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9722200000002

第2章 灵·诗·乐

人的差异性源于灵魂的差异;源于生命能量的差异;源于诗性和艺术性。

真正的修行,是清醒的“返观内视”,是精神之独立,是“自救”和“利他”。

末法时代就是没有诗的时代,就是感性被窒息、被扼杀的时代。人越来越冷漠、脆弱——这种冷漠和脆弱都缺乏神性,充满了可怕的动物性。

人的差异性源于灵魂的差异;源于生命能量的差异;源于诗性和艺术性。

在中国传统医学,人与人的不同,源于“五藏神”的不同。

血肉是一样的血肉,人与人的不同恰是那血肉之中“神明”的不同。心神的强大与弱小,肝魂的稳定与飘忽,肺魄的沉着与动荡……决定了你、我之不同。

万物皆有神明,肉身五藏六腑亦如是。在别人看那是一堆血肉;在我们看,我们的爱、恨、情、仇就源自那堆血肉“精魂”的悸动……

【精·气·神】

人身所藏之精,譬如油;人身之气,譬如火;其光亮,譬如神。油量足则火盛,火盛则亮度大;反之,则油干火熄而光灭。

【灵】

中国的神话说寂寞的大神女娲用泥土捏了小人后,用呼吸赋予了他们的灵动;希腊神话的开篇也说普罗米修斯用藏有天神的种子的泥土混合着河水而捏成了人形,并摄取了各种动物的心的善与恶密闭在人的胸膛里,最后由智慧女神雅典娜把灵魂和神圣的呼吸吹送给了这生灵……

所以“靈”字从三“口”,一个呼吸接着一个呼吸,人之性灵也随之一步步地升腾,直至形成冲破云雾的光焰。

在那源头,人类的开始多么相像!泥土是否在比喻我们固有的肉欲及物质性,而轻灵的呼吸则成就了我们的精神和神性!但很长一段时间,“我们不知怎样使用我们高贵的四肢和被吹送在身体里面的圣灵……视而不见,听而不闻……如在梦中”(《希腊的神话和传说》)。

所以,在那以后的时光里,我们要做的,只是要重新开启“灵能”。

【悟】

觉也。就是睡醒来的那个感觉。从一个梦中醒来,从一个混沌中醒来,从死寂中醒来……总之,一切都已改观,一个新世界,生命也随之变新。

有时候,这一觉可能很漫长,有的人,可能一生都没有醒来。

当我们从梦中醒来的那一刻,当我们认识到命中注定的“苦”的那一刻,我们,也种下了来世欢乐的种子。

现在讲究修行的人越来越多了,是“觉醒”的一种标志吗?难说。有的人只不过是随大流的“自发功”,依旧是梦中呓语,糊涂盲从。而真正的修行,是清醒的“返观内视”,是精神之独立,是“自救”和“利他”。

个人灵魂的觉知只改变个体命运,而集体灵魂的觉知注定会改变集体的命运。所以,我和我们,都要努力前行。

一般而言,真正修行者修的是“尊”;普通百姓求的是“福”。

据说释迦牟尼佛落地的第一个举动就是一手指天,一手指地,曰:天上地下,唯我独尊。此话大有意境,值得深思。

“尊”是自性由内而外发;“福”是内心无根底的外求。所以有的人修了一生都没修成,因为他没修“自性”和“尊”,顶多悟了个“顽空”。其实,悟“尊”比悟“空”更有意义。

这个“尊”,在佛是大日如来之光芒;在耶稣是头上光圈;在毛泽东,是“为人民服务”;在人,是生物场,是影响力。

生命能量的大小从此定。大格局者有大场,和大尊。

我渴望有几个这样的下午,和释迦,和老子,和孔子,和苏格拉底,和柏拉图……在一起,不必说话,只是静静地感受他们的温暖和光芒。

但我知道,要走近他们,我要先完成我自己,成就那自我的光芒……

【持戒】

修行为什么要先持戒?持戒是先管住自己的神魂意魄志,五藏神定了,人就无妄念,就纯粹专一,肉身也就安定了;然后由肉身的“定”养成习惯。当善德、善行成为一种习惯时,人就从一种被动中走出来了,灵就出来了,修行就成了一种自然而然的事而非做作了。

对身体,对生活,对一切,当追求完美;但要明白的是:真正几于完美的只有心灵。

“佛”的境界绝不是离开现实的人生去寻求,他存在于每一人的生命之中,每个觉悟了的与宇宙永恒光明共存的人、每个破除了“我执”“断见”的人、每个为全人类的幸福而自觉奋斗的人,他就是佛。

佛的梵文原意就是觉悟者,在这个时刻,宇宙之法与我的本质合为一体,克服了欲望和自我保存的本能。它并不否定“小我”,而是要完成从“小我”到“大我”的扩大和升华。由此,生命开始变革,开始形成超越时空的那种极致的美感。

末法时代就是没有诗的时代,就是感性被窒息、被扼杀的时代。人会越来越冷漠、越来越脆弱——但这种冷漠和脆弱都缺乏神性,充满了可怕的动物性。

在这世上,光做“人”是不够的,最好还要做一个诗人,最起码是个骨子里有诗意的人,那样你与世界的对话就丰富而且充满意义了。

【诗】

由“言”和“寺”组成,言是心灵独语,寺庙是道场,那么“诗”就是道场里的长啸;是内心能量的外化;是修行者孤独的情感表达。

中国文学,最初是四言,然后是五言、七律,再往后是词,是曲子,是散文,是小说……越来越散漫,越来越曲折,越来越虚妄,越来越啰嗦……心,也就越来越……涣散。

【诗人】

是最原始的系统性思想者,他用词句组成意识的盛宴,颠覆或强化你对世间的无穷感受。

《诗经·黍离》: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悠悠苍天,此何人哉。

《诗经·采薇》: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行道迟迟,载渴载饥。我心伤悲,莫知我哀。

《诗经·蒹葭》: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这些都是愁苦灵魂的抒发。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思无邪。这三个字了不得,大境界啊。

【思无邪】

第一,用佛家的话讲,叫做“正思惟”。人在做一件事情的时候,出发点要正。第二,真性情。真性情是什么?敢爱、敢恨、一片童真,不在意输赢。

人内心深处的某种情感一定是超越语言的。快乐可以用舞蹈来表现,但是痛苦是表达不出来的,让人窒息。“微我无酒,以敖以游”:不是我没有酒来解我忧愁,是困在我内心的忧愁太深了,即使喝醉酒我也达不到那种自由的状态。

《诗经》:一切诗意的、高雅的、蒙太奇式的圆满。

中国应该有最唯美的电影,因为中国有《诗经》。

可惜,导演们都不看《诗经》。

不同的时代,人们靠诗来释放自我。

气势狂放莫如帝王:

刘邦: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即便是流氓也得有大苍凉)

曹操:周公吐哺,天下归心。(即便是奸雄也得有大慈悲)

朱元璋阉猪对联:双手劈开生死路,一刀割断是非根。(即便是土匪也得有大决断)

毛泽东:安得倚天抽宝剑,把汝裁为三截?(即便是……也得有大气势)

项羽的“虞兮虞兮奈若何”就未免太妇人气了。

中国最伟大的诗(词)人是李白、李煜、李清照、苏东坡、辛弃疾……他们把一切绝望写尽,又从中引发生的顽强。

国家不幸诗家幸,话到沧桑语始工……词至李后主而眼界始大,感慨遂深。(王国维)

看文学实际上看的是文学的境界,文学的境界从哪儿来——从作者的生活境遇和心境里来。唐以前的文章和诗词,都是以贵族的姿态出场的,文学到了宋词这儿,就以平民的姿态出现了。

网友问:古人诗词为什么总说“西楼”,少说“东楼”呢?

曲曰:李清照有“雁字回时,月满西楼”,李煜有“无言独上西楼”,李商隐“画楼西畔桂堂东”,为啥他们都爱说上西楼,而不说东楼、南楼,或北楼呢?因为“西”字本是群鸟立于巢上之象,西方主收敛,有肃杀之气,苍茫、悲凉、哀伤;东方主生发,雀跃积极,与诗人情志不符。无清肃、悲凉、沉淀,无以感言。

而李后主的“一江春水向东流”,却是愁肠百结,是沉郁没落到极点后的生发,是心已死,而恍惚之中一点生意的朦胧返光……

唯有痛苦令人沉思,因为在痛苦中,人要内求、外求、上求、下求,以求突破,所以,人只有在败落的痛苦中才能升华出深刻的东西来。而幸福,让人只想留住、留住,不要变化……人会因为软弱的执著和对命运的畏惧,而害怕改变,放弃追求。

世界会越来越乱、越来越热闹的,但必须坚守的一点就是——俺就是一字不识也要堂堂正正做一个人。

能作用于人的神明的,除了诗,还有音乐。

人不能控制神明,但可以干扰神明。

知音最好是琴声,而不是对话。知音不必对话,远远地击节、赞叹、点头,即可。

【乐记】

知声而不知音者,禽兽是也;知音而不知乐者,众庶是也;唯君子为能知乐。

【声】

是本能的号叫,只是简单地传递信息。比如,屋里突然闯进来一群强盗,我们一害怕发出“啊”就是本能的“声”,代表心受到了震动,因为“啊”为心音。

【音】

是调子,是情绪的表达。凡情绪,就有可能走极端。凡不知节制、不知约束自己情感者为众庶,为百姓。

【乐】

有情感的层次和起伏,发乎情,止乎礼义。能战胜自己情欲的才是君子。“乐”就是调子组合在一起好听了,和谐了,有韵律了,因此,和谐之道叫做“乐”。“唯君子为能知乐”,意思是只有君子才能守和谐之道。

“乐”既可以念“yuè”,也可以念做“lè”,音乐和快乐是一回事。“藥”字从“樂”,讲究和谐配伍,与音乐同;讲究“通利”,与快乐同。

古代的《乐记》为什么消失了?

答案:1.被诗(韵)替代了。2.知音太少或中国人太含蓄了,不好传承。3.汉字太丰富和多义。4.音乐只有恋爱、婚礼、葬礼时才用,因为这时语言是多余的。5.肾虚,耳力不好了。

“君子乐得其道,小人乐得其欲。”——君子的快乐与“道”相符,得其大道则大乐,不得其道则深忧;小人的快乐与“欲望”相符,得其欲则高兴,不得其欲则痛苦。

总而言之,何谓君子?君子就是有“度”,圆融;百姓就是一条道走到黑。(譬如养生,你要说吃什么好,百姓就是一口气吃到底,而明白人知道什么吃久了都有偏性,而且还得分什么人吃。)

【君子·小人】

孔子说,“君子怀德”,意思是君子依仗内心的富足,所以无怨;“小人怀土”,指小人过分依赖环境,喜欢抱怨。

人生,若能做到无怨无悔,快乐自在,也是圣境。

人的一生:兴于诗——情动于中,发言为诗;立于礼——人性约束;成于乐——情性相合,和谐人生。

【兴于诗】

实际上是指人和自然之间的那种感应,人类一求情感的满足,二求对事物的认知。所以,“兴于诗”指人一生的生发先从情感的抒发开始。

在《诗经》中,凡是平民写的诗都没有“兴”,都直来直去的,饥者歌其食,劳者歌其事。凡是贵族写的都有“兴”,香草美人以喻高洁,蒹葭风雪以喻沧桑。贵族就是“暧昧”和“委婉”的代表,他们表达感情及潜意识都要丰富些。

【立于礼】

是说人要在世界上站住脚,就要有规矩。“礼”是什么,就是规矩。就是要承担社会的责任。

【成于乐】

是说人生在世,光会表达感情和懂得规矩,是远远不够的,离君子成功之道还有差距。要想成为对社会有贡献的人,还要懂“乐”,“乐”是什么?是和谐,只有懂得阴阳之道、和谐之道的人才能真正成功。人先学诗,懂得情感,懂得人情,然后懂规矩,知道人与人之间怎么相处,最后懂得和谐之道,就ok了。

古代乐器有“南琴北瑟”之说。南面对应的是琴,指情性之宣散;北面对应的是瑟,指情性之敛藏;东面对应笙,代表生发之机;西面对应磬,由金石而做,代表肃杀之气;中间对应埙,陶土所做,呜呜咽咽,调四方之音,守中庸之道。所以,孔子最喜欢的乐器就是埙。

中国古代讲“晨钟暮鼓”,这是什么意思呢?本来早晨应该敲鼓,兴生发之气,晚上应该鸣钟,主收敛。但是在古代寺庙里,早晨都是敲钟的,这就要告诉你生发不可太过,要收敛着升,晚上反而敲鼓,暗示要缓慢地降。这,就是修行,这,就是“反者道之动”。

大道都讲反复之理,尤其是生命之道、做人之道。

人有本性、德性、悟性、根性、习性……所以,要想把人看全面很不容易。

【本性】

人在整个生物链条中,由先天脏腑神明所决定的特性。

【德性】

是本性不再蛰伏于肉身,而是外散出来,可以温暖或黑暗他人以及这个世界的特性。它,太容易受到环境的影响,有时候,我们自己都会被它的多变而吓得瞠目结舌。所以,“认识你自己”是一件多么艰难的事情,又是一件多么值得我们去努力的事情。

【悟性】

从梦中醒来的能力,觉悟的能力。它,需要契机,需要我们自性的努力。

【根性】

指人先天的禀赋,与前世有关,与你千百年来的修习的目标有关。比如孔子六岁学俎豆祭祀之礼,就是自己的根性。

【习性】

由习惯、环境所生成,属于后天。你眼之所见、耳之所闻、鼻之所嗅、舌之所尝、身之所触、心之所喜恶,都会对形成今天的你起至关重要的影响,所以,我们怎能不战战兢兢,怎能有丝毫的懈怠,而放松对自己品质的要求……

人身难得,真法难闻,中土难生。其中,得人身,要三缘和合——父精、母卵,和灵魂。得真法,要参悟,要机缘,要有引路的人。得中土,要五行俱全为最上。生为中国人,就是来修行的吧?中国人的黑眼睛里满是沉思的忧郁,何止杞人在忧天,你我何尝不是,在修行的路上踟躇?

但常常,人“悟则易悟,了却难了”。明白了还做不到,就是人的困境。

人人都说明白了,人人都还糊涂着。

【生老病死】

生是无明苦,老是无奈苦,病是锥心苦,死是游离苦,由此,人的一生,快乐成了一种奢侈,欢喜成了一种难得。但人活着,就要顽固地、坚强地“离苦得乐”。

可是我多么喜欢“轮回”这个词,我把它看成一种机会,看成灵魂的漫游,只不过这灵魂似乎迷了路,一遍遍地,误入了这个充满思考、质疑、无情与杀戮的世界。我们必须在这里长大,完成我们肉身的进化。我们必须挥霍自己,必须不间断那些分裂的对话,如同一场梦中的大戏,我们必须唱完,必须完整地走完这破碎的一程,享受所有的快乐和受尽所有的凌辱,然后,飞升。

所谓灵魂不朽的观念,是诗意的而非宗教的。所谓诗意,是让人更了解生命,更热爱生命。

人的一生是来重修的吧,所以,要好好珍惜。

来此一生,有使命固然好,做陪读、做陪绑也好,做疏离的玩家,来看热闹也好,一切不过了愿而已。每个人,都须乐观地、积极地活着;而在生命的最深处,有无对世界的悲观及悲悯的态度,却是一个人能否觉悟和成就的关键。

从这一点而言,思想家、哲学家、宗教家们的根底应是悲观主义,没有对人类苦难的沉思,就没有他们思想及视野的高度。

现在朋友圈子里据说有人会看前世,说前世是件好玩的事,至少知道自我的生命有某种连续性,有一种宿命的感觉,这让人很温暖。但重要的还是做好今世,能在死前无遗憾、无恐怖,如能得大自在,就更好。

所谓前世,就是你的一切错误,一切未曾被满足的意愿,一切遗憾……在现世要重新来过,无穷无尽……从远古黑暗中传来的叹息,深沉而悠长。

常言道:是真佛所言皆俗事,能明道每论必家常。真佛也是过来人,只不过他们比我们觉醒得早,他们早早地勘破大千,然后悲悯地垂望世间,等待我们这些未来者结束这场梦幻、这场游戏。

我能不能用沙哑的歌声就把你疗愈了;我能不能用低沉的耳语就为你疗了伤;我能不能用安静的拥抱就为你抚平了痛苦……可我的内心多么绝望多么悲伤,因为如此伟大的秘药,无人相信,无人赞叹,无人认领,无人知晓,于是,我只好,身着华美之盛装,在黑暗中独自舞蹈……

有时候,人是多么不可救药。

如果你是盲人,我点火把又有何用?于是,从他们的眼里和我们的眼里,泪水潸然而下……

伟大的人和伟大的文化

有人问孔子:“黄帝三百年”是什么意思?孔子答:“生而民得其利百年,死而民畏其神百年,亡而民用其教百年。”一个伟大的人对自己民族文化的贡献,及其影响就是这么深远。

不错,是人在创造历史,在书写历史,但其中,是伟大的人,和强者,在创造文化,并为这个世界的众生制定规则。而那些为了让人能生活得更好、让人类的未来更光明的东西,就是经典。

所谓经典,都是智慧之书,而不仅是知识之书。是这个民族对宇宙自然及生命的感悟与认知,是可以让一个民族怀着隐秘的热情世世代代反反复复去阅读的书。虽然这个民族多灾多难,但,也福报匪浅。

文化:一个民族的思想、行为方式及个性的积淀。一要继承,二要传承。

对于传统文化,凡用心者,都可“继承”;但“传承”者则需要有更多的禀赋——需要有气势、气度和尊严,否则,传承无力,无磁场,无感召力。当然了,好的、有悟性的继承者会渐渐地“相由心生”,有法相了,自然可以担当“传承”之要务。

孔子,就是中国文化最重要的一个传承人。而且,他是个大诗人——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万事万物都流逝如滔滔江水,昼夜无休——在天地间循环的,是他无尽的沧桑与高尚的情怀。

孔子68岁返鲁,69岁在人生达到自由境界的时候删诗书,定礼乐。

六十而耳顺(遂顺众生),七十而从心所欲(自由境界),不逾矩。

人,60岁前是“知”,60岁后是“觉”。人人都应如是。

孔子在60岁之前处在一个“知”的阶段,60岁之后是一个“觉”的阶段。中国把60岁定为退休年龄是非常合理的,60岁之后退休在家,大家就靠60之前的积淀去觉悟吧,前面人生的积淀、人性的积淀有多厚,后面就有多高的觉悟。

60岁之前的“知”看的是厚度,厚度向下;60岁之后的“觉”看的是高度,高度向上。前面能有多厚,后面就可以有多高。一切都是阴阳之道。

《诗》《书》《礼》《乐》《易》《春秋》是孔子在自由状态下删定的书,大家说该不该学?!

所以,看孔子的境界,不是看《论语》,而是看六经。

孔子有名,并不是因为《论语》里的孔子,而是删定六经,他是给中国文化制定规则的人,是中国文化的总设计师。而且,他有教无类,把贵族专属的东西普及给大众。

中国的《十三经》基本都是儒家经典,而《老子》、《黄帝内经》等归为“子书”,譬如《诸子集成》,所以读经总是有点倾向性的问题。无论如何,古代说“经”是“微言大义”,要想读懂绝非易事,但读懂了可是受益匪浅,因为“经”是孔子在人生的自由境界下而非人生困顿时完成的,所以,它代表着人生的一个高度,值得我们去攀缘。

所谓“经学”,是孔子周游列国失败后的反思。三千年前不被接纳的东西,现在就能被接纳了吗?!有时候,幼稚天真的不仅仅是小孩子。

孔子的伟大精神就在于:明知不可为而为也。他坚持着自己的理想与信念,并坚信,人,终有一天会走出愚昧,终有一天会超越自我,终有一天会实现他君子淑女的理想国。

孔子的理想是君子淑女国——在这里,情欲不是张扬的,而是温和的;思想不是极端的,而是端正无邪的;人性不是拘束的,而是自觉的——他的目的不是强迫你彻底地觉悟,而是要你承载人性的弱点,不断地修正自我;不断地接近圣人(控制自我)——要你安于世间所给予的一切——爱情、家庭、父母、子女……并借由你的付出,使得这世界尽可能地美好。

孔子圣明,从来没要求人一开始就做圣人,他要求大家只要做一个好人就可以了。好人是什么样的?就是君子和淑女这样的——男人温文尔雅,深沉少语;女人温顺贤淑,知书达理。

中国文化的最高境界是:朝闻道,夕死可矣。

死亡,是对生命最强烈的表达。

“传统”不是“过去”,而是时空的不断延续,它存活于现在,连接着过去,同时也包蕴着未来,它是如此开放,由于它的存在,我们可以一会儿在过去,一会儿在当下,一会儿在未来,我们可以在往复穿越中不断地丰富人生。

现在许多人把传统文化称之为“国学”,“国学”总有点国家之学的意思,而“国家”是机器,是政治,是代表某一阶级利益的学问,所以,还是叫传统文化吧。传统文化从纷杂历史中凝练、沉淀出的精华,一定超越国家概念,它,如同冬日的暖阳,只为唤醒,只为照耀,只为燃烧……

学习传统文化,就是要学习直透事物本质的能力。

学习传统文化是为了最终达到浑厚、圆融的境界。而现在的所谓国学宣讲,都是断章取义地教人作伪、奸诈。

所以在我的会所里,在我的讲堂上,无论是谁讲,都要从经典入手,而且不能断章取义。这很难,但坚持下来,就是功德。

如何把一个民族的传统和精神传达出去,并服务于人类;如何把一个民族的记忆变成人类的记忆,依靠的恐怕不是几个人,或几代人,但,每一个人都有责任,并为此而努力。哪怕只是生个孩子,并按照民族的理想去教育他,感化他,都是在这个传承的链条上努力着。

科技文明时代带给了我们空前的物质财富,但同时也建立了一种对物质利益无限追求的世界观。而传统社会的人更关心的是追求美德和思想上的卓越。

现代化并不等于西化,现代化不必在价值取向上以西方文化为归依,民族传统文化的精华才是最经得起时间考验的精神力量。

其实,文化没有低劣或高级之区分,关键看它服务于哪个阶级。未来的世界对文化会趋于两种极端,要么是极度宽容,要么是极度杀伐异端。我们可能会自以为是地笑话所谓落后民族的落后文化,但那可能是我们无法理解他们对世界的那种敬畏和淳朴,而在他们眼里,我们的先进也许是动物般的残忍与无知……所以,我们能做的,除了尊重,还是要尊重。因为在天道法则下,没有所谓前后之分,有的只是世界文化的“缤纷”。

道场:心灵独语的地方,闲人勿进。

若众生人人修为,这世界便是天堂。

同类推荐
  • 当代文坛点将录2

    当代文坛点将录2

    《当代文坛点将录》共五卷,收录五十位作家。文章大都出自名家之手,或为文坛名家或传主的亲友,或同被写的传主关系密切。他们写出的关于某一名家的创作背后的故事或花絮都是第一手材料,对于了解被写名家的创作与生活均有重要意义,同时也可以满足一般读者对著名作家的窥私欲。
  • 守望绿洲

    守望绿洲

    书中写的都是关于野马非常动人的故事,笔触细腻。在书中,几乎每一匹野马都有名字:“秀秀”、“黑豹”、“小浪荡”……这个家族有悲欢离合,也有生死之恋,其中有不少片断是对野马感情纠葛的人性化的呈现。让我们一同来倾听这荒原野马的动人故事,体味戈壁女孩的内心情感,阅读这潜心原创的生态文学!
  • “在印度之外”:印度海外作家研究

    “在印度之外”:印度海外作家研究

    共分六章。第一章介绍了赛特的生平和总体创作情况。第二章以《如意郎君》的思想内容为研究对象,指出这部作品对西方文化、世俗主义和宗教宽容、印度现代化发展以及中产阶级壮大等社会问题的看法。接下来的四章从空间、性别、结构和语言等几方面对小说进行研究。第三章从后现代地理学的角度切入,指出了作家虚构的布拉姆普尔城象征了50年代初期的印度,还分析了文本内部空间象征手法的运用。第四章从性别研究的角度,分析了《如意郎君》中的男性和女性形象构建与更新一代人物所承载的象征意义。第五章重点研究《如意郎君》的叙事结构。第六章对赛特的本土语言与英语使用情况进行分析,并指出其中的文化象征意义。
  • 心智的艺术

    心智的艺术

    她是故乡黄土原上一片深秋的柿树叶子,褪尽绿色素,薄得红得像一帧生命的请帖。是那方石磨,磨孔睁着深邃的眸子望着我,似在诉说那方旋转于日月下的热土。是那辆纺车,吱溜作响着,撩逗我一颗发酸的游子寸心。那叫做南凹村的向阳凹形的山原轮廓,常要把我揽入她朴厚、拙讷而温存的臂弯里去。
  • 戴望舒作品集(七)

    戴望舒作品集(七)

    要数说茹勒·许拜维艾尔(JuleS Supervielle)所受的影响的人,可以举出拉福尔格(Laforgue),格罗代尔(Claudlet),韩波(Rimband),魏特曼(Whitman),罗曼(RomainS),里尔格(Rike)等的名字来。例如他对于里尔格的默考,似乎帮助了他去使那隔离着生和死的墙板,变成尽可能地薄而且透明。然而许拜维艾尔却并不和他的师表中的任何一位相像。他是那么地不能以别人代替的,如果他不存在,如果他并不也对于新诗人起一种甚至比艾吕亚(Eluard),茹扶(Jouve)或法尔格(Fargue)更显著的有效的作用,那么人们便已经可以毫无困难地估量出欧战以后的诗歌的缺陷了。
热门推荐
  • 帝少宠妻初长成

    帝少宠妻初长成

    五年前,欧阳心儿带着萌宝想要复婚的时候。他一脸冷漠,冷嘲热讽:“你哥难道没有告诉你,我向来不吃回头草吗?”五年后,她被新欢拉进了民政局正准备登记结婚,被他给搅了局。她怒火中烧:“尛先生,我们已经离婚了!”可是他装聋作哑,一只手将她揽入自己的怀中,另一只手抱起自家萌宝就往民政局外面走。她一脸懵逼地望着眼前英俊的男人,纳闷到:当时口口声声说向来不吃回头草的人,现在是脑子坏了还是找不到新欢了?!
  • 我是超级优等生

    我是超级优等生

    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我们就会主动地学习,改变老师和家长“要我学”的被动情景,变成渴望求知的“我要学”的积极心态,从而为自己制定合理的学习目标和计划,并且为达到目标而专注努力。
  • 天地唯我唤仙

    天地唯我唤仙

    恶兽横世,紫星异象,帝源破碎,神物现世,再临毁灭,只为生存,追寻传说,再创无上,这一次,为生,为你,而战……
  • 巅峰玩家

    巅峰玩家

    《抉择》是款自由度极高,完全由玩家自行打造个人角色的新时代网游,多阵营战争是游戏的主流,玩家们可以影响阵营发展方向,参与外交政策,主导剧情发展。一名正处在自己游戏巅峰期的玩家试图在《抉择》中证明自己实力,在游戏史上留下自己足迹,他对游戏有着丰富的理解,极强的战术指挥能力和个人水平。故事也由此开始。RPG网游的本质是一个虚拟交流平台,本书将全面展现顶尖玩家的游戏思路和视野,小说中的主角不带弱智光环,配角智商基本都在及格线以上。本书偏写实向,数据流智力向网游,现实内容极少,专业性极强,并涉及较多行业内幕。甚至可以当RPG网游教材来读。本书不太适合RPG网游小白阅读,需要对RPG网游有一定理解。
  • 心若浮尘,浅笑安然

    心若浮尘,浅笑安然

    岁月需要流转才有戏,人间没有悲欢不成篇。自然给女人的,从来就不是简单的一味子,杂陈五味。面对这些生活的赐予,女人们应该懂得珍惜,崎岖顺畅,都是命运的真谛。需要救赎的是我们这些拿不起、放不下、好高骛远、忘乎所以的人,是我们这些蹙眉窝心、抱怨连连的女人。这也正是本书的写作主旨。本书没有从放下、淡定直接入笔,而是提倡追求奋斗,人生需要经历精彩,需要经历挫折,生活给我们的痛苦欢乐,都是一种财富。只有经历了,才能够淡然,只有痛了,才能放下。
  • 不该老的老家

    不该老的老家

    我坚信,老家,是所有人心目中最亲切、最温暖的词了。常常有写写老家的冲动,但出来多年了,离得远了,知道的少了,很多人和事只在记忆中游动。外面的世界日新月异,老家现在会是什么样子呢?一种强烈的回老家愿望,督促着我——回老家自从父母随我外出定居以来,十五六年没有回过老家了。我是个爱做梦的人,每有梦,必有老家的山山水水,窑洞土路,邻里乡亲。早就想回去看看了。2010年农历四月初六,相约同村的刘峻梅终于回老家了。
  • 光环拯救世界

    光环拯救世界

    为何魔兽与人们都陷入发狂?被过去穿越而来的武圣附身,拥有一个共有七种光环能力的手环的主角最后竟发现这是一个巨大的悲剧!不一样的玄幻剧情,让你好看!让我们一起见证主角的思想成长,见证主角与武圣之间“基情”燃烧的岁月,见证每一个配角让人心疼的人生。(毕竟有点悲剧)这是矢神第一部小说,我自知文笔不是很好,所以我尽量把文章写的有趣些。多在人物刻画和情节上下功夫。
  • 快穿:宿主有点不正常

    快穿:宿主有点不正常

    ------------------佛系看书----------------席憬:弱小、可怜、又无助系统:变态、跳脱、爱搞事席憬:嗯?系统:没没没,我什么都没说(小声bb:明明就是嘛,哪里弱小可怜又无助了,明明就是一个变态的宿主,还喜欢看小黄文带坏它)……系统:喵,前方帅哥出没,宿主快点扑倒。(身边空空如也)咦?宿主人呢?刚刚明明还在这里的。席憬表示,人家只是个爱情小白,这只妖孽,麻烦你打哪来回哪去,诶诶诶,不回去?那我走。
  • 品读季羡林的人生智慧

    品读季羡林的人生智慧

    他是享誉中外的知名学者,也是淳朴真诚的文学家,更是博古通今的国学大师。通过他,人们可以看到,“梵学、佛学、吐火罗文研究并举,中国文学、比较文学、文艺理论研究齐飞”的壮举,更能找到追求智慧人生的航向,他就是季羡林,一代学术宗师。季羡林大师一生风雨历程,其人如历史,其言如溪潺。品格、修身、名利、学习、家庭、人生困顿等,皆在季羡林大师的人生践行和讲解中,化为智慧的光芒,指引我们与幸福相近,与成功携手。本书给读者提供了一个了解季羡林大师人生智慧的平台,更为众人找到了一盏人生海洋上的灯塔,循着它,人们就可以辨别方向,驶出迷茫混沌,驶向豁然开朗。
  • 傲世毒后阵法师

    傲世毒后阵法师

    她是杀手界的阵法之王,挥手间灭千人性命万人臣服。她是凌天大陆席家六小姐,废物之名命满天下,懦弱性子遭人欺凌。当她成了她,废物?懦弱?她冷冷一笑,纤手一指,辱我者杀,欺我者诛,叛我者——挫!骨!扬!灰!她是当之无愧的王者,一手逆天毒术诛尽天下伤她之狗,废物也能将凌天大陆搅的风起云涌。那些曾经看不起她的人赶紧擦亮他的眼,看看她是如何傲世苍穹,俯视世人。======================================当她带着一颗冰封的心,与他相遇,一张绝世冰颜就此闯入他的心房,面对她的冷心冷情,他又将如何去温暖那个让他如此深爱的人儿。。。。。。精彩片段:【虐人篇】“你不过一介废物,有什么资格”蓝家长老满脸不屑,眼皮都懒得抬一下。女子轻哼一声“是吗?我倒是忘了我是个废物……”“哼,你知道就好……”蓝长老话音刚落,女子启唇轻笑,细碎的笑声从红唇中溢出,她缓缓朝前踏了一步,纤手快速画出一道绞杀阵,手臂轻扬,兰长老感觉一阵狂风袭来,还未做出反应,只觉全身上下如同被利刃一刀一刀割过,他凄厉的哀嚎一声,那种钻心的疼痛,让他的五官扭曲到一起,样子极为骇人。【男主篇】“梦儿,我此生绝不会负你”夜冥歌挡住她的去路,很是认真的凝视眼前之人。女子不由嗤笑“是吗,很多人这样说过”声音带着凄凉听的夜冥歌心都揪在了一起。“我不是那其中的”“那你也不是例外的”绕身走去,只留下一道孤寂的背影。“。。。。。”【属下篇】“小哥哥,你长得好壮实”“小哥哥,你看奴家美吗”一个扭动着如水桶般粗壮腰身的老妈子羞答答的朝她抛了个眉眼。某人顿觉胸口一阵翻腾。“呕~~~~~~~老大,救我”本文一对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