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S:新卷新开始,希望大家喜欢。
虎牢关。
今日小败一场,对士气影响不是很大,可谓无关痛痒。
但是,董卓忧心忡忡,不知道如何破局。
盟军虽然失去了猛虎孙坚,在汜水关一战又损失了近十万大军,但是兵力依旧多于董卓。
大将不用说了,刘备三兄弟,曹操手下夏侯两位兄弟,袁绍手下颜良文丑两位上将,再加上马腾公孙瓒等人,根本不是董卓能够比的。
如今阵前对将,董卓已经没有任何优势,兵力还落后于盟军。
如果没有更好的对敌策略,就只有被动守城这一条路可走。
晚间用过晚膳,董卓召来贾诩、李儒商量下一步该如何打算。
两人都觉得诸侯如今势大,不能硬拼,应该在诸侯人心不和,各自为自己的利益不顾大义这方面来做文章。
按照演义中的情节,李儒有一计甚好,移都长安,放弃洛阳,以洛阳为诱饵离间诸侯。
接下来如李儒所料,洛阳一破,诸侯为了各自的利益,背离盟约。
董卓挟天子离开洛阳之时,诸侯没有一个人愿意出兵营救天子,只有曹操一人带人追杀董卓,目的还是为了成为下一个董卓。
不过,这个计策虽好,但是要以洛阳为代价,当然大丈夫有舍有得,区区一个洛阳和天下相比又能算得了什么。
可是如果现在放弃洛阳,那便是在天下面前失去了威仪,失去了信义,名望大损。
同时也失了天下民心。
没有了威仪、信义、名望、民心,那还怎么征战天下。
曹操为什么能够在青州大胜黄巾之后,颍川、陈留、汝南等地的名仕争相来投。
大者如荀彧、程昱,奇者如戏志才、郭嘉,小者有荀攸,武将有毛玠、典韦等。
就是这场大胜让曹操名声大噪,名望一时无二,所以他才能“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董卓有心争夺天下,又怎么能够不重视名望?
演义中,董卓退守长安,看似破了诸侯围攻洛阳之势,结果天下名仕、名将没有一人愿意跟随。
所以绝不能退守长安。
此时李儒如演义中一般,给董卓提出了退守长安,以洛阳离间诸侯的计策。
贾诩在一旁默然不语,神色变化,显然是在思考李儒此计的得与失。
董卓没有直接否决李儒的计策,虽然他不打算使用这条计策,但他想听听贾诩怎么说。
贾诩思考了一会儿,道:“主公想退还是想进?想稳还是想急?”
董卓听贾诩的话很有意思,直接道:“急如何,稳如何,进退又如何?”
贾诩慢慢道:“文优之计,是退是稳。如今诸侯环伺,退守长安,最为稳妥。长安富饶,高筑城墙广积善粮,有天子在手,待诸侯大乱之际,主公可出潼关平定天下。”
“急、进则是与诸侯交战,退敌于虎牢关前。到时主公手握长安、洛阳,虎视并、冀、兖、豫、荆五大州,退可驻守长安,进可攻取天下。”
之前,董卓决定死守虎牢关,听了贾诩一番话之后,觉得退守长安也不错。
不过听贾诩的口气,应该是支持董卓死守虎牢关与诸侯作战。
董卓陷入沉思。
如今的他就像刘邦,诸侯如项羽,面对强大的对视,刘邦根本没有一战之力。
在韩信的建议之下,刘邦选择退入川蜀,保存实力,静待时机。
时机一到,刘邦明修栈道暗度陈仓,一举攻入中原,于乌江大败项羽。
项羽含恨自刎。
不过,刘邦的不知道几世孙刘备,为了振兴汉室,效仿先祖刘邦入蜀川,谋夺天下,结果却败了。
所以说,历史是很难复制的,不同的时空,会有不同的产物,纵观历史的长河中,刘邦的成功只有一个,五千年没有出现任何一例相似的案例。
董卓很自然的放弃了效仿刘邦的这条路。
如今的诸侯没有当初项羽那般强大到不可战胜,而董卓也不像刘邦那样软弱。
董卓依旧是当今大汉最强大的诸侯,没有之一。
董卓否掉了李儒的计策,问贾诩道:“若是我想保住洛阳,该当如何。”
贾诩道:“此事不易,不过也不是没有办法,诸侯最大的弱点便是不和,若是让他们互相猜忌,不能相互为援,能极大的增加我方的胜算。”
“诸侯远征,粮草必然难以持久,待其粮草不济,自然溃败。”
李儒的计策虽然被否决了,但依旧勤勤恳恳的为董卓劳心劳力,听完贾诩的计策,他点了点头,认为可行。
董卓很满意李儒的表现,论起忠诚的程度,贾诩怕是要逊色李儒一筹。
从开始应对诸侯的时候,董卓一直采用的便是离间计和断粮计。不过有了上一次吕布烧粮,诸侯一定有了准备,不好得手。
好消息是押粮官还是袁术。
至于离间计,除了孙坚初见成效之外,并没有过多的收获,如何离间诸侯,是个关键的问题。
董卓刚想问计贾诩与李儒,大厅中冲进来一人,徐晃跟在其后,面色慌张。
原来是吕布,其身高九尺,全副武装,腰间佩戴宝剑,满脸怒容,势威威如噬人猛虎。
徐晃抢先一步跪在吕布与董卓之间,道:“主公属下无能拦不住温侯,请主公责罚。”
此时吕布已经获封温侯。
董卓当然不会归罪徐晃,天下没有人能够拦着吕布,而且徐晃抢先一步跪在吕布之前,表面在认罪,其实是为了保护董卓,一旦吕布有所动作,必先过徐晃。
这样舍生忘死的大将,董卓怎么会舍得怪罪呢?
董卓笑道:“公明不必惊慌,此乃小事,无妨。你先起来说话。”
董卓倒想亲自扶徐晃起身,上演一出体恤下属的好戏,但是此处人多,情况特殊只能想想。
董卓又道:“奉先夜闯议事厅,不知有何事啊?”
吕布的骄横在还未出征之前就已经表现出来了,出征之后又变本加厉。
吕布气狠狠的道:“义父,今日来不为别的,讨一个说法而已。”
董卓和颜悦色道:“哦,奉先要个什么说法。”
吕布被董卓的语气震惊,脸色稍缓,没那么难看,道:“今日作战,为何鸣金收兵?为何弃我于敌军不顾?”
董卓胸中涌现一股怒气,纵使他有错,谁又敢这样质问他?
况且今日是吕布不听帅令,与董卓无关,若不是早有准备,那支属于吕布的骑兵就被敌军围歼。
至于弃吕布于不顾,华雄、徐晃、张辽三人与吕布一起作战,其他人无恙无恙,为何偏偏他吕布被围困?
董卓没有治吕布不尊帅令之罪,吕布反倒先质问董卓。
这是个什么道理,不过吕布的傲慢无礼,董卓倒是领教了。
董卓努力压下自己的愤怒,慢慢的露出笑脸,道:“奉先切莫急,为父知道你有功,你看,我不是在和两位军师商量如何赏你。”
“既然你来了,择日不如撞日,你且听封。”
“着温侯吕布升县侯,食邑一千户,封地河内郡,记大功一次。”
“奉先,如今你可满意!”
吕布怒容一扫而空,大喜过望,跪地道:“孩儿不敢,多谢义父。”
董卓道:“下去吧。”
吕布谢恩,退出大厅。
董卓又道:“公明你也下去吧。”
厅中只剩下,董卓与李儒、贾诩三人。
董卓收起笑意,心中怒火滔天,脸色极度气恼。
贾诩道:“丞相,此事……”
董卓出言打断道:“不必多说,我心中自有打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