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9471400000073

第73章 诸侯心齐

天狼营和城卫军每次有编制缺口的时候,都是在全军里面挑,不仅高顺和张辽,其他军团的人也都适应了。

而且,每次城卫军与天狼营开始挑人,其他军团的士兵都削尖了脑袋往里面钻。

城卫军与天狼营的待遇太好了,几乎是其他军团的几倍。而且一旦成为其中一员,身份马上提升好几倍。

所以,张辽与高顺根本不怕招不到人。

徐晃的两万骑兵缺口相较前两位更大,不过,无论是凉州军团还是并州军团就是不缺会骑马的。

因此,三人的编制缺口很容易就补齐了,难的是怎么在最短的时间里将他们训练成队伍的真正的一员。

被挑选之后的军团,他们的编制问题就由近两万的俘虏补齐了。

董卓军团经过了好多次大战,各个军团编制一直处于缺口的状态,这次能好好补一补了。

毕竟这些俘虏都是老兵,不需要太多的训练就能成军。

除了队伍的编制问题,徐晃说他在公孙瓒军营遇到了一个好不厉害的小子,让董卓很感兴趣。

董卓多方询问下,大概确定了目标。

那小子身披银甲,脚跨白马,手拿一杆金枪。金枪还有一个响亮的名字,虎头湛金枪。

这个人如果没猜错的话,就是日后的蜀国五虎上将之一,西凉的神威天大将军,马超。

马超是三国的神话之一。人生的第一场战争的对手便是曹操,而且也是唯一一个将曹操打的割袍断须的男人。

上一个将曹操打的同样狼狈的还是吕布,如今坟头草已经三丈高。

当然,马超的神话远远不止差点杀了曹操这么简单。

身为五虎将的马超,让关羽都不得不服气,这才是马超真正厉害的地方。

关羽接到刘备的赦封,这样说道,子龙是自家兄弟,黄忠是何许人也,能与我并列。

从关羽的话中能看到,赵云他都不看在眼里,靠着兄弟的情义,但是唯独没有点到马超。

可见马超在关羽心中的分量。

也许是马超当年与张飞从早打到晚,打了三五百个回合不分胜负,给关羽留下太深的印象。

董卓没想到后期的五虎上将出场会这么早。

但是,董卓对这个马超是真的非常的感兴趣,若是能将其收归麾下……

论起马超与董卓的关系,两人还是老乡。

董卓也是西凉人,马超更不用说,地地道道的纯种西凉人,只不过马超在西凉的更北面一点。

诸侯联盟,中军大营。

袁绍等诸侯在董卓撤离之后,也撤回了诸侯联盟大营。

这一战,诸侯几乎残废一半。

无论跟随公孙瓒追击并州骑兵的乔瑁和孔岫,还是跟随马腾支援公孙瓒军营的孔融和陶谦,他们都预留了一半的兵力留守,如今全部损失。

刘岱、张扬、张超三位,几乎全军覆没。

现在有战力的诸侯一共是八位,公孙瓒、马腾、袁绍、袁术、韩馥、袁遗、鲍信、张邈。

他们到目前为止是损失最小的诸侯。

但是,诸侯的剩余兵力加在一起,有近十五万左右的兵力,依旧不容小觑。

只是,他们经此一战大败,士气丧尽,战力到底还剩下多少就不得而知了。

袁绍作为盟主,当然要为此次大败负主要责任。

袁术真是个奇葩。

刚开始的和袁绍争盟主之位,争的热火朝天。现在袁绍大败,盟主的威信降到了最低谷,正是争夺盟主的最好时机。袁术反而不争了。

倒不是关键时刻袁术醒悟或者袁术有君子之风不屑于乘人之危。

主要是袁术看到袁绍现在狼狈的样子,不敢当盟主了。

所以说袁绍终究是比袁术要强大。

虽然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失败,士气低落到了极点,但袁绍依旧勇敢的坐在盟主的位子上,没有逃避责任。

如今诸侯汇聚一堂,袁绍决定改革军制,彻底改变以前诸侯单兵作战的形式。

诸侯之前的所有败仗,纠结原因都是因为诸侯不和,虽然有盟主,但难以统一调动。

十八路诸侯各行其是,兵力根本没有朝相同的地方使用,所以力量松散,不能形成有力的打击,反而被董卓乘机个个击破。

袁绍现在要做的改革就是将诸侯的主要力量集结在一起,拧成一股绳,和董卓来一场最后的决战。

之前诸侯力量强大,要想组合在一起难度实在太大,现如今诸侯造次大败,兵力大减,反而整合兵力的压力减小了很多。

如今诸侯中最强大的两股战力是公孙瓒和马腾,两人手中分别有近两万兵马,其中骑兵就有近一万『很多马匹都是俘虏董卓的骑兵所得』。

只要搞定了这两人,其余诸侯不同意整合也得整合了。

袁绍道:“如今我诸侯新遭大败,士气大损,若要攻破虎牢关,拿下董卓,只有整合兵力一条路能走,我袁绍第一个赞成兵力整合。”

袁绍停顿一下,又道:“若是大家看的起我,我继续担任盟主之位,若是有人不愿意,只要他同意兵力整合,我愿意将盟主之位拱手相让。”

此时,袁绍突然盯着马腾与公孙瓒两人道:“马腾、公孙瓒你们二人觉得如何?”

马腾与公孙瓒都是一方雄主,诸侯的弱点他们岂能不知,所以他们早有整合之心,但是谁又能放心将自己兵马的命运交给外人掌管。

不过,先前也许不敢,可如今袁绍浴火重生,英姿焕发,强大的魄力和威信彻底折服了他们。

公孙瓒与马腾几乎没有思考,齐声同意兵力整合,并且一致要求袁绍继续担任盟主。

曹操见机,觉得此事可为,站出来附和袁绍。

然后是韩馥,韩馥是袁府的门人,一直都以袁绍马首是瞻,所以第四个站出来附和。

袁术看不清时局,一条道走到黑,很乐意看着袁绍继续折腾,然后被打的落花流水。

袁遗是袁绍的族人,这个时候当然不会拆袁绍的台。

所以瞬间,八个能战的诸侯,有五个同意了袁绍的改革。而且其中还有两个诸侯强大的难以匹敌。

于是,其余的两个诸侯,虽然跟袁绍有些怨恨矛盾,这个时候也不得不同意了。

剩下的诸侯几乎没有什么话语权,别人都同意了,他们敢反对吗?

所以,袁绍的改革一致通过。

若是董卓在此,一定会感叹袁绍的魄力真强,若是非要拿一个人与之相比的话,唯有曹孟德一人尔。

遭遇大败非但没有丧失斗志,反而浴火重生,将诸侯整合到一起,使得诸侯联盟的实力在短短的时间了突飞猛进。

威武,我盟主袁绍……

同类推荐
  • 明末黑太子

    明末黑太子

    崇祯十二年,即公元1639年,奸相主政,党争不断,勋贵贪腐,藩王暴敛,国库告罄,民不聊生,饿殍遍野,边塞危急,风卷狼烟,强虏铁蹄,频频叩关,朝廷兢惧,社稷将倾,最后一个汉家王朝行将覆灭……
  • 历史小白的穿越

    历史小白的穿越

    谁最有钱?东林党!——抢!谁最有粮?东林党!——抢!谁说我是阉党?东林党!——割!就是这么横,就是这么没文化!
  • 墨唐

    墨唐

    一个当代宅男穿越到初唐一个墨家子弟身上,就像一滴墨水滴在水杯中,很快,整个大唐就被渲染的乌七八黑。
  • 尔虞我诈的宫廷政治(上)

    尔虞我诈的宫廷政治(上)

    一入候门深似海,宫廷是一个既让人感到神秘,又令人不禁神往的地方。本书简述外戚与宦官、皇后与嫔妃、嫡子与庶子等各种势力之间残酷斗争的描述,把宫廷中的残忍、血腥,皇帝的风光、无奈,淋漓尽致地展现在了读者面前。
  • 春熙路史记:一条街与一座城

    春熙路史记:一条街与一座城

    围绕春熙路一线(劝业场、科甲巷、城守大街、北新街等)的沧桑巨变,以地理为经,以人事为纬,钩稽历史秘闻,打捞人物传奇,梳理街道演变,彰显成都人文精神,展示了春熙路长盛不衰的秘密。而本书的民间价值立场,注重细节,注重叙事,决定了本书强烈的复原历史真相的民间文化向度。
热门推荐
  • 帝国总裁:独宠亿万娇妻

    帝国总裁:独宠亿万娇妻

    温茜身负血海深仇回归,意外与贺柏森发生纠缠,两人彼此利用,成为合作关系,却不想那男人腹黑霸道偏宠她入骨,让她不知不觉沦陷其中,不能自拔。有人看不惯温茜仗着贺先生的宠爱对曾经欺负她的人下手狠辣,出言声讨,贺先生高冷应对,“我宠的!”
  • 空巢:乡村留守老人生活现状启示录

    空巢:乡村留守老人生活现状启示录

    是一部报告文学。作品用近乎白描的手法,通过对全国六七个省份的考察和调研,讲述了五十多个空巢老人的故事,意在引起全社会对空巢老人现象的思考和关注,也可以作为相关部门制定政策的参考。
  • 楞伽阿跋多罗宝经

    楞伽阿跋多罗宝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快穿之总有炮灰在作死

    快穿之总有炮灰在作死

    作为天道联盟的轮回者,苏溪的任务就是维护剧情,保护男主女主,顺便怼一怼那些想要逆袭的炮灰们……作为正经轮回者,苏溪表示,没有攻略任务,不乱搞CP,凭实力单身,就是这么任性!
  • 带我一起走

    带我一起走

    不是说好了生生世世永不分离吗;不是说好了生老病死都不离不弃吗,不是说好了无论什么都要一起分享吗;不是说好了携手直到百年之后吗,为什么你要违背我们的诺言,一个人离开,既然如此,也请你带我一起走吧,有你的地方才是我的天堂。
  • 女扮男装复仇公主

    女扮男装复仇公主

    一场车祸害得她与父母分阴阳两地,为了调查死因女扮男装进入校园,顺便还去娱乐圈玩玩,收获一批脑残粉。
  • 观众心理学

    观众心理学

    中国第一本从观众心理入手,系统地研究戏剧家如何了解观众、适应观众、征服观众、提高观众等问题的专著。余秋雨认真钻研了以德国为基础的接受美学和艺术心理学,融会贯通后,由此编成一部教材,并把长期被滥捧或狂贬所歪曲的中国艺术,作为与接受美学碰撞的重要素材。为了避免过于抽象,举了古今中外艺术家的实践来证明。作为学科,它们是新的,但作为学科所传达的审美心理范畴,却从人类拥有艺术以来就一直在发挥作用。因此,它们与艺术实践的遇合,将会两相滋养:既让艺术获得全新的思维高度,又让学术获得悠久的感性支援。
  • 提及沐杉

    提及沐杉

    简介:提起沐杉,那是我美好懵懂的青春,你来过,我会永远记得。
  • 驱鬼

    驱鬼

    夹着报纸、拎着早餐的杜仲,一阵左闪右躲,在忙忙碌碌开市的小贩和狭窄的弄堂中穿行而过,驾轻就熟地挤进一间低矮的小楼。当初他决定将侦探社开在这里就是图热闹。人多的地方才有事情发生,敏锐的好奇心是一个侦探必不可少的首要条件。转眼间,侦探社开了半年有余。每天数次穿行于窗外的那条小巷,加上一天到晚受到市声的耳濡目染,使得杜仲对街上哪个小贩缺斤短两、哪个童叟无欺、哪个有什么小习惯、哪个有不为人知的秘密等等,清楚得像一面镜子。这是很平常的一天,和往日并没有什么不同。
  • 登塔

    登塔

    早上第一缕阳光刚刚掠过书房东南角的窗户,辛建业教授便坐到书桌前,翻开中文系教职员工通讯录,准备打电话。辛太太跟在丈夫身后走进书房,端上新沏的绿茶,却随手合拢那本通讯录:“大清老早打什么电话?说不定这时他祝农仁还没起床呢,天大的事也得沉住气,不然人家会觉得你对自己儿子的论文没有信心似的。”辛教授喝了口茶,长长一声叹息:“唉,等超儿通过博士论文答辩,得到一份高校教职,我可真该退休了,都61啦,精力体力都达不到了,跟系里那些青年教师坐在一起开会,像是人家老爸,自己也不好意思赖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