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953100000004

第4章 花卉之月(1)

2009年1月最后一天是春日节。根据印度维克拉姆历,这一天标志着寒冬结束,春日来临。相比罗马历法,维克拉姆历法与四季更迭更为切合。俗语有云:巴桑特节到来,寒冷便已过去。的确,春季的时日虽然不多,却生机勃勃,五彩缤纷。到2月底,春天就融化在了夏日的热浪里。春天的北印度平原开满了芥菜花,成为一片金黄色的海洋。为了庆祝芥菜花开,男人会戴上黄色的头巾,女人则裹上黄色的披肩。北部的印度人与孟加拉人不同,他们不擅长利用芥菜油或芥菜子。印度人在花开后的几周里,特别热衷于用芥菜叶做菜。他们把芥菜叶捣碎,和其他蔬菜混在一起,加入姜蒜调味,制成咖喱芥菜叶,这是一道纯粹用芥菜叶做的典型北印度菜肴。一小块新鲜的黄油抹在绿色的菜泥上,然后和小米或玉米面包一起食用,绝对是神仙佳肴。

巴桑特节是要放风筝的。印度人的风筝颜色各异,但仍然是传统的方形风筝,没做什么新式样。印度人放风筝很独特,因为那已演变成了一种争斗。放风筝的人会采取一些卑鄙手段,诸如将胶水和细碎的玻璃碴儿混合在一起,涂在风筝线上,使风筝线成为锐利的“武器”,可以切断其他人的风筝线。不仅如此,如果有人恰巧不幸路过,这“武器”也能割伤那人的脖子;这么多的风筝有时也会和架在空中的电线缠绕在一起,电线短路在所难免。人们爬上自家的屋顶去放,让风筝飞上高空。空中的风筝互相缠绕在一起,一旦有哪只风筝被扯成碎片,掉下来,飘到水面随波逐流,就会响起一片响彻云霄的欢呼声。男孩子会手拿竹筢,沿着河岸捞取掉在水中的风筝,宣称那是他们的战利品。

二月是德里的花卉之月。用一句老话来说就是:所有的公园和街心转盘都色彩斑斓。佛陀贾扬替公园坐落在德里山脊上,在公园里可以看到最美丽的鲜花,因为那里有用同一个品种的鲜花扎成的长龙般的花台,锦簇的鲜花一起怒放,景象真是蔚为壮观,引人注目。罗迪公园可没有给花卉爱好者提供这般的鲜花盛宴,尽管花园里有一个封闭的玫瑰花园,里面种着各种玫瑰,展现着异域风情,但那些玫瑰花虽然美艳却无任何香味。除了玫瑰爱好者,很少有人前去观赏。公园的人行小径两边也只有几个不起眼的花坛。不过,罗迪公园拥有种类多得惊人的观花树,都会在2月里绽放。这为公园增添了魅力,吸引了不少爱树人士前来观赏。

“日落俱乐部”的成员自有偏爱罗迪公园的理由。沙玛喜欢和重要人士打招呼,比如国会议员、高级政客和退休的公务员。大部分人都认识他,因为他退休前也是一位重要人物。贝格对历史遗迹很感兴趣,尤其是曾统治整个北印度的那些帕坦国王修建的纪念碑。罗迪公园让他回想起赛义德王朝和洛提王朝统治时期的荣光。布塔?辛格对重要人物不感兴趣,对历史遗迹也不上心,他自称热爱大自然,公园里到处都是花鸟草木,这是吸引他最主要的原因。

布塔尝试栽种过多种外来植物,但都不太成功。许多年前,他从印度南部的迈索尔带回一株檀香木树苗。布塔不知道它是一种寄生植物,其根部要附着在邻近的其他树木的根部,它的主干才会长成香木。现在这株树还长在他自己的花园里,有二十英尺高,但没有任何香味。布塔当时还在檀香木旁边种了一棵嫁接的阿玛拉巴利芒果树。芒果树长得很快,绽放出很多白色的花簇,有些花还结出了果实,却无法食用。他还种了六棵鳄梨树,长得出奇的高,却没等结出果实就死了。

大约十年前,他带回来一株树苗,园丁告诉他,那是黄梁木。辛格把树苗种在靠近后面阳台的地方。黄梁木长到了三十多英尺高。这棵树枝繁叶茂,令人赏心悦目。2月底的时候,黄梁木就开始落叶,同时长出橙黄色的新芽。从叶子开始掉落时,布塔就注意观察它。一阵阵大风吹过,落叶纷纷飘下,而新叶子很快就让这棵树成为一座火花绽放的金字塔,宛若神迹。

布塔邀请众位朋友前来观赏。其中一位带着裴迪普?基逊的书《德里的树》。他只看了布塔的黄梁木一眼,就说道:“这不是黄梁木,是苦参子。”然后把书中的图片和说明文字翻给布塔看。几天后,那人送了布塔一株黄梁木树苗作为礼物,布塔便把树苗种在花园中间。现在,这棵黄梁木已经有二十英尺高:高耸的主干,疏落有致的树枝,浅绿色的大叶子。这幅景象真是治疗眼睛酸痛的良药,于是,布塔的热情便从以前那棵苦参子转到了这棵黄梁木上。

2月,不少树木都开花了。老人凳前那片草坪的西边,生长着高耸的木棉树,树上有大朵大朵的红花,既不漂亮,也没有香味。草坪远处,朝着萨依德王朝穆罕默德国王墓的那边,长有几棵达卡树,其更为人熟知的名字是紫铆,或森林烈火。没人会在自己的花园里种植紫铆,因为它们只在开花的一两周里还算悦目,其他时候就毫无观赏性可言。这种植物的花朵会开到2月底或3月的第一周,在佛陀贾扬替公园里随处可见。很显然,罗伯特?克莱武在1757年打败孟加拉王公西拉杰?乌德?达乌拉之际,正好有大量的紫铆花盛开,因此那场战役被称为普拉西战役。紫铆花的花朵呈现鹦鹉喙形状,显得清丽脱俗,但没有香味。在希什清真寺后面,正好在大圆顶西边,有几棵珊瑚刺桐,其花朵的颜色跟紫铆一样,但不是卷曲状,而是直的,也没有香味。这些树才是布塔关注的重心,他还曾向该俱乐部其他两名成员长篇大论地介绍过。

布塔醒着的时候总是沉溺于幻想,睡着的时候又爱做梦,其幻想和梦境都随着岁月的变化而变化。年轻时,他常常幻想那些见过及喜欢过的年轻女人,自慰时心里就想着她们。他希望她们能在自己的梦中频繁出现,而他也能带给她们幸福。可惜,他从未梦到自己幻想过的女人,每次做春梦时,里面的女人都是自己从未幻想过的。随着年龄增长,他的幻想中渗进了斗志和妒意。他幻想自己胜过对手,登上高位,得到了大家的认可和掌声。

布塔梦境的内容随着年龄增长而变化。年轻时,他梦到独自一人飞向太空,然后砰的一声掉下来,自己也醒了。后来又做一些缺乏安全感的梦:他正在考试,可是连一道题都不会;在正式的招待会上只穿了条内裤;迷路,错过公交车和火车;忘记酒店房号,身无分文没法付钱之类的事情。八十岁的时候,由于患有前列腺肥大和慢性便秘,膀胱和肠子都成了他梦境的主题。他梦到自己想上厕所,却找不到隐蔽的地方,要不就是焦虑地盼着进厕所,正坐在马桶上准备排便,突然就有人闯了进来。这些都成了重复出现的噩梦。

晚上关灯睡觉之际,布塔一般都带点儿微微的醉意。他的睡眠总是断断续续的,每晚会起夜两三次。即便如此,他仍然会在早上不到四点钟就起床。清晨,他总是会自言自语:“今天能不能顺利大便呢?”他还会把前一天晚上吃过、喝过的东西回忆一遍:哦,只喝了一大杯酒,然后吃了一片烤面包、一个煎蛋和一个布丁而已。他的内脏会比大脑坏得更快吗?这场生命的游戏还会持续多久?生命终止后,又是什么情形?他的思想和身体就会永远分开。他的一切只会成为熟人、朋友心中的回忆。2月8日的晚上最为糟糕,布塔不到凌晨三点就起了床,然后坐在扶手椅上休息,希望能小睡一两个小时,可惜没能成功。他心烦意乱地放弃了这种想法后,决定来一次晨间漫步。他已经好多年没在清晨散步了。一大早有点儿冷,他穿上了毛衣,换上散步专用的鞋子,带上车钥匙,静悄悄地离开了公寓,以免吵醒睡在隔壁房间地板上的用人。外面非常安静,明亮的圆月高悬夜空,启明星在天际闪烁。他上一次看见月亮和星星是什么时候呢?城市的灯光夺走了人们观赏夜空的机会。满身斑纹的猫头鹰栖息在桑树上,咕咕咕地叫着向他问好。他上一次听见鸟鸣又是什么时候呢?

他开着车,在静无一人的路上行驶,抵达印度国际中心后,把车停在空荡荡的停车场,坐在车里,一直到拂晓灰色的光芒盖过月色,他才下车慢慢地走进公园。现在还这么早,可公园里就已经有很多人了,这让他很是惊讶。他们似乎都很匆忙:有的在慢跑,有的在疾行,没人漫步,也没人聊天。布塔走了两圈,然后坐在老人凳上感受清晨的味道。有许多人在做瑜伽,有莲花式的,碗状的,倒立的,还有的只是在深呼吸。布塔很是不解:他们为什么不在家里做呢?为什么要在公共场合展览自己?

又有更多的人到公园来了,都是中年人,有男有女,大约有三十来个人,看上去都很忧郁,就像最近他们的姥姥刚去世一样。他们在一个身着白色棉布库尔塔和多地的男子面前围成半圆,那男子举起双手,要大家安静,接着突然放下手臂,像指挥家在指挥乐队开始演奏。他以两声“啊哈”起音,然后他们跟着“啊哈”、“嘿嘿”、“呼呼”地大笑了起来,音调各有高低。有些笑得弯折着腰,还有些人兴高采烈地甩着胳膊。这种情形持续了差不多十分钟,直到他们都精疲力竭才停下。他们离开时,一个个看起来都很放松,有些人还满脸微笑。这就是罗迪公园的“笑声俱乐部”。

布塔喃喃自语地念叨着“驴子”,思绪回到大圆顶还是德里最重要的清真寺的时候。他想象着那时的场景:一大早信徒就开始向伟大的安拉祷告;他们排着队,喃喃地念着《古兰经》。然后阿訇突然停下来,愤怒地责问:“是哪些异端驴子在外面乱叫?谁在打扰我们向安拉表示敬意?把他们的头砍了!”这样一来,罗迪公园的“笑声俱乐部”可就没法笑了……

布塔自语道:一定要把今天看到的情形告诉沙玛和贝格,问问他们对假笑的看法。

回到家后,布塔反复想着刚才那一幕场景。他感到疑惑的是,如果假笑可以让人情绪放松,那假哭必定也能产生一些良好效果。他有位关系密切的异性朋友,是个什叶派教徒,曾嫁给伊斯兰逊尼派教徒,与丈夫和子女一起在国外生活了很多年。她很西化,也很精明,而且学识广博。她还懂乌尔都语和英语,喜欢威士忌,喜欢调情。但在伊斯兰教历的第一个月,她就变了个人似的,身上穿着黑色库尔塔,不再喝酒,在家里举行什叶派教徒聚会,诵读挽歌来纪念数百年前在喀玛拉战役中牺牲的伊玛目侯赛因。许多人都哽咽着流下眼泪。有些人在悼念中还使劲捶打着胸脯。在伊斯兰教历的1月10日(阿舒拉节),悼念活动达到高潮,什叶派教徒纷纷走上街头,用链条鞭打自己,一直到链条上血迹斑斑为止,同时还捶打着胸脯大声哭喊:“噢!哈桑,噢!侯赛因。”

这之后他那位异性朋友又恢复如常。有一晚布塔和她一起喝酒时,对她说道:“我觉得那没什么意义。”

“不,有意义,”那位异性朋友坚定地说,“悲伤和眼泪可以使人的内心得到净化,不再小气,不再吝啬。”

不过,在布塔看来,那样做还是毫无意义。由于对伊斯兰教王国的继承权发生争执,穆斯林分裂成了不可调和的两个派别,即逊尼派和什叶派。他们有各自的清真寺,极少通婚,互相辱骂:什叶派教徒被骂成是臭虫,逊尼派则被骂成是虱子或蚊子;逊尼派颂扬前三位哈里发,什叶派则对其加以诅咒。他们会在对方的清真寺里投炸弹。简而言之,这两派教徒彼此之间的憎恶感甚至超过了他们对异教徒的憎恶。

必须问问贝格,这是怎么回事儿,布塔喃喃自语。

那天晚上,“日落俱乐部”几位成员彼此寒暄之后,布塔马上就对另外两位说起自己早上见到的情形。

“那是很古老的运动了,叫笑声瑜伽,”无所不知的潘迪特?沙玛说道,“大家都知道,笑声是最佳良药,能治愈心灵和身体上的伤痛。希腊语中有个单词是gelos,意思是笑声,英文中有个单词gelotology,意思是笑理学,或者说‘有治愈作用的笑声’,就是从希腊语‘笑声’那个词衍生过来的。布塔,我敢说,你肯定不知道这个词,你得回家查查字典。”

布塔对沙玛想要显得胜人一筹的用意未予理睬,继续问道:“那如果是假笑,也会有治愈作用吗?那为什么不让别人挠挠你的胳肢窝呢?”

“不管如何笑,每天必须至少真心笑一次。”沙玛答道。

“我不明白,如果没有什么可笑的,假笑有什么用?”贝格说道,“假如你看到某件事很好笑,或是听人讲笑话,或者看到有人出丑,那当然会笑起来。但是莫名其妙地哈哈大笑,在我看来真是毫无意义。”

“有些人从来都不笑,他们会怎么样?”布塔问道。

“选举委员会里的那个家伙,叫啥来着?噢,对,叫舍香,他从来都不笑。马马塔?班纳吉和塞依德也从来不笑。他们是不是有问题?”

“不清楚,”贝格回答说,“我觉得跟这种人相处很不自在。沙玛,你同意我的说法吧?”

“完全同意,”沙玛答道,“我就没有他们那种问题。我每天都可以看见布塔,所以每天都能找到很多乐子。”

“我也是,”贝格说,“他不到这儿来的那些晚上,我就会闷闷不乐。他的脑袋瓜真是太聪明了,总能想出很多锡克族的笑话逗我们开心。”

同类推荐
  • 雪中血:南京,1937

    雪中血:南京,1937

    1937年美国海军上尉哈里·瓦格纳因为遭受敌人的追捕,他与成千上万的平民和一群无私的外国传教士躲避在即将成为杀戮场的南京城中。他虽然得到了警告,但是必须留下来保护他深爱着的一名中国年轻舞者飞妃。他们能够逃离即将到来的大屠杀吗?即使逃离,他能够拯救飞妃免受成为慰安妇之苦吗?
  • 所有年轻人都将在黎明前死去

    所有年轻人都将在黎明前死去

    本书描写了女主角和她身边的朋友,如何从一步步从白衣翩翩的少年,逐渐成长为面目不清的中年人的过程。他们为生活改变,他们真诚地付出过自己的感情,也努力地为生活改变了自己。水木丁巧妙地拿捏着叙事细节和节奏,故事情节曲折动人,带有生活的质感。而其中对于女性自身存在意义的思考,对于爱情与生活本质的洞察,对女性自身困局和社会困局的反思。更体现出作者在讲一个好看曲折的故事之外的野心。
  • 桑利修道院

    桑利修道院

    本书为西方恐怖小说经典作品选集。不仅具有极强的阅读价值,还具有较高的收藏和研究价值。 故事情节曲折、诡异,除了恐怖元素,还体现了对人类情感、道德的探讨,可引起读者深思,很有意义。 《诅咒村》一篇,讲述了孙子在爷爷灵魂的引导下重返村庄,终于带领村民走出愚昧,重拾幸福的故事,令人深思感叹。 《失心之灵》是一篇复仇故事。阿布尼先生为了寻求长生,不惜杀害儿童以获得他们的心,却终被孩子的灵魂夺去生命,揭示了善恶有报的道理,引人唏嘘。
  • 给古人拍“玉照”的赵成文

    给古人拍“玉照”的赵成文

    德国。路德维堡。“世界东西方首届专利发明优秀成果推广研讨大会”正在召开。会上,一个黑头发黄皮肤的学者,在与会者如潮的掌声中,从大会组织者的手中接过了金光闪闪的金奖奖杯和证书。这个学者,就是中国刑警学院教授赵成文。赵成文,除了中国刑事科学研究所所长、中国刑警学院科研处长头衔之外,还有好几个人们送给他的绰号:“中国亨特”、“警界怪才”、“学者神探”、“科技神笔”。2002年4月下旬,赵成文的又一项创举,震惊了国内外:他用他的“秘密武器”,让2200年前的西汉长沙国丞相夫人“复活”,拍出“玉照”,成为国内外媒体和互联网爆炒的新闻。
  • 求证

    求证

    寿星陶越坐在临海的餐桌上,伸长脑袋对着众人,狡黠地眨着他细长的眼睛说:“今天给你们来几段荤段子怎么样?”“好!”男士们齐声响应,女士则垂下粉面桃腮但却报以羞怯的微笑,基本算是默许。陶越清清喉咙,正欲开讲,但瞬间他已笑得东倒西歪,这笑声无疑是个挺不错的前奏。笑声戛然而止,再问:“先淡黄再深黄或先深黄再淡黄?”“不许深黄只可淡黄!”一粉面桃腮凛然命令。“好,好,淡黄就淡黄。
热门推荐
  • 烤焦疑问

    烤焦疑问

    蔡波赶到迎宾山庄时看了一眼手表:午夜两点零五分。迎宾山庄悄没声息,这种时候别说人,鬼都跑去睡了。但是最靠水边的两幢别墅还有灯,楼上楼下一片通明。这一片别墅区位于湖边。湖呈月牙形,名字就叫“月湖”。月湖四周绿树环绕,绿树旁射灯耀眼。灯光投在湖面上,湖水轻摇,闪着寒光。除湖畔两幢别墅外,其他小楼座座黑暗,窗子里边没一盏灯光,只有楼角壁灯与别墅间的路灯相接,连成一线照亮空无一人的林阴道。蔡波吩咐:“轻点声。”轿车悄悄滑向亮灯的别墅。林文祺在房间里等候。
  • 民主,中国如何选择

    民主,中国如何选择

    当今世界范围内,民主已出现不同程度的劣质化。是什么原因导致了全球民主的深层危机?在此背景下,中国还要不要追求民主?为规避目前世界民主的种种“陷阱”,中国是否需要选择自己独特形式的民主?其现实的发展路径又在哪里?国际著名中国问题专家、新加坡国立大学东亚研究所所长郑永年凭借其深厚的学术功底、宽广的研究视野和独到的分析视角,超越各种主义的纷争,对以上问题给予了理性、审慎而富有洞见的解读。
  • 鬼打墙

    鬼打墙

    叶勐,河北省作协会员。作品见于《人民文学》《芙蓉》等期刊。小说《老正是条狗》入选《2005年短篇小说年选》。《亡命之徒》电影改编。《塞车》被译成英文。《为什么要把小说写得这么好》获2008年度河北十佳优秀作品奖。现为河北省文学院签约作家。
  • 噬火武道

    噬火武道

    吞噬火焰,使其成为修炼的催化剂。火焰淬身,直致踏上强者巅峰。以火入道,直上九霄,掌控天下三千烈炎。
  • 小说月报·原创版(2016年03期)

    小说月报·原创版(2016年03期)

    《小说月报·原创版》创刊于2003年初,凭借强大的发行网络和发行数量,多年来一直居全国原创类文学期刊之首,并曾多次荣获省市级、国家级优秀期刊奖项。其影响已不仅仅在文学界,更延伸到更广阔的领域之中。许多作品一经发表,即被各大报刊转载,更有近半数作品被改编为影视剧,并产生巨大影响。本刊以贴近现实、关注人生的中长篇小说为主要内容,并力求在秉持沉稳、厚重的风格的同时,依然留有一片充满激情、活力的年轻声音。
  • 太清石壁记

    太清石壁记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山海漫谈

    山海漫谈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九极神脉

    九极神脉

    世界知名的设计大师林谦凡穿越到了另一个的世界,重生改名为徐天云,在机缘巧合之下,徐天云利用前世超凡的设计水平再加上神秘的九极神脉,从此踏上了一条不平凡的修仙之路。平凡普通的世俗界、法元纵横的修凡界、灵力浩瀚的修仙界、美仑美奂的仙界、至高无上的神界将一一呈现,除此之外,阴邪怪异的鬼界、古怪离奇的妖界、神秘莫测的冥界还有那暴虐无比的魔界,全都会逐一登场。
  • 莫奈(世界历史名人丛书)

    莫奈(世界历史名人丛书)

    19世纪的欧洲文艺在战争的炮火中、机器的轰鸣中、科学的呼唤中步入了一个崭新的历史时期。人们反对传统文化的束缚 讲究个性解放 追求自由、平等。
  • 魔谷情

    魔谷情

    黑夜,只见玛丽雅娜的身影向前跑着,叶雷雨紧紧追赶着。玛丽雅娜的眼前一片金花:睡袋,爷爷的照片,雷雨奶奶的话……一个爷爷的孙子,一个爷爷的孙女,多可怕。“玛丽雅娜——”叶雷雨的喊声近了。“你不要追我!”玛丽雅娜走近了额尔占纳河,奔向主航道,“让我叫一声‘哥哥——’”额尔古纳河翻着浪花,咆哮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