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到部门几个年轻的男孩和女孩在工作休息的时候讨论彼此最近的生活,他们所讨论的最终结果往往都是发现彼此的生活都陷入了一种怪圈之中:每天似乎除了工作之外,再也没有什么值得去记录和能令他们感兴趣的事情发生。通常情况下,他们在每天工作之后,拖着疲惫的身体回到家中,也就是打开电视,百无聊赖地看看那些他们认为毫无意思的节目,然后浑浑噩噩地就到了该睡觉的时间,接着就是一觉醒来,又要爬起来上班。
似乎他们的人生每天都在如此毫无新意的情况下不断地重复着,每个人的神情第一眼看上去似乎都令你觉得无比的冷漠和无奈,仿佛他们早就知道了自己的一生一般,干什么事情都无法提起丝毫的兴趣,甚至有些人都开始怀疑自己的人生是否一直会这样持续下去,然后在某一天悄然终止。
这种感觉的确是非常令人讨厌的。每个人都不希望自己的人生会变成百无聊赖的固定模式,可这些人是否在感受到无聊的时候,曾经对自己制订过真正的计划呢?
每个人的人生,都不应该让工作占据了绝大部分的时光。而如何去享受属于自己的时间,也是一门学问,而且是一门需要不断去学习和随时调整的学问。
以前的我也和部门的这些年轻人一样,每天工作之外的时间基本上都被无意识地浪费掉了,直到某天突然发现同时进入公司的A先生兴高采烈地拿着自己在业余时间学习研发出的私家烘焙之后,我内心突然一阵颤动:原来,每个人自己的时间都应该可以找到至少一件让自己变得不同的事情,坚持下来,就会从对这件事的兴趣之中,得到巨大的内心满足。
于是,我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重新审视自己,开始寻找自己的兴趣所在。虽然在一开始的时候,我有过多次选择上的失败,比如五音不全的我经常在某个时间段,喊上三五个朋友去KTV里面声嘶力竭地怒吼几个小时;或者偶来兴致后,开着车跑到郊区某个知名的景区搞个“夜宿深山”,结果当夜被冻残……
可我在这一系列的尝试之中,开始逐渐学会正视自己,并且能够在悄然不觉的过程中,逐渐接纳这个并非完美的自己。
也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我第一次接触到了古籍善本收藏。那是在一个豆瓣朋友的主页上,还记得第一次认识的时候,他是我的一个客户,在项目做完之后,就逐渐减少了联系。直到几年后的某一天,在他的豆瓣相册中居然看到了上千本的古籍善本,之后好奇地留言询问,居然在其中发现了一本记载着我当时急需寻资料的绝版书,于是恢复了联系,并且去他家做客,发现那不足一百平方米的房子内,居然有将近一半的面积被改造成了书柜。
还记得当时他笑着和我说,原来收藏这些也只是自己的一个兴趣爱好,想着身为北漂的自己在平时比较无聊的时候,能够从中找到一点乐趣并且能够让自己学到些有趣的知识。于是开始慢慢起步,到如今已经有大概四五年的时间了,而自己也在收藏的过程中,结交到了很多有共同兴趣的朋友,最为难得的是,他还因此成为了很多人眼中“有文化、有理想、有追求”的人,经常会有很多职场中的同事或者生活中的朋友,在遇到一些棘手的事情时,开始主动询问他的意见,这令他感觉自己变成了被很多人所需要的人。
我们每个人在自己枯燥的生活之中,都会在某个瞬间被某件事情所深深吸引,可惜的是我们逐渐放弃了这些能够令我们发生改变的细节,错失了上天给我们制造的一系列安排,最终沉浸在自己所安排的无聊之中……
能怪谁?
不要用“没钱、没时间、没兴趣”这样敷衍的回答来安慰自己,之后继续让自己沉溺到因懒惰又不甘心而吐槽的无限无聊之中。
兴趣可以培养,时间可以安排,钱可以赚,这一切都只是你懒于为自己的兴趣去长时间投入精力与热情的借口。
还记得我曾经为了一本古书,省吃俭用一个月,最终从上家主人手中购得此书的兴奋;还记得和藏友一起为了考证某本书中所记录的事情,跑遍了市内所有图书馆得知真相时的喜悦。
每个兴趣都会为我们的人生添加一道亮丽的色彩,只是你经常在未发觉它的美好时便与之擦肩而过。
试想一下,如果我们把寂寞无聊的时光都用来有计划地培养自己的兴趣,那将是多么巨大的人生享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