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离借故事嘲讽秦王的事情逐渐在咸阳传开,很多人想要找到故事的出处,追溯故事中主人公的真实身份,结果必不用说,故事主人公是后来西晋人物,此时还没出生,上哪找去。
故事的编造者是王离,撇清关系后,他们想找到讲故事的正主,也只是灯下黑,瞎忙活。
寻找良久无果之后,秦王和一干贵族只能放弃。
再加上最近流行的“炕”,传言的矛头依然指向王离……他的名头忽然变得家喻户晓。
秦王政二十一年,王离打破沉默,以这种方式进入众人视野。
王离准备离开咸阳一段时间!
秦王当政,想要在他眼皮子底下做一些事情,压力很大,王离不认为自己能够改变他,也没想过要去改变他,所以决定避其锋芒。
在王离带着工匠和仆役准备出发的这天,秦王带着扶苏来到王府,和韩非在静室单独交谈了大概两个时辰。
王离不知道他们说了些什么,秦王出来之后,脸上还是没有任何表情,看不出喜怒。
“你要去频阳?”
王离拱手称“是”。
“带上扶苏,让他也增长一番见识,免得有人又用‘何不食肉糜’的故事来嘲讽寡人!”
秦王说完,又拍了拍太子的肩膀:“不要光顾着玩,所见所闻都要在心中思量一番,为期一个月,到时候要向寡人述说心得。”
王离有些无奈的目送秦王离开。
在自己要去频阳的时候,秦王将扶苏抛给了自己,对王离来说,压力有些大。
不比在家中,荒野之地,如果有人心怀不轨,王离有些担心家中护卫未必能护得了太子的安全。
然而,所有准备已经做好,此时再改变行程有些不合适。
想了想,王离找来了程立。
“如果太子跟随前往频阳,能否保证其安全?”
“家中三百护卫尽数跟随,可保无恙。”
“无论何种情况?”
“频阳离咸阳不过百十里路程,即便有人心怀不轨,绝不敢明目张胆,如有人在暗地里用一些见不得人的手段,小人可以家中老小之性命担保,太子必定无恙。”程立信誓旦旦的道。
在程立再三保证之下,王离带着仆役和护卫离开了王府,朝频阳而去。
扶苏身边十多个身着黑甲侍卫,看见程立调动护卫,眼中露出不屑之色。
秦王不可能将太子的安危完全交给外人,这十多个护卫都是百战余生的高手,经过训练之后,成了护卫宫廷的精锐之士,有他们在,寻常的刺杀根本不可能成功。
人流滚滚,由于积雪阻碍的缘故,等近千人来到频阳的时候,已经接近黄昏。
王家封地标识附近,看着野地里的雪景,扶苏有些兴奋的东跑跑西看看,不时的还从地上捞起一把积雪。
周围的一切对他来说都很新鲜……
王离第一次掌管家中事物,阳滋公主没有任何反驳和质疑,对她来说,既然儿子想做事,那就由得他去做好了,事情搞砸了也没关系,无非损失一点钱财而已,王家还损失得起。
家仆虽然一直用怀疑的眼光看待王离,但在阳滋公主的命令下,他们也只能听命行事。
领地的府邸虽大,似乎很久没人居住,显得破败不堪。
千余人跟随自己来到频阳,总归先要有个住处才是。
到了地方之后已经接近黄昏,在思北的调度下,仆役开始清理房屋,人多力量大,千余人的努力下,两个时辰便清理出足够这些人栖身的地方。
最好的几间屋子留给了扶苏,王离自己则选了一间书房模样的屋子,放入一张窄榻后,将就着住下。
第一天看起来比较顺利,跟随而来的仆役心中稍安,夜晚,这些人用自己带来的陶罐煮了些食物,吃完之后便各自休息了。
思北拿着一摞图纸找到王离。
“公子所画的图样,卑职有些地方不明白。”
王离似乎早有所料,让思北进屋,在油灯之下开始讲解他所画的图样。
他准备修建的府邸跟这个时代有所不同,添加了许多后世才有的东西
比如抽水马桶,比如图样中十多处放置高处的水箱,连接铜管之后的自来水……
王离不求他明白,只是在说明之后,让他知道自己不是胡乱施为,好让他安心。
然而,一番说明之后,思北似乎更加糊涂了!
第二天一早,众人便开始忙活起来。
砖窑和地窑的建造就花了一整天的时间,!
“这些窑炉是用来做什么的?”
扶苏显得很听话,即便他昨晚似乎没睡好,精神状态有些低迷,但在他出发之前,秦王让他多想多看,他看见不明白的地方,便会发问。
“这些窑炉都是用来烧砖的。”
“砖是烧出来的?”
“没错。”王离点点头,见太子还要发问,王离笑了笑,说道:“任何事情想要完全弄明白,都不是一两天能做到的事情,建造一事,目前来说太子殿下只要知道其大概原理即可,没必要完全掌握建造之法,稍后我会将大概流程和原理给殿下讲解一番。”
“那要是父王问起,我若是答不上来该如何?”扶苏有些迷茫的问。
“秦王不会问你这些的。”王离微笑着说道:“秦王要问的,必然是关于百姓生计的问题。
农夫种田是为了生计,商人经商是为了生计,士人当政是为了生计,工人做工同样是为了生计。
你只需仔细观察他们劳作的过程,心得自然而然就会有。”
跟随而来的匠人超过两百,大部分技术方面的东西并不需要王离去操心,他只需要观察事情进展,即时的提出与自己想法相违背的地方。
四天时间,等一切准备工作走上正轨之后,王离顿时轻松了下来。
看着一直跟着他的扶苏,王离微微叹了口气,想了想,说道:“走吧,我带你去一个地方。”
“去哪?”
“带你去看看,大秦百姓是如何生活的。”王离说。
“好!”扶苏兴致勃勃的道。
“不可,安能让太子接近那些愚民?万一惊着太子殿下,谁来承担责任?”护卫首领厉声道。
“你口中的愚民,是秦王子民,亦是太子殿下将来的子民!”王离看着那个护卫,脸上闪过一丝愤怒。
……
战国时期的百姓如牛如马,很多时候,在上位者眼中,百姓远不如牛马来得重要。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这个道理荀子在十多年前提出来过,然而,一直到唐朝,才被君王所理解,并奉为真理。
荀子的思想造就了法治社会的成型,然而,他亦看到了纯粹法治的缺陷所在,说出了警示之语,但是,他的那些弟子,包括韩非在内,没有人在乎这寥寥几字的警示!
不得不说,荀子的远见才是他真正值得称道的地方。
君王视百姓如工具,如牲畜,殊不知百姓才是国家的根本所在。
若是不能让大秦君主明白这个道理,这个国家的未来命运无人能拯救!
想要改变秦王政的思想很难,王离没抱太大希望,所以,他将大部分希望寄托在扶苏身上。
让他了解百姓对于国家的意义,让他亲眼看到大秦百姓的生活状态,或许,等他继位之后,大秦的命运能得到改变。
王离让扶苏换上了麻衣,在护卫杀人的目光中,从地上抓起一把尘土,抹在扶苏脸上,擦拭掉大部分痕迹,用稍微弄乱了一些头顶的发髻,王离带着他,如同带着一个乞丐,朝最近的村庄走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