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的生死情谊
在一个暴风骤雨的夏夜里,獾爸爸在它的地穴里死去了——已经16岁高龄的它是老死的。刚刚成了“寡妇”的獾妈妈蹲在林子里昏暗的洞穴外,号哭起来——那是一支闻之令人悚然而惊的丧歌。一股寒意袭上猎人阿斯诺的后背——这丧歌让人闻之而动容。
没过多久,又有两只獾穿过湿漉漉的、长着高高的蕨类植物的田野飞跑而来——它们是死者的两个“儿子”,已经在几公里之外另立了门户。它们把尸体从地穴里拖出来,拖到附近一个空的兔子洞那儿,将其安葬其中,并堵上所有的入口,然后便撕心裂肺地号叫起来——它们举行了一场真正的葬礼。
作为经验丰富的森林猎手,阿斯诺知道动物界中非洲大象也有这种为同类举行葬礼的行为。
几年前,阿斯诺曾在非洲密林目击到了大象的丧礼。那时候,阿斯诺正跟随几个非洲土著人在林中寻觅猎物,天气炎热,这群人汗流颊背,于是有人提议先停下来休息一会儿。就在这时,他们听到了大象的长啸。随着声音,他们来到一片草地上。
果然,在那片草地上,几十头大象围着一头步行蹒跚、有气无力的重病老象。象群用鼻子把附近的草叶集拢来捆成束,朝老象嘴边投去,但老象已经虚弱得不能进食。最后,老象终因支撑不住倒地而死。这时象群突然发出一阵哀号,为首的雄象用象牙掘松泥土,用鼻子卷起向象尸投去,众象纷纷仿效。片刻,死象就被掩埋,形成一个土堆。此后,雄象率领象群边加土边踏实,形成一座坚固的象墓。最后,雄象一声号叫,停止踏土堆。接着,大象们绕墓缓行,像在进行遗体告别仪式。直到夕阳西下,群象才各耷拉着脑袋,扇着耳朵,甩着鼻子,依依不舍地走向密林深处。
当时,阿斯诺还仅仅是个毛头小伙子,他说:“当时我真觉得不可思议,这群大象太有人情味儿了,甚至比我们人类还强。记得那时我一心想着多挣点钱,甚至不惜为此与兄弟们大打出手,想来真有些惭愧……”
我们常常以为只有人类才有丰富的情感世界,才能体味失去同伴、亲人的痛苦,以为只有我们自己才会为了悼念亡灵而立碑刻墓。然而,我们却看到了那些生活在丛林中的动物们也会有如此生死相依的情谊。爱,不仅存在于人类,也是整个动物界往复循环不可替代的东西。
流血护犊的“继母”
高校毕业的琼斯踏上了非洲之旅。朋友米莎西正在进行野生动物的研究,她特意开着敞篷吉普车到机场来接琼斯,之后她们驱车抵达了辽阔的玛多塔鲁大草原。休息了两天后,米莎西带琼斯来到离考察站约5公里远的野生动物栖息地。成群的斑马、羚羊和野牛在绿树的陪伴下,在金色阳光的照耀下宛如一幅壮观的风景画:十几只身材挺拔、性格温和的长颈鹿漫步在草丛里,它们时而低头嚼食地上的嫩草,时而仰起脖子咀嚼树上的枝叶,就像雍容富态的贵妇人出席国王的盛大典礼,美丽高贵得让人心动。
琼斯立即喜欢上了这里的一切,因为它不像她曾经想像的那样充满了原始的野性和凶猛的争斗,斑马、羚羊的温文尔雅和长颈鹿的漂亮迷人使她认识到大自然柔情的一面。
当时的米莎西正在照看一只失去母亲的长颈鹿幼崽,善良的琼斯很愉快地接受了米莎西交付的照看长颈鹿幼崽任务。她给幼崽取名叫“莉娜”,每天给它喂食、洗澡、搔痒,甚至蹭着它的耳朵轻柔地给它唱歌,而莉娜好像颇通人性、总是用湿漉漉的舌舔着琼斯的手表示亲热。
在米莎西的建议下,琼斯决定给莉娜在野生长颈鹿种群中找一个妈妈。她注意到最近有只母长颈鹿的两只幼崽被一群斑鬣狗撕食了,尸骨就暴露在草丛中,她要琼斯将莉娜带到那只母长颈鹿所在的种群附近。这一招果然很奏效,还没有从丧子之痛中摆脱出来的那只母长颈鹿很轻易地接受了莉娜,它们在一起亲热戏耍,像一对久别重逢的母女。
琼斯常常在吉普车上用望远镜默默地注视着莉娜的一举一动,她既为它成功地回归大自然感到欣喜,又为失去一个朝夕相处的伙伴感到难过。
当她每天在望远镜里目睹到动物之间不少残忍的杀戮场面后,她总是挂念着莉娜的安危。只要天气情况允许,琼斯就会驾驶那辆敞篷吉普车巡视在玛多塔鲁大草原上,注意观察莉娜所在长颈鹿种群的活动情况。那天黄昏,琼斯正要驾车返回考察站时,突然听见几声狮吼,她立即停车观察,发现一公一母两头非洲狮正跃出藏身的草丛朝长颈鹿群凶猛地扑去。
莉娜正处在离非洲狮最近的地方,由于野外生存经验不足,它对狮子的进攻缺乏足够的应变能力,直到雄狮快扑上它的背脊,它才想撒腿逃命,但那头雌狮又绕过去拦住了它。莉娜腹背受敌,一时竟吓呆了,伫立在原地忘了逃跑。就在危急之时,莉娜的养母,那只本来已经跑远的母长颈鹿掉头冲过来,迅速抬起长脚朝雄狮的脑袋踢去,雄狮一偏头,虽然躲过了致命的一击,但鼻子被鹿蹄踢了一下,鲜血流了出来。它发出数声可怕的长啸。雌狮见伴侣受伤,暴怒起来,抖动鬃毛去咬母长颈鹿的臀部,但那只母长颈鹿立即抬起后腿猛踢雌狮,雌狮见势不好,赶紧躲开。在母长颈鹿的带领下,莉娜夺路而逃,但两头非洲狮穷追不舍,它们采取车轮战术,依次对母长颈鹿和莉娜发起凶猛攻击,使母长颈鹿顾此失彼,浑身被咬得鲜血淋漓。
就在那只母长颈鹿分神的一刹那,雄狮将莉娜扑倒在地,眼看它就要葬身狮口,那只母长颈鹿冲上去,一边用蹄子踢打雄狮,一边低下长脖子用毫无攻击能力的嘴去噬咬雄狮的耳朵。雌狮立刻抓住良机,猛扑过来,咬住了长颈鹿身体上最脆弱的部位——长脖子,鲜血顿时喷涌出来。那头遭受母长颈鹿踢打的雄狮从惊魂中回过神来后,恼羞成怒,又凶狠地朝莉娜扑去……
血色夕阳中,玛多塔鲁大草原上惨烈的一幕深深地震撼了琼斯:原来大自然中也有如此凄美的“母女”深情!
即使小长颈鹿并不是它的亲生幼崽。但母鹿以生命的代价来保护小鹿的安全。不论对方是亲生骨肉还是寄养子女,甚至不论对方是异种生物还是不折不扣的天敌,只要它们曾经视自己为母亲,品尝过自己的乳汁,它们就能把这些没有亲生母亲的幼崽视若己出,把无私与崇高的母爱毫无保留地献给它们,甚至甘愿为了它们付出生命的代价。
母爱是伟大的,这种爱比天高,比海深,这种爱值得我们一生去体验。
恋爱中的猿猴
猿猴是人类的近亲,它们在生理方面与人类颇有相似之处,例如它们会发出各种叫声,甚至会表达一定的感情。
但猿猴的叫声并不是表达感情的表现,它们的鸣叫同其他动物还没有本质的区别,不过是一种求偶的信号,一种划分地盘的争吵,一种不准侵犯的恐吓和警告。
在求偶季节,公猿猴在自己的地盘呼唤着异性,这时会有一些好奇或贪图便宜的其他同类前来,于是这块地盘的主人就用啼叫把对方赶走,并继续啼叫,受到吸引的母猿猴就前去和公猿猴组建家庭。
猴子已有某种不自觉的参加社会活动的需要。在春天繁殖的大好季节来临时,那些身强力壮的公猴,总要在猴群里挑选配偶。它们有极强的选择欲望。在母猴一方看来,被公猴相中是很骄傲的,因此,它们的身价也在提高,仿佛炙手可热的明星要求出场费。性急的公猴至此方知意图暴露得太过明显,于是就去漫山遍野地采摘野果送给母猴,以此联络感情。母猴一看有好吃的野果,高兴极了,立刻就对送野果的公猴产生了好感。博得对方的欢心,大概是所有求偶生物的小伎俩。
恋爱一段时间后,自然要谈婚论嫁。猴子们也是如此。结婚也得有件像样的求婚信物啊。公猴一点也不粗心,一看情人到手,赶紧又一蹦一跳地四处去采野果,然后很神气地献到母猴面前,向自己的女王进贡。母猴显然喜欢上了这个“阳光男孩”,满意地收受了礼物,然后开心地大嚼。
的确,作为人类近亲的猿猴,它们“谈恋爱”的行为也与人类有着惊人的相似。从发出信号,对付情敌挑衅,到采野果讨好母猴,以及用手势与表情表达情感,都与我们人类的行为有着异曲同工之妙。爱情,不过是在一点一滴的平凡小事中积累起来的;生活,也不过是在千万种琐碎中不断延伸的。
母豹的心肝宝贝
母爱的力量是惊人的。这个在人类世界早已众所周知的定律,在动物界也被频繁演绎着。
一天,在非洲索马里热带雨林里,艾瑞克正背着猎枪四处张望。忽然,一只金钱豹闯进了艾瑞克的视野。他连忙隐身树后,举枪瞄准。“叭”的一声,第一发子弹从金钱豹的前腿一擦而过,金钱豹猛地跳了起来。艾瑞克以为打中了猎物,从树后跑出,正要上前观察猎物,但被激怒的金钱豹却疯狂地扑了过来。艾瑞克见势不妙,正准备补上一枪,然而金钱豹已扑至面前,艾瑞克此时连逃走都来不及了,只得快速扭转身体,避开金钱豹的进攻。金钱豹的利牙没有咬中艾瑞克的喉管,却咬住他的右手腕。艾瑞克被金钱豹扑倒在地,胸膛也被它那锐利的爪子狠狠地压住了。
艾瑞克急中生智,忍着剧痛,勇敢地用左手紧紧卡住了金钱豹的喉咙。金钱豹的呼吸困难了,它微微松了一下嘴巴。艾瑞克见势,咬紧牙关,将鲜血淋淋的右手猛地往里一伸,深深地插入金钱豹的喉咙,他左、右手里外配合牢牢地抵住了它的气管。
此刻,艾瑞克不知从哪儿来的力量,将身体死死地压在金钱豹身上,用膝盖猛撞豹的胸部。只听“嘣嘣”几声闷响,金钱豹的肋骨被撞断了几根,鲜血从它的口中不断地流了出来。不一会儿,金钱豹的大嘴张开了,浑身软绵绵地瘫倒在地,艾瑞克这才松了一口气。他慢慢地从豹嘴中拖出血肉模糊的右手,跑到附近的一棵大树底下,扯开自己的背包,取出一些急救用的纱布和药品,进行自我救护。幸好金钱豹还没有咬断他的手腕。
过了一会儿,艾瑞克重新回到金钱豹倒下的地方。眼前的景象令他大吃一惊,地上除了一滩鲜血外,金钱豹已经无影无踪。难道金钱豹没有死?艾瑞克不由得倒吸了一口凉气,慌忙跑到背包那儿拿起猎枪,上好子弹,闪身树后。
他休息了一阵子,四周静悄悄的,没有任何声音。他再次来到与金钱豹搏斗的地方,仔细察看。草地上有一条长长的血带,断断续续地向左前方延伸而去,难道是谁偷走了他的猎物?顺着血迹,他一步一步地搜索过去。
血迹和被压倒的花草痕迹把艾瑞克引到了一棵巨大的沙松前。他抬头一看,一条长长的豹尾和两条毫无生气的后脚从树洞口耷拉下来,鲜血染红了树洞下的树干。
艾瑞克急忙闪到一棵大树后,端起猎枪,“叭”地放了一枪。金钱豹的屁股在树洞口晃动了一下,再无其他反应。艾瑞克小心翼翼地走上前去,用枪托捅了捅豹屁股,金钱豹依然一动也不动,看来它是真的死了。
艾瑞克心中一阵纳闷,它为什么要爬到这个树洞里去呢?艾瑞克想着,踮起脚跟向树洞里望去,他看见两只豹崽正依偎在金钱豹的怀里,起劲地吮吸着奶头,不时发出“咂咂”的响声。
原来这只母豹仍惦记着它还饿着肚子的孩子们,它在弥留之际竟爬了二、三百米,回到窝里!艾瑞克从树洞里把两只豹崽抱出来。这是两只浑身有着漂亮斑点的豹崽,只见它们蜷曲着身子瑟瑟地颤抖着,嘴里不住发出“咪咪”的尖叫声,小嘴巴在四处搜寻着。艾瑞克充满怜爱地望着它们,决定自己把两只豹崽喂养大……
豹妈妈为了自己的心肝宝贝,竟然能在奄奄一息中匍匐二、三百米,为它们喂上最后一口奶。是什么力量支撑着它做出如此不可思议的壮举呢?当然是母爱。
我们常常惊异于壮举背后的力量,殊不知世上有如此巨大威力的,就是我们平日里再平凡不过的涓涓流水一般的母爱。
豹妈妈是伟大的,她在生命垂危的瞬间创造了情感世界中的一个奇迹。
在生活中,父母对我们的关怀和照顾又何尝不是如此?母亲总是倾其所有,只要儿女们能幸福,再苦再累,她们也心甘情愿,儿女们的快乐和健康成长是她们最大的欣慰!
母亲的牺牲
在一个猴群中,猴王具有至高无上的权力。它一声令下,众呼百应,无人可以违抗,但这可苦坏了很多猴妈妈。
如果猴王觉得猴群中光吃饭不干活的猴宝宝太多,它就会下令处死它们,而宝宝的母亲当然心有不忍。一边是死命令,一边是亲生骨肉,该怎么办呢?
这时,母猴会采用第一个办法,那就是离家出走——离开本来朝夕相处的猴群。
保护自己的孩子免遭新猴王杀害的第二个办法是提前断奶,让孩子提前开始独立的生活。猴群中有这么一种规则,凡是不再成天依靠在母亲身上的小猴子,都被视为是已经拥有独立地位的成员,这一类的成员不会遭到新猴王的袭击。一只聪明的母猴就很明白这个道理,因此,当猴群换了新猴王之后,它立即给自己才6个月大的孩子强行断奶,只要孩子一来找它,它就立刻把它轰走。而同类猴子一般要等到孩子14个月大的时候,才给孩子断奶。从中我们不难看出,孩子才6个月就强行断奶,这会给母子情感造成何等的伤害!但是身为母亲,它又有什么办法呢?只有忍住痛苦不认孩子,才能保住孩子的性命。
母猴保护孩子还有一种办法,这种办法如果能运用成功,应当说是最圆满的,但是机会很少。有些年轻气盛的公猴能赶走两个猴群的头领,一下子霸占两个猴群的母猴子。新猴王会想尽一切办法把两个猴群的母猴统一成一个大群体,但是成功的可能性非常小,因为两个群体的母猴彼此不可能相容,它们根本合不来,不可能在一起生活。新猴王没办法,只好在两个猴群之间来回奔跑,和这个猴群的母猴过几天,然后再和那个猴群的母猴过几天。
一个猴王要来回奔波于两个猴群之间,这种疲于奔命就会让它吃不消,这就给母亲们保护自己的孩子创造了有利的条件。母猴们知道新猴王忙得已经焦头烂额,因此当新猴王要对孩子们采取行动的时候,母猴们便会纠集成团,朝新猴王一步一步地逼过去,然后靠集体的力量把新猴王痛打一顿。有了这种教训,新猴王就再也不敢为非作歹了。当然,这种保护孩子、打击猴王的办法成功率微乎其微。
母爱是一种天性,即使明知生命受到威胁,但是为了自己的孩子,母亲仍会义无反顾地做,因为孩子是她们心中永远的希望。
护子的鳝鱼
一个名叫周灵的读书人最喜欢吃生猛海鲜。一次,有个朋友给他送了几条他最喜欢吃的鳝鱼。刚巧这一天闲来无事,周灵一时技痒,便想亲自动手,试试自己久未展露的手艺——水煮活鱼,好好地将这些朋友送来的鳝鱼,煮上一锅汤来尝尝。
周灵将鳝鱼放入锅中,只见那些鳝鱼仍自由自在地在锅里游着,他在锅底下用小火缓缓加热,水温逐渐变高,鳝鱼在锅中慢慢地被煮熟了。据说,用这种方式煮熟的鳝鱼,因为没有被宰杀的过程,没有挣扎,所以鱼的肉质也就不会紧绷,口感相对地要好上许多。
一锅汤慢慢煮沸了,周灵将锅盖掀起来一看,发现了一个奇特的现象,锅中有一条鳝鱼的身体竟然向上弓起,头部跟尾巴浸在煮沸的汤水之中。这条身体弓起的鳝鱼,整个腹部都向上弯了起来,露出沸汤之外,一直到它死了,身体依然保持弯起的形状而不倒下。
看到这种情形,周灵感到十分好奇,便立刻将这条形状奇特的鳝鱼捞了出来,取来一把刀,将鳝鱼弯起的腹部剖开来,想要看个清楚,究竟为何这条鳝鱼需要如此辛苦地将腹部弯起。在剖开的鳝鱼腹中,周灵惊奇地发现,那里面竟藏着满满的鱼卵,数目之多,难以算计。
原来这条母鳝鱼为了保护肚子里的鱼卵,情愿将自己的头尾浸入沸汤之中,直至死亡;护子心切而将腹部弯起,从而避开滚热的汤水。
周灵呆呆地不知在原地站了多久,泪水不禁流了下来,鳝鱼舍命护子,母爱如斯,有谁会不为那个伟大的母亲而感动泪流呢,那是怎样的坚定和执著啊!母爱的最强音,在面对生死的抉择中奏响!
天敌之间的母子之爱
爱,可以化解仇恨,即使是不共戴天的仇敌,也可能成为其乐融融的亲人。不信吗?动物园的实验员小菲用一个实验,让一只母猫和一窝小老鼠建立起了母子深情。
这是一只灰颜色的猫,身上有花斑,一双眼睛鲜绿鲜绿。小菲给这只猫取名“卡卡”,把它和那些小猫崽放在一个专门的笼子里。起初,卡卡十分不安,在笼子里跑来跑去,“喵呜喵呜”地直叫,到处寻找可以钻出去的地方。但不久它就安静地躺到小猫崽身边,开始给它们喂奶了。
几天后,小菲从别处弄来几只还没睁开眼睛的小老鼠,它们长着一身细绒毛,尖嘴一吮一吮的,只想吸奶。
小菲把小老鼠捧在手里,站在卡卡的笼子边。卡卡马上闻到了老鼠的气味,从地上跳起来,不安地在她脚边打转转,甚至想爬到她手上去。小菲见它对小老鼠十分注意,没敢立即把它们放下去。她得另外想办法。
小菲把卡卡装到一只箱子里,搬到另一间屋子,而把小老鼠和小猫崽混放在一起。她想:卡卡乳房膨胀后,一定会想小猫崽想得要命。这样一来,它就不太会注意混在中间的小老鼠了。小老鼠和小猫放在一起,身上也会带点猫的气味。几个小时后,卡卡果真开始“喵呜喵呜”大叫起来。叫到傍晚,卡卡又改用爪子拼命抓箱子板,用牙齿啃木板,那一边小猫也饿得喵喵乱叫,小老鼠在小猫中间爬来爬去,用尖尖的透明嘴巴寻找奶头。
于是,小菲把箱子里的母猫卡卡放到笼里去。它像疯了似地跑到小猫跟前,看也不看就躺了下来,竟没有发现身边的小老鼠。小猫们围着母猫吸奶,小老鼠也挤上去。但小老鼠挤不过小猫,它们只能在一边干着急。卡卡伸直身子,舒舒服服地躺着,美滋滋地打起呼噜来。
小菲看准机会,轻轻地迅速将一只正在吸奶的小猫抱开,又小心地把一只只小老鼠放上去。等母猫卡卡打完呼噜醒来,在它身边吸奶的小家伙已全都是小老鼠了。
卡卡醒来后没有什么异样,只是很温柔地舔了一遍身旁的小老鼠,从此就和它们一起和睦相处了,而且它照料小老鼠并不比照料自己的小猫差。它常常舔它们的嘴脸,温暖它们的身子。
老鼠遇到危险时,母猫还挺身而出保护它们。一天,实验室闯进一只又黑又大的公猫,它的胡须很长,额上有道伤痕,看起来十分威武。公猫的眼珠死死盯住那群围着卡卡团团乱转的小老鼠,凶光毕露,还发出尖利的叫声,准备扑上去捕杀小老鼠。卡卡没被它吓倒,勇敢地冲上前保护自己的“养子”。公猫还没弄清怎么回事,就遭到母猫又抓又咬的一连串打击。公猫愣了一下,也许弄不明白卡卡为什么会护着天敌,它避到一边,想对准一只吓得逃散的小老鼠扑过去,谁知母猫猛地扑上来和它厮打成一团。不一会儿,公猫狼狈不堪地败下阵来逃走了。
最后,卡卡怒气冲天地跑回来,逐个闻了闻小老鼠,确信它们平安无事后才放心地躺下,细细地舔它们,那份母爱真是丝毫不加掩饰。
爱是一种情感,也是一种跨越物种的神奇力量,它可以使丑变美,使恶变善,也可以使仇恨变为宽容。
让我们用爱心来改变世界吧!让生活中的明争暗斗,勾心斗角远离我们吧!
浪漫的企鹅
企鹅走起路来摇摇摆摆,身上的颜色黑白分明,成群结队地在冰天雪地里生活,让人顿生怜爱。而且,企鹅在爱情方面可谓忠贞不二,它们实行永久性配偶制,一旦双方结合,便共同劳动,荣辱与共。孵卵期,雄企鹅一动不动地在冰天雪地里担当孵化之职,雌企鹅则四处为丈夫觅食。
有科学家做过一次试验,将五只企鹅捉住后带出1000多公里,佩戴标志后放掉。它们会稍微定一下神,便立即向老家的方向疾驶而去,一路上见水游泳,遇陆步行。一年后,终于有三只回到家乡,并在万千同伴中找到了自己原来的配偶。这份坚贞不屈的爱情可以说是惊天地泣鬼神,让世人只有望洋兴叹的份儿。
企鹅不仅忠贞,它们还是谈恋爱的高手,懂得用浪漫打动恋人的心。
求偶季节到来之际,雄企鹅开始千辛万苦地寻觅“财礼”。虽然财礼只是一些石子,但对于冰天雪地的南极大陆来讲,已经无异于黄金了。雄企鹅必须有顽强的毅力,沿着海岸慢慢地徘徊几个钟头,甚至几天,才会发现一块有光泽的圆石,立即如获至宝地拾起,呈现到自己的意中人面前。但这时,它往往会痛苦地发现,已经有其他雄企鹅把更多的石子敬献出来了。为了战胜情敌,博取雌企鹅的欢心,雄企鹅必须去寻找更多的石子,其艰苦卓绝的努力,可以想见。
相对于雄企鹅铁打一般的痴心,雌企鹅面对“财礼”表现得却很势利,谁拾到的石子多,她便会对谁奉献出自己。仿佛物质的厚重,真的可以代表求偶者感情的多寡。面对一只拾到很多石子的雄企鹅,甚至会出现两只雌企鹅争夫的闹剧,它们撕打在一起,胜者便得到那些石子,以及那拾到石子的雄企鹅。
雄企鹅拾石子献给意中人的举动,犹如我们为心上人献上一束玫瑰,企鹅多么罗曼蒂克!
但雌企鹅的势利也是有原因的。企鹅一年只产一枚卵,南极到处是冰雪,孵化十分困难,弄不好就要耽误一年。所以,企鹅孵化时需要用石子把卵垫起来,离开冰面,这样才能保持恒温。这就是石子的重要性。
因此,作为“财礼”的石子是必须而且重要的,承担着繁衍后代和种族延续的神圣使命。如果一只雄企鹅不能给自己的配偶和后代一个安全的保证,那它也的确不配得到爱情和家庭。觅求石子的过程也是对雄企鹅生活能力的一次检验。
爱情尽管神圣,但它不是海市蜃楼,离开物质去谈精神是不现实的,建立在具体物质基础上的精神需求才能更加长久。
相濡以沫的豺夫妇
豺虽然在捕食时表露出凶残的本性,但在它的婚姻生活与家庭生活中却也有温柔与忍辱负重的一面,令人惊叹。
豺一生都过着稳定的家庭生活,它们只恋爱一次,与初恋情人终生相爱,并厮守一辈子!
豺生活在大家庭里,一对成年豺夫妻是这个家庭的中心,其他成员包括小豺以及小豺的叔伯阿姨。
成年豺夫妻负责着一大家子的起居以及围猎。在抚育幼豺方面,公豺和母豺责任均等,任务相似,而且是不分彼此,在一些日常琐事上,公豺也没有“大男子主义”观念,什么都与母豺争着干。它们是一对十分默契和友善的恩爱夫妻,如果公豺出去觅食,母豺就留下来照顾小豺,并负责收拾家庭日常杂务。夫妻一方如果出门捕食疲乏了,另一只豺就会主动换班。不论是谁,都对幼子爱护备至,夫妻俩总是与孩子待在一起,尽情地享受其乐融融的天伦之趣。
有科学家曾对豺家庭的生活进行了三个月的跟踪拍摄。那是上午10点多钟,广阔的南美草原呈现出一片金黄的颜色。一只母豺单独出门捕食。为了孩子,它不辞辛苦地离家跑出很远,一只疏忽大意的小羚羊很快就成了它的口中之物。
母豺咬死了小羚羊,很快就把它撕成两半。它惦念着孩子们,这只小羚羊够它们吃两顿的了。然而它不敢怠慢,鬣狗和秃鹫是草原清道夫,随时都有可能出现,母豺没有帮手。叼着猎物通过重重食肉猛兽视线的包围圈是危险的,但为了孩子们,它必须这样做,眼下的主要问题是先把一半羚羊就地掩埋,然后叼着另一半先回家去。如果要想更保险一点,可以把猎物先吞下去,但现在它没有时间磨蹭了,毕竟,它离家太远。
母豺叼着半只羚羊安全返回,公豺过来迎接以表尊敬。看到母亲的小豺也用不停地舔嘴和使劲摇动尾巴来表达内心的喜悦。
小豺还不能吃食,夫妻俩立即就将半只羚羊分食,然后反刍,几只小豺齐齐地伸出脖颈,十分听话地接受着父母的喂养。
在这个豺的家族里,还有几位特殊的成员,它们是上一窝留下来的助手豺。虽然它们已长大了,但它们还舍不得离开这个家庭,父母肩头的责任太重,它们就主动地留了下来,义务承担着保护和喂养弟弟妹妹的任务。为了幼豺不至于发生食物之虞,它们还需常常配合父母出门猎食,主动分担一些重活,并在食物匮乏的困难时期出门捕食,而它们自己却通常吃得很少,似乎天生有着忘我的奉献精神。
闲暇时,几只幼豺在一起开心地玩耍,守在一旁的是它们的“保姆”姐姐。小豺对家庭内每一个成员的声音都耳熟能详,它们已开始学习各种求生和捕食的技巧,作为回报,小豺们很懂事地帮长辈们灭虱子。
时常也有一些过路的豺跑来骚扰,它也许是受到强烈的攻击与同伴走失,也许是从家里被赶出门的流浪汉,总之,它想要分点儿食物,但它的这种行为马上遭到了豺夫妻和儿女们的一致反抗,它们把它驱走了。豺夫妇还要担负搬家的任务,因为小豺的乱吐乱尿已经让它们的窝恶臭难闻。
在豺搬家途中,垂涎欲滴的鬣狗闻到了气味,它们扑向豺的老窝,两只毫无保护的小豺惨遭劫难。
3只小豺幸运地活了下来。除了豺夫妻,还有3个已成年的助手豺,它们都是雌豺,性格各异,其中有一只已待在家里近两年了。豺夫妇决定将这只已到婚配年龄的成年雌豺劝走,因为小豺不再需要那么多“保姆”,而且它们不能耽误了儿女的终身大事。
这只成年母豺恋恋不舍地走了,它已把青春贡献给了自己的家庭,但同时,它也学会了将来照顾自己孩子的技巧,它必须开始组建自己的家庭,为了整个豺的种群继续繁衍。
母豺都是这样被赶出了家门,它们走到哪里,都只会实行单一的配偶制。而在世界上的哺乳动物中,只有3%的动物具有这种美德。当小豺们长大到足以照顾自己的生活,可以自己独立寻找食物时,豺夫妇的任务也就完成了。
我们正在努力创建一个和谐社会。让我们互帮互助,和谐相处,用爱心善待身边的每一个人,为创建和谐社会贡献自己的力量吧!
公狐狸舍命保家人
在好莱坞的警匪片里,我们经常看到这样的场景:匪徒被抓逃跑后疯狂报复抓人的警察,于是警察为了保卫家人与匪徒展开了一场智斗……片中的警察往往披肝沥胆,无比神勇,即使他偶尔也会害怕,但男人的责任又使他坚强起来。
在动物界,雄性动物同样也有着保卫家园、保护家人的责任。
一天早晨,17岁的少年高原在砍柴时发现了一只狐狸,那只狐狸从树根下一个幽深的洞里窜出来向前逃去——红白相间的大尾巴,眉眼间有块蝴蝶状白斑,它的美丽深深吸引了高原。
在离高原50多米远的地方,高速奔跑着的公狐狸突然像被藤蔓绊了一跤,重重地摔在地上,又在地上一连打了好几个滚才停下来。它面朝着高原,“咝咝”地抽着冷气,好像腰疼得受不了。它做出起身想逃的样子,可刚走了一步便大声哀嚎起来,看来后脚也摔坏了,东倒西歪站立不稳,将受伤的那条后腿高高抬起,在原地转着圈。那模样,仿佛只要高原提着柴刀走过去,很容易就能剁下它的脑袋。
高原曾跟着爱好打猎的叔叔与狡猾的狐狸有过几次较量,所以他一眼就看穿它是在演戏,要引诱他前去捉它。为什么呢?高原环顾四周,果然发现,在距离他不远的地方有一个树洞。这只狐狸的用意很明显,想让他离开那里。这洞肯定就是狐狸的巢穴,母狐狸十有八九还呆在洞里头,只要这只公狐狸把高原骗过去,母狐狸就可从容逃走。没准,里面还有小狐狸呢。
高原不再理睬公狐狸,举起雪亮的柴刀,守候在洞口,只要母狐狸一伸出脑袋,他就会眼疾手快地一刀砍去。身后的公狐狸瘸得愈发厉害,叫声也愈发悲哀,嘴里吐出一团团白沫,歪歪扭扭地朝他所在的地方靠近了好几米。
过了一会儿,公狐狸明白它拙劣的骗术骗不了高原,就把那只吊起来的后腿放了下来,蹲在地上怔怔地望着他,目光哀怜,显得忧心如焚。
公狐狸蹲在离高原十几米远的草丛里。高原举着柴刀守在树洞口,而那只母狐狸则蜷缩在幽深的树洞里——他们就这样僵持了约十几分钟。
突然,公狐狸声嘶力竭地叫了一声,纵身一跃,朝一棵小树全力撞去。
高原的视线被公狐狸疯狂的行为吸引住,忽视了树洞。这时只听见“嗖”的一声,一条红色的身影趁他不备从树洞里蹿出来,高原慌乱中一刀砍下去,却砍了个空。抬头望去,果然是一只肥硕的母狐狸,它的嘴里还叼着一只粉红色的小狐狸,急急忙忙向土丘背后的灌木丛奔跑——树洞里一定藏着一窝小狐狸!为了证实这个猜想,高原趴在地上,将耳朵伸到洞口边仔细地听,里头果然有“吱吱呀呀”的吵闹声。他虽猜不出树洞里究竟有几只小狐狸,但他知道,狐狸一胎通常生四五只,最多可生七只。
意想不到的事情突然发生了,就在高原将耳朵贴近树洞口时,公狐狸大声嚎叫起来,它拼命蹦跳着,不断地用爪子撕脸上和胸脯的伤口,弄得满身都是血,连眉眼间那块白斑都给染红了,那张脸可怕极了。他明白,公狐狸是要把他的注意力吸引到它身上去。高原突然觉得心里不好受,就离开树洞口站了起来,公狐狸这才稍稍安静了些。唉,可怜天下父母心!
它用一种渴望和恳求的眼光望着高原,一瘸一拐地走,似乎在跟他说:“瞧,我真的受了重伤,逃不了了,我真的很容易就会被你捉住的,来追我,快来追我吧!”高原明知公狐狸只是想引开自己,可似乎有一股强大的力量在推着高原,使他不得不举步向公狐狸追去。
公狐狸步履踉跄,一路逃一路滴着血,逃得十分艰难。好几次,高原都可以一刀腰斩了它,可他说不清是什么原因,每次刀刃快碰到狐背时,他的手腕总是不由自主地朝旁边歪斜,让刀砍在草地上。公狐狸痛苦地哀叫着、挣扎着,顽强地朝着与树洞相反的方向奔逃。此时此刻,母狐狸正在紧张地转移它们的小宝贝……
接着,就传来母狐狸悠悠的叫声,声调平缓,就如一支报平安的曲子——公狐狸脸上露出了欣慰的表情。它调整了一下姿势,昂起头挺起腰,似乎要结束这场引诱他追击的游戏,重新“活”过来去与它的母狐狸和小狐狸团聚。可是,它只做了个要蹿跳的样子,突然栽倒在地,再也没能爬起来。因为血流得太多,它死了。
公狐狸为保护家人的安全千方百计地牺牲自己,用残忍惨烈的自残方式引开打幼崽主意的高原,以让母狐狸有机会转移幼崽。在一系列的自残行为过后,它最终倒在血泊之中。
公狐狸的行为是一种掩护行为,也是一种自我牺牲行为。想想我们人类,一个家庭中的男人总要承担养家糊口的责任,做一个尽职尽责的丈夫与父亲,当家人身遇险境时挺身而出,首当其冲,绝不退缩逃避,拿出雄性气概倾其全力,为了家人的幸福宁愿牺牲自己。
如果说母爱像高山,那么父爱就是大海——浩瀚无边的大海,父爱是深沉的,这种关爱不需要回报,只要儿女们幸福安康,父亲也就得到了世界上最大的欣慰。
深情海豚
在海洋馆里,我们能见到那些聪明伶俐的海豚。它们也许是世界上最聪明的动物之一,可以随着人的指示表演各种动作,而且憨态可掬。
它们也可能是世上最有灵性的动物,时常有海豚海中救人的事例见诸报端。它们实在是人类不可多得的好朋友。
海豚会无私地帮助自己的同类。布兰切特曾经整月地在海上航行。在一次暴风雨过后,他发现有只小海豚受了伤,无力地浮上水面,这时一群海豚闻声赶来帮助它。有两只海豚用鳍状肢吃力地从下面托起它,让它露出水面呼吸。大家轮流帮忙,照应受伤的小海豚。
布兰切特看到一群海豚在这次救护活动中整整两周没有休息,日夜不停地照应,直到受伤的海豚康复后才恋恋不舍地远去。
他们多像兄弟啊!
布兰切特还想到他不久前与渔民一起出海时遇到的事。布兰切特一直梦想着能捕到一条像《老人与海》中描述的那样的金枪鱼,哪怕只是见它一眼也好。他不顾父母希望他好好攻读法律硕士学位的殷切期望,而是一心想搏击海浪。那是1993年12月的一天上午,布兰切特与渔民乘坐的船只驶向了大海深处。在大海上,尽管烈日炎炎,布兰切特还是一阵阵地激动,因为出海让他豪情万丈。他和其他渔民刚准备停船撤下大网,静待收获,却忽然发现不远处的海面上漂着一具海豚的尸体。他们把它打捞上来,打算交给厨师,为晚饭增添点与众不同的美味。忽然,海船左舷边窜出一条海豚,围着渔船飞快地绕了三圈,跃出海面一米高,虎视眈眈盯着渔船,紧跟着渔船。渔船减速,它也减速,渔船快,它也快。当渔船停泊下网时,这条海豚竟发疯似地撞向渔网。这条海豚到底要干什么呢?布兰切特想。他观察到那条几近疯狂的海豚眼里透露出一丝哀求的神色。或许它只是想看那条死海豚一眼吧。结果证明布兰切特没有猜错。原来,这是一对海豚夫妻,妻子被捕上船,丈夫冒死来相救。当布兰切特把死海豚放入海里时,雄海豚才安静地离去。
深情的海豚不过是用行动向我们展示了它们对于爱的理解。就如著名诗人舒婷在《致橡树》中写到的:仿佛永远分离,却又终生相依。
爱,不是甜言蜜语,海誓山盟,而是无论面对疾病、困苦都痴心不改,一心一意,不离不弃。
动物的手足情
人相处久了会产生感情,动物们也不例外。每天朝夕相伴,就算不是兄弟姐妹,也会产生那种类似亲情的友谊。
有一位朋友曾讲到这样一件事:他在西藏阿里插队时,连队里养了两头牦牛。有一年他们那里因穷困而断了粮,而运粮车五天后才能开进这里。他们饥饿难耐,就打起了牦牛的主意。经过一番激烈的思想斗争后,连队决定杀掉一头牦牛。
他们终于杀了牦牛,并把皮扔在东边的草地上。
当天夜里十二点左右,连队营地外边传来“哞——哞——”阵阵牛叫,声调悲惨凄凉,此起彼伏,哭丧一样,叫得人难以入睡。哨兵奉命去驱赶,牦牛却伸着长角冲进连队示威。实在没办法,困乏的全连队员集合把闹事的牦牛赶出了营地。但牦牛丝毫没有退却的意思,大小二十几头牛,把连队东边包围成半圆形,吼叫到两点多钟才逐渐离去。
接连三个晚上,牦牛都用这种行为悼念它的同伴,倒也没有袭击人。三日过后,牦牛才渐渐离去。连队战士无一不为之动容。
朋友说:“自那以后,连队无论多艰苦也没吃过牦牛肉,实在是不忍心啊。”
关于牛之间的感情,还有一个故事。一个村庄有两位兄弟,他们因为不和睦,便分开过日子,还经常为一点鸡毛蒜皮的小事吵嘴。
哥哥养的一头母牛生了一头小牛,卖给邻居家,接着母牛又生了一头小牛之后便死了。后来,邻居又把这头小牛转卖给了弟弟。这头小牛与哥哥的那头小牛合放在一个牧场中。到了晚上,两头小牛十分亲昵地一同归宿在哥哥的牛栏内。弟弟发现自己的小牛总跑到哥哥的牛栏里,十分气愤地找哥哥理论,硬说是哥哥故意想占他便宜。哥哥争辩不过,就让弟弟自己偷偷跟踪。果然,那头小牛与哥哥的小牛亲密无间,恋恋不舍,最后总是跟到哥哥的牛栏里来。弟弟硬拉自己的小牛,小牛竟不肯出栏。这两头小牛常来常往归宿在一起,似乎知道它们是同母所生的同胞兄弟。
哥哥看到这情景不禁有所动容。他对弟弟说:“牛尚且能这样懂得手足情,难道我们人就不及牲畜吗?”弟弟心头一阵惭愧,许久沉默不语。后来,兄弟俩又和好如初,快快乐乐地生活在一起了。
生活中,也许我们会遇到一些困难,有些困难还会令我们手足无措。但是,那种血浓于水的至爱亲情,会伴随我们度过所有困难的日子。
犀鸟的家庭生活
犀鸟喜欢在洞中生育。怀孕之后的犀鸟太太会被“丈夫”关到树洞里去。不过,这是它心甘情愿的。为什么呢?因为把雌犀鸟关在洞内是把雌犀鸟当成“重点保护对象”,跟嫉妒和家庭暴力没有丝毫的关系。因为这样可以把那些在林子里疯闹的狒狒、长尾猴以及喜欢吃鸟蛋和雏鸟的树蛇挡在外面。天然的树洞一般有盘子那么大,把它堵起来要用两个星期的时间,最后这个“堡垒”只剩下一条垂直的细缝,大概有二三十厘米那么长,刚好够雌鸟把它那13厘米长、强有力的喙伸出去狠啄来犯的敌人,或者接下“丈夫”送来的食物。
在树洞封好后的3个月内“丈夫”要负责为“妻子”供应食物。“丈夫”每次来,都要奉上60个果子或者昆虫什么的。科学家们算了算,在整个孵化季节里,它大概要供应各种各样的食物1.4万份,简直可以和一个大集市相比!
动物学家卡伯尔博士曾对犀鸟进行过长时间的观察。有一天,家住卡伯尔博士帐篷附近的一只承担着养家重任的雄犀鸟在找食的时候被一头豹子杀害了。这下,它那关在家里的“妻子”该怎么办呢?它是不是只好就此饿死呢?它是不是会把自己从树洞里解放出来呢?凭它那凿子一般的喙这并非难事。可一旦出来,它可能要付出生命的代价,因为这未来的“妈妈”刚一被关进树洞就脱掉了全身上下的羽毛;虽然这使它在孵蛋的时候有了一床软垫子,往后鸟蛋和幼鸟也有了张柔软的床,可它却赤身裸体地坐在洞里,飞行就成了不可能的事。要是没有其他犀鸟,它就完了。
好在还有很多没有“女朋友”的雄犀鸟总是在幸福小家庭的“洞房”外出没,只要那当“丈夫”的定时为“妻子”送来食物,它们就不会有什么非分之想;可一旦树洞前数小时之久没有动静,“光棍儿”之一马上就会赶来给雌鸟送吃的讨好,而且从此以后,它也会像以前的“丈夫”那样尽心尽责。
等最早破壳而出的雏鸟长到第21天、能把自己的喙伸出那条缝儿的时候,它的“妈妈”获得解放的时候也就到了。它重又披上了那身美丽的羽衣,破墙而出,展翅高飞。这时,犀鸟家的“小孩儿”的胃口已经大得惊人,单靠“爸爸”一个人已经喂不饱全家了,出了洞的“妈妈”只有鼎力相助,到处去给“孩子们”采果子,抓耗子、蜥蜴,逮螳螂、蚂蚱、蝎子、白蚁、蚂蚁等食物。
犀鸟妈妈刚一从洞里出来,就得马上把洞口重新封好。最大的“孩子”一个半月大的时候,就把自己从洞里解放出来,并且立刻加入到喂养“弟弟妹妹”的队伍中去;再过一段时间轮到第二个“孩子”获得解放,为家庭出力;然后是第三个、第四个……就这样一直到最小的“孩子”羽毛丰满,可以离开树洞为止。
犀鸟爸爸虽然没有孵卵的痛苦,但养家糊口的任务给它的压力也不小,它甚至可能为此付出生命。
人类的亲子之爱,何尝不是如此呢?父母的关爱与养育使孩子健康成长,而他们,却被岁月染白了双鬓……
红喉雀别墅招亲
每年春天,在苏丹尼罗河发源地过冬的红喉雀,都要迁徙到法国东部。雌、雄鸟虽然同时起程,但为了抢占地盘,体力更胜一筹的雄鸟总是提前几天到达目的地。它们选择理想的灌木丛,用树枝精心搭起巢穴,然后站在枝头高唱情歌,以吸引陆续赶到的雌鸟。
若有令雄鸟动情的雌鸟经过,雄鸟会展开翅膀,露出胸前火红的斑点,载歌载舞,以显示自己的英俊和健壮,借此告诉雌鸟:嗨,我是很有竞争力的!我可以为你带来幸福。此时,慎重的雌鸟往往不急于表态,因为“女怕嫁错郎”,终身大事非儿戏,以后怀孕生子日子长着呢,它可要睁大眼睛瞧瞧。它会和雄鸟一起进入“新房”,细细观察一番,思量一下“新房”能否保证一家大小的安全,如果不满意,便果断地远走高飞;如果雌鸟看中了“新房”,它会愉快地留下来,把一生托付给雄鸟,与雄鸟结为秦晋之好。
动物要有巢穴作生儿育女之所,而人类的情感并不是仅有物质就可以满足的。
雄角雉的忠贞爱情
角雉头上长着一对肉质“角”,远远看去,和山羊头上的角很相似。雄角雉长着一身漂亮的羽毛,真是五彩缤纷。它的喉颊下还长着红色的肉裙,当繁殖季节到来的时候,雄角雉在雌角雉面前抖动着羽毛,并把肉裙鼓得像个彩球,载歌载舞,非常执著与痴情。
雄角雉不仅仅是专一痴情,最重要的是它还是个模范丈夫,温柔体贴,不避责任。雌角雉孵化的时候很危险,常常会遭到食肉动物的骚扰。这时候,雄角雉会不顾自身安危,勇敢地鼓起肉裙,大声地啼叫着,把敌人引向自己。要是敌人追过来,它会不慌不忙地跑开,让敌人继续跟着自己,以保护雌角雉的安全。因此有的雄角雉会遭到猛兽的袭击,或受伤或死去。正是因为雄角雉以身殉情,才使得后代得以繁衍。
地上搬家的蚂蚁,枝头唱歌的小鸟,高山下奔跑的羚羊,大海中戏水的鲸鱼等,无不丰富了生命世界的底蕴。着一切都是因为有了爱,才充满了生机与活力,从而也使我们时时处处在体验中获得生命的顿悟和喜悦。
甲虫夫妻相互扶持
在昆虫世界里,模范母亲很多,而大多数父亲对于家庭则是漠不关心的。不过有这样一种甲虫,父母都担负起家庭的重任,共同营造幸福温馨的“家”。
这种甲虫非常活泼灵敏,而且劳作的过程中毫不介意在危险的道路上跌倒和翻跟斗,即便三番五次也不气馁。
甲虫身体很小,还不及樱桃核大。形状也很古怪:短而肥的身体,后部尖形,前足很长,张开时和蜘蛛的脚相似;后足更长,并且弯曲,这在扒土和搓小球时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建立家庭的时辰一到,父亲和母亲就一起开始热心地搬运和贮藏食物给它们的子女。它们利用前足的“刀子”,从寻到的食物上随意地割下小块来,然后轻轻地抚拍和紧压,直到把这些小块搓成一粒豌豆大的球。
球搓成后,它们就开始用力滚球,使球生成一层硬壳,以此保护里面柔软的物质不致变得太干燥。两个滚球者中,身材较大的是母亲,所以显然处于领导的地位。母亲将它的长长的后足放在地上,前足放在球上,然后将球朝自己的身边拉,以后退的姿势向前行走。父亲则处在相反的地位,头向下,在后面使劲地推着。
这一对甲虫就这样在地面上行走着,似乎没有固定的目标,只是一味地向前走。他们即使是看到了障碍物,也不会绕着走。如果放一只铁丝笼子在它们的面前,它们也会做顽固的尝试:母亲用后足抓住铁丝笼将球拉过来,然后用前足抱住球,直至将球抱起在空中。有趣的是,此时的父亲觉得实在无计可施,就干脆抱住了球伏在上面,不再去费气力了。它们的这种顽固行为当然不可能维持很长时间,不多久,球和上面的甲虫便滚成一团,掉落在地上。这时,母亲从铁笼上面惊诧地看着地面上的情景,只好下来扶好球,重新做它们所不可能成功的尝试。直到一再的跌落之后,它们才会放弃这种徒劳无益的行为。
就是在平地上运输也会碰到困难。它们时刻都可能碰到隆起的石头堆,货物也就会因此翻倒。但它们对此并不在意,不厌其烦地反复进行着跌倒与爬起的动作。然而,不管怎样,球的外壳终究是变硬了,而且相当的坚固。
当母亲认为工作已经完毕时,它就跑到附近找个适当的地点处理这个球,父亲则蹲在球的上面留守在那里。如果它的伴侣离开太久,它就用高举的后足灵活地搓球以此来解闷。它如此处置它宝贵的小球,就如同在玩弄一个普通的东西。实际上,它并非在闲玩,它那高举的两只后腿很像圆规的两足,它不住地搓磨是为了试验那球匀整的程度。
母亲找到了埋藏的地方后,接下来的一小部分工作就是做出一个浅穴来,以便将球推进去。在旁守卫的父亲一刻也不离开,母亲则在那里用足和额掘土。在此期间,父亲不停地将球在它的背后上下摆动,以免寄生物的侵害。
当圆球已经有一半放在尚未完成的土穴里后,母亲就在下面用脚把球抱住往下拉。父亲在上面,轻轻地往下放,并且时刻注意落下去的泥土会不会将穴塞住。
之后,父亲就单独到地面上来,蹲在靠近土穴的沙上瞌睡。母亲常常迟延到第二天才出现。然后,这对夫妇又回到它们可能找到食物的地方,收集起材料来。它们又开始重新工作,一齐塑模型,运输和储藏球。
甲虫夫妇没有相互的推诿和争吵,只是任劳任怨地埋头苦干,以此来经营家庭。它们虽然出力的大小有区别,但并不相互计较,而是同心协力,相濡以沫,共创未来。这大概也是它们之间爱的表现吧。
相互扶持,风雨同舟,患难与共,才能共同走过漫长的一生。这样的爱情和幸福的家庭也会给家庭成员奠定美好人生的基石。
动物的依恋之情
劳伦茨住在离维也纳不远的一个叫阿尔滕堡的小镇上。他那块不大的庄园就成了一个真正的饲养场,这里常年喂养着一些狗、猫、鹦鹉、豚鼠、仓鼠,还有一大群鹅。很少有其他居民到这里来,所以大部分动物都不是养在笼里,而是可以在庄园里自由地走来走去。
有时也有人推着童车到他们这个园子里来,即使在这种情况下,劳伦茨的妻子也并不费尽气力地去把那无数动物关进笼子里,而是用一个罩子把童车罩起来。
即使是自己最喜欢的动物,劳伦茨也总是严禁它们走出园子,这个园子周围都用花坛围着。但是,众所周知,禁果往往显得特别甜,所以就不断出现这样的场面:在主人的浑然不觉之中,就已经有二三十只鹅在花坛里享用青草了。
鹅是劳伦茨所观察的动物当中最喜欢的一种。曾经有几年的时间,他的工作对象是一群大雁。它们简直就成了他家驯养的家禽,世世代代都在他家的园子里筑巢,阿尔滕堡的鸟类居民逐年增加。这群大雁可以完全自由自在地在城郊各地飞翔,但却总是回家来过夜。它们对这个家庭的依恋甚至经受住了好几个秋天的严峻考验。每年一到这个季节,它们的同类们就成群结队地到南方去过冬,空中不时传来阵阵呼唤它们同类的鸣叫声。有时,这群雁也对着空中的鸣叫回应几声并加入那些空中游子的队伍,可是过不多久,它们就义无反顾地回家来了,好像听到了什么命令一样。
还有一群寒鸦也是阿尔滕堡的居民,它们占满了他家这幢古老房屋的顶间和烟道。劳伦茨在它们的爪子上拴上彩环作为记号,所以很快他就能辨认出每一只鸟了。而且他还得知,他这群吵吵闹闹的房客们的生活方式既复杂又紧张:有一些鸟彼此十分友好,也有一些彼此视为仇敌。在鸟群当中总有一个头领,这往往是一只老雄鸟,它在鸟群中最强有力而且享有崇高的声誉。其他的鸟在享用食品和发生争斗时都要服从它的命令,在它面前退避三舍。
有一次,劳伦茨从车站回家,他看到自己的一只白鹦鹉正缓缓地在一群人头顶上飞翔,而且可以明显地看出,它是在朝着离开家的方向飞。虽然白鹦鹉在这里享有充分的自由,但是它从来也没有飞离过这么远,不知道它是否还能找到回来的路。劳伦茨在呼唤鹦鹉之前,迟疑了片刻,因为他怕鹦鹉可能听不到,反而让过路人感到吃惊。果然,当他发出呼唤的时候,周围的人马上就停住了脚步,盯视着发出声音的地方,因为这位科学家非常出色地模仿了鹦鹉之间互相呼唤的声音。鹦鹉出其不意地听到主人的声音,张开翅膀在空中停留了片刻。然后它收敛起翅膀,俯冲下来,驯服地落到科学家的手里。
有一次,劳伦茨沿着多瑙河岸散步,忽然听到渡鸦那响亮的鸣叫声。劳伦茨发出与它相同的声音回应。这时,这只在高空中飞翔的大鸟,收拢翅膀,呼啸着从空中俯冲下来。在将要接近地面的时候,它把翅膀舒展开,放慢了下降的速度,一下子就落在了主人的肩膀上。
对这件事,后来劳伦茨说:“尽管过去这只渡鸦曾经撕毁过我的很多书籍,也捣毁过一些鸭巢,但当它落在我肩上的那一瞬间,我就感到得到了足够的回报。这种惊喜感并没有因为以后的多次重复而稍有减少。哪怕每天都有这种情况?那么我就每天都感受到这种惊喜。这只野鸟后来就像家猫家狗一样无比驯服了。”
这群鸟类用它们深情的依恋回报了劳伦茨对它们的驯养与友好。
原本只想摘取一片绿叶,没想到却拥有了整个春天。为一个小小的幸运而心存感激;为一份小小的友谊真诚的感动;为一个小小的礼物欢呼不已;为一个小小关心充满怀念。真情无处不在,依恋,也是一种爱。
动物的育子术
动物们在教子方面,似乎比人类更加理性。当幼崽略微长大一点以后,它们的父母就开始训练它们吃成年动物的食物。食肉动物往往把半死的猎物交给幼崽,让它们学习独立处理猎物,在这一过程中使那种先天的能力得到完善。
猫科动物和犬科动物的幼崽尤其需要父母的训练。任何一只猫一生下来就知道如何杀死猎物,但是如何跟踪猎物和如何捕取猎物,这一点就需要猫妈妈对小猫进行耐心的调教了。正因为如此,猫妈妈才把半死的老鼠交给小猫,让它认识猎物的外形,并让它有机会练习独立处理猎物。
不仅家猫,就是野生的猫科动物对它们的幼崽也是循循善诱的。在猎取食物时,它们有时把那些离群的幼小或者病弱的猎物一直追到窝边,以便让它们的幼崽把接下来的事进行到底。
有一位观察者曾经描述过一群鬣狗是如何对待首次出洞狩猎的小鬣狗的。他写道:“小鬣狗们刚一露头,还没有弄清是怎么回事,几只成年鬣狗就一起向它们直奔过去。既不让它们吃奶,也不让它们玩耍。小鬣狗出洞以后,就跌跌撞撞地四散走开了,成年鬣狗就像粘上一样,紧跟在它们的后面,时不时地用鼻子碰撞小鬣狗,那闪电般的动作让小鬣狗们防不胜防,顿时摔个仰面朝天。这时,成年鬣狗就舔它们的肚子。小鬣狗们躺在那里,无助地晃动着四只小脚。然后,它们才勉强翻过身来,一瘸一拐地继续朝前走。有时是三条、甚至是四条成年鬣狗一齐用鼻子碰撞同一条小鬣狗,一齐舔它的肚子。”
黑猩猩的幼崽长到三四岁的时候还在吃母亲的奶,而且它的所有行为都是模仿母亲和其他成年黑猩猩的。同所有猿类动物一样,黑猩猩幼崽不仅得到母亲的关照,而且受到整个群落中几乎所有成年黑猩猩的呵护。它们和它一起玩耍,为它翻检皮毛,逗它开心。
在游戏和娱乐中小黑猩猩逐渐学会寻找可吃的植物。成年黑猩猩会指给它,哪些果实好吃,哪些昆虫能吃。同时,它们还向长者学习使用一些简单的工具,比如,用一根小树枝从白蚁洞中钓取白蚁。
当小黑猩猩长到三五个月的时候,母亲就允许其他的小黑猩猩和它一起玩。最初是它的哥哥姐姐们,随着年龄的增长,游戏伙伴的范围也逐渐扩大,而游戏本身也时间越来越长,玩得越来越带劲。最热衷于玩耍的是2~4岁的小黑猩猩,但是,一到了断奶期,它们玩耍得就少了,逐渐成熟以后,就彻底停止了玩耍。
同母亲一起玩耍对小黑猩猩性格的形成至关重要。小黑猩猩在玩耍时的自信程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它母亲在这个群落中所占的位置。母亲在这个群落里影响越大,小黑猩猩的自信心就越强。在童年时期是这样,将来成年以后也是这样。
同猿类一样,象的童年时代也是很长的。
母亲给小象上的最重要的一课就是选择可吃的植物。小象出生后一个月,还不会使用自己的大鼻子,就已经开始用嘴在草地上采草了,甚至能咽下其中的一部分,但是它这样做,与其说是为了充饥,倒不如说是出于好奇。再长大一点,大鼻子就成了它的主要帮手。小象经常把大鼻子插进正在咀嚼食物的母亲或者“保姆”的嘴里。一般认为,它这样做是为了辨别可食植物的味道。
一旦遇到什么不顺利的事,象妈妈就会用自己的大鼻子抚摸小象,用这种方式给小象加油鼓劲;如果小象遇到危险,它们就会奋不顾身地去救助。有一次,有一只小象玩得忘乎所以,它发疯似地绕着正在河边休息的象群跑来跑去,模仿着被假想的敌人追赶的样子。突然,它掉进了一个黑泥塘,并且开始下沉了。听到它绝望的叫声,惊恐的母亲和祖母赶紧跑过去。值得庆幸的是,它们用大鼻子探到了这个泥塘的硬底。起初,母亲想用大鼻子把小象捞上来,但是未成功,后来它就把自己的两个大牙插到小象的肚子下面去,就这样,慢慢地把它从泥塘里捞出来了。
有趣的是,除了母亲和祖母以外,监护小象的还有姐姐。象类同猿类一样,有这种“保姆”和“阿姨”是一种很正常的现象。
母象还要让孩子学会灵巧地使用象鼻子。小象们已见识过它们的前辈用它来拔树根、掀尘土、抓东西吃,可在小象们那里,鼻子目前还只是绊脚的摆设。当它们的母亲教它们用鼻子喝水时,它们多半在水中换气玩儿哩!所有的动物在小时候都是天真可爱的淘气包!
小象们在一旁玩耍时,母象一般都不干涉,小象有自己的游戏规则,大象都是这样过来的。跟人类一样,小公象几乎一开始就喜欢打架,有时也会欺负一些更小的弟弟妹妹,母亲们这时便会出面干涉,这等于强调了象群的母系统治,小无赖在这儿不受欢迎。
小象的玩耍实则很有象征性,比如一旦分出胜负,以后彼此间就不再争斗,大家都服从规则。这种规则同时表现出了预先确认各自地位的现实意义,以后无论吃喝、交配、走路都要小心,不得越雷池一步,所以,象群中挑战的最终结局必然是友好和平。
为人之母的雌象有时也是非常严厉的,尤其是当母亲给孩子讲一件很重要的事,而孩子不愿意听的时候。象族中一个必须绝对执行的重要原则就是少者必须服从长者,其中也包括自己的母亲。在小象弄懂这条原则以前,有时母亲甚至表现得十分严酷。有一次,科学家们曾经亲眼目睹了这样的一幕:一只雌象在一个干涸的河床上挖小坑,等待里边蓄满清水,以备饮用。它的一个小象就在附近跑来跑去,把鼻子一会儿伸到这个小坑里,一会儿伸到那个小坑里,但是它自己并不喝,只是妨碍母亲喝水。经过两次严厉的警告还不奏效后,雌象就重重地打了小象一下,用这种方法维护了纪律的尊严。
大象的家族虽然庞大,但并非等级森严,也并非毫无长幼之别的礼数。小象就在这种既宽松自在又有现行规则的环境中健康成长着。
所有的孩子都有好玩的天性。对此,象妈妈则表现了民主型家长的作风,让小象们尽情地玩耍,不加干涉,充分发展它们活泼的天性。
动物育儿,没有人类的放纵与溺爱,而是教给孩子独立生存的技能,既给他自由,又给他约束;既关怀他,又严格要求他。可能这也是自然界物竞天则,适者生存的要求。
七纺器蛛的卵袋
20世纪70年代末,昆虫研究学者奥斯古去鄂西与四川交界的七岳山地区采集昆虫和蜘蛛标本。一天,在山上梯田田埂的断面上看到一个直径有2厘米左右洞穴的开口。凭经验,奥斯古估计里面一定有昆虫或其他小动物居住。于是,他用镊子去挖和用手指去扒,大概扒有10多厘米深的地方,看到穴洞显著加宽。又是经验告诉他,再不能用手指去扒了,如遇到有毒的动物是很危险的。惟一的工具就是镊子,奥斯古只好用它慢慢地向下挖去。不一会儿,他感到有一个什么东西在咬镊子。这时,奥斯古蹲下来向洞内张望,只见里面卧着一个大“虫子”,并伸出又长又大而且呈钩状的一对牙齿,面对着他,好像要同他决斗一样。奥斯古想,又有一个标本将会被采到了。
在一般情况下,当把“虫子”的洞穴挖成这样的程度,它都要爬出逃跑,而这一只却卧在里面不出来。于是,奥斯古只好又找一个稍长的木棍,慢慢地伸向前,可它仍是用尖牙去咬,就是不出来。这样相持了很长一段时间,奥斯古仍然没有办法捕捉到它。最后,奥斯古只有再去找一个稍粗一点儿的木棍在洞周围继续挖掘。胜利在望的劲头使他没有挖很长时间就把它几乎完全暴露在光天化日之下。原来它不是昆虫,而是体背有残留节片的七纺器蛛。它的个头不小,要比平常见到的蜘蛛大得多。可是这只七纺器蛛不知逃跑,把头对着奥斯古,一对尖大的螯肢高高举起,好像还要和他决斗。奥斯古心里在想,这蜘蛛真是个大笨蛋,想同我决斗,不是螳臂挡车吗?可是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奥斯古决定再进行仔细观察,却发现在它身体下面有一个比乒乓球略小一点儿的圆土球,被紧紧地压在它身下。这个圆球是什么东西呢?奥斯古用镊子把它与这个圆球分开,他一松开,它又很快地爬上圆球。于是,奥斯古只好用瓶子把它装起来。
当奥斯古把这个圆球拿起一看,发现这个球是用细土和少部分蛛丝混合而成,就像是钢筋和水泥混在一起一样,表面非常光滑。奥斯古用镊子轻轻地在球上挖一个小洞,一看,原来里面装满了卵粒。这时他才恍然大悟,原来,这个圆球就是七纺器蛛的卵袋。他才意识到七纺器蛛并不是蜘蛛中的笨蛋,它只是想保护自己的孩子,这正是它具有高度母爱的表现。
母亲经历了孕育生命、分娩生命、哺育生命成长的艰辛历程。这种“伟大的母爱”促使动物与人一样都具有舍身护子的高尚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