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9557300000006

第6章 凶心人:死循环

“往前走,还是退回去?”我问梁应物。

“先退回去吧。”梁应物思考了片刻说。

“退?”我有些迟疑。

“大家向后转,先回去,走的时候慢一点,手电仔细照一下两边的洞壁。我们可能走到岔路上去了。”梁应物此话一出,所有的学生都出了口气,岔路,这是唯一的解释,我想他们一定都同意梁应物的猜测,一定是不知不觉中走错了路,或许有一个难以分辨的岔路口,或许白骨洞那儿其实有两条甬道的入口,一时不察走错了。

岔路啊,这样的解释,虽然听似合理,但可能吗?

以我对梁应物的熟悉,当然知道他是个绝对理性的人,尽管进入X机构有好几年,遇到过甚至比我还多的超自然或超出一般人类想象的事件,但是他始终是以科学的、理性的态度去对待,相信这也是整个X机构对此类事件的态度。抱着这种态度,无论碰到什么状况,都要有严密的分析和逻辑推断支撑,不放过任何细节。所以梁应物现在才会说退回去,看看是不是走到了岔路上。只不过我相信尽管嘴里这样说,他心里对自己说的话所抱的希望,绝不会超过万分之一。

如果是甬道里有岔路,怎么来的时候没发现,回去的时候也没发现,要走错十四个人一起错。如果是白骨洞里有两条通路,则更不可能,先不说大家都没发现有两条通路,而且女生们压根就站在进来的甬道口没有动过,有这样清晰的坐标,怎么可能搞错?

我有九成九的把握,我们已经陷入麻烦了。

回去的时候,不约而同地,每个人都放缓了脚步。一个弯,再转过一个弯,前进的速度越来越慢。十四支手电在周围的石壁上作地毯式的搜索,终究还是回到了原先的白骨洞。

尽管这一切都在我的意料之中,但还是让我的心情颓丧。等到那些学生几乎是用手围着这五百平方米的大洞摸了一圈,最终还是回到了甬道口时,几个男生已经无法按捺自己心中的惶恐,破口大骂起来。

“看来,只有往前走了,虽然不知道会通向哪里,但总比待在这里好。”梁应物立刻作出了下一个决策。经验告诉我,既然来路已经令人无法理解地消失了,那未知黑暗的另一头,毫无疑问隐藏着危险。梁应物当然不会不知道这一点,但除此之外,似乎已经没有更好的选择。

学生们的手电依然仔细地照着两边的石壁,徒劳地想要找出并不存在的岔路,结束这一场噩梦。而我和梁应物则把注意力放在了前方的黑暗中,手电在前方的黑暗里投出两道不断交错的光柱,我紧紧盯着那里,那是最有可能发生危险的地方。

转过第二个弯了。所有的学生开始祈祷,祈祷这条就是进来的路,祈祷在路的那一头就是出口,只不过因为下雨而使阳光照不进洞来。

我一步一步向前走,脚下的路平坦依旧。我心里清楚地知道,这,绝对不是进来的那条路。

我已经隐隐约约看到出口了,相信梁应物也看到了,因为他把原先就缓慢的步伐进一步放慢了,每前进一步都小心翼翼,并注意着两边洞壁的反应。在这种未知的神秘环境中,任何平时觉得没有问题的地方都有可能忽然发生状况。

随着离洞口越来越近,我的眉头渐渐皱了起来。一个不好的预感在心里一点点成形,不会吧,难道说,竟然离奇到这种程度?

走出洞口的一瞬间,我一阵眩晕。我那该死的直觉总是在非常糟糕的时候发挥作用。即使是梁应物,看到眼前的情况,也仿佛失去了说话的能力,呆呆地站在那里,不知道该对从后面拥上来的学生说什么。

什么都不用说了,因为没有人可以说清楚,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他们居然又回到了洞里,从白骨洞出发,走了一百多米,当中转了两个大弯,然后,就像画了一个三角形一样,最终又回到了白骨洞里。

是的,就像用笔在纸上画三角形,笔尖在最后还是可以回到原先的那个点上,可是在这里,在这个现实中的山洞,他们一直在向前走,没有岔路,没有第二个洞,怎么可能又回到了原处?

山洞里一片寂静,每个人都可以听到自己的心跳声,除此之外,就是旁边同伴重浊的喘息。

“鬼……鬼打墙了。”费情缩在卞小鸥的怀里,颤抖着说。

何运开的气息越来越粗,他喃喃自语:“不可能的,怎么可能呢,两个一样的山洞,不行,我要再走一次。”他忽地一个转身,一个人跑进了甬道。

“何运开,回来,别一个人去。”梁应物急忙喊,可这个时候,何运开又怎么听得进他的话。

梁应物连忙跟着跑进了洞,我紧跟着他也跑了进去,在我后面,所有的学生也跟着跑。

两个弯很快就转了过去,等到我们又跑出甬道时,手电筒照到的,依然是满地的枯骨。还是白骨洞,何运开蹲在洞口不远处,双手抱头,手指抓着自己的头发。

我的眼睛从面前的枯骨上慢慢扫过去,心里不由得冒出了这样的念头:这些人,莫非就是困死在这儿的?当年,他们也是走了进来,然后发现再也走不出去了?

“人洞”,这样的名字,莫非是因为,这是个人进去了就再也出不来的洞,是个吃人洞!

“大家镇定,不要慌,虽然我们遭遇到了非常特殊的情况,但如果一乱,只会使事件越来越糟糕。”梁应物的话并没有起多大的作用,恐慌已经无可避免地在这些年轻人中间蔓延了。

“大家听我说,我们还有希望,你们要知道那多并不是一般的记者,他以前经历过比这更奇怪更凶险的事,对这类事件非常有经验,有他在这里,我们一定可以找到出去的办法。”

我算真正领教了梁应物的手段,真是为求目的什么招数都用得出来,自己X机构的身份不能曝光,为安抚学生的情绪,就把我出卖了。

可是,在这样的情况下,找到一个可以依靠的人显然非常重要,梁应物这样一说,无疑让我系众人期望于一身,千斤重担一人挑啊。

这话一出,所有的学生都望向我,手电的光线下,大家的眼睛里满是希望。

没办法,我只好硬着头皮接过梁应物的话:“是的,我确实有一些此类的经验,其中最重要的一条,就是不管碰到了什么,都要镇定,然后用理智去分析,尝试一切解决问题的可能。”

尽管我的话里一点实质性的东西都没有,但学生们还是稍稍镇定了下来。

“大家整理出一块空地来,检查一下随身的行李,然后把水和食物都拿出来,堆在一起。”梁应物看到大家已经可以听得进话了,立刻发出了实质性的指令。

许多学生在照做之前,都看了我一眼。我点了点头,在这样的情况下,我居然还可以在心里微微有点得意的情绪,真是有点佩服自己。

大家用脚把旁边的白骨踢到一边,整理出一块有六七十平方米的空地来。我把背上的背包解下,坐在地上打开背包,借着手电的光线,查看包里有什么可能在这种地方派得上用处的东西。

长时间使用后,手电的光线已经弱了不少,我心里苦笑,原本还笑那些学生带了太多的零食,可现在不知要多久才能脱困,看起来多半我包里有用的东西是所有人中最少的。好在我这里还有一段登山专用的尼龙绳,一把短刀,此外,一个红外线的夜视望远镜没准什么时候也会有用。

我把包里的东西一件件拿出来,再用手电筒仔细地照包里的角角落落,看看有什么东西漏了,打开前面的拉链,我发现还有两节大号电池。我心里一震,忙把电池拿出来,塞进口袋里,大声对梁应物和其他人说:“从现在开始,大家要节约手电,谁有备用电池先统计一下,大家在整理完东西后,保留两支长明手电,其他全都关掉。”

说这句话的时候,其实已经晚了,所有人的手电光线都和我的一样,已经呈现出黄色,而不是最开始的强力白光。在这个洞里,如果没有了光,那可是真会让人发疯的。

“大家看一下,如果有可以燃烧的东西,包括打火机,也放到一起保管起来。”梁应物把自己的手电关了,补充道。

集中起来的食品有一大堆,可是其中的大部分都是膨化食品,虽然味道很好,可是一点都不管饱,饼干只有七八盒,其中最管用的一盒压缩饼干是梁应物贡献的。其他还有两包火腿和几根肉肠。饮料有牛奶、酸奶和可乐等,关于这些我倒不是太担心,虽然人缺了水能坚持的时间远比缺食物少,但如果那口水潭没问题的话,就是几乎无限的水源。

午饭吃得早,运动量这么大,现在我的肚子已经开始叫了。本来带的食物远不止这些,但大多数都和大件行李一起,堆放在山下了。

“快把手电关了。”我看到大多数人居然还磨磨蹭蹭,没把手电关掉,等到手电没了光,看他们怎么哭去。在这里,真正是只有有光,才有找出关键所在,成功走出这个“人洞”的可能。

“朱自力和何运开拿着手电,保持周围的警戒,其他人快关了。”在梁应物的催促下,很快整个山洞里只剩下两道昏黄的光线。与这两道光比,四周地上的人骨发出的磷光,倒更显眼些,只是想到这些磷光背后代表的东西,每个人的心都冰凉。

“见鬼。”我忽然骂了自己一句,从腰间摸出手机来。震惊之下,怎么连这个也忘了,只要能和外界保持联系,找到出去的办法总该没有问题吧。

看到我把手机拿出来,所有的人都醒悟过来,纷纷拿出自己的手机,连梁应物也不例外。照理被困后的第一反应该就是拿手机和外界联系,可是这次的被困实在太不寻常,平时再冷静的人,如今竟也失了方寸。

我的手机是诺基亚8210,前两年的机型了,但一直很好使,我又没有频繁换手机的兴趣和财力,便一直用到现在,昨天在村里的时候,我还和报社里通了个电话,信号还可以。可是现在再看闪着荧光的屏幕,左边的四格信号标志,如今竟一格也没有。

我原该想得到,本来神农架的手机信号覆盖就不充分,在这样的山腹里,没有信号更是非常有可能。但希望一个个被打碎,握着手机的手指也不由用力握紧,指节处握得发白。

我还不死心,拨出上海的报社总机号码,屏幕上显示正在拨出中,但果然很快就跳掉了。

“没信号。”虽然我的声音不响,但还是足以让每一个人听到。抬起头来看看大家的表情,手机微光映照着的年轻脸庞,每一个都极其严峻。

“我也没有。”

“我也没信号。”

十四部手机,不管是摩托罗拉、诺基亚、三星还是号称“手机中的战斗机”的波导,全都没有信号。

最先进的科技,在这个原始而凶险的地方,全然失去了作用。我拿着手机在洞里走了好几圈,试了无数个方位,还差点被一根大腿骨绊倒摔在白骨堆里,屏幕上的信号标志还是一格都不露面。

“要再走一次。”我放弃了对手机的努力,向着甬道的方向,对梁应物低声说。

“你想到了什么?”梁应物问我。

我摇了摇头,却想起黑暗中他看不见我这个动作,说:“没有,可是,我们一直在往前走,每一步都是自己迈出去的,不管怎么绕,没道理会再回到原点。虽然转了两个弯,但这和沿着一条直线走的概念是一样的,向前走出几百米,怎么会又忽然回来了呢?这一回,和我从前碰到过的事不太一样,以前不管事情怎么怪,但我总想得通,那背后一定是有个说得通的理由的,尽管那个理由可能远远超越普通人的理解。”

“我知道你的意思,这和我的感觉一样,从前的事件,就像是一团乱线球,我可能看不清线的纹路和缠绕方式,也看不见线尾,但总可以找到线头在哪里。可现在,我就像对着一个乒乓球,光溜溜的,连下嘴的地方都找不到。”

“对,就是这个感觉。所以,问题一定出在甬道里,特别是那两个转弯的弯道口,那里多半有古怪。”

任何事情,都会有关键的那一点,找到那一点,虽然未必可以使问题迎刃而解,但至少可以知道该往哪儿使劲。

现在,我和梁应物都认为,那关键点一定就在甬道内。俗话说久病成良医,我和梁应物怪事经历多了,都相信自己有那么一点直觉,仔细地再走一遍,相信可以找到解决问题的蛛丝马迹。

在叮嘱了学生们小心四周的突发情况之后,我和梁应物又一次走进了甬道。不用看,我都能感觉到黑暗中身后那十二双期盼的眼神。他们一定希望我这个据说经历丰富的记者,可以帮他们脱离这一次的难关。

很快,我就意识到,自己真的是太自信了。这个世界,实在是有太多无法理解的事情。

我已经把自己的感觉发挥到最灵敏,每走一步,都顺着手电的光柱,用心地看周围的变化,我甚至用心地感觉四周气流的变化,每一丝微小的声音和气味的不同,每到转角,更是不放过任何一个角落,还来回走了几遍,而行进的每一步,我都确保踩得扎扎实实,一只脚迈出去,等完全踏在地上,另一只脚再离地。山洞里要比外面凉得多,但我依然很快就衣衫尽湿。相信梁应物也和我一样,用尽了所有的心力,想要找出这甬道的破绽。

可是,我们终究还是一步一步走出了甬道,迎接我们的是两道手电的光柱,后面是十二双期待了半小时的眼睛,还有白骨。

又回来了,我们什么都没有发现。就像不知不觉间通过了一扇空间转移的大门,自己却一无所觉。

何运开和朱自力拿的手电,光芒又暗了一些,看来再过不了多久,就要没电了。

所有人的眼睛都直直地盯着甬道,握着手电的手颤抖着,晃动的光线更使甬道口看起来莫名的妖异。我相信许多人都想再去试试看,如果是在别的地方,人一定会再作很多次徒劳无望的努力,才会彻底放弃希望,可是在这里,在黑暗中,那个甬道让人产生的恐惧,竟然让人连试一试的勇气都产生不出来,宁愿停留在这个满是白骨的洞里。因为就连我也相信,这个甬道既然让人走不出去,很可能也可以让人走不回来。

“你对学生说些什么吧,现在需要安抚大家的情绪。”梁应物对我说。

“说什么啊,你说说什么,连我们都没有办法,还能说出什么来。至于安抚情绪这种事,你最擅长。”

梁应物叹了口气,沉默了片刻,开口对学生们说:“同学们,我想大家都已经明白,我们被困住了,原因不明。总之我们暂时走不出去。从目前的情况来看,我们的这种困境,似乎不太可能是人为的,而是这个‘人洞’在起着神秘的作用。我相信事情一定有解决的办法,只要我们这十四个人在一起,齐心协力。我们都受过高等教育,应该相信自己的知识和能力。今天大家已经很累了,所以先休息,明天早晨开始,我们详细分析讨论目前遭遇的情况。今天晚上大家也可以想一想,有什么可能性会造成我们现在的处境。”

我承认梁应物是个好老师,在这样的情况下,还可以照顾到学生的情绪,尽可能地使他们不要悲观绝望,集合起众人的力量以求突破难关。可是在我的心底里,一点都不乐观。

我同意梁应物的观点。照目前的情况看,似乎不太可能是有什么人故意使我们陷入这样的困境。但这样反而糟糕。如果是人的话,再怎么先进的技术,人总会有破绽,有马脚,有线索可循,人是会犯错误的。可是如果没有人的因素在里面,只是单纯的这个洞的古怪,那就几乎无懈可击。

你可以想象,人类破解自然的一个奥秘,需要多少代人的知识、经验和智慧的积累,绝没有一蹴而就的先例。如果这个洞的现象,代表着一种新的知识,新的规律,那么凭我们这十四个人想要破解,这是连奇迹也无法做到的事,如果真的可以发生,那只能称之为神迹了。要知道,我们并没有时间,我们的食物有限。

梁应物继续说着:“现在宣布几个临时规定,如果大家想出去的话,就一定要遵守。一、从现在起,限量供应食物,每人一天供应一次食物,原因不用我多说了吧;二、晚上睡觉时,所有男人轮值,每一轮两小时,每晚四轮,从我和那多开始。另外还有一个建议,建议大家不要随意单独进入甬道,那里一定有古怪,只是我们现在还不知道那是什么。”

黑暗中,除了手表,没有任何其他东西可以当做时间的标志。到了晚上七点多,照射四周的手电筒光柱,只剩下一根。那并不属于之前何运开和朱自力的任何一支手电,那两支手电筒已经没电了。现在亮着的,是路云的手电筒。

在五十平方米居住区的外面,搭起了一个简易的厕所。没有其他的材料,唯一可用的,只有人骨。用人骨堆出来的隔离墙,在后面方便的时候,蹲下去,对着自己的是好几个骷髅头,和人身上各种各样的大骨。在垒这道墙的时候,朱自力和卞小鸥的手在发抖。这将是他们很多人今后上厕所时的噩梦,如果还有以后的话。

其实,什么地方都是一片黑暗,随便跑一个地方上厕所,都不会被人看见。可是一来女生不习惯,更重要的是,所有的人,包括我和梁应物,都希望在上厕所这种相对单独的处境中,可以有一道手电照着自己的位置,心里安定一些。

没有人有聊天的兴致。朱自力曾打起精神,和大家讲鬼故事,可是只讲到一半,就说不下去了。自己已经脸色惨白,被恐惧牢牢抓住心神,这鬼故事怎么还说得下去,只怕没等吓到别人,自己的心脏就已经受不了了。

我不停地看表,时间从未过得像现在这么慢。每一分钟都那么难熬。到八点多的时候,大家就开始睡觉了。

每个人的衣衫都很薄,没睡的时候,已经有点冷,只是心思被恐惧占领了,才不太觉得。一躺到地上,冰冷的地面就让人一抖,然后阴寒的山气直逼上来,冷得直打哆嗦,几乎躺不住,还怎么睡得着。没有办法,五个女生抱成一团,男人们也拼命挤在一起,一来聚热,二来壮胆。

我是第一个值夜的,两小时,比两天还长。四周寂静,隐隐传来女生的抽泣声。好在两小时守下来,没什么异常状况发生,当然,在那手电筒照不到的大部分的黑暗区域中,或许无声地发生着什么,也未可知。

快十一点时,我把梁应物叫起来接替我。

等到梁应物值完两小时,躺到我身边的时候,我还没有睡着。这里实在太阴冷了,处处危机的地方,要安心睡去,谈何容易。我心里不断想着今天进来时的情景,从外面的洞进入甬道,然后到白骨洞,然后几次折返,像电影一样,一点点回放。我想努力整理出些头绪,最终还是一团乱麻。

唯一回想起来,有点印象的是,在第一个石洞的时候,就已经稍稍感觉到有点异样了,这种异样的感觉到底是从哪里来的,如果可以想到,或许就有希望了。

“这些人,像是清朝的。”察觉了我没有睡着,梁应物躺在我身边轻轻说。

“清朝,你说这些人骨?”

“我看到几块没有烂干净的衣服布料上的图案,还有,我看到了一些扎辫子的头绳。”

我不由暗暗佩服梁应物的观察力,这些我都没有发现。

“我还有一些发现,我推想,推想……”

梁应物的语音忽然低沉了很多,并且欲言又止。

“什么?”我追问。

“算了,慢慢再说,先睡觉。”梁应物出人意料地回避了我的追问,不管我再怎么催促,竟自顾自睡了过去。

“见鬼。”我暗暗骂了一声,也只好努力培养睡意。

同类推荐
  • 从教路上

    从教路上

    这部长篇小说以第一人称的写实手法,通过不同的侧面,刻画了一个个性格各异,命运不同的乡村教师形象,反映了一段乡村现代教育的发展历程,从一个侧面帮助读者全面了解乡村教师的工作生活状况与农村的教育之现状。作者为黄山作协会员。
  • 情怀

    情怀

    方达明,在文学期刊发表中短篇小说几十篇。短篇小说《出走》获第八届美国新语丝文学奖三等奖。小说《婶婶》获第九届美国新语丝文学奖,短篇小说《我的土豆》获第四届林语堂文学创作奖。短篇小说《气球》获台湾第33届联合报文学奖小说评审奖。
  • 亲事

    亲事

    “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在土原上庄稼人的生活哲学里,传宗接代恐怕是一件至高无上的事情。香火,原本是说后人供奉在先人灵位前的祭奠物品,那一缕散发着草木清香的蓝烟,燃烧着的香愈来愈少,燃尽了再重新插上一枝。火,有热量,动态的,也恐怕是活着的意思,人死如灯灭,生命不过如此,个体的群体的生命也不过如此吧。续香火,无非是代代相传,断了香火也就是说这一支人失传了。老人下世,起灵时有继承人摔纸盆子,养儿防老,有子其实是有一个在你死后有一个摔纸盆子的人。那么咣当一下,一个人便从阳间走上了阴间的奈何桥。娶妻生子,便成了孝顺先人的头等大事。那么,定亲就成了这一程序中的一个先行的环节。
  • 教授之死

    教授之死

    《教授之死》主人公东学潮是一名普通的大学教师,默默无闻,被身为银行主任的妻子抛弃后,发愤图强改变自己的生活,他千方百计以自己的研究成果为礼物,攀附上了校长,成为校长的科研打工仔和忠实的追随者,因此得到了校长的提携重用,官位职称权势节节攀升,爱情和事业也获得了大丰收,他本人也沉浸在这种成功和权势的喜悦之中不能自拔,因而更加刻苦努力信心实足,权力越大,学术越得心应手,名利也越大,如同被绑上了一辆名利战车,他一刻不能停止,只能奋不顾身一心一意以学术为幌子追求挣扎下去,如同上瘾,他贪得无厌什么都要,什么都不放弃,得到的越多,反而包袱越沉重。
  • 绝密文件

    绝密文件

    张铮乘一路公共汽车从前门大街站下车后,看了看手腕子上带着的十九钻上海牌手表,便大步流星地向不远处的全聚德烤鸭店奔去。张铮是北京市公安局刑侦处处长,一米七五左右的个头,理着小平头,留着络腮胡,走起路来虎虎生风,一看就是个习过武练过功的人。因为今天高中同班同学聚会,而且到场的十几个人还都是班里的骨干,有几个同学已经有两三年没见面了,所以张铮一忙完手头的活就匆匆赶来。主动召集这次同学聚会的文艺委员周丽萍在电话里通知张铮时还专门跟他挑明:“你是我邀请的第一个人,你要是有时间咱就定在今天,你要是没时间咱就另择佳日。”张铮回答说:“有时间,你邀请我还能没时间?开国际玩笑。”
热门推荐
  • 吃能修炼

    吃能修炼

    家里的鸡病了……听说放血治疗很有效,于是我就试了下,给它放了点血,因为怕放少了没什么效果,所以我拿了个碗量了下,有半碗这样子吧。但是这方法对鸡儿的病没什么效果,我想,可能是它身上太脏了的缘故,以至于它容易生病。于是我替它烧了一壶水帮它洗洗澡。洗着洗着发现它的毛全掉了。觉得吧,应该用锅给它泡澡比较好,可是它在锅里淹死了。觉得还是给它举行一个葬礼吧,水葬应该也很不错,后来,发现水葬还是太单调了些,它这么高大威猛英明神武,配的上更好的……于是给它撒上枸杞、红枣、香菇与桂圆。再后来,觉得冷冰冰的水葬没有灵魂。于是我就自作主张的给水加了热……玩着手机忘记了时间……想起来的时候已经有一个小时过去了。后来……后来?我讲了这么多,我想说的是这鸡儿真特么的香!
  • 屈原全集

    屈原全集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御爱腹黑贤妻

    御爱腹黑贤妻

    【这是一部嫡女奋斗史,也是一个把傲娇冷爷打造成绝世好男人的故事。】楚芊芊病了,痊愈之后因祸得福,会下厨,也会给人看病了。曾因八字不好,被渣爹抛弃,后又因八字太好,被渣爹请了回去。但此时的她,早已不是当初那个懦弱无能的“她”。要她嫁人?可以呀。先把她娘亲的嫁妆吐出来,再把那个恶心的嫡母赶下台,还有那些企图抢她亲事的小白花——“你让一下,我来。”不知何时,他站到了她身后,搂紧她腰身,宣告天下,谁欺她、辱她、害她,他就灭了他。看着这个连天子都惹不起的男人,心中淌过一阵暖流,但她后退一步,坚定地说——“要我嫁你不是不行,不过先说好了,我不在乎你是不是处,但婚后我绝不跟别的女人共享一个丈夫。你答应,我就嫁;不答应,我就逃!”逃?他掐住她下颚,“臭丫头你给爷逃一个试试?”(本文主打女主的幸福生活,一对一,宠文无虐,求收藏,求留言,求带走!)推荐自己的完结文:重生复仇爽文:《宠妻无度之腹黑世子妃》微推理甜文:《侯门春色之千金嫡妃》
  • 与鬼同眠

    与鬼同眠

    没事儿的时候,不要把雨伞撑开了放在家里,因为小伙伴们很喜欢躲在里面。还有,什么风铃啊,铃铛啊之类的玩意也是小伙伴的最爱。不信?哎,看看我的经历吧……
  • 送房杭州

    送房杭州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财富集结号

    财富集结号

    本书揭示了世界富豪如何拥有惊人财富的经验。内容包括:2008年世界新首富“股神”巴菲特:非凡的投资手段;2007年世界首富卡洛斯·斯利姆·埃卢:遍地是金,四处出击等。
  • 师傅

    师傅

    温亚军,现为北京武警总部某文学杂志主编。著有长篇小说伪生活等六部,小说集硬雪、驮水的日子等七部。获第三届鲁迅文学奖,第十一届庄重文文学奖,《小说选刊》《中国作家》和《上海文学》等刊物奖,入选中国小说学会排行榜。中国作家协会会员。
  • 快穿之男主别心急

    快穿之男主别心急

    新文已开《快穿系统:男主别着急!》【此文看一半就好,再直接跳结局,人生第一本书!】她有一个攻略男主的系统。混迹这么多的世界,每次撩完男主都能全身而退。直到男主越来越黄暴……被关进小黑屋的她请求和男主坐下来好好谈谈。余白:男主,我们来谈一场简单小清新的恋爱好吗?男主眼眸暗沉:要清新?是怎样的清新程度?嗯?1.尽职尽责影后演技女主x黑化男主。2.苏!无脑苏!欢迎加入肎家小木屋,群号码:539927519
  • 三国演义

    三国演义

    教育部推荐书目,新课标同步阅读,王蒙、张晓风推荐阅读。东汉末年,汉室羸弱无能,黄巾之乱爆发,群雄并起,军阀混战。在这个背景下,刘备、曹操、孙权逐渐崛起,形成三足鼎立之势,这就是历史上承东汉、下接西晋的三国时期。书中根据三国史实和大量民间传说,相互穿插,描述了东汉末年和三国时期近百年发生的重大历史事件,和众多的叱咤风云的英雄人物,向读者展开一幅纵横捭阖、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
  • 隆冬漳水寒

    隆冬漳水寒

    虚幻的理想与严酷的现实1968年底,我和同学们来到山西,在一个叫长胜的村子里插队落户。去插队那一年,我16岁。同村插队的同学共有20多人。对于上山下乡,我当年曾有过一些极其幼稚的想法。下乡之前,我曾在北京郊区参加学农劳动。那时,上山下乡已经是我们不得不认真考虑的人生抉择。在京郊一座幽静的农家院落中,我见到过几位刚刚落户的知青。我觉得他们无拘无束的田园牧歌式的生活颇有浪漫色彩,很受吸引。我还读过《边疆晓歌》,这本描写支边青年的小说也使我对未来的插队生活产生了美好的联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