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950600000084

第84章 临终嘱联姻

“阿兄。”

怅然若失看着面前那株挂雪梅树的杜士仪听到这声音,连忙转过身来,这才发现是杜十三娘。不过小半年不见,杜十三娘比从前个头高了不少,站在那儿颇有一种亭亭玉立的感觉,举手投足之间更是大见变化。然而,他才这么想着,下一刻就只见杜十三娘眼圈一下子红了,随即就这么疾步奔了上前,可偏偏就在要投入他怀中的时候硬生生止住了步子,又狠狠咬了咬嘴唇。

“你小心把嘴唇咬出血来。”

听到这一句一如从前的戏谑,杜十三娘这才松了口,低头竭力忍住那眼泪,这才抬起头,一字一句地说道:“阿兄,我很想你。”

“傻丫头。”杜士仪忍不住伸出手去,想和从前那样去摩挲她的脑袋,可是面对她那带着几分愠怒的目光,不知不觉就缩回了手,叹了口气说道,“前时你捎信还说崔家上下都对你很好,真没想到,你才在这儿寄住了没多久就发生了这种事……对了,太夫人是什么时候发病的?”

“太夫人是旧疾。”杜十三娘仿佛忘了杜士仪刚刚的警告,又用编贝似的牙齿轻轻咬了咬嘴唇,这才低声说道,“太夫人一直对我很好,常常说,她娘家的亲戚都不太走动了,如今有我陪着她,便仿佛想起了当初她在樊川长大的日子。她还常常给我讲那些樊川故第的旧事,又问我杜家各房各支的事……那天也就是聊着这些的时候,太夫人突然就昏厥了过去,后来虽醒了过来,可一连换了好几个大夫都不见效,甚至连太医署的老医士都请过了……太夫人最初不让去惊动十一郎,也不许往长安送信,直到大前天又昏了过去,五娘子才立时命人先往长安送信,待太夫人苏醒过后,又劝说了她允准,往嵩山送信。因为太夫人最关切的便是十一郎的学业,生怕他耽误了。”

听到这话,想到太夫人刚刚在寝堂中犹如呓语似的,说着那些崔家旧事,想想这样一个年近八旬的老妇,从高宗初年历经武后韦后睿宗到如今的李隆基,也不知道度过了多少风吹雨打,他忍不住打心眼里生出一股深深的敬佩。可只听她在那种最终时刻,却依旧念念不忘流放岭南终生未曾再见的幼弟杜十二郎,就可以知道她在内心深处对于当年的忍痛不救何等自责,这是后半生再怎么荣华富贵都挽回不了的!

“阿兄……”杜十三娘突然低声问道,“若是你遇到当初太夫人的处境,你会怎么办?”

“你是说你或者你将来的夫婿,倘若遇到那位杜十二郎的境遇么?”

见杜十三娘那双颊突然红得犹如虾子似的,杜士仪顿时笑了起来。他抬起头捋了捋她耳畔垂落下来的那一缕乱发,随即认真地说道:“要我说,最初不可妄动是对的,总不能帮别人却先把自己搭进去。然则人到岭南之际,总能找到空子另外设法。比如当年裴相国的侄儿裴伷先,不就是从岭南一度潜逃回来,继而在北庭都护府一度风生水起?

纵使杜十二郎一时想不通,可有道是水滴石穿,真心动人,难道做弟弟的还记恨姊姊一辈子?就算他真的记恨不能忘怀,也大可使人将其悄悄转到其他地方,先让他不至于生活困顿,能够安享平安喜乐。不论他是知道还是不知道,领情或是不领情,至少做到了为人兄姊应该做的。等到时局定后,那就该尽力翻案了,把当年该算的帐算清楚!”

面对这样迥异于自己此前设想的答案,杜十三娘一时秀目异彩涟涟,想要开口赞叹抑或是附和,可喉头却一时哽咽了。好一会儿,低头想要掩住眼中水光的她方才察觉到,一只手轻轻按了按她的肩膀。

“别胡思乱想了,太夫人是太夫人,你阿兄是你阿兄!”

就在这时候,一直守在院子门口,一点儿存在感都没有的竹影却疾步上前来,屈膝行礼后就慌忙说道:“郎君,娘子,崔尚书和崔府卿回来了!”

圣驾十一月底由东都回到长安,数月前才刚由工部尚书迁黄门侍郎的崔泰之和身为太府卿的崔谔之自然少不得随之西归。可是,面对母亲病重的消息,兄弟二人无不是立时上书请假,所幸宋璟为人雷厉风行,立时转奏请了天子允准,二人随即星夜驰马而回。此时此刻,两个在朝中位高权重的崔氏中流砥柱一路疾奔入内,等到了寝堂门口上台阶时,崔谔之甚至一个踉跄几乎栽倒,尽管崔泰之在旁边眼疾手快搀扶了他一把,可他也是星夜驰马不曾停歇,最后兄弟俩同时跌倒在地,几个婢女慌忙上前搀扶不迭。

崔泰之妻儿都在长安,此次只有他先行,吩咐了其他人打点好京城事务便追来。此刻,他扶着婢女的手艰难站起身来,就看见了崔五娘闻声出来。不等崔五娘开口,他便急忙问道:“阿娘如何?”

“四伯父,阿爷。”见过崔泰之和崔谔之,崔五娘却避而不答崔泰之此问,亲自打起了帘子说,“请二位进去见见祖母吧。”

崔五娘如此言行举止,崔泰之和崔谔之不禁都感到一颗心猛然沉入了无底深渊。等到兄弟相携进了东屋,见矮足长榻上的老母正在傅媪的搀扶下逐渐坐起来,他们慌忙快步上前,一个扶着杜德的肩膀,一个紧紧握住杜德的手。崔泰之定了定神便沉声说道:“阿娘,我和谔之回来了,回来了!”

眼睁睁看着丈夫英年早逝,次子亦是早早撒手人寰,却又欣喜地看见另两个儿子于千难万险之中抓住了机会重振家声,更为自己带来了一个又一个封号,杜德早已觉得此生无憾。此时此刻,她紧紧握着崔谔之的手,瞧着当年贬到地方后便早生华发,如今赫然两鬓苍苍的崔泰之,声音沙哑地说道:“泰之,你才刚迁转黄门侍郎,正当任用之际,我却要连累你了。”

“阿娘这是什么话!”崔泰之深深吸了一口气,强自挤出一丝笑容道,“若阿娘真的体恤我,就好好养病,那样我就能尽快销假回去了。谔之,你说对不对?”

“对对,四兄说得对。”崔谔之想也不想便连连点头,也和崔泰之一样强笑道,“不过是寻常小疾,阿娘安心养病就好。阿娘,先躺下吧?”

“我都一把年纪了,你们还拿骗小孩子的话安慰我?”杜德苦笑一声,却是没有依言躺下,而是对两人一字一句地说道,“该交待的事情我都已经交待了,你们兄弟二人早已能够独当一面,也不用我再多说。只有一件事,你们要依我。”

崔泰之和崔谔之对视一眼,几乎想都不想便异口同声地开口说道:“但请阿娘吩咐。”

“如今崔氏子弟虽多,但你们嫡亲兄弟两个,终究都老了,下一辈中论才具,论胆色,全都远远不如你二人。别看如今承平之世,可要是崔氏就这么一代代下去,兴许就此没落了。杜十九郎和杜十三娘兄妹二人没有长辈,看上去仿佛家道中落,但杜十九郎人品性子都是上上之选,更难得的是和十一郎相交莫逆,且才具不凡,品行出众,杜十三娘亦是聪慧懂事,内外事务五娘稍加点拨她便能心领神会。所以,不妨定一门亲事,无论是娶了杜十三娘为崔家媳妇,还是嫁了女儿过去,让杜十九郎为崔家女婿,将来应是臂助!”

她不会看错人的,虽则只是同姓,但两家祖上毕竟有些交情,相比她娘家那些晚辈求官时异常热络,平日里却有意保持距离,唯恐别人说道杜家巴结权贵,不卑不亢的杜士仪实在是强多了!

“阿娘……”崔谔之在最初的惊愕过后,立时重重点头道,“此事我明白了,我会择日命人前往幽州送信,与他兄妹二人的叔父杜孚详谈!”

杜士仪这一支显然已经式微,而且又并非母亲的本家,崔泰之原本心里有一丝不乐意,可见崔谔之答应得干净利落,分明愿意让自己的子女来结这一门亲事,他不禁愣住了。然而,想想自己和妻子早就在长安给家中三个适龄儿女相好了门当户对的人家,他也就只当默许似的没有做声。

得到幼子的承诺,杜德顿时长长舒了一口气,这才缓缓躺下。尽管心里还有无数的话想说,可是在两个儿子的陪伴下,她只是微微阖上了眼睛,面上浮现出了一丝笑容。恍惚之间,她的眼前又浮现出了出嫁时候那盛大的一幕。

清河崔氏名门著姓,而杜氏亦是世代官宦,关中著姓,两姓联姻时,贺客如云高朋满座。丈夫知书达理志向远大,而她操持家务教导儿女善待兄弟妯娌,若不是那样的惊涛骇浪,无时不刻需要他们殚精竭虑,他们兴许能白头偕老。如今虽晚了这么多年,但她很快要去九泉之下陪伴他了。

儿子她是不担心了,只希望她的孙辈能够争气,能够对得起祖辈父辈创下来的家业!

握着母亲逐渐冷下来的手,崔谔之突然浑身一颤,随即高声叫人。等到两个医士从外头慌忙冲进来,围着长榻好一阵折腾,继而到了他和崔泰之跟前满面惶恐地说出了那几个让他无法相信的字时,崔谔之只觉得眼前一黑,喉咙口竟涌起了一股说不出的腥苦。他只听得四周传来了一阵阵惊呼,继而就什么都不知道了。

同类推荐
  • 悠悠南北朝:宋齐北魏的纷争史

    悠悠南北朝:宋齐北魏的纷争史

    中国悠久的文明,也并不是简单的一成不变流传至今。中间有过诸多的变迁,其中尤以十六国南北朝这一时期的变迁最为关键,这一时期的社会文明变化,基本上确定了以后中国强盛时期文明的基础模式。本书打破旧的对于中国“季世”历史的思维模式,提出了“文化没有改变,有的只是发展,文化没有绝对的优劣,因为它本身就是一个动态的过程”的全新观点,以这种新观点再来看待历史,不仅可以使人读来畅快,更能使人因读史而明理,因明理而清心,获益匪浅也。
  • 洛天依的汉国往事第一部

    洛天依的汉国往事第一部

    算是和汉语语音史(上古汉语)和建筑史(汉代建筑)相关的一个作品。当然,还是VocaloidChina的同人文。大致讲述的故事是上海市某洛姓文员醒来后突然发现自己身处BC122的时空,同时和周遭的人语言不通,且没有任何可以回去的途径时,她应该如何从零开始学习汉武帝时期的洛下方言,摆脱自己的黑户身份,并艰难地面对接下来降临在自己身上的命运的故事。每章都会或多或少地携带有关于语音史、方言学、古建筑的小知识,同时会有一些南北组和其他cp的狗粮。写得这么枯燥,有人看我就很高兴了,故本文永久免费。更新是定时的,大约每两到三天一更,每更5千字左右。不会鸽的。
  • 没有转正的皇帝

    没有转正的皇帝

    公元前662年八月鲁庄公薨,季友辅助公子斑即位,庆父从中作梗,不让公子斑住进宫廷,让公子斑住在舅舅家里,十月己末庆父派人杀公子斑······《左传》云:庆父不去,鲁难未已,故事就从今晚开始······
  • 魏晋原来是这样

    魏晋原来是这样

    《历史中国》是有史以来最全的中国断代史,每卷从50个角度观照该段历史,用50篇专题文章,深度阐述历史知识、还原历史本来面目,并融合了当前历史学、考古学、人类学、社会学研究的成果,以夹叙夹议的方式,讲述远古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的历史,每卷末附录该时间段的详细年谱,是一部信息量巨大的百科全书式的通俗历史读物。《历史中国》是一部中国历史精品之作、“中国人都能看懂的中国历史百科全书”。
  • 大明王朝1

    大明王朝1

    明朝,取《易经》中“大明始终”之意,朱元璋,是一个伟大的人物,他干脆利落地灭了元朝,开创了一个新的时代,然而,他的王朝又要马上过去,化作历史的烟尘。这是中国式的王朝兴替,佛家叫轮回,经济学家叫周期,而历史学家,干脆就把它称之为历史周期律。
热门推荐
  • 我杀了人

    我杀了人

    有人用我的推理小说来杀人?!这是无论如何都不能容忍的!接二连三的命案,一个神秘的宗教组织,行为诡异的女孩,消失的嫌疑人,二十年前被封锁的记忆,等待我的真相将会是什么?
  • 明伦汇编皇极典纪元部

    明伦汇编皇极典纪元部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捡到一座科技城

    捡到一座科技城

    在一个偶然的机会下,顾东捡到了一个被战争毁灭的太空科技城。太空科技城漂浮在宇宙中,旁边还有两个巨大星球……太空科技城中,到处都是各种各样被摧毁的巨型机器人……太空科技城中,有被摧毁的巨型战舰和宇宙飞船……太空科技城中,还有各种各样的研究所……然后,顾东发达了。【PS:黑科技装逼文,比较生活化,求大家收藏,推荐!】
  • 穿越古代去种田

    穿越古代去种田

    现代女穿越到古代,带着随身空间,开始了创业致富的道路,遇见美男拯救美男,再生了个萌宝宝,煮煮饭,斗斗嘴,过上神仙眷侣般的生活推荐新书(腹黑夫君宠妻无度,同样包月文,文笔剧情更加精彩)
  • 绝对理念的绝对显现:文天祥

    绝对理念的绝对显现:文天祥

    从总体上看,南宋王朝是个衰弱的王朝,但也是个英雄辈出的王朝,总有些优秀人物,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竭尽全力捍卫国家的尊严,如岳飞、陆游、辛弃疾、陈亮等等,在这一系列优秀人物中,最优秀者当是文天祥,他用自己的生命证明了:大宋王朝可以亡,但中国不会亡!公元1236年6月6日(南宋理宗端平三年五月初二),文天祥诞生于江西吉州庐陵县的富川镇(今江西省吉安市青原区富田镇)。他父亲文仪是一位饱读诗书的乡儒,由此推测,他的家境应是个中等地主,所以有财力供他们父子专心读书。庐陵县是产生过“名人”的地方,欧阳修、杨邦义、胡铨,都是庐陵人。
  • 海贼王之海航记

    海贼王之海航记

    加莱捂着头,茫然的看着四周,视线落在不远处的桅杆上:这里是……海贼船?明明记得被什么人从后面打了一下就失去了知觉。啊,不管怎么样,居然意外见到了他,最爱的船长大人。哟西,从今天开始,我会一直跟随您的,船长大人!哪怕前路坎坷(还没允许你上船吧喂!)本文海贼穿越同人,其中人物性格也许稍有改变,欢迎大家按抓收藏(握拳:为了最爱的船长大人:罗!)
  • 致胜大数据时代的50种思维方法

    致胜大数据时代的50种思维方法

    近几年,“大数据”变成了香饽饽,是各大企业、公司、媒体甚至是学者都津津乐道的东西。他们说着自己的见解和理论,但唯一相同的观点就是——大数据时代对人类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甚至即将成为改变未来社会的重要力量。随着技术的革新,我们已经总结和掌握了一些大数据思维,而这些思维背后潜藏着巨大的商业启发,值得我们去详深入认知和熟练运用。
  • 湘行散记 湘西

    湘行散记 湘西

    《湘行散记·湘西》是“沈从文散文新编”系列丛书之一,含两种沈从文关于湘西的单行本《湘行散记》和《湘西》,都是作者两次重返湘西后的对于故乡的书写,其中的篇目,既能各自独立成篇,又从总体上具有内在的整体性。本书文笔自然淳朴,展现了明朗朴野的湘西风光,同时也充满了作者对人生的隐忧和对生命的哲学思考。
  • 1984:汉英对照

    1984:汉英对照

    本书是一部政治寓言小说,也是一部幻想小说。在书中作者为我们展现了他惊人的想象力、伟大的创造力、深邃的洞察力,用他独有的风格和高超的技巧为我们描绘了一个恐怖世界。故事讲述的是1984年的世界被三个大国瓜分后的社会场景,主人公正处在三国之一“大洋国”,此时的世界战火纷飞,国家高度集权,以统一历史和语言、拆散家庭等方式维持运转,监视人们的行为,控制人们的思想。书中的每一个场景都触目惊心。
  • 淑女本色

    淑女本色

    她们是自称淑女的都市女孩儿,三个女人,三种性格。会贪财,会世俗,会虚荣;会装傻,会任性,会耍小心思;有女人的粉红梦,有女人的小聪明,也懂女人的小手段;有爱情,有亲情,也有友情。尝一枚酸酸甜甜的爱情果,体验现代淑女的本“色”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