将组建骑兵的事交给贾诩全权处理。
分派马蹄铁、钉马掌、封锁消息以及抽调骑兵这些事对于贾诩来说,不算什么难解决的事。
加上吕布主动配合,组建骑兵几乎水到渠成,也不用董卓再瞎操什么心。
巡营结束之后,董卓花了不少钱,但与大收一波人心相比,赚大了。
回到洛阳,董卓先去了躺皇宫瞧了瞧小公主,贤妃居然主动留他吃晚膳。
这让董卓心情大好,又和小公主玩闹一番,小公主多次卖弄她的小熊。
贤妃看到小熊,小脸变的通红。
用完膳,回到相府,董卓又开始了自己的日常减肥。
自从减肥显露成果之后,他的动力再加一层,往日两小时晨跑,渐渐加到两小时半,往日勤练的剑,放到一旁拿起了长刀。
董卓以前马战用的便是长刀,刀法以及练刀的底子都还在,现在练起来丝毫不生疏。
一把长刀被董卓耍的虎虎生风,蔡文姬在一旁看的入迷,董卓的影子在她眼中渐渐变得英勇雄伟。
这把长刀是洛阳最好的铁匠用最好的精铁打造,算是难得的宝刀。
刀重三十斤,董卓使起来微重,但丝毫不影响他发挥。
除了必修的减肥课之外,董卓多了一个宴请蔡邕的爱好。
蔡邕自上次被董卓调戏之后,与董卓的关系迅速升温。
董卓不吝美酒佳肴,蔡邕乐得前来喝点美酒,一来二去,宴请的次数多了,消息传入朝堂。
朝堂诸公觉得蔡邕加入董卓一方背叛了皇帝,一时引起轩然大波。
朝堂分为两派,一派是以三公为首的建议惩罚蔡邕的主流派,一派是以新人为主愿为董丞相驱使的少数派。
诸位大臣想通过惩罚蔡邕来打打董卓脸面,少帝刘辩却不敢,对诸大臣的建议既不支持也不反对。
主流派的诸大臣纷纷疏远蔡邕以示忠贞。
少数派的新人不时拜访蔡邕,表达自己的意愿。
蔡邕人到中年心境高远,对人情世故已看淡,依旧我行我素,对这事不作理睬。
董卓得到消息一笑了之。
朝堂诸公到如今的局面却还在做梦,妄图诸侯攻破洛阳,拯救大汉。
就算去了一个董卓能怎样,换来的还不是一个曹操,哪怕来个袁绍又能如何?
诸位大臣还是诸位大臣,皇帝还是那个皇帝,没有丝毫变化。
董卓只当看一场闹剧。
次日,管家来报郎中王朗求见。
董卓一时没想起王朗是何人,召唤书灵询问一番,当书灵说到诸葛亮骂死王朗,董卓恍然大悟。
“我从未见过如此厚颜无耻之徒!”
这句火爆网络的名句加唐国强老师的一段视频,董卓至今记忆犹新,当时他还特意上网找了相关的资料。
王朗也算是董卓为数不多的三国“熟人”。
只是不知王朗今日找来所为何事,董卓让管家将王朗请至书房见客。
王朗跟着管家来到书房,董卓让其入座。
王朗面容清秀,二十七八岁左右,留着两撇八字须,看着成熟稳重。
董卓开口道:“王朗中来相府所为何事?”
王朗道:“有一事不得不告知丞相,故此特来拜访。”
“日前汝弟董昱董领事诱??奸下属屯长之妻,此事被撞破之后,又行杀人灭口之举,不幸被那人逃脱。”
“那人与我有旧,故来求我出手相救,我此来相府便是求一个公道。”
董卓一时沉默。
欺辱下属之妻,在三国也不是什么密事。
曹操常言“汝妻吾养之”,史书记载他偏爱人妻,多次纳下属之妻。
最有名便是曹操强纳张绣婶婶,致使张绣反叛,其子曹昂、恶来典韦皆因此而死。
还有曹操与曹丕父子二人抢女人的事,也是一件笑料。
这种事在袁氏部队也时常发生,董卓并不惊奇。
但董氏家族的人在军中担职这件事给董卓一个警示,来到三国董卓一直没有跟原来的家人接触过,以至于渐渐忘记这件事情。
根据董卓的了解,董氏家族没有什么有能力的人,但是却有几人身担重位。
这种现象在三国很常见,曹魏的夏侯两兄弟、曹氏两兄弟(曹仁曹洪)都担大将军、大司马之职。
这四人是三国少有的名将,为曹魏建下许多功勋。
但后来的曹真、曹爽等都是庸碌无能之辈,给曹魏埋下很多祸根。
四世三公的袁绍,用他的四个儿子各领一军,四人都没有什么才能,袁绍死后四人内战,袁氏因此一败涂地。
自称汉式皇叔的刘备,多用关张而少用赵云、马超、黄忠,以至于关羽失荆州,几乎断绝蜀汉出路。
当时如果派赵云,马超,黄忠三人任何一人都能保荆州不失。
刘备却偏偏选用关羽。
一句非我族类其心必异道尽了一切心酸。
前车之鉴,董卓当然要防微杜渐,提前将董式家族的人踢出队伍,免得后患无穷。
但是,王朗居然当着董卓的面,告董卓的弟弟,这算是当面打脸了吧。
董卓淡然一笑,道:“这件事我便交给你去查,查实无误之后,我自会还你一个公道。”
王朗没想到董卓这么容易就答应了。
董卓近几日时常与蔡邕饮宴,蔡邕只何许人也,三国顶尖的名人儒士。
而董卓此时还没有焚烧洛阳,驱赶百姓,名声还不算太差。
又常与蔡邕这样名仕共饮,坊间风评渐渐好转,所以王朗才敢行打脸之举。
不知不觉之间,董卓在王朗心中的形象变得高大了。
“丞相真是气量宏大,见识不凡的德才兼备的高雅之士。”
董卓可不知道他在王朗的心中是这样高大的形象,但是他对这个王朗很感兴趣。
王朗是朝堂上的新人,还没有被打上皇帝的烙印,很适合吸收进他的团队。
董卓的文臣体系除了贾诩,李儒二人就没了。
贾诩李儒手下有几个参事,但难当大用,王朗本事不弱,是个极好的选择。
王朗接了董卓的命令之后,马不停蹄前去收集证据。
董卓召唤书灵开始研究王朗的身平。
王朗师从杨彪他爹杨赐,先举孝廉,然后跟随陶谦,最后加入曹魏,从太守开始一直做到司空、司徒。
未来的三公之一。
王朗善治律法,是个难得律法人才。
三国律法混乱,严苛严律极多,百姓有两大苦,一苦重赋,另一苦便是重律。
重赋是时局所迫,跟世家豪强欺压百姓,挤压百姓生存空间脱不了关系。
但是重律却与朝廷的无能脱不了关系。
百姓无粮无田,难以生存,便生出很多犯罪之事,朝廷没有办法解决,只加大惩罚力度。
后来,以至于日日牢房满员,难以处理,朝廷又大赦天下,将犯人全部赦免。
有时,甚至两三月一次大赦天下。
真是可笑至极。
董卓早就想改变这种局面,但一直苦于无人可用,如今看到王朗,他的心思又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