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这时,北魏的朝堂上发生了一件大事。
一日早朝,拓跋宏突然慷慨激昂地向群臣宣告:“大家都知道了吧,日前齐主萧赜新丧,新君即位,萧齐正是主少国疑之时,我大魏已立国百年,经过几代先帝的努力,如今民殷国富,兵强马壮,正是一统天下的大好时机。因此朕决定发兵南征萧齐,直捣建康,完成列祖列宗的遗愿!”
此言一出,朝中大臣们顿时面面相觑,议论纷纷,拓跋勰刚想开口说话,这时一个洪亮的声音喊道:“臣反对!陛下您这是穷兵黩武、不自量力!”
众人循声望去,说话的是任城王拓跋澄。
拓跋宏沉着脸问道:“王叔你这话什么意思?朕怎么不自量力了?”
“汉人有句话:百足之虫死而不僵。南朝晋、宋、齐三代经营一百余年,可谓家大业大,不会因为死了一个皇帝就变得不堪一击。”
“怎么,你的意思是朕说的不算?哼,这可是朕的大魏!”
“大魏当然是陛下说了算,但臣是大魏之臣、又是拓跋家子孙,知道此事不可行,就不能袖手旁观!”
“任城王你大胆!朕敬你是王叔,给足了你面子,你居然如此地不知好歹!”拓跋宏怒火冲天。
“臣不敢,臣之所言都是为了大魏的长治久安!”拓跋澄也是寸步不让。
“你……哼,退朝!”拓跋宏拂袖而去。
“恭送陛下……”群臣早已吓得战战兢兢。
“王叔,陛下怎会如此意气用事?”拓跋勰问。
“不知道,我也很奇怪,不像平时的陛下啊。”拓跋澄摇头。
“既然如此,我看就不如干脆去问问陛下本人吧。”李玉龙道,“总感觉陛下的真正的想法还没有说出口。”
“这样好吗,陛下正在气头上……”
“怕什么,身为拓跋家的子孙连这点勇气都没有吗?”
“是、是,我也想知道陛下他的真实想法。”
三人来到见拓跋宏,出乎意料的是,拓跋宏十分平静,完全没有之前朝廷上那种咄咄逼人的气势,三人见状反倒不好意思不开口了。
“早朝时朕说的话很不可思议对吧,你们是不是都觉得南征萧齐之举不可行啊?”
三人闻言面面相觑,不知道拓跋宏葫芦里卖得什么药。
“朕和你们一样,也是这么认为的。”
“既然如此,那您为何……”
“彭城王不必心急,且听朕说。”
“是,臣弟失态。”
“诸位,当初咱们大魏立国时,太祖道武皇帝定都盛乐,为何后来却要迁都平城?”
“彼时大魏已连败后燕,挺进中原,作为都城,盛乐就显得太过偏远了。”拓跋澄道。
“是啊,相比那时,如今咱们大魏又新得了几千里锦绣江山,你们不觉得平城这里也太过偏远了吗?”
“陛下说的是,平城地贫民弱,早已没有用武之地。敢问陛下可是有向南迁都的打算?”李玉龙问。
“不错,迁都是势在必行的,但做长远计,朕准备以此为契机改造大魏!”
三人闻言都是一惊。
“不知陛下打算如何改造?”拓跋澄问。
“自朕以下,大魏上至王公贵族、下至黎民百姓,一律革除鲜卑旧俗,以南朝汉人为师,让大魏变成一个名副其实的礼仪之邦,只有这样才能最终一统天下,长盛不衰!”
三人听罢,都点点称是。
“原来陛下您考虑得如此周密,请恕臣出言无状。”
“无妨无妨,只要有你们的鼎立相助,此事必成。”
“臣附议。”
“臣弟也附议。未知皇兄打算迁都何处?”
“中原最富庶之地当属洛阳,七朝古都,帝王之气浓厚,朕打算迁都于彼。”
“不过陛下,只怕此事没有想的那么容易啊。”拓跋澄道。
“嗯,朕知道,鲜卑六部的王公贵胄们在平城住惯了,若他们集体反对,迁都计划定然胎死腹中,更遑论革俗汉化了。而且他们对革俗汉化一事也绝对不能容忍大魏,只能步步为营。”
鲜卑族有不少的部族,其中以拓跋部、慕容部、段部、宇文部、乞伏部、秃发部六个部族最大,太武帝拓跋焘一统北方后,将这六个部族整合,称“鲜卑六部”,自北魏立国以来,大小征战都有鲜卑六部活跃的声影,其势力不容小觑,他们的支持与反对甚至能影响到皇帝的决策,甚至威胁皇帝的地位。
“臣弟明白了,所以早朝时皇兄您才以南征萧齐为借口,声东击西,而且故意发火,就是为了吓唬他们,逼他们就范。”
“是啊,所以你们知道该怎么做了吗?”
“陛下圣明。”三人齐声道。